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远新是谁的儿子
毛远新是谁的儿子推荐文章1:毛远新母亲:两段婚姻两段情缘,晚年拒绝住别墅群,官至副省部级
图 晚年朱旦华
在中国现代史上有这样一位女革命家——她不畏艰险投身革命、以身作则支援新疆,年纪轻轻就成为了迪化女子高中的传奇。她,就是朱旦华。
除开她的革命经历外,朱旦华让后人传颂最多的要数她的两段婚姻,晚年时的她还在接受采访时道:“其实我并没有什么传奇,只不过是嫁给了两个伟人的弟弟:一位是领袖毛泽东的弟弟,一位是烈士方志敏的弟弟。”
但事实上,婚姻中的朱旦华一日也不曾忘却党的使命,她在新疆的狱中作诗、重燃战友斗志,在随丈夫去江西就任后、为水库修建大量捐资,晚年的她更是简朴清贫、两袖清风。
图 晚年朱旦华
延安成长史——一代女革命家的传奇经历朱旦华本名姚秀霞,她出生在1911年浙江省慈溪县的一个普通家庭。那时辛亥革命才推翻新王朝,民国还没有成立,年代十分混乱。
正如朱旦华介绍时所说:“我与毛主席一样,出生在一个没有朝代的当口。”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朱旦华的经历也堪称一名女英雄。
朱旦华的母亲生了三女七男,她排行第二,底下还有八个弟弟妹妹。因此父亲为了养活全家,与人合伙在上海经营了一家土布店。
那时的上海已经跻身国际都市,朱旦华从小就跟随父亲居住在此,不过看惯了奢靡与繁华的她,从未被此迷惑过双眼。
但十里洋场的生意也十分难做,过于传统的布艺再加上没有人脉,父亲的布店很快难以维系,小店面临破产。
1925年,小学毕业的朱旦华得知家里无力承担学费,于是她奋力考上了一所免费学校——上海务本女子中学,并且在校期间刻苦学习,终于在毕业后以优等生身份被留校工作,成功为家里减轻负担。
朱旦华的这份工作一直持续了十多年,期间她将工资都交给了父母补贴家用,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结束了所有人的平静生活。
学校关闭后,失去生计的朱旦华感到十分迷茫,恰在这时,她收到了一封好友自延安寄来的信,其中夹杂着一份地下党筹办的《解放周刊》。
信中写着好友对投身革命的强烈意愿,看完内容后的朱旦华脑中涌起了汹涌的浪潮,她也向组织提出了赶赴延安的申请,写道:“我与许多热血青年一般,我们对延安都有着向往,请组织务必考虑我的请求。”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朱旦华立即动身准备前往,当时一位名叫李万新的东北抗联将领之女得知她拮据的情况,还拿出70元作为资助盘缠,朱旦华感激地收下资助。
图 晚年朱旦华
在1937年的一天,她辞别泪眼模糊的双亲,将那封好友的信交给《解放周刊》后,踏上了去往延安的征程。
而后周刊将此信命名为“陕北来信”发表,一时间,吸引了许多志同道合的进步青年。
1937年冬天,在辗转多地后,朱旦华成功抵达延安,并进入陕北公学学习。
在这里,朱旦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学到了许多革命知识,并在1938年2月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
毕业后的她被分配到新疆迪化女子中学任教导主任工作,临行前她给自己取名“旦华”——“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从此开启了朱旦华的新生。
图 朱旦华(右二)
而当时的新疆还在军阀盛世才的掌控之下,可盛世才是个两面派,表面上他主动邀请共产党前往新疆、接受联合抗日的主张,但实质上他只是想得到苏联的援助,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尽管如此,一同前去的共产党人没有一位退缩,朱旦华也认真地投身到工作中。作为教导主任的她不仅制定了经典流传的16字校训,还亲手创作了迪化女子中学校歌歌词,号召女子们“努力、努力,站到斗争的前线!”
