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书是什么意思
小人书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1:小人书
文以载道 声以传情
《美文美声》把最美的文字读给你听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符新卷撰写,李琦朗读的作品《小人书》。
小人书
符新卷我们这代人,大多是看着小人书长大的。小人书又叫连环画,我们小时候叫“画本”。那时候村里人的日子都过得很紧巴,没有多余的钱用来买书。我们上学用的练习册,几毛钱一本,家长尚且精打细算,能省则省,更不用说买小人书来看了。在大人们的眼里,只有上学的课本才是正儿八经的书,才叫“念书”,别的都是闲书,没什么用处。能拥有一本小人书是让人羡慕的,对我们来说更是一种渴望。大多时候是以交换看书为主,跨班越级地托人打听,千方百计地搜寻自己缺少的那几本。家住镇上或是家里条件好的同学会拿着零食诱惑交换,黄豆、饼干、水果糖、葵花子、油炸知了,装上半兜急匆匆地去找有新书的伙伴,一手掏货一手交书,书一到手,便闪人走远。等到还了书,又接着去搜寻新的宝贝。有几户家里条件比较好的孩子,往往手里都有一两本小人书,经常跟我们显摆,却又拿腔作调的,支使我们干这干那作为交换条件。我们也不计较,只要不偷不抢,跑个腿下个力什么的,稀松平常,小菜一碟,只要能看到向往已久的小人书就行。大人常说,“力是外财,歇歇再来”嘛;但看小人书不一样,看到眼里就扒不出来了,记到心里了。就这样,我们看到了他们手里所有的小人书,而且里面的内容记得比他们还清晰牢固。我们也曾用自己的方式去拥有小人书,依着不同季节安排着自己的购书计划。春天田里挖野菜,夏天下河抓鲫鱼,秋天上树摘果子,冬天地里拾柴禾,想尽一切办法弄些杂货托邻家的大人们帮着卖了, 换回一两本小人书。因为它如此的来之不易,一本本小人书,我们便视若珍宝,一页页细览,倘若某本画册弄坏了一两页,便会找着当事的主儿理论,赔不赔得了暂且不论,先折腾个天翻地覆再说。其实那几年的小人书,横竖不过就是那么几本,什么《地道战》《地雷战》《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啦,还有《小英雄雨来》《鸡毛信》等等。可是我们都爱不释手,看了一遍又一遍,永远看不够也看不烦, 甚至第几页是什么人物什么内容都记得清清楚楚。其中《小英雄雨来》是我最喜欢的。孩子们一般都有英雄情结,况且又是抗日打鬼子的故事。我觉得自己和小英雄雨来有一些相似的地方,那就是都喜欢打水仗,而且夏天挨大人揍的时候喜欢往水坑边上跑。我当时还想,要是鬼子来了,我也会像雨来一样机智勇敢,把鬼子引向地雷阵,然后假装失足落水,一个猛子扎出好远借机逃脱,但是鬼子被打走几十年了,没有那种机会显示了。课堂上是不许看课外书的,但总有人经不住小人书的诱惑,时常在课桌下偷窥。被老师发现后,不但没收了书,还得站在教室的角落接受惩罚,有时还会被单独留下接受教育。这一切终难改变我们对小人书的执着。教室外的墙拐角,操场边的绿草地,放羊、放牛时,小人书都会见缝插针地占据着每一丝空间。有一年过春节,在外地工作的父亲给我带回了一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我兴奋得晚上也不睡觉了,一遍遍地看,新鲜了两天之后才拿出去,让别的小伙伴们眼馋得不得了。要知道,孙悟空和他的金箍棒在我们心里那可是天下无敌啊,况且画本又是崭新崭新的,一下子就把他们给“震”住了。他们从家里拿来糖块、大米花送给我,以换取看一天《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机会。我也拿腔作调一番后,欣然接受了他们的礼物,临了还大声地嘱咐他们:“只准看一天,不能给我弄脏了!” 那一次,我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后来,父亲还陆续给我买了《抗日英雄王二小》《红色娘子军》《林海雪原》《渡江侦察记》《一块银元》等画本,让我成为村里拥有小人书最多的“藏书家”。后来我家搬到了县城,离家不远就是新华书店,每当有新书上架时,我便贪婪地去浏览。那时并不太理解什么叫“先睹为快”,反正急不可耐地站在售书柜台前不走,直到把那本新书基本看完,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这应该算偷看书吧,看了也不买。有时碰到不好说话的阿姨便不许这样,很快就要回正在翻看的新书,我只好眼巴巴地看着货架上那本书咽口水。那几年,几乎没有买过新书,专靠混着过日子。