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lexes
reflexes推荐文章1:“3分钟热度”真的只能持续3分钟吗?
当暑假的大门缓缓打开,我怀揣着雄心壮志:“要啃下那本砖头厚的,成为的演奏高手,还要掌握一项让人眼前一亮的技能。”
现在这些计划进展得如何了?嗯,让我想想。
书,我翻了前几页,然后它就变成了一个华丽的书签;
乐器,我摸了几下,它就变成了家里的一件高级装饰品;
技能,我研究了几天,最后发现我还是更适合做个观众。
相信小伙伴们的内心也受到了一万点伤害,不禁发问:“为什么我的热情总是像烟花一样短暂?难道我只有3分钟热度吗?”
“3分钟热度”,这个词听起来就不太让人喜欢,且常常出现在批评的语境中。它的含义似乎是这样的:
第一分钟,你对某个新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二分钟,你开始准备去了解它;
第三分钟,你开始动手尝试??。
就比如兴致冲冲地点开此推送,却没等看完就匆匆退出,再去走马其它推送。(文末的彩蛋确定不去看看吗!!)
这种“开始得轰轰烈烈,结束得无声无息”的态度,真的能给我们带来成长吗?
我们先不急着下结论。为什么是“3分钟”,而不是“2分钟”或“5分钟”呢?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科学依据?难道3分钟真的是最合适的“起步时间”?
让咱们先来了解一下3分钟论文比赛 (The Three Minute Thesis Competition, 3MT)。
3MT是全球200多所大学共同举办的一项年度赛事,比赛要求参赛博士生在180秒内展示他们的学术研究成果,让非领域内人士也能听明白。
图源:
Science官网上有对参赛学生的采访,他们表示,3分钟的时间虽然短,但足以让他们准确、有效、有趣地呈现主题。而且,一系列的3分钟告还能鼓励他们发展跨学科的思维方式。
在试错中进阶
回到“3分钟热度”的话题。从灵感迸发的瞬间开始,我们的热情似乎就开始走下坡路,无聊和枯燥感逐渐增强。
图源:AI生成
在20世纪,有个叫萨伯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师,他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把我们的人生比作一道彩虹,分成了五个阶段: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和衰退期。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我们的探索期竟然可以一直持续到25岁。在这之前,我们的思维和观念就像是一块柔软的陶土,不断地被塑造和重塑。我们总是在尝试新事物,探索未知领域,然后再尝试,再探索。这个过程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惊喜。
Super提出的生涯彩虹图
只要我们能够保持对事物的初始热情,持续深入探索,并不断获得正向反馈,就能够激发更持久的兴趣,从而推动我们成长到更高的层次。
快速建立起联结
在护理工作中,如果护士能在刚开始的几分钟里与患者进行良好的交流,并建立起友好的关系,那么后续的护理就会变得更加容易和愉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3分钟效应”。因此,“3分钟热度”的行为能以最小的成本建立起我们与事物的联系。
图源:unsplash
学习新事物更快
现在来聊聊我们的大脑。想象一下,我们的大脑里有很多小小的信息传递者,我们称之为“突触”。它们就像是大脑里的桥梁,帮助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这些小家伙们对我们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非常重要。
当我们经常使用某些突触时,它们会变得更加坚固,就像是我们大脑里的“高速公路”,让信息传递得更快更顺畅。但如果我们不去使用它们,这些“小桥”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弱,甚至最终消失。
图源:pixabay
所以,保持学习和挑战新事物,就像是给这些“小桥”加固,让它们能够长期存在,帮助我们保持敏锐的头脑和丰富的潜能。
例如,刚出生的婴儿有“游泳反射”,因为ta们在胎儿时期生活在羊水中,能自然适应水中环境,所以出生后的水感非常好,一般很快就能掌握游泳技能。相比之下,成年人掌握游泳技能的时间会更长,难度也会更大。
图源百度
多次作为初学者的经历,让这些“3分钟热度”的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越来越擅长将之前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领域,快速掌握新事物。
勇于尝试、执行力强、好奇心强、精力充沛……下次当别人批评你只有“3分钟热度”时,你可以自信地展示这篇文章,告诉他们,这正是你的优势。
科学3分钟全国科普微视频大赛
那么,首先摆在眼前的,这个暑期的无聊,该如何终结呢?
