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推荐文章1: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8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8年,足以让孩童成熟,让青涩蜕变,让梦想实现。
8年,那个曾经一度离开泳池走进校园的叶诗文又回来了,犹如涅槃重生般在韩国光州用一枚宝贵的银牌向世界宣告王者正归来。
时隔8年,再次站上熟悉又陌生的世锦赛领奖台,“小叶子”这一次显得更加从容,也更具霸气。
7月21日,世锦赛游泳比赛的第一天,叶诗文就在女子200米混合泳中亮相,在预赛中游出了2分09秒45的成绩,排名第二晋级半决赛。半决赛中,她又以2分09秒28的成绩位列第四,顺利杀进决赛。
“我决赛的目标就是游进2分9秒内,我相信我可以。”
22日晚,女子200米混合泳决赛正式打响,叶诗文在第六道出发。她的开局并不好,蝶仰两个泳姿过后仅排在第8位。永不放弃,是顶级运动员的核心素养。从蛙泳开始, “小叶子”奋起直追,150米时她已经追到第四。最后一个泳姿是自由泳,也是叶诗文的看家本领。最终,她全速反超,紧随匈牙利名将霍苏第二个撞线。
2分08秒60!一块宝贵的银牌!叶诗文时隔8年再次登上世锦赛的领奖台。
重新站在领奖台上的叶诗文,已经不再是伦敦奥运会时那个一脸羞涩的“小叶子”。
事实上,在叶诗文看来,自己还能做得更好。霍苏2分07秒53的成绩正是她所保持的亚洲纪录。在本次世锦赛上,叶诗文因为感冒的原因影响了状态,未能夺金也有一丝小小的遗憾。“预赛时可能过度兴奋,用掉了一些状态,到了决战体力有些不够,其实成绩可以更好。”复盘整场比赛,叶诗文说。
为了备战光州游泳世锦赛,叶诗文在此前的训练时特意加强了自己的弱项蝶泳和仰泳的训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也让她的信心更足。在预赛中,叶诗文在仰泳中超越了霍苏,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体现。
从当年天才少女横空出世的风光无限,到里约奥运会上的低迷表现,再到如今涅槃重生的云淡风轻……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叶诗文的成熟和进步。校园生活,让叶诗文放下了沉重的包袱,重新认识了游泳,也再度清晰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我还是喜欢游泳,在泳池里还有未完成的梦想。”
2018年底,叶诗文力排众议向清华大学申请休学两年,全力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
挫折过后,有些人选择了黯然离开;而有些人选择了倔强的坚持,叶诗文就属于后者。然而,众所周知,回归之路注定会充满荆棘。
“惨烈。”叶诗文没有丝毫犹豫就吐出了这个词,来形容刚复出的那一段日子。
尽管徐国义教练没有给她安排特别的训练计划,但叶诗文还是经常无法按时完成教练布置的训练任务,有时候甚至连三分之一都完成不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极限的身体痛苦,倔强的叶诗文顽强地坚持着。有时候太累了,她就自己躲在宿舍里,蒙上被子偷偷地哭。哭完,叶诗文还要咬牙坚持训练,一步一步地去提升。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儿,她就要暗示自己是最强大的,就算死也要死在泳池里。
场外,所有人都看到了叶诗文的变化,她变得爱笑了,变得更加洒脱了。训练之余,和队友打打闹闹,讨论最近读的书,甚至还会预测自己要参加的全国比赛的成绩。无疑,叶诗文的内心已得到了释放,不再像当年一样执拗于结果。
“我已经没有压力了,在泳池里继续拼搏,是因为我热爱游泳,我还有梦想。能够游出好成绩,就是赚了,游不好,也很开心,因为我尽力了,问心无愧。”
她依然渴望胜利,但也不害怕失败,内心早已学会接受自己的失利。
这与里约奥运会决赛中因为泳镜问题导致排名垫底的低级失误简直是天壤之别。叶诗文把那次失利的原因归结为心魔难破:“跳下去感觉不好就立刻想放弃,不想面对比赛,也不相信自己能实现超越。”
放下所有的光环,打碎所有的骄傲,丢弃所有的成就,重新去开始一段攀登之旅,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会很难,对于年少成名的叶诗文来说更难。
