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三宝是哪三宝
潮州三宝是哪三宝推荐文章1:潮州三宝之老香黄:潮汕千年匠心的时光秘藏
在岭南的一隅,潮汕平原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无数传奇,其中,潮州三宝之一的老香黄,便是这片土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是当地人民世代相传的养生佳品,更是潮汕文化深厚底蕴的生动体现。
老香黄:潮汕文化底蕴的瑰宝
一、历史渊源:千年农耕文明的结晶
潮州老香黄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那时,金桔作为观赏植物已在潮汕地区广泛种植。然而,其真正作为药食同源的智慧结晶,却始于明代。随着医家对金桔药用价值的深入挖掘,腌制后的金桔被赋予了调理脾胃、缓解暑湿等神奇功效。至清乾隆年间,潮州药食同源的智慧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通过改良蜜饯工艺,创新九蒸九晒技法,老香黄应运而生,成为潮汕人民对抗自然考验的生命护符。
二、制作工艺:九蒸九晒的时空哲学
老香黄的制作工艺堪称潮州工匠精神的活态标本。每年正月过后,果农们将金桔送入工坊,开始长达数年的转化之旅。这一过程中,匠人们需以韩江水反复淘洗金桔,去除表面蜡质,再经过三次不同温度的熬煮,融入甘草、陈皮、川贝等十三味药材,最后通过九蒸九晒的时空对化,使金桔中的果糖与药材有效成分产生美拉德反应,果肉渐成琥珀色,表皮转为乌金黑亮。这一工艺不仅遵循了天地节律,更赋予了老香黄独特的口感和药效。
三、文化图腾:潮人生命仪礼的精神符号
在潮汕人的文化基因中,老香黄早已超越了食药的边界,成为贯通生死仪式的精神符号。在新生儿“出花园”成人礼上,长辈们以老香黄茶喻示“先苦后甜”的人生哲理;海外游子在行囊中装着的陈年老香黄,不仅是思乡的解药,更是族群的密码。这种文化认同在商业文明中更显璀璨,老香黄作为潮州特产,不仅在当地深受欢迎,更成为了连接海内外潮汕人的情感纽带。
四、古法新生:当代叙事中的潮汕韧性
面对工业化冲击,老香黄的传承显现出潮汕文化特有的韧性。非遗传承人通过与高校合作,将经验化的制作工艺转化为量化指标,既保住了传统风味,又获得了出口认证。同时,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生产工艺也被引入到老香黄的生产中,如“光伏大棚+生态腌制”模式,既解决了雨季难题,又提高了产量。年轻一代更是用新语言诠释古老智慧,通过社交媒体、文创产品等方式,将老香黄这一传统美食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综上所述,潮州老香黄不仅是潮汕地区的一张名片,更是潮汕文化底蕴的生动体现。它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文化图腾和古法新生,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让每一位品尝到它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潮汕大地的温暖与力量。
潮州三宝是哪三宝推荐文章2:话说补土 | 潮汕人家必备的“三宝”之一,伏暑开胃佳
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疗养。自然的产物是最适合脾胃的“补品”,草木虫鱼,瓜果菜蔬,无分贵贱,皆可成为有益于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学活用,当自己的“调养师”。
医学指导: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 卢传坚教授
都说潮州有“三宝”,这其实不是什么稀罕宝贝,而是外表黑乎乎的“凉果”:老香黄,老药桔、黄皮鼓。潮汕人爱喝“功夫茶”,也喜欢用热茶搭配“凉果”吃,也就是古法腌制的果子。这些果子可不仅是零食,小孩子胃口不佳,或是老人饭后消化不良时,只要吃上一小块,很快就会舒服很多,可说是家中必备的“消食片”。
每到夏季,潮汕人家还爱用“三宝”泡水喝,不仅开胃,且解暑生津。尤其是用佛手做成的“老香黄”,近年来更是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各式奶茶和雪糕上加点它,美味翻倍。
何为老香黄?
“老香黄”的每一个字都有寓意:“老”指的是它需要经过多番炮制而成,制备时间长。“黄”指的是原料佛手,这本就是一味行气消胀的常用中药。《本草征要》中说它“味辛苦酸、性温”,能“行气开郁、豁痰祛恶”,不仅肠胃不适时能用,咳嗽后期痰多不化,它也能治。“香”则是佛手的又一特点,它自带天然果香味,古人喜欢把佛手放房间里当香薰,好看又好闻。这股香气也是它的“效力”之一,中医认为“香”能醒脾,带着香味的药材,能使得暑热里困顿不堪的脾胃“苏醒”过来,恢复活力,对于促进消化很有帮助。
开胃消胀
三伏天里,不少人会“热到吃不下饭”:稍微吃几口就已经觉得饱胀,只想喝些汤汤水水,吃干硬食物会更觉难受。这是因为夏季天热,津气外散,胃津不足,好似河水干涸,流速自然减缓,脾胃也会进入运化的“低潮期”。这时候,人自然想喝些酸甜的饮料,酸和甜叠加在一起,能起到“酸甘化阴”的效果。腌制过的佛手“老香黄”,酸甜的味道更为浓郁,正能起到益胃生津的作用。再加上佛手本身行气消胀的功效,开胃的效果更好。甜品里撒上它,不仅口感更为丰富,还能起到“甜而不腻”的作用。即使不习惯吃“老香黄”,夏天用蜜制过的佛手泡茶,也同样能起到开胃下气的作用。如果是平素就容易胃胀嗳气的,佛手茶更能派上用场。话说补土 | 不只云南,广东人也“吃”花!煲汤润肺顶呱呱——霸王花话说补土 | 暑热熏蒸,皮肤“生疮”,用上这味“小黄花”话说补土 | 暴雨来袭!补脾止泻的“脾之果”
“话说补土”精华集合《善用本草养脾胃》及《妙用食材养脾胃》出版啦!
