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主人公推荐文章1:巴黎圣母院:法兰西文明的象征

  法国当地时间4月15日19时,巴黎圣母院失火,塔尖毁之一炬。“卡西莫多失去了他心爱的姑娘,也失去了他的玫瑰花窗”,全世界为之惋惜。


  巴黎圣母院耸立在塞纳河的西堤岛上,是法国巴黎的地标性建筑之一。西堤岛是巴黎的中心,也是巴黎的历史发源地。“巴黎”这个名字,最早于公元前3世纪西堤岛上的渔民巴黎斯人(Parisii)。


  巴黎圣母院外观


  巴黎圣母院不仅珍藏着大量13-17世纪的古老艺术品,其本身更是世界建筑艺术史上的精品,以哥特式的建筑风格闻名于世。在它之前,教堂建筑大多数笨重粗俗,沉重的拱顶、粗矮的柱子、厚实的墙壁、阴暗的空间,使人感到压抑。巴黎圣母院冲破了旧的束缚,创造一种全新而轻巧的骨架,这种结构使拱顶变轻,空间升高,光线也更加充足。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很快在欧洲传播开来。


  法国画家达雅克·路易·大卫创作的油画《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


  在西方美术史上,哥特代表了一个时代,是中世纪文化艺术的高峰。“有人说中世纪是黑暗时代,其实不是这样,哥特式建筑的出现恰恰是中世纪生产力高度发展后取得的成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教授张敢介绍说,除了哥特式建筑风格外,巴黎圣母院的雕塑和绘画也极具特色,法国画家达雅克·路易·大卫的《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就真实记录了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国王加冕仪式。还有那些栖息在钟楼上的怪兽雕像“思提志”(stryge),若有所思地凝望着巴黎,津津有味地坐观物转星移。


  巴黎圣母院钟楼上的怪兽雕像


  说到巴黎圣母院,不得不提到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在1831年创作的同名长篇小说。“大约两年之后,人们在埋葬死刑犯的地穴发现了两具骷髅。一具是一个女子的,另一具骨骼歪斜,以奇特的姿态抱着女尸骨。人们想把他从他所搂抱的那具骨骼分开来时,他霎时化作了尘土。”小说主人公卡西莫多至死不渝的爱情让人唏嘘,《巴黎圣母院》中美与丑、善与恶的形象深入人心。


  剧作家吕克·普拉蒙东在音乐剧《巴黎圣母院》里写道:“大教堂撑起这信仰的时代/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人类企图攀及星星的高度/在彩色玻璃和石块上面/镂刻下自己的事迹。”近年来,雨果的这部小说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及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也因此成为全人类最宝贵的精神遗产之一。


  “巴黎圣母院是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学,是我们生活的中心,是我们测量距离的起点;是无数书籍、油画;是所有法国人的大教堂,即使是从未来过的人。它的历史就是我们的历史……”巴黎圣母院失火后,法国总统马克龙立即表示要集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重建圣母院,这是“我们的命运”。


  “法国有一个特点,就是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在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总能表现出绝地反击、起死回生的巨大勇气。”外交学院外语系教授李旦认为,重建象征着法国精神的巴黎圣母院,既是法国面临的巨大挑战,也需要整个欧洲乃至全人类共同付出努力。因为守护共同的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所在。“希望法国表现出他们在历史上一再表现出的勇气和决心,齐心合力战胜这些困难,实现浴火重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小宁)


  巴黎圣母院主人公推荐文章2:巴黎圣母院

  继2002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短暂亮相后,今年夏天,这部经典之作终于再次来到中国,开启了历时20周的大规模巡演。上海、北京的巡演一票难求,演出结束后,观众都起立合唱主打歌曲,场面之热烈证明了其受欢迎程度。


  《巴黎圣母院》是当之无愧的“法语第一音乐剧”,不仅创下了全球音乐剧卖座纪录,还引领着法语音乐剧的发展方向。法语音乐剧素来以音乐优美动听见长,而先出单曲后出剧的制作运营模式,就是由《巴黎圣母院》首创。全剧53首金曲贯穿,一唱到底,几乎无一句对白,每首歌曲都是高水准。全剧还采用了“歌舞分离”的表演方式,这有利于保持主唱演员声音的稳定,同时也能将舞蹈的精彩发挥到极致。因此,剧中舞蹈才能融入了芭蕾、街舞、杂技甚至极限运动等高难度动作元素。目前,中国音乐剧也面临演员舞台能力不够全面、均衡的情况,这种歌舞分离的表演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茶白)


