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弟的徒弟叫什么
徒弟的徒弟叫什么推荐文章1:说佛百科(连载)佛陀的十大弟子
佛陀自成道之后,弟子无数。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他收的弟子,再详细说一说佛陀最出名的十大弟子。
悟道后的佛陀释迦摩尼,首先来到了鹿野苑,为昔年追随雪山林下,专修苦行的阿若憍陈如尊者、阿说示尊者、跋提尊者、十力迦叶尊者和摩诃男拘利尊者五位弟子宣讲四谛圣法。五人悟解佛法后,出家修行。是为最早的比丘(比丘汉语译为乞士,上乞法于佛,下乞食于众生),这就是佛陀收徒的开始,也就是佛教有了“佛宝”、“法宝”、“僧宝”的开始。
佛陀说法
后有波罗奈斯城的长者耶舍,带了他的朋友和五十多位长者的弟子,皈依了佛教。同时耶舍的父母妻子也开始在家修行。称为优婆塞、优婆夷。
之后佛陀又收婆罗门优楼频迦叶、那提迦叶和伽耶迦叶三兄弟。他们三人率门下一千多弟子皈依,又“慑服”了属于外道六师的珊闍耶毗胝罗的弟子和以聪明著称的学者舍利弗和目犍连,这两人也率领门下弟子一起皈依了佛教。
于是佛陀便以三十多岁的年龄,拥有了一千多位出家弟子。他们追随佛陀游方、听闻佛陀说法,是佛陀的常随众。这也就是后世的佛经中总提到的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的由来。
在佛陀传法的四十多年里,所有皈依佛法出家、在家修行的弟子,形成了佛的四众弟子。出家修行的男子,名为“比丘”;出家修行的女子,名为“比丘尼”;在家修行的男子,名为“优婆塞”;在家修行的女弟子,名为“优婆夷”。
佛陀说法
当时在佛的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众中,又有十大弟子,各以独到专长而著称。
他们分别是:
摩诃迦叶,头陀(苦行)第一。
舍利弗,智慧第一。
目犍连,神通第一。
阿那律,天眼第一。
须菩提,解空第一。
富楼那,说法第一。
迦旃延,议论第一。
优波离,持律第一。
罗睺罗,密行第一。(佛陀的独子)
阿难陀,多闻第一。(佛陀的堂弟)
佛陀十大弟子
摩诃迦叶,头陀(苦行)第一
摩诃的意思是大,所有摩诃迦叶也被称为大迦叶。又叫作迦叶波、迦摄波。意为饮光,付法藏第一祖。生于王舍城近郊之婆罗门家。于佛成道后第三年为佛弟子,八日后即证入阿罗汉境地,为佛陀弟子中最无执着之念者。
摩诃迦叶人格清廉,深受佛陀信赖;于佛弟子中曾受佛陀分予半座。佛陀入灭后,成为教团之统率者,于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经典结集。直至阿难为法之继承者,始入鸡足山入定,以待弥勒出世,方行涅槃。禅宗以其为佛弟子中修无执着行之第一人,特尊为头陀第一;又以‘拈花微笑’之故事,被后世禅宗弟子尊为禅宗第一祖而传诵不绝。
在佛陀的弟子中,姓迦叶的有五个人,但是只有摩诃迦叶可以单独称为迦叶。
摩诃迦叶所修为头陀行,在佛陀的弟子中被誉为头陀第一,头陀也就是苦行的意思。
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中,释迦摩尼佛的两旁,常常立有两位比丘像,年轻的那位比丘是阿难尊者,年老的那位就是迦叶尊者了。
佛祖释迦摩尼与阿难,迦叶二位尊者
舍利弗,智慧第一。
舍利弗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又作舍利弗多。
舍利弗,意译鹙鹭子、秋露子、鸲鹆子。梵汉并译,则称舍利子。
在南印度的摩揭陀国,离首都王舍城大约有二三里的路程,有一个迦罗臂拏迦的村庄,是个很幽静的地方,这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的故乡。舍利弗诞生在婆罗门种姓的家庭,父亲提舍是婆罗门教中负有盛名的论师。
