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说什么语言
摩洛哥说什么语言推荐文章1:“摩洛哥”现状,带你看看真实的摩洛哥
摩洛哥王国,简称摩洛哥,是一个非洲国家,国土面积459000平方公里,人口3621万,GDP总计1122.2亿美元,人均GDP3120美元,官方语言,阿拉伯语。
首都是拉巴特,人口212万,位于摩西北的布雷格雷格河口,濒临大西洋,该城有很多美丽的景点。
摩洛哥国内地形复杂,多以山脉和高原为主,摩洛哥第一大河,乌姆赖比阿河,长556公里。摩洛哥气候,北部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却很温和湿润。摩洛哥是个风景如画的国家,有“北非花园”之美称。去非洲游玩,一定要一次摩洛哥,绝不枉此行。
摩洛哥的最大城市,达尔贝达,是大西洋沿岸一座历史名城,被称为“摩洛哥之肺”。是北非著名的旅游城市,人口约290万,著名景点有哈桑二世清真寺。寺庙有三分之一的部分建于海上,而且是摩洛哥唯一对外国游客开放的寺庙,如果你想进去参观,必须脱鞋脱帽,非穆斯林不可进入主殿参观。如果你有幸去摩洛哥,一定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摩洛哥的货币是,摩洛哥迪拉姆,最大面值是200。主要民族:是阿拉伯人、柏柏尔人,国花是康乃馨。摩洛哥特产有三宝:分别三宝,阿甘、椰枣和仙人掌。这一点让我无法理解,在我们这里几乎是常见之物。
摩洛哥著名的高等学府,卡迪伊亚德大学、哈桑二世大学。摩洛哥每年教育预算约占国家预算总支出的1/4,由此可见,很重视教育。
摩洛哥人非常热情,如果你去他们家做客,一定会拿出家里最好的美食招待你。之前上海一个同事就曾经去过摩洛哥,他说半个月之余领略了好多美丽的景点和美食。不过有一点我同事非常不喜欢,就是晚上蚊子特多。
摩洛哥国际机场11个,卡萨布兰卡穆罕默德五世国际机场,阿加迪尔机场、丹吉尔机场等。
摩洛哥有些景点还能坐到传统马车,体验不一样的代步。这个和我们国内的不一样,超级贵。听我同事说,坐几个小时上千。
摩洛哥人每周都会抽出一天时间,与亲朋好友聚餐,繁忙工作之余带着一丝惬意。
摩洛哥人用拥抱来问候客人,握手也越来越流行,摩洛哥女子与客人相见时往往施屈膝礼。
在摩洛哥有个习俗,就是新人婚礼要持续三天。第一天,新郎要给新娘送礼物,第二天是新娘答谢新郎的日子,只有到了第三天,新娘在沐浴七次之后才能正式过夫妻生活。外国有些风俗习惯,我们有时真的无法理解!
摩洛哥说什么语言推荐文章2:摩洛哥国土面积、地理环境、气候、人口和经济数据
摩洛哥王国是一个北非国家,首都是拉巴特,最大城市是卡萨布兰卡,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和阿马齐格语(柏柏尔语的一种)。摩洛哥国土面积为44.63万平方公里,和我国的甘肃省面积(45.44万平方公里)差不多大。此外如果算上西撒哈拉的领土(26.6万平方公里),那么摩洛哥自称的领土面积为71.085万平方公里。
摩洛哥地图
摩洛哥地理环境
摩洛哥濒临大西洋,穿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它北部与西班牙在非洲大陆上的三个小飞地(休达、梅利利亚和佩尼翁德贝莱斯德拉戈梅拉)接壤,东部是阿尔及利亚,南部是西撒哈拉。由于摩洛哥控制着西撒哈拉的大部分地区,其事实上的南部边界与毛里塔尼亚接壤。
国际公认的国家边界位于北纬27°和36°以及西经1°和14°之间。加上西撒哈拉,摩洛哥大部分位于北纬21°和36°以及西经1°和17°之间(拉斯努瓦迪布半岛位于21°以南和17°以西)。
摩洛哥和西撒哈拉地图
摩洛哥边境线总长度为2018.9公里,其中和阿尔及利亚的边境线长度为1559公里,西班牙(休达)6.3公里,西班牙(梅利利亚)9.6公里,此外和西撒哈拉的边境线长度为444公里。
摩洛哥的海岸线长度为1835公里,如果包括西撒哈拉,那么海岸线长度就为2945公里。摩洛哥专属经济区面积为57.523万平方公里。
摩洛哥的很大一部分是山区。阿特拉斯山脉主要位于该国的中部和南部。里夫山脉位于该国北部。这两个范围主要由柏柏尔人居住。摩洛哥面积为446,550平方公里,不包括西撒哈拉,是世界上第五十七大国家。阿尔及利亚在东部和东南部与摩洛哥接壤,尽管两国之间的边界自1994年以来一直关闭。