图 盛世才
由于表现突出,不久后她被推选为省妇女协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并身兼数职,坐上了秘书长、省政务委员会委员等职位。
在此期间,朱旦华不仅编辑发行了《妇声半月刊》《新疆妇女》等刊物,来宣传革命理论;她还组织了支援前线的募捐活动,利用全校师生的课余时间排练歌咏话剧,并邀请当地文艺界名流参与迪化女中的上街宣传演出。而后,她将筹募来的全部演出资金购买了一架飞机,送到了抗日战场。
才堪堪28岁的朱旦华,已经成为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共产主义战士。而与此同时,这位革命战士的爱情也悄悄来临了。
图 朱旦华(左一)
两段婚姻,两段情缘:革命的内核与精神始终贯彻在新疆工作期间,朱旦华就一直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一次在参加财政会议时,毛泽民化名的周彬厅长提出了一项改革方案,众人听完后都有些沉默,只有朱旦华率先表示了支持,她道:“新疆应该与其他省一样有预算制度,否则与以往的军阀有什么区别?虽然建立很难,但政府一定会给予帮助,也一定会得到百姓的支持。”
朱旦华的发言让会场人员陷入了深思,最终经过讨论后,毛泽民的方案通过了。而正是这次交集,使两人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感。
但那时的朱旦华一心放在工作上,很少顾及私人感情问题。
直到有一天,中共驻新疆代表邓发过来找朱旦华聊天:“小朱同志,你的年纪也不小了,有没有考虑成家呀?”
见她摇头,邓发又苦口婆心地劝导“要说女同志找对象啊,政治上可靠很重要。”
说着,邓发向介绍起毛泽民:“周厅长你知道吧,其实他的真实身份是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
朱旦华诧异之后又恍然大悟:“难怪周厅长的气质非比寻常呢。”
邓发又特意强调道:“周厅长总是没日没夜地忙于工作,他的身边需要一位可靠的助手,更需要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侣。要不你考虑看看?”
朱旦华点头,其实在她心里对毛泽民的能力也很是钦佩,只是她从未往感情方面考虑过。
而毛泽民在得知后,内心也十分忐忑。
其实在此之前,毛泽民还曾有过一任妻子钱希均,他们在党组织工作中相识相知,结为夫妇。但在到达新疆以后,双方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分歧——钱希均一心想要赴往前线抗日,但毛泽民却被安排到了新疆做统战工作。
尽管主要矛盾是因为钱希均一直无法赞同毛泽民的选择,毛泽民还是道:“我不太会体贴人,脾气也犟,所以她提出与我分手也是能够理解的。”
于是1939年,在党组织批准钱希均离开新疆后,两人正式宣布离婚。
之后毛泽民很是消沉了一段时间,他的情况被邓发看在眼里,于是想要张罗着为他介绍一名女同志,恰巧这时符合条件的朱旦华出现了。
在邓发的撮合下,二人终成眷侣。
1940年5月,毛泽民与朱旦华在新疆省政府大礼堂里举行了一场“文明婚礼”。新郎穿着一件整洁的旧毛料西装,新娘身着唯一一条米色裙子,他们既不收礼物、也不办酒席,有的只是纯粹的感情与简朴。
朱旦华道:“5月象征着红色与革命,象征着坚贞和不渝,这就够了。”
当时到场的有著名人物沈雁冰、张仲实等,还有许多迪化女中的学生,她们在礼堂上演唱着独特的赞歌:“贺新郎、贺新娘,在同一条战线,纵海枯石烂……为民族的生存、为大众的解放……”她们共同见证着这美好的一刻。
1941年,朱旦华生下一子,取名为毛远新,长子的诞生为这个家庭注入了鲜活的气息。
但安定的日子很快结束——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蒋介石趁机拉拢盛世才,企图掌控新疆。
而摇摆不定的盛世才最终叛变,在1942年9月逮捕了陈潭秋、毛泽民、林路基等中共百余名同志,并将其家属共同关押,其中就包括朱旦华。
一时间,整个城市上空都笼罩起血雨腥风。
图 盛世才
毛泽民等人被投入新疆第二监狱后,轮番遭受了酷刑,但他们始终拒绝在伪造供词上签名。
毛泽民在被捕后甚至不止一次说道:“共产党员不怕杀头,我决意与大家战斗到最后!”