  《 人民日 》( 2019年08月22日 20 版)


  巴黎圣母院主人公推荐文章3:梅松与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叶 扬


  十九世纪初,英国作家司各特的历史小说风靡全欧,在其影响下,在法国诗坛、剧坛已经声名鹊起的年轻作家雨果,也在1831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法国首都这座庄严雄浑的哥特式建筑,十二世纪中叶开始动工,历时百年方始完成,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屡次经过修葺和改建,晚近到雨果两岁那年,还见证了拿破仑的加冕大典。细读这部被自己称作“史诗剧场”的作品,参照它的标题,可以见出其匠心所在:以空间而言,圣母院这座历史建筑,不仅被用来作为小说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景,而且本身也成了一位有血有肉的人物;以时间而论,则选择了十五世纪下半叶的路易十一朝作为背景,力图复原历史的画面。并且按照他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所阐述的文学创作原则,塑造了畸形儿卡西莫多、吉卜赛女郎埃斯梅拉达、副主教弗洛罗和军官菲比斯这一系列虚拟人物,描摹刻画他们从外貌到内心,从灵魂到肉体,在美与丑、善与恶之间,形形色色的强烈对比和反差。


  雨果的小说,免不了叙事宏大、负载过多的弱点。这部作品里,从建筑史、古代司法的公正性,到印刷术的兴起与流弊,都是不厌其烦地浓墨渲染,不过环绕着主要人物的遭遇这个核心故事,讲得还是有声有色,高潮起伏。小说出版后反响很大,立即被译成多种欧洲语言,影响所至,法国政府决定聘用著名建筑家,拨巨款重修历尽沧桑的巴黎圣母院。时至今日,这部小说搬上大小银幕,前后已将近廿次,而且还多次被改编成话剧、歌剧和芭蕾舞剧。此书最早的英语译本(1833年),将标题改作《圣母院的驼子》,以后的译本全都沿袭这个标题,此书亦以此知名于英语世界。如此一改,将小说的重心从建筑转移到了在其中活动的人物,与作家的原意有所偏差。好莱坞雷电城1939年出品的影片,也以这个标题进入中国,当时的中文译名《钟楼怪人》,沿袭了英文译本的改动。


  雨果在小说中曾预言,像圣母院这样的教堂建筑,将因为印刷术的兴起而毁灭,思路有些怪诞,至少到今日并未应验,然而今年四月,这座建筑却差一点毁于回禄之灾。法国国会在七月已通过法案,定下完全按照原样复建的方针。所谓“原样”,也就是在小说的影响下,雨果本人生前所见到的重建的教堂的模样了。


  此画出自法国学院派画家梅松(Luc-Olivier Merson,1846-1920)笔下,题作《一滴水、一滴泪》,用的是小说第六卷第四章的标题。1903年,巴黎玛莱区沃熙广场的“雨果之家”开张,特地聘请梅松创作了这幅油画,如今依然陈列其中。交稿时梅松给聘请他作画的人写了一封信,指出自己在细节上大体按照原来的指示,唯一没能做到的就是他无法让埃斯梅拉达穿上短裙,露出腿部,不过他又说自己相信,他们一旦见到了画面,就会懂得他为何无法照办。看此画的“经营位置”,画家的说法不无道理。梅松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父亲也是一位画家兼艺术评论家。他年甫弱冠,画作已在巴黎的沙龙展出,廿三岁那年,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罗马奖学金”,去意大利进修五年,画艺大进。1881年,他曾以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为题,创作过一幅插图,画面以教堂建筑为主,角度新颖,颇见当时兴起的象征主义的影响,很受好评。晚年,梅松除了教画以外,还应法国的邮局和银行之聘,设计创作了很多邮票和纸币。