西班牙在非洲西北部与摩洛哥相邻的领土包括地中海沿岸的五个飞地:休达、梅利利亚、戈梅拉佩尼翁德贝莱斯、阿尔胡塞马斯佩尼翁、查法里纳斯群岛和有争议的佩雷吉尔岛。大西洋沿岸的加那利群岛属于西班牙,而北部的马德拉群岛属于葡萄牙。摩洛哥北部与直布罗陀海峡接壤,国际航运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畅通无阻。
摩洛哥山区风景
里夫山脉从西北向东北延伸到与地中海接壤的地区。阿特拉斯山脉沿着该国从东北向西南延伸。该国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因此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大部分人口居住在这些山脉的北部,而南部则位于西撒哈拉,这是一个前西班牙殖民地,于1975年被摩洛哥吞并。摩洛哥声称西撒哈拉是其领土的一部分,并将其称为南部省份。
摩洛哥最低点是SebkhaTah,位于海平面下55米处;摩洛哥最高点是图卜卡勒峰,海拔4165米。摩洛哥最长河流是德拉河,长度为1100公里。
摩洛哥东南部是撒哈拉沙漠
摩洛哥气候特征
就面积而言,摩洛哥主要由“炎热夏季地中海气候”和“炎热沙漠气候”地带组成。
摩洛哥中部山脉和大西洋沿岸冷加那利洋流的影响是摩洛哥植被带种类相对较多的重要因素,从北部和中部山区茂密的森林到草原、半干旱和沙漠东部和南部地区。即使在夏季,摩洛哥沿海平原的温度也非常适中。总的来说,这一气候范围与南加州相似。
在里夫、中阿特拉斯山脉和高阿特拉斯山脉,存在几种不同类型的气候:沿海低地的地中海气候,在海拔较高的地方让位于湿润的温带气候,水分充足,适合不同种类的橡树、苔藓地毯的生长、杜松和大西洋冷杉,这是摩洛哥特有的皇家针叶树。在山谷中,肥沃的土壤和高降水量使茂密的森林得以生长。在里夫山脉和中阿特拉斯山脉的西部可以找到云雾林。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气候变成高山气候,可以维持滑雪胜地。
摩洛哥古老的城市
阿特拉斯山脉东南部,靠近阿尔及利亚边界,气候变得非常干燥,夏季漫长而炎热。由于山脉系统的雨影效应,极端高温和低湿度在阿特拉斯山脉以东的低地地区尤为明显。摩洛哥的最东南部非常炎热,包括撒哈拉沙漠的部分地区,那里大片的沙丘和岩石平原点缀着茂密的绿洲。
与南部的撒哈拉地区不同,该国中部和北部地区的沿海平原肥沃,是该国农业的支柱,95%的人口居住在该地区。直接暴露于北大西洋、靠近欧洲大陆以及绵延的里夫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是该国北半部相当类似欧洲气候的因素。这使摩洛哥成为一个对比鲜明的国家。森林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2%,耕地面积占18%。大约5%的摩洛哥土地用于农业灌溉。
总的来说,除了东南部地区(前撒哈拉和沙漠地区),与摩洛哥具有相同气候特征的国家或地区有葡萄牙、西班牙和阿尔及利亚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摩洛哥国旗图片
摩洛哥人口统计数据
截止2022年12月份,摩洛哥人口总数为37,961,950人,人口增长率为1.2%,人口密度为83人/平方公里。其中63.8%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当中。
65岁以上摩洛哥人口占比为3.9%,15~64岁人口占比为62.03%,14岁以下人口占比为31.2%,摩洛哥人平均年龄为29.5岁,预期寿命为77.43岁,摩洛哥是一个没有老龄化危机的国家。
大约99%的摩洛哥人在宗教或文化上被认为是逊尼派穆斯林。据估计,41%到80%的居民有柏柏尔祖先。
摩洛哥最大城市卡萨布兰卡的海边
摩洛哥经济统计数据
2022年摩洛哥GDP为1428.74亿美元,排名世界第60名,人均GDP为3896美元,世界排名145名;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来计算的话,2022年摩洛哥PPP总值为3596.71亿美元,世界排名第56名,人均PPP为9808美元,世界排名第124名。
服务业占摩洛哥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多一点。工业部门——包括采矿、建筑和制造业——是一个额外的四分之一。增长最快的行业是旅游、电信和纺织行业。然而,摩洛哥仍然过度依赖农业,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左右,但雇用了摩洛哥人口的40-45%。
