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吾党所宗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推荐文章1:台海观澜 四面楚歌,陷入死地的蔡英文还有没有生机
王义伟
诗言志,歌永言。
1924年6月16日,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一首《三民主义》歌被朝气蓬勃的黄埔师生大声唱响,并从此成为该校校歌;之后,这首歌成为国民党党歌,并被重新谱曲;然后,这首歌成为“中华民国国歌”。
当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神州大地,《三民主义》歌的流播范围也只能局限在台湾岛内。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岛内,即使历经两次政党轮替,这首歌的歌词也没有变: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因为歌词里的“吾党所宗”是国民党的烙印,所以,每当台湾举办重大庆典仪式,从陈水扁到蔡英文,都被媒体格外关注。大家都想了解这两个人怎么唱这首歌,是抿嘴不发音、还是张嘴对口型但是不发音、还是张嘴大声唱。
两天前,1月1日的元旦庆典上,蔡英文清晰、完整地唱完了这首歌。
笔者相信,蔡英文女士的这一次歌唱,多少是带了些真感情的。
因为她已经四面楚歌、陷入死地,她只能用这首歌来对抗四面楚歌。
对蔡英文形成四面合围,最后一直赶过来的队伍,是绿军。在1月1日的元旦庆典上,岛内“独派”前来踢馆,他们大骂蔡英文“背叛台湾”,还喊出了“枪毙蔡英文”的口号。
另一支队伍,是白军,以台北市长柯文哲为代表。此前,蔡英文主动向柯文哲示好,柯文哲却“摆臭脸”、不合作,这条路也被封死了。
第三个方向的队伍,是蓝军。九合一选举,台湾22个县市一口气拿下15个,这支蓝军给了蔡英文致命一击。
第四个方向的队伍,是红军,拥有13亿人口的大陆。
蔡英文就这样,被绿、白、蓝、红四个方面军团团围住了。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并不是蔡英文的援军。在美国人眼里,蔡英文不过是一枚棋子,随时可以抛弃,然后扶持新的代理人。事实上,她的搭档、最亲密的战友赖清德,正跃跃欲试、准备取其而代之。
还需要指出的是,被四个方面军围住的蔡英文,包围圈还没有完全合上。大陆这边,橄榄枝一直在,大陆出的试卷,蔡英文也一直没有写下最后的答案。如果她像赖清德那样公然宣称自己是“务实的台独工”,固若金汤的四面合围将立刻成型。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1月1日的元旦庆典现场,几千面“中华民国国旗”蔚为大观,蔡英文大声唱出了“三民主义,吾党所宗”。而对于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的对台重要讲话,蔡英文虽然再一次对大陆疾言厉色,但还是不敢公开表明“台独”立场,不敢以“台独”工自居。
摆在蔡英文面前最大的、最迫切的任务,就是争取党内提名,然后投入2020年大选,谋求连任。
这是压倒一切的任务。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面对四面合围过来的绿、白、蓝、红四个方面军,她的策略只能是,不与任何一方面交战、和每一方都稳定住关系,然后徐图良策。
她能突出重围吗?她的政治前途,还有没有一线生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王义伟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推荐文章2:南社社员的歌词创作
▲孙中山
南社是中国近代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进步文化团体,1909年成立于苏州,其发起人是吴江人陈去病、柳亚子和上海金山人高天梅。南社受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的影响,取“操南音,不忘本也”之意,鼓吹民主革命,提倡民族气节,反对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为辛亥革命做了非常重要的舆论准备。社员总数1180余人。1923年解体,以后又有新南社和南社湘集﹑闽集等组织。前后延续30余年。其中有范烟桥、田汉、李叔同、欧阳予倩、吴梅、汪东、唐群英、戴季陶、廖仲恺、邵元冲、周瘦鹃、苏曼殊、程小青等都有创作歌词的经历。范烟桥的歌词创作已有钱国良先生作了专门讲述,本人重点就其他南社社员的歌词创作进行介绍。
▲戴季陶
▲廖仲恺
▲邵元冲
▲胡汉民
中国本无国歌,进入民国,在不同时期分别使用了《五旗共和歌》《中华雄立宇宙间》《卿云歌》《三民主义歌》等多版国歌。《三民主义歌》由南社社员戴季陶、廖仲恺、邵元冲以及胡汉民合作而成。“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三民主义歌》原为广州黄埔军校的校歌,1943年,正式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是最广泛意义上的中华民国国歌,也是民国历史上和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国歌,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被选择为世界最佳国歌。
▲马叙伦 ▲田汉
1949年9月25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主持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南社社员马叙伦等主张暂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田汉,是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编剧、小说家、词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文艺活动家,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他也是南社社员。
▲《义勇军进行曲》
▲《风云儿女》剧照
