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推荐文章1:他为何画这些“巨人”,盛天晔与《明月前身》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玉涵
《明月前身》(局部)
六个三米多高的农民站在一起,泥土与汗水的气息从水墨中扑面而来。
如果走进浙江展览馆的“乘风之路——浙江省文艺名家孵化计划美术作品展”,我们很容易被这六位“巨人”吸引,他们是盛天晔创作的中国画《明月前身》系列的一部分。丈二的尺幅太大,观众走近时不得不仰望着观摩细节,或者退后三米以览其全貌。
一般的肖像画,人物与常人等大或略小,一个顶两个的“巨人”很少见——这是非常规视像,盛天晔解释道。
为什么把人画这么大?“很多年了,我脑子里一直萦绕着孔子观明堂的那个场景”,他说,“孔子在明堂里看到尧舜桀纣的画像,各自有着善恶不同的面容。如果把画的对象换一换呢?”明堂相当于帝王的祖庙,四壁户牖之上图绘的往往都是王侯将相,为什么不能画劬劳生民?当他起意把农民作为可以歌颂的对象,尺寸也被执意地放大了。“风越过了雅上升为颂。”
于是,黄土地上风削刀割的劳碌生面,顶天立地地站在了那里。
明月前身
这些形象都是盛天晔在山西吕梁的老乡。
2008年,经由太原理工大学一位老师的介绍,盛天晔第一次来到吕梁临县碛口,这个和江南城市霄壤之别的晋西古镇,给了他一记彻底的捶打。“村子完全在山沟沟里面,生活条件你完全想象不出来。”
不适应。
北方不同于南方,水会成为一个问题。较早些的时候,洗澡都没有地方洗,排水系统也不完善,卫生条件十分落后。而对当地居民来说,能吃饱是最重要的事情。有一次他走进一个窑洞,看到一对老夫妇蹒跚佝偻着,几乎已经走不动了,却还在劳作,见到人来,拘谨,羞涩,不善言辞,却有着最真挚的笑容。“那是乡野田间中国人最善良的底色,风侵雨蚀,千年未改。”
深入了解之后,那里的生活状态深刻地冲击了他。
2012年在碛口
在之后的大概十年时间里,盛天晔反复回到吕梁,每次都带着学生,到碛口镇下的各个村子里,和老乡们打交道,给乡亲们画像,一待就是两三个星期。每次到了下乡季,他的脑中,第一个跳出来的总是碛口。碛口也像他生命中的一段缘起,至今未及落幕。
2018年,盛天晔整理了十年间的写生材料,创作出这组十四张单幅人物肖像。大尺幅的画作突出了人物身上的细节,脸上的皱纹都清晰可见,甚至能让人联想到皱纹中夹着的尘土。
曾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画这么难看的、沧桑的老人?盛天晔没有正面回答,他想,怎么能仅凭外貌来判断美丑呢?当时,“明月前身”这个词跳到了他的脑海里。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出自唐代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表达的是诗歌中最洁净、纯粹、洗炼的艺术境界。他用“明月前身”来形容笔下的农民。“可能对我来说,这些农民比其他普通百姓带给我更多的情感触动。”
盛天晔在7岁之前都生长在浙东农村,年岁越大,回乡的次数越少,近乡情怯,一为亲老故去,二为旧境皆非。可能源于对农村的怀念,他在创作的时候总是想画这些随日月升落于天地山川间的吾土吾民:“他们像皱纹一样刻在中国的大地上。”
《明月前身》(局部)
画人物的人
盛天晔的小名就叫“大画”,他怀疑因为这个缘故,自己的画越画越大。
1971年,盛天晔出生在浙东鄞县的塘溪施村,父亲天生喜欢画画,给两个儿子分别取了小名“大画”、“小画”。
十六岁,盛天晔考入了美院附中。在附中,马玉如先生成为他最重要的启蒙老师。马老师的画品、人品,深深地影响着盛天晔。此后他步入美院学习人物画,在中国画系一直读到了博士,直至成为一名教师。
几乎每个普通的工作日中午,在食堂吃完午饭,盛天晔都有一项固定的安排——画同学,既为示范,也是自我修持和操练。这天来做模特的是一个国画人物二年级的同学,特意穿了一身旗袍早早地候在了教室。一名研究生和盛天晔同时支起画架,一圈学生则围在老师身后看。
盛天晔和学生一起写生
这个写生的习惯已经保持了二十多年。确切地说,是盛天晔在做学生的时候,从导师刘国辉先生那里接续了这个传统。那时候,也是请同学们轮流做模特,每天午饭后的短暂余暇里,他跟着刘老师一起写生。“刘老师眼高,手快,放笔直取,挥洒纵横,”盛天晔回忆起那时的情景——“我跟得踉踉跄跄,落笔既定,无暇深思,所以几乎每张都是急就。”在盛天晔的回忆中,那是一段快乐的时光,在当时,整个中国找不出这样一对师徒,以及一年又一年来了又走的同学模特和观众。
等他做了老师,依然沿袭着这一习惯,午后课前只要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就到教室里写生,学生们自由观摩,二十年前,拍照是奢侈的事,现在都是手机录像。
在盛天晔身上,美院的传承不止体现在教学习惯上。“好的沟通,是人与人气息的相接,人与人相互的感染。”他讲,他在教学时候不会就画论画,更多是讲做人的问题,画如其人。画如果出了问题,根源在人。
这也是源自老师刘国辉,当年刘老师上课的时候不会只讲画面本身,而是要让你明白:画面的问题,很可能是你这个人出了问题——状态紧张或松懈、思路不专或执拗,甚至是非认知上有所偏差等等。老师们大多不明说,学生们听着画外音会很紧张,会立刻反身自查,长此积累,养成自律、自省的习惯。“这是独立人格的基本要求,而绘画,一定是独立的心智活动。”盛天晔说。
