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推荐文章1:河南农科院大获全胜,新增一位院士!河南农业大学可否与其合并?
今天最热门的新闻就是2021年两院新增的院士名单公布了,中国科学院新增了65名院士,中国工程院新增了84名院士,一共是149人。当然了,两院还有新增外籍院士,加在一起共有45人。身为一个河南人,自然关注该省的入选院士情况,小编发现河南也新增了一名院士,即许为钢院士,入选单位是中国工程院,目前是河南农业科学院的研究员。
截止目前,河南省共有25名两院院士了,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9人,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据不完全统计,在这25名院士之中,郑州大学最多,拥有了4位,分别是郑州大学校长及矿物加工工程专家刘炯天院士、教授王复明院士、化学院教授吴养洁院士、物理系教授霍裕平院士。然后就是“农业口”的院士最多了,分别是河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张改平院士,河南农业科学院院长张新友院士,再加上刚刚评上的许为钢院士,共3人。
大家都知道,河南省是全国主要的粮食种植和供应地,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而许为钢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小麦育种专家”,是我国小麦育种学科带头人之一,农民伯伯口中常说的“郑麦9023”就是出自许院士之手,该小麦品种连续6年种植面积位居第一名,年最大面积高达2980万亩,目前种植1000多万亩。由此可见,许为钢院士为小麦生产和小麦育种做出了巨大贡献。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前身是河南省立农事实验场,距离今天已经有11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里小编主要强调一下,该院的科研力量和科研成果很强大,目前在编人员827人,其中研究员130人,副研究员281人,博士304人,硕士191人,中原学者7人,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拥有首席科学家2人,岗位科学家17人。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
由此可见,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非同寻常,实力很雄厚,而河南农业大学也曾有院士校长,又同属“农业”单位,再加上河南这个“农业大省”的天然优势,为何不强强联合,进行组建合并成新的河南农业大学?
目前河南省曾明确表示支持河南农业大学等7所学校“双一流”建设,如果该校真的与省农科院合并了,必然会脱颖而出的!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推荐文章2:锚定目标 凝心聚力 加快推进中国农业科学院在豫布局发展
本讯(记者 樊雪婧)12月2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在河南农业大学举行。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作主旨告,省政府副省长宋争辉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
宋争辉指出,河南省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锚定共同目标任务,推动深度融合发展,取得设立中国现代农业联合研究生院、设立中原研究中心等阶段性成果,为高质量实现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他表示,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主动担当作为,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在豫布局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保障,推动融合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切实把融合发展的教育成果、科研成果、人才成果转化为河南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农业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农业科学院机关各部门、研究生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39家科研机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及研究生代表等共200余人参加会议。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推荐文章3:河南农大等三家单位合并为“华北农业大学”?省教育厅回应
日前,有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提问,河南省是否有计划将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科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等三家单位合并,成立“华北农业大学”或者新的“河南农业大学”,进一步提高农业高等教育的质量?
河南省教育厅回复称,本科层次高校(含建立、合并、更名等)审批权限在国家教育部。目前,国家不支持、不鼓励本科高校合并组建大学。我们将充分考虑网友的建议,对三个单位合作进行调研,鼓励三个单位多渠道开展教学科研合作。
公开信息显示,河南农业大学于2009年9月成为农业部与地方省政府共建的第一所省属农业高校,2012年11月成为国家林业局与省政府共建高校。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是省政府直属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前身是始创于1909年的河南省立农事试验场。
河南科技学院地处河南新乡,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39年,前身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大学部生物系,历经北方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长治分院、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推荐文章4:坚持产业需求导向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以创新驱动“硕果满篮”
2024年的最后一天,“中原农谷现代种苗产业基地”在新乡市红旗区小店镇掀开了红盖头,打响组建创新高地第一枪;大白菜新品种吉美2号生产经营权以100万元成功转让,历史性实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品种权转让零的突破;在周口国家农高区,通过订单生产、定向收购,白菜实现加工兜底、落地成金;辣椒育种和配套技术再突破;人才队伍不断加强……
聚焦战略,加强认知,高标站位,“组合拳”让科技创新的动能活力尽情释放,为我省蔬菜产业蓄能、为中原农谷建设注入强大引擎。以往,涉农科研机构创新和市场很难真正持续擦出火花,如今,通过联手打造现代种苗产业基地,推动科研人员角色转变与身份认同,2024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通过持续创新实现“硕果满篮”。
□河南日社全媒体记者 李丽
步履不停,向“新”而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组建一年多以来,克服新设立院所千头万绪的困难,坚决贯彻落实院党委总体部署,立足研究所实际情况,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以实际成效推进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2024年实现“硕果满篮”,为扎实推进我省蔬菜产业提质增效贡献科技力量。
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开道领跑聚势赋能
2024年12月31日,备受瞩目的“中原农谷现代种苗产业基地”正式揭牌运营。“最近总是有很多农户跑过来,说来看看、来学学这里的先进模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马凯博士说。
河南是我国蔬菜种植第一大省,但距离蔬菜强省还有差距。规模育苗是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是提高蔬菜产业效益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此,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联手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聚焦中原农谷主导产业,组建专家团队,吸引整合社会资本,激活闲置社会资源,支撑组建科技企业,发挥各方优势,围绕标准化育苗、高标准优质果蔬生产,打造集科研、展示、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现代种苗产业基地,探索科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长姜鸿勋表示,科研创新应坚持产业需求导向,聚合发展,冲刺最新最强。
扛起发展硬核担当 助力百姓“菜篮子”升级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思路,既要“顶天”又要“落地”,不断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坚持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开展蔬菜种质资源引进、创制和新品种选育等工作,为种业科技创新做好支撑。
“十年磨一剑吧!来之不易。优质大白菜新品种吉美2号的成功选育,凝聚了我们十字花科育种团队的多年心血,创造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品种转让史上的第一!”原玉香说。
原玉香是河南省农业良种联合攻关(白菜)项目首席科学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多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称号。一谈起她的宝贝娃娃菜、大白菜等,她便滔滔不绝:“吉美系列新品种的主要特点是好看、好吃、营养,富含番茄红素等类胡萝卜素。2024年在长垣举办的名师烹饪大赛上,厨师们喜称这个品种为‘番茄白菜’。新品种发布后,与当地多家餐饮企业积极对接,延长了产业链条,有效提升了一产附加值。”
示范推广显成效 联农带农促融合
河南蔬菜种植如何由规模优势转向以品质效益取胜?答案是:插上“科技的翅膀”。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主持的“优特产业支撑计划”,与牵头或参与实施优质蔬菜高效生产专项的长垣、郸城、永城、太康等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开展共建工作,在2024年取得显著成效。
“永城苗白”“古寺郎胡萝卜”“太康辣椒”……通过深化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及新型经营主体的合作,强化省市县三级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把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优势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地方特色农业的发展优势,持续推动科技与产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出一批科技示范精品样板,推动当地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引才育才注活力 书写强农大文章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聚焦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需求,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不断为蔬菜科技创新工作注入人才力量。该研究所2024年新入站的博士后杨好慧说:“研究所立足需求导向,注重提升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给科研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
该所副所长姚秋菊介绍:“2024年研究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喜事连连,新进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3人;晋升高级职称4人,并有多名科研人员获得国家或省级人才荣誉称号。”
有了优秀的人才队伍支撑,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2024年承担科研、示范推广项目共45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4项,累计承担在研科研项目25项……同时联合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市农业科技研究院成功申了“河南省蔬菜品种改良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推荐文章5:河南省农业科学院2025年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公告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推荐搜索词: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招聘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官网
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2025年招聘
本文标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