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190战斗机推荐文章1:最受德军飞行员喜爱的“百舌鸟”,回顾Fw190战斗机的激情岁月

  提到二战各国战斗机的代表,除了著名的美军P-51战斗机以外,可能还有苏联的La-5/La-7战斗机。而作为另一战争大国的德国,可能所有人首先想到了就是空袭伦敦,肆虐欧洲的Bf-109战斗机,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小说文章中,Bf-109都是德国空军的最好代表机型。


  但如果说Bf-109是德国最优秀的战机的话,有一架飞机可能会提出不同意见,它就是德军另一款神奇机型——Fw190,它到底为什么如此地“豪横”呢?


  那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Bf-109的好帮手

  1930年代中期的欧洲,曾经意气风发的德国空军此时陷入了尴尬的境地:由于只有一种主力战斗机Bf-109,未来如果仅靠这一种机型“打天下”,可能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而在当时军备竞赛的大环境下,其他国家的空军都至少有两种不同机型参加实战,于是在1937年冬季,德国空军技术部门提出了研制新型战斗机的计划。


  计划一经推出,德国各大飞机制造厂商开始提交自己的新机方案,位于不莱梅的福克-沃尔夫飞机制造厂也是这当中的一员。在主任工程师库尔克·谭克和工程师鲁道夫·布拉瑟尔的设计下,绰号“百舌鸟”Fw-190的新机方案被正式提出,该方案的最大特点就是首次采用了星型气冷式发动机设计,而当时德军飞机普遍采用直列式水冷发动机的布局方案。


  因此一开始该方案并没有得到军方的采纳。但不久,德军期望很高的亨克尔公司两款设计方案均被否决,其它制造公司在水冷发动机数量上无法保证。因此,原本不被看好的“百舌鸟”方案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


  为了加快研制进程,福克-沃尔夫制造厂首先建好了一个木制模型进行风洞测试。随后在1939年末,Fw-190的原型机Fw-190V1正式出厂参加地面试验,之后在1939年6月1日,Fw-190V1进行了首次试飞,试飞中发动机罩和副机翼都出现了不同的问题,于是该原型机重新送回公司重新进行升级改造。同年秋季,在V1基础上进行改造的V2原型机正式出厂并成功进行了首飞,相比之前的V1版本,新的V2发动机采用了改进后的风扇冷却装置,武器系统也更换为新的机载武器。


  在此后的日子里,福克-沃尔夫公司又在V2原型机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重大的试验和改革。最重要的是将原本BWM139型18缸双排气冷发动机更换为新研制的BMW801型14缸双行星形气冷发动机,此外机身的强度和机翼的翼展有了全新的改变。


  1940年10月,首批订购的40架Fw-190A的其中9架已经生产完毕,此后剩余的飞机均按照要求陆续出厂。除了最初的A、F、G型之外,后续还生产了一些直列式水冷发动机的改进型号。


  
二、与众不同的“百舌鸟”

  与德国其他飞机相比,Fw-190的机头看起来有些“粗壮”,这可能是它加装了一台18缸的气冷发动机所致。平直翼的气动布局加上尖细的机尾,使得Fw-190有着特别容易辨认的外观特点。


  在动力方面,Fw-190的最初版本配备了一台BWM139型18缸双排气冷发动机,该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达到1550马力,比原本的直列式发动机高出了至少1/4的功率,而且耐损性更高。针对发动机冷却系统问题,最初是一个特殊的涵道式螺旋桨桨毂整流罩负责解决,但在后期试验中冷却系统依然是出现较大问题,因此设计师在发动机罩和发动机前方加装了一部10叶风扇,原来的整流罩换成了传统的飞机整流罩,虽然问题有了巨大改善,但冷却问题依然有所存在。


  直到1940年,Fw-190换装新型14缸双行星形气冷发动机BMW801型,相比之前的BWM139型18缸双排气冷发动机,新发动机在体积上更长更重。但在换装后气缸的过热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后组气缸情况最为严重。发动机自动控制组件、燃油和滑油导管系统、火花塞也随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经过多次的修改,最终发动机发热的问题才最终得以解决。安装完此发动机后,Fw-190的最大速度达到了每小时760千米,飞机的最大升空限度为12500米,最大的航程为837千米。