摩洛哥经济的主要资源是农业、磷酸盐矿产和旅游业。鱼类和海鲜的销售也很重要。工业和采矿业贡献了每年约三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摩洛哥是世界第三大磷酸盐生产国(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国际市场磷酸盐价格波动对摩洛哥经济影响较大。
旅游业是摩洛哥经济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它发展良好,拥有强大的旅游业,专注于该国的海岸、文化和历史。摩洛哥在2019年吸引了超过1300万游客。旅游业是摩洛哥仅次于磷酸盐行业的第二大外汇收入。
2018年摩洛哥农业生产:
730万吨小麦(世界第20大小麦生产国);370万吨甜菜,用于生产糖和乙醇;280万吨大麦(世界第15大生产国);180万吨马铃薯;150万吨橄榄(世界第三大生产国,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140万吨西红柿(世界第15大生产国);120万吨橘子(世界第四大生产国,仅次于中国、西班牙和土耳其);100万吨橙子(世界第15大生产国);95.4万吨洋葱;西瓜74.2万吨;苹果69.6万吨;甘蔗61.6万吨;50万吨甜瓜;48万吨胡萝卜;葡萄45.1万吨;香蕉31.9万吨;辣椒25.6万吨;12.8万吨无花果(世界第三大生产国,仅次于土耳其和埃及);摩洛哥说什么语言推荐文章3:深度|北非“日落之地”三国的“法语化”之争硝烟再起
7月31日晚,疲惫的25岁摩洛哥姑娘肯扎(Kenza)从一家私立高中下了班,回到自己位于首都拉巴特市中心的家中。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应用教育学肄业的肯扎回国已一年有余,目前是一名兼职法语老师,她的梦想是有朝一日能在摩洛哥建起法国一样的学校。
一周前的7月23日,摩洛哥下议院通过加强法语教育法案,推翻了在该国教育领域维持了数十年的“阿拉伯化”语言政策。
摩洛哥现行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与阿马齐格语(又称柏柏尔语,但“柏柏尔”含贬义)。大多数摩洛哥人使用“摩洛哥阿拉伯语”(达利伽,Darija),这是一种混合了阿拉伯语和阿马齐格语,并融合了法语和西班牙语影响的方言。
不过,对于像肯扎这样念法语私立中学、读法国大学、“只会说法语”的摩洛哥年轻人来说,加强法语教育法案无疑是个好消息。
然而,在距离拉巴特1000公里外的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却是另一番情景。
在阿尔及利亚,关于“英语取代法语”的社会大讨论已进行了数月,几乎与前总统布特弗利卡下台的民众运动同时展开。要求前总统下台的大批民众还提出了许多诉求,其中就包括取缔前殖民地法国的“监护”——法国的语言和文化首当其冲。
位于非洲西北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与突尼斯并称“马格里布三国”。“马格里布”在阿拉伯语中意为“日落之地”,而自“日不落帝国”为象征的霸权主义横行世界以来,这片“日落之地”相继落入西班牙、法国手中,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独立。
法国修建的卡萨布兰卡-丹吉尔高铁
“法语化”的回归
在摩洛哥,推行“法语化”并非没有阻力。
据法国24电视台7月23日道,这项法律草案在执政党——温和伊斯兰政党公正与发展党(PJD)内部引起了激烈争论。
摩洛哥执政党及其前盟友独立党的许多成员都坚持捍卫阿拉伯语和阿马齐格语在公共生活和教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而摩洛哥的大多数其他政党却表现出对法语的青睐,他们想要甚至“渴望”在科学和技术教育中引入法语,因为他们认为法语是某些专业甚至国际政府间的“通用语言”。
事实上,随着拥有“现代视野”的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1999年登基以来,现代化与伊斯兰化的意识形态争论一直都存在。