舍利弗出生的时候,因为眼睛与舍利鸟的眼睛长得很像,就起名字为舍利弗(又称舍利子)。
舍利弗少年时修行了多种技艺,而且继承了父亲论师的遗传,能言善辩,非常聪明。而且他与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是非常好的朋友。
舍利弗皈依佛陀后,常随佛陀左右,帮助佛陀度化众生,解释教义。他在一众弟子中智慧超群,所以被称为智慧第一。
清代舍利弗尊者铜像
目犍连,神通第一。
又作摩诃目犍连、 大目犍连、被誉为神通第一。为古代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外拘律陀村人,婆罗门种。
舍利弗随佛陀出家半个月后才尽诸结漏,断除烦恼,而目犍连只有七天的时间,即尽结漏,现神通力,证得阿罗汉的神通智波罗蜜。
目连救母说的就是目犍连尊者。
传说目犍连会神足通,能飞到十方。皈依佛陀后,其修行了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及能知过去未来之神通,故称神通第一。
目犍连和舍利弗为弘扬佛法,一生奔走各地,为佛陀传法有至关重要的功绩。
目犍连尊者
阿那律,天眼第一。
阿那律意译为无灭、如意、无障、无贪、随顺义人、不争有无。佛经记载阿那律为佛陀释迦摩尼的堂弟,是释迦摩尼叔父甘露饭王的儿子。他皈依后就回到了家乡弘扬佛法。
阿那律在佛陀十大弟子中被誉为天眼第一,是佛家六神通之一,但其实阿那律是个盲人。
据《楞严经》记载,阿那律刚出家时经常贪睡,佛陀告诫他后,他从此开始精进学佛,七天七夜不睡觉苦修佛法,最终导致双目失明。后来在佛陀的指导下,阿那律证得天眼通,成了十大弟子中的天眼第一。
天眼第一阿那律尊者
须菩提,解空第一。
须菩提出生于婆罗门教家庭。古印度拘萨罗国舍卫城长者鸠留之子,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恒乐安定、善解空义、志在空寂”著称,号称“解空第一”。
须菩提有个爱好,化缘喜欢选择去有钱人家里。
在佛陀的众弟子中,须菩提最善于解释空理,所以被誉为解空第一。
须菩提常常在佛陀说法会中,担任佛陀的提问者。
印度唐卡-须菩提
富楼那,说法第一
富楼那是佛陀的老乡,都是迦毗罗卫国人,他父亲是净饭王的国师。
他擅长言辞雄辩,善于分解义理。后来专门从事演说佛法,教化众生。因为他教化而解脱得度之人多达10万于众,所以他在佛陀的弟子中,被称为说法第一。
富楼那尊者
迦旃延,议论第一。
迦旃延,意思是“剪剃种”、“扇绳”。剪剃这个姓是婆罗门贵族著名的十姓之一,及其尊贵。据《法华文句经》说,迦旃延刚出生不久,其父就去世了。母亲因为他而不能再嫁,所以给他起名扇绳。意为如扇系绳。
他跟随佛陀修行后,因为善于分别诸经,分析法义,擅长说法,所以在佛陀的弟子中,被称为议论第一。
迦旃延尊者
优波离,持律第一。
优婆离,意为近执或近取。他也是佛陀释迦摩尼的老乡,是迦毗罗卫国的宫廷理发师。佛陀成道第六年,他跟随王子跋提、阿那律、阿难、提婆达多等七人出家,跟随佛陀弘法。
佛陀曾鼓励优婆离说:“我知道你的根器不小,在我的教团中,将来你一定会称为持戒律第一人的。”后来,优婆离果然严守戒律,精通律仪,成为佛陀十大弟子中持律第一。
在摩诃迦叶举行第一次结集时,就是由他诵读全部律部典籍的。
优婆离尊者
罗睺罗,密行第一。(佛陀的独子)
罗睺罗,佛陀释迦牟尼独子,也是释迦牟尼的“四大声闻”,和“十大弟子”之一,是佛陀做太子时和妻子耶输陀罗所生。意为“覆障”、“障月”、“执月”的意思。因为他是在月食之夜出世的。
他后来拜舍利弗为戒师,舍利弗为他受沙弥十戒,成为僧团中的沙弥,时年十五岁。罗睺罗诵经十分勤奋,二十岁成道,又严守戒规,被称为“密行第一”的阿罗汉。
