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和中医的区别
藏医和中医的区别推荐文章1:有人说中医是道医,藏医和蒙医是佛医,是喇嘛医,有道理吗?
如果你真的有全盘看过中医经典,又对传统国学略知一二,那你一定会发现中医就是“儒、释、道”的“大杂烩”
2000年里中医几乎把各个时代的烙印全贴自己脸上了,你用哪套理论看中医哪哪都眼熟
儒家就不说了,《黄帝内经》就是照着《春秋繁露》、《白虎通》、《举贤良对策》等儒家经典一顿KUKU抄
什么天人合一、元气论、君臣佐使、五行范式……有一个算一个,这些耳熟能详的中医底层逻辑全部来自儒家经典
《春秋繁露》
道家就更扯了
王莽篡汉搞的天下大乱,白眉军杀进汉未央宫一把火把藏有“医家七经”的天禄阁给烧了,其中就包括《黄帝内经》
400年后却有一个叫王冰的人声称自己找到了“烧毁”了的《黄帝内经》,重修重著后编纂成《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而这个王冰就是个老道
他将道教的那套“五运六气”学说(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几乎完整不动的杂糅进了《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里,让这部中医经典沾染上了浓厚的道教色彩
是的就是你想的那样,在mr深水看来“五运六气”就是老道王冰夹带的“私货”,其根本就不是《黄帝内经》原有的样貌
而佛教是最扯的
历史上第一个将佛教概念引入中医的是那个荒唐老道陶弘景(有兴趣的人可以搜我此前的文章)
陶弘景可不仅仅是一个道士,他是中国历史上硕果仅存的几个横跨儒释道三界的“通才”
陶弘景
佛教有所谓的“四大学说”,就是地大、水大、火大、风大
释迦摩尼告诉世人,“四大”就是构成世界的四种基本元素,一切物质都由“四大”所生,当然也包括疾病
佛教有一部经典叫《佛医经》,其中就这样论述过疾病:
“人身中本有四病,一者地,二者水,三者火,四者风。风增气起,火增热起,水增寒起,土增力盛。本从四病,起四百四病”
你会发现这和儒家的五行范式相生相克就是一个逻辑,咱们视佛教为宗教,回头想想中医是啥?
而陶弘景是第一个将佛教“四大”概念引入了中医的人,他在增补葛洪的《补辑肘后方》的序言里就说过这样的话:
“人用四大成身,一大辄有一百一病”
这里的“四大”说的就是佛教的“四大”
《补辑肘后方》
而陶弘景的这种思想也影响到了后世中医,最典型也是最著名的,就是唐朝王焘的《外台秘要》
人王焘非常熟练的用佛教“四大”概念,来完整诠释了其在中医系统里的“应用”:
“身者,四大所成也。地水火风,阴阳气候,以成人身八尺之体。骨肉肌肤,块然而处是地大也;血泪膏涕津润之处,是水大也;生气温暖是火大也;举动行来,屈伸俯仰,喘息视瞑,是风大也”
这基本上就是对佛教概念的一次魔改,这话要让释迦摩尼本认听到了,非得从菩提树地下爬出来跟你掰扯掰扯
总结一下,中医因为其发展历史太长,受到不同时期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你很难说清楚中医到底受哪个宗教的影响
你可以在中医身上看到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形神一体观”、佛教的“四大学说+博爱奉献”,甚至在具体的治疗手段上还能找到阿拉伯“哈吉马医学”、蒙古的“回回医学”甚至印度的“四吠陀医学”的印记
单纯的说中医是中华文明的医学已经片面了,你可以说它是“博采众长”,我更愿意称其为……
人类医学领域的弗兰肯斯坦
藏医和中医的区别推荐文章2:这个讲座不简单!专家破解藏医药认识误区
中国西藏网讯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了解藏医藏药,2019年9月4日下午,北京藏医院仲格嘉院长针对藏医药认识存在的三个常见问题开展专题讲座。
图为北京藏医院前台 摄影:周晶
问题一:藏医解剖学独领风骚,这是否与藏族先民的丧葬习俗有关?
藏族先民具备人体解剖知识时日漫长,形成系统的学说也已经有1200多年,在这一领域藏医独领风骚,这是否与藏族先民的丧葬习俗有直接的关系?
仲格嘉表示,藏族民间的水葬、土葬、火葬等丧葬习俗,源于藏族百姓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然而,在西藏及四省藏区,藏医是具有职业属性,专业从事患者诊疗活动的人员群体,而天葬不属于社会职业的范畴;藏医专业从事患者诊疗,天葬人员从事尸体处理,执行天葬程序,不参与解剖与医疗工作,总之,藏医与天葬职责分界清晰,毫无专业交集。藏医解剖学知识于藏医诊疗实践,与天葬活动没有必然联系。
图为北京藏医院院长仲格嘉开展专题讲座 图片由鲁星燚提供
问题二:藏药重金属含量高会伤害身体吗?