“对于他们(伊斯兰主义者)来说,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是相伴的,因为语言和思想是相伴的。”持世俗立场的摩洛哥哲学教授艾哈迈德·阿西德(Ahmed Assid)表示,“这种回归本应在很久之前就完成,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小算计,我们已经迷失了三十年。在阿拉伯化之前,马格里布国家应该首先改革自伊斯兰时期以来词汇和文法就未改变过的阿拉伯语。”
法国《世界》援引历史学家皮埃尔·维尔梅伦的著述称,20世纪60年代起,摩洛哥开始从阿拉伯文化公认的中心——埃及和叙利亚“引进”教师,推进“阿拉伯化”进程,“正是在这个时候,瓦哈比主义和穆斯林兄弟会的思想逐渐渗透到了摩洛哥。”
在现代化与反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大潮下,部分社会精英开始回归“法语化”,要求“埋葬阿拉伯化”。法语虽然不是官方语言,但却作为一种“特权语言”广泛使用于商业场合,各类法语教育的私立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在摩洛哥兴起。据《世界》道,2015年,在私立学校就读的摩洛哥学生比例已上升至15%。
“摩洛哥的政治与经济精英大多都接受了法语和法国教育,加强法语在国家语言规划的中作用,能够维持自己的优势与地位。”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从事北非研究的张玉友博士对澎湃新闻(表示。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摩洛哥与前宗主国法国的经贸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法国也有意巩固在北非的政治与经济势力。
2018年,非洲第一条高铁——由法国公司设计并承建的卡萨布兰卡-丹吉尔高铁贯成通车,法国总统马克龙与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共同乘坐了首列火车。据《摩洛哥世界新闻》道,法国是摩洛哥最大的投资国,2017年,法国投资占到摩洛哥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的27%。
“大多摩洛哥境内的企业都以法语为工作语言,其中有一大部分外企是法企,所以不学法语,很难找到好工作。”张玉友称。
法国24电视台道称,根据摩洛哥教育部的数据,三分之二的摩洛哥人未能在公立大学完成学业,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不会讲法语,而高校中的一些科学类学科大多用法语教学。
突尼斯街边一家书店,店名由阿拉伯语、法语双语书写
殖民记忆与身份认同
在与摩洛哥一墙之隔的邻国阿尔及利亚,对法语教育持积极态度的人显然少了很多。
与摩洛哥不同的是,阿尔及利亚争取民族独立的道路更加曲折,过程更为惨烈。1954年至1962年的反法独立战争造成超过100万人死亡,殖民与战争的伤疤至今仍未愈合。
在此背景下,语言成为了阿尔及利亚人民“抵抗”的工具。据半岛电视台道,阿尔及利亚著名作家马莱克·哈达德在阿尔及利亚独立后立即停止用法语写作,并将这种语言称为“流放的语言”。
今年2月22日阿尔及利亚爆发大规模民众抗议之初,前总统布特弗利卡及其政府被愤怒的抗议者称为“法国的代理人”。而在布特弗利卡下台后,抗议的浪潮仍未平息,抗议民众希望布特弗利卡背后亲法的利益集团也一并被“清剿”,甚至有人打出“滚蛋吧,法国佬”的标语。半岛电视台7月末的一篇阿语评论抨击称,在法国政府看来,法语是一种“文化霸权”的工具,可以借此在阿尔及利亚等前殖民地发挥政治和经济影响力。
有邻国的“反殖民”情绪做对比,摩洛哥政府在教育改革上的几次变动也引发了巨大争议。阿拉伯民族主义者就批评称,公正与发展党在教育“法语化”问题上的妥协,意味着他们已经成为了“前殖民遗产的保护者和殖民者的重要伙伴”。
摩洛哥人权协会前主席赫蒂佳·利亚迪(Khadija Riyadi)评论道,“这个法案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释,身份角度也是很重要的,我们与法语的关系确确实实是一种殖民的关系,自从法国殖民我们以来,一些精英从未割裂与殖民主义的联系,现在仍然存在思想上的‘殖民主义’。”
不过,从小生长在法语环境中的肯扎代表了另外一种态度,在她看来,法语仅仅是“工具”。
