嘧啶核苷类抗菌素
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推荐文章1:立枯病与青枯病用什么药灌根好?
#立枯病与青枯病用什么药灌根好?#
立枯病和青枯病是两种不同的植物病害,需要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灌根防治。
立枯病灌根药物推荐立枯病多发生在育苗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针对立枯病的灌根防治,可以选用以下药物:
恶霜嘧铜菌酯:发病初期可喷洒38%恶霜嘧铜菌酯800倍液进行灌根。甲基硫菌灵:可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一次,连续防治2~3次。其他药物:如甲托等农药也可用于喷雾防治,或使用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菌剂来改善根部环境。青枯病灌根药物推荐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进入坐果期或发现病株后需要及时进行灌根防治。针对青枯病的灌根药物,可以选用以下杀菌剂:
农用链霉素:使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进行灌根,每株灌药液0.25~0.50kg,每10~15天灌1次,连灌2~3次。叶枯唑:可使用20%叶枯唑与其他药物如硫酸铜·钙等配合灌根,每15千克水加77%的硫酸铜·钙30克、20%叶枯唑30克,灌根使用,每株用量100克~125克,一般5~7天/次,连续使用两次。其他药物:如新植霉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农用抗菌素120)、噻菌铜溶液、恶霜嘧铜菌酯、春雷霉素、铜剂等也可用于青枯病的防治。但需要注意的是,铜剂的施用过量或不当容易导致植株烧伤,加重病害发生。注意事项在使用任何药物进行灌根前,建议先了解植物的原有病害情况,确定使用药物的种类、浓度和使用时机。遵循使用剂量和足够的时间间隔,以确保防治效果并避免对植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灌根时,土壤的干湿度对药效有很大影响。土壤过湿会降低药效,土壤过干则会影响药物或水的吸收能力。因此,建议在土壤湿度适宜时进行灌根。在完成药物灌根后,应避免立即进行灌溉,以免稀释药物浓度,降低药效。建议至少等待5天以上再进行灌溉。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推荐文章2:重磅!中国禁止出口技术最新目录来了
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推荐文章3:枯萎病难治,采用这种防治方法,既轻松又高效,持效期还长
枯萎病俗称“萎蔫病”、“死秧病”等,是黄瓜、西瓜、甜瓜、番茄、茄子、辣椒等多种作物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被称为植物的“癌症”,一旦发生,轻则减产,重则绝收,损失惨重,令农民十分头疼。其实,防治枯萎病关键在“防”,而不在“治”,防治方法得当,就可以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枯萎病危害特点
枯萎病是由一种半知菌亚门真菌侵染造成的一种土传病害,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在土壤中可存活5年以上。当作物定植后,病菌开始在土壤中繁殖,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病菌得分生孢子从根毛、根部伤口、自然裂口、根毛侵入,向上移动到达维管束,在维管束内大量繁殖,堵塞导管,造成植株吸水吸肥困难,导致叶片萎蔫、植株枯死。病菌在土壤中通过雨水、灌溉水等传播,因此,降雨或灌水后发病更为严重,常常造成田间成片或成行枯死。
防治枯萎病的主要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品种之间存在抗病性差异,有些品种抗枯萎病能力很强,因此,可选用抗病品种预防枯萎病的发生,这是最经济、最有效、最理想的防治方法,也是育种工在育种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2)嫁接栽培:选用抗病性强的砧木进行嫁接栽培,在没有既高产又抗病的品种可采取嫁接栽培,是目前防治枯萎病十分有效的方法,在黄瓜、西瓜、茄子等作物上已经广泛采用,防治效果也十分理想。
(3)土壤处理:在播种定植前,选用高温、或药剂进行土壤处理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然后定植,预防枯萎病的发生,这种方法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成本较高,对土壤污染严重,防治效果不理想。
(4)蘸根处理:对于西瓜、黄瓜、茄子、辣椒、甜瓜等需要育苗移栽的作物,可在定植时,选用杀菌剂进行蘸根处理,在根系周围布满药剂,阻止病菌的侵入,也可较好的预防枯萎病的发生。
(5)灌根处理:在枯萎病发生前或发病初期,选用杀菌剂稀释一定的浓度进行灌根,防止枯萎病的发生和蔓延,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但是,这种防治方法费工费时,投资成本高,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不理想。
防治枯萎病常用药剂
目前在我国登记生产用于防治枯萎病的药剂有很多,常见的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敌磺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春雷霉素、多粘类芽孢杆菌KN-03、噁霉灵、嘧菌酯、氨基寡糖素、枯草芽孢杆菌等几十种,这些药剂有化学药剂,生物药剂等多种类型。
最有效的防治措施
