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山海拔多少米
千佛山海拔多少米推荐文章1:青未了|济南有座大佛头
大佛头,位于山东济南市千佛山东南的佛慧山上,因山上有座巨大的石刻头像佛而闻名。
大佛头在儿时的印象里那可是个荒凉的地方。那时候我们家在大观园东邻,要去大佛头那得走十多里路,童年时可不敢去,但经常听宿舍院里的大孩子们说,他们常上那儿去逮蝈蝈儿。
少年时好像是伙同院里的发小们去过一次,朦胧中也记不清了。小学还未毕业我就随家里去了外地,直到中学快要毕业时我们家才回到了济南。
青年时期那可是没少去大佛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儿仍然是个人迹罕少,荆棘蓬蒿的地方。但一颗年轻的心却羁绊不住向往大自然,越是荒芜的地方越是原始野味十足,风光无限,更能激发起我们去踏足的跃跃欲试。那时候只要有辆自行车就搞定了,济南的四周远郊,我和女友的足迹都踏遍了。
那时去大佛头进山时没有如今的两座牌坊,没有修葺规整的台阶,没有亭阁楼台,也没有如今看到的大佛头石室前面的宽敞平台,佛龛前面仅可容十数人立足,数尺之外就是悬崖。
(摄于1986年的大佛头拱券门前)
要想看大佛头,就是一条直上直下的土山路,坡陡路滑,年老体弱者到此皆望而生畏,只好退缩。听母亲说年轻时曾和单位的人们来过,她就没能上去。哪和现在似的,台阶道曲折回转,栏杆相助,耄耋(音毛叠)幼童皆可拾阶而上。当时的荒草足有半人高,曾有人刻石诌诗,后来修路,那块刻诗的石头也不见了。有一段时间社会风气混乱时,风闻还有假李逵在那儿剪径劫道,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当然现在则安全多了。
后来结婚后,我们还时常去爬,直到有了儿子,便带了小家伙一道去。那时走的还是千年古道,小子从小让我带着四外郊野也跑遍了。直到后来修了台阶路,儿子也长大了,却也翅膀硬了,脱离了父母的羽翅呵护,单飞远翔了,爷儿俩就再没一起来过。这还真有点状似动物界的天然规律。
说起那大佛头,高7.8米,宽4米,雄伟壮观,面容圆润,法相端庄。殿外中间券拱门,额书“大雄宝殿”,为清末御史张英麟手笔。因佛像仅雕胸肩以上,当地俗称为“大佛头”。 佛像上建有佛龛,东壁勒“大慈大悲”四个大字,亦为明人题书。石佛头像据传是隋唐旧制,又云刻于北宋景佑年间(1036年),券拱门外北岩壁上有北宋镌刻的方形密檐浮雕塔两座,如此说来那也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摄于1993.10的大佛头)
为什么只有佛首而没有佛身呢。据考证,本来当时计划是雕刻一座佛身像的,但是佛头雕刻完毕后,发现下面的山体土质石质非常松散,多是些片岩块石,不可能再雕琢佛像身体,只好放弃剩余的工作。
凡是寺院中之大雄宝殿者为主殿,所供奉之主尊必定是佛像,而非菩萨或护法像。大雄有说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也可特指“佛”宝。三宝殿,指佛教信徒举行佛事的地方,我们常说的“无事不登三宝殿”就是指除非有礼拜,供养等法事活动时,僧众居士方可进入大雄宝殿,其它时间不得随便在此走动喧嚷。后来才逐渐引申成了“有事才来,无事不往”的嘲讽含义。
在大佛头北麓有佛慧寺遗址,所以古代这里也称佛慧山。该寺建于唐代,至宋朝又重修改名为开元寺。济南城内开元寺自金元衰落后,在明代佛慧寺旧址重现开元寺之名,据猜测可能是开元寺僧人从城内迁至此处,重续了香火。
