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中华歌曲原唱推荐文章1:周长行丨恋歌恋河恋乡的乔羽

  恋歌恋河恋乡的乔羽


  ——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大爱文化讲堂”里的讲演


  演讲/周长行


  同志们、朋友们:


  下午好!


  张勇处长邀约我来谈谈乔羽故事,让朋友们了解一下乔羽,分享一下他的艺术贡献。下面我就说说我所知道的乔羽先生。


  乔羽是新中国歌词创作第一人,代表人物,领军人物。共和国歌者。业界有另一个叫法:词坛泰斗。他还是卓越的剧作家。他本人却钟情于“诗人”这个称呼。


  然而,他首先是我们的济宁老乡,是附院的老邻居。乔羽旧居所在地——财神阁就在附院东墙外二百米左右的地方,乔羽在此生活到18岁,直至参加革命。他就读过的中西中学(济宁一中)也在附近。


  乔羽与附院的渊源,追溯到二十年前,他还为附院写过一首歌,但是这首歌却被乔羽给写“翻”了。当时我和朱玉久书记到钓鱼台国宾馆找到乔羽,请他为白衣天使写首歌。乔羽却写成了:我们不是天使(题目),副标题是:为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而作。当时我傻眼了,怎么又不是天使了呢?这老头八成是犯糊涂了吧,竟然拿出了个这样的歌词?咱们来看看乔羽是咋着写的吧:


  我们不是天使,


  虽然衣衫整洁如白云;


  我们不是神明,


  虽然一双妙手能回春。


  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


  呵护生命是我们的本分。


  我们不是天使,


  我们是人。


  无私的爱,


  至诚的心,


  我们比天使高尚万分。


  ——乔羽二零零一年九月


  弹指一挥,22年过去了,谈乔羽,我很自然地就会想起这首歌词,想起乔老当时的情景,这首被他写“翻”了的歌词,看上去朴实无华,平白如话,其实是匠心独运,其中隐含有“远亲不如近邻”的附院情怀,乔羽一语道破天机:我们不是天使,我们是人,血肉之躯,有血有肉的人。


  请注意,老先生一口气用了七个“我们”,把他自己和我们附院融在了一起。他是站在自家人的角度来写这首歌词的。我们是一家人。这是他很重要的一个“选边站位”。把自己融入作品,和我们的心灵契合在一起。


  这就是我们的老邻居乔羽,这就是乔羽的艺术风格,为人民而写歌,写人民一听就懂就喜欢的歌。


  乔羽的歌词,大都是这样,看上去简单朴素,但很有琢磨头,很有生命力。比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到现在央视还在播放。写于1955年,六十八年了,还被喜欢着,传唱着。


  乔羽诞生于1927年11月15日,去年6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先生逝世的当天晚上,南方都市记者侯婧婧从广州打电话采访我,请我谈乔羽,而且说谈就谈,就在手机上谈,她不放手机,我谈,她录,第二天就见了。她还在我的谈话之前加了一小段按语说道:


  6月20日凌晨,曾写下《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难忘今宵》等歌曲的著名词作家、剧作家乔羽病逝,引发各界追怀。20日晚,南方都市记者联系到了《乔羽恋歌》《不醉不说 乔羽的大河之恋》两本书的、现年73岁的传记作家周长行。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多次跟踪采访乔羽,两人从相识到相通,结为忘年交。闻知乔羽病逝,周长行对记者形容,感到“惊愕与悲痛”。


  以下是周长行先生的口述,三个小标题系编者所加。一个是:他曾说有把握活到100岁;第二个是:不争虚名,他在乎的是作品的尊严;第三个是:他有爱憎,但内心永远善良。


  第一个标题是:他曾说有把握活到100岁


  乔羽先生走了。听到这个消息,我作为老朋友感到非常惊讶。尽管他有95岁了,按他家人的说法,应该是(虚岁)96岁了,但我还是深感惋惜。因为他对很多朋友都说过,他好像能活到100岁。我给他打电话说,“老爷子,健康百岁啊!”他就笑,“没问题!”


  尽管现在有些遗憾,但是我始终觉得,他关于养生、养老的观念和做法,值得我们思索。他是烟、酒、浓茶不忌,因为在他看来,长寿不是“想来的”,也不是特别在意出来的。你别琢磨,别刻意,爱活多大就多大,但 ,要活得自在。这是他的养生态度。


  他很乐观,事实上他是童心不老,我们都把他当成“老小孩”。他给央视写那个儿童栏目《大风车》的歌时,已是古稀之人了,写得特别好玩。他有时候戴着面具搞儿童节目,有些搞笑的节目也邀他参加,他就是一个老顽童。


  金钱、物质上的那些东西,他不大感兴趣,名利心不是那么重。他喜欢什么呢?喜欢聊天,喜欢开玩笑。只要有酒喝,还有人跟他聊天,他都觉得是很大的幸福。所以就产生了一个绝句,“朋友来了有好酒”嘛!有时候我们俩喝酒,能喝6个小时,因为他聊起来没完没了,这让他觉得非常舒泰自在。北京二锅头博物馆里,有一张我们光着膀子喝酒的照片。不是摆拍的。是我们俩在旅馆里喝酒时被别人抓拍下来的。非常珍贵,非常好玩。那时他七十多岁,我五十岁。