这里,中二所贴心地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与哔哩哔哩联合主办的“科学3分钟”2024全国科普微视频大赛。(是不是有点猝不及防!)
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让你在这3分钟内发挥极致的创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画面来解释科学现象或知识点,让即使没有专业背景的观众也能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参赛时间节点
7月22日:大赛启动,征稿开始;
8月18日:征稿截止,评选开始;
9月上旬:入围决赛,名单公布;
9月下旬:线下决赛,公布结果。
参赛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视频投稿时需要选择#3分钟分享一个科学知识# 活动话题,并将稿件投稿至【知识-科学科普】二级分区。
此外,本次大赛还专门为教师UP主设立了教师专属赛道,需要在投稿时选择【知识-科学科普】二级分区,并选择#老师的科学小课堂#话题,才能参与教师专属赛道的评选。
稿件要求
稿件主体内容时长原则上应不超过3分59秒。(对于部分优秀的稿件,评委在评选时可以适当放宽时长限制。)
比赛征稿方向
征稿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科学实验
趣味探秘
热门鉴定
人体奥秘
动物世界
植物百科
比赛奖励设置
资深科普达人赛道
(7月22前粉丝数量≥10万)
宝藏科普新人赛道
(7月22前粉丝数量<10万)
教师UP主专属赛道
(仅限教师参与)
联合创作奖*1
¥ 10000
(彩蛋掉落:凡参赛并入围“宝藏科普新人系列奖项”的在校学生和本年度应届毕业生均可获得1份B站周边大礼包,还将瓜分8888元奖池哦~)
合作媒体
▼▼合作媒体持续更新中……
结语
不确定点开这个推送的短短3分钟是否点燃了你的创作激情,像“3分钟热度”那样。
但如果DNA动了,那么请牢牢抓住这个微光时刻,让创意与热情在这短暂的180s内狠狠绽放!
或许,科普界的下一个璀璨之星就是你!!”
参考文献
[1]阿北 (2016). 别被你的“三分钟热度”烫伤了.
[2
[3
[4]Super, Donald E. "A life-span, 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6.3 (1980): 282-298.
[5]李剑萍.三分钟效应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00,(03):141-142.
[6
[7
编辑:Meyare
reflexes推荐文章2:颠覆你的认知,动物的反应真的很慢,跟树懒有一拼
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博士后Heather More,是运动实验室的成员之一
对于任何试图躲避捕食者或避免跌倒的动物来说,速度都是首要因素。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即使是动物界中反应最快的动物,其反应速度其实也非常慢,这项研究近日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上。
生物医学生理学和运动机能学教授、西蒙弗雷泽大学运动实验室主任Max Donelan说:“小到如鼩鼱,或大到如大象这样的动物,都是由神经和肌肉组成的“建筑体”,我们试图了解这些“建筑体”如何组成了大小不同的动物,以及如何限制了动物的表现。”
由于动物的生命取决于它对刺激的感知和反应的快慢,研究小组量化了陆生哺乳动物与运动相关的最快的反应速度,实验动物的体型大小不等,有极小的鼩鼱,也有身躯庞大的大象。
西蒙弗雷泽大学的博士后Heather More说:“不出意料,我们发现大型动物的反应时间要长得多,大约是最小体型动物的17倍。我们更感兴趣的是,这些反应上的延迟大多被移动时间所抵消,而移动时间也会随着体型的增加而增加——大象的相对延迟只是鼩鼱的两倍,这使得大型动物只处于轻微的劣势。”
More说他们的发现适用于所有的动物,无论它们体型的大小。“当快速奔跑时,所有动物都面临着漫长的反应时间的挑战,这些反应时间几乎包括了它们所有的移动时间——即使是控制奔跑最快的反射也是非常慢的。”她补充说,“如果一只小动物在急速奔跑的时候踩进了一个洞里,它几乎没有足够的时间在脚着地的时候调整自己的动作,而一只大型动物根本就没有时间做出调整——它必须等到迈下一步才行。”