(佛慧山开元寺遗址 摄于2016年)
2003年,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曾对老城区县西巷北宋砖雕地宫和佛教造像窖藏坑进行发掘,确定为唐朝开元寺遗址,共出土80余座佛像。据考证这批造像多为北朝到宋代的作品,与大佛头以及开元寺遗址佛像是同一年代的。之前在济南高都司巷等地也出土过很多高级窑口的瓷器,还有大量白瓷等,制作堪称精美。可见当时的济南经济繁荣,生活水平较高,而且佛教文化很兴盛。
石窟造像源于印度,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从南北朝开始,造窟风气十分流行。隋文帝杨坚其生母为济南历城人,平素信佛。他为了纪念母亲,特意在济南大兴佛事,整个南部山区,都存留了大量的摩崖石刻佛像,所以济南地区也就成了当时全国的佛教中心之一。
开元寺近年来进行了一些修缮,新建了些亭阁,青石栏杆,遗址尚保留了许多佛像、崖刻,是游人观赏休憩的好地方。
(开元寺遗址中的甘露泉.济南古七十二名泉之一.摄于2022.1.23)
再后来的我中年一段时间,俗世繁琐常羁绊,大佛头就有数十年没去,很生疏了,生疏到竟忘了怎么找路线去的地步。因为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城市扩建,道路扩展的像是吃了激素,过去几十年上百年不会变的东西,突然像是坐上了一列刹车失灵的高速列车,你一两年不去,那地方就突然消失了,或变得面目全非,如果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千年古城的老城墙早没了,历经了数百年风雨的老街道一个一个的也没了,德国人设计建造的老火车站没了,一座座上百年的老建筑没了,一座座老宅院没了,一座座村庄没了------
马路倒是拓宽了,现今成了轿车排队的停车场,结果反而比原来更窄。老街道老宅院拆除了,现今成了鳞次栉比千篇一律的商品楼。尚存的老街道壅塞了小轿车、老头乐电动三轮车、流动摊贩的脚踏三轮车------
只是近些年又有了喘口气的片段空闲,大佛头才又去的勤了些。就像网友们说的,没有门票,远离尘嚣而又路途不远,群山脉联,闲适安静等优点,成了本市喜爱爬山的驴友们的首选。
就是这个佛慧山,那可是济南市区南部最高的山,海拔460米,山势峭拔,悬崖危立,山体厚层石灰岩崩塌形成的灰白色崖壁与茂密植被交相呼应,形成层峦叠嶂的景观。
“佛山赏菊”曾为古“历下八景”之一,这里所说的佛山不是指千佛山。崇祯《历城县志》卷二《封域志·山川》中“佛慧山”条下云:大佛山,城东南十里,一名佛慧山,上有文壁峰,下有甘露泉,中有宝刹曰“开元寺”,旧名“佛慧寺”。有宋题名刻记,悬崖凿为石室,昔人多读书其中,今废。此山峰峦突兀,涧谷萦迴,丹树黄花,更宜秋色,有修落帽故事者,无不吟眺于此焉。故八景标为“佛山赏菊”。古代这里又称为大佛山。据说每逢秋季,山上漫山遍野的野菊花点缀在青松翠柏之间。明朝诗人边贡在《九日登佛山》中曾赞曰“背领丹枫直,垂岩紫菊肥。”
说到这里,我突然悟到,老济南人口口相传的大明湖“佛山倒影”,是否也是指的是佛慧山的倒影,而并不是人们常说的千佛山的倒影呢?因为千佛山海拔高度仅有284米,连胡适先生等人也不承认千佛山的倒影。但佛慧山映入大明湖的倒影却是真实的,我在去年和今年年初都分别拍摄过,还刊登在了齐鲁壹点网上。
佛山倒影 摄于2022.1.14
(佛山倒影 摄于2022.1.14)
老济南人都知道南部还有个橛子山。