  这么一个老头,让我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和他在一起很幸福,温馨,愉悦。什么叫“幸福指数”,他或许就是一个“幸福指数”。我们整天苦恼这、苦恼那的人,都应该向他学习。他能活到95岁,整天乐呵呵地,特像个弥勒佛。这或许就是健康秘诀吧。


  第二个不争虚名,他在乎“作品的尊严”


  乔羽活得洒脱,但他并不是没有上进心。他也是老革命,1946年参加革命,走上太行山,1948年进入北京,参加了和平解放北平的伟大历史时刻。1955年他写出了《让我们荡起双桨》,1956年他就写出了“一条大河”《我的祖国》,1957年写出了《祖国颂》,还有《果园姐妹》等儿童剧。可谓著作等身,声名远播了。


  然而,我在长久的采访当中发觉,一些老百姓未必知道乔羽这个名字,却知道他的作品。乔羽绝对不是炒出来的,某种程度上是他作品的知名度“淹没”了他的名字。倒是很多艺术家唱了他的歌而名声大振,比如《我的祖国》原唱郭兰英、《心中的玫瑰》《难忘今宵》原唱李谷一、《思念》原唱毛阿敏、《牡丹之歌》原唱蒋大为、《爱我中华》原唱宋祖英、《夕阳红》原唱佟铁鑫……他们的知名度都比乔羽大得多。但,他们都是唱着乔羽的歌而出了大名的。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文化现象。


  我也一直在琢磨,实际上,乔羽完全有资源和资格给他自己“包装”一下,但他不去参与这些,他不在乎这些虚名,他在乎的是“作品的尊严”。就怕人家说,有哪个作品是“吹嘘”的啊,但凡“吹”出来的作品,只在某个时期大红大紫,别人表面上恭维你“写得不错”,转过头去并不买你的账,乔羽认为这是没有尊严的作品。


  那怎么样是“有尊严”的呢?他就跟我讲,他到德国访问的时候,华侨唱着《我的祖国》,台上台下一片唏嘘之声,他说:“我感受到了。”在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湾,一个渔民远远地唱着“一条大河波浪宽”,根本不知道有人在听,这就是一个有尊严的作品,对于来说也是最大的一种奖赏。


  这就是乔羽。他的作品为什么有那么长久的生命力,就在于他把作品的尊严放在第一位,甚至比个人的尊严还更高一筹。


  第三个他有爱憎,但内心永远善良


  生活中,乔羽很随意、随和,但是他绝不随便。他有他的爱憎,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可是他从来并不体现出那种批判谁的“狠劲儿”,他没有那个东西。我感觉到他有一个善良的灵魂。他能创造出这么美好的作品,就在于他的善良与爱。


  我已出版了两本乔羽的书,一本《乔羽恋歌》,一本《不醉不说 乔羽的大河之恋》,书名都没离开过一个“恋”字。乔羽曾经说过,这个“恋”是“祖国之恋”。其实我觉得,他还有一个“友情之恋”。他的朋友不只限于文艺界,也有卖白菜的、卖纸的,他跟他们同样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用乔羽的话说,“跟人相来往,最重要的是要自然本色。”我认为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在人民心中这么根深叶茂,就因为他的真诚、他的本色,因为他永远跟老百姓在一起。他爱艺术,更爱生活。老百姓喜欢他的作品,喜欢他这个人。我曾为《乔羽恋歌》这本书写了个引子来概括乔羽艺术和做人:朴素+简单+华贵的灵魂=乔羽的艺术风格;幽默+快乐+与人为善=乔羽的做人原则。


  身为一个传记作家,我为自己写了乔羽而感到自豪和荣光。而且能在他有生之年完成这两本书,我感到很欣慰。


  这篇口述接近两千字,几乎就是一口气说下来的,当时状态下,根本说不出多少东西。这既让我感到遗憾,又让我产生了接着说,不能再拖的紧迫感,该说的赶快说出来。因为我采访乔羽十几年多达九十多次,都是第一手资料,面对面,乔羽当面讲给我的,有些重要的材料都是他亲手交到我手里的。尽管已经写过两部书,用进去了大部分,但第一部书已经过去二十年,第二部书也已十多年,之后产生了一些新的积淀,新的发现,有的地方要改写,有些新的资料要添加进去,要重写,在对于乔羽的认识和理解上,我也积累了不少新东西,实在是有很多话想说。想说必须说,我不能憋在自己肚子里让它丢掉。关于乔羽的哪怕一星点儿资料,都是属于国家的宝贵财富。


  当时全国疫情形势非常严峻,我去不了北京参加乔羽追悼会,只能在书屋里以自己的方式献上深深的哀思。


  21日晨,乔羽逝世的第二天。我心想,不能就这样沉默着。当天我用了整整八个小时,梳理写出了长达七千多字的《大运河岸边的乔家小院》。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呈现乔羽的家族文化渊源,为从“根”上解读乔羽提供了原滋原味的实证和一些珍贵的细节。


  22日,乔羽逝世的第三天,我儿子周潇湘便在《行文原创》公众号上编辑发表了这个章节。他了解我的写作习惯,深谙我与乔羽交谊的来龙去脉和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断定我会“一发而不可收”,便拟定制作了一个“忆乔羽”的所谓栏目,为及时呈现我的追忆文字预留下了充裕空间。