当然,我是“真看家”,不是“伪读者”,书中有高尚伟大之处,我便热血沸腾;画中若是凄惨悲哀,我也义愤填膺,暗骂那奸佞小人,有时竟不自觉地喊出声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心中的积淀厚重了许多。小人书就这样明了我的心智,长了我的精神,陪伴我长大。曾经让几代人苦恋心迷的小人书,如同纸鸢一般,让我们魂牵梦绕。正是这些小人书在我们童年的心底埋下了真善美的种子,也成为新中国文化史上不可磨灭的片段和插曲。始终怀念书中的山山水水和多重味道,一幅幅画面,一行行文字,点燃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向往。而今再次翻阅小人书,我似乎更多了一些对人生的感悟。
#
简介:
符新卷,滨海新区政协委员、滨海新区青工委委员、民进大港委员会副主委、北京羡林国际文学网艺术家委员会副主席、厦门诗坛百家文化研究院副会长、安平县林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红色研究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
朗读者简介:
李琦,蓟州区许家台镇党务工。先后为《人间烟火里的岁月熏肠》等多个宣传视频配音,2025年作为青年推荐官出镜并配音《青年荐蓟州·许家台篇》,其中,配音作品《立冬·白马肉》在第二届“你好天津”短视频大赛中获奖。热爱阅读,用声音带您走进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意思是说,那种做作出来美,反而不美,那种求流量的行善,反倒是丑恶。因此,《美文美声》呢,“美文”——不要求您是大作家,文章不必立意高远、文字不用惊世骇俗,只要有生活、质朴,感人,那就是美文(当然您也可以选读经典名篇);“美声”——不要求您的声多么华丽,朗读技巧多么高超,只要您诚于中、形于外、打动人,那么您的声音就是最棒的!
不论你身处何方?不论是否是蓟州人,只要你喜欢,《美文美声》都是你的舞台!蓟州区融媒体中心《美文美声》期待你的参与。
名电话:022—82821719
投稿邮箱:
美文美声栏目
由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和
蓟州融媒联合推出
声明:本栏目所用稿件,请投稿人对稿件内容的合法权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避免版权纠纷。敬请谅解与配合,谢谢。
转载请注明掌上蓟州策划:刘永春
文编、音频:潘津京
编辑:张凤杰
审核:郭爱宾
监审:侯爱民
小人书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2:
小人书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3:我国传统艺术——连环画
连环画又称连环图画、连环图、小人书、小书、公仔书等。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在宋朝印刷术普及后最终成型。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这一形式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随着时代的变迁连环画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广义的连环画可以拓展到文人画的卷轴、庙堂的壁画、民间的花纸年画、建筑中木雕和砖刻。
在连环画繁荣的历史时期,人们的娱乐生活相对简单,连环画寓教于乐的方式成为许多青少年乃至成年人重要的读物。由于连环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题材具有中国汉族传统文化和一定的历史时期特色,使其与其他国家的漫画作品有着很大的区别,具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基本简介:兴起于二十世纪初叶的上海,是根据文学作品故事,或取材于现实生活,编成简明的文字脚本,据此绘制多页生动的画幅而成。一般以线描为主,也有彩色等。中国古代的故事壁画(如敦煌壁画中的许多佛教故事)、故事画卷(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五代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南宋李唐《晋文公复国图》,明人《胡笳十八拍图》等)及小说戏曲中的“全相”等,即具有连环画的性质。