《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极富革命精神和新时代特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到巨大的作用。“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义勇军进行曲》以其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愤恨和反抗精神,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外侮面前勇敢、坚强、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英雄气概。
▲聂耳
聂耳是中国著名音乐家。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一同创作的歌曲,除《义勇军进行曲》外,还有《开矿歌》《大路歌》《毕业歌》《码头工人》《苦力歌》《打砖歌》《打桩歌》《告别南洋》《春回来了》《慰劳歌》《梅娘曲》《打长江》《采菱歌》等十三首,几乎占了聂耳全部作品的一半。
▲《母性之光》剧照
1933年电影《母性之光》,通过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对立和矛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插曲《开矿歌》作词就是田汉,“开矿,开出来黄金黄。我们大家的心,要像一道板墙我们大家的手,要像百炼的钢。我们造出来的幸福。我们大家来享”。《开矿歌》开创了我国20世纪30年代革命电影歌曲的先声。
▲《桃李劫》剧照
1934年的电影《桃李劫》,描写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插曲《毕业歌》:“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巨浪巨浪不断地增涨。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田汉的作词深得人心传唱全国。
▲周瘦鹃
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守卫卢沟桥的中国部队,当即进行了抵抗,全国全面抗战从此爆发。承受着深重苦难的中华民族发出了抗争的怒吼,一首首不朽的战歌在血火中诞生。铿锵战歌,鲜血谱就。剧作《卢沟桥》主题歌《卢沟桥之歌》:“一寸寸国土,一寸寸黄金。谁先抢着走,我和谁拼命!战而胜,长在卢沟桥扎我的营!战而不胜,就把卢沟桥做我的坟!”在戏剧演出到高潮时候,全体演员同声齐唱,台上台下歌声欢呼声连成一片,可以说是气壮山河,情憾大地。这首的是南社社员周瘦鹃。周瘦鹃是杰出的作家、文学翻译家。他以饱满的爱国之情,谱写了这首壮丽的歌词。
▲欧阳予倩
欧阳予倩,中国著名戏剧、戏曲、电影艺术家,中国现代话剧创始人之一,被称为“中国现代戏剧之父”,是南社社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欧阳予倩历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国文联第一届常委和第二、三届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一、二届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第一、二届主席。1939年,由卜万苍执导的电影《木兰从军》上映,其插曲《月亮在哪里》是南社社员欧阳予倩作词:“月亮在哪里?月亮在哪厢?它照进我的房,它照上我的床。照着那破碎的战场,照着我甜蜜的家乡。几时能入我的怀抱,也好诉一诉我的衷肠。”
▲《马路天使》剧照
田汉作词、贺绿汀作曲的《四季歌》,是电影《马路天使》的插曲,曾流行一时。《马路天使》是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由袁牧之执导,赵丹、周璇、魏鹤龄等主演,讲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遭遇以及歌女小红与吹鼓手陈少平之间的爱情故事,1937年上映,是中国电影史上的杰作。
▲周璇
《四季歌》插曲的演唱者——周璇,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最红的女星,由南社社员范烟桥作词,周璇演唱的《夜上海》《花好月圆》当时风行上海滩。“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眠城,华灯初上。乐声悠扬,歌舞翩翩。……”“浮云散,明月照人来,团圆美满今朝醉。清浅池塘,鸳鸯戏水,红裳翠盖,并蒂莲开,双双对对,恩恩爱爱。……”
周璇演唱的歌曲,作词者除范烟桥外,还有南社社员程小青。程小青,中国侦探小说家、翻译家。很多人都把他称为“中国侦探小说之父”。他作词的《种花歌》是电影《恼人春色》(1941年上映)的插曲,由姚敏作曲,周璇演唱。“要收九秋的果,先做三春的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种的人儿乐无忧。”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歌谱
其他歌手演唱的歌曲,也有南社社员创作的。如《教我如何不想他》,由刘半农作词。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人,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教我如何不想她》1920年9月4日创作于英国伦敦,原题为《情歌》;1926年9月收入北京北新书局出版的新诗集《扬鞭集》,改题为《教我如何不想她》。1926年,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赵元任为这首新诗谱曲,并将题名改为《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歌1928年被载入《新诗歌集》,成为音乐院校声乐专业学生的必修曲目,也是许多著名歌唱家参加大型演唱会的保留节目。李谷一曾经演唱,收录于《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和李谷一《秋水伊人》专辑中。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这是李叔同(弘一法师)作于1914年的《送别》。歌词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和离别的哀愁。同时,这首歌曲也展现了李叔同的音乐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李叔同创作的其他歌曲,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亮丽的一笔。1915年起,李叔同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他谱曲了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他谱曲的《三宝歌》作于1930年,太虚大师再依曲作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现代梵呗,同时也是对古代梵呗一次划时代的革新。在重大的佛教活动上,都会先唱《三宝歌》。