“这里没有人讲纯正的阿拉伯语。”肯扎对澎湃新闻表示,“但法语却很有用……而且,说法语不代表我们不是摩洛哥人。”
一些民间教育家也表示,法案本身与身份认同无关,语言教育的改革,本质目的是为了让北非学生适应技能全球化和新的专业市场。
“法语作为殖民者的语言,不等于要把它作为敌对的语言,感情用事是最大的错误,这是过时的概念。”突尼斯语言学者拉娜(Rana,化名)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
对此,肯扎的母亲、曾经在中学教授阿拉伯语的摩洛哥作家赛勒瓦(Saloua)也对澎湃新闻表示,“摩洛哥教育的失败,不在于使用法语还是阿拉伯语,但重要的是这种教育是很过时的,没有建立起与‘现在和未来’的联系。”
摩洛哥文化部门牌,由阿拉伯语、阿马齐格语、法语书写
“选择英语还是法语”
摩洛哥法案引起争议的另一点,则是该法案推广的是法语教育,而不是英语。
“很多人反对法语,并不是出于身份的角度,而是觉得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已经不再说法语了,现在应该教的是英语和中文,这些语言的存在感更强,大多数的人都讲这些语言。”利亚迪称。
今年年初,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社交网站上都出现了“要英语,不要法语!”的签名活动。活动人士认为,以“鼓励科学和技术的语言”为名推广法语教育是荒谬的,因为“科学的语言是英语而不是法语”。据《摩洛哥世界新闻》道,有调查显示,85%的摩洛哥人认为英语应该取代法语作为第二语言。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道,7月21日,阿尔及利亚教育部长塔依布·布齐德(Tayeb Bouzid)已经宣布在行政和官方文件上使用阿拉伯语和英语。
“我们希望让阿尔及利亚学生有机会在这个新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因为在这个新世界中没有怜悯,(学生)必须要有能力。”布齐德表示。
布齐德认为,采用“莎士比亚的语言”不仅可以使年轻的阿尔及利亚毕业生更具竞争力,而且还可以吸引更多外国学生。 “同样,(英语)也将为阿尔及利亚的大学提供更好的学术和科学活动的可能性。”布齐德进一步说道。
但在百年来与法国存在难以割断联系的马格里布国家来说,废除法语教学在短时间内并不现实。
“如果我们决定采用英语(教学),那么我们需要加强和美国的联系。”摩洛哥青年阿里(Ali)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但只要特朗普在台上,我觉得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文学院中文专业毕业的阿里认为,践行单边政策的特朗普政府似乎无意与北非这些“不重要”的国家发生联系。
据《摩洛哥世界新闻》道,虽然近年来在摩洛哥英语学习者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法语教学仍然“更普及”。不少摩洛哥年轻人能说流利的法语,但只能使用英语做简单的日常交流。
“英语的地位在马格里布国家无法超越法语,至少50年以内不可能的事,在阿尔及利亚更不可能,这是事实。”拉娜呼吁人们理智,“让某种外语取代另一种外语的地位需要时间。”
拉娜说,“多掌握一门外语是一种优势,哪怕这门外语是我最讨厌的人在用,因为永远不知道将来谁是世界霸主。”
摩洛哥说什么语言推荐文章4:
摩洛哥说什么语言推荐文章5:连拔两“牙”!北非小国摩洛哥为何能在世界杯一鸣惊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杜金城
很多地理知识一般的球迷对摩洛哥、摩纳哥、摩纳哥足球俱乐部之间的关系傻傻分不清。因为在北京时间12月11日卡塔尔世界杯1/4决赛,摩洛哥1:0战胜葡萄牙晋级四强后,摩纳哥足球俱乐部的官微就被很多球迷错认成了摩洛哥,收到了各种祝贺的信息。摩纳哥足球俱乐部将错就错写道:开始了…承蒙大家“错”爱…
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沿海阿拉伯国家,国土面积45.9万平方公里,人口3000多万。这次卡塔尔世界杯,他们一口气杀进四强,在国际上名声大噪。有意思的是,摩洛哥北部与西班牙、葡萄牙隔海相望,他们这次名扬世界杯正是因为连续击败了这两个强邻。球迷好奇,名不见经传的摩洛哥凭啥能够在世界杯连续拔“牙”?