解放前橛子山顶确实有个石头橛子,高约八九米,呈塔形,直径约五米,是用石灰岩石块垒成的(后遭毁坏,在原地建了一个通讯铁塔)。因它是市区南部最高的山,民间传说,济南府犹如一条大船,漂在泉水上,又恐黄河决堤淹没城池,所以上天用一根看不见的绳把船拴在橛山顶的橛子上,以此来拴住济南城。明朝朱棣攻打由山东参政铁铉把守的济南城时久攻不下,就曾经计划水淹全城的。橛子顶的下方就是大佛头,传说寄予了百姓祈福的美好愿望。
说到这里读者们也许稍稍理出点头绪了——其实大佛头、开元寺、佛慧山、橛子山都是在同一座山脉之体上,只不过是有官方和民间以及年代的不同称呼而已。
罗袁寺在大佛头西麓,是座朝北倾斜,崖头叠罗错互的山。从远处望去,犹如一头怪物在怒吼,老济南人又称之为螺蛳顶。
(佛慧山的螺蛳顶 摄于2016.5)
我看有许多书上和刊记者则写成了螺丝顶?又是大谬矣!所谓螺蛳,即济南人称呼的“嘎啦油子”,那可是济南街头的一道风味小吃。螺蛳与螺丝同音,所以不明就里的人,人云亦云的就写成了螺丝顶(这和螺丝有何干系)。而如果你们去看那个螺蛳的顶角就明白了,正是我们所说的这个山崖形状。
螺蛳顶的下面就是千米画廊。在山腰间搭建了一条蜿蜒曲廻的栈道,全长千余米,间隔建有凉亭台阁,便于游人休憩赏景。从栈道亭台北望,可一览千佛山、大羊头、平顶山、燕子山等,山之状而如此名矣,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这项工程值得称赞,大大方便了人们的行山安全。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来爬山时,这座山体中间的岩壁间只有一条游人踏出的仅容两人错身的小路,尚需躬身俯首而过。半米外的脚下便是垂直的百丈悬崖,胆小的人走到这儿腿都打颤,只好掉头返回。
(佛慧山螺蛳顶全景一览 摄于2014.5)
现在的栈道有一段还加罩了顶棚,因上面岩体松散,时有碎石掉落。那上面还有一个鹰隼窝洞,我曾爬上去看过,现今在罩顶上面看不见了。
喜欢体验原始风趣的还可以从长廊亭边折回野道登顶,沿山脊东行返回到黑风口。继续东行攀山便可至大佛头和橛子顶,如不想再登高也可就此下山至山脚下大门牌坊。
著名的黄石崖位于螺蛳顶千米画廊的下面,是北魏年间所雕造,与洛阳龙门石窟的造像一脉相承,也是济南地区最早的摩崖造像遗迹。石壁上有石窟及摩崖造像85尊,残存佛龛19个,造像题记8种。佛龛多为尖拱,拱额上有火焰、唐草、飞天、供养者、佛传图等装饰,佛像多为弥勒和少量的释迦牟尼像。
(佛慧山的黄石崖 摄于2014.5)
据科研资料载,佛慧山上约有257种植物、100余种动物。——植物咱数不过来,但动物咱可没见有这么多。即便是昆虫、飞蛾、蚂蚁都算上,能有这许多?近几年大力兴修土木,植物种类有所减少,有几种已经很难见到了。
2013年佛慧山划入千佛山景区,进行了施工改造,大部分改造的还不错,但有些就出力出工不讨好。其实多保持一些原始野味,少破坏些自然生态会更好。譬如山道不一定非要全部砌上台阶,保持一点之前游人踏出来的山道岂不是更有天然趣味。还有那个存在了数百年的古道,用石头石片插成的石头路也给改造没了,只留下了两三米的可怜一小段;还有原来遍山可见的野菊——主要是甘菊、委陵菊也垦荒没了------。
如今山上偶尔可见松鼠,我看见过。小松鼠似毛张飞,大耳、高冠、长尾、全身赤黑,轻盈的在柏枝间上行下窜,也并不怕人。听保洁员说,这是景区从东北引进的。祈愿景区能再撒播些各类菊花的种籽,重现当年佛山赏菊的胜景,仅仅靠摆放些花盆是不够的。
春至登山赏花,新芽绽绿,鸟鸣幽涧,翠若烟云;夏至树木蓊翳,荆柯绿嶂,解衣御风;秋至登高赏菊,青林点云,红叶染醉;冬至雪覆寺迳,庙静清远,寥廓清肃。