  在武器方面,在最早的Fw-190战斗机上安装了2挺MG17机枪或MG131重机枪,另外还有2挺MG151机枪或20机炮,2挺MGFF机炮;在后期的D型版本中,机载武器就换成了2挺MG13机炮或MG151/20机炮,机翼的尾部安装2挺MG151/20机炮,机翼内部还有2挺MK108机炮或2挺MG151/20机炮。


  Fw-190搭载的MG151和MGFF机炮在实战中展现了巨大威力,基本上一个点射就可以轻易地摧毁美军B-17轰炸机。为此美军加大了护航战斗机的数量,目的是保护执行轰炸任务的BF-17。为了对付盟军的防空火力,Fw-190加载了用于攻击地面防空武器的武器吊舱,吊舱中配备的机炮采用穿甲弹,对陆地的载具有着巨大的威胁。


  除了武器吊舱外,Fw-190还可以在机身下方携带一枚250千克的炸弹用于轰炸作用,这种攻击方式被德军在东线战场上经常使用,给苏军士兵和坦克部队带来了巨大伤亡,因此Fw-190在苏军中还有着“屠夫之鸟”的诨名。


  
三、翱翔在战场上的“百舌鸟”

  1941年底,Fw-190首次加入德国空军,随后便加入了对盟军目标和飞机的打击作战中。1942年8月-12月,为反击美军第8航空队对德国本土的空袭Fw-190共出动1302架次,被击落29架;1943年1-5月美军又发动了34次空中袭击,Fw-190累计出动3935架次,154架飞机被美军击落;7月份美军又在空战中击落了109架Fw-190战斗机。回顾整个1942年,Fw-190的战损率相比其他德军飞机要高出许多,但这不是因为飞机本身的质量问题所造成的,大部分是出在德军战斗机起降过于频繁,地勤维修保养时间不够所导致的。


  真正让Fw-190扬眉吐气的战斗发生在1943年8月17日下午,准备轰炸德国一家轴承工厂的229架美军B-17型轰炸机刚与护航战斗机分开不久,就遭到200架Fw-190和100余架BF109的迎头拦截。战斗中Fw-190首次发射了新研制的大型空对空火箭弹,顷刻间,有数十架B-17被德军击落,化为了一道道从天而降的火球。这场成功的反空袭空战,一次就使得盟军轰炸机的战损率达到了20%。为了确保后续战斗的安全,盟军此后一个月也没有对德国重要目标发动空袭,Fw-190可以说是立下了头功。


  1943年9月,德军新研发的“狂蛮战术”正式在实战中运用,方法是德军飞行员在地面管制站无线电诱导下,利用机场探照灯协助照明,进行夜间空战。这一战法首先被Fw-190战斗机驾驶员所采用,并在与英国皇家空军的作战中取得了十分优秀的战果。


  1944年下半年,德军战斗机全部回国参加保卫本国国土的战斗,Fw-190的改进型“Fw-190D”也参加了战斗,由于改进型增加了防御装甲厚度,造成飞行速度偏慢,德军为保证安全不得不用Bf-109战斗机来为其保驾护航。二战历史上也首次出现了战斗机为战斗机护航的“奇葩场面”。


  1944年12月,德军为了挽回战争的败局,于是在比利时的阿登森林组织了最后的反击,总计650架Fw-190、450架Bf-109和少量的Me-262喷气式战机对盟军20个前线机场进行了突袭,战斗中共摧毁盟军地面飞机300余架,而自身损失了不到10%的飞机。这也是Fw-190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空袭行动。


  1945年5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战后的总结中,德国生产了超过20000架Fw-190战斗机,而这些战斗机也取得了相当优秀的战绩。二战德国许多王牌飞行员的座驾都采用了Fw-190战斗机,他们的战绩也都到了100架以上甚至200架以上的极优秀成绩。