在这期间,毛泽民与关押在另一头的战友方志纯有过一次深入交谈,毛泽民道:“为了革命,你的哥哥方志敏、我的弟弟毛泽覃、嫂子杨开慧与妹妹毛泽建都牺牲了,这深仇大恨我们要永远记得,才对得起逝去的烈士!如果你能够顺利回到延安,请帮我转告兄长毛主席:我此生无愧为一名共产党员。”
这些话使方志纯深受感动,他知道此次一定凶多吉少,于是他更加关照起了毛泽民的妻儿。
1943年9月27日夜晚,盛世才为了向蒋邀功,下令将毛泽民三人击昏再秘密绞杀,3名烈士就此遇难。
图 方志纯
毛泽民牺牲时,妻子朱旦华才年仅30,儿子毛远新还不到3岁。
而另一边的监狱里,朱旦华带着其他家属同样在坚持斗争——她被定为女牢负责人,组织难友为争取“无罪释放”为目标,秘密开展思想工作与活动。
期间,朱旦华写出了许多鼓舞士气的诗歌,例如在得知毛泽民的噩耗后,她就写道:“沙漠中的拓荒者呀,你鲜红的血不会白流……”这些诗词在狱中广为传诵,为狱友们带来了一丝光明。
当时的中共也时刻关注着新疆被捕同志的情况,但奈何局势危机进展缓慢。
终于在周恩来总理的多方设法、曲折谈判之后,监狱中被关押的131人于1946年6月10日被全体无罪释放。
朱旦华回到延安后被分配到中央妇委会,尽管丈夫已经不在,但她仍然与兄长毛主席保持着往来,儿子毛远新后来还被接到毛主席身边抚养,朱旦华则一直独自一人生活。
直到1949年春,中央组织大批干部南下,时任卫戍司令部参谋长的方志纯想起毛泽民,在临行前特意来看望朱旦华,才打破了她的平静生活。
由于当初方志纯的妻子在狱中生下女儿后便患上恶疾去世,此时的他同样是单身,因此他对朱旦华这一关切的举动,被妇委会的同事们看在眼里。
几位大姐一商议,干脆做起了红娘,她们找到企图回避的朱旦华劝导:“你还年轻,不能一辈子守寡,更不能因为害怕闲言碎语而放弃幸福,要带头打破封建。”
于是朱旦华开始认真考虑这个建议,也不再避讳与方志纯往来。
1949年端午节的这天,朱旦华与方志纯在祝福声中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6月中旬,方志纯带着朱旦华踏上了去往江西的道路,途经上海时,朱旦华特意去与父母亲告了别,在轰鸣的火车声中,她一如当初毅然赴身延安的模样。
干部朱旦华的八字箴言:“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到达江西后,方志纯被任命为省委副书记,朱旦华则担任了妇联副主任。
此后二人一直廉洁奉公,在政治道路上共同攀升,也在人生的四十多年里相依相伴。
而夫妻俩在位期间,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志纯还曾将自己的工资捐献弋阳县用于水库修建。
对此,朱旦华也十分支持:“革命的胜利是烈士们的牺牲换来的,而烈士们的家乡还很贫困,这笔钱当然要用对地方。至于我们这些留下来的革命者,有什么资格享受奢侈呢?”
于是直至1993年方志纯去世,二老的积蓄加起来不过4万元。
朱旦华的晚年生活也一直如此,2000年后,江西省委为了照顾到革命老干部,特意修建了一片副省级以上人员居住的别墅群。当时老干部们只要拿出少部分钱就能得到一套性价比极高的房屋,而朱旦华拒绝了。
她笑道:“我既参加了革命,就是将命运都交给了党,从未想过要留下什么财产。至于遗产也不一定要身外之物,如毛泽民烈士的英勇不屈、如方志纯同志的两袖清风,这些都是留给孩子们最好的遗产。”
2005年10月,朱旦华写信到江西省政协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恳请组织将这个指标留给那些更加需要的老同志吧!自加入革命后的70年来,我只恨自己所做的贡献太少,因此我在此立下遗嘱:去世后将我如今所住的房子充公。”
最终省政委同意了她的请求,朱旦华就这样过起了安然又平凡的退休生活。
然而2009年11月,一篇名为《一次火灾引发的心灵震颤》的文章发表在网络,再次将朱旦华的生活带入大众视野。
内容里讲述了某装修工违章作业引起火灾殃及了朱旦华住宅,事后维修人员进去时发现:“屋里除了一台新的电视机没有一样完好的家具,沙发、桌椅等看起来都年代久远,早已破旧不堪,窗帘上还有不少补丁。”
而当时的维修人员并不知道,就连那台电视,都是在朱旦华98岁生日时,儿子的朋友送来的礼物。
与之相反的是客厅墙上挂着两副装裱得崭新、但被烟熏过的隐约透着程亮的照片:一幅是毛泽民、朱旦华与两岁儿子的合影,一幅是方志纯的遗像。
照片上的人侧面印证了主人公的身份,这让装修人员惊讶不已,因为任谁都没有想到这位老革命干部的生活!此事件被发出后,立即引起了网友热议,人们纷纷对这位女革命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而在此前,那面墙上应该还悬挂着两幅书法,一幅是反映青年方志敏的名联,另一幅则是他在新疆狱中的名作《清贫》。
上面写道:“我从事革命斗争十余年,生活一向朴素。虽经手过的款项高达数百万元,但这些为革命筹集的资金,都如数用于了革命事业之中”。
尽管后来那副画毁于火灾中,但这种精神,一直被后人所铭记。
图 方志敏
2010年5月29日,99岁的朱旦华于南昌逝世,她的传奇人生就此告罄。
在革命的道路上,朱旦华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也为后人们做下了优秀的表率——这的确是一笔大过于任何财富的遗产。
毛远新是谁的儿子推荐文章2:九大原定当选代表的毛远新和李讷,为何会被毛主席同时勾掉名字?