现代风行的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或“小书”,这是由于故事中的人物画的很小,所以又叫“小人书”或“小书”。 因为体积小,可以揣进口袋里,所以也叫“口袋书”。也有将电影,戏剧等故事用掇影形式编成连环画的。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孩子对小人书有着特殊的感情,一分钱租一本书,能够美美地看上半天。小人书的学名叫连环画,它从1932年开始,在国内逐渐红火起来,新中国成立后,连环画进入了发展的高潮期,那时的内容大多以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婚姻法等国家的大事为题材;一些古典名著也成为了连环画的表现内容,代表作有《三国演义》、《水浒》等等,并很受人们的喜爱。
1950年以后,连环画创作进入了黄金时期,作品内容百花齐放,绘画风格精彩纷呈,这一时期除了连环画以外,还出现了《地道战》、《地雷战》等一批电影连环画。直到1980年,连环画开始出现了现代题材的作品,除此之外,一批中外名著陆续再版或重新创作,而连环画的收藏开始升温。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连环画的出版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到了九十年代中的后期,这个时候连环画就已经作为收藏品的身份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成为继字画、瓷器、邮票、古玩之后的第五类热门收藏品。连环画无论从艺术价值,史料价值,还是应用价值上来说都很有收藏意义。
连环画虽说是一个独立的画种,却能以不同的绘画手法表现它。水墨、水粉、水彩、木刻、素描、漫画、摄影,甚至油彩、丙烯均可加以运用,但最为常见的、最为传统的仍是线描画。早期的线描都是毛笔白描,《连环图画三国志》、《开天辟地》、《天门阵》、《梁山泊》、《天宝图》、《忍无可忍》等等无一不是毛笔之作;陈光旭、金少梅、李澍丞、牛润斋、沈景云、陈光镒、赵宏本、钱笑呆等等几乎都是白描高手。后来的《山乡巨变》、《铁道游击队》、《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白求恩在中国》也都是这类作品。毛笔白描为国画的传统技法,线条流畅清晰,黑白分明,易于被接受。除此之外,钢笔、铅笔线描在连环画中也有运用,但精品不多。陈俭是硬笔线描画的高手,其钢笔线描《威廉·退尔》、铅笔线描《茶花女》都是精品之作。
连环画种类:连环画虽说是一个独立的画种,却能以不同的绘画手法表现之。水墨、水粉、水彩、木刻、素描、漫画、摄影,甚至油彩、丙烯均可加以运用,但最为常见的、最为传统的仍是线描画。
1、早期的线描都是毛笔白描,《连环图画三国志》、《开天辟地》、《天门阵》、《梁山泊》、《天宝图》、《忍无可忍》等等无一不是毛笔之作;陈光旭、金少梅、李澍丞、牛润斋、沈景云、陈光镒、赵宏本、钱笑呆等等几乎都是白描高手。后来的《山乡巨变》、《铁道游击队》、《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白求恩在中国》也都是这类作品。毛笔白描为国画的传统技法,线条流畅清晰,黑白分明,易于被接受。
除此之外,钢笔、铅笔线描在连环画中也有运用,但精品不多。陈俭是硬笔线描画的高手,其钢笔线描《威廉?退尔》、铅笔线描《茶花女》都是精品之作。
2 工笔彩绘本是连环画中的一大形式,王叔晖的《西厢记》、刘继卣的《武松打虎》、《闹天宫》、任率英的《桃花扇》、陆俨少的《神仙树》都属这类作品。由于是大师精心之作,这类作品都已成了经典之作、传世之品。以写意笔法绘制的连环画也有,这其中又分水墨写意与彩色写意两种,前者的代表作有人美版的《秋瑾》、《三岔口》,后者的代表作有顾炳鑫的《列宁刻苦学习的故事》、顾炳鑫和戴敦邦的《西湖民间故事》、贺友直的《白光》、姚有信的《伤逝》等。不过,为降低成本,有些彩色绘本在印制时改成了黑白版。
3、钢笔、铅笔素描作品也不少,前者的代表作有华三川的《交通站的故事》、《青年近卫军》等,后者的代表作有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郑家声等的《周恩来同志在梅园新村》、汤小铭、陈衍宁的《无产阶级的歌》等。