两本套装更优惠哦!
专家介绍:卢传坚,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弟子,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人才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银屑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银屑病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中医药学组组长等职务。
主持并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主编出版专著20部(英文专著6部);以第一及通讯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SCI收录6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共9项,国家中药新药临床批件1项,中药新药研发成功转让2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共12项。曾荣获“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南粤巾帼创新十杰”“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流派
执行编辑:张靓雯审核校对:庄映格责任编辑:宋莉萍
潮州三宝是哪三宝推荐文章3:潮州三宝之老香黄-中药佛手的蜕变
以前从未去过潮汕,看了《舌尖上的中国》,了解到潮汕有好多好吃的,有点心驰神往。《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说:“如果一个中国人说他是美食家,他没去过汕头,他就不叫美食家。”
潮汕的美食确实不少,但引起我兴趣的确是中药的食用。今年有幸到潮汕,去过之后,可以说:“如果一个中国人说他了解中药之美,他没去过潮汕,那是多么的遗憾。”一趟潮汕之旅,了解了中药的另一面,食用之美。
老香黄
上面这个黑黑的,我一眼就认出来是我们中药的佛手,但我还是稍微有一点疑惑,毕竟从未见过,这黑黑之物真的是“佛手”?与果品店的老板确认后,潮汕当地叫老香黄,其原料确实是“佛手”。原来,中药还可以这样食用,真是太强了。
下面我们老了解一下,老香黄和佛手吧。
何为老香黄?
“老香黄”的每一个字都有寓意:“老”指的是它需要经过多番炮制而成,制备时间长。“黄”指的是佛手,成熟的佛手是金黄色的。“香”则是佛手的又一特点,它自带天然果香味,古人喜欢把佛手放房间里当香薰。
佛手并非是潮州独有,中国南方多地均有种植,但潮州却是佛手的道地产地。老香黄的制作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盐制,这些特点为老香黄的种植及制作提供了有利条件。老香黄的历史悠久,从明代以来,潮汕乡民就食用佛手为原料来制作老香黄。老香黄制作时间长,工艺繁琐。中秋节过后,采摘新鲜的佛手果,搓洗干净后,一层佛手一层盐,1年后,晒干褪盐,再经过反复漂洗蒸煮,降低盐分。接下来,佛手果需要经历一场甜蜜的旅程。
用糖腌制一段时间,再加入甘草、桂皮等十几种中草药蒸煮,再糖渍,再蒸煮……历经九蒸九制的佛手果,慢慢从金黄色变黑,再经过阳光的洗礼,果实表面柔软,肉质有韧性,就可以装入瓮中保存。历经时间洗礼,原来的佛手颜色已经面目全非,其色深黑,气味芳香,口感香甜,颇受潮汕人的喜爱。
老香黄的制作工艺
老香黄的作用
佛手,性温,是常用中药。《本草征要》记载佛手“味辛苦酸、性温”,能“行气开郁、豁痰祛恶”。因此,佛手能理气消胀,又能疏肝解郁,还能燥湿化痰,作用较为缓和,很适合体弱的儿童、老人。勤劳又聪明的潮州人,将佛手果制作成老香黄,使之具有增进食欲、理气化痰功效,可治胃痛、腹胀、呕吐、嗝噎、痰多咳喘等疾病和解酒舒气等功效。因此老香黄成为潮人家庭必备的药用凉果,且久藏不坏,愈久药效愈佳。
佛手 老香黄
饮食油腻时,来点老香黄泡水服用可解腻消食;饮酒应酬归来,它是解酒好伴侣;老慢支每日食之可化痰止咳。孩子感冒后期,也可以泡老香黄化痰。老香黄成为潮汕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味道,真正成了名副其实的“潮州三宝”。
审稿专家: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主任药师 朱全刚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潘会君
潮州三宝是哪三宝推荐文章4:菠萝、草鱼、粿条!潮州这个村打造“白水三宝” ,村民奔小康之路越走越宽!
身披龙鳞、头戴凤尾、肉中带金,说的就是热带水果菠萝。近期,登塘镇白水村出现了“菠萝的海”,成片的菠萝长势喜人,当地还将菠萝、草鱼、粿条视为“白水三宝”,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发展乡村经济,助力脱贫攻坚。
临近初夏,在登塘镇白水村,成片的菠萝排列在山头上,剑状叶子上托着大小不一的菠萝果实,再过不久就将迎来收成季。白水村向来有种植菠萝的传统,但因之前行情不好,许多村民放弃种植。近几年,在利好带动下,陆续有村民重新投入种植,柯钦水就是其中之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