以水银为例,在大家的认知中,水银含有剧毒,可以在生物体内积累,破坏中枢神经系统。而许多藏药中含有由水银炮制而来的佐太。因此,藏药重金属含量高,会伤害身体?
仲格嘉谈到,佐太是藏语“仁青欧曲佐珠钦木”的简称,也叫“甘露精王”。藏医将水银经过千百次煅烧炮制成佐太入药。佐太在藏药中极为贵重,被视为藏药中的“至宝”。而且佐太也并非在所有的藏药中都会添加,只有珍宝级的药物才有“资格”加入。
据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医药研究所的实验结果和各藏区在不同年代大量针对佐太化学成分测定、药效学研究、毒理学、药代学研究证明,佐太的使用是安全的,即使使用到正常量的50倍,对实验动物也无明显的毒性反应。
仲格嘉表示,研究充分证实,佐太经过特殊炮制加工后,可达到纳米级别,从物理形态上来说,不会在人体内形成积淀。相反,佐太的适量服用,还能够激发机体正能量,若融入联合用药,可达到增效减毒、治疗保健的作用。
图为北京藏医院内 摄影:周晶
问题三:藏医和中医是一回事吗?
中医五行是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在中医方面的运用。五行学说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藏医五源学说认为物质世界及任何一切生物产生的根源为土、水、火、风、空。中医诊断方法有望、闻、问、切四种诊法,藏医主要有望、触、问三种诊法。中医有针灸、火罐、推拿、汤药、食疗、刮痧等疗法,藏医将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法归为四大法,即“食、行、药、外治”。仲格嘉说,中医与藏医都是祖先与大自然长期相处和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都遵循着天人合一、辩证论治的理念。藏医的起源与发展,于本土实践医学、印度吠陀医学和内地中医学的融合。
藏医学是一门具有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内容和临床实践经验的一门学科,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理论上说,中医理论侧重功能范畴,西医侧重疾病范畴,藏医理论介于中医与西医之间,注重疾病与功能的融合,譬如,中医讲“肾阴虚”,侧重功能层面,西医讲“肾脏疾病”,而藏医讲“肾隆病”“肾热病”等,藏医与中医理论体系、诊疗方法有相似,但又有区别。
“藏医药在治疗心脑血管、肝胆、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妇科疾病等方面成效显著,赢得了越来越多患者的赞誉,为世界医学界所瞩目。”仲格嘉说,藏医药是祖先们留下的重要文化遗产,必将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焕发新生命,为推进健康中国服务,为维护人类健康服务。(中国西藏网 记者/周晶 通讯员/鲁星燚)
藏医和中医的区别推荐文章3:甘肃甘南藏族医生30载:中藏医结合诊疗冀传承藏医药学
中新网兰州11月18日电 (张婧 李亚龙)“藏医有3000年历史,可很多汉族人对藏医不是很了解,来看病的95%左右都是藏族民众。”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藏医院副院长看照加说,与中医的“望、闻、问、切”相似,藏医也有“望、问”过程。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藏医院副院长看照加近30年的从医工作,坚持中藏医特色优势相结合诊疗方法。 张婧 摄
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处的碌曲县是一个纯牧业县,全县人口3万余人,其中藏族占80%以上,藏医院在保障藏族民众健康方面发挥着很大作用。藏医认为,不同季节会有不同的疾病发生,不同的药材应在不同季节采摘。
看照加近30年的从医工作,坚持中藏医特色优势相结合的诊疗方法。他说,看病或治疗,通常要挑特别的时间,这可能是藏医和中医的区别之一。很多藏药是生长在高原区域的药材,有些来自动物,甚至矿物。放血、擦涂、金针等独特的藏医治疗手段,为藏医添上几分神秘色彩。
图为看照加手把手带徒弟加老(左一)进行拔罐疗法。 张婧 摄
世世代代生活在高原的藏族民众,在与自然和各种疾病斗争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医药学体系。传统藏医药学得到发扬光大,开创了藏医药教育、医疗、科研、学术及生产全面发展的阶段。2008年,“甘南藏医药”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碌曲县藏医院成为该项目唯一保护单位。
回忆结缘藏医的故事时,看照加认为他深受家传影响,“小时候,舅舅给人看病,上山采药,再磨成粉,我就是他身边的小跟班……”20世纪90年代初,他便在当时的甘肃中医学院藏医系学习,该校现已更名为甘肃中医药大学。
工作的同时,看照加坚持对专业知识深入学习,他曾多次到空军兰州医院和甘肃省肿瘤医院进修,陆续发表20多篇专业论文,并在认真学习和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研究突破,撰写《藏医古籍荟萃珍宝串珠》《藏医论文集丁香帷幕》《藏医论文集要利乐珠宝》等著作。多次参加民间传统医学特色疗法学术研讨会,为推动甘南藏医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当然,互联网的普及和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藏医药学的传播,但看照加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藏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于是,从2004年开始,他就手把手教学,通过下乡代教培训,以及多地中心医院交流开设藏药治疗科等方式,培养更多的藏医药学大夫,现年35岁的加老就是其中一位。