  
结语

  Fw-190作为德军在欧洲最为优秀的战斗机,在自己的辉煌战斗生涯中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虽然它的努力只能是延缓了纳粹德国战败的时间,但武器本身并不是罪恶的,犯下恶劣战争罪行只是那些手握武器和制订作战的所谓“正义”之人。


  

  参考资料:


  1. 《第二次世界大战航空武器大全:德国篇》


  2. 《“百舌鸟”翱翔在欧洲天空的故事》


  3. 《Fw-190:纳粹的“屠夫之鸟”》


  fw190战斗机推荐文章2:二战兵器全集|德国福克伍尔夫FW190战斗机

  由库尔特.坦刻主持设计的Fw190“白舌鸟”试飞于1939年6月1日,原型机除飞行速度外,其他性能指标均优于Bf109,特别是加速度性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战后盟军在试飞了所缴获的Fw190D9后做出了如下评价:该机巧妙地平衡了各项战术、技术性能,是德国战时最好的活塞式战斗机。


  在德国诸多战斗机中,Fw190独树一帜地选用一台14缸星型空冷活塞发动机,因此机头显得有些粗壮,机身背部拱起部分是个透明的滑动开启的座舱盖,后方机身背脊向下倾斜,向下向后视界良好。


  Fw190在前机身上方安装2挺7.92毫米或13毫米机枪,在机翼内安装4门20毫米航炮,另在翼下或机身下还可挂各种炸弹或300公升副油箱,其火力之强,为当时战斗机所少见。


  Fw190总产量20001架,A型是生产和使用最多的改型。最值得一提的是后期重新启用水冷发动机的高性能改型Fw190D。由于机头大大延伸,俗称“长鼻子”,1943年底服役,飞出了704公里的瞬间高速度,成为唯一能与美军P-51“野马”匹敌的飞的最快的德国军用飞机。


  Fw190于1941年秋首次参战,是第一次令英国皇家空军感到棘手的战斗机,不得不搬出“喷火”9型加以对抗。在无数次阻击盟军大规模空袭编队的空战中,Fw190的飞行员们采用了由马伊雅大尉首创的冒险战术:与敌机群同高度迎头接近,以尽量减少被击中的机会,在靠近目标时集中开火,然后大机动拉杆向上脱离,由于采取该战术,美英空军的轰炸机战损率大幅度上升。


  夜间拦截英国皇家空军“兰开斯特”轰炸机群


  昼间拦截美军B-17轰炸机群


  昼间拦截美军B-17轰炸机群


  1943年8月17日下午,轰炸德国秀瓦因弗鲁特轴承工厂的美军229架B-17型轰炸机刚刚与护航的P-47战斗机分手,就遭到200架Fw190和100多架Bf109的迎头拦击。Fw190首次发射了W.Gr21大型空对空火箭弹,顷刻间,有数十架B-17向大地坠落,这场由Fw190唱主角的反空袭战斗使盟军轰炸机的战损率高达20%,迫使盟军对德空袭暂停了一个月。事后美国飞行员回忆说,这场截击空战规模之大,战术之狡诈,气氛之炽烈,都是空前的。


  在战争中,许多个人击落过100架以上或200架以上战绩的超级王牌飞行员使用的都是Fw190。


  参数


  型号:福克伍尔夫Fw190A-8


  类型:单座战斗机


  动力:一台2100马力BMW801D-2可注水加力型星型活塞发动机


  飞行性能:6000米高度最大速度654公里,初始爬升率72米/分钟,实用升限11400米,标准航程805公里。


  重量:空重317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4900公斤。


  尺度:翼展10.5米,机长8.84米,机高3.96米,翼面积18.30米


  武器:机头装2挺7.92毫米机枪,机翼装4门20毫米航炮,机身和翼下可挂多种炸弹、火箭弹和机枪机炮吊舱。


  《二战兵器全集》系列头条号首发,如需分门别类系统查询,可关注同账户名公众号。


  《二战兵器全集》系列涵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各国使用的武器装备型号数量如下:


  坦克 42型


  坦克歼击车 14型


  特种车辆 14型


  两栖车辆 12型


  半履带式车辆 14型


  装甲汽车 13型


  卡车 9型


  轻型汽车 16型


  自行火炮 16型


  重型火炮 17型


  步兵炮 17型


  重型高炮 15型


  轻型高炮 15型


  火箭武器 13型


  反坦克火炮 16型


  步兵火力支援武器 17型(迫击炮掷弹筒)


  步兵反坦克武器 16型


  步枪 14型


  手枪 16型


  机枪 14型


  冲锋枪 18型


  火焰喷射器 13型


  战斗机 27型


  重型轰炸机 15型


  轻型轰炸机 15型


  喷气式战斗机 20型


  攻击机 30型


  夜间战斗机 14型


  水上飞机 16型


  舰载水上飞机 16型


  反舰攻击机 15型


  舰载战斗机 18型


  运输机 16型


  攻地武器 12型


  轻型飞机 16型


  潜艇 23型


  航空母舰 41型


  战列舰 14型


  巡洋舰 14型


  驱逐舰 16型


  护卫舰 15型


  海岸快艇 14型


  登陆舰 16型


  fw190战斗机推荐文章3:福克-沃尔夫Fw 190战斗机发展史:从“问题战机”到空中霸主一、诞生背景:挑战Bf 109的“备胎”

  1937年,德国空军意识到仅靠Bf 109难以长期维持空中优势。面对欧洲军备竞赛的压力,福克-沃尔夫公司提交了一款采用星型气冷发动机的“非主流”方案。设计师库尔特·谭克坚持实用主义哲学,主张打造一款“战场驮马”——无需精细维护也能作战的飞机。这一理念直接催生了Fw 190的雏形。


  1939年6月1日,首架原型机Fw 190 V1试飞。其粗壮的机头因BMW 139发动机而显得笨重,但试飞员发现飞行速度远超预期。不过问题接踵而至:发动机舱温度飙升至55℃,飞行员双脚如同“烤在火炉上”,机枪射击时废气倒灌座舱,甚至座舱盖因设计缺陷难以紧急抛离。这些问题差点让项目夭折。


二、发动机困局:从“工业灾难”到技术突破

  1940年,换装BMW 801发动机的Fw 190 A-0型投产,但新发动机故障频发。过热问题导致气缸爆裂,燃油管路漏油,火花塞积碳。第26战斗机联队的机械师在野战机场用铁皮自制导流罩,甚至拆解废飞机的零件拼凑维修。试飞员奥托·贝伦斯中尉回忆:“每飞50小时就要大修发动机,我们像在赌命。”


  转机出现在1942年。宝马公司推出BMW 801 D-2发动机,功率提升至1700马力,同时工程师在排气歧管加装散热片,重新设计冷却风扇叶片角度。第3大队技术官罗尔夫·施罗德发现,调整排气管布局可降低底部气缸温度。这些改进让Fw 190 A-3型终于稳定服役,成为对抗英国“喷火”Mk V的王牌。


三、多面手转型:从制空权争夺到“炸弹卡车”

  1942年东线战场,Ju 87“斯图卡”在苏联战斗机面前损失惨重。德国空军紧急将Fw 190改造为战斗轰炸机。A-4/U3型拆除外翼机炮,加装ETC 501炸弹架,可挂载1枚500公斤炸弹或4枚50公斤炸弹。为增强生存性,机腹增加8毫米装甲板,座舱防弹玻璃厚度达50毫米。


  1943年量产的Fw 190 F-3型成为对地攻击主力。其翼下挂架可携带24枚SD-2蝴蝶炸弹,对步兵集群实施地毯式轰炸。部分机型甚至搭载BK 5 50毫米反坦克炮,专攻T-34坦克薄弱的顶部装甲。第10对地攻击联队的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曾驾驶该机型摧毁83辆坦克。


四、高空救赎:液冷引擎的绝地反击

  随着盟军P-51“野马”和“喷火”IX型在高空压制德军,Fw 190的星型发动机短板暴露无遗。1942年,设计师谭克启动“长鼻子”计划,换装容克Jumo 213液冷发动机。首架原型机V17因振动过大导致仪表盘失灵,冷却液泄漏让座舱地板变成“溜冰场”。