1969年4月1日,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512位大会代表,代表了全国两千两百多万党员,参加了这次党的大会。
而这些大会代表,都是各级党组织代表团精挑细选出来的党员,他们每一个人都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当然能成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经过所属党组织的推荐提名,然后经过中央领导人的审阅,才可以正式入选。
值得一说的是,就在九大召开之前,各级党组织代表团将九大代表名单送到毛主席面前审阅的时候,他却勾掉了两个人的名字,而这两个人,分别是代表“中央直属系统”出席的李讷,以及辽宁省代表毛远新。
众所周知,这李讷是毛主席的女儿,毛远新则是他的侄子,那么这二人作为毛主席的至亲,为何会被毛主席在九大代表名单中勾掉名字呢?
其实毛主席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他针对此事,曾做出过这样的批示:“徒有虚名,都不适当,又李讷毛远新二人不宜为代表。”
从毛主席的这句批示我们可以看出,首先第一点,毛主席认为李讷和毛远新“徒有虚名,都不适当”,这便是他们的资历和贡献,在毛主席看来确实不适合当九大代表。
大家要知道当时的李讷,只有二十九岁,而毛远新,比李讷还小了一岁,只有二十八岁,因此从年龄角度来讲,他们确实比较小。
当然“徒有虚名”是毛主席从自身角度给予他们的评价,如果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当时的李讷和毛远新还是同龄人无法比较的,因为他们两个都是学习成绩非常优异的,毛远新先是在清华就读,后来转学去了哈军工,而李讷则毕业于北大历史系。
所以他们当选九大代表,从理论水平来讲,也是有说服力的,毕竟年龄也只是一方面,如果自己没有本事,他们也难以获得自身所在代表团的提名。
但尽管如此,这样的成就在毛主席眼里却依旧是“徒有虚名”,成为九大代表还是远远不够格的,与之相反的是,在九大召开期间却有这么一个人,同毛主席划掉李讷和毛远新名字不一样,他反而是特意被毛主席邀请参加九大,并在大会主席台亮相了的人物,此人便是徐海东大将。
当时徐海东大将虽然只有六十九岁,但却因为战争年代的创伤,已经是重病在身了,因此召开九大的时候,便没有将他算在里面,但让人意外的是,毛主席得知此事后,他却表态,一定要让徐海东同志参加,不但要参加,还要让他上主席台介绍给年轻的党内同志认识。
就这样,工作人员将毛主席的原话带给了徐海东大将,而此时的徐海东虽然身在医院,但他却被毛主席的这番话感动,直言毛主席还想着自己,想着曾经的红二十五军,除此之外,徐海东还托来人转告毛主席,自己虽然站不起来,但就算爬着也会去参加九大的,请主席放心。
就这样,因为毛主席的意见,本来连大会代表都不是的徐海东,不但参加了九大,后来还当选了九大中央委员,而毛主席对重病之中的徐海东如此照顾,就是不忘他曾经战争年代的历史功绩,以及他曾经慷慨解囊,延安时期借款给党中央的伟大贡献。
结合徐海东大将在九大中的事例,我们不难看出,毛主席心中是有一杆很清晰的“秤砣”的,谁轻谁重,他有自己的考虑,就谁当选九大代表来讲,自己的女儿李讷和侄子毛远新,就是较轻的一方,而徐海东大将,就是较重的一个,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便认为,九大可以没有李讷毛远新的参与,但徐海东大将却是不能没有的。
除以上这个原因之外,毛主席在批示中还说道“李讷毛远新二人不宜为代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毛主席其实还认为这二人成为九大代表是不好的一件事情,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李讷和毛远新是毛主席的至亲。
大家也都知道,毛主席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他对于自己的几个子女和侄子,也只有私爱而毫无私心,从来都是严格要求的,可李讷和毛远新毕竟身份特殊,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如果都成为九大代表,这必然会让很多党内同志有想法,会影响到团结。
因此毛主席勾掉他们九大代表的资格,其实正是出于团结的考虑,所谓相忍为党,就是这个道理,毛主席做为党的领袖,他需要领导的是全党,而对于毛主席来讲,李讷和毛远新被取消九大代表资格,这更是他们身为毛主席亲人,所应有的觉悟。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讷被取消九大代表资格后,毛主席还特意提名一位名叫耿文喜,给自己当了多年警卫的同志替补李讷在“中直”代表团中的资格。