罗睺罗是十八罗汉中的一位,在五台山还有个罗睺寺。
阿难陀,多闻第一。(佛陀的堂弟)
阿难陀,意译为欢喜、庆喜、无染。是佛陀的堂弟,出家后二十余年间为佛陀之常随弟子,善记忆,对于佛陀之说法多能朗朗记诵,故誉为多闻第一。
阿难陀是佛陀释迦摩尼叔父斛饭王的儿子,他是在释迦摩尼成佛那天出生的。在释迦摩尼回家传道时,25岁的阿难陀皈依了佛教出家修行,一共侍奉佛陀25年。
阿难陀最大的长处就是擅长记忆。他听佛陀讲过的所有佛法都能记在心里,一字不差。在第一次集结时,他一人就诵读除了500罗汉记忆中佛陀所讲的全部经典。所以在佛陀的众弟子中,被称为多闻第一。
敦煌彩绘阿难陀尊者
徒弟的徒弟叫什么推荐文章2:相声演义:聊聊范振钰先生的几位徒弟之间那点事儿
相声界有个规矩,那就是如果师父去世了,作为大弟子是可以带拉师弟入门的,同样,作为大弟子也是可以将那些做出有辱师门的师弟踢出师门的,也叫清理门户。
相声界由大师兄带拉入门的事很常见,比如侯耀文先生拜师赵佩茹先生,那就是大师兄李伯祥带拉侯耀文入门的。
还有德云社大辈谢金拜师王世臣先生,也是由李文山先生带拉入门的。不过这里要说的是,李文山先生可不是王世臣先生的大弟子哈哈!
当年范振钰最后一次收徒,即为关门弟子,这件事当年还上了纸
聊正题,范振钰先生最后一次收徒,一下子收了六位弟子,其中就有现在德云社的总教习高峰,还有目前在德云社二队演出的刘春山。
当时范振钰先生就说,自己最后一次收徒,以后就不再收徒弟了,所以这次拜师的这几位,也就是相声界说的关门弟子 。
拽点文的,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过了很多年,范振钰先生病重去世,而就在范先生去世第三天,灵柩还没有入土为安之时。
范振钰先生去世追悼会现场,下面跪着的都是他的弟子
作为范振钰的大弟子赵津生就带拉了三位师弟入门,其中就有史晓军。
三位弟子在范振钰先生的灵柩前磕头拜师,上面说了,大师兄完全有权利带拉师弟入门,所以赵津生这么做按道理说没有问题。
可是有一点很奇怪,为什么不能再等等,一定要在范先生刚去世还没有下葬的时候拜师呢?
那你为什么不早一点拜师,要知道史晓军很早以前就跟范振钰认识,而且史晓军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还说自己很早就想拜师范先生,那时候范先生也有意收我为徒,只是没想到就这么耽搁了。
就想知道范振钰先生退休以后每天都闲在家里,你史晓军有那么忙吗?就给耽搁了啊!
史晓军和范振钰照片,为什么现在不拜师,就要等他去世拜师呢?是不是人家拒绝了你,所以你想到由大师兄带拉
我能说这件事本来就是史晓军和赵津生商量好的,就等着范振钰先生咽气吗?
史晓军说自己很早就认识范振钰,是不是他也不止一次的提到过想要拜师,但是被范振钰先生拒绝了。
然后史晓军就跟赵津生商量好,等范先生去世,由赵津生这个大师兄带拉自己入门。我这个猜测不知道是不是就是这样子的啊!
大师兄带拉师弟入门是可以,但是也没有大师兄在师父还没入土为安的前提下就着急带拉师弟啊!
不管是不是这样,反正这位史晓军还有那两位都算是进入师门了,也就是高峰刘春山的师弟了。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十几年,突然有一天网上有位相声演员直播,而在直播间他居然拿着话筒谁便乱唱,这些也就算了,最重要的是,在他身后有两个人高举着一条白布,上面写着范振钰的徒弟几个大字。
这是一种什么作为,明知道这样做会招来一篇骂声,他还要做,他为的是什么?
这个怎么解释呢?有人说肯定是打着范振钰先生的旗号给自己炒作啊!
问题是,我说句实在话,范振钰先生真的很有流量吗?
范振钰先生早期跟高英培先生搭档说了一辈子相声,擅长捧哏,七八十年代确实在相声界也算是很火的,但是现在的网友对他的熟悉,基本都是来自郭德纲口中吧!