▲苏曼殊
南社成员中有一位革命僧人苏曼殊,是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情僧、诗僧、画僧、革命僧人,他也有歌词创作。他写的《花朝》,后来被戴于吾作曲,于文华演唱;《孤僧》,则是由印能法师、张鹤在其诗作基础上进行修改,张鹤作曲,印能法师演唱,收录于专辑《鱼在水里空中鸟儿飞》中。“江头青放柳千条,知有东风送画桡。但喜二分春色到,百花生日在今朝。”苏曼殊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柳树在春风中抽出新绿,如同画卷般展开。他欣喜地发现,随着二分春色的到来,标志着百花的生日——花朝节已经来到。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二月十五或二月二十五。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
除前面提到的李叔同谱曲的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外,在中国学校史上,也有其他校歌是由南社社员写的。两所民国时名校国立中央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校歌分别是南社社员汪东和吴梅写的。
▲汪东
汪东为章太炎的入室弟子,精于文字训诂音韵之学,曾任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近代词坛大家。他写的歌词为:“维襟江而枕海兮,金陵宅其中。陟升皇以临睨兮,此实为天府之雄。焕哉郁郁兮,文所钟。宏我黉舍兮,甲于南东。干戈永戢,弦诵斯崇,百年树人,郁郁葱葱。广博易良兮,吴之风。以此为教兮,四方来同。”
▲吴梅
吴梅是现代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诗词曲作家,在北京大学、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中山大学、光华大学、金陵大学任教授。1917年,北京大学举办20周年校庆活动。为了这次庆祝活动,吴梅创作了一首北大20周年纪念歌,一度被当做北大校歌。
▲施肇曾
▲柳亚子
▲震泽中学(提供)
震泽人徐子为曾协助施肇曾创办吴江县私立震属育英高中(今震泽中学),并任该校董事。1950年10月,徐子为专程赶赴上海,拜会南行到达上海的柳亚子及其夫人郑佩宜,郑重提出撰写校歌的请求,得到柳亚子的首肯。柳亚子返回北京后,于同年12月上旬,把撰写好的校歌邮寄给徐子为,这一手迹至今保藏于震泽中学。柳亚子撰写的震泽中学校歌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地方特色:“太阳中天天地赤,我们有个毛主席。工农大众尽翻身,人民用脑兼用力。农村发展工业化,一支锄头一管笔。学校农场一例看,大家拥护毛主席。”“太湖湖水连天阔,中有灵区号震泽。王蘋而后王晓庵,讲学持躬两卓绝。前贤事业吾侪继,吸取精华弃糟粕。我们掮起锄头来,大家拥护毛主席。”
以上是我收集到的有关南社社员的歌词创作,“承前启后的人文情怀,心系民众的进步追求,振兴中华的家国担当”的南社精神,正是我们应该传承与发扬的。
(系江苏省南社研究会副会长、苏州南社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吴江区南社研究会会长)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责编 | 李星雨
美编 | 朱宇婷
审核 | 王来刚
图片 | 俞前、馆藏及网络
※※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征稿启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可自行处置(同一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推荐文章3:中国近代现代历史上有哪13首国歌?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会议召开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中国近代现代历史上有哪13首国歌?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会在北平召开,筹备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就是决定新中国的国歌。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国歌?一共有13首。
第一首,《普天乐》
1878年,满清外交官曾纪泽(曾国藩次子)出使英法,后来又担任驻俄公使。根据国际惯例,外交官在很多场合需要使用本国国歌。
满清并没有国歌,曾纪泽无奈之下,自己写了一首叫作《普天乐》的歌。
歌词具体为:
圣天子 奄有神州 声威震五洲 德泽敷于九有 延国祚 天长地久 和祥臻富庶 百谷尽有秋 比五帝 迈夏商周 梯山航海 万国献厥共球
这首国歌没有被满清承认,只是曾纪泽临时使用。《普天乐》比较简单,不伦不类,只能勉强凑数罢了。
第二首,《李中堂乐》
1896年,时任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以特使身份出访欧洲,也遭遇了曾纪泽同样的难题,找不到可用国歌。
于是,李鸿章下令临时找到王建的《宫词一百首》中的一首加以改编,配以老家安徽庐剧中的“倒七戏”配乐,临时作为国歌。
《李中堂乐》一直作为满清的国歌,用了很久。
它的歌词: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云车驾六龙。
一共只有4句,曲调也非常缓慢。
不得不佩服李鸿章的聪明,仓促之间搞出的《李中堂乐》虽然歌词极少,曲调倒也像模像样,作为临时国歌也算合格!
