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房花木深上一句
禅房花木深上一句推荐文章1:
禅房花木深上一句推荐文章2:常建的这首山水诗,独具一格,读后令人心旷神怡
山水诗,即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虽然诗中不一定要纯写山水,但诗人耳目所及的山水声色之美,却是一定要呈现的。众所周知,山水诗的开山鼻祖,是东晋时期的谢灵运。也就是说,山水这一诗歌题材自谢灵运开始。后来经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名家的推动与发展,还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山水田园诗派。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便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虽然他的常建,相对于王维、孟浩然等名家来说,要不知名的多。但是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要说王维的山水诗高妙,孟浩然的山水诗平淡,那么常建的山水诗则是幽雅。正如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所说:孟诗淡而不幽,常建“清晨入古寺”、“松际露微月”,幽矣。
顾名思义,常建这首诗抒写的,就是他清晨游破山寺后禅院的观感。再结合常建山水诗的幽雅,我们便可以得知这首诗,主要是以凝炼简洁的笔触,营造出了一个景物幽深、寂静的境界,同时表达出了常建游破山寺的喜悦之情。尤其诗中两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所呈现出来的幽雅意境,千百年一直为人所乐道。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开篇两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即诗人在清晨的时候,踏入了这座古老的寺院。旭日初升,光芒映照着山上的树林。“古寺”,指的就是破山寺,也就是今天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的兴福寺。值得注意的是,佛家常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这里的“高林”也兼有称颂寺院之意,大有礼赞佛光普照之情。
紧接着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则是千古名句,成语“曲径通幽”的出处便是这里。它的意思是说,诗人进入古寺后,又穿过了寺中的竹丛小路,走到了幽深的后院里,发现了僧人居住修行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的深处。从这两句诗的意思来看,我们便可以得知这个禅房是极其的幽深。而僧人修行的关键便在于禅心,即清静寂定的心境。
显然禅房幽深的环境氛围,是有助于僧人形成禅心的。因此在这样一个幽静美妙的环境中,诗人常建难免就会陶醉其中,于是便自然而然就有了接下来的两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即常建看到了寺后的青山焕发着夺目的光彩,也听到了鸟儿在欢悦地鸣唱,在清澈见底的水潭旁,抛去了尘世的杂念,见到了水中空明的自己。
其实单纯从山水诗来看,它的幽雅早已经表达得淋漓尽致了。但又因为诗人游的是破山寺后的禅院,所以这两句诗中还体现了对佛禅的领悟,“潭影空人心”不免使人想到,中国佛教禅宗五大家之一曹洞宗开山之祖洞山良价看到潭底之影而豁然开悟的事迹。而有了对佛禅的领悟,最后两句“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也就很好理解了。
即此时的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禅的奥妙。所以大自然和人世间的其他声响放佛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引领着自己进入到一个纯净怡悦的境界。纵观常建的这首诗,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幽美绝艳的山水美景,也能体会诗人忘情尘俗的意境,摆脱缠绕自身的各种烦恼。总的来说,常建的这首山水诗,独具一格,读后令人心旷神怡。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所有
禅房花木深上一句推荐文章3:习诗录: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唐代诗人,河北邢台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小官,但由于生性耿直,不愿和光同尘,看不惯官场的腐败堕落,随挂冠而去,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他一生沉沦失意,交游无显贵,仅仅与王昌龄交往相对密切,有诗作酬赠。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在盛唐诗人里,常建的诗多不被后人注意,现在流传下来的诗也不多。但据历史记载,至少在山水诗这方面,盛唐是有“王孟储常”并称的说法的,可见,常建与王维、孟浩然、储光羲是有相抗衡的诗歌创作能力和水平的。其代表作主要有 《塞下曲》 、《题破山寺后禅院》、 《宿王昌龄隐居》 、《岭猿》 、《送李大都护》 等。