More将这些延迟做了形象的对比:“反应时间的一个组成部分,即神经传导延迟,在大型动物中特别长。与工程系统相比,轨道卫星向地球发送信号所需的时间比大象从脊髓向其小腿发送信号所需的时间都要短。”
另一个延迟成分——神经冲动在脊髓中穿过单个突触的时间——对于小动物来说相对较长,对于大动物来说相对较短。“这种突触延迟是思考所需时间的一个衡量指标——因此大型动物有很多时间思考如何对干扰做出反应,而小型动物则没有。”
研究人员说,这意味着体型大小不同的动物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弥补它们相对较慢的反射。Donelan说:“我们猜测小动物依赖于反射前控制,它们身体的这种构造使它们能在不受神经系统干扰的情况下避免一些障碍,如走路或奔跑时踩进洞里。另一方面,大型动物可能更依赖于预见它们行为带来的后果,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编译:灯丝 审稿: 阿淼 责编:张梦
期刊:《英国皇家学会学》
原文链接:
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
reflexes推荐文章3:微信占空间问题,解决了?/ 世界首富换人了
1937—2022,南京大屠杀过去85年。今天,第9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受害者们逐渐远去,但历史永远伫立。不忘过去,逝者安息!
在第9个国家公祭日,我们的不忘,依然是对前人最好的缅怀。铭记历史,吾辈自强,警钟长鸣。
微信占用巨大储存空间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用户在转发同一份文件给多个好友时,微信会在手机中重复保存这一份文件,导致占用大量空间。近日此问题终于修复了,用户在升级到8.0.30版本之后,微信会自动采用新的文件转发策略,从而避免大幅占用手机存储空间。
什么叫史诗级更新,这就叫史诗级更新!赶紧打开后台设置查看我的微信究竟减了多少个G。
《福布斯》最新数据显示,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已经丢掉世界首富宝座,被路易·威登母公司LVMH董事长兼CEO伯纳德·阿尔诺(Bernard Arnault)超越。《福布斯》统计,阿尔诺的个人财富约为1862亿美元,而马斯克为1836亿美元。
比起买LV送祝福,我选择打开Twitter,看看马斯克又写了什么新小作文表达他痛失“世界第一”的感伤。
作为NFT头部品牌之一的“无聊猿俱乐部(Bored Ape Yacht Club)”日前与母公司Yuga Labs面临集体诉讼,被指与名人合谋,诈骗潜在投资者。原告表示,歌手Justin Bieber、NBA球星Stephen Curry等37位名人帮助“无聊猿”进行宣传,使这些NFT的价值膨胀到“扭曲的价格”。
即使是割电子韭菜的元宇宙,也得遵守现实基本法。作为局外人,还是静候诉讼结果吧。
20世纪影业官方微博宣布,全球影史票房冠军《阿凡达》4K高帧率重制CINITY版,将于12月12日起在中国内地58家CINITY影厅上映。这次《阿凡达》4K重制版的片尾还附映《阿凡达:水之道》独家彩蛋,作为专享福利呈现给中国内地观众。
懂了,这就去多买一张票,和《阿凡达2》连着一起看个天昏地暗!(温馨提示:两部连看耗时6小时)
最近,Spotify的年度歌单出炉,《怪奇物语》中Max扮演者Sadie Sink表示,自己的年度歌单里,并没有那首爆火的《Running Up That Hills》。“今年是这首歌爆火的一年,所以我想我不再听它了。”
越红越不看,越火越不听,这不就是我本人嘛,又多了一个喜欢Max的理由。
Sonos和宜家近日发布了合作产品Symfonisk“落地灯音箱”。据介绍,该新品可以作为后置环绕扬声器配合Sonos条形音箱使用,落地灯正好可以将扬声器固定在适合环绕声的高度。Symfonisk售价260美元(约1812元人民币),将于1月开始在宜家发售。
年末了,又到了挑选礼物的高峰期。而我想要什么礼物,显然宜家比我本人更清楚。
今年的喜剧野生动物摄影奖结果出炉,摄影师Jennifer Hadley的作品《Not So Cat-Like Reflexes》获选最佳照片。Hadley表示,她在坦桑尼亚的一家野生动物园中拍下了这张照片。当时,这只3个月大的幼狮正在树上,然后“以最不像猫的方式独自下了树”。不过,小狮子最终还是安全落地了。
今天第一声笑,都是小狮子给的。谢谢小狮子,祝你早日成为一只会麻溜下树的好猫猫!