  果然“忆乔羽”得到热烈回响,“喜欢这一期,期待下一期”的呼声高涨。从6月21日到9月1日的70多天里我写作发表了64期总计20多万字的“忆乔羽”,据统计,已有上千万阅读量,数万条跟帖。这让我们受到鼓舞和慰藉。在座的朋友们若果想看个究竟,可加我的微信,这些东西都在朋友圈里。也是我关于乔羽的比较新的呈现。


  在2022年那个破纪录酷热的夏天,在既是追悼缅怀,又是思考与创作的具有独特氛围的时间段里,使我对乔羽的文化贡献的认知又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他的形象愈加清晰地站立在我的面前。


  他是新中国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和《中国革命之歌》的主创者;在舞蹈史诗《东方红》长达两个月的创作排练期间,他与周恩来总理密切配合,总理是总导演,乔羽是总撰稿人(书中专有一章来写乔羽伴随总理写史诗的描写),乔羽参与完成了关于中国革命的两部史诗。乔羽是话剧《杨开慧》、电影歌剧《刘三姐》和故事片《红孩子》《果园姐妹》的编剧;他应该是以著名编剧的头衔被历史铭记的。


  然而,他的1003首歌词,似乎更被人喜欢。比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祖国颂》《难忘今宵》《爱我中华》《牡丹之歌》《思念》《心中的玫瑰》《人说山西好风光》等堪称“国唱”的作品尤为人民大众所喜爱。


  他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歌坛公认的具有代表性的词作家,领军人物,颇具大国词人的神韵和风范。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无不是听着、唱着他的歌长大。他靠作品创造着伟大,却用心灵固守着平凡。他是菜市场里、小餐馆里那些小商贩、农民工的朋友;他和几个忘年交将就着几个小菜,用酒瓶盖喝着小二锅头,可以聊得神采飞扬。他不是所谓的“明星”“大腕儿”,然而,无数的“乔粉”却把他当作铁哥们。


  他喜欢为祖国和人民写歌儿,新中国每个时代都有他的作品火爆华夏,比如20世纪50年代的《我的祖国》《祖国颂》;60年代的《祖国晨曲》《雄伟的天安门》《人说山西好风光》《汾河流水哗啦啦》;80年代90年代之后的《难忘今宵》《爱我中华》《祝福中华》《问国耻谁雪》等等。其中《我的祖国》《爱我中华》《难忘今宵》被“嫦娥一号”卫星带入月球轨道,唱响在浩瀚的太空。他从青年写到中年写到花甲之年写到古稀之年写到鲐背之年,写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喜闻乐见。他不愧为是一个为伟大祖国写了一辈子大歌词的人。因而被广大受众称之为“大国词人”。


  恰如网友@祝福的留言:若果歌坛无乔羽,让孩子们如何荡起双桨,“一条大河”如何流淌,牡丹之花如何绽放,春节晚会如何难忘,“爱我中华”如何唱响,老年人如何拥抱最美的夕阳……


  老百姓喜欢乔羽作品,喜欢乔羽其人。


  然而,他决不为浮名所累,他始终是那个慈眉善目热爱生活的小老头,爱茶爱酒爱开玩笑爱聊天的“乔老爷”;他是高寿老人,却童心不泯,快乐生活得像个活泼泼的顽童……


  他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国宝级作品;他的创作经历和人生阅历也堪称一部传奇故事。


  他还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曾出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主席。2010年4月9日,受邀担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荣誉院长。在艺术界,这都是至高无上的地位。


  大家不是更喜欢他的歌儿吗?然而,乔羽却幽默地说道:歌词这玩意儿,就是一个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行当,有词,还得有人谱曲,还得有适合词曲的歌唱家来唱。所以,好歌曲更需要团队精神。乔羽有一首歌词叫《世界需要热心肠》,其中就有呼唤“团队精神”的文化内涵。其中他写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为了大家都幸福,世界需要热心肠……乔羽的厉害之处,常常是运用直白的语言,妇孺皆知的道理,一语道破天机。让人唱一次,记一辈子。乔羽的歌词艺术贡献:第一,被几代人传唱,比如《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等等;第二,不可替代性,比如《难忘今宵》,成为央视春晚的压轴节目,三四十年总这样,谁也换不掉。因为它已进入人们的心底,成为中国人的告别曲。与其说是导演选择了《难忘今宵》,不如说是时间和历史挽留了《难忘今宵》。第三,乔羽的歌词艺术,不仅娱乐了几代受众,而且还登上了治国安邦的舞台,比如“朋友来了有好酒”就被我国外交部作为大国外交的辞令来使用。第四,乔羽的歌词成就了众多歌唱家和歌手,也成就了一些作曲家。有些歌者直言道:我是唱着乔羽的歌儿成长起来的。


  上面说过,乔羽这一生共拥有5个头衔,一是剧作家,他写过4部有名的剧本:《杨开慧》《刘三姐》《红孩子》《果园姐妹》。二是词作家,他共写出了1003首歌词。三是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他在这个位置上工作了13年。四是中国音乐文学协会主席,他在这个位置上工作了30多年。五是2010年4月9日,他还受邀担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荣誉院长。这些头衔和荣誉,在业界都是对乔羽艺术生涯和艺术成就的最高认可和推崇。