4、木刻连环画也是产生过影响的一个种类。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解放区的画家们便纷纷投身于连环画创作中来,当时成册的连环画有彦涵的《狼牙山五壮士》、力群的《刘保堂?小姑贤》、邵宇的《土地》、李少言的《日军守备队的生活》、杨中流的《三勇士》、罗工柳、张映雪的《小二黑》、李志耕的《黄胡子被迫登龙门》、莫朴、吕蒙、程亚君的《铁佛寺》、任迁乔的《翻身》等,1933年鲁迅、郁达夫等译注了麦绥莱勒的《一个人的受难》、《光明的追求》、《我的忏悔》、《没有字的故事》等木刻连环画,《铁佛寺》、《狼牙山五壮士》、《刘保堂?小姑贤》等作品受其影响,均采用了木刻连环画的形式。彦涵1944年创作于延安的《狼牙山五壮士》由周恩来转送给美国记者后,1945年美国的《生活》杂志为其印发了袖珍本。解放初期出品的木刻连环画代表作有《胭脂》、《杨门女将》等,之后,木刻连环画逐渐退出了这一领域。
5、另外还有一些以民间工艺形式制作的非主流形式的连环画作品,如剪纸连环画《柳玉娘》、扎染连环画《草地与自由》、纸贴连环画《烽火戏诸侯》、布贴连环画《牧马老头》、拓印连环画《成语故事》等。1951年晨光出版社曾将力群的《小姑仙?刘保堂》重版;1958年,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也将麦绥莱勒的《我的忏悔》、《一个人的受难》重版,这套书是1933年初版的。
历史发展:
外国连环画发展历程。世界上早期的连环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世纪,如埃及的《名王功迹》(雕刻)、《死者之书》(绘画)等。而我国的连环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
1895年5月5日,被西方文化史专家认定为连环画的诞生日——那一天,美国漫画家布利特契尔在《奥尔德》杂志上为少年儿童创作了有关小淘气迈克的系列漫画。漫画连续刊登 了9个月,最后,迈克是身着一件鲜黄的衬衫与小读者们告别。由此,“黄孩子”几乎成了连环画的代称。
其实如果追根溯源,连环画的发源地应是古埃及——4000余年前埃及的寺库和陵墓中,曾出现内容连贯的“系列壁画”,据说此系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连环画。此后,法国南部洞穴壁画,以及匈牙利的地毯,都运用一组组图画描绘当时狩猎、战争和庆典的场面。
与德国诗人歌德同时代的德国画家德卜弗尔是一个将自己创作有故事改编为系列图画的人,不过当时不叫“连环画”,而称作“长篇图画小说”。德卜弗尔的“长篇图画小说”比布利特契尔的“黄孩子”早出现30来年。
20世纪末,21世纪初侨居美国的德籍画家鲁道关·第尔克斯,可称为现代连环画的奠基人,因为他创造了许多崭新的连环画技巧,如用线条表示速度,几颗小星星表示撞击,挨打时则留下一个手掌印等等。
虽然美国在百余年前开辟了连环画的新纪元,但时下连环画发行量居首位的却是日本。在日本,连环画并非“小人书”,拥有各种年龄和文层次的广泛的读者群。日本的连环画公司还根据读者不同的需要,推出五花八门的连环画,其中有“老人连环画”(画幅和文字较大,以便视力业已变弱的老人阅读),“育儿连环画”(专向少妇介绍育儿常识),“烹饪连环画”(专门介绍烹饪术),及地铁中阅读,大多情节离奇)。而在南亚的一些国家,连环画又被作为宣传宪法的工具,原因是那里农村还存在着大量文盲,而连环画人人都能看懂。
德国一位体育教练设计了一种“静心连环画”,内容多为温馨、缠绵的故事,据说可帮助运动员在竞争激烈的比赛后恢复心情的宁静。另一种“病友连环画”则在英伦大行其道,其主要读者是绝症患者。
中国连环画发展历程:萌芽时期。中国的连环画可以追溯到汉朝的画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画等,由连续的画幅来描绘故事或人物传记。在马王堆汉墓的漆棺上就有用多幅图连续描绘的“土伯吃蛇”、“羊骑飞鹤”等故事。莫高窟的敦煌壁画中的北魏壁画有《九色鹿本生》、《阁肉贸鸽图》等佛本生故事。
魏晋时期的卷轴画已经具备了连环画的特点,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女史箴图卷》,都是人物形象在卷轴画上连续出现,构成故事情节,图旁还配有简单的文字说明,与后来的连环画形式上十分相近。
隋唐时期,随着佛教的兴盛,出现了用绢幡等形式来传播佛教。绢幡是条状的细绢,上面绘有图画和文字说明,常挂在道场或经台两边。这是民间还有一种通俗的讲唱形式叫做“变 文”,每段文字配一幅图,图的内容有佛经故事、民间传说等。这一问题后来影响到了“诸宫调”等民间文学。