大佛头,一个可约伴,可独行,健身悦心,清净心灵的好地方。
2022.1.27
注:文中图片皆由本拍摄(篇首和篇尾照片摄于2022.1.23)
简介:文苇,1957年出生于济南。从未离开过故土,虽期间在章丘、平阴居住过数年,现也划归为济南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发表作品以来,在省内外刊发表作品仅过百而已。诗歌、散文获奖四十余次;摄影获奖七十余幅。
壹点号 文苇
千佛山海拔多少米推荐文章2:张同俊|游千佛山
文|张同俊 编辑|淑为 图片|均来自网络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济南千佛山这座海拔仅有285米的秀丽小山,虽没有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但它却以山上拥有成千上万尊的佛像,以及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文化名扬天下。
近日,笔者因故小居济南,闲暇之余,在一位济南通朋友的陪同下,先后游览了趵突泉、大明湖等济南名胜景点,却唯独没有去千佛山游玩。
那天,朋友见我急于返回菏泽,就极力给我介绍:千佛山古称历山,乃是泰山余脉。相传,南北朝时,舜帝为民的时候曾在此山下开荒种田,因此,人们又叫它舜山、舜耕山。在隋开皇年间,因山东佛教盛行,一些佛家信徒随山势在山崖上雕刻了很多佛像,从此,千佛山的名称一直流传至今。千百年来,每年的“三月三”、“九月九”千佛山都会举办庙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烧香拜佛。千佛山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它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济南三大旅游名胜,所以,人常说:“到了济南不去千佛山,就像是去了北京不游览故宫一样,事后你肯定会感到遗憾。”于是,在朋友的一再劝说下,我终于决定去千佛山一赏名胜古迹,去山顶一览济南美景。
第二天,我和朋友起了个大早,六点多钟我们就匆匆吃完了早饭,前往千佛山景区,千佛山共有六个进入景区的入口,即正门、南门、东门、西门、中创门、工艺美院门。路上,我问朋友,我们为啥上山这么早?他神秘嘻嘻地告诉我,今天是千佛山(三月三)庙会头一天,上山赶庙会的人很多,来晚了进检票口会很拥挤;再说了,清晨登山空气更加清新;还有,就是在早晨六点半前上山可以免交30元钱的门票。哦!我这才若有所悟。
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从千佛山正门进入景区,走过那个高大的千佛山石柱牌坊,前面就是赶庙会的商贩一个摊位挨着一个摊位摆放的各种特色商品。在牌坊南面不远处的左侧,有一个刻着“历山颂”的石碑,上面篆刻着千佛山悠久的历史文化,在石碑的后(南)面依次左右分布着形态各异的十八罗汉雕像,似乎在列队迎接国内外游客的到来。
顺着上山石阶继续前行,山路的两旁相互对应的是灵官殿、福寿宫和财神殿,不少游客正在焚香祈福。继续前行,过了三清观,在山路的右侧有一尊长10米,重50吨的卧佛雕像。再往上走,过了观音园,在山路右侧有一个凉亭叫“唐槐亭”,亭子的一旁有一棵古树“唐槐”树,据说,唐朝名将秦琼曾在此树上拴过马。恰好,我们在这里遇到一位佛家弟子,他给我们讲述了一段关于唐槐树的故事。