  经过两年改进,1944年问世的Fw 190 D-9型突破技术瓶颈。加长1.2米的机鼻容纳Jumo 213A-1发动机,配合四叶VS 9螺旋桨,使其在7000米高度时速达685公里。为平衡重心,尾翼延长0.6米,主翼前缘加装自动缝翼。这些改进让“长鼻子”能与P-51D正面交锋,被盟军称为“最危险的福克狼”。


五、末日挣扎:从“狂飙箱”到喷气时代的过渡

  1944年末,面对盟军千机大轰炸,德军推出Fw 190 A-8/R8“狂飙箱”。该机型装甲总重达1.8吨,装备2门MK 108 30毫米机炮,专攻B-17轰炸机编队。为弥补机动性下降,需要Bf 109全程护航——这是空战史上罕见的“战斗机保护战斗机”战术。


  部分部队尝试更激进的改装:G-3型挂载BT 700鱼雷实施反舰,S-8型配备24枚R4M火箭弹齐射轰炸机群。甚至出现夜间战斗型号,通过探照灯引导拦截英军兰开斯特轰炸机。这些改装虽未能扭转战局,却展现了Fw 190极强的平台扩展性。


六、遗产:20,000架背后的工业密码

  从1941年至1945年,Fw 190系列共生产20,001架,涵盖12个主要改型。其成功秘诀在于三点:模块化设计(更换发动机和武器仅需3天)、野战维护性(宽轮距起落架适应泥泞跑道)、火力冗余(A-8型配备6门机炮)。即便在1944年德国工业崩溃期,分散在森林工厂的生产线仍能月产400架。


  战后测试显示,Fw 190 D-9的滚转速率比P-51D快30%,爬升率优于“喷火”XIV。这种将气冷与液冷优势融合的设计,成为活塞战斗机的终极形态。如今,修复的Fw 190仍在航展上呼啸而过,提醒世人那段钢铁与火焰交织的空中传奇。


  fw190战斗机推荐文章4:

  fw190战斗机推荐文章5:战场冤家,木制的拉-5战斗机和金属制的Fw190战斗机全方位对比

  1941年6月22日,苏徳战争爆发,早已身经百战的德国优秀飞行员驾驶着梅塞施密特Bf-109横扫东线,把那些对现代空战毫无概念的苏联新手打得落花流水,战争的第一年双方空战交换比高达1:12,苏联在艰苦的战时条件下生产出二战中最小、最轻的木制战斗机,此时的德国也推出了一款被称航空史上伟大的战斗机的铝合金制战斗机-Fw-190,胜利的天平会向哪一方倾斜呢?


  一:性能


  拉沃契金-5战斗机是在拉-3战斗机基础上改进的,机翼展仅有9.8米,甚至比老式的波利卡尔波夫I-16(徳国人称之为“耗子”)还要短,最独特的是这是一架用桦木框架,三角节木桁条和胶木层蒙皮拼凑起来的战斗机,其中框架由5到8层桦木条粘合而成,用VIAM-B3(酚醛树脂、硼砂和硼砂)浸渍并与胶木层一起使用。胶木层由一层在150摄氏度下与胶木膜粘合的桦木层组成,仅在La-5的第一批生产中使用,因为进口的德国树脂很快就供不应求。后被传统松树所取代。虽然翼梁翼缘变得更厚,但由于松木重量较轻,因此重量没有很大差异,战役开始后的头几个月,苏联轻合金的生产量下降了80%,而木材的供应量几乎是无限的,拉-5战斗机用木头建造的并不奇怪。


  拉-5战斗机主要的改进是用一台Shvetsov M-82一千七百马力星形气冷发动机取代拉-3战斗机一千二百马力的Klimov M-105pf直列发动机,由于重量轻,机动性和爬升能力非常出色,只需要6分钟就能达到5000米(16404英尺),原型机在早期飞行测试中比拉-3战斗机快每小时37英里,生产型在海平面的速度稍有下降(下降到509公里/小时/316英里/小时),最高速度下降20公里/小时(12.4英里/小时)具有优越的爬升率和更好的机动性,但比众所周知难以操控的拉-3还要难以操作。特别是在倾斜转弯改变方向时,它需要25秒来完成完成360度转弯,飞行员需要施加极大的力量配合杆力才能做出这种动作,对于单引擎战斗机来说太久了,


