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1:健康术语-十五络穴解读

  “络穴”这一术语,最早见于金元时期窦汉卿的《针经指南·络说》,设有“络穴说”、“络穴辨”两节。“一十二经,每经络各有一络穴,外有三络穴。阳蹻络在足太阳经,阴蹻络在足少阴经,脾之大络,在足太阴经,此一十五络穴之辨也。”指出“络穴正在两经中间”,提出“若刺络穴,表里皆治”。《灵枢》虽无“络穴”这一术语,但详细记载了十五络脉、络穴内容。十五络穴是位于十五络脉起始处的腧穴,本为十五络脉名称,后来演变为络穴之名。有关十五络脉的说法,《难经》与《灵枢》有所不同,后世多宗《灵枢》。十五个络穴中,除“屏翳”、“长强”、“大包”之外,其余皆在四肢部,基本位于腕踝以上附近。十五络穴:手太阳络穴列缺;手少阴络穴通里;手厥阴络穴内关;手太阳络穴支正;手阳明络穴偏历;手少阳络穴外关;足太阳络穴飞扬;足少阳络穴光明;足阳明络穴半隆;足太阴络穴公孙,足少阴络穴大钟;足厥阴络穴蠡沟;任脉络穴鸠尾;督脉络穴长强;脾大络穴大包。十二经络穴皆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加鸠尾、长强、大包三穴,均为十二经脉与任,督脉,脾之大络与正经循行相别区部位之穴,所以“一络通二经”。


应用领域

  根据《灵枢·经脉》的记载,络穴所主治的病候多是所属经脉的病候及该络脉本身循行所过之处的病症。另外,临床常用的“原络配穴”,即取络穴能通本经及相互为表里之另一经的作用。根据脏腑经络先病、后病的顺序,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的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的络穴。又有“初病在经,久病在络”之说,络穴常在治疗各脏腑慢性疾病时选用。


参考文献

  1、袁钟、图娅、彭泽帮、艾景录.《中医辞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年2、赵京生.《针灸关键概念术语考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3、十五络穴之浅见,《中国针灸》,:李兴国,2003年12月,第23卷,第12期,757页


  公孙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2:脚上有个「皇帝」穴,这里通了,心脏血管也通了心脏不好的人,平时常按揉公孙穴对缓解心脏不适有帮助。

  公孙穴


  公孙,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


  公孙穴就像皇帝一样可以指挥四方,那么通过按揉公孙穴就可以调动全身,所以按揉这个地方可以接触全身的疲乏,对五脏皆有调节作用。


  心脏不好常按揉公孙穴,可有健脾生血的功能,调节气血盛衰,加强益气活血,使原本气血不足的心脏气血充足,心主得养,心神安宁。


  【取穴】在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第1蹠趾关节)内侧,往后用手推有一弓形骨(足弓),在弓形骨后端下缘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


  【打开方法】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公孙穴,按压时要注意力度稍重,每次按摩五分钟,每日按摩2次。


  心血管是最怕堵的,所以一定要经常按摩脚上的这个能够通开心脏血管的「皇帝」穴,心脏血管通了,舌头的颜色也会慢慢恢复,疾病也自然就远了!一定要告诉更多的朋友!#血管# #中医穴位养生#


  公孙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3:每日穴位—公孙

  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凹陷处。


  针刺或按压此穴,可治疗胃痛、呕吐、痛经、腹痛、泄泻、痢疾等。


  公孙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4:人体13大重要穴位,位置图+功效一清二楚,良心整理,错过难得

  1.胃疼,疼得只能趴着、大滴大滴的流汗、脸色惨白、作呕、呻吟——按内关、公孙--内关穴的位置在前臂正中处,腕横纹上2寸的地方,而公孙穴则位于足内侧缘,在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内关和公孙都属于八脉交会穴的一对,主要专治心、胸、胃的疾病。


  2.口臭,轻轻在舌头中段刮几下,闻一下小勺子,有难闻的味道——按大陵--在手掌和手臂的交界处,在弯曲手腕时就会出现一条中央的横纹比较明显,大拇指弯曲,用指尖或者是指甲尖掐这个穴位,以顺时针的按摩,此穴位称为天然的口气清新剂,能够清火降火,祛除胃热,清新口气。


  3.得感冒了,怕冷,但是不发热,不出汗,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白,八成是风寒感冒——按风池--此穴位的位置在颈后两根大筋上端凹陷部位,操作的时候,可以用手指对这个穴位采取适当力度来回搓擦,并配合使用按揉手法,直到这个部位发热,同时感觉到浑身轻松为止。


