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是哪个国家推荐文章1:黎巴嫩:一个人民正在“逃离”的中东小国,黎巴嫩是个怎样的国家

  黎巴嫩位于地中海的东岸,是中东的一个小国,领土与叙利亚和以色列接壤。


  这个国家的面积非常小,只有大约1.04万平方公里,还没有我国的天津城市面积(1.13万平方公里)大。


  由于与地中海接壤,黎巴嫩大部分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气候普遍温和。沿海地区冬天特别凉爽多雨,而夏天会非常炎热潮湿,所以夏天在山上度假是更好的选择。


  黎巴嫩全年都有充足的降雨,雨水保证了植物的充分生长,当时的黎巴嫩曾被称为“中东的瑞士”,尽管遭受了长期内战的摧残,但它仍保持着巨大的魅力和美丽。


  黎巴嫩是一个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国家,并有着丰富的文化,因为在过去的数百年里,它受到了来自希腊、古罗马、波斯、阿拉伯和法国的文化影响。黎巴嫩的总人口数量大约有600万。90%左右的人口年龄小于65岁。


  许多黎巴嫩公民是由亚美尼亚人、土耳其人、伊朗人、希腊人、意大利人和法国人等人种组成。黎巴嫩的主要语言是阿拉伯语。此外,黎巴嫩语、阿拉伯语、法语和英语在黎巴嫩都很流行。


  黎巴嫩主要的宗教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其中穆斯林的数量占了一大半。黎巴嫩的首都贝鲁特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在表演、戏剧和视觉艺术方面都很有成就,也一直以艺术中心而闻名。


  目前,服务行业、银行金融业和旅游业是黎巴嫩经济的主力军。实际上黎巴嫩的经济不是很给力,黎巴嫩的政府也极其腐败。在黎巴嫩生活的外国人找工作会很困难,因为当地的企业或公司招聘,很少通过招聘网站的模式招人。


  而且,当地人的收入水平也不高,按照今年2021年最新的薪资数据,有一半以上黎巴嫩人的平均月薪为214万黎巴嫩镑(约9200元人民币),该国人民的最低工资月薪为57.7万黎巴嫩镑(约2500元)。黎巴嫩对外虽然以国家相称,但实际上它就是一个大城市,所以它的物价差别不大。


  我个人认为黎巴嫩的生活成本很高,东西和房租很贵,尤其是在黎巴嫩的城市地区。 平时吃一顿很普通的餐食,就要花费2万黎巴嫩镑(87元),去超市购买一瓶一升装的牛奶则需要花费5430黎巴嫩镑(23元),1kg的无骨鸡肉的价格需要大约90元人民币,12个鸡蛋需要大约40元人民币。


  一室的公寓租金大约为5600元人民币,所以一个月下来,几乎大部分黎巴嫩人民都是月光族。不仅房租贵,黎巴嫩的电力供应不稳定,经常周期性停电,大多数小区会共享一台发电机,这种体验很不好。 不过,黎巴嫩的传统食物很棒,算是中东比较好的了。


  之前很多人都说黎巴嫩国内充斥着很多种族主义者,但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黎巴嫩人都是种族主义者。通常是老一辈的黎巴嫩人能会有这方面的偏见,黎巴嫩的众多年轻人还是非常友好的,年轻人更加开放,更容易接受外国人和外国文化。


  这里的人都很挑剔。每当我走到一个地方,我总是听到有人在谈论他们看到的人和事。另外,他们也很假,当着外国人的面表现得很好,但实际上可能讨厌这个人。这里的人喜欢谈论政治,也很容易相信道听途说来的消息。他们之间会因谈论政治产生的分歧而打架斗殴。


  虽然黎巴嫩不是一个贫穷的沙漠国家,但是经济不发达、生活水平低再加上这里的混乱程度比法国或英国还要高(比埃及的混乱程度低),也使得许多黎巴嫩人,选择搬到国外寻找更好的机会。


  美丽的中东国家:约旦的生活是怎样的?