  而且Shvetsov M-82发动机的油经常会飞溅到挡风玻璃上,导致了M-82发动机熄火,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不久,苏联人很快发现,德国Bf109F明显优于当时在前线服役的所有俄罗斯战斗机,对苏联空军而言,在战争开始阶段失血太多,为弥补巨大的缺口,只能让没有完成飞行测试的拉-5战斗机匆匆投入生产。苏联的飞机设计师和技术人员一直追赶,1942年夏季La-5刚刚服役时还不是德国战机的对手。但到了1943年中期,La-5FN成为第一种在性能上与德国最有效的战斗机Fw-190等同的苏制歼击机,从


  1944年秋天开始,很多德军飞行员发现,和自己对阵的拉-5战斗机突然变得极为难缠,而看上去又好像不是新机型。其实新式的拉-7战斗机外观的确和之前的拉-5相差不多。拉-7比拉-5轻了121磅,拥有金属而不是木制翼梁,战斗机的油冷器也从发动机整流罩底部搬到了后机身,并且增压器进气也从整流罩上方移到了机翼中心区域前缘,可以在20200英尺的高度上飞出425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这使得它在同高度比Fw 190A-8快出了50英里每小时!)


  德军的Bf109F战斗机对天空的掌控极大地帮助了德军挺进苏联,1942年福克-沃尔夫 Fw 190A战斗机抵达了东线,Fw 190A-3是一种优秀的低空和中空战斗机,它速度快,有很好的操纵性”,飞行起来很愉快,控制非常轻,非常积极。一旦升空,飞行员就立刻感到在飞机上如鱼得水。性能和规格也都得到了高度赞扬,一个新的飞行员在飞行的头几分钟内感到宾至如归。操纵轻便,协调性好,在任何速度下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完成所有动作。最初的加速效果非常好,尤其是在爬升或下降的初始阶段,1944年秋天,Fw-190D9和Bf-109K4相继投入使用,得益于1726马力的Jumo213A液冷发动机,,长鼻子的Fw-190D9可在6600米高度达到686公里/小时的极速。


  Fw-190在东线服役期间派生出多种改型,其中以A型、F型、D型最为常见;特别是A型,共有A0至A10共11种亚型。在本书描述的时间段,东线德军装备的Fw-190基本为Fw-190A5、Fw-190A6。后期出现的装备液冷发动机的Fw-190D9,则被誉为是二战中最杰出的战斗机之一,但产量不多。由于Bf-109在不断进行有效的改进,所以Fw-190和Bf-109之间没有明显的替代关系。Bf-109的特色在于优良的中低速性能和超强的爬升能力。Fw-190虽然在低速时显得笨重,但在高速状态下(500公里/小时以上)操作却很灵活,火力非常强大,滚转率(改变机动平面的速度)在同时代的战斗机中更是遥遥领先。此外,Fw-190没有像Bf-109那样采用液冷发动机而使用了空冷发动机,战场生存能力较强。Fw190不是“赛马”,而是简单、强壮、坚固的战马。


  但是Fw190的发动机起动前是冷却的话,在机油温度达到起飞的安全水平之前,需要运转相当长的时间,这是明显的缺点,尽管驾驶舱的视野几乎是全方位的,但巨大的整流罩在飞机起飞前挡住了前方的视野。Fw190张开的两脚架在苏联冬天雪、泥泞、雨或泥泞中起降可能很糟糕,起飞时太早抬起尾巴,螺旋桨就有把飞机翻到后面的危险,飞行员被告知,Fw190必须以着陆时的相同方式起飞,