  有趣的是,乔羽的头衔也在“与时俱进”,当下不是有大国工匠的说法吗?我发现乔羽也是一位大国“工匠”,为伟大祖国写歌词的工匠。大国工匠都有绝活,乔羽也有绝活呀。在歌词创作上,他有四绝:第一绝,在中国歌词界,他创作的歌词数量最多:1003首,是最高产的歌词作家。无人能出其右。第二绝,他的词作数量是流传时间最长,受百姓喜欢最多的。第三绝,新中国每个时代都有他的作品火爆华夏,几代人唱着他的歌成长,比如20世纪50年代的《我的祖国》《祖国颂》《让我们荡起双桨》;60年代的《祖国晨曲》《雄伟的天安门》《人说山西好风光》《汾河流水哗啦啦》;80年代90年代之后的《难忘今宵》《爱我中华》《思念》,传唱率更高。今年两会期间,有粉丝注意到,央视各个频道天天都在播放着的乔羽的歌曲:《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难忘今宵》《牡丹之歌》《思念》《大风车》《最美莫过夕阳红》。乔羽的歌伴随共和国的步伐,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第四绝,《我的祖国》《爱我中华》《难忘今宵》被“嫦娥一号”卫星带入38万公里的月球轨道,唱响在浩瀚的太空。乔羽是被带上太空作品最多的艺术家。二十一位艺术家,人家都是一首,唯独他是三首。在中国,有这四个绝活的词作家,非乔羽莫属。他是公认的歌词泰斗。


  我说他是“大国词人”是有充分依据的,在他辞世后的第二天笔者就开始创作的《大国词人乔羽传》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活动的必然。在这里,我想强调几句“绝活精神”,老百姓叫“一招鲜”,流行的叫法叫“工匠精神”。一招鲜,既能安身立命,又能效国家。我们的生活呼唤“绝活”,我们的时代呼唤工匠,乔羽在这方面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乔羽是中国人的骄傲,是我们济宁人的骄傲。也是我在采访创作上用时最长、下功夫最大的一个人物。我从1996年6月开始采访乔羽,有时三两天,有时四五天,耗时最长的一次采访用了18天(1998年春节前),从而让我积累下了九十多次采访乔羽的丰厚素材和一百多盘记录他真实生活的录像带,如今这些录像带都存放在济宁乔羽艺术馆里。这些素材,为我的三本书的创作提供了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当前,第三本书《大国词人乔羽传》也即将出版,出版集团已经正式立项。不过在叫什么书名的问题上争论比较大,我坚持叫《大国词人乔羽传》或者叫《新中国歌词第一人》,最近我又想了一个名字叫《大河岸边是我乡》,有专家提议叫《共和国的歌者乔羽》,有的专家提议叫《此中滋味:乔羽传》。出版社要两个效益,一个是社会效益,一个是市场效益。书名起得好能夺人眼球,这是出版界的共识,无可厚非,因此尤其重视。但是,我只有一个目的,把我们的老乡乔羽宣传出去,让他和他的作品一样深入人心,走向永远!


  在此,我也希望在座的各位朋友帮助我们想想这个书名,一旦被采纳,我今天的这个讲座就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若果这第三本书得到正式出版,我们就拥有了乔羽的三部恋曲,第一部叫《乔羽恋歌》;第二部叫《不醉不说 乔羽的大河之恋》,第三部,最后不管定一个什么书名,其内涵一定是“乡恋”,因为这部书的整个创作过程都是在浓浓的乡情乡恋氛围里得以进行的。三本书写了300多个故事,写了乔羽的人生经历,创作经历,写了他的爱情家庭,记录了他的大量口述,详解了他每个作品背后的故事,比如,《我的祖国》是怎么写成的,《难忘今宵》是怎么写成的,《思念》里的小蝴蝶到底是谁?《让我们荡起双桨》诞生记,为什么他会有三个名字等等。我极尽一切可能和努力,记录下了乔羽应该也能够留下的一切,令人遗憾的是时间有限,今天不能展开了分享。


  从恋歌到恋河再到恋乡,说到底,就是一个字:爱,两个字:大爱,爱祖国,爱家乡,爱亲人,爱朋友,爱生活,爱自己的职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因为乔羽说过,一个没有爱的人,将一无所有;一个不懂得爱的人,将一无所有……


  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于2023年3月17日)


  【简介】周长行(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诗人。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鹍鹏腾飞的地方》《大山的呼唤》《大京九解说词》《赵忠祥写真》《乔羽恋歌》《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大国词人乔羽传》《伟大的我们》《大浪淘金》;中篇告文学《岩石岁月》《悠悠玉兰情》《巷道雪洞》。诗集《句子的队伍》。作品曾获《解放军文艺》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爱我中华歌曲原唱推荐文章2:《爱我中华》嗨起来,一起接力传歌,祝福壮乡,爱我祖国!

  最近,一首18年前的老歌


  《爱我中华》成了网红话题


  全国网友都用它来检测


  自己的记忆是否准确


  你想知道啥情况?


  先做个测试呗!


  在你的记忆中


  这首歌的首句歌词是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还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DUANG DUANG DUANG


  揭晓!


