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8日,日本埼玉县一名74岁男性司机驾驶卡车过程中,因路面塌陷坠入下水道,而在事故发生88天后,老人仍未救出,救援行动还在持续进展中。


  刚看到这新闻,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年龄:“74岁”的卡车司机。对于这个年龄的老人开卡车,是他的工作,还是自己在使用,这个没有去深究。如果是工作的话,那可见日本老龄化的严重性了。


  最初的救援:


  事件发生在1月28号,老人在驾驶卡车时遭遇路面塌陷,连人带车坠入深约5米的坑洞。事情发生后,消防员也是进行首次尝试救援,但并没有成功。并且两名救援人员受伤。


  5米的坑洞,大概也就在一层半楼的高度,这时候救援还是容易成功的,那么为何又将近三个月,还没有救出呢?


  因为在随后使用吊车救援时,因设备故障导致牵引绳断裂,驾驶室被冲入下水道,塌陷区域扩大至宽40米、深15米。这个时候,救援已经开始困难起来。


  35天仍未获救


  截至3月3日,事情已经发生了35天,塌陷区因污水持续涌入,救援设备无法正常作业。政府计划通过建设旁路阻断污水,但预计需3个月完成。这也意味着,这个救援行动最少也要几个月后才能继续开展了。同时,大多数人可能也默认非“救援活动”,而是“寻找遗体”及整修路面。


  救援团队在此期间也曾尝试无人机探测和钻探摄像机定位,但驾驶室位置难以确定。


  88天后的现状及计划


  埼玉县政府宣布,正式搜救工作预计于5月中旬启动,周边下水道修复及加固工程需5-7年。同时,当地媒体持续直播救援现场,但未宣布司机死亡,遗体可能被冲至下游或仍困在管道内。


  为什么救援如此困难


  1基础设施老化事故主因是下水道年久失修,污水冲刷导致土质松动。日本每年约2600起塌陷事故与管道破裂直接相关。


  2环境复杂塌陷区位于12个城镇的污水枢纽,需同步修复2公里范围的管道并建设备用管线,工程量大。


  3援策略争议初期优先救车而非救人、多次救援失误(如吊车操作不当)导致塌陷扩大,被民众批评为“虐杀式救援”。


  4行政流程低效


  责任分散于多个机构,决策缓慢。救援初期因层层上延误黄金时间,后期则以“评估”“计划”为主,实际进展有限。


社会影响与争议

  1居民生活干扰


  塌陷导致交通瘫痪,污水外溢污染环境,周边12个城镇被要求每日限时节水以减少污水量


  2政治与舆论反应


  埼玉县市长借机申请特别预算,首相高调支持,被质疑利用悲剧塑造政绩。


  日本网友批评救援迟缓,质疑“三个月后是否还有生还可能”,并讽刺政府形式主义。


总结

  此次事件暴露了日本基础设施老化、行政效率低下及救援策略的严重问题。尽管政府承诺长期修复,但公众对救援迟缓的质疑持续发酵。


本文标题:日本老人坠入下水道,三个月竟仍未救出,还未宣布死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