也就是说范振钰先生在现如今是没有什么流量可言的。那这位史晓军为什么要这样做,很难理解啊!
第一范振钰先生并没有什么流量供自己享用,第二他这么做确实不好,毕竟范先生已经去世多年。
那么为什么史晓军能做出这种不合情理的事情,这件事我们一会再聊。先说这件事发生之后的一些事。
网上视频曝光以后,德云社演出人员刘春山立即发微博大骂史晓军,说自己师父范振钰先生一共收徒十三人,最后收的六位弟子是我跟高峰等等,此后师父再无收徒,所以以后弱受还有人自称是范振钰先生徒弟的,均为假冒伪劣。
刘春山微博原文
高峰转发师哥刘春山微博
刘春山微博刚发,德云社总教习高峰紧跟着转发师哥的微博,并说到自己只有一个师弟,也是当初拜师的时候的定的,言下之意就是不承认后来大师兄带拉的那三位师弟。
这两位及时发声也是情理之中,毕竟自己恩师已经去世十几年,谁又愿意看到有人打着恩师的旗号做那些不理智的事情啊!
这张微信私聊截图是史晓军曝光的,这是他跟高峰的聊天记录,我想说为什么要发这些东西,高峰同意了吗?
这是史晓军曝光的自己跟刘春山的微信聊天记录。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曝光这些。
就在刘春山和高峰微博发言过后,很快网上有些网友拿出一些照片为证,并说到,你们不承认史晓军三人是师弟,为什么以前就不反对,一直到现在你们才不承认呢?
既然不承认,早干嘛去了,当年赵津生带拉这三人入门的时候,你们这些人干嘛去了,现在看到人家做出这种错事后,你们又急着撇清关系,这算什么啊!
网友拿出来的证据,就是当年赵津生带拉史晓军三人的时候,那一张布票,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作证签名。
这个
这就是当时的布票,上面写着,谨遵师父范振钰先生的遗训,收史晓军等人这件事,还有高峰,刘春山签名
在相声界所有摆枝拜师的仪式上都有这样东西,一张红布或者红纸,凡是参加今天这个拜师仪式的高朋都要在上面签字,也就是作证,某某天,某某拜某某为师,这么一个东西。
还有网友搬出当年郭德刘春山等人跟史晓军吃饭的和谐画面。
网友的意思很明显,从这个布票上的签名,还有你们一起举杯痛饮的情景来看,你们当时是接受了这位师弟的。
刘春山,赵津生,史晓军等人吃饭图片
而现在就因为人家没有大红大紫,就因为人家这么一次直播,你们就不认了,是不是有点过了啊!因为如果师弟做错事,师哥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教育他,而不是不认他啊!
以上是网友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跟网友差不多,现在不认,早之前干嘛去了啊!
后来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这么算吧,范振钰先生去世的时候,高峰的年龄应该是在不到三十岁,二十七八岁左右,刘春山跟高峰年龄差不多。
而范振钰先生去世的时候,他的大弟子赵津生已经快五十岁了。
所以当年他要带拉师弟入门,不是说高峰等人不反对,而是第一,人家大师兄有权利带拉,第二年龄太小,社会经验为零,没有实力管,所以只能默认。
而史晓军事件发生后,高峰已经在德云社乃至整个相声界都很有声望了,说话也有底气了,所以回想起之前的事,他也敢说自己心里话了。
同样刘春山也是,要知道当年他们还小,对相声界的老前辈都不熟,而赵津生这位大师兄可比他们混的好多了,他们又怎么敢跟大师兄对着干。
这是范振钰弟子名单,一共十六人,最后三位就是赵津生带拉入门的
所以他俩现在发声不认这个师弟,也可以说他俩早就在当年大师兄带拉史晓军三人入门的时候就不想认,只是不敢说出来而已,现在刚好碰上这件事,索性就直接说出来了。
大家觉得呢?是不是我想的这样?
回到上面那个问题,我上面说的,为什么史晓军要做出这种正常人都做不出来的事儿,举着布条,写着范振钰徒弟字样,简直丢人现眼啊!史晓军真的是在蹭范振钰先生的流量吗?还有,范振钰先生在现如今真的就有那么多流量吗?