第三首,《颂龙旗》
李鸿章死了,时代不同了。
1906年,满清成立了陆军部,将《颂龙旗》作为陆军军歌。慈禧太后认为《颂龙旗》很不错,将它列为国歌。
《颂龙旗》歌词是这样:于斯万年,亚东大帝国!山岳纵横独立帜,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产博。扬我黄龙帝国徽,唱我帝国歌!
《颂龙旗》中规中矩,比前面两首要好得多,勉强可以充当国歌。
第四首,《巩金瓯》
1911年,慈禧太后早已死去,一切都不同了。
风雨飘扬的满清装模作样的宣布立宪改革,通过政府命令公布了第一首正式国歌,《巩金瓯》。《巩金瓯》是严复作词,曲谱来自康熙时期的皇室音乐,歌词是文言文。
《巩金瓯》的歌词如下: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这首国歌公布后才1个月,辛亥革命爆发,还没来得及全国传唱就被废除了。
《巩金瓯》是比较吵闹的一首国歌,锣鼓喧天,更像是军歌。
第五首,《五族共和歌》
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同时将《五族共和歌》列为国歌。
《五族共和歌》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国歌拟稿,歌词是: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五族共和歌》只用了1年,到1913年就被《卿云歌》取代。
《五族共和歌》是临时作品,歌词颇为拗口,唱起来不太流畅。
第六首,《卿云歌》
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以后,并不愿意使用南方革命政府的《五族共和歌》,希望尽快更改。
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长蔡元培成立国歌研究会,向全社会征求国歌。
众议员汪荣宝将《尚书大传·虞夏传》中的《卿云歌》稍加修改后,加上比利时音乐家的谱曲,成为《卿云歌》。
1913年4月28日,国会开会时,《卿云歌》成为临时国歌。
歌词如下:卿云烂兮,卿云烂兮,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这是古文,翻译以后就是:祥云灿烂,曲折而弥漫。太阳与月亮的光辉照耀在天地之间,日复一日。时代改变,天下已不是一个人的天下。
有意思的是,袁世凯对《卿云歌》最后那句歌词非常不满意,稍后就换成了《中华雄立宇宙间》。
直到袁世凯死后,段祺瑞不敢自称皇帝或者唯一领袖,才又恢复了《卿云歌》,一直用到北伐垮台为止。
《卿云歌》的缺点是软绵绵的,唱起来有气无力。
第七首,《中华雄立宇宙间》
袁世凯弄垮了南方革命党以后,取消了之前不合心意的国歌,将《中华雄立宇宙间》列为国歌。
这首国歌也没有使用多久,从1915年到1921年,随着袁世凯病死就禁止了。
《中华雄立宇宙间》的歌词如下:中国雄立宇宙间,廓八埏,华胄来从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五族共和开尧天,亿万年。
有意思的是,袁世凯称帝以后,将歌词的五族共和,改为勋华揖让。
不要小瞧只改了4个字,改动其实非常大。所谓勋华,是古代对尧舜这种明君的称呼。勋华揖让也就是说,袁世凯是从前朝皇帝手中得到禅让的皇位。
这个改动将1911年到1916年间的辛亥革命、共和时代一笔勾销,还将袁世凯并列于尧舜。
《中华雄立宇宙间》有着明显王乐的倾向,像是欧洲颂扬君主的乐曲。
第八首,《国民革命歌》
1926年北伐开始之前,黄埔军官学校军官廖干五制作了《国民革命歌》,旋律同广东童谣《两只老虎》差不多。
《国民革命歌》本身没什么问题,由于今天的我们人人都听过《两只老虎》的儿歌,总觉得这首歌有三分滑稽感。
《国民革命歌》的歌词如下: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第九首,《中华民国国歌》
1930年,北伐成功以后,南京国民政府将《中华民国国歌》列为国歌。
《中华民国国歌》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三民主义歌》,歌词为孙中山(其他文人有所增添),程懋筠作曲。