加老有过乡镇卫生院的工作经历,后来到碌曲县藏医院的制剂室工作时,他才开始系统接触藏药鉴别、炮制和配料等,但加老不满足于自己所掌握的藏医学知识。于是,他在2016年以硕士研究生的身份到甘肃中医药大学再次深造,并以中藏医针刺穴位的比较研究为学习方向。
积累了一定理论知识储备的加老,毕业后回到看照加老师的身边,坐门诊、收治住院病人、下医嘱、写病历……遇上不懂的问题再请教师父,他期望通过自己努力,将藏医学知识得以传承,并借助现已成熟的中医学术体系,中藏医结合推广藏医学的普及范围,服务人类健康。(完)
:中国新闻网
藏医和中医的区别推荐文章4:中国三大国医——汉医、藏医和蒙医
中国的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在汉朝前后,医学方面就有了长足的发展,先后有汉医、藏医、蒙医、苗医、维吾尔医等各具特色的民族医学,当然那时候藏族地区和内蒙古地区还没有并入中国的版图。
中国古代名医邮票
古代四大名医
汉医就是现在的中医,汉医的含义是,一是在汉朝开始有了文字记载和优秀的传承者,二是汉医的发源地在黄河流域,也是现在中国的中原地带。
汉医主张的是阴阳五行,人分阴阳,天分五行,七情六欲过了都有可能引起疾病,比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等。
关公刮骨
汉医是全科,内外骨皮妇少,从脑袋到脚底下都全了,据史载,给关公刮骨的是华佗,还有给曹操开颅的传说,但后来又被心性多疑的曹操给杀了,而内科、妇科、儿科则是汉医的精髓。
中医还有一味药的典故,略懂中医的都知道,中药一般都是多味药,因为是药三分毒,多味药是减少毒性增加效果,而我多年前看到一篇轶闻传的是有一位摆摊的野郎中就是用一味药治好了一位药匣子的病,过程太长就略去,有想知道的可以私信我。
而汉医还有心理科的,也是有根有据的,也是属于话到病除,当然也是也根据的,这个可不敢瞎说。
藏医的发展是在春秋战国时代,时间和汉医差不多,因为藏族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崇山峻岭之间,大树遮日,气候恶劣,瘴气连连,所以藏医的特点是驱邪解毒,獸咬虫害。
寺庙药房
藏医的理论是以四大为主,藏医认为天地自然间有地水火风,人身上也有地水火风,所以以调整地水火风为治病的理念,在掌握了天、地、人、物的规律之后,用药是可以不拘一格的,有毒即是药,以毒攻毒。
由于佛教的传入,藏药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佛教的影响,比如藏成药在做的时候每个环节都要到寺庙里去开光,认为开光后的药更灵,药性更好,还比如,藏庙里供的药师佛就是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趋入解脱,故依此愿而成佛。
藏庙里供的药师佛
藏医传承下来的是四部一典,上面记载西藏有史以来九大著名藏族医学家的精髓,现在还在发扬光大。
藏医早期看基础病主要靠三种疗法,放血疗法、火疗法、涂摩疗法来治病,后来随着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带去了许多医药人员和医学论著和佛教的传入,使藏医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了长足的发展,据传说西藏最原始的药是白开水。
蒙医诊病
蒙医就直观多了,以前的蒙古人们是马背上的民族,居住点分散,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马,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就是在马背上实现的,一呼百应。
蒙古族没有不会骑马的,而摔跤(搏克)又是蒙族族业余生活的一部分,逢年过节、大事小情是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而经常这样的运动,伤筋动骨是不能少了,所以治疗跌打损伤是蒙医的特长。
还有一个是蒙古大地草原多,动物多,聪明的蒙古先人掌握了动物的特异习性“吃草疗病”,通过长期的观察也逐渐摸索和了解了一些草药的药性,应用在给人治病。
但遗憾的是蒙医多数都是家族式的口耳相传,早期留下的文字很少,书籍著作就更少了,所以现在对于蒙医的了解多数都是近代的和口头的。
这种情况形成的弊病是前些年不少电视台上出现“蒙古大夫”的笑话,那个穿着蒙古服装的刘洪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实刘洪斌就是一个演员,一个业余演员,就是一个表演医,连庸医都谈不上,庸医还有瞎猫碰死耗子的时候。
“蒙古大夫刘洪斌”
汉医认为病都是七情六欲所伤,藏医认为湿、邪是环境所致,而蒙医擅长治疗的跌打损伤是民族习惯因素。
在理念上无论汉医、藏医和蒙医也都是望闻问切,万物为药,对症下药,不同的药可以治相同的病,而同一样病可以用不同的药。病情不一样,下药有区别,中国古话说的好,不正(正常)都是病,万物都是药,方法各不同,目的都一致。
汉医、藏医、蒙医是中国医学的三大魅宝,既是中华民族丰富的医学遗产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医和中医的区别推荐文章5:一文说清藏医、中医、西医的特色,再也不愁怎么选择了?