  二:火力


  大部分拉沃契金战斗机都装备有两门与螺旋桨同轴的20mmShVAK机炮,两个弹药箱一共携带400发弹药。在战争最后几个月大量新建的La-7用三门Berezina UB-20机炮替代了ShVAK,这种武器的单次短点甚至不足以在近距离击落Fw 190。尽管具有较好的性能,拉-7战斗机也在后续测试中表现出一系列问题,延长了它进入服役的时间。主要问题集中于UB-20机炮上,在特定的飞行状态下这种武器的弹壳在弹出时会击中飞机的尾翼。


  与相对轻装上阵的苏联对手相比,Fw190有各种各种的改型,Fw190s至A-6机身上部都安装有7.9毫米机枪。这些枪通常无法对敌方飞机造成损伤,Fw190A-5机翼根部安装具有强大的冲击力的欧利康20毫米MGFF机炮(以及140发弹药箱),但MG-FFs在使用中很不可靠,


  从FW190A-6开始MG151-20毫米机炮取代MGFF机炮,两个弹药箱大炮被安置在主机后面的机身,每个弹匣装250发炮弹,到战争后期,加装了炸弹和火箭挂架的Fw-190的对地攻击型号(主要为F型)成为东线德国攻击机部队的标准装备,在完成对地攻击后,还可以与敌方飞机进行空战。


  三:飞行员


  在训练水平和战术上,德方明显占优,同时代的德军战斗机飞行员在分配到部队时至少拥有250小时的飞行经验,东线德国空军的另一个特点加大了他们的优势,那就是拥有一批战争史上空前、恐怕也是绝后的精锐飞行员群体。这些后人所称的“空战精英”个个身经百战,他们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西班牙内战中开始,在法国战役、不列颠空战中和西方盟军进行了激烈较量,执行过1000次战斗任务的不在少数。在1943年,战果突破100架的空战王牌已有60余人,有些人甚至站上了250架大关,他们坐骑的性能也超过大部分的苏联歼击机,这些超级王牌让他们的对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1942年以前,一名飞行员在成功完成正规训练后加入前线部队都要负责一种特殊的训练的要求。前线飞行员被轮换回帮助新的受训人员熟悉前将面临的条件,随着战争的进行,基本训练项目逐渐减少,前线飞行员尽力了,随着越来越多只经过粗略训练的年轻飞行员加入,其结果是可以预见的。在敌人势不可挡的力量面前,年轻的飞行员,无论多么渴望和愿意都未能完成他们的第一次任务。


  卫国战争前夕,苏联空军的空勤人员训练由29所初级训练学校、21所战斗机飞行员学校和22所轰炸机飞行员学校进行和12所炸弹瞄准(导航)学校完成。在战争前18个月,苏联空军飞行学校和航空学院培养了4万多名飞行员和导航员。所有候选人必须先在奥萨维亚基姆飞行俱乐部或空军特殊学校学习,飞行俱乐部教授的课程有两种形式,高等教育(或工作)或“日间培训”并行,学生们要花一年时间完成飞行俱乐部的课程。飞行训练课程规定用U-2双翼飞机在空中和教练一起完成18-20个小时,再完成了两次单飞。1939年飞行训练课程增加到18个月,在此期间学生将完成80小时在训练型飞机上飞行,在前线作战飞机上飞行30小时。战争的最后18个月。新飞行员飞行的总小时数到达前线战斗团超过100小时(30-40小时战斗机)


  1941至1943年,这些德国尖子面对的,往往是只在飞行学校里驾驶着过时飞机飞了十来个小时的菜鸟,这些训练不足的菜鸟又更容易在空战中败北,为了弥补损失,苏联人不得不简化飞行员的培训课程以求迅速填补一线部队的缺员,但到1944年,苏联空军已经从1941年的大混乱和大失败中恢复过来,新飞行员在上前线前已有机会得到较为完整的训练了。而德国空军就没有这种好事了。德国本土现在持续遭到美国陆航战斗机掩护的重型轰炸机的猛烈轰炸,在两线夹击中,持续失血的德国空军已没有喘息的机会,不得不把大量没有完训的学员派上战场。