赵津生,人称赵坏水儿
我个人觉得,史晓军是在蹭流量,但不是蹭范振钰先生的,而是蹭德云社的流量。
要知道大家对范振钰先生的了解还是从郭德纲口中得知。
比如我师父是侯耀文先生,谦哥的师父是石富宽先生,高峰的师父是范老师,翻译过来饭岛爱老师。
再比如高峰的师父是范振钰先生,犯了罪镇压在监狱的范振钰。
这些都是郭德纲抖出去的包袱,网友对范先生的了解,大多也都是听了这几段相声之后了解的。
赵津生徒弟为这件事解释。
这是其一,史晓军打着范振钰徒弟的旗号炒作,炒的就是郭德纲经常段子里的范振钰先生。
第二,史晓军做这些事之前或许就知道,自己这么一做,高峰刘春山就会发微博不认自己这件事,可是他还是做了。
正如他预料的是,高峰刘春山确实第一时间就发微博说这件事。
试想一下,在如今这个自带流量的德云社里,总教习高峰和刘春山两天之内连续发几条微博都是在说一件事,都是再说一个人,那么这个人最起码先要被大家熟知吧!
这是当年范振钰先生最后一次收徒合照
大家懂我的意思吧?或许史晓军名义上打着范振钰徒弟字样的旗号在炒作自己,实际上他就是在等德云社有人发微博大骂自己,要想红,就要让德云社里的人骂自己,是这个道理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这位史晓军,还真的是一个人才啊!
徒弟的徒弟叫什么推荐文章3:冯巩的六大徒弟:各个都是实力派,出名的可不止贾玲一人
前几天,冯巩在社交平台晒出一条跟徒弟吃饭的视频。
在视频中,冯巩碗里的鸡腿和虾被徒弟三言两语给骗走了,冯巩却气得无话可说。
有网友评论,“这就叫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但这毕竟只是个段子,熟悉冯巩的人都知道,他跟徒弟们的关系好着呢!
作为相声圈的前辈,冯巩一生收了很多徒弟,但最为人熟知的,当属是这六位。
1.贾玲
要说起冯巩的弟子,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贾玲。
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贾玲能入相声这行,纯属是误打误撞。
2001年,贾玲第二次参加高考,很幸运地被中央戏剧学院录取。
原本她打算戏剧表演班,结果由于母亲的口音问题,被名老师听成了“喜剧”。
于是她就阴差阳错地拜入冯巩门下,成了一名女相声演员。
在中戏学相声的人本就少之又少,女学生更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
贾玲形容自己在学校的经历时说:“女人学相声,就好比走错澡堂子。”
就这样,贾玲每天混迹在男人堆里,慢慢从一个文静爱美的女孩变成了女汉子。
从中戏毕业后,贾玲不得不开始面对这个冷门的行业和残酷的就业环境。
她很久都没有找到工作,只能依靠家人的救济勉强过活。
但贾玲的父母都是收入不高的普通工人,家中生活本就十分窘迫,
无力帮助贾玲追求梦想。
这时候贾玲的姐姐贾丹站了出来,
她把一个月800块的工资留下300,剩下的都寄给了贾玲。
为了减少姐姐的负担,贾玲搬到一间不到10平米的地下室居住,
房间里阴冷潮湿,冬天四处漏风,夏天闷不透气。
在这样的环境下,贾玲一住就是两年。
生活的困顿暂且能够承受,但事业的挫折却让贾玲迷茫了。
她不止一次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喜剧这一行,
有时甚至想干脆回老家找个工作算了,总好过现在这样,吃了上顿没下顿。
就在她左右摇摆的时候,师傅冯巩的一次家访改变了她的命运。
看到徒弟的生活如此窘迫,冯巩心中很自责。
从那以后,贾玲在冯巩的帮助下接到很多商演,
慢慢赚到些钱,再也不用担心会露宿街头。
2010年,贾玲和师弟白凯南登上央视舞台,
表演相声《大话捧逗》,这让她第一次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
此后她又先后参加《欢乐喜剧人》、《百变大咖秀》,
以及《王牌对王牌》等热门喜剧综艺,逐渐成长为娱乐圈的“喜剧一姐”。