宋到明清时期。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广泛使用,连环画的形式由画像石、壁画向写本、图书转移。有插图的书本大量出现,插图的内容生动的表现了书本的精彩内容,受到读者的欢迎。宋嘉祐八年刊刻的《列女传》是最早的多幅故事插图,连环画的形式已大致成型。现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保存的明代万历二十年的《孔子圣迹图》刻本,就是全本大副白描的图画,详细描绘了孔子的一生。
明清时代,线描的插图大量涌现,章回小说中卷头只画书中人物的,称为“绣像”,画每一回故事的称为“全图”。每回前面附多幅有故事情节插图的被叫做“回回图”。
清末至1949年前:清末,石印技术的发展让图画的印刷更为方便,连环画这一形势也受到了更大的推广。光绪十年(1884年),《申》馆为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出版了新闻连环画《点石斋画》,内容涉及当时的时政新闻,随赠送。因为那个时期摄影作品很少,这些新闻图画侧重纪实,有许多内容反映了机械文明的新事物和当时的风俗街景。这些内容已经成为反映那个时代的最直接的史料。后来随着摄影事业的发达,这种形式的时效性已经无法能及,也就逐渐消亡了。1899年,上海文艺书局出版了石印的《〈三国志演义〉全图》,这是第一部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文学原著内容的作品。
民国时期,连环画开始迅速的发展,此前连环画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但称呼上不统一,南方称为公仔书、菩萨书、伢伢书,北方多称为小人书。1925年-1929年,上海世界书局先后出版了《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封神榜》、《岳传》的连环画书,题名上有“连环图画”,这是第一次是用连环图画作为正式名称,这一叫法一直使用到1950年代,后改为“连环画”。从1920年代开始,连环画多出版成64开本,这种形式成为此后连环画的主要版式。 这一阶段的连环画题材除了传统的古典文学和神话传说之外,由于舞台戏剧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喜爱,连环画开始描摹舞台场面和故事。受到有声电影的影响,人口冒气添加人物对白的“口白”开始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上文下图的脚本构图形式。
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作品有叶浅予的《王先生》和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王先生》以一个平凡小人做主角,用漫画的形式描绘了在当时的背景下一个小人物的生活点滴。从1929年开始,《王先生》先后在《上海漫画》、《上海画》、《时代漫画》连载,前后共连载了十年,是迄今为止连载时间最长的连环画。1947年张乐平的漫画《三毛流浪记》在《大公》发表,一个大脑袋、三根头发、蒜头鼻的男孩子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形象。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是个贫穷、正直的孩子,他倔强的性格深入人心,在普通民众中引起了很大的共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张乐平还以三毛在新社会生活为题材,创作了新作品。
1930年代和1940年代,在共产党实际控制的地区,连环画也成为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许多有关共产党土地政策、抗日政策、宣传新婚姻法等内容的连环画作品,如吕蒙、亚君、莫朴创作的24开木刻连环画《铁佛寺》。这一时期的连环画作品印刷收到当时条件的局限,流传下来的比较少,在1990年代后的收藏市场上十分抢手。
1949年后发展
繁荣时期。1949年后到1966年,连环画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图画的通俗性,中国政府把连环画作为教育民众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这一时期,连环画作品充实着人民的文化生活,连环画不仅是青少年的重要课外读物,也是许多成年人文化娱乐的重要内容。
