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属于哪个市
高邮市属于哪个市推荐文章1:
高邮市属于哪个市推荐文章2:寻访汪曾祺的高邮
小时候猜过一个谜语:“航空信件”,打江苏一地名。谜底是高邮。苏北的孩子好像都听说过高邮,因为都知道双黄蛋。大学有个同班同学是高邮人,他给我们品尝秦邮董糖。我们问:“高邮除了双黄蛋、董糖,还有什么特产?”答:“出了个作家,叫汪曾祺!”
汪曾祺?没听说过。现在回想,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汪曾祺佳作迭出、声名鹊起的时候,家乡借机宣传他,也有图个水涨船高的意思。汪曾祺更像是个考古学发现,发掘人是他自己。我比较系统地读汪,是在本世纪之后。读小说,莫名地觉得有苏北里下河一带的风味,便猜测他是那里人,又读到他“自家门”的一类散文,果然!这才记起那位同学原来提到的就是他。
高邮属于苏北里下河地区,乡村景致也多水道纵横。 (IC Photo/图)
近二十年,汪曾祺可谓声誉日隆,连中小学生都知道。听说高邮建了汪曾祺纪念馆,想去看看,顺便逛一逛高邮。用钱锺书先生的比喻,是喜欢鸡蛋,还想拜访一下鸡窝。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汪曾祺回过一次家乡,慨叹其变化之大。又过去了四十年,汪曾祺的那个高邮城,恐怕“色,香,味”都变了吧?那我一个外地人,更不必指望还能跟着《昙花、鹤和鬼火》里的李小龙,把高邮城再走一遍,或者在弄堂里碰见吴大和尚或皮凤山那样的市井人物了。这么说,汪曾祺的高邮,真的和汪曾祺一块儿,打包寄走了么?大运河,高邮湖,不都还在么?街上,“桶炉烧饼”,“饺面”,“界首茶干”,总不至于吃不到了吧?
所见无不是汪曾祺的高邮高邮今属扬州,位于淮安南一百二十公里。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在这里筑高台,置邮亭,所以叫高邮,又名秦邮。我们是开车去的。沿着京杭大运河东岸的京沪高速向南,淮扬镇高铁的路桥一直在路西三十米处陪伴。运河,公路,高铁,三种交通方式恰可以代表历史、现代、未来。而我此行探访的,是运河时代的、汪曾祺的高邮。
高邮真是一座水城。西傍京杭大运河,运河再西,是高邮湖,高邮人叫它“西湖”;又有澄子河、盐河穿城而过。汪曾祺说,他在家乡,“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加上我们在这里的一天时间雨一直下个不停,就更增添了水城的印象。
清晨打伞步行经通湖路上西,登上长长的斜坡,是运河堤。向东确实可以俯瞰平房的屋脊,说明真是一段悬河了。这个格局,和我们家乡淮安与运河的关系相同。这里的河面很宽。汪文说他们小时候到西堤玩,“坐小船,两篙子就到了”。现在到不了。运河里都是运货的机器船,“突突突”匆忙地穿过。早没有了顶篙子走船的人,没有了放鹰捕鱼的渔夫。“御码头”那里还泊船么?还能听到船上妇人用高亮悠长的声音喊二丫头回来吃晚饭么?这似乎少了一点诗意。汪老笔下的运河“圣境”在哪里?
上运河二桥西望,莽莽淼淼灰色的一片是高邮湖。湖上没有一只船,没有一点声音,一点动静,连水鸟也看不见。正像汪文所写,“让人觉得有些荒凉,有些寂寞,有些神秘”。我若是老杜,弄一叶扁舟,飘在这样的水里,怎能不愁煞!高邮湖又叫“珠湖”,得名于“秦邮八景”之一的“甓射珠光”,是神珠放光的奇观。这应该是高邮湖的另一面。汪老没有见过此景,我怀疑把它记在《梦溪笔谈》的沈括也没有见过。这大概只是个传说。但生活有时候是需要一点传说的。
运河东岸好像老房子特别多。高邮较少很新的高层建筑,看上去比较“有历史”。我在通湖路西段看见很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样式的店面,勾起了我的怀旧之情。
陈小五饺面 (雷夫/图)
来高邮,怎能不品尝汪老提到的小吃?不忍惊动麻鸭和鱼虾,只想吃一碗“饺面”。问人,都推荐道:“陈小五!”