对于毛主席的意见,耿文喜本人是压根没有想到,他也无法想象,自己一个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警卫员,会成为党的全国大会代表,但事实就是如此,耿文喜最终在毛主席的提名下,经过整个中直机关投票,最终成为了九大代表,很多年之后,耿文喜回忆起这件事情,他感慨的说道:
“世人皆恨不得把自己的权势地位全部留给儿女,唯独主席,对儿女有私爱,却无私心啊。”
当然这耿文喜同志,也不是个普通人,他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期间,表现出色,热爱学习,多次成为了优秀标兵,毛主席正是看中了他这点,才将李讷的代表资格给了他,如果耿文喜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警卫的话,他也是不会得到毛主席提名的。
相比于耿文喜的幸运,一开始李讷其实对于父亲毛主席的做法还颇有微词,因为她认为,自己从毕业工作以来,都是非常努力的,凡事都比别人多付出几分,并且她最担心的就是怕别人说自己是主席女儿所以少做事或者不做事,可在工作中的勤勤恳恳和严格要求自己,却让自己获得的九大代表资格被毛主席勾掉了,这对于李讷来讲,固然有点难受。
对于李讷的这些想法,毛主席也是清楚的,为此他也曾专门找女儿李讷谈过话,向李讷说明了自己的用意,而在得到父亲的解释后,李讷也释怀了,据耿文喜同志晚年回忆,为此事毛主席和李讷在谈话结束后,刚走出来的李讷便见到了他,这时李讷半开玩笑的对他说道:“看来爸爸喜欢你比喜欢我多。”
耿文喜解释说道,他知道李讷说的是九大代表资格一事,他也知道李讷是在开玩笑,从李讷开玩笑式的打招呼来讲,她对此事已经没有任何想法了。
借助耿文喜同志的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一件事情,毛主席在大事上面,总是先考虑到别人,然后才考虑自己的家人,不得不说,毛主席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他所具有的这种谦让品格,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说到这里,笔者不禁想起了毛岸英同志,为什么呢?因为毛主席的谦让,也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他在某些事情上,会主动谦让,不给自己的子女们机会,但在有些事情上,他却让自己的子女第一个上。
例如毛岸英同志,他是毛主席和杨开慧的长子,但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毛主席却同意他去上战场,为此毛主席还特意请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来家里吃饭,请求彭德怀能够带毛岸英去朝鲜参战。
而彭德怀同志一开始是拒绝的,他认为战场不适合毛岸英,他应该留在国内搞建设,对于彭德怀的建议,毛主席却不这么认为,他表态毛岸英参加抗美援朝,是他应该做的事情,不能因为他是谁的儿子,就置身事外。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支持下,毛岸英同志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个兵,到志愿军司令部工作,给彭德怀担任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但让人痛心的是,在入朝后不久,毛岸英同志便牺牲在了美军的空袭中。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毛主席教育子女的方式,当然结合此事再去看待毛主席从九大代表中勾掉李讷和毛远新二人名字这件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毛主席对待子女的态度了。
走笔至此,文章也算结束了,结合以上诸多事情,其实笔者更想给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毛主席,他虽然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可同时他又是一名父亲,但在诸多时候,毛主席明白自己身为领袖的责任是大于身为父亲的责任的,这才促使他做出了如上的选择,让我们向毛主席的伟大人格再次致敬!