“小时候只知道拼,每天往死里练,现在就觉得游泳还是要动脑子。一个高水平的运动员肯定不是纯靠体能,要有自己的战术、自己的想法,要有主见。”读书后的叶诗文终于懂得了游泳不是生活的全部,也重新界定了自己和游泳的关系。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叶诗文变得更加积极,开始和教练一起商量自己的训练计划,主动去沟通自己所欠缺的方面,积极要求加强自己薄弱环节的训练……
付出,终有回。
这枚世锦赛银牌,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除了女子200米混合泳,本届世锦赛上叶诗文还将参加女子200米蛙泳的比赛,“对名次没什么要求,只要能够做好自己,提高成绩就好。”学会放下包袱,或许才是一种大智慧。正因如此,如今的叶诗文才会变得更加强大。
用一枚世锦赛的银牌,叶诗文宣告了自己涅槃重生,强势回归。遥望东京,我们期待叶诗文带来更大的惊喜。(本韩国光州7月22日电)
上图:叶诗文在女子200米混合泳决赛中。
新华社发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推荐文章2:因热爱而坚持 因梦想而坚定
:人民网-人民日
2月14日,在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中,中国队运动员徐梦桃以108.61分的成绩夺得金牌,圆了自己多年的梦想;15日,在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比赛中,中国队小将苏翊鸣夺得金牌,实现了他“从小的梦想”……北京冬奥会上,中国队运动员奋勇争先、屡创佳绩、不断创造历史,令人激动、令人欣喜。
在摘金夺银、实现梦想的同时,他们选择坚持、执着追梦的故事让人感动。为了这枚金牌,徐梦桃坚持了4届冬奥会,“每天变着花样训练”“艰苦地练,反复地练”;为了“在‘家门口’参加冬奥会”并取得好成绩,苏翊鸣常常每天训练七八个小时;为了“刷新中国冰舞的历史最好成绩”,中国队选手王诗玥/柳鑫宇一路备尝艰辛却始终不言放弃……因热爱而坚持,因梦想而坚定。支撑他们面对困难时咬牙坚持的,是对冰雪运动的那份热爱;支撑他们在挑战自我中不断实现突破的,是对梦想的那份追求。
正如徐梦桃所言:“多练多得,努力一定会在最关键的时候帮助到你。”通往梦想的路途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但时间不会辜负努力,梦想不会辜负坚持。我们在追梦路上流下的汗水、战胜的困难,经过岁月的沉淀,将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化为人生的厚积薄发。
《 人民日 》( 2022年02月16日 01 版)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推荐文章3:因为热爱 所以坚持
在搭档队友杨皓然(右)夺得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金牌后,杨倩“比心”庆祝。 本记者 薛 原摄
从奥运赛场载誉归来,杨倩在网上发布了不少健身视频,激发了许多人的运动热情。这个清秀文静的姑娘,经过奥运赛场扣人心弦的较量,对拼搏与成长、坚守与付出有了更深的感悟。
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有太多瞬间值得记忆。看着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升起,杨倩激动不已:“金牌是送给祖国的最好礼物。”赛场上,她沉着冷静,凭借稳定发挥屡次扭转局面;领奖台上,她笑意盈盈,一个比心的动作赢得不少人的喜爱。
“不去想结果,全力做好自己。”从走上射击训练这条路,到攀上运动生涯的高峰,杨倩靠的是执着的热爱、坚定的信念和巨大的努力。她的这条成长之路,和众多奥运选手一样,离不开中国体育代代相传的精神激励,离不开新时代为运动员提供的广阔舞台,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正是一个日益强大的祖国,成就了奥运辉煌,鼓舞着奋斗豪情。
“比赛是自己和自己的较量”
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杨倩在比赛中对自己的要求;笑对困难与挑战,也是她生活中的气质。东京奥运会首金的争夺,压力可想而知。在打最后一枪的时候,排名领先的对手打出了8.9环,丢掉了原有优势,现场立刻嘈杂起来。杨倩努力屏蔽干扰,打出了9.8环,赢得胜利。