据传说, 这棵古槐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那时,唐朝开国元勋护国公秦琼经常从济南府骑着黄彪马,到千佛山寺庙来给英勇善战的父亲和家中老母进香祈福,他屡屡骑马到此半山腰,将马拴在这棵槐树上,步行上山为父母祈福。后来人们就称此树为“秦琼拴马槐”。后来,这棵古槐半枯萎从身子中间劈开,有一年,在它劈开的宽大身躯下面,又长出了一棵子槐,传说这棵古槐为了让幼子茁壮成长,不走弯路,就祈求山上神佛把自己的那一半裂开的身躯二次劈开,为幼小的子槐留出一道向上直长的空隙,让子槐在古槐腹腔中通过生长,犹如慈母怀抱婴儿,因此,人们又称此古槐为“母抱子槐”。当古槐下的小槐树通过母亲身躯空隙成长起来之后,小槐树十分可怜枯萎的母亲,就将自己的皮肤与母亲连为一体,把自己的身体的营养反哺给母亲,供给母亲生命的延续,使母亲枯萎的身躯再次复活发芽,彰显了母子连心,大爱无疆。古槐东侧的方亭,被人们称为“唐槐亭”。
过了唐槐亭,山路就开始变得陡峭狭窄了,朋友一再提醒我,“登山不观景,观景不登山”,上山的石阶光滑,必须小心登山,拍照就要停下来再拍。不一会儿,我们走过“齐烟九点”彩绘牌坊,来到了半山腰的兴国禅寺,这里有大雄宝殿、观音堂、弥勒殿、千佛崖以及千佛山寺院等。兴国禅寺东邻是历山院,乃是儒、道、佛三家同居之处。在历山院门口东不远处的右边,是一条通往山顶的比较陡峭狭窄的山路,顺着慢慢攀爬,大约半个小时多,就到了山顶,山顶的东侧有一个凉亭“赏菊阁”,再往西50多米,就是千佛山最高山顶了,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大明湖、黄河,对日新月异的济南城全貌观看的一览无余。
再回到历山院东侧,就是一条下山的柏油路,沿着山路下去,一路还有文昌阁、关帝庙、月老殿,再往下就是观音堂,在观音堂的西侧是千佛洞,东侧是弥勒胜苑,特别是那金光闪闪高大的弥勒佛像是千佛山最大景观,这尊大肚弥勒佛像通体高21米,佛像下的莲花宝座高9米,直径达30米,它笑眯眯的面北看着济南城,号称“江北第一大佛”。
中午,由于很少登山,感觉很累,所以,我们还有很多景点没有观看,就拖着疲惫的身体,从千佛山东侧的中创门离开了花木丛生的千佛山。
简介
张同俊,山东菏泽牡丹区人,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0至2013年封笔13年,现有1000余篇作品散见于国家、省、地市级媒体,并多次获得奖励。
找记者、求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料! 我要料
千佛山海拔多少米推荐文章3:济南千佛山真有一千尊佛吗?其实远远不止,共有三万多尊
作为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千佛山以它厚重的历史文化而闻名,加上那苍松翠柏,峻岭小峰,更为千佛山增色不少。
唐人刘禹锡曾有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千佛山更是如此,作为泰山余脉,千佛山海拔高度仅有285米,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千佛山的无穷魅力。
千佛山还有一个名字,叫“历山”,相传大舜曾在山下耕作,所谓“舜耕于历山,名成于天下”,因此千佛山又被称为历山、舜山、舜耕山,济南现在还有一条路,叫舜耕路,有一个宾馆,叫舜耕山庄。