  黎巴嫩是哪个国家推荐文章2:这个影响力极大的中东小国,你想象不到

  文/劳拉申


  图文:审稿-蟹黄捞饭、制作-8


  封面图:壹图网


  2019年底成功逃离日本的前雷诺-日产汽车总裁卡洛斯·戈恩,已在黎巴嫩停留了两年多,协助他潜逃的人员皆被判刑,唯有戈恩安然无恙。这位黎巴嫩移民,引发日本、法国、土耳其、黎巴嫩和美国等多国政治震动,不可不谓传奇。


  像戈恩这样的人物还有律师阿迈勒·克鲁尼、女星萨玛尔·海耶克等等,人们记得他们的传奇,却很少意识到他们有个共同身份:黎巴嫩移民。


  他们赢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母国黎巴嫩却千疮百孔,围绕着这个国度的是叙利亚问题、贝鲁特大爆炸、黎巴嫩内战、第五次中东战争等人类悲剧。


  戈恩为BBC录制的纪录片《最后的飞行》;


  讲述黎巴嫩难民儿童故事的电影 《何以为家》


  ?


  这个中东阿拉伯小国,在内外两面严重两极化,国内的悲苦与国外的耀眼相呼应。那么,黎巴嫩人在海内外留下了怎样的故事?


  备受西方青睐的阿拉伯人


  黎巴嫩移民至今活跃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界,但人们往往将他们与西方白人视为一体,忘记了他们是阿拉伯人。


  黎巴嫩位于中东,人种属白人,黎巴嫩移民基本上是信仰基督教的阿拉伯人,与欧美一致,由于历史原因,黎巴嫩上层人士熟练掌握英语、法语、西语、葡语等语言,备受西方社会欢迎。


  在法律界和好莱坞都赫赫有名的阿迈勒·克鲁尼,集学识、事业、美貌于一身,她兼具东方与西方的美貌特点,被媒体用“完美”形容


  图:壹图网


  ?


  阿迈勒是因1975-1990年黎巴嫩内战


  而移民英国的黎巴嫩人


  图:壹图网


  ?


  凭借出众的外表与品味,黎巴嫩人充斥于西方名利场。


  墨西哥女星萨尔玛·海耶克和拉丁音乐天后夏奇拉就分别是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的黎巴嫩人后代。


  电影《弗里达》中的萨尔玛·海耶克(左)


  ?


  拉丁音乐天后夏奇拉


  图:shakira.com


  ?


  国际奢侈品行业尤为黎巴嫩人所擅长。


  位于瑞士的全球最大钟表制造商斯沃琪集团(Swatch)拥有宝玑、宝珀、欧米茄、浪琴表、天梭、雷达表等著名钟表品牌,创始人尼古拉·海耶克(Nicolas Hayek)就是黎巴嫩人,他移居瑞士后,将斯沃琪集团变成目前全球最大的钟表集团。


  手持Swatch钟表的尼古拉·海耶克


  ?


  在高级定制时装业,黎巴嫩裔设计师的作品以华贵优雅、精雕细琢著称,备受皇室、明星、富豪名流喜爱。


  艾莉·萨博(Elie Saab)是首位入选高级订制服装工会的阿拉伯设计师,他的客户包括约旦王后拉尼娅、瑞典王储维多利亚、卢森堡王妃史蒂芬妮、法国第一夫人布里吉特等。


  身着Elie Saab礼服的好莱坞女星


  国内女星们也多次身着Elie礼服,如两位冰冰、章子怡、巩俐、张曼玉、刘嘉玲等


  图:壹图网


  ?


  卢森堡世袭大公夫人斯蒂芬妮身穿Elie的婚纱


  图:壹图网


  ?


  祖海·慕拉(Zuhair Murad)的设计灵感来自黎巴嫩璀璨的历史和繁复精美的手工艺,客户包括阿黛勒、伊万卡·特朗普、泰勒·斯威夫特、詹妮弗·洛佩兹等。


  Zuhair与身着其作品的女星


  图:壹图网


  ?


  身着Zuhair作品的女星们


  图:壹图网


  ?


  乔治斯·荷拜卡(Georges Hobeika)的作品以仙气闻名,仿若神话中的仙女,梦幻至极。他从中世纪、拜占庭、古罗马等丰富的黎巴嫩历史与美学中获得灵感,客户多为沙特、卡塔尔、科威特王室。


  饰演睡美人的艾莉


  穿着Georges的作品参加电影活动


  图:壹图网


  ?


  Georges Hobeika作品大片


  ?


  乔治·查克拉(Georges Chakra)以行云流水的剪裁出名,在影视作品《穿普拉达的女魔头》、《绯闻女孩》中都能看到他设计的奢华戏服。


  Georges Chakra作品


  ?