如何在重压之下保持专注和稳定?“尽力控制,稳住情绪,把每一枪打好。”在杨倩看来,“比赛是自己和自己的较量”,要稳住心态,才能笑到最后。
高手众多的奥运赛场,运动员比的是技术,更是心理。丢掉包袱,轻装上阵,是杨倩发挥出色的秘诀。在女子10米气步枪和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两项比赛中闯入决赛,她都是在最后时刻反超对手,让人看到这个“00后”的沉稳、自信和果决。
“这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杨倩说,栽过跟头才会知道如何更快地调整心态、发挥出水平,“对于运动员来说,失败是常态。不断磨炼,人才能成长。”
“射击一直伴随我成长”
从10岁开始,杨倩就沉浸于射击这项与自己对话的运动中。
当年,体校教练虞利华到学校遴选射击苗子,在平衡测试、垒弹壳等专业考核外,虞利华被杨倩的眼神“抓住了”。“跟她讲话时,她直直地看着我,不躲闪,这说明她是个专注、自信、有胆量的人。”虞利华说。
进入射击队,要先练基本功,为了稳定性和持久性,身材瘦小的杨倩,需要举着重约10斤的步枪坚持很久,难免会感到枯燥。练了一年多,杨倩想过放弃,但是被妈妈劝住:“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努力坚持下去。”
这句话深深印在了杨倩心里。“虽然一开始我是出于好奇练习射击,但渐渐地,就离不开了。”杨倩说,“射击一直伴随我成长,我与射击相互成就。”
12岁时,杨倩拿下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亚军,14岁在浙江省运动会上摘下3枚金牌。2019年,杨倩凭借在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的出色表现,敲开了国家队的大门。“她打出了633环,当时国家队中也只有3人打出过这个成绩。”虞利华说。
从第一次走进射击队的大门,到登上奥运冠军领奖台,杨倩最深的感触就是坚持。相比结果,她更重视过程,“这是我想做的事情,就要竭尽全力、不留遗憾。”
举枪、屏息、瞄准、击发……一场场比赛下来,杨倩不断挑战运动生涯的高峰,也连接起梦想拼图。2016年,她入选清华射击队,进入清华附中学习。杨倩的训练时间一般安排在放学后,有时还要赶回学校上晚自习。紧凑的日程安排,让杨倩养成了高度自律的习惯,射击和学习一项也没落下,“我尽量去平衡,该学习的时间认真学习,该训练的时间认真训练”。
2018年,杨倩顺利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习。
“做好过程,就会有好的结果”
在国家队的4场东京奥运选拔赛中,杨倩场场第一,锁定参赛资格。然而之后的一段时间,她却遭遇低潮,抵达东京之后,也没有恢复到选拔赛的状态。
女子10米气步枪资格赛,杨倩的表现起起伏伏,整整60发,她一直面向靶纸,没有回头。“每一枪都在和自己的内心作斗争,不断地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多年的训练,她学会了自我调节;稳健的心态,是由无数汗水和努力锻造出来的。
对于多年付出,杨倩总是轻描淡写。但在妈妈看来,女儿非常有毅力:“一旦认定目标,便会为之付出十二分的努力。”
“走下领奖台那一刻,成绩就全部归零。”杨倩有着一份令人赞叹的清醒,“每次比赛冠军只有一个,尽己所能就足够了。”正是这种“拿得起、放得下”的性格,让她不怕输,更不服输。
生活中的杨倩,也有着和很多同龄女孩差不多的喜好:她会给自己美甲,制作手工艺品,喜欢拍照片。收获了两枚奥运金牌,她只想着重新出发,投入第十四届全运会的备战,然后返回校园继续学业。
从赛场到校园,不同的场景切换,丰富着杨倩的人生经历。一个开放奋进的时代,为众多中国体育健儿搭建了更为多彩、更加宽广的舞台。“相信自己,做好过程,就会有好的结果。”这是杨倩的人生信条。将个人成长融入社会发展进步,人生的赛场上,就还会有更多精彩等待着这一代年轻人去创造。
人物小传
杨倩,2000年出生,10岁开始练习射击,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京奥运会上,杨倩在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中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奥运首金,随后又与队友杨皓然一起获得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金牌。
:本记者 季 芳 王 亮