  来看《爱我中华》歌词


  这首歌歌词你记全了吗?


  恭喜你,非常优秀!


  关于这首歌,还有这些刷新你记忆


  它是1991年在广西召开的


  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会歌


  它主打广西少数民族的音调谱曲


  它的原唱是我们广西壮族的歌手


  韦唯!


  它被编入初中生音乐教材


  它是31首被"嫦娥一号"搭载的歌曲之一


  多次在央视春晚唱起


  唱出了壮乡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


  “心连心一家亲”


  “不忘党恩爱我中华”的共同心声


  在改革开放40周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


  让我们一起来制造超燃的新记忆


  给祖国人民送个礼


  一起迈步新时代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爱我中华·歌海大传唱》,传出你的祝福!


  │广西云


  编辑│南音


  编审│陈健声


  贺州人民广播电台


  微观天下,广播贺州


  爱我中华歌曲原唱推荐文章3:乔羽:我和我的祖国

  乔羽,1927年11月出生于山东济宁,词作家、剧作家。代表作有《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刘三姐》、《难忘今宵》等。(图片:视觉中国)


  (2019年10月15日《中国青年作家》头版截图)


  :周长行 周晓湘


  选题策划、编辑:只恒文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


  十月,这首童叟皆会演唱、抒发爱国情怀的歌曲,从金水桥边传向祖国四方,神州处处都有“我的祖国”的优美旋律。这首歌的词乔羽先生,与我结缘可追溯到上个世纪的1996年6月。从那时我就断断续续地跟踪采访他,迄今已有20多年。耗时最长的一次是18天(1998年春节前后),大部分都在三四天不等,总计采访90多次。有时是摄制组拍摄,有时是关门谢客,我们俩单独一谈就是几天几夜。谈到动情处兴奋处,我们就弄点小酒小菜花生豆什么的,边喝边聊。


  在中国文化界,乔羽的能喝善饮是出了名的。酒,仿佛是他灵感、激情、言辞的“助燃剂”,酒过三巡后的他,往往是灵光四射,谈锋更健,妙语连珠,记忆全部复活,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排着队似的从先生的嘴里蹦达出来。我那本《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的书名,就是取自乔羽饮酒的灵感。


  老先生还多次带领我四处采访。到央视春节晚会现场采访阎肃、郭兰英、谷建芬、李谷一、徐沛东等20多位艺术家,去艺术家王昆家里,与周巍峙王昆夫妇畅谈整整一个上午。阎肃说:“乔羽的‘一条大河’是一个谜,是天才之作。”谷建芬说:“给乔羽的词谱曲总是让人特别踏实特别高兴。”郭兰英说:“我忘不了乔羽,他让我唱他的歌,唱了一辈子,他还为我的电视剧写过主题歌呢!”王昆说得诙谐:“乔羽啥都好,就是胆儿太小。”……


  我们随乔羽去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课堂上拍摄他讲课的实况。乔羽讲课,引人入胜,妙趣横生,常常逗得学生们哄堂大笑,俨然一个老顽童。


  乔羽1927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济宁市,他比我大22岁,我们是同乡。按说他是我的前辈,可他总是一口一个老周的叫着,让我觉得很不好意思。从相识到相知相通,我们俩光着膀子喝“二锅头”的那张照片至今仍被传为佳话。先生将近9万字的谈话,已被我整理收进《乔羽恋歌》《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两本书里。


  乔羽,当代中国著名的歌词作家。其实,他并不喜欢“著名”的说法。他认为,你真著名,不“著名”却著名,不著名硬“著名”反而是废话儿。他最喜欢的是“写”,这个拥有上千首歌词成就,却又如此低调的92岁老人,有时也自称“写过几句歌词的人”。


  然而,他的作品却是个未知数。究竟有多少国人包括洋人唱过他的“一条大河”亦即《我的祖国》?究竟有多少少年儿童唱着他的《让我们荡起双桨》茁壮成长?究竟有多少游子浪子离人或恋人吟唱过他的《思念》《心中的玫瑰》?究竟有多少老人或不老的人唱过他的《最美莫过夕阳红》?究竟有多少人的多少个夜晚唱过他的《难忘今宵》?究竟有多少个歌唱家、歌手、歌迷、粉丝是唱着乔羽的歌儿度过他们最美好的时光或时刻?还可以说出一些个“究竟”,比如《祖国颂》啦《爱我中华》啦《牡丹之歌》啦《人说山西好风光》啦等,人们可以知道他写出过多少首歌词,却无法拉直一个个“究竟”后面的“?”号。因为这不是一道数学题。


  有趣的是,他的流传很广很久的歌儿曾经大都是电影主题曲,有的电影被人们淡忘了,可乔羽的歌依然火爆着。更有趣的是,他的歌虽火了,可有些听众并不一定知道词就是乔羽。一首好歌好到后来,往往是歌手们风光无限,词曲都会“隐姓埋名”。


  对此,乔羽逗趣地说:“这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没啥不好。”乔羽好像在借此告诉人们:好作品断不能离开好的合作。