五十年代,由于毛泽东提倡艺术要为广大工农兵服务,因而,政府对连环画的出版单位进行了重组,此后的出版工作主要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进行。1951年底,一个以连环画为内容的期刊《连环画》创刊。这期间的连环画作品呈现出有计划和有规模地进行选题、编绘和出版。这一时期政治上主张绘画从业者创作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另一方面由于连环画的发行量比较大,绘图者的酬与其它以绘画为生的行业相比更为丰厚。这两种因素使许多人投入到连环画的创作中,少数民族语言和外语的连环画作品也有出现。由丁斌曾、韩和平绘画的10册套《铁道游击队》(刘知侠原著,董子胃改编)从1955年到1962年出版完毕,此后这套书共再版20次,印数达到3652万册,在那个时代有很大的影响,也是迄今为止印量最大的作品。1957年,连环画《三国演义》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全套共60册,7000多幅画图,这是迄今为止篇幅最多的一套连环画作品。不计其数的画家们暂时搁置了个人艺术创作,投入连环画的创作当中,其中不乏像王叔晖、刘继卣这样的国画大师。另外由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当时所处的国际形势下,如朱宣咸所画的《伟大的友谊》这类反映中苏友谊及苏联专家到中国来援助建设新中国题材的连环画,也流传甚广。连环画的创们不仅将各种古典小说、历史、传说故事等传统文化介绍给广大人民群众;更由于当时从事这项工作的几乎都是顶尖的一流画家,所以创造了中国连环画史上无以伦比的艺术高峰;除了已谢世的一些画家,凡寿致八九十年代的几乎都成为了中国画坛上的领军人物,足见从事这项工作的画家的实力非比一般。名家的作品一方面提高了连环画的艺术水准,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后来的收藏品市场。 八九十年代后,人们屡屡提及要重创连环画的辉煌,但是时过境迁,现在从事连环画的画家实力已经今非昔比,要想恢复昔日辉煌已不可能,所以那一时期的连环画已成绝响,乃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从影响上来说,这一时期的连环画确实起到了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作用,对提升当时人民的文化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一时期的连环画题材多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民众生活和建设热情,传统名著和神话题材也有表现,但要求符合新社会的价值观。由于,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国际社会交流很少,外国题材的内容多是引进苏联的作品,宣传革命和社会主义。这期间还有一些介绍连环画史的专著诞生,使连环画的创作理论更为丰富。
停滞阶段。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的连环画创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71年,周恩来“为解决下一代的精神食粮问题”批示恢复连环画出版,这个时期的作品都以宣传为主,八个样板戏《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海港》、《沙家浜》、《红灯记》、《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龙江颂》的内容成为题材,文革时期还出现了众多的改编题材的文革连环画,如《林海雪原》《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等。文革时期出现的连环画并带有文革鲜明特征(如扉页印有毛主席语录或马恩列斯语录),遵循“三突出,红光亮”的原则,这一时期的作品称为“文革连环画”,其中八大样板戏称“文革样板戏连环画”。