盛天晔和刘国辉合作《五四运动》
从人出发,时刻自省,盛天晔希望把这样的传统传递下去。“画画真的不是最重要的。”画了三十多年人物画的盛天晔说,“最重要的还是人,一个人怎么去看世界、怎么对事物做出判断,再产生行动的能力,弃恶扬善,有担当。一切知识的目的,只为成就人,成就更好的人,才有更好的世界。”
画画不是最重要的
人物画,离不开人。画人,一定要有生活,生活在哪里?在广阔天地,那就下乡。
1986年,附中一年级,盛天晔第一次下乡去了富阳大源:“那时候我们要自己带铺盖、带一应日常用品。到了乡里住处,没有床,没有凳子,就是毛坯房,在水泥地上铺上一层稻草,你再把铺盖铺上面,掀开被褥,经常有各种虫子跑出来,甚至蜈蚣。”
从十几岁起他便知道,下乡要吃苦。“人物老师带学生下去,一定是去苦的地方。”
比如林县,比如沂蒙。师生们爬太行,半天才进到一个村子,进了村发现里面只有十几个人,而且几乎全是老人,家徒四壁,但却非常热情地拉着学生们留下吃饭,用他们听不太懂的方言不断问候“吃了没”。
1991年上海宝钢的下乡
到碛口,早上喝小米粥,你必须揣上几个馒头,不然走到村口就饿了。一趟下乡可以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到什么叫“饿得慌”——饿了真的会慌。
“我觉得体会一下这种生活,这帮小孩儿们回来之后可能真的就会脱胎换骨,至少褪一层躺平的念头,”盛天晔说。再面对习以为常的城市生活,认知和体会都会有所不同。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也曾要求,下乡一定要深扎,一定要有感同身受的田野经验,切忌空谈,切忌无病呻吟。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
“这样下乡几次之后,在尘里土里,见天地众生,再落回到笔头上,画画就是相对简单的事情。”
盛天晔在工作室
盛天晔计划近期还要再去碛口,在《明月前身》之外他还有一件《客自故乡来》尚未完成,作品的主题,仍是千里之外的劬劳生民。
由于体量巨大,他只创作了一半。十余年的时间里,断断续续,乡亲们离乡离世,使得画作留下了时空错位的历史空茫感,或许这件作品将成为一件方志式的田野调查,但不变的是,画家试图不断地记录黄土地上这些顶天立地的人群的初心。
艺术家名片
盛天晔
1971年生于浙江鄞县
中国美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协第五届中国画艺委会委员
师从刘国辉先生
代表作有《秋水》《不祭山河祭热血一一滇西英烈志》《高皇》等
《秋水》
《不祭山河祭热血一一滇西英烈志》
《高皇》
“转载请注明出处”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推荐文章2:流水今日 明月前身
外大建校开端
秦皇岛外语专科学校
1958年天津高等教育大年 7校同一年成立
回溯历史,对于天津高等教育历史而言,或许再也找不出哪一年会比1958年这一年要热闹。市民今天所熟知的一批高校纷纷在这一年成立。
1958年5月,以原天津师院业余部为主,将天津市中小学教师马列主义业余学院、天津教育行政学院、天津教师学院和天津市教育局教研室合并建立天津市教师进修学院,9月又将正在筹建中的天津市教师进修学院与天津市工农速成中学合并改建为新天津师范学院。1958年9月10日,新天津师范学院正式成立。郭沫若同志为天津师范学院题写了院名,校址在南开区六里台工农速成中学原址。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天津师范大学的前身。1982年6月14日,天津师范学院正式更名为天津师范大学。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央提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天津教育学院进行合并,组建新天津师范大学。1999年4月8日,新天津师范大学成立。2004年3月18日,天津师范大学新校区建设工程正式开工。2007年1月,随着二期工程的竣工,学校实现了总体搬迁。
1958年,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天津财经大学前身河北财经学院是以南开大学经济类专业为基础,并从华北、东北地区高校汇聚一批经济学领域享有盛誉的名师组建起来的。天津财经大学(原名)也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五所财经大学之一。1965年9月13日,学院正式迁到河西区灰堆(今珠江道25号)新校址。1969年10月1日,河北财经学院划归天津市领导,随即更名为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5月17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天津财经大学。
