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待人上一句
岁月不待人上一句推荐文章1:五评五四运动100周年③|天将降大任,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高屋建瓴地指出了青年所处的大势,教导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000多年前,孟子说的这句话,今天读来,仍让人心潮澎湃。特别是这100年来,这句名言激励无数中国青年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矢志奋斗,书写了荡气回肠的历史篇章。
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19年,79年时间,不仅屈辱,而且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在民族危难之际,1919年,中国大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9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奉献。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经过几代人努力,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如此之近,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现在的青年一代要想将来跑出更好的成绩,就要提前做好准备。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6点要求,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作为行动指南。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让我们再次重温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中国曾经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后来在欧洲发生工业革命、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逐渐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今天,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前行,也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新时代中国青年,努力奔跑吧!(千龙网评论员 乾龙平)
岁月不待人上一句推荐文章2:【经典悦读】陶渊明: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
责任编辑:吴紫燕
编辑:程晓莹
岁月不待人上一句推荐文章3:陶渊明最不该被忽略的一首诗,句句饱含哲理,让人受益终生
:凯紫
:凯紫的诗词之美(ID:kaizisc)
提起陶渊明,很多人率先想到的应该是他的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
他是中国山水隐逸派的开山祖师,他所描绘的“桃花源”成了后世无数文人争相追求的精神乐土。
但我今天要说他的这首诗,很冷门也许很多人都没读过,但是诗中却有三句千古流传的名言,揭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读懂了终生受益。
这首诗名为《杂诗》,全诗如下: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诗词翻译
人生在世就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又好似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生命随风飘转,人生历尽了艰难,人们都已不再是最初的样子了。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成为兄弟,又何必在乎骨肉之亲呢?
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一起畅饮。
美好的青春岁月一旦过去便不会再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努力奋斗,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这是陶渊明晚年写的一首诗,其中的“人生”、“盛年”、“及时”三句,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却不知原来是出自陶渊明笔下。
这三句饱含哲理,即使是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所以说此诗应该算是陶渊明最不该被忽略的一首诗了。
人生来就像无根之木,无蒂之花,又宛若路上的尘土,随风飘转。
命运莫测,种种遭遇由内而外地改变着人的精神面貌,每一个人都已经不是最初的自我了。
其实这样的慨叹自古有之,只是在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特别频繁,也许是和当时的战乱动荡有关吧。
皇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的日子也是朝不保夕。
即使当时陶渊明归隐田野,但也不可能完全脱离俗世,所以难免会有这样的感慨。
既然每个人都不是最初的自己,那么又何必执着于骨肉血缘呢?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应该成为兄弟,何必要同胞兄弟才相亲相爱呢?
遇到高兴的事情,就该开怀大笑,及时行乐;有好酒就该呼朋唤友,邀请左邻右舍一起畅饮。
《论语》中曾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陶渊明的“落地”一句也是这个意思。
虽然社会黑暗,人心不古,但是陶渊明还是没有放弃对“美好”的追求。
他希望在那动荡的年代中,人人都能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就像《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毕竟岁月如水,美好的青春年华一旦逝去,就不会再重来,就像一天中永远不可能看到两次日出。
既然如此,就该趁着还年轻,及时勉励自我,努力奋斗,毕竟岁月从不等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岁月不待人上一句推荐文章4:陶渊明最不该被忽略的一首诗,句句饱含哲理,让人受益终生
:凯紫的诗词之美(ID:kaizisc)
提起陶渊明,很多人率先想到的应该是他的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
他是中国山水隐逸派的开山祖师,他所描绘的“桃花源”成了后世无数文人争相追求的精神乐土。
但我今天要说他的这首诗,很冷门也许很多人都没读过,但是诗中却有三句千古流传的名言,揭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读懂了终生受益。
这首诗名为《杂诗》,全诗如下: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诗词翻译
人生在世就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又好似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生命随风飘转,人生历尽了艰难,人们都已不再是最初的样子了。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成为兄弟,又何必在乎骨肉之亲呢?