那么,“千佛山”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在东晋时期,佛教自西域传入中原,也在济南落地生根。当时,百姓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一种叫“千袱”的仪式,以祈求神明庇佑,风调雨顺,阖家平安。因为“千袱”与“千佛”谐音,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千袱”叫成了“千佛”。
第二种说法是在隋朝开皇年间,当时山东境内的佛教非常繁荣,虔诚的佛教徒在崖壁上刻了很多佛像,而且还在山腰处建了一座“千佛寺”,于是,就有了“千佛山”这个称呼。
当然,千佛山并非真的有一千座佛,而是一种泛称。山与佛的邂逅,既升华了千佛山的巍峨,也诠释了真正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千佛山的精华所在,除了那令人陶醉的美景,就要数千佛寺了。
千佛寺始建于隋朝开皇年间,就像一位守山人一样,见证了千佛山的寒来暑往,千年变迁。唐朝贞观四年,千佛寺改为“兴国禅寺”,一直流传至今。
古建筑最怕的就是动荡的时局,“兴国禅寺”也难逃厄运,后来毁于战火之中。明朝成化四年的时候,德王府内官苏贤曾到此地游览,看到破败的场面,心生不忍,发出了“梦寐遐思,欲成善果”的感慨。回去后,苏贤便令德王府出资重修兴国禅寺,就这样,兴国禅寺迎来了重生。
今天人们所看到的兴国禅寺,占地24亩,是在原有基础上继续修缮扩建而成的。晨钟暮鼓,香烟缭绕,兴国禅寺的意境恰如一杯茶,随着时光的久远而愈发浓郁。
除了“兴国禅寺”之外,千佛崖上的佛像群同样值得关注,从开皇七年到开皇十五年间,历时八年,虔诚的佛教徒和一群能工巧匠完成了镌刻佛像的工作,现存有9窟130余尊佛像。
隋文帝杨坚对佛教有着非同寻常的喜爱,开国之后,就把佛教奉为国教,修建寺庙,镌刻佛像,究其原因,与他的母亲离不开关系。
隋文帝的母亲是济南历城人,素来对佛家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杨坚不仅仅是恢复佛教那么简单,更是他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在千佛山的洞外石窟上,这些佛像就像星星一样错落有致地镶嵌其中,神态各异,表情安然自若,有着一份佛家的威严。乾隆皇帝南巡时,参观此地后,留下了“初无五丁斧,石佛谁所镂”的赞誉。
另外,在千佛山上还有一座万佛洞,兴建于1992年,汇集了中国四大佛窟的精华,分别为:莫高集锦、龙门精华、麦积奇观、云冈荟萃,共有3万尊佛像。
千佛山在夏天是一个避暑的好去处,置身于山谷之中,漫山遍野的绿色令人心旷神怡,透过树枝看到的蓝天白云,更令人陶醉,全然不同于闹市中那一方小天地。
最后,以兴国禅寺大门上的那副对联来结束本文——
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千佛山海拔多少米推荐文章4:济南市区最高山佛慧山,千米画廊尽览泉城风光
济南市区最高山佛慧山,千米画廊尽览泉城风光
佛慧山位于济南千佛山东南面,与千佛山隔着一条旅游路相望,佛慧山又名大佛头山,海拔460米,是济南市区最高峰。佛慧山是一个免费的山体公园,是大千佛山景区的一部分。在佛慧山半山腰有一条步道,叫千米画廊,是俯瞰泉城济南的绝佳位置。千米画廊是黄石崖上方位于半山腰的一条1000长的观光栈道,走在上面可以尽览泉城济南城市风光。
壹点号 钟福生摄影
找记者、求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料!