reflexes推荐文章4:国防部批驳美“国防授权法案”:美国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
国防部批驳美“国防授权法案”:美国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
The MND Criticizes the Latest US NDAA: the Worst Enemy of the US is the US Itself
12月26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答记者问。
记者:据道,美国总统拜登近日将“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签署成法,新财年国防预算高达8952亿美元,把中国视为主要国家安全挑战之一。有分析认为,这份法案的出台,反映了美国对自身实力的深度焦虑。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价?中方是否会跟进大幅提升国防支出?
Question:It is reported that US Pr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NDAA) for fiscal year 2025 into law, which announced a defense budget of up to 895 billion US dollars for the next fiscal year and identified China as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to the US national security. Some analysts suggest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Act reflexes the deep anxiety of the US about its own strengths. May I have your comment? Will China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its defense spending as a result?
张晓刚:美方有关法案渲染所谓“中国军事威胁”,为增加军费、维持霸权找借口,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危害世界和平稳定,我们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Zhang Xiaogang:The US NDAA played up the alleged “China military threat” as an excuse to increase US military spending and maintain its hegemony. This grossly interferes with China’s internal affairs and undermines world peace and stability. We are strongly dissatisfied with and firmly opposed to it.
中国从来就无意挑战谁,美国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美国军费冠居全球,还逐年加码投入,充分暴露其好战成瘾、霸权扩张的本性面目。当今世界许多战争冲突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2001年以来美国对外发动的战争和军事行动造成数十万人死亡,数百万人受伤,数千万人流离失所。美国穷兵黩武不仅祸乱世界,也正在加速反噬其自身。
China has no intention to challenge any country. In fact, the worst enemy of the US is the US itself. US military expenditure has already topped the world for long, which is still increasing rapidly year by year. This fully exposes the belligerent nature of the US and its obsession with hegemony and expansion. It’s clear to all that many current wars and conflicts are a result of US policy failures. The wars and military operations launched by the US since 2001 have caused more than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deaths and millions of injuries, and displaced tens of millions of people. The US’s abuse of force not only brings harm to the world, but also accelerates its own decline.
地球足够大,容得下中美各自和共同发展。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不与任何国家搞军备竞赛,始终坚持做世界和平的守护者。我们奉劝美方摒弃冷战零和思维,打消靠遏压竞赢中国的执念妄想,以免干扰破坏中美两国两军关系。中国军队将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坚决反制一切挑衅,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Our planet is big enough for both China and the US to develop individually and collectively. China remains committed to the path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and a defense policy that is defensive in nature. We do not engage in any arms race with any other country, and always serve as a defender for world peace. We urge the US side to abandon Cold-war mentality and zero-sum mindset, and get rid of its obsessive delusion of containing and outcompeting China, so as not to undermine the bilateral and mil-to-mil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With stronger capacities and more reliable methods, the Chinese military will take resolut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any infringements and provocations to safeguard national sovereignty,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interests.
