民营是否应该逐渐离场,这个讨论没结束。


  问题的核心与其说是如何看待民营经济,还不如说是如何看待市场经济;虽然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已经说清楚了市场经济的本质。


  了解一下几百年的经济发展史,就能看清一个事实:推动经济发展的并不是谁的顶层设计,从来没有哪一个高明的顶层,能代替市场自化的推力;经济的驱动来自千千万万的市场主体,在价格信号的引导下,通过竞争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升级。


  中国的民营经济缺点太多了,如同邓公的自嘲:是维吾尔族姑娘的辫子,一抓一大把,但是,也无可否认,它创造了奇迹,没有民营就没有今天中国经济巨大成就,否认这一点就是否认中国。


  民营贡献了60%以上的GDP、80%的城镇就业和90%的市场主体,这种看似无序的个体逐利行为,碰撞出了有序的发展趋势;如果说市场经济有什么不可抗拒的统治力,那一定不是办公室精英的有形之手,而是亚当·斯密的无形之手。中国传统文化中说的"道",也是无形之手,是人类社会的无形之手,所以,中国人没有信奉一个人格化的神灵,因为哲思早已经破境了。但在经济领域,民营却被妖魔化了,这本质是对市场经济的妖魔化。


  2025年将是放水之年。


  为什么放水?


  因为经济到了选择的时间窗口,或者走出低谷,或者进入岛国的三十年。


  在这样的关卡处,没有民营的重建,无法想象;GDP不是民粹主义者用嘴吹出来的,数据的背后是千千万万个民营主体的生活与命运。一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又是负的1%,青年失业率又上升到18.1%,这种"资本寒蝉效应"正是对意识形态扭曲的反噬。


  市场经济的规律正在发出警示:对民营的不友好,直接影响到就业与居民收入,这决定了供需进一步失衡,没有民营的健康发展,就不存在引导市场的修复机制。


本文标题:解码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与市场经济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