  巴黎圣母院主人公推荐文章4:丹麦王后闪耀巴黎圣母院,71岁布里吉特踩恨天高,可惜输在珠宝

  2025 年 4 月 2 日,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和玛丽王后对法国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进入最后一天。在这充满意义的收官之日,玛丽王后的时尚装扮与行程中的点滴,都吸引着众人目光。


  这一天,弗雷德里克国王和玛丽王后在巴黎市政厅前的花园里,受到市长安妮?伊达尔戈的接见。随后,他们与市长一同漫步至塞纳河,沿途或许也留下了诸多友好交流的美好瞬间。接着,国王和王后又前往法国国民议会,在那里受到国民议会主席耶尔?布劳恩 - 皮韦的热情欢迎。


  玛丽王后在这一天的着装,尽显优雅与品味。她身穿丹麦品牌马克?肯利?多米诺?谭(Mark Kenly Domino Tan)的灰色服装,低调而不失质感。为了让整体造型更加出彩,她精心搭配了一枚来自法国时装巨头迪奥(Dior)的绿松石胸针,这枚胸针的色彩与服装的柔和色调形成鲜明对比,瞬间成为造型亮点,宛如画龙点睛之笔,巧妙地展现出独特的时尚感。此外,她还拎着一只香奈儿酒红色手包,经典品牌与精致单品的搭配,进一步彰显出王后的高贵气质。


  行程继续推进,弗雷德里克国王和玛丽王后与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总统及布丽吉特?马克龙会面,一同参观了巴黎圣母院。这座自 12 世纪建成便一直是法国文化与历史象征的标志性建筑,承载着厚重的底蕴,此次王室一行的参观,也为这次国事访问增添了浓厚的文化交流色彩。


  在这一天的行程中,71 岁的布丽吉特的穿着也颇为引人注目。她身着一袭浅蓝色长款大衣,内搭白色衬衫,下身搭配黑色长裤,整体造型简约大方。脚上踩着一双黑色高跟鞋,鞋跟颇高,可她却如履平地,展现出良好的仪态与自信。不过,与玛丽王后精心搭配的珠宝配饰不同,布丽吉特在珠宝佩戴方面显得较为朴素,几乎没有明显的珠宝装饰,在这一点上,似乎稍逊一筹。


  访问接近尾声,国王和王后在巴黎圣母院前的广场上,与总统和第一夫人亲切告别。回顾这三天的国事访问,从最初抵达时对法国国旗色彩的巧妙呼应着装,到之后不同场合各具特色的时尚造型,玛丽王后的每一次亮相都展现出独特风格。而在最后一天,她的这身灰色系搭配,凭借着精致的配饰选择,再次成为众人关注焦点,也为此次丹麦王室访法之行画上了一个时尚又圆满的句号。这场外交活动不仅促进了两国间的友好交流,也在时尚领域为人们带来了诸多精彩看点。


  巴黎圣母院主人公推荐文章5:巴黎圣母院

  继2002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短暂亮相后,今年夏天,这部经典之作终于再次来到中国,开启了历时20周的大规模巡演。上海、北京的巡演一票难求,演出结束后,观众都起立合唱主打歌曲,场面之热烈证明了其受欢迎程度。


  《巴黎圣母院》是当之无愧的“法语第一音乐剧”,不仅创下了全球音乐剧卖座纪录,还引领着法语音乐剧的发展方向。法语音乐剧素来以音乐优美动听见长,而先出单曲后出剧的制作运营模式,就是由《巴黎圣母院》首创。全剧53首金曲贯穿,一唱到底,几乎无一句对白,每首歌曲都是高水准。全剧还采用了“歌舞分离”的表演方式,这有利于保持主唱演员声音的稳定,同时也能将舞蹈的精彩发挥到极致。因此,剧中舞蹈才能融入了芭蕾、街舞、杂技甚至极限运动等高难度动作元素。目前,中国音乐剧也面临演员舞台能力不够全面、均衡的情况,这种歌舞分离的表演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茶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巴黎圣母院主人公推荐搜索词:

  

  1.巴黎圣母院主人公叫什么名字

  

  2.巴黎圣母院主人公人物形象分析

  

  3.雨果巴黎圣母院主人公

  

本文标题:巴黎圣母院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