毛远新是谁的儿子推荐文章3:毛新宇和毛远新的合影,一个是毛主席的孙子,一个是毛主席的侄子
毛新宇和堂叔毛远新的合影,一个是毛主席的孙子,一个是毛主席的侄子。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3年9月27日,拍摄地点是新疆乌鲁木齐南郊烈士陵园。毛新宇和堂叔毛远新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参加纪念陈潭秋和毛泽民烈士牺牲70周年的祭典活动。
毛主席兄弟三人,毛主席是老大,二弟毛泽民,三弟毛泽覃。毛泽民的儿子就是毛远新。
毛主席和杨开慧共生育了三个儿子,大儿子毛岸英,二儿子毛岸青,三儿子毛岸龙。毛岸青的儿子就是毛新宇。
也就是说,毛远新和毛岸青是堂兄弟,毛远新是毛新宇的堂叔。
照片上的毛新宇,穿着解放军军装。从他的肩章上可以看出,一星加一橄榄枝,显然是少将军衔。
毛新宇一下车,就赶紧走到叔父毛远新的跟前,握着他的手,舍不得松开。毛新宇满脸微笑,嘴里说着什么,显然,他高兴极了。
这叔侄二人,一个生活在上海,一个生活在北京,并不经常见面。这次,再次相遇,分外高兴。
照片上的毛远新,满头白发,坐在轮椅之上。那年,他已经72岁了,到了人生的暮年。
毛远新从十岁起,就跟着毛主席生活。毛主席对这个侄子,视同己出,精心抚养,一直到他长大成人。
在六七十年代,毛远新曾经是一个风云人物。后来,他又被隔离审查了多年。这之间的反差,简直是天壤之别。看到他现在这个样子,着实令人唏嘘。
毛主席的几乎所有后代,都继承了他艰苦朴素的作风。这些后代,在生活上朴实无华,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在做人上低调和善,没有人给毛主席他老人家掉链子。
#头条创作挑战赛#
毛远新是谁的儿子推荐文章4:毛远新:毛主席亲侄子,曾是风云人物,如今退休生活低调朴素
毛主席曾经说过: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如毛主席所言,昔年间革命斗争之际,无数革命先驱们为了国家与人民英勇献身,他们之死实乃重于泰山,他们的名字亦将永远篆刻于历史之中,而在这些名字之中,作为毛主席弟弟的毛泽民无疑是其中一位。
不妨回顾毛泽民为国捐躯之后,他的儿子毛远新:作为毛主席亲侄子,曾是风云人物,如今退休生活低调朴素。
毛远新
一、烈士毛泽民之子1937年底,毛泽民常年积劳成疾以至于身体严重衰弱,只得接受中央的安排前往苏联学习并治病。然而又因彼时中苏边境爆发鼠疫,两国来往通道断绝。因此毛泽民在新疆境内无法成行。
适逢彼时新疆军阀盛世才,要求中央派遣工作人员协助建设新疆之重任。毛泽民知道消息之后便主动请缨,希望能够投身于新疆建设工作。
而中央对此作出了肯定答复,批准毛泽民等人留新工作的请求。由此毛泽民便在新疆这片土地上扎下根来,推动着全国统一战线以及新疆地区建设的发展。
与此同时在中央派遣新疆的队伍当中,毛泽民的妻子、毛远新的母亲朱旦华赫然在列。她怀揣着为祖国建设边疆的宏图大志,在新疆迪化市的一所女子中学担任教导主任。
毛泽民
正因如此随着中央新疆负责人邓发的牵线搭桥,毛泽民与朱旦华逐步由相识到相知,继而坠入爱河之中。两人于1940年5月在新疆迪化成亲,于41年2月生下了毛远新。
毛远新之名,“远”字源自于毛氏族谱之中的辈分,而“新”字则取自于他们脚下这片新疆土地,其间深深寄托着夫妻二人在脚下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以及他们对于这片土地与人民付出的一片热血。
前后的数年间,毛泽民在新疆建设道路上渐行渐远,为新疆人民谋得诸多功利千秋的福祉,对新疆地区发展产生重要的推进作用。而朱旦华亦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新疆教育事业奉献自我。
朱旦华
然而由于新疆军阀盛世才的背信弃义、出尔反尔,以至于我党派出建设新疆的同志们全部被捕,其间毛泽民等多名同志惨遭杀害。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敌人的酷刑威逼,毛泽民始终不曾有过任何妥协的念头,即便将死之际依旧高呼“我无愧于毛主席的弟弟!”