枯萎病主要危害作物的韧皮部,被害后输送养分和水分的筛管和导管被堵死,最终导致植株枯死。一旦植株地上部分表现出叶片萎蔫、生长缓慢等发病症状,表明大部分导管和筛管已经被堵死,此时再用药剂防治,效果都很差。因此,防治枯萎病要改变传统的施药模式,该治病变为防病。防治枯萎病最有效的措施是在发病前预防。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枯萎病最简单、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2)拌种处理:对于棉花、马铃薯、大豆等直播作物,可在播种前,用5300亿芽孢/毫升枯草芽孢杆菌悬浮种衣剂按照药种比5000-10000毫升/100千克种子,加适量水将药剂均匀包裹在种子表面,可预防病菌对幼苗的的危害。预防效果较好。
(3)蘸根处理:对于西瓜、甜瓜、番茄、黄瓜、辣椒等需要育苗移栽的作物,可在定植时,用5亿CFU/克多粘类芽孢杆菌KN-03可湿性粉剂50倍液蘸根后定植,并用药液灌根,然后覆土,可有效预防枯萎病病菌的侵入,可较好预防枯萎病的发生。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农业实用技术,或有任何疑问,欢迎加入“睢阳农科服务圈”进行咨询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推荐文章4: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公告 2020年 第38号
新华社北京8月28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公告
2020年 第38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商务部、科技部对《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商务部 科技部令2008年第12号附件)内容作部分调整,现予以公布。属于军民两用技术的,纳入出口管制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2020年8月28日
《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调整内容
一、禁止出口部分
(一)畜牧业
1.删去微生物肥料技术(编号:050302J)条目。
2.将蚕类品种、繁育和蚕茧采集加工利用技术(编号:050304J)控制要点1修改为:“除杂交一代蚕品种以外的蚕遗传资源”。
(二)医药制造业
3.删去化学合成及半合成咖啡因生产技术(编号:052701J)条目。
4.删去核黄素(VB2)生产工艺(编号:052702J)条目。
5.删去化学合成及半合成药物生产技术(编号:052705J)条目。
(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6.将航天器测控技术(编号:053701J)控制要点修改为:“我国使用的卫星及其运载无线电遥控遥测编码和加密技术”。
(四)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7.地图制图技术(编号:054101J)控制要点修改为:直接输出比例尺>=1:10万我国地形要素的图像产品。
(五)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
8.将空间数据传输技术(编号:056002J)控制要点修改为:“涉及下列其中之一的卫星数据加密技术:1.保密原理、方案及线路设计技术2.加密与解密的软件、硬件”。
9.将卫星应用技术(编号:056003J)控制要点修改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信息传输加密技术”。
二、限制出口部分
(一)农业
10.将“农作物(含牧草)繁育技术”(编号:050101X)修改为“农作物(含牧草)种质资源及其繁育技术”(编号:050101X),增加控制要点“6.对外提供农作物种质资源分类名录所列农作物(含牧草)种质资源及其繁育技术”。
11.新增“农业野生植物人工繁育技术(编号:180103X),控制要点:1.《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所列农业部门主管的Ⅰ级野生植物人工繁育技术2.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农业野生植物人工繁育技术”。
12.新增“基因工程(基因及载体)(编号:180104X),控制要点:1.新发现的植物雄性不育基因、恢复基因及载体2.新发现的抗病、抗虫基因及载体3.新发现的抗逆基因及载体4.新发现的品质基因及载体5.新发现的产量相关基因及载体6.新发现的其它重要基因及载体7.特有基因操作技术”。
(二)畜牧业
13.新增“绒山羊繁育技术(编号:180302X),控制要点:杂交,人工授精,胚胎、基因克隆繁育技术”。
14.新增“绒山羊品种的培育技术(编号:180303X),控制要点:内蒙古绒山羊、乌珠穆沁白绒山羊、罕山白绒山羊、辽宁绒山羊、晋岚绒山羊、河西绒山羊和西藏绒山羊母本、父本、杂交改良培育新品”。
(三)渔业
15.将水产种质繁育技术(编号:050401X)控制要点4(1)修改为:“鳜鱼人工催产、育苗技术”。
(四)农、林、牧、渔服务业
16.删去兽药生产技术(编号:050501X)控制要点3、4、7、8、10、12、13、15、16。
17.删去新城疫疫苗技术(编号:050508X)条目。
(五)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8.将化学原料生产技术(编号:052601X)控制要点2修改为:“硫磷混酸协同体系高效处理复杂白钨矿新技术”。
19.在生物农药生产技术(编号:052603X)项下新增控制要点:“8.阿维菌素菌种及生产技术9.Bt菌株及生产技术10.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及生产技术11.春雷霉素菌株及生产技术1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农抗120)菌株及生产技术13.白僵菌、绿僵菌菌种及生产技术”。
(六)医药制造业