“陈小五小吃部”的总店在府前街,是一间门面朝东的大敞厅,灶台在厅北,掌勺的是三四个中年妇女,一口大铁锅冒着热气。长桌五六张,顶上几个摇头电风扇“呼呼”地吹着。所谓“饺面”,就是一半面条一半馄饨。高邮人管馄饨叫“饺子”,真怪。淮安也有馄饨、面条同下的,叫“馄饨面”,不过汤料不同,汪老《吴大和尚和七拳半》里说,“饺面”的汤料是用虾子、熟猪油、酱油、葱花配成的。果然。只是不知道面是不是“跳”(人坐在木杠上一步一跳地压实)出来的。口感是,鲜,油重,最后吃面的时候很咸。原来高邮人的口味是这样的。有一点很有意思:面是盛在旧的搪瓷钵子里的。
这个小吃部生意很好,“女将”(里下河方言,指能干的妇女,有时指妻子)们忙得热火朝天,顾客一波又一波,看神情、气度,好像什么身份的都有。懒起的小媳妇们靸着拖鞋带锅子来打面,瓢泼大雨也拦不住她们。方言土语,甚是亲切。
陈小五的“女将们” (雷夫/图)
夫人说,汪曾祺爱吃,真是个有“烟火气”的人。很是。“烟火气”三字提醒了我,正是烟火气,才是汪老作品的灵魂,也是汪老笔下的高邮的灵魂。“陈小五小吃”,不就是这个烟火气么?法国的安妮女士看出汪的作品有水气,我觉得不够,更应该看到烟火气。水气是在这个背景上流动的。有了烟火气,则“生活是充满希望的”。汪老的作品,说的就是这一句话。抓住这句话,则所见无不是汪曾祺的高邮也。
却不是高邮人都应该是汪曾祺那样的文游台。文游台是高邮首屈一指的名胜,当然要去看看。台在城北的土山(东山)上,因为苏东坡、秦少游、王定国、孙莘老四人在这里文酒游会而出名。四人中自然是苏、秦文名最高。从地位说,苏是师,秦是徒,所谓“苏门四学士”之一;从与高邮的亲疏关系说,秦是主,苏是客。所以在高邮人眼中,“文游台实际上是秦少游的台”。
高邮人对秦少游有很深的感情。少年人喜爱他的情韵,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抓住了多少痴男怨女的心;有年人则同情他命运的多艰,想在他身上寄托一点自己的东西。他的后半生是在一再的迁谪中度过的,最后在放还途中死去。
汪老《文游台》一文说,“迁谪生活,难以为怀,少游晚年诗词颇多伤心语,但他还是很旷达,很看得开的,能于颠沛中得到苦趣”。秦少游的生活态度影响了汪曾祺,使他在逆境中也能“随遇而安”,活得轻松一些。这段话,写的不正是汪老自己么?那些日子,不少人“质本洁来还洁去”,谢掉了,汪老却在烟火中寻得了“苦趣”。苦,又如何,不也是五味之一么?
