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澳门歌词
七子之歌澳门歌词推荐文章1:澳门回归20年:往事回首《七子之歌·澳门》
△图片于网络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已经过去20年了。
“七子”之一回家了
为迎接澳门回归祖国,1998年中央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关于澳门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全面介绍了澳门的历史渊源、回归历程、经济发展、文化等。《澳门岁月》经过近长达一年的拍摄、编辑和制作,该纪录片1998年12月20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而《七子之歌·澳门》正是这部六篇十二集电视纪录片的主题曲。
《澳门岁月》导演李凯曾告诉我(记者本人):“一般在拍摄大型纪录片时,其实很少进行主题歌的创作,这次是特别的,想要更好地展现澳门的难忘岁月,在创作过程中,才考虑到给纪录片加入主题歌环节。希望不仅渲染主题思想,还能使人回味。”在整个纪录片拍摄过程中,纪录片的撰稿人员多次尝试自己作词,但总觉得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有一天,我翻阅了澳门朋友借给的《闻一多诗集》,惊喜地发现了《七子之歌·澳门》组诗《澳门》一章,正中下怀,当即就决定将其作为《澳门岁月》的主题歌。”导演李凯说。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澳门》的是著名诗人、爱国民主战士闻一多1925年3月写的组诗《七子之歌》中的第一篇,其余6篇分别为《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七子之歌》中的“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澳门只是“七子”之一。
导演李凯讲:“歌词选好了,可是谁来谱曲呢?我们摄制组也找了一些作曲家,但一直没有写出大家满意的曲子。是在一次会上,音乐编辑武咪咪推介了广东作曲家李海鹰,才算是找到了最合适的人选。”
△图片于网络
李海鹰是生于广州、从珠江边走出来的当代作曲家。对于澳门,李海鹰有着割不断的情缘,他父亲的家乡就在离澳门仅一衣带水之遥的南朗乡,那里很早以前与澳门同属香山县,小时候李海鹰曾去过那里一次,澳门的歌谣也是他儿时记忆里的童谣。带着深沉的南国音乐情怀,他将澳门的风土人情融入其中。用心灵体会着诗的意境,寻找着最有表现力的音乐语言,终于完成了《澳门岁月》的主题歌创作。
在纪录片《澳门岁月》的宣传中,我(记者本人)特意将主题曲拿出来单做了一集新闻进行宣传道,那时《七子之歌·澳门》是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播出,第一次走进了观众的视野,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导演李凯讲:“我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就是这个感觉。”
我是在为祖国歌唱
演唱《七子之歌·澳门》小女孩叫容韵琳,她当年才8岁,是澳门培正中学小学部二年级的一名学生。
纪录片《澳门岁月》主题曲创作出来后,摄制组委托澳门的朋友在学校给小学生教唱,再由音乐老师选上几位基础好的学生进行集中教学。有幸的是,容韵琳被选为试唱的学生,并且从几千名小学生中脱颖而出。在采访中,容韵琳的母亲告诉我:“孩子不会唱歌,舞蹈还可以,普通话又不标准,没想到竟然选上了我们家韵琳来演唱。”
她说:“记得我们第一次离开澳门到广州去录音,没出过门的孩子胆子特别小,去广州的路上,她一直哭,她爸爸没办法,最后是我陪她一起去的。我当时特别担心孩子完成不了任务。有一句歌词‘你快回来’,韵琳总是把它念成‘你快“kui”来’”。最后摄制组还是选定了由容韵琳来演唱纪录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曲,恰恰正是因为容韵琳普通话的不标准,以及她童声的魅力。
△容韵琳9岁,199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七子之歌》
记得是老历过小年的那天,容韵琳的母亲要带她到北京来参加春节联欢晚会的录制,这是她们母女俩第一次来首都北京,而且是登上央视的舞台,向全国人民演唱《七子之歌·澳门》。
春节联欢晚会排练间隙,我(记者本人)带小韵琳去了一趟长城、天安门。我(记者本人)问小韵琳:“知道长城和天安门吗?”她回答:“知道,妈妈告诉我,说长城好大好大、好长好长,其实妈妈也没去过。这次我可以和妈妈一起登长城了。”在1999年当晚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容韵琳和银河艺术团的小朋友共同演唱了《七子之歌·澳门》,用她甜美的歌声掀起了晚会的高潮。
△韵琳母女去了长城与记者高伟强、摄像赵迎晨合影
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时,容韵琳和澳门同胞又一起演唱了《七子之歌·澳门》,那时容韵琳已经9岁了,她的普通话也有了好转。后来,容韵琳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六一晚会》、北京电视台录制、甘肃大型公益活动等。每一次她来北京或者是路过北京,她家人都会和我(记者本人)联系,每次我去看她时,都觉得小韵琳一天天在长大。2008年,容韵琳考上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系,毕业后做了一名澳门特区政府公务员。现在容韵琳已经29岁了。
△容韵琳28岁 在巴黎