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由此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医学体系。汉地人民以中医保护着生命健康,藏地人民也发展丰富了自己的医学体系——藏医。同时,我们还积极向西方国家学习,把西医也引进成为了我们健康的另一大保障。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藏医、中医、西医,它们各种的基本理论是什么,在治病养生方面有什么特色,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藏医 PK 中医、西医,到底会是怎样的情形。
西医的特色
西医起源于近代西方国家,以解剖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基础。医生通过视、触、叩、听、嗅等诊断方法,借助一定医疗仪器检查身体,然后综合各方面状况和指标来诊断疾病。然后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西医是受“原子论”思维模式影响形成的医学。原子论认为,原子是构成宇宙的最终物质,万物由原子组成。受此思维影响,把一个整体拆分为很多部分来观察研究。所以,我们到医院看病的时候,看到医院里面有很多不同的科室,一进去就要做各种检查,医生再根据检查结果诊断和治疗疾病。
那么西医有哪些特色呢?西医诊治疾病的时候以数据为出发点,所以在精准分析、靶向治疗面比较有优势。所以,西医擅长的是有明显指标变化、有器官结构变化的器质性病变和手术治疗。
中医的特色
中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把人体看成一个精气神的统一体。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五脏六腑跟阴阳五行一一对应。通过“望闻问切”诊断出具体的病因病机,然后辨证论治,采用中药、针灸、拔罐、食疗等方法,调理阴阳而使疾病康复。
在思维方式上,用的是“元气论”。元气论把“气”作为万事万物的本原,阴阳之气,五行之气,散则为气,聚则成形。在人体中,阴阳二气协调则身体健康,阴阳失调就会生病。那么中医有什么特色呢?
西医的原子论重结构,而中医的元气论是重功能,擅长平衡各种关系。同时中医还强调治未病,所以中医在改善体质,调节亚健康,治疗功能性疾病,突发性瘟疫(病毒)等疾病方面比较擅长。
藏医的特色
藏医以三因学说为核心,三因是“隆”(气、风)、“赤巴”(火)、“培根”(水、土)三大因素。三因既可以指代三种能量物质,也是一种思维分析方法。隆是人体内气性的总称;赤巴是人体内热性的总称;培根是人体内湿性的总称。
健康状态下,三因在人体中是动态平衡的,三因失衡身体就会生病。在生病的时候,藏医会通过望诊、问诊、触诊来判断身体状况,然后通过调节三因平衡而使身体康复。在治疗手段上有多种形式,除了服药外,还有放血、熏蒸等特色疗法。
藏医有什么特色呢?
藏医在复杂慢性病比如肝炎、肾炎、高血压等病有相当好的效果;对于非器质性疾病,比如失眠,抑郁、风湿病等有独特疗效。同时,藏医药因为纯净无污染、含氧量高、生长环境独特等原因,药效显著。
看病时如何选择
我们在讲中、西、藏医特色的时候,是突出了他们在治病时某方面优势和特点,不代表孰优孰劣。其实对于不同的疾病,每个医学体系都有自己的治愈方法。也许有人会问,那他们的理论谁才是正确的呢,其实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他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建立自己的医学理论体系。
就像爬山,有的人从西边爬,有的人从东边爬,有的人从中间爬,最后都能登上山顶。三种医学体系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就像从不同方向爬山的人都能登上山顶一样。
只是因为从不同的方向出发,沿途看到的风景不一样,所以建立起来的医学体系不一样。所以大家懂得了三种医学的特色,再结合自己情况就可以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了。
在探寻治病养心的道路上,我们甘露海三因疗法融合了藏医和现代医学,创建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手段和方法。甘露海三因疗法是甘露海品牌结合传统藏医学整体医学观和现代医学分析手段,通过饮食起居、药物、心理等疗法的综合运用,达到调理三因(隆、赤巴、培根)平衡,使患者身心恢复健康状态的一种创新疗法。
藏医和中医的区别推荐搜索词:
1.藏医和中医的区别是什么
2.藏医和中医的区别与联系
3.藏医和中医的区别有哪些
本文标题:藏医和中医的区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