与此同时,毛泽民的妻子朱旦华,以及年仅一岁多的儿子毛远新被捕入狱,他们在牢狱之中度过了整整四个年头,备受敌人的折磨与毒打。
时间辗转来到1946年,当同志们入狱之后,中央旋即展开了救援工作,然而直至此时才将被困牢狱之中的百余位革命志士救出,几经辗转之后他们才顺利回到了延安。
二、颠沛流离的童年岁月“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毛远新的母亲朱丹华在回到延安之后,便马不停蹄继续投身于革命工作当中,而小小的毛远新被安置在了托儿所当中。随着局势的发展,撤离延安的号角吹响,托儿所亦在撤离的行列当中。
年幼的毛远新与其他孩子们跟随大部队踏上了撤离之路,一路上风餐露宿的过程中,他也见证着一段段重要的历史进程。
随着一年时间的颠沛流离,托儿所最终暂时扎根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与此同时整整一年多没有见到孩子的朱丹华得到消息之后,立刻赶来母子相见,望着又长高不少的毛远新,朱丹华喜极而泣。
此后毛远新被母亲安排在了育英小学读书,而随着局势的再度转变,毛远新随着育英小学的迁徙前往北京,直到后来才被母亲接到了南昌。
三、与毛主席情同父子毛泽民的去世对于毛主席而言自然是悲痛万分,其间不仅仅有兄弟血脉之情凝聚其中,更有一份对于毛泽民一生为国家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沉痛。正是这份特殊的感情,令毛主席望见毛远新之时,往往在疼爱之中更有些许怜惜与同情。
站在亲属立场上,这个孩子乃是自己的亲侄子,站在革命立场上,他的父亲已然为国捐躯,苦命的他不觉间已经为革命付出了太多。因此,初次见面之时毛主席便对毛远新产生了一种沉重的怜爱,与此同时也为日后毛远新随着毛主席生活埋下了伏笔。
1951年,毛远新跟随自己的母亲朱丹华前往北京,由于工作忙碌无暇旁顾,毛远新被送到了毛主席家暂作停顿,待到朱丹华完成一应工作事宜后,想要带着毛远新返回南昌之时,毛远新却下定决心要留在北京,不愿随母亲一起回去。
“我要在北京念书,还到育英学校去!”毛远新无论旁人怎么说,都坚持要留在他的伯伯家中,继续在育英学校读书。为此即便朱丹华怎么说,毛远新都不答应。
与毛远新短暂的相处中,毛主席也展现出以往少的愉悦,因此旁人眼见孩子不愿回去,也就顺着孩子的意思劝朱丹华要不就把孩子留下一段时间,而朱丹华却怕毛远新耽搁毛主席工作不知如何是好。
“让姐姐带弟弟喽!都在育英学校读书嘛!”随着毛主席拍了拍身旁的李讷,最终为整件事情盖棺定论,朱丹华也就答应了毛远新留下读书的要求,而毛远新也就开始了在毛主席家生活的岁月。
此后的时间里,毛主席几乎完全将毛远新当做亲生儿子来看待,一点一点看着他渐渐长大懂事,与此同时也点点滴滴的教他做人做事。值得一提的便是,毛远新曾获得保送哈军工的名额,然而当他满怀欣喜地告知毛主席之时,毛主席却是向他泼了一盆冷水。
“保送?升大学怎么能靠保送?自己考进去才是真本事!”正因毛主席的态度,毛远新从中感受到了毛主席一贯对待子女的严格要求,为了自我证明他选择放弃保送名额,凭借实力考入了清华大学。
四、艰苦朴素的个人作风此后在清华大学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毛远新再度选择前往哈军工学习,毛主席对此只道“人家会同意吗?”然而在时任校长的陈赓安排下,毛远新顺利的前往哈军工就读。
“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素来是毛主席对待子女们的一项严格要求,无论任何一位子女都接受过毛主席在此方面的严格教诲,而作为侄子却如亲子的毛远新也不例外。
艰苦朴素一度成为了他生活之中的主题,尤其是在大学期间,毛远新常被称为“最穷的干部子弟”。此处的贫穷于毛远新而言并非诋毁,实则乃是一种特殊的光荣,如此恰恰印证了他艰苦朴素的卓越品质。
彼时毛远新除了每个月不到十元钱的津贴费之外,并无其它收入,也从不曾向包括毛主席在内的所有人张口要过额外的钱。他常年省吃俭用,缝补衣服、自己剪头发对他而言可谓家常便饭,作为排球运动员的他,背心上常见的窟窿也曾一度为旁人所注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毛远新渐渐在艰苦朴素的个人作风之中不断成长,待到他逐渐长大之后,便紧紧追随伯伯、父亲的步伐,投身于革命工作之中。