前两年,我(记者本人)在澳门看望了容韵琳和她的家人,她和我交谈时,用普通话交流已经毫无障碍了,她说:“从小到大,每次唱起《七子之歌·澳门》时,总觉得好感动,也好自豪,因为我是在为祖国歌唱,在为澳门歌唱。”(央视记者 高伟强)
七子之歌澳门歌词推荐文章2:澳门回归20周年,那首经典的《七子之歌》,第一句就让人热泪盈眶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
1999年12月19日晚,上海市各界人士汇聚黄浦江畔举行盛大的庆澳门回归联欢晚会。图为12月20日零点以后,礼花腾空,兴奋的人群热烈欢呼。新华社记者 凡军 摄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香港所有纸对这一历史时刻作充分道。新华社记者 张燕辉 摄
澳门举办“迈向美好明天大巡游”。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那一年,全国的大街小巷都飘荡着一首歌的旋律——《七子之歌》。它以赤子深情的呼唤,触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弦。今天是澳门回归20周年,这首经典歌曲至今仍然被人们广为传唱。
七子之歌词/闻一多
曲/李海鹰
领唱/容韵琳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要回来,回来!母亲!
这首歌曲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既是与澳门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连接在一起,也与其歌词真挚、曲调动人、演唱者的童真演绎分不开。
闻一多歌词写于山河破碎的中国1925年,英帝国主义者屠杀游行示威的群众,制造了“五卅惨案”,闻一多愤然写作了一系列爱国主义诗歌,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等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比做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进而“激励同胞,振兴中华”。
闻一多
《七子之歌》最初发表在《现代评论》第2卷第03期 , 于1925年7月出版。全诗由《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节组成。那时,中国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当天惨遭特务暗杀。
李海鹰流泪谱曲一气呵成1998年底,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纪录片《澳门岁月》中第一次唱响了《七子之歌》。总导演李凯回忆说,他是在翻阅闻一多诗集的时候发现了《七子之歌》,并决定将其作为《澳门岁月》的主题曲:“这首诗,最合适。诗人对澳门的呼唤,正是编导在《澳门岁月》中所要宣泄的情绪,共鸣之处就是中华民族祈盼统一,祈盼澳门回归祖国的主旋律。”
李海鹰
摄制组找到了作曲家李海鹰,他在一遍遍地吟诵闻一多的诗句后,流着泪完成了曲子。李海鹰曾透露,当年他拿着手写的《七子之歌》歌词,一气呵成,只花了三四十分钟就将曲子写就,“而且到最后,一个音都没改”。由于《澳门岁月》的巨大影响力,这首歌在1999年12月20日被选为澳门回归主题曲。
不满9岁容韵琳唱出澳门之声1998年底,中央电视台拍摄记录片《澳门岁月》专题片,需要找一个能歌善舞的澳门小朋友唱主题歌,不到9岁的容韵琳在澳门几千名小学生中脱颖而出。容韵琳的妈妈黄月丽说,女儿爱好的是跳舞而不是唱歌,没想到竟被选中。她的普通话说得不好,演唱时发音不够准确,将“回来”唱成了“奎来”。可就是这特殊的咬字唱出的童真,作为澳门回归的标志之一,在国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七子之歌》伴随容韵琳长大
在1999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容韵琳再一次演唱了《七子之歌》。之后,容韵琳就和这首歌紧紧联系在一起,经常会有大型演出邀请她演唱《七子之歌》。容韵琳说,她是唱着《七子之歌》长大的,能代表澳门,代表祖国唱《七子之歌》,是荣誉,更是骄傲。
新版MV唱出澳门的今日风貌20年前,在澳门地标性建筑大三巴牌坊前,300 位小朋友聚集在一起,共同唱起了《七子之歌》。20年时光流转,为了庆祝澳门回归祖国 20 周年,央视今年还发布了《七子之歌》的新版 MV。MV 中,大三巴牌坊前站着的是澳门今天的孩子们,其中有一些成年人的身影,他们是 20 年前第一次唱起这首歌的孩子,如今已长大成人,在澳门从事着各行各业。
回归以来的20年,是澳门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这片仅有30多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本地生产总值从回归之初的519亿澳门元增加到2018年的4447亿澳门元,人均GDP跃居世界第二位。
10月11日无人机拍摄的澳门半岛新口岸一带夜景。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网友评论○小时候听只觉得旋律好听,现在来听,第一句就让人热泪盈眶。
○一颗芝麻糕~不吃我真行~
○这首歌真的是耳濡目染,也没有刻意学过,那时候还很小,后来的日子里总能脱口而出。
○“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祝福澳门,祝福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
祝福澳门!