  与乔羽合作的个个都是高手。如《我的祖国》的作曲刘炽、原唱郭兰英;《难忘今宵》的作曲王酩、原唱李谷一;《思念》的作曲谷建芬、原唱毛阿敏;《牡丹之歌》的作曲唐诃、原唱蒋大为等。还有一些,比如,《爱我中华》的作曲徐沛东、原唱宋祖英,《最美莫过夕阳红》的作曲张丕基、原唱佟铁鑫等。为这事乔羽还郑重地向笔者做过说明,他说:“我只引荐过郭兰英首唱《我的祖国》,别的作曲啊唱家啊,都是导演们安排的。对词来说,这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吧。”


  那一夜的碰杯,让我开始走进一个凡人气十足的乔羽。图为乔羽与(右)一起喝“二锅头”。(供图)


  (2019年10月15日《中国青年作家》第二版截图)


  “我只希望将来这部片子没人看了,这首歌还有人唱”


  1956年夏天,乔羽正在赣东南、闽西一带原中央苏区为创作电影文学剧本《红孩子》搜集素材。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沙蒙拍来一封接一封的电,催他到长影为电影《上甘岭》写主题歌。


  但是,乔羽想一鼓作气把《红孩子》剧本写好,几次回电恳请沙蒙就近找人写。沙蒙却不容商量,又来了一封加急电,电文长达数页,最后一连用了三个“切”字,三个惊叹号!


  乔羽只好遵命赶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果真十万火急——影片已经拍完,样片也已经剪出来了,只留下安排插曲的那几分钟戏,等歌曲出来后补拍。


  沙蒙催乔羽快写,他也不敢怠慢,忙问导演:“你认为这首歌应该写成什么样子呢?”沙蒙说:“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只希望将来这部片子没人看了,这首歌还有人唱。”


  乔羽当即投入工作。他找人要来样片,躲在长影小白楼里翻来覆去看了整整一天。尽管乔羽是经历过战争的人,但“上甘岭”里残酷的战争场面还是让他惊心动魄,心绪难平。从此,他便沉浸在《上甘岭》需要的那首歌词的创作当中。


  可半个月过去了,没写出一个字,“憋”在那儿了。沙蒙急,乔羽更急。沙蒙几乎每天都到乔羽屋子里来一趟,不急不躁的样子,闲扯几句就走。然而,乔羽知道他是故作镇静,这反而使他更有压力。


  当时,乔羽至少有以下几种选择:一是大唱英雄赞歌,既贴题又来情绪;二是来一个“反打”手法,大唱仇恨歌,控诉美帝国主义的残忍,既贴题又解恨;三是贴着赞歌的思路走,来上几段“地大物博,文化悠久,山河壮美”之类的唱词。然而,上述三种都被他一一否决掉了。这不是沙蒙想要的,也不是乔羽想要的。


  写不下去时,乔羽总爱在一个篮球场上转来转去。一天,天气晴转多云,突然有几个雨点打在他脸上,接着便雷声大作,暴雨滂沱,大地一片水茫茫。“大雨过后,我发现一群孩子正嬉笑着在水沟里放草船。”万没想到,正是这个小小的细节,让乔羽脑海里蹦出一句歌词:一条大河波浪宽。


  于是他急忙转身回屋,一口气就把这首好像在心底“储藏”了很久很久的歌词,宣泄般的写了出来:一条大河波浪宽……


  第二天早晨,沙蒙照例到乔羽房间来转悠,乔羽把稿子交给沙蒙看。沙蒙呆愣了一下,赶紧把稿子铺在桌子上,不足200个字的歌词居然反复看了半个小时。最后,他把稿子拿在手中,上下掂了一掂,只说了一个字:“行!”就笑眯眯地走了。


  之后,作曲家刘炽完成了谱曲,乔羽推举郭兰英来演唱。当《上甘岭》电影首映式结束时,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有评论说,《我的祖国》是一首优秀的抒情歌曲,深切地表达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歌曲前一部分以抒情的女高音形式,将波涌而来的思乡之情洋溢在甜美的歌声中,使人仿佛看到祖国江河帆影漂移、田野稻浪飘香的美丽景色。后一部分用混声合唱形式,与前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唱出了“这是美丽的祖国”的主题,激情澎湃,气势磅礴。


  有一位地理学家曾经这样感慨:中国还有一条穿越时空、四方奔流的大河没能标在地球仪上,那就是乔羽的歌——一条大河!


  乔羽与周长行(右)。(供图)


  他把祖国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与歌词的创作紧密联系起来了


  《我的祖国》对于乔羽的歌词创作生涯开了一个好头。从此,他把祖国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与歌词的创作紧密联系起来了。


  在乔羽的上千首词作中,流传比较广、唱的时间比较长的就是歌唱祖国的部分,可称之“祖国系列”。出版社整理他的歌词集时,数了数,属于这个系列的共有45首:比如20世纪50年代的《我的祖国》《祖国颂》;60年代的《祖国晨曲》《雄伟的天安门》;70年代的《人说山西好风光》《汾河流水哗啦啦》;80年代、90年代之后的《难忘今宵》《爱我中华》《祝福中华》等。其中,《我的祖国》《爱我中华》《难忘今宵》被“嫦娥一号”卫星带入月球轨道,唱响在浩瀚的太空。


  乔羽从青年写到老年,可以说万变不离其宗。虽然歌词的名字各有不同,而主题只有一个,都是我的祖国。没有变,也不会变。或许正应了一位诗人的话:只要有祖国在,乔羽的“一条大河”就会奔流不息……