千佛山海拔多少米推荐文章5:济南千佛山:200多米高却遍地是佛像,门票仅6元
济南是泉城,谁到济南都免不了要看了叮咚的泉水。可济南不仅有水,还有一座千佛山,看完趵突泉,游玩大明湖,爬过千佛山,才算是来过真正的济南。
千佛山古称历山,相传大舜在此耕种,舜对母亲极为孝顺,事事想着母亲。尧帝敬佩他的孝心,便请他接任王位, 一个孝心,一段禅让,成为了千古美谈。
历山变成千佛山的历史,是从隋朝开始的。隋文帝统一了动乱了300多年的天下,为了巩固统治,他大力推崇佛教,修建寺庙,凿建佛像,中华大地兴起了一阵佛教热。
隋文帝自幼出家,由比丘尼养大,对佛教天生有一种亲切感,济南又是隋文帝母亲的老家,便选择了在历山开凿佛像。
公元581年一600年,能工巧匠们在历山上雕刻了数千佛像,修建了千佛寺,历山也由此改为了千佛山。从此历山便和佛教有了不解之缘,佛教在中国历史的上的兴衰,也在此刻下了痕迹。
乘坐公交到景区门口,前来游玩者络绎不绝。售票员告诉我,千佛山现在门票仅售6元,因为山东景区前不久统一降价,千佛山也随之响应。
我记得之前是30元,现在直接变成个位数,如此以来,这座积淀着佛教文化的名山,便成了接地气的景区。
山上台阶很宽,草木繁茂,目及之处尽是苍翠绿意。一路走去,会看到十八罗汉的石刻雕像,罗汉们姿态各异,均等身高,有了罗汉的左右护法,这旅行自然安心许多。
山腰处有尊卧佛,释迦牟尼安详地静卧石块之上。卧佛是新建的,由花岗岩雕刻而成,长10米,身材修长,右手托着头部,佛像双眼微睁,和善地注视着来往游客。
有趣的是,释迦牟尼在世时很少躺下,除了吃饭更多是打坐和讲法,他曾有过常年的苦行,静卧姿态很少见到。
千佛山不高,海拔285米,实际攀爬起来却要累上许多。因为游玩区域大,景点多,佛像多,几乎是几步一佛,百步一景,整座山上都洋溢着浓厚的佛教韵味。
接着向上走会看到兴国禅寺,中国寺庙重名的很多,兴国禅寺就是其中之一,我在很多城市都见过“兴国禅寺”,看来这个名字很受佛教欢迎。
眼前这个古寺,始建时间不详,不过据记载,明朝初期便遭受过损坏,后历经翻修,现看到的是清朝时的格局。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僧房等殿宇应有尽有,山门上的"兴国禅寺"则出自赵朴初之手。
山门有副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佛教是解脱之学,这些年逛寺庙逛多了,我也沾染上不少习气,喜欢听钟声,喜欢听鼓鸣,我这个名利客也在潜移默化中被“惊醒”了。
兴国禅寺后面藏了一个小的千佛洞,凿刻于一面石崖上。洞身狭窄曲折,走进去却别有洞天,雕刻着观音菩萨、罗汉等一众佛像,部分还是隋朝时的遗迹,十分珍贵。
登上山顶眺望,兴许你还会看到一尊弥勒佛像,弥勒佛微笑着坐着,手扶着膝盖,佛像高20米,底部莲花宝座高约9米,通体金黄,光芒耀眼,看起来极为壮观。
琳琅满目的佛教文化,让千佛山成为了香火胜地,逢年过节是人山人海,还有不少从外地赶来,专程到此许愿的。
千佛山是有佛缘的,如果你从空中向下俯瞰,会发觉整座山在公路的环绕下,神似一个巨大的坐佛,无形中增加了千佛山的灵气。
可能正是如此,这里许愿比较灵验,慢慢演变成了济南著名的相亲场所,许多单身人士在此举办相亲会,每月固定举行,成了济南一大景观。
现在去千佛山是最佳时机,风景正美,草木正盛,如果你到济南,别忘了去了看一看。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
交通:乘坐K51路公交,到千佛站下即可。
:林清鹿,知名旅行家!跟我一起感受壮美山河、领略百味人生。
千佛山海拔多少米推荐搜索词:
1.千佛山海拔多少米高
2.千佛山海拔多少米需要多长时间
3.泰山海拔多少米
本文标题:千佛山海拔多少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