:北京日·艺绽、编辑:王广燕监制:贾薇流程编辑:TF017七子之歌澳门歌词推荐文章3:《七子之歌——澳门》背后有着怎样深情故事,我们来歌词解析下!
你知道广为传唱的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是由谁创作的吗?2024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25周年# ,《七子之歌——澳门》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中国澳门比作孩子,倾诉深情。"《七子之歌—澳门》由闻一多作词,李海鹰作曲,亦是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曲,该曲创作于1998年。1999年12月20日,被选作澳门回归主题曲。"——来自百科
这首歌很特别,是一首拟人化的正能量歌曲,但又是一首表达思念的亲情歌曲!我们发现很多正能量的红歌,一方面是有力量,另外一方面就是不忘历史,最典型的就是国歌!《七子之歌-澳门》这首歌非常有意思,虽然在初中的音乐课本上学过这首歌,但请原谅这么多年忘记了细节,查资料才知道这是闻一多先生的作词的!
这首歌不仅仅是不忘历史,更多是拟人化的表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思念,孩子思念母亲,孩子想要回家的感觉,也许只有这样的歌曲才能真正让我们感受到力量,才能真正的牢记屈辱,守卫和平,澳门回归25周年了,歌声再次响起,总能焕发内心的DNA,也许讲大爱无法感同身受,但是讲亲情,人人都能走入共鸣,这首歌就是这样的!
我又一想不对呀,香港是1999年回归的,闻一多是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的人;如何关联的,有怎样的关联!最后仔细查询才发现,《七子之歌-澳门》是七子之歌一个系列,是闻一多先生早期做的现代诗!其中包含了: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岛、旅顺和大连
百科的完整资料是这样说的:
《七子之歌》是近代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作品。诗人在这一组诗作品里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岛、旅顺和大连等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比作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让他们来倾诉“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悲哀之情,“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从而让民众从漠然中警醒,振兴中华,收复失地。全诗整体构架均齐、各节匀称、富于建筑美,韵律回旋起伏、一唱三叹、饶有深致。
当然歌词是在闻一多先生的诗词基础上还是有所不同的,首先我们来赏析下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澳门篇章吧!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还有一个就是台湾
这81个字,198个字符道尽了思念的味道!其中澳门是有这400年的沧桑。歌词(诗词)里面流露出浓烈的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情谊!是作为儿子对于母亲思念的一种呼唤!接下来一起品味下这首歌的歌词吧!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你是否还记得澳门(Macau翻译过来是澳门),当然闻一多先生诗词里面叫的是“妈港”,你是否还记得我的姓什么!我离开您太久了母亲!
被人贩子抢走孩子,从孩子的眼神中可以身同感受
他们把我掳去(这个词用得好,可以理解为抓过去,这里用侵略(不够亲切)、用俘虏(有点投降的味道)都不合适);但用掳,就能感受到母亲的失子之痛,就能感受到孩子被抓走的无力感。如果要用词语,应该是“抢夺”更合适!如果不能理解这样的感受,那就是从拐卖儿童的,孩子能记事的时候被抢夺走,思念母亲的感觉,其实母亲也同样在像他,也在不断的想办法找回孩子……
但是他们只能抢夺走我的肉体而已,因为我记得,我知道我姓什么,我记得我是谁,我依然在内心一直保留着属于我的灵魂。(那红色的旗帜在我内心漂洋!)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这是第二遍真诚表达读白(表达内心的想法),虽然这首歌是这首歌是1998年诞生的,澳门回归的前一年诞生的;但第二遍紧接着就是切合闻一多先生的诗词。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 母亲
其实能够感受到的是在闻一多先生那个时代(1925年3创作的七子之歌)就对于澳门回归的殷殷期盼,我在祈祷我在呼喊,我想要回来,我想要回到母亲身边!希望能再听到生母再叫我的小名,在叫我一声澳门!其实这里我们就能明白开头为啥闻一多先生诗词里是叫“妈港”;而后来歌曲里面叫的是“Macau”。
因为当时葡萄牙语的发音就叫做““妈港”,妈港就是澳门在葡萄牙语中的音译。你看名字的叫法都变了!而歌曲叫“Macau”,是葡萄牙语的:Macau。我记得唱歌的时候发音好像是“妈卡”;
先秦时期澳门就有记载了,澳门这个名字都逐渐被遗忘了,那么肯定是希望大家叫对名字,肯定是希望大家真正的认识我,叫对我的真名“澳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 母亲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要回来 回来
母亲
这是第三遍读白,如果第一遍是思念,第二遍是心酸(屈辱过得不好外表都看不出华夏的血肉了),都没有人知道我的真名!那么第三遍我觉得更多是委屈,是一个即将回归到母亲身边的孩子想要诉衷肠的感觉!更是内心的一种喜悦,我要回来了,我终于能叫回我的小名了!