到了1937年,《三民主义歌》正式成为国歌,它的歌词如下: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歌词的意思不太容易理解,翻译一下就是:三民主义是我们共同遵从的指导方针。用三民主义建立并建设中华民国,促进大同世界的实现。诸位志士们!要做全民的楷模表率。从早到晚都不懈怠,遵从三民主义。立誓要勤奋努力、勇往直前。一定要信守、忠诚。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自始至终,不断地努力,彻底实践。
第十一首,《国际歌》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主席毛泽东,定都瑞金。
这个红色共和国也有自己的国歌,就是《国际歌》。
歌词为: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那雄纳尔就一定要实现。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第十二首,《义勇军进行曲》
1949年选择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也是国军第200师的军歌。
歌词大家都很熟悉了: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第十三首,《继续革命的战歌》
1978年文革结束后,曾将《继续革命的战歌》列为国歌。在1982年,又重新恢复了《义勇军进行曲》。
在1978年之前的文革时期,《义勇军进行曲》的地位就比较尴尬。《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田汉被打成了“反革命分子”,“叛徒”,“永远开除党籍”,在1968年惨死。据原戏剧协会研究室副主任屠岸说:斗田汉的时候,那些初中女学生特别厉害,用那带钢扣的皮鞭,没头没脸地打。看管田汉的造反派很残酷,因为田汉有糖尿病,有时小便忍不住尿在地上,他们就强迫田汉趴在地上把尿喝掉。
至于田汉是怎么死的?至今也没有准确说法。1968?年12?月10?日?,?田?汉?在301?医?院?病?房死去,病历上写的假名字李伍。?文革后根据在医院看守的军人回忆,田汉死前神志早已迷糊,曾对他说“放我回家见见我妈妈吧!”
军人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翻看历史才明白怎么回事。
1935年2月,田汉被国民党抓捕入狱,还允许他母亲进入监狱探视。在田汉死时,年迈的母亲易克勒尚在人世。
田汉儿子田大畏回忆,当时只告诉他“田汉死了,罪大恶极”。时任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司任科长田大畏,吓得都不敢询问骨灰如何处理了。
直到11年后的1979年田汉被平反,才补了一个追悼会。
既然田汉是反革命,唱他写的歌词就不合适了。于是,很多时候大家只是放《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并不放国歌,也不跟着唱词。群众集会时,大多只唱《东方红》和《大海航行靠舵手》。
觉得这样很尴尬,才在1978年推出了《继续革命的战歌》。
《继续革命的战歌》的曲子仍然是《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却完全改变了。
不过,田汉的作词水平是难以匹敌的,《继续革命的战歌》的歌词并不成功,无法同原作相比。
《继续革命的战歌》歌词如下:
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的斗争。前进!前进!前进!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前进!前进!进!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请通知删除。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推荐文章4:民进党上台,台湾现在的“国歌”要保不住了!
台湾“国歌”早该换了?