: 人民日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推荐文章4:因为热爱 所以坚持
在搭档队友杨皓然(右)夺得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金牌后,杨倩“比心”庆祝。 本记者 薛 原摄
从奥运赛场载誉归来,杨倩在网上发布了不少健身视频,激发了许多人的运动热情。这个清秀文静的姑娘,经过奥运赛场扣人心弦的较量,对拼搏与成长、坚守与付出有了更深的感悟。
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有太多瞬间值得记忆。看着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升起,杨倩激动不已:“金牌是送给祖国的最好礼物。”赛场上,她沉着冷静,凭借稳定发挥屡次扭转局面;领奖台上,她笑意盈盈,一个比心的动作赢得不少人的喜爱。
“不去想结果,全力做好自己。”从走上射击训练这条路,到攀上运动生涯的高峰,杨倩靠的是执着的热爱、坚定的信念和巨大的努力。她的这条成长之路,和众多奥运选手一样,离不开中国体育代代相传的精神激励,离不开新时代为运动员提供的广阔舞台,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正是一个日益强大的祖国,成就了奥运辉煌,鼓舞着奋斗豪情。
“比赛是自己和自己的较量”
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杨倩在比赛中对自己的要求;笑对困难与挑战,也是她生活中的气质。东京奥运会首金的争夺,压力可想而知。在打最后一枪的时候,排名领先的对手打出了8.9环,丢掉了原有优势,现场立刻嘈杂起来。杨倩努力屏蔽干扰,打出了9.8环,赢得胜利。
如何在重压之下保持专注和稳定?“尽力控制,稳住情绪,把每一枪打好。”在杨倩看来,“比赛是自己和自己的较量”,要稳住心态,才能笑到最后。
高手众多的奥运赛场,运动员比的是技术,更是心理。丢掉包袱,轻装上阵,是杨倩发挥出色的秘诀。在女子10米气步枪和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两项比赛中闯入决赛,她都是在最后时刻反超对手,让人看到这个“00后”的沉稳、自信和果决。
“这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杨倩说,栽过跟头才会知道如何更快地调整心态、发挥出水平,“对于运动员来说,失败是常态。不断磨炼,人才能成长。”
“射击一直伴随我成长”
从10岁开始,杨倩就沉浸于射击这项与自己对话的运动中。
当年,体校教练虞利华到学校遴选射击苗子,在平衡测试、垒弹壳等专业考核外,虞利华被杨倩的眼神“抓住了”。“跟她讲话时,她直直地看着我,不躲闪,这说明她是个专注、自信、有胆量的人。”虞利华说。
进入射击队,要先练基本功,为了稳定性和持久性,身材瘦小的杨倩,需要举着重约10斤的步枪坚持很久,难免会感到枯燥。练了一年多,杨倩想过放弃,但是被妈妈劝住:“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努力坚持下去。”
这句话深深印在了杨倩心里。“虽然一开始我是出于好奇练习射击,但渐渐地,就离不开了。”杨倩说,“射击一直伴随我成长,我与射击相互成就。”
12岁时,杨倩拿下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亚军,14岁在浙江省运动会上摘下3枚金牌。2019年,杨倩凭借在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的出色表现,敲开了国家队的大门。“她打出了633环,当时国家队中也只有3人打出过这个成绩。”虞利华说。
从第一次走进射击队的大门,到登上奥运冠军领奖台,杨倩最深的感触就是坚持。相比结果,她更重视过程,“这是我想做的事情,就要竭尽全力、不留遗憾。”
举枪、屏息、瞄准、击发……一场场比赛下来,杨倩不断挑战运动生涯的高峰,也连接起梦想拼图。2016年,她入选清华射击队,进入清华附中学习。杨倩的训练时间一般安排在放学后,有时还要赶回学校上晚自习。紧凑的日程安排,让杨倩养成了高度自律的习惯,射击和学习一项也没落下,“我尽量去平衡,该学习的时间认真学习,该训练的时间认真训练”。
2018年,杨倩顺利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习。
“做好过程,就会有好的结果”