也许这一幕最能感受了
那么母亲,你是否记得我的真实姓名,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他们把我抢夺走,也只是抢走了肉体,但我依旧保留着我的灵魂!这首歌是1998年诞生的,澳门回归的前一年诞生的,其实大家都知道要回归了,但依旧还是没有回到身边着。隔壁的香港已经回到了母亲的身边。但我还没有。
那种期盼,那种想要早日回到母亲怀抱的殷切,从歌词中就能感受到!
虽然已经过去了300年了,我 日日夜夜,做梦的时候都在思念着我生我的母亲!
请叫我的儿时的名字吧,叫我小名!叫我一声澳门!我想要感受下久违的亲情!
母亲母亲我要回来!
1999年,澳门回归,一方面是大家的期盼,是孩子的回归。另外一方面也是圆梦了闻一多先生(1925年)时候的殷殷期盼!74年迟到的回应,但终究是实现了,澳门终于这个名字终于叫回来了,澳门也回到了母亲的身边,我想他(闻一多先生)也是开心的!而这个歌声作为澳门回归主题曲,也是对于失而复得的亲情一种珍重,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曲事”和我一起交流!
七子之歌澳门歌词推荐文章4:《七子之歌》如何成为“澳门之歌”
:长江日
1999年澳门回归晚会上,澳门培正小学学生9岁的容韵琳开口唱出《七子之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刻,当沉痛又激昂的情感经纯朴稚嫩的嗓音表达,多少人潸然泪下。
今年澳门回归20周年的时刻,这首歌在澳门大三巴牌坊前再次被唱响。20年众口传唱,《七子之歌》已成为当之无愧的“澳门之歌”。只要听到它,人们就会自然而然想到澳门,想它400多年的坎坷“身世”和回归祖国的欣喜。
那么,《七子之歌》是如何诞生、又如何成为“澳门之歌”的呢?
在“五卅”惨案期间发表
《七子之歌》的词是湖北浠水人闻一多先生,闻一多13岁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22年,23岁的闻一多赴美留学。他到美国不久,就写信给父母说:“在国时从不知思家之真滋味,出国始觉得也。而在美国尤甚,因美国只知白种人也,有颜色之人(彼称黄、黑、红种人为杂色人)蛮夷也,狗彘也。呜呼!我堂堂华胄,有五千年之政教、礼俗、文学、美术,除不娴制造机械以杀人掠财之用,我有何者多后于彼哉?而竟为彼所藐视蹂躪,是可忍孰不可忍!士大夫久居此邦而犹不知发奋为雄者真木石也!”“一个有思想之中国青年留居美国之滋味,非笔墨所能形容。俟后年年底我归家渡岁时当与家人围炉絮谈,痛哭流涕,以泄余之积愤。”
1925年3月,闻一多创作了《七子之歌》,他运用拟人的手法,将中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等七处“失地”比做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欺凌、渴望回归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诗歌采用了第一人称孩子独白的方式,领土割让之痛直如亲子离别之痛,使每一首诗都令人有感同身受般的疼痛,表达了游子对祖国母亲深沉的眷恋。
1925年6月1日,从美国学成归来的闻一多抵达上海,可是迎接他的却是发生在南京路上的“五卅”惨案。闻一多心情沉痛,悲愤积郁心头,立刻把原来计划在一个同人杂志上发表的《七子之歌》提前在《现代评论》上发表,诗后有跋云:“这些是历年旅外因受帝国主义的闲气而喊出的不平的呼声……目下正值帝国主义在沪汉演成这种惨剧……我把这些诗找一条捷径发表了,是希望它们可以在同胞中激起一些敌忾,把激昂的民气变得更加激昂。”
1925年7月4日《现代评论》刊出《七子之歌》,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被收入时人编的《公民诗歌》一书。
闻一多说过“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现在这句话刻在闻一多母校清华大学的石碑上。
只用两天时间完成谱曲
在1999年澳门回归前,中央电视台拍摄《澳门岁月》,导演从闻一多选集中找到了《七子之歌》,并决定把其中第一首《澳门》作为主题曲,请李海鹰谱曲。
写过《弯弯的月亮》的李海鹰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最出色的作曲家之一。他16岁进广东粤剧团当小提琴和创作员,而且李海鹰的家乡在广东中山翠亨,和澳门同属古时的香山县。
李海鹰选用了一些潮汕歌曲的元素,前面用简单的音调转换,如同缺失母爱的孩子唱着简单的童谣,而后面孩子对母爱的渴望则像海潮汹涌。
收到邀请第二天,李海鹰就把曲子写出来了。李海鹰自己坦言:像在同闻一多对话。