2021年,贾玲以自己母亲为原型拍摄的电影《你好,李焕英》,
上映后斩获54亿的票房,一举跃升为中国票房榜第三位。
贾玲能有现在的成就,少不了恩师冯巩的帮助。
成名后的贾玲推己及人,主动帮助那些郁郁不得志的喜剧人,
像许君聪、张小斐等人都是在未成名时被贾玲发掘的。
这一代又一代的帮助和提携,就是对师傅冯巩最好的传承。
2.白凯南
虽然现在贾玲跟沈腾的CP炒得火热,
但要从相声的角度来看,贾玲的搭档还得是白凯南。
只不过近些年两个人都开始往小品和综艺方向发展,不得不分道扬镳。
与北漂的贾玲不同,1981年出生的白凯南是个地道的北京人,
家庭条件优越,母亲还是一名舞蹈演员。
在母亲的影响下,白凯南从小就开始学习舞蹈,
每天起早贪黑地练舞。
14岁时,白凯南进入中国歌舞团成为一名舞蹈演员,
但由于长相问题始终不被重视。
这也难怪,白凯南的长相演喜剧绝对得天独厚,
但作为舞蹈演员,气质上就差了一大截。
白凯南气不过,便决定改行。
于是他考了中戏相声表演班,师承冯巩,开始学习相声。
冯巩的徒弟不少,但对白凯南却最为严格,
因为觉得只有他能在相声这行走得长远。
那时候白凯南年龄小,整天懒懒散散的,一演出就忘词,因此经常被冯巩追着骂。
有一次他被冯巩训了一个多小时,出了门就委屈地抱着电线杆子哭起来。
所谓严师出高徒,在冯巩这样的教导下,白凯南的能力突飞猛进。
2010年,他和贾玲作为新人一起登上春晚,从此在相声圈有了一席之地。
此后两人又合作了《爱拼才会赢》、《芝麻开门》等作品,逐渐积攒了一些名气。
可惜走红后的两人因为发展理念不同,最终分道扬镳。
从那以后,白凯南尝试过很多领域。
他参加过综艺、做过主持人、出演过电影,
但始终没像贾玲一样大火起来。
直到2020年,他才猛地回过味儿来,
准备重新捡起喜剧老本行,于是名参加了《欢乐喜剧人第六季》。
结果不仅没翻红,还被爆出抄袭了别人的段子,
让原本就糊得发黑的咖位更加雪上加霜。
如今在电视节目上已经很少出现白凯南的身影。
但这两年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
白凯南找到另一种走红的途径,开始混迹在网络上。
毕竟跟一群网红相比,白凯南还是很有优势的。
希望白凯南能在这样的舞台上磨练表演能力,重新回到大众面前。
3.潘斌龙
1972年,潘斌龙出生在黑龙江省鸡西市。
在拜师冯巩之前,潘斌龙当过7年的文艺兵,
凭着表演天赋,他在部队里也算小有名气。
退伍后,潘斌龙一心想在文艺圈发展,
于是考入中戏相声表演班,成了贾玲的师弟。
虽然入门晚,但潘斌龙表演经验丰富,
所以早早地就被冯巩带上春晚舞台。
2008年,他在小品《公交协奏曲》里扮演一个老大妈,
由于出场时间只有短短几分钟,所以没能给观众留下太多的印象。
第二年,冯巩又带着他登上北京卫视的春晚,
表演相声剧《返乡》,可惜又没能激起什么水花。
接连两次失利让潘斌龙陷入低谷,
反思过后他决定沉下心来好好磨练演技。
从2009年开始,他频频出现在话剧、电影、电视剧当中。
虽然接到的只是些小角色,他也告诉自己一定要用心演绎好。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16年。
那一年,潘斌龙在师姐贾玲的建议下参加了综艺《欢乐喜剧人》。
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潘斌龙和自己的搭档崔志佳
表演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小品,一路杀到总决赛。
虽然最后败给了岳云鹏,但这次比赛
已经让很多人注意到了这个幽默的东北演员。
此后,潘斌龙借着这波人气,
接连参演了电影《反转人生》、《无名之辈》、《人间喜剧》等,
逐渐在喜剧圈拥有了一席之地。
2020年,49岁的潘斌龙在《我就是演员》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演惯了喜剧的他,最终凭借一段悲剧打动评委,将冠军收入囊中。
可见无论是喜剧还是正剧,
只有赢得观众的认可,才是最大的成功。