今天复习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如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这首诗的大意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漫步走进这古老的破山寺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高山处的树林。小路弯弯,竹林掩映,一直通向幽静深处。禅房肃穆,前前后后,花木繁茂,缤纷森然。山光明媚,使得鸟儿更加欢悦。潭水清澈,倒影如画,临潭照影,令人神爽心静,欲念全消。此时此刻,各种声音都沉默静寂下来了,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这首诗是一首著名的题壁诗,描绘了一幅景色迷人、幽深寂静的画面,抒发了常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全诗构思巧妙,语言简炼,“意境”精绝,重在达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具有很好的美感享受,是唐诗中独具一格的山水名篇。而且,还为后人留下了两个著名成语:“曲径通幽”、“万籁俱寂”。整首诗始终突出了一个“静”字,从幽静的景物,到宁静的心境,诗人在静中感悟,在静中升华,从俗世的烦忧中解脱出来,走向平和与豁达。通过这首诗,我们也应有所感悟。世事沧桑,无论忙与不忙,都要经常抽出时间,经常静下心来,去观一场花事,去赏一场风月,不为消遣,不为风雅,不为诗意,不为禅定,只为将日子过得简单一些,把颜色还给岁月,让自己保有一份纯真。
2021年2月12号晚
禅房花木深上一句推荐文章4:「桐荫茶话」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感受万物的联系
仰望天空,脚踏大地
听风的耳语,闻花的芬芳
人、物、事都按轨迹生长壮大
虽有形式差异,但接触的刹那
总能心领神会属于自己的一面
毕竟,天地之间都是相通的……
人生 禅意
禅房花木深
智慧 心
世间的事,归根结底,如人的感官,根子上是相通的。一个人琴弹得好,一个人画作得妙,一个人地耕得出众,对于美学的领悟本质上没有区别,区别只在于形式。
职业、岗位、学历都不是区分文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现实中,有些种地的人说话好像哲人一样,其智慧未必不及教书先生甚至是大学院所里坐镇的人。只不过因为用心的地方有别,在不同的领域叱咤风云罢了。
贤如孔夫子,也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见识过众人的才智之后,他发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感慨,并以此训示弟子务必谦虚。然而孔子虽说是几人的徒弟,其学问未必就不及他们,只不过是“术业有专攻”罢了。术业虽有专攻,却不是彼此孤立的,孔夫子不好好教书,学琴、学乐又学医,看似不务正业,实则触类旁通,不同行业、科目互相印证之间,有助于其学问的提升。
世间的人、事、物,自古以来就有千般纠葛万种联系。譬如见到鱼在水里的样子,鸟在空中的姿态,人能想到自己的生存状态,又譬如看到纸上的草木、山川,人会自现实中找寻它们的影子,甚至穿越回童年去找寻。至于缘由,不言自明。
于饮食一道亦然。人爱拣好吃的果实来吃,鸟雀又何尝不是?每年杨梅熟了,桃子熟了,鸟雀常常先于人登临枝头?
反过来举例,往一个瓶子里注水,倒满了还往里灌的话,会溢出来,人的才华也是,腹有诗书,任你如何低调,举手投足之间依旧难以掩藏,故而有“才华横溢”一词。
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将相似的人事物两两一组进行比较,增进画面感,也更易于理解,比喻到最后便成了通感,由纸上二维变成三维立体,甚至是四维、五维的,看得到实物,闻得到气味,听得到声音,仿佛你真的置身于某个场景之中,然而事实你有可能远在千里之遥,甚至隔着千年。此即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潘玉毅
世界就是这么巧妙
用相似之处把万事万物串联起来
留心周遭,凝神静心
你也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律动
总编辑:黄值山
值班副总编辑:陈建华
觉得好,请给小布点赞 ↓↓↓
禅房花木深上一句推荐文章5:一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诗中十字句与词中十字句的区别前言
前日写微头条,节选了《诗人玉屑》中的一段话,名为诗中的十字句。有人问诗中的十字句和词中的十字句有什么区别?