: 国防部网
reflexes推荐文章5:爱唱歌的人真的更快乐!强烈建议你多唱(别怕不好听)
开心了,心情好,就去唱唱歌,抒发情感;难过了,心情不好,也去唱唱歌,宣泄情绪。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开心或难过时,都会想着唱唱歌呢?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有意无意哼唱几句的习惯。很多人哼唧完觉得自己唱得不着调,很“羞耻”,或误以为自己哼唱这个行为很怪异。但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行为,而可能是我们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唱歌不仅能有效帮助我们调节情绪,释放压力,同时还能引导我们积极叙事。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经常唱歌能给我们带来的那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好处。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好处一:抒情解压
歌唱对心理的直接作用是调节情绪。强烈的情绪,包括人们认为的快乐等积极情绪,长期无法释放会有害身心健康。有相关神经成像研究表明,音乐信息可通过镜像神经元链接起自我动作和动作表征, 直接通达情绪情感中枢, 激活情绪反应。[1]
瑞典音乐心理学家帕特里克·尤斯林(Patrik N. Juslin)总结出了包括评价性条件反射、情绪感染等多种音乐诱发情绪的机制。
我们在歌唱时,可以通过美妙的旋律本身引发最基本的脑干反射(brain stem reflexes),让紧张的状态松弛下来,剧烈波动的情绪得以缓和。对情绪低落的人来说,歌唱则可以直接扰动心境,引发兴奋的状态。
在过于严格的自律塑造下,很多人善于用话语说理,却难以通过言辞表达自己的情绪。通过歌唱,人的心灵还会被歌曲中熟悉的人类情绪感染(emotional contagion)。这种感染会削弱理性的封印,让我们的情绪逐渐凭借自己的声音释放,达到解压的效果。
我们的人生中会经历很多事件,一些歌曲会因为文化或个体经历,与特定的、引发过难忘情绪的事件联系在一起,一旦在脑海中建立起条件反射,即使没有这些事件,唱起歌曲一样可以让人借助于评价性条件反射作用 (evaluative conditioning)唤起特定的情绪。比如唱起《生日快乐》歌对很多人来说,能够勾起心中的快乐。
歌唱不仅能唤起回忆,还能激发想象(imagery)。许多歌曲的歌词描绘了美好景象,通过旋律激活我们的触觉、味觉尤其是视觉等感觉。我们通过歌唱带动各种感觉,可以让自己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心情舒畅的场景。如果有过正念的入门学习,那么歌唱对想象的支持效果会更好。
我们对自己会唱的歌肯定是比较熟悉的,这种熟悉在歌唱中会形成对情绪的音乐期待(musical expectancy)。一些人受情绪所困扰,当他们唱起蕴含着与自己心绪相对应的愤怒、悲伤等情绪的歌,会在释放情绪的同时,通过内心对歌曲情绪的“预知”获得愉悦的满足感。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好处二:积极叙事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如果所关注的是魅力和内心的激动,我将在诗艺的后面放置这样一种艺术,它在语言艺术中最靠近诗艺,因而也能很自然地与诗艺结合起来,这就是音调的艺术。”他认为,音调与诗的艺术结合就是歌曲艺术。[3]
这种歌唱时的内心激动,经常使我们无意识中能够把自我的人生故事与歌曲同步,相对容易在创作的场景和故事中拓展自己的人生感悟。
有些时候,我们依靠理性的努力,单纯尝试听从别人的劝说或看一些励志书籍,无法让自己改变消极的认知,但在歌唱的魅力中却可以获得改变的力量。
比如《隐形的翅膀》歌中唱到“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将歌唱者尚不足够笃定的自信心,形象地比喻为“隐形的翅膀”,而“翅膀”的比喻通过悠扬的旋律又可以强化歌唱者的自信心,面对困难时候保有希望。这是将歌唱者心中正向的“力量”与迷茫的自我认同分开,并把这种力量用意象确定下来,为改变自己的生活服务。