我登上了文游台主楼,想放眼向东看一看农田,向西看一看运河上的柳梢帆影,没有成功。东山上林木繁茂,遮住了视野。
主楼众多古人的匾额之外,有一块汪老题写的“稼禾尽观”,也正渐渐成为后人眼中的古迹。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事。
来汪曾祺纪念馆打卡的粉丝们 (雷夫/图)
终于见到了汪曾祺纪念馆。纪念馆是在汪氏故居的地基上扩建的,位于竺家巷9号。共两层,十一个展厅。跟在一个团后面“蹭”讲解。一趟走下来,觉得基本上得着了一个有趣的汪老。馆里有汪老的书卖,买了一本《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作纪念。这本书是汪老的散文选集,特别之处在于,书后有汪老子女的三篇回忆文章,尤其写到汪老临终时的一些言行,很值得一读。书前有一幅根据汪老儿时行迹绘制的高邮老城地图,读汪老作品的时候可以参考,还可以作导游图用。
我正想着最近媒体上说起的汪曾祺纪念馆和另一位文化人纪念馆相似的争论,就那么一会子出神,只听身旁一个老者的声音:“让他们争去,我们不管这些。生活应该是很好玩的。”
我仿佛看到说话的是个七十岁上下的老头儿,中等身材,上身穿小翻领的白色“的确良”短袖衬衫,花白的头发梳向脑后,鬓发处有点儿零乱,一口黄板牙,眼袋很重;左手夹着一根燃着的纸烟,那烟像长在指缝里一般。他说的是略带高邮方言的北京话。听语气,看举止,是个见过大世面的人。
“也是”,我说。
“你是哪里人?”
“淮安。”
“哦?我在淮安中学读过一个学期呢,吃过食堂的狮子头。”
“是吗?”
“一般狮子头多是红烧,食堂所做却是白汤,我觉最能存其本味。”(《肉食者不鄙?狮子头》)老头儿用夹烟那只手的拇指搔了搔零落的鬓发,回味似的说,“嘿!”
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故居 (雷夫/图)
高邮不只有秦少游、汪曾祺。清代的王念孙王引之父子,训诂家,也是高邮人。他们的故居也拜访了,在中市口南不远。游客只我一个人。你若也是书呆子,一定已经在古籍的夹注里碰见过他们了。王氏的紧严,恰与秦、汪的疏放成对比。这也让我想到,汪曾祺是高邮人,却不是高邮人都应该是汪曾祺那样的。
由于时间短,不少汪老提及又还能找得到的地方都没有去,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大淖”,在城北。看地图,那里建了个同名的小区,“大淖”成了市民广场的一部分。当然找不到巧云和十一子,但看一看还是应该的。
这是我头一回去高邮。
还会再去吗?
会。
当然会!
雷夫
高邮市属于哪个市推荐文章3: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委书记韦峰向人民网网友拜年
人民网
江苏省高邮市委书记韦峰
人民网网友大家好,在这里我给大家拜个早年,我是高邮市委书记韦峰。高邮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借用一句话,“烟花三月下扬州,好事成双在高邮”,欢迎大家到高邮来做客!
高邮市属于哪个市推荐文章4:江苏高邮全市拆除土地庙引网友不解 官方回应:违规占地 攀比成风
新京讯(记者 李一凡 实习生 刘梓桐)今日(4月15日),有微博消息称,江苏省高邮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清理土地庙工作,引发网友热议,被指“一刀切”。今日下午,高邮市委宣传部回应新京记者表示,该地区土地庙滥建翻建现象严重,不仅违规占地,还引发攀比风,祭拜香火已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生活,整治是为推进移风易俗,事前已跟相关部门沟通。
土地庙拆除现场照片。:高邮市人民政府官网
土地庙拆除现场照片。:高邮市人民政府官网
今日上午,有微博网友发帖称,高邮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清理土地庙工作,其表示无法理解,“一方土地养育一方人,高邮号称历史文化名城,连土地也没有的城市还算什么历史名城?”