20.将生物技术药物生产技术(编号:052702X)控制要点修改为:“1.通过分离、筛选得到的具有工业化生产条件的菌种、毒种及其选育技术(1)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生产毒种(含野鼠型及家鼠型)2.用于活疫苗生产的减毒的菌种或毒种及其选育技术(1)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生产毒种(2)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生产毒种3.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的具有工业化生产条件的菌种、毒种及其选育技术4.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5.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6.EV71疫苗用毒株7.CA16疫苗用毒株8.五价、六价轮状疫苗生产核心工艺技术9.多糖蛋白结合技术”。
21.删去化学合成及半合成药物生产技术(编号:052703X)条目。
22.删去天然药物生产技术(编号:052704X)条目。
23.删去带生物活性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制备和加工技术(编号:052706X)条目。
24.在组织工程医疗器械产品的制备和加工技术(编号:052707X)项下增加控制要点:“6.医用诊断器械及设备制造技术(包括国产新一代基因检测仪、第三代单分子测序仪)”。
(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5.在人工晶体生长与加工技术(编号:053104X)项下增加控制要点:“15.KBBF晶体生长与棱镜耦合器件加工技术”。
(八)通用设备制造业
26.新增“3D打印技术(编号:183506X),控制要点:‘铸锻铣一体化’金属3D打印关键技术”。
27.新增“工程机械的应用技术(编号:183507X),控制要点:装载机、推土机、挖掘机等减振降噪、智能控制等研发成果的应用技术”。
28.新增“机床产业基础共性技术(编号:183508X),控制要点:机床的创新设计、基础工艺、试验验证、可靠性及功能安全等机床产业基础共性技术研究”。
(九)专业设备制造业
29.删去刑事技术(编号:053603X)控制要点4。
30.删去医用诊断器械及设备制造技术(编号:053604X)控制要点4。
31.新增“大型高速风洞设计建设技术(编号:183605X),控制要点:特殊功能结构设计、宽温域特种金属/复合材料性能分析、大型复杂装备智能制造与先进测试技术”。
32.新增“大型振动平台设计建设技术(编号:183606X),控制要点:双轴同步振动试验平台、50吨电动振动试验系统”。
33.新增“石油装备核心部件设计制造技术(编号:183607X),控制要点:石油装备中高端井下作业工具和软件,油气集输关键设备、顶驱、注入头、压裂痕、液氮泵、液氮蒸发器等核心钻完井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
34.新增“大型石化设备基础工艺技术(编号:183608X),控制要点:大型石化和煤化工装置反应器、炉、热交换器、球罐等静设备的材料技术、焊接技术、热处理技术、加工技术和检测技术”。
35.新增“重型机械行业战略性新产品设计技术(编号:183609X),控制要点:重型机械行业战略性新产品设计技术,如第三和第四代核电设备及材料技术、海工设备技术等”。
(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6.新增“海上岛礁利用和安全保障装备技术(编号:183708X),控制要点:海上执法指挥调度系统、大型/超大型浮式保障基地、极大型海上浮式空海港、海上卫星发射平台、岛礁中型浮式平台、远海岛礁开发建设施工装置、远海通信网络系统支撑平台等装备技术”。
37.新增“航空、航天轴承技术(编号:183709X),控制要点:火箭发动机轴承技术、卫星长寿命轴承技术”。
(十一)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38.将空间仪器及设备制造技术(编号:054011X)控制要点修改为:“1.通道数>500的遥感成像光谱仪制造技术2.空间环境专用器件设计和工艺、评价方法和设备、空间润滑方法和润滑件3.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总体技术方案和主要技术指标4.高分辨率可见光、红外成像技术的总体方案及指标5.毫米波、亚毫米波天基空间目标探测技术的总体方案及指标”。
39.新增“无人机技术(编号:184012X),控制要点:1.不同级别的固定翼和旋翼类无人机中的微型任务载荷,自主导航、自适应控制、感知与规避、高可靠通信、适航及空域管理等关键技术2.无人机制造中所涉及的惯性测量单元、倾角传感器、大气监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磁传感器、发动机流量传感器等类型传感器的关键技术3.电磁干扰射线枪等反无人机技术”。
40.新增“激光技术(编号:184013X),控制要点:利用自主研发的KBBF单晶体制造深紫外固体激光器的关键技术”。
(十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41.在地图制图技术(编号:054107X)项下增加控制要点:“直接输出比例尺>=1:10万地形要素的应用技术”。
(十三)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2.新增“大型电力设备设计技术(编号:184401X),控制要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灵活运用技术、大型水电机组设计技术、第三代核电机组设计技术、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装备设计等关键技术”。
(十四)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
43.删去空间数据传输技术(编号:056003X)控制要点1、3。
44.删去卫星应用技术(编号:056004X)控制要点2,将控制要点1中“双星导航定位系统”修改为“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十五)计算机服务业