  在订制婚纱领域,雷姆·阿克拉(Reem Acra)的新娘礼服是许多名流婚礼的首选。


  Reem Acra设计的婚纱


  ?


  相传去年这场引起舆论轰动的婚礼中


  新娘礼服也是Reem的作品


  图:壹图网


  ?


  黎巴嫩裔在世界政坛上也颇有名气,许多大名鼎鼎的南美洲政客是黎巴嫩裔,包括巴西前总统米歇尔·特梅尔(Michel Temer)、阿根廷前第一夫人朱莉安娜·阿瓦达(Juliana Awada),以及厄瓜多尔的多位前总统、哥伦比亚前总统、乌拉圭副总统、巴拉圭现总统等。


  黎巴嫩移民地图


  黎巴嫩本国人口仅仅680万,但离散海外的黎巴嫩人超过1400万,是本土人口的2倍多,其中约70%在南美洲。


  黎巴嫩人分布图 制图:孙绿


  ?


  近东地区三大离散民族人口对比 制图:劳拉申


  ?


  拥有最多黎巴嫩移民的国家是巴西,约200-500万巴西人是黎巴嫩后裔,其次是阿根廷和委内瑞拉。


  内战,尤其是1975-1990年黎巴嫩内战是当代黎巴嫩人移民的主要原因,但历史上黎巴嫩人最大规模的出走是19世纪,即1860年黎巴嫩内战。


  1860年,黎巴嫩爆发德鲁兹教徒与基督教马龙派教徒冲突,基督徒在大屠杀中大规模遇难并开始向南美洲迁徙。


  1860年 黎巴嫩内战


  图:壹图网


  ?


  一战时美洲约有 50万黎巴嫩人和叙利亚人


  图:网络


  ?


  在巴西,约0.9%的白种人认为自己有中东血统,主要来自黎凡特(Levant)地区,以黎巴嫩和叙利亚为主。黎巴嫩移民是基督教马龙派信徒,已经融入南美大熔炉,今天的巴西有许多黎巴嫩饭店和基督教马龙派教堂。


  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开幕式


  头戴圆帽、踏着中东风格音乐舞蹈的演员


  象征黎巴嫩人来到巴西


  ?


  南美的黎巴嫩人在经济界很有影响力,他们普遍富有,在墨西哥等国家甚至是首富。


  大名鼎鼎的戈恩生于巴西,在黎巴嫩长大,工作于法国、美国、日本,精通葡语、法语、英语、阿拉伯语,还能听懂日文,可谓玩转亚、欧、拉美三大洲。


  卡洛斯·斯利姆·埃卢(Carlos Slim Helú),墨西哥电信最大股东,一度被评为全球首富,超越巴菲特、比尔盖茨


  图:福布斯杂志


  ?


  在中东海湾石油国家也有很多黎巴嫩人,这里的石油公司有个奇妙的现象:股东是王室,西方国家白人当总裁,黎巴嫩人当高管,南亚、印度、菲律宾人当打工人。


  母国的美与痛


  海外的黎巴嫩人有多么出色,母国就有多么千疮百孔。正是黎巴嫩重叠的文明、厚重的历史,才为奢侈品业、文化业界的黎巴嫩人提供了文化积淀和审美灵感。它的复杂多元、剧烈冲突磨炼着它的人民,发展出能够纵横捭阖的政客、商业奇才和人权卫士。


  黎巴嫩位于地中海东岸,公元前这里生活着擅长航海出游的腓尼基人,他们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字母表,是拉丁字母的鼻祖。


  黎巴嫩博物馆藏的腓尼基人棺


  图:twitter@carolemadge


  ?


  黎巴嫩移民的冒险精神,或许能从这一地区古早的祖先腓尼基人身上找到源头。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腓尼基人是最好的航海员。他们是最早到达非洲大陆的人,也是利比亚的发现者。”


  腓尼基渔人


  图:peopleofar.com


  ?


  黎巴嫩虽是中东国家,但它的文明却非常独特。这里95%的人口为阿拉伯人,4%为亚美尼亚人。阿拉伯人中有34%信仰基督教。


  黎巴嫩校园,不同信仰的孩子一同玩耍


  图:壹图网


  ?