  雪上加霜的是,从1944年5月起,西方盟军已把战略轰炸的目标指向了德国的燃料工业,受困于燃料缺乏,徳军不得不降低了飞行员的训练标准,东线徳国空军人员素质上的优势逐渐被稀释,从1944年中期起,从航校毕业的苏联新手的平均水平已超过了那些新入役的德国飞行员,在前线的大多数苏联战斗机飞行员都是老兵,在残酷的实战中,红军飞行员中的优秀团体也开始逐步形成,已不逊色于英国皇家空军和美国陆军航空队中的同行。


  四:战术


  在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国空军由莫尔德斯等人发展出的“四指队形”已经历了多年实战,再结合Bf-109优越的性能,德国人已有了一整套成熟的空战战术。德方还有一个非常重要但常常被人忽视的优势:他们的所有飞机都装备有无线电收发设备,与之相比较,在战争头2年,大部分苏联飞机的无线电基本不管用。而只有在空中能进行即时交流的前提下,复杂的编队战术才有实现的可能。


  上图是一次典型的东线空中争夺战,四架Fw190s和六架护送Il-2轰炸机的拉-5,Fw190s分成第1组和第2组,第1组从高空俯冲下去攻击Il-2s轰炸机。第2组尾随并拦截拉-5,拉-5如果成功击退攻击,德国飞行员会以超快的速度俯冲逃跑


  而苏联空军在1941年到1942年中期仍然主要采用三机V形编队而不是德式那种松散的双机编队,这样飞行员在飞行时必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保持队形上,从而降低了空战时的灵活性。而采用La-7-装备后的几个月。


  苏联空军开始被称为“前线”队形,它使用搜索越来越难以捉摸的德国人战斗轰炸机(主要是Fw190s)低空位置。作为敌机越来越多更稀缺的是,La-7在前线工作编队攻击德军部队纵队和装甲车,以及隐藏的武器炮位。使用的另一个编队,战争结束时La-7还有“捆绑四号”的编队和四机组成的“突击队形编队


  五:战场表现


  东线空战的结果往往更多地取决于对方战斗机上的飞行员的技能,而不是各自技术的优越性,1943年,苏联空军的歼击机战斗损失超过5600架,苏联空军在付出大量的鲜血和生命做学费后,德国空军在战争前4年积累的压制敌人的先进方法及手段基本学到手了,1944年初,在战斗中占上风Fw190战斗机被撤回,以保护德国免受美国空军的轰炸。


  当时在东部唯一装备Fw190s战斗机的是54联队,拥有121Fw190A-8s,他们面对四个战斗机师多达750多架拉-5,随着拉-5的入役,红军飞行员获得了不亚于德国同类产品的战争利器,苏军头号王牌飞行员伊万·N·科哲杜布62次空中胜利都在驾驶拉沃金战斗机获得的,到1945年初,东线德国空军已经是一支没用的部队,无法再对苏军构成有效性威胁,


  在战争的最后几周,苏军飞行员驾驶战斗机取得的胜利也有所增加,伊万·科泽杜布、尼古拉·斯科莫罗霍夫、阿列克桑德等顶尖高手特别多产,当1945年5月11日的太阳升起的时候,从高加索山麓到英吉利海峡,从巴伦支海到西西里岛上空,再也看不到一架德国空军的飞机了。曾经如乌云一样盘桓在欧洲上空的德国空军,至此彻底烟消云散。


  六:总结


  在整场战争中,苏联空军损失飞机37000余架,献出了数万飞行员的生命,苏联空军能够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是苏联航空工业的生产效率优势明显。在德国入侵导致西部领土大批沦丧后,很多エ厂千里迢迢搬迁到东部,但其生产能力迅速恢复且很快扩大,产出远远超过了消耗。从1941年6月到1943年底,7万架简单又有一定定战斗力的苏联军用飞机走下生产线,到1944年1月,苏联空军已经拥有8800架作战飞机,同时,苏联空军和德国空军之间的质量差距也在苏联工程师的努力下不断缩小,终于赢得了这场历史上最波澜壮阔、也最残酷血腥的空中对决。


  fw190战斗机推荐搜索词:

  

  1.fw190战斗机图片

  

  2.fw190战斗机和零式战斗机

  

  3.fw190战斗机参数

  

本文标题:fw190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