45.在信息处理技术(编号:056101X)项下增加控制要点:“17.语音合成技术(包括语料库设计、录制和标注技术,语音信号特征分析和提取技术,文本特征分析和预测技术,语音特征概率统计模型构建技术等)18.人工智能交互界面技术(包括语音识别技术,麦克风阵列技术,语音唤醒技术,交互理解技术等)19.语音评测技术(包括朗读自动评分技术,口语表达自动评分技术,发音检错技术等)20.智能阅卷技术(包括印刷体扫描识别技术,手写体扫描识别技术,印刷体拍照识别技术,手写体拍照识别技术,中英文作文批改技术等)21.基于数据分析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技术”。
46.新增“密码安全技术(编号:186103X),控制要点:1.密码芯片设计和实现技术(高速密码算法、并行加密技术、密码芯片的安全设计技术、片上密码芯片(SOC)设计与实现技术、基于高速算法标准的高速芯片实现技术)2.量子密码技术(量子密码实现方法、量子密码的传输技术、量子密码网络、量子密码工程实现技术)。
47.新增“高性能检测技术(编号:186104X),控制要点:1.高速网络环境下的深度包检测技术2.未知攻击行为的获取和分析技术3.基于大规模信息采集与分析的战略预警技术4.网络预警联动反应技术5.APT攻击检测技术6.威胁情生成技术”。
48.新增“信息防御技术(编号:186105X),控制要点:1.信息隐藏与发现技术2.信息分析与监控技术3.系统和数据快速恢复技术4.可信计算技术”。
49.新增“信息对抗技术(编号:186106X),控制要点:1.流量捕获和分析技术2.漏洞发现和挖掘技术3.恶意代码编制和植入技术4.信息伪装技术5.网络攻击追踪溯源技术”。
(十六)软件业
50.删去信息安全防火墙软件技术(编号:056202X)条目。
51.新增“基础软件安全增强技术(编号:186203X),控制要点:1.操作系统安全增加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2-2006)四级(包含)以上技术要求2.数据库系统安全增强技术:《数据库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3-2006)四级(包含)以上技术要求”。
(十七)专业技术服务业
52.将真空技术(编号:057604X)控制要点修改为:“真空度<10-9mPa的超高真空获取技术”。
53.新增“航天遥感影像获取技术(编号:187608X),控制要点:航天遥感器技术,包括航空遥感器仿真(地面、航空)技术、遥感数据编码技术”。(完)
(注:10-9为10右上角加-9)
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推荐文章5:这个药1小时控制病菌,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生物农药
#农业##杀菌剂#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又称农用抗菌素120,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研究所发现,并应用于生产的一种微生物农药,对多种真菌病害、细菌性病害都有效,是目前应用最广、使用效果最好的生物杀菌剂。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特点
1、作用机理
嘧啶核苷类抗菌素能直接阻碍病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达到抑制病菌生长防治病害的作用。
2、杀菌谱广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对作物高度安全,不会产生药害,可用于小麦、水稻等大田作物,也可用于苹果、葡萄、西瓜、番茄、烟草、瓜类、大白菜、花卉等果树及瓜果蔬菜上,防治枯萎病、白粉病、黑斑病、锈病、疫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斑点落叶病、炭疽病等多种真菌病害,以及细菌性角斑病、软腐病、黑腐病、青枯病、疮痂病、穿孔病等多种细菌性病害。
3、作用方式
嘧啶核甘抗菌素具有内吸性保护作用,兼具一定的治疗作用;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施药后,可被作物快速吸收,并传导至植物的各个部位,1小时内可控制病害达60%,药效稳定、持效期长。
4、安全环保
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可拌种、灌根或者喷雾使用,不污染果实表面,对环境友好,对人畜也安全。
二、使用技术
防治西瓜枯萎病: 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4%的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兑水稀释300-400倍进行灌根,每隔5-7天连续使用2-3次,可有效防治西瓜枯萎病。
防治番茄疫病:在番茄疫病发病初期,用2%的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兑水稀释200倍进行叶面喷雾,注意喷雾均匀,喷至全部叶片湿润药液欲滴未滴为宜,依据天气情况,可间隔7-10天连续施药,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之内降雨,请勿施药。
三、使用注意事项
1、需要清水配药,现配现用,不宜久置。
2、不宜与铜制剂、碱性药剂混用,否则会降低药效!
3、注意保护环境,施药前、后要彻底清洗喷药器械,清洗喷施器具及衣物,不要将清洗液倒入池塘、鱼塘中,应远离地方低洼处挖一小坑,将污水掩埋。空袋应销毁,不得移作他用。
希望对农业种植的朋友们有点帮助。
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推荐搜索词:
1.嘧啶核苷类抗菌素防治什么病害
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液相检测方法
3.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不能与什么混合
本文标题:嘧啶核苷类抗菌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