1958年8月,天津体育学院成立,当时,根据中共河北省委“10-15年普及高等教育的方针和适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并为准备1959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运动会,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河北省省会天津市,由原天津体育学校、石家庄师范学院体育系合并,同时在全省抽调优秀运动员,组建天津体育学院。1969年10月,天津体育学院由河北省划归天津市管辖。
1958年9月1日,天津医学院正式更名为天津医科大学。
1958年,我们今天熟知的天津科技大学前身成立,时名为河北轻工业学院,是我国首批建立的四所轻工类高校之一。1968年随着天津市划出河北省成为直辖市,学校更名为天津轻工业学院。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天津科技大学。2004 年9 月,天津科大泰达校区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
1958年,我们所熟知的天津工业大学前身河北纺织工学院在天津大学纺织系基础上建立。1968年,更名为天津纺织工学院。2000年,天津纺织工学院与天津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组为天津工业大学,实现了从单科院校向多科性大学的跨越。2011年,学校整体搬迁至坐落于西青区的天津工业大学新校区,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8年,今天的天津中医药大学前身天津中医学院创建,它是在天津市中医学校、天津市中医进修学校基础上筹建起来的。2006年正式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
1958年,天津音乐学院成立,前身是1950年创办于天津的中央音乐学院。
1980年前天津高校群格局基本成型
1958年本市高校成立高潮过后,随后直到1980年止,本市又陆续掀起了几波高校成立小高潮。1921年,学校前身之一的天津工商大学在马场道建校,历经津沽大学、河北大学等演变传承。1964年,我们今天熟悉的天津外国语大学主体前身秦皇岛外语专科学校正式成立,后更名为河北外国语专科学校、天津外国语专科学校。1974年,由原天津外国语专科学校、原天津师范学院日语专业、原天津外国语学校、原河北大学的部分师资和学术力量重组更名为天津外国语学院,迁址原天津工商大学旧址——马场道办学,续写了天津工商大学始于1921年的办学历史,继承了天津工商大学近百年来积累的文化积淀与学术底蕴,在培养具有宽阔国际视野、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方面弦歌不辍,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天津外国语大学。
1976年,天津农学院正式建立,2002年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天津市城乡经济学校并入天津农学院。
1978年,天津城建大学前身天津大学建筑分校成立,1987年更名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13年更为现名。
1979年,天津理工大学前身天津理工学院筹备组建立。1981年,学校正式定名为“天津理工学院”。 2004年学校启动新校区建设,同年更名为天津理工大学。
1979 年2 月,为适应我国技工教育发展对师资的需求,以“天津市劳动局技工学校”和“天津市第五机床厂”为基础,建立“天津技工师范学院”,这就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前身。1983 年10 月,学校更名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2004 年5 月学校更名为“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2010 年3 月,学校最终更名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1980年天津商业大学前身天津商学院正式创建,2007年更名为天津商业大学。
1980年,天津美术学院正式定名。
撰文 整理 新记者 彭未风 刘德胜 唐瑶 资料提供: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 照片由各高校提供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推荐文章3:党建|冯君敏:流水今日,明月前身——读习近平系列讲话、告有感
【编者按】
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主体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牢固树立起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支部,把从严教育管理党员落到支部,把群众工作落到支部,努力使党支部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使广大党员成为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先进标尺和先锋形象。即日起,我院微信公众平台设立【党建】栏目,及时展现党支部建设风采。