  乔羽的家乡山东省济宁市,是运河岸边著名的水乡。大运河穿城而过,泗河水绕城而流,微山湖涛声不绝。


  可是,1927年11月乔羽出生后,正赶上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危急关头。他来到世上第10天的上午,母亲抱着他喂奶,一枚炸弹突然穿透屋顶直唰唰地栽在床前,冲起满屋烟尘,让人喘不过气来。父亲闻讯赶来,找人把炸弹拖到野外引爆,娘俩才大难不死。


  1941年,乔羽14岁。弥留之际的父亲抚摸着他的小手,看了又看,看了又看,两行混浊的泪水在枯槁的面庞上浸漫着,沉默许久,只说了一句话:“你太小了!”在这多难之秋,父亲又撒手人寰,乔羽顿觉人世的凄凉和无望,沉湎于迷茫的人生选择之中。


  1946年春天,他正在济宁中西中学读书,一位共产党地下工找到他说:“你愿意不愿意到共产党开办的北方大学读书?”


  这是一个天大的喜讯,乔羽当即答应了。按照规定必须是秘密出行。他原名乔庆宝,必须给自己换一个新名字。正蹲在厕所里冥思苦想时,灵感突然被雨水打湿,就叫“乔雨”吧。觉得有点俗,遂又想到“羽”字,便有一种轻盈飘飞的感觉浸润心头。于是,立即告诉那位共产党地下工:“我以后就叫乔羽了!”这一叫就是70多年。


  歌词背后又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当代中国,不知道《思念》这首歌的人不多,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是乔羽以他的家庭为背景,以他的二嫂为人物原型所写的一首情歌。


  乔羽的二嫂名叫张福贞,1915年生,与乔羽的二哥乔庆瑞同岁,两人是在父母的安排下闪电结婚的。在国民党部队当兵闯荡了8年的乔庆瑞,难违父母之命,只好糊里糊涂地把“堂”给拜了。


  不把新娘放在眼里的乔庆瑞,处心积虑地想着怎样才能摆脱这个不情愿的婚姻。熬到晚上,当新娘张福贞伺候他洗脚时,他顿时觉得眼前一亮,发现苍天赐给他的原来是一个美人。他像当时的文人墨客那样,给张福贞起了个格外美丽的雅名:婉君。这一夜,他们备感相见恨晚,发誓相爱到永远。


  乔家小院呈现出一片洋洋喜气。然而,突然接到了部队的急电,命令乔庆瑞火速归队。那是1937年7月8日,“七七事变”的第二天。国难当头,乔庆瑞不得不与家人、爱妻告别。


  这一别就是51年,乔庆瑞一直杳无音讯。张福贞一直苦苦盼着丈夫的归来,从青春少妇到白发老太婆,终于盼到了从台湾来大陆探亲的丈夫。


  原来,乔庆瑞当年随国民党某兵团,于1949年10月离开大陆去了台湾,之前他曾想尽一切办法与家人取得联系都未成功。后收到一封奇怪的信件,说济宁州文大街的居民被日本鬼子的炮火血洗一空,他万念俱灰,才又娶妻生子。


  乔羽在大陆成名后,委托华侨打听二哥乔庆瑞的消息,兄弟之间才建立了联系。随后,乔庆瑞回到了阔别51年的家乡。


  1988年,当乔庆瑞从火车车厢里颤颤巍巍地走下来时,盼望了51年的乔家人顿时抱头大哭。小汽车在乔家门口“嘀嘀”一响,张福贞的心乱跳乱撞,呼吸都困难。听到有人喊她的昵称“婉君”时,她头脑发胀、两脚不听使唤、半走半跪出屋来。终于见到人,心里知道是他,泪眼却认不出来。


  “婉君婉君”,还是乔庆瑞连连喊了她。骤然间,几十年有过的全部委屈、全部痛苦、全部折磨,一齐涌上心来。她疯癫一样地喊他,想扑过去,腿却不听使唤,“咕咚”一下,竟和他跪在一起,搂着头号啕大哭。


  乔庆瑞和张福贞团聚了29天又匆匆返回了台湾,因为那边也有他难以割舍的妻子儿女。乔庆瑞1997年辞世,享年82岁。离世前3天,他给乔羽打了个电话,询问张福贞的近况,反反复复地说很想念家,一做梦就回家,就见到了父母,出奇地想吃老家的水煎包子。


  二嫂的执着痴情,一直在乔羽心里沉淀荡漾,他回想到多年前邂逅的一只盘旋身边久久不肯离去的蝴蝶,诗人的情怀被激荡起来,一首温情得让人流泪的作品《思念》写成了: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不知能作几日停留/我们已经分别得太久太久/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为何你一去便无消息/只把思念积压在我心头/难道你又匆匆离去/又把聚会当作一次分手……


  2003年,张福贞病逝。这个为了短短3天婚姻而坚守了一生的老人,临终弥留之际,用手指着那个她从来不当人面打开的红漆木箱子,让人打开。一看,箱子里装着的是她当年的嫁衣和两双红绣鞋。家人明白她的意思,把嫁衣和红绣鞋往她脸边一靠,她就安然离世了。其悲壮的爱情故事从此终结,而毛阿敏首唱的《思念》仅仅才是开始……


  乔羽,一位不喜欢“著名”的词作家,他的身上、他的作品像是个未知数,在他那些歌词中暗含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其歌词背后又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谁能说得清楚?