有台湾历史学者呼吁应制定“正式国歌”,理由是现今的“国歌”其实就是中国国民党党歌。更何况,5月20日将任台湾“总统”的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多次在公开场合唱“国歌”时,皆避掉“三民主义,吾党所宗”歌词,这似乎已成为绿营惯例。
据台媒道,学者李筱峰呼吁,现今的“中华民国国歌”其实就是中国国民党党歌。这项决议是国民党中央在1930年时,在正式“国歌”制定前决定先以党歌暂代,就这样用过一代又一代,“代到现在没完没了”。现在应尽快制定真正的“中华民国国歌”。李筱峰提到“国歌”的一些“缺陷”:未经民主程序,歌词深奥晦涩,还有像“吾党所宗”、“为民前锋”这样令人不解的歌词。
李筱峰声称,制定正式的“中华民国国歌”有两大优点:首先,可以避免非国民党人士在演唱“国歌”时所引起的立场矛盾争议;再者,也能够检验国民党是否依然“党国不分”,既然口口声声以“爱中华民国”自居,那为“中华民国”制定“正式国歌”,就应该没有反对的理由。
李筱峰曾被“夸奖”为一个“宅心宽厚的铁杆台独”,想着如何“消灭中华民国”才是他的正经职业,现在却替“中华民国国歌”操心,他难道要改邪归正?这要从引起风波的台湾“国歌”说起。
蔡英文(黄衣者)到桃园市平镇区参加元旦升旗典礼,当国歌演奏到“吾党所宗”时双唇紧闭。
台湾现在的“国歌”就是《三民主义歌》,原为广州黄埔军校校歌,首次出自民国十三年(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中,对该校师生之训词,由中国国民党党员胡汉民、戴季陶、廖仲恺、邵元冲合作作词。北伐成功后,中国国民党选择《三民主义歌》歌词为党歌并公开征求伴随音乐。程懋筠的作曲在139名参赛者获胜,得到500银元奖金。1930年,由于当时中华民国处在训政时期,许多国民党党员提议使用《三民主义歌》作为国歌。由于反对使用一党标志代表全国,所以设立了国歌编制研究委员会,支持国民党党歌。1943年,《三民主义歌》成为中华民国国歌。
看明白了吧,这个歌曲所表现的与大陆密不可分的联系已经让“台独”分子视为眼中钉了。李筱峰虽然挂着一个汉人的姓氏,但巴不得切断与中国的所有联系,连遗传自祖先的血统都要否认掉,声称其母系血缘应来自印度东北方的少数民族,父系为非华人的东南亚血缘,组织抗原属于闽越族人的血缘。他想制定新国歌是假,干掉中华民国才是真。
去年“双十节”,台中市长林佳龙拒唱“国歌”前两句。
实际上,台湾一直不缺与李筱峰有相同想法的人。民进党人过去出席重大活动时,多半不唱“国歌”,或者技巧性地跳过前两句歌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不唱,并避免挥舞“国旗”,几乎已成惯例。对民进党而言,“国歌”中的“吾党”摆明是指国民党。陈水扁当政8年,曾有意修改“国歌”歌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后因为朝野缺乏共识而不了了之。还曾有人提议把 “吾党所宗”改成“吾民所宗”,或是把“三民主义”改成“自由民主”。
老“国歌”不行,哪些歌能替补上来?台湾网友开始八卦,被网友推得最多的据说是《台湾翠青》,这是一首为台湾人创作“国歌”而写的诗,后来被谱成合唱曲,还推出国文版、客家话、阿美族语等多个版本。
《台湾翠青》是什么东西?看看就知道了:
太平洋西南海边,
美丽岛台湾翠青。
……
人类文化、
世界和平。
国民向前、
贡献才能。
还有网友希望《美丽岛》当“国歌”。这是上世纪70年代创作的一首台湾民歌,而且自诞生后就与政治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久即发生“美丽岛事件”,《美丽岛》歌也被烙上政治符号,1980年正式遭禁。直到1987年台湾宣布解严,《美丽岛》才终于解禁,取得“合法”地位。此后这首歌又呼应了台湾日益高涨的本土意识。不过,2006年“百万人倒扁运动”时,民众也一起合唱这首歌。
有人抛砖,当然引来…………“一堆砖”。包括《晚安台湾》、《共和》、《爱拼才会赢》都被推荐为“国歌”。当然,也有大一统的歌典,比如这首《中华民国颂》,看看前四句歌词——
“青山的草原,一眼看不完,喜马拉雅山,峰峰相连到天边……”
中业君忍不住乐了起来……
有人赞成换“国歌”,自然有人反对。多次在双十庆典上领唱“国歌”的资深艺人白嘉莉26日接受台湾“中央社”采访时强烈反对换“国歌”。她表示,国父孙中山当初创立中国国民党,才有今天的“中华民国”。她认为民主社会任何事都可理性讨论,但也不要忘本,“‘国歌’象征了国人对‘国家’的情感”。还有,不少台湾老年人一到升旗日,会用尽感情去唱“国歌”,用尽力气挥动手中的“国旗”,抒发自己的心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