主要的区别是,诗的十字句是两句五言句;词的十字句是一句话,不过用分豆的方式,在节奏上有停顿。
一、词的十字句词的十字句是词中少见的长句。但是中间都有分豆,古人不用标点符号,今人一般用“、”来分豆。
根据分豆的不同,大体有几下几种。
1、三七分豆的十字句
例如辛弃疾《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上下两阕各有一个十字句:
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这种十字句是上三下七的结构。后面的七言句是平起仄收的律句:中平中仄平平仄。
另有上七下三的十字句,例如南唐中主李璟《摊破浣溪沙(一名山花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前面的七言句是仄起仄收的七言律句:中仄中平平仄仄。
2、四六分豆的十字句
也有四六或者六四结构的,例如晁补之的《夜合花·和李浩季良牡丹》:
百紫千红,占春多少,共推绝世花王。
【西都万家俱好,不为姚黄。】
谩肠断巫阳。
对沈香、亭北新妆。
记清平调,词成进了,一梦仙乡。
天葩秀出无双。
倚朝晖,半如酣酒成狂。
【无言自有,檀心一点偷芳。】
念往事情伤。
又新艳、曾说滁阳。
纵归来晚,君王殿后,别是风光。
万树在《词律》中点评道:
西都下与无言下同,但西都句六字,无言句四字,稍异。然此十字句,分豆可上可下,而他家则俱用上四下六耳。
西都下,指西都开头的这句:西都万家俱好,不为姚黄。这是上六下四的十字句。
无言下,指无言开头的这句:无言自有,檀心一点偷芳。这是上四下六的十字句。
万树说这个十字句的分豆可上可下,不过上四下六的会多一些。有时间的朋友可以看看这个词牌的作品,这两处十字句基本都是四六分豆。
3、其他分豆的十字句
《粉蝶儿》这个词牌,前两句一般是四六结构的十字句,例如:
一箭和风,秾熏许多春意。《粉蝶儿·元宵》 宋 · 史浩
雪遍梅花,素光都共奇绝。《粉蝶儿 》北宋 · 毛滂
辛弃疾《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略有不同: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这个可以读作二八分豆: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
不过我习惯读作四六分豆: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
另有辛词下阙中: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 ,可以看作三七分豆,但是七言句有变化,成为三四结构,不是七言律句了。
二、诗中的十字句诗有十字句,也有十四字句。白居易在《金针诗格》中提到:
诗有四格 一曰十字句格。二曰十四字句格。
十字句,或者十四字句,其实就是两句话说一件事。有连续的动作,例如
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别同志》唐·郑谷
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情,例如: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早梅》唐·齐己
一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谁知樵子径,得到葛洪家。《过楼观李尊师》唐·卢纶
十字句中,常有对仗,例如:
未有一夜梦,不归千里家。 《旅中》 五代 · 蒋维东
空将未归信,说向欲行人。
往往语复默,微微雨洒松。《净业寺与前鄠县李廓少府同宿》 中唐 · 贾岛
如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间两个十字句,都是十字对,也叫流水对(颔联算宽对):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三、奇怪的十字句诗中的十字句其实是两句,词中的十字句也有分豆的方式分为两部分。
不过有一种宝塔诗,最后一句也是十字句。
梅,迟迴。雪已消,花未开。傍山林馆,近水亭台。相期白玉蕊,数费碧云才。况有冰霜对偶,且无蜂蝶嫌猜。含蓄清香知自负,包藏幽艷俟谁来。岭头信兮使骑未至,楼间怨兮角声已哀。提壶秉笔兮酣咏其侧,花神有知兮得不留心哉。
花神有知兮得不留心哉。可以也看作五五分开的两句,也可以看作一句。这类文人的游侠之作,比较少见。可以不必算入诗词的十字句中。
结束语词中的十字句,依照词谱来填写便是。前人依曲填词,后人依词作谱,虽然不能歌唱了,但是吟咏之时,自有悠长婉转之妙。
诗中的十字句,往往用于中间二联,有藕断丝连的妙处。作诗的时候不妨尝试一下,别有一番味道。
老街曾有五律《读骆宾王灵隐寺故事有感》,颔联用十字句为对:
易水歌声杳,禅房钟磬侵。燃灯老僧坐,觅句蛰龙吟。
门对江潮阔,楼观海日沉。平生缚虎手,换得泛舟心。
@老街味道
韩王坝月相迎送,卢洞清风几去来,苏轼在山东诸城写下这么多名作
禅房花木深上一句推荐搜索词:
1.禅房花木深上一句是什么
2.禅房花木深上一句怎么读
3.禅房花木深上一句拼音
本文标题:禅房花木深上一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