  黎巴嫩的宗教信仰高度多元化,仅官方认定的宗教信仰就有18个。三大宗教分别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德鲁兹教派。


  其中伊斯兰教又分为什叶派、逊尼派、阿拉维派、伊斯玛仪派,基督教分马龙派、希腊东正教派、默基特天主教会、亚美尼亚使徒派、亚美尼亚天主教、新教福音派等。


  贝鲁特某处的儿童乐园


  图:壹图网


  ?


  第一次参加圣餐的黎巴嫩儿童


  图:壹图网


  ?


  黎巴嫩拥有两个本土特色小众宗教:基督教马龙派和德鲁兹教派。


  基督教马龙派是公元4世纪由圣马龙创建的基督教分支,教徒后来受迫害,逃入黎巴嫩山区和海外,如今是黎巴嫩最大的基督教派别,还发展出基督教长枪党等极端政治势力,与穆斯林冲突不断,引发1975-1990年黎巴嫩内战。


  黎巴嫩马龙派基督徒


  图:壹图网


  ?


  德鲁兹教派由伊斯兰教演变,是什叶派的伊斯玛仪派分支,以德鲁兹星为象征。被正统伊斯兰教视为异端,德鲁兹信徒也不被认为是穆斯林,同样也受到迫害。


  德鲁兹教派信徒


  图:壹图网


  ?


  18世纪黎巴嫩实行“马龙派-德鲁兹派二元制”,也就是现代黎巴嫩国的雏形。令人扼腕的是,这两大本土教派也不能和平共处。1860年黎巴嫩内战中,马龙派被德鲁兹派迫害,大规模流亡南美。


  阿迈勒·克鲁尼的父亲是德鲁兹教徒


  母亲是逊尼派穆斯林


  ?


  复杂多元的宗教信仰,为现代黎巴嫩的悲剧埋下了祸根。黎巴嫩是中东-地中海商道的关键节点,是古今众多王国争夺之地,这里曾被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古罗马管辖,又经历塞琉古帝国、倭马亚王朝、塞尔柱帝国和十字军东征历史。


  黎巴嫩的巴勒贝克神庙


  是现今保留最好的中东罗马时代神庙


  图:壹图网


  ?


  16世纪黎巴嫩并入奥斯曼帝国,历经法赫尔丁、希哈布斯、阿萨德王朝统治,还曾被叙利亚占领。一战期间,黎巴嫩经历大饥荒,1920年成为法国委任统治地,1943年黎巴嫩共和国成立。


  黎巴嫩的苏索克宫(Sursock)是私人博物馆


  兼具欧式与奥斯曼东方风格


  ?


  黎巴嫩是中东地区西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首都贝鲁特被誉为“中东巴黎”,是著名的地中海度假胜地。20世纪50-60年代的黎巴嫩富裕美丽,是该国的黄金时代。


  1960年 贝鲁特


  图:壹图网


  ?


  1960年,贝鲁特的生活方式相当西化


  图:壹图网


  ?


  但好景不长,随着巴勒斯坦难民涌入黎巴嫩,这里很快被外国移民和难民毁掉。伊朗、叙利亚、以色列、巴勒斯坦在此争夺影响力,滋生出大量宗教极端势力。


  1975年开始的黎巴嫩内战持续长达15年,其中还包括1982年以黎巴嫩为战场的第五次中东战争,横尸遍野、生灵涂炭。


  内战中的贝鲁特


  图:壹图网


  ?


  贝鲁特在内战中遭到重创,内战残骸和历史伤口已是这座城市不可能忘却的一部分。


  内战时被毁掉的贝鲁特宫(Beit Beirut)


  现在是内战纪念博物院


  图:壹图网


  ?


  黎巴嫩艺术家abdel hamid baalbaki创作的回忆内战的作品,被称为“黎巴嫩的格尔尼卡”


  (右滑查看全图)


  ?


  伤痕与磨难塑造了人格,越受制于夹缝,越有着强烈的求生欲,黎巴嫩人如此,中东与近东地区的亚美尼亚人、犹太人也是如此。


  美国黎巴嫩裔诗人纪伯伦写到:


  一个人有两个我,一个在黑暗中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END


  本内容为提供,不代表环行星球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请后台联系。


  黎巴嫩是哪个国家推荐文章3:黎巴嫩虽是中东国家,但为吸引西方游客却敢要女警执勤时穿超短裤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