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一起畅饮。
美好的青春岁月一旦过去便不会再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努力奋斗,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这是陶渊明晚年写的一首诗,其中的“人生”、“盛年”、“及时”三句,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却不知原来是出自陶渊明笔下。
这三句饱含哲理,即使是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所以说此诗应该算是陶渊明最不该被忽略的一首诗了。
人生来就像无根之木,无蒂之花,又宛若路上的尘土,随风飘转。
命运莫测,种种遭遇由内而外地改变着人的精神面貌,每一个人都已经不是最初的自我了。
其实这样的慨叹自古有之,只是在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特别频繁,也许是和当时的战乱动荡有关吧。
皇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的日子也是朝不保夕。
即使当时陶渊明归隐田野,但也不可能完全脱离俗世,所以难免会有这样的感慨。
既然每个人都不是最初的自己,那么又何必执着于骨肉血缘呢?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应该成为兄弟,何必要同胞兄弟才相亲相爱呢?
遇到高兴的事情,就该开怀大笑,及时行乐;有好酒就该呼朋唤友,邀请左邻右舍一起畅饮。
《论语》中曾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陶渊明的“落地”一句也是这个意思。
虽然社会黑暗,人心不古,但是陶渊明还是没有放弃对“美好”的追求。
他希望在那动荡的年代中,人人都能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就像《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毕竟岁月如水,美好的青春年华一旦逝去,就不会再重来,就像一天中永远不可能看到两次日出。
既然如此,就该趁着还年轻,及时勉励自我,努力奋斗,毕竟岁月从不等人。
:蚌埠检察
硬汉男星被曝出轨后又拒降8750万片酬?来“中国网”(CIIC_China)官方微信,搜更多猛料
岁月不待人上一句推荐文章5:致莘莘学子: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阿杜
时光飞逝,当广大学子似乎还沉浸在初放暑假的喜悦中时,新的开学季就已经悄悄地来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是伟人对少年儿童的希望。这句话,激励了一代代的中小学生,他们以此为座右铭,强健身体,修养品德,刻苦学习,长大后服务了社会、成就了自己。
近些年,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中小学生有着优越的家庭条件,从小受尽了宠爱,没有生活的压力,不知道生活的艰辛。他们对学习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学习成了他们的负担,唯有游戏、玩耍才会让他们振奋精神。
马上要开学了,很多学生会为即将到来的开学而发愁,会为开学后面对的学习生活而畏惧。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古人告诉我们,青少年时期,是学习的最佳时期,也是应该读书学习的时期。能否抓住这一时期充实自己,关乎一生的发展。
读书学习可以让一个人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永葆活力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这是一首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为南宋的朱熹。诗的寓意深刻,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读书才是一个人成长进步不可或缺的动力,这也是自己读书学习的感受。
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是继孔子和孟子之后最杰出的儒学大师。不仅仅在中国,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至今在东亚、欧美等地的华人社会有着相当的影响及作用。
传说朱熹五岁时便能读懂《孝经》,并在书上题字自勉:“若不如此,便不成人”,也就是从此时起,他立志苦读,博览群书,广博的知识,为朱子理学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1148年举进士至1200年去世,朱熹在这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入仕从政不过十年,其余的时间过着读书讲学著书的生活。
朱熹一生著述甚丰,其中由他编撰的《四书章句集注》,构成了他完整的理学体系,成为封建士子修身的标准。在元明清三代,一直为统治者所青睐,成为封建科举的标准教科书。
200多年后,明代的名臣于谦,根据自己的读书体会,写下了《观书》一诗,其中的“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句,即化用了朱熹的“为有源头活水来”,把读书对人成长的作用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在现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知识更新换代极快,这就要求人们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永葆活力,青少年更应如此。
读书学习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气质提起《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两个电视节目,相信大家不会陌生,而对这两个节目的主持人,大家更为熟悉。
董卿,很早就是央视综艺节目的主持人,她美丽的外表,落落大方的台风深得观众的喜爱。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人们对董卿有了新的认识,除了美女,她还是一位才女。
节目中的她,诗词脱口而出,文章即兴背来,人们惊叹:她到底读了多少书?
董卿出生在上海的一个书香家庭,父亲对她要求严格,从小就培养她的自理能力并让她多读书,从这时起,读书的习惯一直伴着她的成长,直到让全国的电视观众认识、惊叹。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有选手以张潮的《幽梦影》形容董卿的美:“美人当以玉为骨,雪为肤,芙蓉为面,杨柳为姿,更重要的是以诗词为心”,此时,用美丽、漂亮等词形容董卿已太过肤浅,唯有气质一词更适合于她!