  (感谢山东济宁市作家协会支持)


  |跟读


  乔羽就是这么个人


  周长行


  10月12日《中国青年作家》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乔羽:我和我的祖国》这篇文章,又引来了一阵"乔羽热"。其实,乔羽从来也未曾"冷″过。这是一篇曲里拐弯的约稿,是《中国青年作家》的编辑只恒文先生打电话给山东济宁市作协要约一篇有关乔羽先生的文章,张建鲁主席转手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


  只要写乔羽先生,我绝对责无旁贷,于是就接下来了。今年,我已两次接受来自北京的约稿了。上一次是中宣部《党建》杂志社王锦慧编辑。她直接给我打电话,要我替乔羽先生整理一篇口述似的文章。我照办了。最近中央二台的一位姓季的女士又来约稿。我只是不明白,都在北京,离乔羽先生不远,还用来找我吗?转念又一想,老人家毕竟九十有二了,家人可能为了保护保障他安静养生的环境,也只好婉谢很多人的采访了。


  一向喜欢热闹的乔羽先生能否适应隐士生活,不得而知。我早年亦曾与乔羽先生探讨过这个问题。他很无奈的样子,每天净应付各路神仙,一天好几埸采访。他没办法拒绝,也不会拒绝。人家大老远的来了,他从不想让人遭冷遇。他就是这么个人。宁肯自己受难为,却绝不去难为人。在我们过从甚密的年月里,他不知多少遍地念叨周恩来总理对他的深刻影响,他说:周总理最厉害的就是绝不难为人,绝不让人受难为。他为什么老是说这个话,我一时弄不明白。日子长了,我渐渐悟出来了,其实,乔羽就是这样的人。他人缘词缘俱佳,绝非一日一时之功。本色如此,八风不动。每念及此,我就禁不住想起二十多年前他在北京方庄菜市场那一幕:


  ······比如乔老爷子一进菜市场(方庄广场西边),小商小贩就像触电般大呼小叫起来。有喊乔老爷子的,有喊老乡的,有喊小老头的,有唱着他的歌给他开玩笑的……小商小贩对老爷子熟悉到这种程度,呈现出这种场面非亲眼目睹而无法相信。一个卖鱼的中年男子,见老爷子走来,“啪”的一声就把一条活鲂鱼摔在地板上,接着就把还甩着尾巴的足有2斤多的鱼捋直,刮鳞、抠腮、破肚、冲洗一遍,装进一个塑料袋内,“得,拿走!”老爷子掏钱,中年男子不干,说你吃我的鱼不收广告费就便宜了我。老爷子不干,说白吃鱼不好消化,得了胃病你负责啊!嘻嘻哈哈一番,一手交钱,一手掂着鱼,老爷子在小商小贩们各种各样的送别声中离开……


  真实生活中的乔羽就是这样,他曾经对笔者说过这样一段话:“跟人相来往,最重要的是要自然本色。和大家在一起非常自然、非常随意,我觉得生活本身就该是这样的。反正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极容易打交道、极容易沟通。我也有一些文化程度、职业身份差别很大的朋友,卖白菜的买桌子的卖纸的,有一些是我相当不错的朋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乔羽还说过:“不管是名人,是普通人,咱们都是两只耳朵一双眼睛。是名人更应该多一些凡人心。名人也是从默默无闻中走出来的。我从来没感到过自己是什么名人,所以,我写东西的时候,首先把握两条:一是照顾大多数人的感情;二是让普通老百姓一听就明白,一听就喜欢,这两个问题解决不了,我是不动笔的······


  笔者曾经为乔羽先生创作出版过两本书,一本是《乔羽恋歌》,一本是《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洋洋洒洒数十万言。说到底,自认为最满意的概括,还是第一本书中”引子“开头的那两句话:朴素+简单+华贵的灵魂=乔羽的艺术风格;幽默+快乐+与人为善=乔羽的做人原则。


  乔羽人缘词缘俱佳,盖源于此。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客户端(


  爱我中华歌曲原唱推荐文章4:传唱《爱我中华》,祝福壮乡,祝福祖国!

  2018年


  在改革开放40周年


  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


  一首18年前唱响的老歌


  又成为新时代的网红歌曲


  它是1991年在广西举办的


  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会歌


  原唱是广西壮族歌手韦唯


  它被编入初中生音乐教材


  名列31首被“嫦娥一号”搭载的歌曲之中


  它多次在央视春晚唱起


  唱出了壮乡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


  “心连心 一家亲”“不忘党恩 爱我中华”


  的共同心声


  让我们一起传唱《爱我中华》


  汇成宏阔欢乐的“歌海”


  共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为壮美广西祝福


  为中华民族高歌


  点击“阅读原文”


  大家一起唱起来!


  ↓↓↓


  爱我中华歌曲原唱推荐文章5:

  爱我中华歌曲原唱推荐搜索词:

  

  1.爱我中华歌曲原唱完整版

  

  2.爱我中华歌词为什么改成56个星座

  

  3.爱我中华歌词

  

本文标题:爱我中华歌曲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