《七子之歌》每节都是七句,前六句是整齐的长句,最后则以短句收尾,使前六句蕴集的力量冲击到最后,产生情绪高潮,“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一声声呼唤,情难自抑。而且诗句中叠韵的运用,使诗歌富于音律美。这也是它改编成歌曲朗朗上口的一个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李海鹰在谱曲时对原词做了一点小改动,将妈港改成Macau。十六世纪中叶,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时,询问居民当地的名称,居民误以为指庙宇,答称“妈祖”。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译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
这一改动无疑更符合史实,而且从音节上看更为响亮。
“你快回来”,她老念成“你快奎来”
曲子谱好了,找谁唱呢?当时正在澳门培正中学小学部读二年级的容韵琳,从几千名学生中被老师选中。9岁的她开始学说普通话,天天跟着老师逐字逐句纠正发音。学得很辛苦,几乎要放弃。
“当时并没意识到这个事情有多大,只知道要唱一首关于回归的歌,还要到广州录音,很高兴。”容妈妈回忆,在那以前,容韵琳从没离开过妈妈和澳门一步。
正式前往广州录音的有两个小朋友,另外一名小朋友学过美声,普通话也标准,而容韵琳因为年纪小,时而紧张,时而哭着要找妈妈,普通话也不标准,其中一句歌词“你快回来”,她老念成“你快奎来”。
但最后入选的是容韵琳,“她最大的特点就是声音清纯,散发着童真的魅力”。
稚拙的声音、不标准的普通话加上隐约的跑调,9岁小女孩那未经雕琢的童声唱出了亿万华人的心声。2006年“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在绕月期间播放了《七子之歌》。
在今年澳门回归20周年的时刻,《七子之歌》在澳门大三巴牌坊前再次被唱响,继容韵琳之后,11岁的小女孩龙紫岚成为新的传唱人。
附:
闻一多《七子之歌》节选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澳门歌词推荐文章5:歌曲中的百年党史:《七子之歌——澳门》
歌曲中的党史:《七子之歌——澳门》
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隆重举行澳门主权交接仪式,葡萄牙政府从此结束对澳门的统治,澳门在经历百年的殖民统治之后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为了迎接澳门回归,全国涌现出一大批歌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七子之歌——澳门》,诉说着澳门从被殖民到去殖民的辛酸历史。
创作于1998年的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是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歌,以闻一多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爱国诗歌为唱词,由作曲家李海鹰为之谱曲。作品以澳门的殖民岁月为主题,描写手法兼具叙事与抒情,传达出流离失所的“孩子”澳门的强烈民族自尊心,以及对祖国母亲的无尽思念和热爱。2019年6月,歌曲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歌曲由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组成,属单二部曲式结构。主歌为四句体单乐段结构,音乐平缓、风格纯真质朴,以童声领唱、合唱的方式演绎,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诉说。这样的设计成了歌曲最大的亮点,呈现出澳门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心”。开篇一句“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让人愁肠百结,凄入肝脾。“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用拟人化的手法真真切切地道出因不平等条约而被迫割让出去的澳门,像游子般漂泊思归的心情。副歌同样包含四句唱词,前三句旋律完全相同,第四句的“我要回来”直抒胸臆,点明主题,预示百年后澳门终于要回到母亲的怀抱。全曲没有慷慨激昂的旋律,却彰显“真实的情感最动人”。
资料:上海音乐出版社
编辑:段鹏程
七子之歌澳门歌词推荐搜索词:
1.七子之歌澳门歌词完整版
2.七子之歌澳门歌词图片
3.七子之歌澳门歌词全部
本文标题:七子之歌澳门歌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