连续拔“牙”并非无征兆
摩洛哥能够在卡塔尔世界杯的舞台上绽放光芒并非偶然。其实,在上届俄罗斯世界杯小组赛时,摩洛哥就与西班牙和葡萄牙同组,虽然未能完成出线,但当时他们以0:1小负葡萄牙、以2:2逼平西班牙,初步展现出拔“牙”的潜质。而经过过去四年磨砺,摩洛哥终于在本届世界杯完成“黑马”蜕变。
本届世界杯小组赛,摩洛哥先是逼平克罗地亚,然后连续战胜排名世界第二的比利时与加拿大;1/8决赛,摩洛哥以0:0战平西班牙,经过点球决强势晋级;到了1/4决赛,摩洛哥面对拥有C罗的葡萄牙毫无惧色,利用整体战术1:0力克对手,中锋恩内斯里顶进全场唯一头球。
到半决赛之前,摩洛哥在本届世界杯上只丢了一粒球,还是主力中卫阿格德的乌龙球。这样出色的防守很容易让人想起2006世界杯的冠军球队意大利。“蓝衣军团”在那届世界杯上没有被任何对手取得过运动战进球。
摩洛哥顽强的球风以及比赛中体现出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收获了大批球迷。“我们成了这届世界杯人见人爱的球队,因为我们证明了即使你没有过人的天赋,但如果你能展示足够的渴望、决心和信念,你就能有所成就。”在淘汰葡萄牙后,摩洛哥队主帅雷格拉吉情绪激动地面对媒体说道。
“外来人口”助力足球腾飞
摩洛哥队在世界杯赛场上异军突起,也让更多人将目光瞄向这片略显神秘的大陆。能够在从强手不少的非洲赛区杀出本就证明了摩洛哥足球的实力,在世界杯赛场连续淘汰西班牙、葡萄牙,那更不是单靠“运气”就能办到的事。
资料显示,摩洛哥的职业足球联赛已有66年历史,虑到他们1956年才建国,这个数字已经足见这个国家对于足球运动的重视与热爱。而国土面积只有45.9万平方公里的摩洛哥拥有完整的五级职业联赛,有多达230多支职业球队。
真正让摩洛哥足球实现腾飞的拐点出现在2014年。因为历史上摩洛哥移民广泛分布在法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这些“外来人口”通过足球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并充分融入到了当地。在2014年的时候,摩洛哥开启了“让天才回归故土”计划,那些在欧洲踢球的天赋球员,只要往上数三代甚至是四代,有摩洛哥血缘的就会成为摩洛哥足协招募的目标。
大批拥有摩洛哥血统的球员最终选择代表故国出战。赛斯、布法尔(出生于法国)、阿什拉夫(出生于西班牙)、齐耶赫、马兹拉维(出生于荷兰)等如今的核心肱骨都是这个计划的受益者。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上,摩洛哥23名球员中居然有17人出生在海外。而本届世界杯上,这个人数虽然下降到14人,但齐耶赫、阿什拉夫这些骨干都是“外来人口”。
语言不同目标却是一致
摩洛哥队的队员在更衣室各自说着不同的语言,英语、荷兰语、摩洛哥语……但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队员却能够拧成一股绳。除了相互有着共同目标外,主教练雷格拉吉的执教能力功不可没。
在摩洛哥战胜葡萄牙后,球员又一次抛起了主教练雷格拉吉。这位球员时代司职边后卫的教练,在接过摩洛哥队教鞭时,距离世界杯拉开大幕只有81天的时间。那时球队内部还处在流言和混乱中。不少欧洲媒体的描述,摩洛哥队似乎马上就要分崩离析。“讲荷兰语的球员会待在一起,队内都是小团体”这是就媒体当时形容球队情形时的原话。
面对外界的轻视,雷格拉吉从前任手中接过烫手山芋。这位出生在法国的教练,父母同样是来自摩洛哥的移民。球员时代,雷格拉吉曾在法甲和西甲都踢过球,为摩洛哥国家队出战45场。退役后,他曾经做过国家队助教,并在摩洛哥的联赛里积累了执教经验。
雷格拉吉的优势在于能够将球队完全融合在一起,他能在更衣室里用法语和英语与不同背景的球员交谈,同时他也能理解摩洛哥队中的多元文化。这位47岁的少帅相比其他人,在人生履历和踢球经历方面更能让摩洛哥球员信服。
显然,雷格拉吉或许不是世界最顶级的几名教练之一,但他可能是最适合摩洛哥队的教练,甚至没有之一。“我们的球员是完美的,他们是摩洛哥人民的孩子,他们为摩洛哥而战,我们都是摩洛哥人,我们长相都一样!”雷格拉吉渴望着与队员们一起创造更大奇迹。
(大众业·半岛新闻)
摩洛哥说什么语言推荐搜索词:
1.
2.
3.
本文标题:摩洛哥说什么语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