透过现象年本质。早在近一千年前,北宋大家苏轼就阐述了这一道理。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和董传留别》
在诗中,苏轼用“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告诉人们,读书学习不仅仅在于获取知识,还在于通过读书,提高人的精神境界,通过日积月累,会使人拥有高雅、脱俗的气质。
清人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可想而知,当一个张口“我靠”、闭口“他妈的”的人与你交往时,你是怎样的感受?
读书学习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出生时,正是北宋风雨飘摇之际,幼年的他,经历了国家的灭亡,目睹了外族入侵给人民造成的灾难,给他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从小,他就发奋读书,立志长大后服务国家,效国家。他在十二岁时就能为诗文,因长辈有功,恩荫为登侍郎之职。29岁进京参加锁厅考试,名列第一,但因奸相秦桧的孙子位列其后,惹怒了秦桧,此后他仕途受限,直至1159年秦桧死去。
此后,步入仕途的他无论担任何种职务,总以国事为重,大胆上书,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特别是在抗金上,他不仅力主北伐,还曾亲临一线参与到抗金斗争中。
1171年,他进入川陕宣抚使王炎幕府,提出《平戎策》的北伐计划,还经常到骆谷口,仙人原,定军山等前方据点和战略要塞考察敌情,并到大散关巡逻。
十月,朝廷否决了《平戎策》提出的北伐计划,陆游伤心无比。通过后来创作的《书愤》我们可感知其当时的失望之情。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之后,从1172年至1179年的八年时间里,陆游一直在川蜀之地任职。1175年,范成大任四川制置使,聘陆游为参议官,两人以文会友,成为莫逆之交。
此时,主和势力趁机诋毁陆游“不拘礼法”、“燕饮颓放”,范成大迫于压力,将陆游免职。陆游就在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开辟菜园,过起了耕种读书的生活。
1177年的一天,陆游又一次读书到深夜,此时他53岁,眼睛已花,但仍坚持读了两万余字。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读书》
他坚信,读书不是为了求取功名利?,读书的目的是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以便能更好地效国家,服务百姓。
当前,我们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国家正需要大量的人才,青少年只有刻苦学习读书,积累知识,将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社会。
读书学习有助于实现自身的价值“书有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真宗的这些话有些偏颇,但也不无道理。
一个人要发展自己,实现成功的人生,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而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就来自于学习和读书。
柏学士,唐代的官员,曾在朝中任学士一职。755年,安史之乱后,柏学士逃离北方,来到夔州的深山中,建起茅屋,过上了隐居的生活。他在读书耕种之余,还教后辈子侄们读书学习。
766年,杜甫从成都移居夔州,购果园四十余亩,稻田若干顷,过起了农人的日子,生活较为安定。闲时,他游历了附近的一些名胜古迹,创作了《咏怀古迹》五首。
其间,他拜访了柏学士。柏学士虽然居住在深山茅屋中,但不忘苦读,满屋都是书。他的子侄们,在柏学士的教导下读书也颇多。受柏学士的邀请,有感于柏学士和子侄们的刻苦精神,他写下了《柏学士茅屋》: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在诗中,他忠告柏学士的子侄:自古以来,凡功成名就者,无一不是通过勤劳和辛苦努力换来的,要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
少年苦读才不会给人生留下遗憾少年时期是人成长的关键期,也是学习的最佳时期,此时人的精力充沛,没有生活琐碎的负担,可以专心学习读书。此时学习刻苦与否,关乎一生的发展。所以青少年要努力学习,不给人生留下遗憾。
这一点儿,古人给过我们很多忠告,青少年一定要铭记在心,抓住青春好年华。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这是汉乐府中《长歌行》给我们的警示。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人生在光阴中悄悄流去,一去不回。年少时该努力一定要努力,否则等老了,回想往事只能空留叹息。
无独有偶,在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也用一首《劝学》给人们提出了忠告。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自己的写照。颜真卿3岁丧父,家道中落,母亲对他要求甚严。而他自己也很自律,坚持每日勤学苦读,25岁即考中进士,最终成为唐代名臣、书法家。
开学季,不畏惧;勤读书,不怕苦。这是学子们应有的态度。从现在起,确立目标,行动起来,抓住青春好年华,为实现人生的辉煌而努力!
--
阿杜,山东潍坊人,中学思政课教师,古诗词爱好者。
岁月不待人上一句推荐搜索词:
1.岁月不待人上一句是什么意思
2.岁月不待人上一句诗是什么
3.岁月不待人上一句是啥
本文标题:岁月不待人上一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