潘斌龙几十年磨一剑,能够夺得冠军算得上实至名归。
在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中,
潘斌龙客串了一个精明的小人物黎万全。
虽然出场次数不多,但很凸显表演功力。
有人评价他一出场就把悲剧变成了喜剧。
潘斌龙从艺多年,终于修得正果,相信师傅冯巩也会感到欣慰。
4.宋宁
1981年,宋宁出生在辽宁沈阳。
她从小就对表演很有兴趣,
再加上长得很漂亮,所以立志要成为一名演员。
2000年,宋宁如愿考上中央戏剧学院。
凭她的长相按说应该往正剧方向发展,
但是一次意外,打乱了她的人生轨迹。
那是2002年,宋宁和同学被邀请到艺术团参加一场比赛。
原本她以为只是走个过场,结果一推开门腿都软了。
台下坐的竟然都是冯巩、姜昆、李金斗等曲艺界大佬。
在众人的目光中,宋宁和同学战战兢兢地表演了一段相声《西哥东妹》。
虽然演出效果并不好,但冯巩却认为宋宁很有潜力,于是将她收为徒弟。
2005年,宋宁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跟孙涛等人表演小品《祝寿》。
但由于小品本身不够出彩,宋宁也并未因此走红。
同年,冯巩在自导自演的电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中
]也为她安排了一个角色,但同样没有获得太多关注。
此后的十几年里,宋宁始终以 B角的身份参加央视春晚彩排,
也就是在主角出现突发情况时的“备胎”。
尽管如此,宋宁却始终没有怨言,反而潜心磨练自己的演技。
直到2017年,宋宁才再次登上春晚舞台,在小品《离婚餐厅》中扮演郭冬临的妻子。
这次春晚表演终于让她赢得了一些关注,此后她便开始活跃在电视剧中。
2020年,在孙俪主演的电视剧《安家》中,宋宁的表现也十分亮眼。
由于在剧中饰演一个唯利是图的反面角色,导致很多人追到她的微博下面谩骂。
虽说对她的生活造成一定困扰,但仔细想想,这不同样是对演技的肯定嘛。
作为有颜值、有实力、还有老师力捧的人,宋宁出道很早,却始终火不起来。
让人不得不感慨,火还是不火,还真是一门玄学啊!
5.李鸣宇
1983年, 李鸣宇出生在天津。
严格来说, 他跟一般天津人还有点区别,
他出生在天津老城,祖辈都是老天津人。
这就导致他对相声这个出自天津的曲艺形式,有着更强烈的热爱。
天津有很多小剧场,李鸣宇隔三差五就到南市的中华曲苑听相声,
时间一长, 老板都认识他了,还会特意给他留座位。
光是听还不够,李鸣宇还想自己上台说两段,但可惜找不到老师教。
于是李鸣宇就想了一个办法——跟着录音机学。
按相声行话讲这叫玩票,但李鸣宇不想当个业余的,
他想成为一名半职业相声演员。
就这么边听边琢磨,还真让他玩出来点名气,
十七八岁的时候就有人找他上台表演了。
虽然一场下来只能赚个十几二十块,但他还是乐此不疲。
2003年,李鸣宇听说中戏相声班招生,于是专程跑去名。
凭着不错的相声功底,李鸣宇以专业课第三名的成绩被录取,
从此成了冯巩的徒弟。
李鸣宇的相声天赋,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显现出来。
在上学期间,李鸣宇觉得学校教的段子太老,
而且进度太慢,学着不过瘾。
于是他开始尝试自己创作相声,没事的时候就在剧场里表演,
这让他慢慢积攒了很多人气。
毕业后,李鸣宇留在了北京,在一家剧场里表演。
结果刚演了四场就火了,每天台下都有很多慕名而来的观众。
按说这是好事,结果剧场的班主先不干了。
毕竟人家开剧场是为了捧自己,结果让你先火了算怎么回事?
于是直接给他摆明两条出路。
一是老老实实的表演,别起幺蛾子。
二是有本事就开个剧场,自己玩去吧!
李鸣宇一听有道理,于是拉起团队,开了一家“鸣乐汇先锋相声根据地”。
虽然起步时经历一些困难,
但多年坚持下来,李鸣宇已经在相声圈站稳了脚跟。
如今他的剧场由于经营良好,
获得了一些投资人的青睐,走上了更广阔的发展道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