繁荣顶峰。1978年后,中国的建设开始全面恢复,连环画也迎来了第二个繁荣期。以1982年为例,全年共出版连环画作品2100余种,单本印量10万册,相当于1960年代印量的20倍。这期间连环画题材更为广泛,各国文学改编的连环画层出不穷。在形式上除了小人书经久不衰,许多16开的连环画书籍也大量出现,彩色画幅的作品有些也十分精美,收入对于创作人才的培养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开设了连环画专业,连续招生10年,于1990年撤销。1985年,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成立,这是以画种分工成立的国营专业出版社。
1985年后,影视媒体的飞速发展丰富了民众的娱乐生活,外国漫画、动画更容易受到青少年的欢迎,小人书已经不是不可缺少的娱乐方式,连环画市场不断被影视媒体所抢占,鼎盛时期结束,小开本的连环画异不再出版,仅有一些著名版本的作品重新出版,满足人们收藏的需要。多数连环画名家回归本行,年轻的美术人才不再看重这种艺术形式,连环画的创作和销售市场出现难以回升的低谷。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连环画也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1987年,连环画家贺友直受法中友协的邀请在法国昂古莱姆举办了个人作品展。
现状: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连环画风光不再,青黄不接,越来越走向“文物”。据了解,如今还在连环画领域坚持的艺术家与三四十年前连环画鼎盛时期相比,比例为1誜100。在贺友直曾工作过的连环画重镇——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已经没有一位专职的连环画师。
上世纪90年代起,连环画突然以收藏品的身份重回人们的视野,成为继字画、瓷器、邮票、古玩之后的第五类热门收藏品。1999年武汉举办的一次拍卖会上,一套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四册装连环画《山乡巨变》就从当初定价的0.94元飙升至4900元成交,40年升值5000余倍;2008年举办的连环画精品收藏拍卖会上,以民族故事为题材的连环画《布克奇传》以9680元成交;前不久刚刚举办的上海国拍第四届连环画拍卖会上,登场的560种近千册连环画拍品成交率高达97%,其中上海世界书局1927年6月初版全套24册(连函套)《三国志》以2.3万元成交,一套程十发《欢迎毛主席》12开精装本以1.2万元成交。
与有着成千上万印数的连环画出版物相比,作为画家创作原始记录的连环画原稿,有着独一无二的收藏属性,更是物以稀为贵。2004年北京荣宝第47期艺术精品拍卖会上,戴敦邦16幅彩绘《逼上梁山》连环画原稿以22万元成交;2005年中国嘉德四季第三期拍卖会上,程十发创作于1957年的彩墨中国画40开册页《召树屯和喃诺娜》连环画原稿以1100万元成交;2006年北京华辰秋季拍卖会上,沈尧伊创作于1989年的5集926幅长征史诗连环画原稿《地球的红飘带》以1540万元成交,创下国内连环画原稿拍卖纪录。
可惜,连环画阅读市场却连年萎缩。据了解,近年来连环画在选题和绘画手法上落入窠臼,选题依然沿袭数十年前,多为古今中外名著和革命传统故事,却少了对当下的关注,缺乏原创性。如今,连环画新品屈指可数,能被读者认可的更是寥寥无几,由此导致连环画印数急剧下降。像目前仅存的连环画画刊《连环画》,销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28万份降到近年来的1万份左右。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李新告诉记者,近年来,该社出版的连环画印数多在3000册至5000册之间,而在连环画鼎盛时期,这个数字是数万乃至近百万。他感叹:“连环画不能有藏家没读者,拍场上价格再高也只代表曾经的辉煌,我更希望连环画是深受大众喜爱的读物。”他认为连环画脱离读者进入收藏领域,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对于连环画的未来,李新倒是持乐观态度,“我到好多幼儿园做过实验,现在的孩子不知道连环画为何物,但是当我告诉他们,拿连环画给他们看,发现没有人不喜欢这种读图形式的。”他们通过农家书屋使得去年出版社的连环画销售额大幅增加,达到600万元。“我觉得连环画还是有生命力的,像民工书屋、社区书屋和中小学校图书馆,都是未来连环画的潜在市场。”
