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的称谓
不同年龄段的称谓推荐文章1:不同年龄段对应的称谓,你知道几个?
不同的年龄段,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称谓,浪漫的不要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数一数:
(1)0-1岁
从我们呱呱坠地,到不满周岁,那个时候还是称呼为:襁褓
(2)2-3岁
慢慢地我们初知发笑,却尚在襁褓之中:孩提
(3)7-8岁
《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到了儿童少年时期,男孩8岁,女孩7岁,此时乳牙脱落,长出恒牙。故称此时为童龀
(4)9岁
叫做九龄,出自《礼记注疏》卷二十〈文王世子〉,也可以指九十岁,后来引申为长寿。
(5)10岁以下
黄口指10岁以下的儿童,还有另一层意思是指雏鸟的嘴,借指雏鸟。
(6)12岁(女)
在古代,女孩子到了十二岁的年纪要带钗,所以后来金钗就成了女孩年纪的代称,叫做:金钗之年
(7)13、14岁(女)
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就像二月初枝头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故称:豆蔻年华
(8)15岁(女)
通常指指的是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故称:及笄之年
(9)15岁(男)
《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故称男孩13至15岁为:舞勺之年
(10)16岁(女)
女子此时正当青春年少。《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女子16岁,有诗曰:“桂影浅拂梁家熏,瓜字初分碧玉年。”故称此时为:破瓜之年、碧玉年华
(11)20岁(女)
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这个词语出自明徐渭《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还有清姚鼐《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吾尝阅 归熙甫 作《顾文康之女寿序》,言其家隆盛,能以艳阳桃李之年,而有冰雪风霜之撡。”所以二十岁女子被称作桃李年华。
(12)20岁(男)
古代二十岁要到宗庙之中行加冠的礼数,表示成年,但是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13)24岁(女)
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花信:开花时期。花信年华意思是开花时期的年华岁月,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比喻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所以24岁女子又被称作花信年华。
(14)30岁(女)
南朝梁元帝有个妃子叫徐昭佩,徐昭佩年轻时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美人,即使妙龄一过,到了三十岁依旧风韵犹存,魅力丝毫不输那些年轻女子。故后世以「徐娘半老」来形容中年妇女风韵犹存。
(15)30岁
《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矩。”人到了三十岁都要成家立业了,上有老,下有小,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所以称作:而立之年
(16)40岁
《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矩。” 四十而不惑就是人到了四十岁以后,世间万事万物也就看的明白,想的通透,清楚,对待一切就都很淡然了。故而称作: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17)50岁
相对于年轻时候,现在的我们已经对于结果看淡了很多,只要努力去做好事情,结果怎么样顺其自然就好,顺从天意。故称作:天命之年
(16)60岁
古时候我们用干支记时间,有十天干,十二地支,它们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做“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唐?赵牧《对酒》诗:“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所以60岁被称作:花甲之年
(19)70岁
古时候,人活到70岁已经非常稀有了,故诗圣杜甫在《江曲二首》中说道,“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70岁,被称作:古稀之年
(20)80岁
曹操曾在《对酒》中写道:“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人到了80岁,年纪就已经很大了,所以被称作:耄耋之年
(21)90岁
年龄再大一些就是90岁了,这个时候身体的皮肤很弛,褶皱很多,如同鲐鱼背部,所以这个年纪被称作:鲐背之年
(22)100岁
等到了100岁的这个年纪的,各方面都需要后人照料,所以叫作:期颐之年
不同年龄段的称谓推荐文章2:各个年龄段的正确称谓
0至100岁年龄如何称谓?