相关帖文在网络引发热议,高邮市清理土地庙做法也被指存在“一刀切”的嫌疑。一自称当地市民的网友发帖称, 每年春节期间,送土地接土地的祭祀活动已成为习俗。
《高邮日》1月2日道显示,2018年12月29日上午,高邮市委宣传部牵头召开专题会议,就高邮“土地庙”专项整治工作进行部署,整治工作分为宣传发动、调查摸底、清理整治、总结验收和巩固提高五个环节。
针对此事,今日下午,新京记者致电高邮市委宣传部获悉,该整治活动在2月至3月集中推进,拆除项目于3月底提前完成。
据官方统计,已拆除高邮市土地庙5911座,占地面积72680平方米,建筑占地39521平方米。
针对网友疑问,今日下午,高邮市委宣传部新闻科一工作人员回应新京记者表示,“高邮地区最贵的土地庙耗资高达48万元。”此外,她补充道,有的土地庙建在小区附近,祭拜香火已经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
上述受访者还告诉新京记者,拆除土地庙所腾出的土地,农村地区将用于复垦植树,城市地区则用于市民公共空间的建设。她称,在实施土地庙问题整治工作前,已与相关部门沟通,对方表示,土地庙主要属于民间信仰,与宗教没有直接关联。
新京记者 李一凡 实习生 刘梓桐
编辑 李劼 校对 郭丽琴
高邮市属于哪个市推荐文章5:每天一县: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每天一县: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
太史慈子义
高邮市(321084),因秦时高邮亭得名。西汉武帝时设立高邮县,北宋时设立高邮军,明清称高邮州,民国时复为高邮县,1991年设立县级高邮市。
辖2个街道、10个镇、1个民族乡:高邮街道、马棚街道、龙虬镇、车逻镇、汤庄镇、卸甲镇、三垛镇、甘垛镇、界首镇、周山镇、临泽镇、送桥镇、菱塘回族乡。另有高邮经济开发区、城南经济新区、高邮高新区。其中,马棚街道由高邮经济开发区管理,送桥镇由高邮高新区管理、车逻镇由高邮城南经济新区管理。
(1)高邮街道
以原高邮县而得名
驻地:甘雨路8号
驻地:"
辖15个社区、4个村:奎楼社区、北海社区、康华社区、南海社区、月塘社区、琵琶社区、水部楼社区、新联社区、武安社区、宝塔社区、御码社区、大淖社区、高谢社区、新华社区、黄渡社区、凤凰村、湖滨村、新民村、十里村。"
驻地:高邮镇(1956)-湖滨乡、武安乡并入(2000)-高邮街道(2013)
(2)马棚街道
传秦有驿站拴马棚,又处运河大拐弯处,故名
驻地:凌波路30号
辖6个社区、14个村:金塘社区、九园社区、东墩社区、高沙园社区、关河社区、文游台社区、塔院村、阳沟村、钱厦村、东湖村、花王村、杨桥村、腰圩村、灯塔村、清水潭村、北太平村、奥林村、双庙村、佛塔村、昌农村。
命名经历:马棚乡(1949)-东墩乡合并为马棚镇(2000)-马棚街道(2013)
(3)龙虬镇
原名龙球庄,因庄四周原有较多蚌壳,人称龙球,后演变为龙虬庄
驻地:龙虬路66号
辖2个社区、11个村:龙虬社区、张轩社区、一沟村、龙潭村、兴南村、强民村、兴北村、张轩村、白马村、大树庵村、东角村、龙腾村、龙虬庄村。
命名经历:龙虬乡(1950)-龙虬镇(1996)-张轩乡并入(2000)
(4)车逻镇
传因秦始皇南巡车至此得名
驻地:朝阳大道188号
辖2个社区、11个村:南苑社区、朝阳社区、浩芝村、勤王村、渠南村、管伙村、砖场村、上庄村、闸河村、太丰村、车逻村、保丰村、特平村。
命名经历:车逻乡(1949)-车逻镇(1992)
(5)汤庄镇
因汤姓建庄得名
驻地:双屏村汤庄大道北侧