不过,在美术评论家谢春彦看来,或许人们应该正视连环画的式微。“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样式,作为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的绘画形式,连环画发展的黄金期是与特定时代联系在一起的;如今社会改变了,传播故事的方式也改变了,我们不能指望现在的连环画还和从前一样。”他希望注重民俗特色文化的连环画能够为今天的艺术家保存、传承下去。“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市民阶层需要代言人,当然,不一定非得以连环画的形式。”
主要分类:
漫画连环画.漫画连环画首先在国外出现,它是在单幅漫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产生幽默感喜剧效果是其关键所在。我国的漫画连环画具有很长的历史,丰子恺、叶浅予、张乐平、丁聪、张光宇等画家早年都画过这类作品。丰子恺创作于1939年的《漫画阿Q正传》、1949年的《绘画鲁迅小说》均重印过多次。其作品笔法简练生动,寓意深刻,具有浓厚的文学趣味,自谓“要沟通文学与绘画的关系”。叶浅予的连环漫画以犀利敏锐的笔法揭示了大都会市民生活的家庭境况、思想和行为,被称作“三十年代的上海世相图”,代表作有《王先生》、《小陈留京外史》等。张乐平的连环漫画《三毛》系列可谓家喻户晓,老少皆宜。
1980年前后,其《三毛流浪记》、《三毛迎解放》等作品得以再版。作品采取国画加铁线双钩的素描法画就,且布局黑白相间,疏密适当。三毛头上三根毛的特征性细节描写,更是其神来之笔。张光宇是位擅长漫画与插图装饰画的画家,作品有《儒林外史》、《林冲》、《西游漫记》等。《西游漫记》计60幅,将《西游记》“故事新编”后用以讽刺现实。作品中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后来成了著名动画片《大闹天宫》的形象设计原型。与张光宇具有同样装饰风格的董天野,以画小品式连环画见长,这种画一组可连载几日。其画风严谨,造型略带夸张却不失真,代表作有《孔夫子》、《急不暇择》等。
至今仍十分活跃的丁聪于上世纪40年代创作了《现象图》、《现实图》、《阿Q正传图》等作品。曹涵美原名张美宇,是张光宇的二弟。1934年2月,上海《时代漫画》杂志创刊,曹首创在该刊画连环《金瓶梅》插图,每期一幅,并采用上图下文的形式配以《词话》本中的摘录,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注意。不久,即出版了曹画的第一集。原计划一集集出下去,但1937年7月抗战爆发,刊物停办,连载中止。曹涵美创作连环画《金瓶梅》的势头并未稍减,先由《新中国》发表,后结集出版。
他画这部600幅画面的作品历时十年,前后风格变化很大。前期绘制手法传统,布景过于庞杂,人物不够突出,笔调柔软,缺少力度;后期线条挺拔老练,背景删繁就简,人物栩栩如生,有些场景参照了西洋素描笔法,颇具立体感。当时便有名家对他有“三易其作风,一笔不苟,独运匠心,一纸稿成,审视不再,偶有不如意笔,必毁重绘”的评价。万籁鸣、汪曼云等名画家对之曾有过高度称赞,董天野为之写道:“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构图,确是一种惊奇的发现。”
贺天健曾著文曰:“曹君涵美,余老友也。工人物、铁线游丝。上规李龙眠、钱舜举,下法仇实父、改七芗,且自成一家。所作《金瓶梅》本事图,工致精能,吴友如无其秀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部连环画史上的杰作后来便没有再版过。
木刻连环画 :
木刻连环画也是产生过影响的一个种类。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解放区的画家们便纷纷投身于连环画创作中来,当时成册的连环画有彦涵的《狼牙山五壮士》、力群的《刘保堂。小姑贤》、邵宇的《土地》、李少言的《日军守备队的生活》、杨中流的《三勇士》、罗工柳、张映雪的《小二黑》、李志耕的《黄胡子被迫登龙门》、莫朴、吕蒙、程亚君的《铁佛寺》、任迁乔的《翻身》等,1933年鲁迅、郁达夫等译注了麦绥莱勒的《一个人的受难》、《光明的追求》、《我的忏悔》、《没有字的故事》等木刻连环画,《铁佛寺》、《狼牙山五壮士》、《刘保堂。小姑贤》等作品受其影响,均采用了木刻连环画的形式。
彦涵1944年创作于延安的《狼牙山五壮士》由周恩来转送给美国记者后,1945年美国的《生活》杂志为其印发了袖珍本。解放初期出品的木刻连环画代表作有《胭脂》、《杨门女将》等,之后,木
本文标题:小人书是什么意思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