时间轮回不息,前事乃后事之师,后人又鉴先辈之功。阅读习主席的系列讲话,可发现其中皆透出一个主旨——“初心不忘”。
何谓初心,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愿,是国家的独立富强,是五四运动的口号,是每个百姓的小康梦。路走远了,常常忘记为何出发。这时,初心就是那个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缘结线——扯一扯,带出沾满血的使命,拉一拉,推动国家巨器大迈一步一脚印。
一论初心不负信仰。在浩浩瀚瀚的历史大潮中,“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个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一个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如今风雨趟过数十载,物不是人也非,惟有党魂在闪光。当尘埃落尽,隐藏在暗处的苍蝇兴风作浪。这时,坚定的决心来自最初的信仰——“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那流水便径自无畏黄泉涌上,冲刷着污浊: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特权。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逐步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形成并巩固发展。政治生态上空高挂一轮明月,辉映着清明。
二论初心不负国家。枪杆子里打出来的政权,要用强兵守好。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八一的枪声中,在井冈山的炮声里,发出了“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的新号召。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加强军事力量运用,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以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当年是,今后也是。刀光剑影里的白月光,凛冽却温暖如斯。
三论初心不负人民。人民永远是一切工作的中心。从君舟民水到民本民主,像三月的春水弯弯,平和亲切,又必不可缺。为了人民,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为了人民,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为了人民,走和平发展道路……因为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的胜利;因为是人民,勤苦劳力的无偿周末工作;因为是人民,从群众中来,必将到群众中去。
有国才有民,同样,有民才有国。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所谓,流水今日,明月前身罢。
撰稿:冯君敏(18级工商管理)
编辑:夏小喵
欢迎投稿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推荐文章4: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洗炼》: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唐寅 悟阳子养性图局部
二十四诗品·洗炼
唐·司空图
犹矿出金,如铅出银。
超心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载瞻星辰,载歌幽人。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洗炼,就是身心的淬炼,也就是洗心。经过洗炼的身心,澄明透亮,有专注力,有觉知力,如意自在。
对我而言,静坐和写作是洗心的工具。静坐调形气神,写作调思维和气。如今,书法于而言,也慢慢从技法的训练到了调气和调神的阶段。洗炼就是做工夫,就是修养,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人的洗炼工夫,从杜甫的炼句,到贾岛的推敲,这些都是洗炼的工夫。道家的内丹之功夫,也是洗炼身心,达到圆满自在的境界。
所以,从功夫修养理解“洗炼”是一个很好的路径。
犹矿出金,如铅出银。
超心炼冶,绝爱缁磷。
犹如在矿石中提炼黄金,如从铅块里提炼白银。要专心致志地加以冶炼,彻底除去杂质成分。