不知道大家了解0至108岁的年龄称谓吗?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方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他人的年龄。
·不满周岁谓之"襁褓",意为包裹婴儿的薄被,表示婴儿还很娇嫩。
·2至3岁谓之"孩提",意为还不会走路只会啼哭的孩子。
·女孩7岁谓之"髫年",意为头上带发梳的年纪。
·男孩8岁谓之"始龀",意为牙齿刚长出开始换牙。
·10岁以下谓之"黄口",意为刚学会说话的年纪。
·12岁女孩谓之"金钗之年",意为女孩长到12岁头发上戴金钗的年纪。
·13至14岁女孩谓之"豆蔻年华",意为女孩长到13或14岁正值花开的年纪。
·15岁女孩谓之"及笄之年",意为女孩长到15岁头发已长长可以举行婚礼的年纪。
·15岁男孩谓之"束发志学",意为男孩长到15岁束发表示已成青年开始求学的年纪。
·16岁女孩谓之"破瓜之年碧玉年华",意为女孩长到16岁破瓜表示已到年轻貌美的年纪。
·20岁男孩谓之"弱冠",意为男孩长到20岁已经成年可以结婚了。
·24岁女孩谓之"华信年华",意为女孩长到24岁正值美好的年华。
·30岁女生谓之"半老徐娘",意为女性30岁左右已经生过孩子比较成熟。
·30岁男生谓之"而立之年",意为男性30岁左右已经成家立业有一定社会地位。
·40岁男生谓之"不惑之年强壮之年",意为男性40岁左右已经有了明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身体也比较强壮。
·50岁男女谓之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年逾半百,意为50岁左右的人已经走过一些路,看尽人生百态内心相对平静。
·60岁老人谓之花甲之年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意为60岁左右的人通常已退休生活安逸,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70岁老人谓之"古稀之年",意为70岁左右的人退休后生活丰富多彩,还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
·80岁老人谓之"杖朝之年",意为80岁左右的人,生活充实还有一定的行动能力。
·80岁至90岁老人谓之"耄耋之年",意为80至90岁左右的人的人生走到尽头。
·进入最后的岁月100岁老人谓之"期颐人瑞",意为100岁左右的人可以说是人生长河中的稀有者寿终正寝。
最后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的年龄,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关爱。
不同年龄段的称谓推荐文章3:从0岁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居然这么美从0岁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居然这么美
2019-07-22 10:54·诗词世界
古时,人们交流时,不会直接说自己多少岁。而是会用年龄称谓来代替,这些在诗词中也常有体现。
比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里的黄发指老人,古时,黄发是长寿的象征。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从“赤子”到“豆蔻”,从“而立”到“知天命”,每一个都那么美!
【幼年】初度:是指生日之时。出自《离骚》:皇揽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也称生日为“初度”,出自《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赤子:指初生的婴儿,原来婴儿刚生下来的时候是赤色的,故称“赤子”。
襁褓: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襁襙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始龀(shǐ chèn):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黄口:10岁以下。
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少年】金钗之年:女孩12岁。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河中之水歌》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女时代为“豆蔻年华”。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舞勺之年:少年13至15岁。《礼记》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
及笄(jí jī):指女子15岁。
志学之年:15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青年】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破瓜、碧玉年华: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碧玉歌》
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嗟我客上都,忽已见暮春。骑马出闇门,眯眼吹红尘。西湖商贾区,山僧多市人;谁令污泉石,只合加冠巾。黄冠更可憎,状与屠沽邻,齁齁酒肉气,吾辈何由亲!少须一哄散,境寂鸥自驯。举手邀素月,移舟采青苹。钟从南山来,殷殷浮烟津。鹤发隐者欤?长歌收钓缗。畏冷不竟夕,恨此老病身。明发复扰扰,吾诗其绝麟。——陆游《夜泛西湖示桑甥世昌》
弱冠: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耦耕若便遗身老,黄发相看万事休。——刘禹锡《重答柳柳州》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陆游《梨花》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而立之年:30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始室:30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壮。
【中年】不惑之年:40岁。40岁为“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心宜不动。
常思玉金枷重。无常一著可伤悲,悟时速把良缘种。鄙了惺惺,装成懵懂。修完内貌频看供。功成行满去朝元,瑞云。——《踏云行赠张公》
知天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后人因以“知天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老年】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天干地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耆:古称60岁的人为“耆”。
继粟继肉,以养贤才;祝鲠祝噎,以礼耆耋。—— 陆游 《谢致仕表》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从心之年:70岁。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唐·杜甫《曲江二首·其二》
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因用悬车之年指七十岁。
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双稀、双庆:140岁。古稀指70岁,因此双稀是70岁的两倍140岁。
不同年龄段的称谓推荐文章4:古人对1岁到108岁的称呼,韵味十足!
:中华诗文学习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不同年龄段的称谓推荐文章5:古人对不同年龄段的称呼,你都知道吗?
幼 年度:小儿初生之时。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孩提:指2—3岁的儿童。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九龄:9岁。指数之年:9岁。黄口:10岁以下。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外傅之年:儿童10岁。
少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