在国家队的4场东京奥运选拔赛中,杨倩场场第一,锁定参赛资格。然而之后的一段时间,她却遭遇低潮,抵达东京之后,也没有恢复到选拔赛的状态。
女子10米气步枪资格赛,杨倩的表现起起伏伏,整整60发,她一直面向靶纸,没有回头。“每一枪都在和自己的内心作斗争,不断地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多年的训练,她学会了自我调节;稳健的心态,是由无数汗水和努力锻造出来的。
对于多年付出,杨倩总是轻描淡写。但在妈妈看来,女儿非常有毅力:“一旦认定目标,便会为之付出十二分的努力。”
“走下领奖台那一刻,成绩就全部归零。”杨倩有着一份令人赞叹的清醒,“每次比赛冠军只有一个,尽己所能就足够了。”正是这种“拿得起、放得下”的性格,让她不怕输,更不服输。
生活中的杨倩,也有着和很多同龄女孩差不多的喜好:她会给自己美甲,制作手工艺品,喜欢拍照片。收获了两枚奥运金牌,她只想着重新出发,投入第十四届全运会的备战,然后返回校园继续学业。
从赛场到校园,不同的场景切换,丰富着杨倩的人生经历。一个开放奋进的时代,为众多中国体育健儿搭建了更为多彩、更加宽广的舞台。“相信自己,做好过程,就会有好的结果。”这是杨倩的人生信条。将个人成长融入社会发展进步,人生的赛场上,就还会有更多精彩等待着这一代年轻人去创造。
人物小传
杨倩,2000年出生,10岁开始练习射击,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京奥运会上,杨倩在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中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奥运首金,随后又与队友杨皓然一起获得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金牌。
:人民网-人民日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推荐文章5: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中国青年杂志】免费订阅,愿《中国青年》走进您的生活!
90后的我,喜欢与热爱经常更换频率,但有一点,我清楚地知道,坚持源于热爱。但凡做了自己想做又喜欢的事,便会咬紧牙关,永不言弃。因为,半途而废,终是要遭到自己不屑与嘲笑的。
前几天和死党聊天,聊到电影,他说最喜欢的就是《肖申克的救赎》。问其原因,他说这部电影总是能给人力量。每当他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想着放弃的时候,就会去看这部电影。 每每看完,都会重拾希望。
他觉得这部电影,就是对坚持最强有力的注释。
其实不止我这位朋友,很多人都非常喜欢这部电影,没有动作,没有特技,甚至没有美人,却依然能深深打动观众,并且历经十几年而魅力不减。它靠什么吸引我们?我想,因为它反映出了“人性之韧”。确实,用一把小榔头,近20年的时间,硬是在人身控制极为严格的监狱里,挖出了一条通往自由与希望的隧道,非一般人所能为。
故事的主人公叫安迪·杜佛兰,因被人陷害,进入了肖申克监狱。从进监狱的第一天,他就发誓要逃离这里。最终通过好友瑞德,陆续获得凿子之类的小工具,利用夜间打造越狱地道,重获新生。
不从众,不消沉,始终不忘自由的信念,安迪用坚持的品格武装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逃离苦海,救赎了自己。
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如何塑造坚持的品格,我想,这部电影就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热爱。因为对自由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让安迪在监狱中始终没有放弃离开的希望。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成功。
(系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宣传处干事)
(图片:网络)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推荐搜索词:
1.因为热爱所以坚持下一句是什么
2.因为热爱所以坚持的唯美句子
3.因为热爱所以坚持作文600字
本文标题: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