我们的人生追求多是有漏的,如何修无漏境?从有待到无待?,从迷到悟,从寻道到明道?“犹矿出金,如铅出银”也。
这个过程不能有丝毫含糊,如琢如磨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超心炼冶,绝爱缁磷”,修行要注意细行,要入微,“致广大而尽精微”也。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还是在真幻之间,恍恍惚惚。最后“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时候,真是洗尽铅华,透透亮亮,回到了本真。
记得有一本书是《牧羊人的奇幻之旅》,是保罗柯艾略,他痴迷炼金术。在炼金术的探索路上,柯艾略加入了拉姆教派,并结识了他的导师。导师告诉他,炼金术士有三种:“第一种讲话之所以空洞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正在说些什么;第二种讲话之所以空洞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正在说些什么,而且还知道炼金术的语言所指向的是心灵而不是理智;第三种人,他们从未听说过炼金术,但是却通过自身的生活终于发现了哲人石。”
这个炼金术,就是身心的洗炼,相应于道家内丹的修行。
仇英 松亭试泉图局部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要像春潭映照出春日美景,要像古镜映照出人的神清。体察朴素事理,保持品德高洁,迎着明净月光,返回人的本真。
这精妙的生命观照,生生灭灭,梦幻泡影,不将不迎,应而不藏。如此,“乘月返真”,由指及月,见真心也。
历事修心,不是退避,而是经历红尘之火,历劫涅槃,出淤泥而不染也。
洗心吟
宋·邵雍
人多求洗身,殊不求洗心。
洗身去尘垢,洗心去邪淫。
尘垢用水洗,邪淫非能淋。
必欲去心垢,须弹无弦琴。
“无弦琴”就是天籁,就是自然之道,是无为而无无不为之法。无为,便是不染,出淤泥而不染,如如不动也。
文徵明 幽涧濯足图局部
载瞻星辰,载歌幽人。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仰望长空,星光皎洁,幽人徘徊,高声歌吟。今日如流水般洁净,皆因纯静皎洁的明月是吾前身。“明月前身”,找回真我,回归明觉的自性。水流花谢,无住生心。
读经典书,书法日课,静坐,写作,是我的洗炼身心的修养工夫,去切进那“流水今日,明月前身”之境。也希望你能找到属于你的洗炼身心的工夫修养。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推荐文章5:【感性与理性】“流水今日,明月前身”,规律与规律的实际运行
认识能力的发挥必须是在区分两个或者更多的事物之时,是在寻找它们的不同个性,而知识的获得则是先从不同事物的个性之中寻找到某些共性,然后再看认识对象的个性具体是由哪些共性构成的。
就像要想真正欣赏一幅画,便先要从不同的绘画作品中找到优秀作品的共性,找出某些关于立意、构图、色彩和线条的法则和规律,然后拿过来加以对照,才能谈得上对此画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这既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回忆的过程,但这显然只是对今世经历的回忆。
其次,柏拉图又将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也即将认识到不同事物个性中的共性当作是整个认识的完结,并将这些共性绝对化,认为只有这些绝对共性(其实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理念)才是真正的知识,也即将部分靠理性获得的概括性的知识混同为所有知识,这两种混同在柏拉图前中期的思想中是长期存在的。
实际上正如二十四品洗炼中所说的“流水今日,明月前身。”世界上的任何法则和规律都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永恒的规律只存在于抽象意义上,而规律的实际存在和运行就如流水一般是包含着各种条件的联系和变化的。
柏拉图既强调理念的永恒性和高阶性,又认为这种永恒的理念可以分解于一个个具体变化的事物之中,显然是自相矛盾的。比如,根据柏拉图的理念论,应该存在着马车的理念,但马车这种事物现在近乎消失,马车理念的永恒性便失去了依据。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本文为《东西方美学参证》系列文章之三十八
【书画中的旷达】欲望和情感对人的目的性干扰和无目的性干扰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流动】缺少感性环节的认知是不完全的认知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推荐搜索词:
1.流水今日明月前身什么意思
2.流水今日明月前身出自于哪里
3.流水今日明月前身表达了什么
本文标题: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