  4.咳嗽不停,喉咙有痒痒的感觉,吐出来的痰稀薄、颜色较白,八成是风寒咳嗽——按太渊--仰掌,当掌后第一横纹上,用手摸有脉搏跳动处的桡侧凹陷者中即是。主治:咳嗽气喘、痰多气短,咯血胸痛、咽干咽痛;心痛心悸、无脉症;手腕疼痛无力。


  5.五心烦热,手心、脚心,包括胸前都感觉到烦热,盗汗出现,这可能是肾阴虚的信号——按太溪穴--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筋腱之间的凹陷处。这个穴位它是一个大补穴,凡是由于肾虚而引起的各种症状,我们都可以通过刺激这个穴位来得到改善。


  6.视力下降,看东西有点模糊,眼睛还干涩——按太阳穴--平时如果工作时间过长,用眼过度,太阳穴会有胀痛的不适感,这就是大脑告诉我们,已经疲劳了需要休息,每天花一分钟时间轻柔的按摩这个穴位。


  7.不小心碰碰撞撞,导致跌打损伤——按鹤顶穴--位置:在膝上部,屈膝,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功效:膝痛、腿痛、膝关节酸痛、腿足无力、下肢痿软、瘫痪。


  8.经期每日的失血量多于80ml,或月经量较自己以往明显增多——按行间穴--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间隙上。按摩方法为按压式,用拇指直接去按压行间穴,按压5秒左右至有酸痛感后,休息5秒,再进行按压,反复操作10-20次左右。


  9.牙齿,牙齿有时候不痛了,还是下意识地去碰牙齿,一碰,还是倒吸一口气——三要穴--下牙疼时,就不定时地从上到下按揉合谷、曲池、手三里这三个穴位,每个穴位2分钟。这样即使不扎针,也会减轻牙痛和祛除牙肿。


  10.经常便秘,一开始不算怎么严重,就是每天早晨蹲坑都感觉后面干,费力——按手三里--在中医当中,便秘跟大肠经受阻有很大的关联,所以,保持大肠经通畅对于改善便秘的情况大有帮助,手三里是大肠经在手臂部一个非常容易拥塞的点,因为这个地方比较“繁忙”,就容易拥堵。


  11.耳鸣刚开始症状很轻,只是偶尔感觉耳鸣,今年耳鸣症状加重——按揉印堂穴--这个穴位在两眉头的连线中点,方法是用手指按在印堂穴上,适量的用力由轻渐重的轻揉约1分钟,此方法具有安神的作用。


  12.月经周期之前或月经周期期间会惑到腰酸、下腹坠胀,还有全身乏力、容易激动闹脾气——按百会穴--每天晚上灸15分钟左右,有利于入睡。这个方法对妇女产后失眠效果尤其好,患产后失眠的人,使用这个方法,每天灸1次,一般连续灸四五天就能治愈失眠问题。


  13.肛门出现异常感觉,如瘙痒、肛门不洁、肛门潮湿,可能是得了痔疮——按摩承山穴——在凳子上坐好,将腿抬到平等高度的凳子上,翘起拇指按压十秒钟,力度不要过大,能够配合提肛运动一同做,每天做100次左右,感到小腿发麻、微痛即可。长期坚持下去,关于各种痔疮的止痛消炎作用都很不错。


我是中医药科普李医师,每天带来最全面的中医精华知识喜欢的话,别忘记关注、收藏

  公孙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5:@脾虚的人,可以揉一揉公孙太白穴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承担着身体日常能量转化之重任。然而,现代人的脾胃却正在遭受“磨难”,美食的诱惑、作息不规律、体育活动的减少等,都给脾胃运转增加了压力。古语云:“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因此,调理脾胃应成为养生保健的必修课。平时常按足太阴脾经上的两个重要穴位——公孙、太白,就能轻松做到。


  取穴:1.公孙穴。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公孙穴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腧穴,可改善人体运化与代谢功能。2.太白穴。在足内侧缘,足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太白穴为脾经的输穴,输穴即是每条经络经气输注之处,脾经之气在此汇聚,通过脾的运化功能,将营养、气血输送至全身,刺激太白能使脾经原气通达。


  具体方法:每天起床和临睡前各按揉两穴50次左右即可,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公孙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搜索词:

  

  1.公孙的准确位置图作用功效

  

  2.公孙的准确位置图片怎么找

  

  3.公孙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简单方法

  

本文标题:公孙的准确位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