辖4个社区、17个村:金堰社区、海陵社区、汉留社区、阳澄社区、南屏村、联谊村、潘季村、双屏村、沙堰村、长林村、汤庄村、友谊村、缦阳村、京汉村、富南村、跃进村、甸垛村、友好村、汉留村、曾钰村、四异村。
命名经历:汤庄乡(1983)-汤庄镇(1996)-沙堰镇并入(2000)-汉留镇并入(2013)
(6)卸甲镇
因唐代名将薛仁贵征东时令将士在此卸甲休整而得名
驻地:飞达大道北侧
辖4个社区、17个村:卸甲社区、伯勤社区、龙奔社区、八桥社区、恒丰村、金港村、陈堡村、金沟村、张余村、一平村、大庵村、三河村、三新村、卸甲村、郭楼村、潘阳村、周邶墩村、龙奔村、金家村、伯勤村、花阳村。
命名经历:卸甲乡(1956)-卸甲镇(1994)-伯勤乡、龙奔乡并入(2000)-八桥镇并入(2013)
(7)三垛镇
宋称三墩镇,意为“老镇建在三高土墩”之上,后改为三垛
驻地:光明社区少游路西侧
辖4个社区、21个村:二沟社区、武宁社区、司徒社区、三阳社区、二沟村、柳南村、港河村、三百六村、春生村、东楼村、林阳村、武宁村、茆吴村、大卢村、俞胡村、保安村、南丰村、剑鸣村、少游村、米仓村、柘垛村、司徒村、兴联村、官垛村、耿庭村。
命名经历:三墩镇(宋)-三垛镇(明)-三垛乡(1983)-三垛镇(1985)-二沟乡、武宁乡并入(2000)-司徒镇并入(2013)
(8)甘垛镇
以甘垛社区得名
驻地:河口村滇峰路与华尔路交叉路口往西北约160米
辖3个社区、16个村:甘垛社区、平胜社区、横泾社区、新庄村、甘泉村、和平村、河口村、姚家村、北韩村、沙贯村、横铁村、振兴村、渔海村、荷花村、三郎庙村、官林村、三河村、横泾村、带程村。
命名经历:甘垛乡(1949)-与平胜乡合并为甘垛镇(2000)-横泾镇并入(2013)
(9)界首镇
因地处高邮、宝应两市县交界之首得名
驻地:甓湖路138号
辖1个社区、8个村:甓湖社区、应龙村、界首村、六安村、老人桥村、大昌村、龙翔村、子婴村、永安村。
命名经历:界首乡(1949)-界首镇(1985)
(10)周山镇
因烈士周山得名
驻地:恒昌街与中奎路交叉路口往东约120米
辖1个社区、8个村:杨庙社区、龙华村、志光村、狄奔村、吴堡村、双河村、万福村、龙胜村、长宁村。
命名经历:周山乡(1983)-周山镇(2000)
(11)临泽镇
因靠湖荡沼泽得名
驻地:临兴路50号
辖6个社区、22个村:临泽社区、川青社区、泰山社区、周巷社区、营南社区、果林社区、韩夏村、蒋颜村、洋汊村、法青村、川东村、小葛村、西河村、瓦港村、东荡村、朱堆村、董潭村、西安村、合心村、薛北村、陈甸村、钱镜村、营东村、营南村、营西村、周巷村、双马村、营北村。
命名经历:临泽镇(1949)-临泽乡(1957)-临泽镇(1985)-川青镇并入(2000)-周巷镇并入(2013)
(12)送桥镇
原名宋家桥,以宋姓居住得名,后取谐音改名
驻地:官路村
辖4个社区、15个村:送桥社区、德华社区、天山社区、官路社区、黄圩村、常集村、准堤村、张公渡村、送驾桥村、郭集村、槽坊村、毛港村、孙巷村、盘塘村、邵庄村、南茶村、庙家村、肖祠村、神居山村。
命名经历:宋桥乡(1949)-送驾乡(1956)-送桥乡(1983)-送桥镇(1986)-郭集镇、天山镇并入(2013)
(13)菱塘乡
以菱塘得名
驻地:兴菱路
辖2个社区、6个村:文昌社区、曙光社区、菱塘村、骑龙村、高庙村、龚家村、清真村、王姚村。
命名经历:菱塘乡(1949)-菱塘回族乡(1988)
高邮市属于哪个市推荐搜索词:
1.南京高邮市属于哪个市
2.江苏高邮市属于哪个市
3.兴化高邮市属于哪个市
本文标题:高邮市属于哪个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