《那些花儿》则唱到“她还在开吗?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落花风飞去是人们每年都见到的自然现象,通过将心中遗憾比喻成“那些花儿”,我们在歌声中有可能习惯逐渐接纳生命中的那些不完美,放下过去的包袱。歌唱者通过隐喻将无法直接处理的“问题”与纠结的自我认同分开,减轻人生继续前行的压力。
这种通过将心中无力化解的负向问题或不清晰的正向资源用语言隐喻为可想象的意象,并在它们组成的新故事中整合力量,走出问题的情况,就是心理咨询中后现代主义流派叙事取向所说的外化。[2]许多人在人生中都曾无意中使用过这些技巧,调整了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增强了面对未来的力量。
我们可以通过歌唱这种良性可控的方式,沉浸式地感受情感共鸣,主动尝试以此减轻内心纷乱的冲突,生发出更新自我生命叙事的积极动力。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这样哼唱,效果更佳
1、选择慢节奏歌曲
在不考虑对熟悉歌曲的评价性条件反射作用和音乐期待机制影响的情况下,选择唱慢节奏的歌效果好于快节奏的歌。
因为歌唱时我们最好舒展身体,处于站立状态,配合歌曲节奏与自己情绪的变化,在手打节拍等小幅度动作中放松体会更佳。歌唱过程中需要上半身肌肉,乃至全身肢体的积极参与,因此还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等效果,对身体素质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2、与正念、舞动等结合
英国艺术治疗师玛莉安·利伯曼认为,可以“把艺术治疗和艺术活动想成是?段连续性可能的两个极端”。在有宽敞平整的场地与有经验的艺术治疗师带领下,歌唱可以与正念、舞动等艺术治疗中的常用技术结合,在创造良好的自体客体体验中促进身心健康,探索个人潜能。
歌舞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许多情绪焦虑或压抑的人日常不善于放松,身体是“僵”的。在舞动过程中,伴随着音乐的节拍,我们全身深度参与到丰富的动作中。相比跑步、绘画等,持续歌唱本身需要专注力集中的状态,与舞动结合,有利于我们将积累的情绪释放,强化心理解压的效果。
高敏感的人很容易受外部评价影响,歌唱中,他们往往也很在意自我表现,比如是不是五音不全等。正念技术强调将注意力集中在此时此地,不加评判地自我接纳,经常用于情绪调节中。将歌唱与正念的“观呼吸”等技术相结合,更利于参与者倾听自己的歌声时深度观察与了解自身的多样性,在自我接纳中成长。
需要注意的是,歌唱与正念、舞动等艺术结合,最好是在有经验的艺术治疗师带领下进行。这些技术多数情况下用于团体活动,在与团体成员互动中,也有利于我们了解他人感受,提高共情能力,改善人际关系,结交新的朋友。
带领者在团体中的共同作用主要是帮助探索、支持情绪、推动交流、稳定秩序。在舞动与歌唱结合时候,带领者可以帮助循序渐进,防止动作不科学或用力过度;在正念与歌唱结合时候,他们可以引导专注力提高,帮助正念参与者不会迷失在感受中,陷入情绪里。
写在最后:
古代中国人早已意识到了歌唱与抒情、积极叙事的关系,他们认为“有勇有义,非歌孰能保此”。大家也可以大胆地哼唱,在歌声中与自我的感受沟通,续写人生新篇章。
从今天开始,一起来倾听自己遗忘已久的歌喉吧!愿屏幕前的每一个人,开心唱歌,快乐生活。
参考文献
[1] 马谐,白学军,陶云.音乐与情绪诱发的机制模型 [J].心理学进展,2013(4).[2] [英]Martin Payne《叙事疗法》,曾立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3]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74页。
策划制作
丨隗知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年心理观察“类人描写”主笔
审核丨樊春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策划丨钟艳平
责编丨钟艳平
审校丨徐来 林林
责任编辑:李博君
reflexes推荐搜索词:
1.reflexes是什么意思
2.reflexes翻译
3.reflexes怎么读
本文标题:reflexes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