此后的毛远新一度成为了时代之中的风云人物,然而所谓的时代便是“十年动荡”期间,因此当一切风平浪静之后,毛远新历经长期的牢狱生活,直到1993年10月方才刑满释放。
此后的他被安排到上海汽车工业质量检测研究所参加工作,于1996年带着家人搬迁至了由上海市政府分配的新居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他所使用的名字乃是“李实”,而这一称呼乃是昔年间毛主席为他起的。从李讷、李敏到李实,透过其中也能窥见毛主席对他的一份厚爱与期望。所谓李实,约莫便是希望他能够脚踏实地地做人做事。
2001年2月份,毛远新以高级工程师的身份,从上海汽车工业质量检测研究所,每个月一千余元的养老金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项主要经济支撑。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作为烈士毛泽民之子,他的烈属待遇亦随之得到了恢复,“光荣之家”的条幅,或许在他心中也是一份莫大的慰藉。
此后的毛远新回归到了安静祥和的普通人生活之中,一如毛主席常年对后人的要求之中,他希望自己的子女们做一个简简单单的普通人民就好。毛远新自毛主席那里一脉相承的艰苦朴素,让他如同毛主席其他后人一般,成为了一名低调朴素的普通人民。
于他而言,这份简单与平静,大抵是最为美好的归宿。
毛远新是谁的儿子推荐文章5:毛远新出狱后,感觉愧对两个人,大多数时间都用来照顾她们
毛远新是毛泽民的儿子,在他两岁那年,父亲毛泽民就牺牲了,只好跟着母亲朱旦华相依为命。
直到建国后,毛远新才见到了大伯毛主席,毛主席也非常看重这个侄子,就把他留在身边,当儿子一样培养。
尤其是毛主席的两个儿子,一个牺牲,一个有病,毛主席对这个聪明活泼的侄子更加重视,对他寄予了厚望。
(图:毛主席与毛远新、李敏、李讷)
可惜,毛远新后来被人利用,走了错路,被判处17年有期徒刑,直到1993年才刑满释放。
那么,毛远新后来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这些年他在做什么?
毛远新出狱后,被安排在上海汽车工业质量检测研究所工作,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就化名为李实,除了研究所所长和政委,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毛远新也非常低调,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没有一点架子,把心思都用在了工作和学习上。
毛远新是非常聪明的,当年考大学的时候,还获得了保送清华的机会,不过,当他把这个喜讯告诉毛主席的时候,毛主席却很不屑,说保送算什么能耐?自己考上的才是真本事。
毛远新很有志气,就决定自己考,还真的考上了清华大学。
在清华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毛远新又决定要当兵,就转学到了哈军工,学习导弹专业。
所以,毛远新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到上海研究所后,更是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很快就让他成为所里的业务骨干,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后来,他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加入了上海青少年科技促进中心,推广普及青少年科技,鼓励上海的青少年搞科技创新。
没想到,毛远新在这个领域的贡献和成就更大,他带着团队研究出来的很多项科研成果,都获得了大奖,还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为国家的青少年科技创新事业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不过,毛远新毕竟年龄已经很大了,到了2001年,60岁的毛远新光荣退休。
毛远新退休后,主要有两个任务,一个是照顾女儿李莉,另一个是照顾母亲朱旦华。
本文标题:毛远新是谁的儿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