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统治了多少年推荐文章1:

  商朝统治了多少年推荐文章2:持续了五百多年的商朝: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的文明朝代

  中国历史上的商朝,又称为殷商。商朝大约为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


  之所以有“殷商”这一称谓,是因为商朝的国都频繁迁移,在其后裔盘庚迁殷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商朝处于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国家权力已经初步确立,奴隶制的社会秩序亦已稳固。


  商朝地图


  一.商朝的建立:


  商人的始祖是契,他因帮助夏朝的开国君王夏禹治水有功,因而受封于商邑(今河南商丘) ,所以他就以“商”来称自己的部落。


  夏朝的最后一位国君夏桀继位后,表现得非常残暴,中原百姓已不堪忍受。此时夏王朝的统治已处于严重的内外交困之中。这时的商部落的首领为成汤,他是一位很有修养和本事的人,看到夏王朝日益腐朽、暴政已引起众叛亲离后,他便着手建立新的王朝。


  当夏桀得知成汤在征伐诸侯并扩大商的势力后,派使臣将成汤召至夏王都,并下令将其囚禁在夏台(夏朝监狱)中。成汤的下属伊尹和仲虺得知消息后,搜集了许多珍宝、玩器和美女献给夏桀,请求释放商汤。于是夏桀下令将成汤释放。囚禁之事在诸侯和方国中引起了更大地恐慌,大家纷纷投奔商,愿助商汤灭夏。


  成汤继续以德立威,厉兵秣马,使临近部落纷纷归附。在与夏桀决战之前,成汤又灭掉了此时仍然听从夏指挥的个别方国部落——剪除了夏桀的羽翼。


  鸣条之战:一切准备就绪后,在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山西夏县之西)进行了一场决战——鸣条之战。商汤选良车70乘,敢死队6000人,联合各方国军队,采取战略大迂回,绕道至夏都以西突袭夏都,夏桀仓促应战。结果夏朝军队大败于鸣条。这场战争成为夏王朝灭亡的转折点,成汤自此成为商汤——他建立了中国的第二个王朝商朝。


  商朝古墓中的战车


  二.商朝的衰落与中兴:


  商朝一共历经了约31代君主。至第八代商王仲丁继位时,国势逐渐衰落。当时废弃了嫡长子继位制,拥立诸兄弟和他们的儿子继位,因此造成争夺继承权之混乱现象。从仲丁到盘庚的一百多年间,商朝历史进入中衰时期。以至于诸侯都不来朝见,史称九世之乱。


  盘庚迁殷和武丁中兴:盘庚是商朝中期的一位贤明君主。他继位后,决定把首都迁移到殷(今河南安阳)。迁至殷地有三条好处:第一,殷地的土地比较肥沃。 第二,迁都以后一切都要从头做起,王室和贵族将会受到抑制。第三,新都城比较安全,外部干扰少。果然,迁殷后王室内部矛盾缓解,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盘庚因此被称为“中兴”之主。


  后来继位的盘庚的侄子武丁,也是一位贤明君主,他开辟了武丁中兴:他即位以后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对外,他出兵征伐夷方、巴方、蜀及虎方等地,拓展了商朝版图和势力范围。对内大力发展生产,促进了制造业的昌盛:青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出现了司母戊大方鼎、偶方彝、三联甗这样的重器。此外在纺织、医学、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这是商朝的鼎盛时期。


  商朝的甲骨文


  三.商朝的灭亡:


  武丁死后,商朝又开始逐渐衰落。到了商代最后一个王帝辛(商纣王)时期。在传统史学叙述中,纣王沉迷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是与夏桀同样的暴君 。与他相关的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等。但是,后世就此存在很大的争议。


  由于甲骨文的出土,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有了重大发现:其实,商纣王帝辛少年英勇,多次派部下向东征讨莱夷,自己攻打南方九苗,将商的势力延伸到了东海和长江流域,为中国版图向东南延伸做出了极大贡献。但是其连年征战极大消耗了国力,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使其对西北的控制力下降,给了周部落以可趁之机。


  牧野之战: 周武王姬发的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商朝至此已经历六百多年,至帝辛(商纣王)时,已是危机四伏。周部落居住于今陕西中部,到姬昌这一代时国力日强,周边诸侯纷纷依附。公元前1050年周文王姬昌病逝,世子姬发(周武王)继位。此时商朝发生了内乱:帝辛杀了叔父比干,囚禁了另一个叔父箕子。武王决定趁机出兵伐商。 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周武王亲率战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帝辛惊闻周军来袭,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和战俘,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开赴牧野迎战。战争结果自然是周武王决胜。帝辛见大势己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


  在历史的长河中,商朝为中华文明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揭开了中国可考历史文化的大幕。其重要贡献在于:


  一. 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刻在兽骨和龟甲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文字中最早和较为完整的文字。


  二. 青铜文化:我国的青铜文化源远流长,商朝的青铜文化在中国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天文历法:商代重视天象观测的传统,殷墟卜辞中有不少关于天象的记录。


  四. 数学成就:商代甲骨文中的数字,已经明确了今天我们熟知的十进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等概念,具有了基础的计算能力。


  五.音乐方面: 从商代开始,中国音乐开始分为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


  商朝的大鼎


  商朝统治了多少年推荐文章3:"商朝有600年历史,怎么可能全是黑暗呢?"【导读】 3月5日8时许,在全国两会首场“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介绍了殷墟多项重要考古发现。就在两会开幕8天前,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建成开放,以全新的理念和方法系统展现了3000多年前青铜文明的样貌,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开创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商朝。作为安阳市文物局特聘文物活化、利用艺术总监,本文曾参与殷墟博物馆策展设计,让我们跟随她的脚步,再次回到那个“人类社会朝气蓬勃的青春时代”。? 文 观察者网专栏 王巧丽“始于一河 ,始于一城。这,是我们的起源,与其他文明隔空凝望,交相辉映。”我在殷墟博物馆新馆的开馆宣传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这条河叫洹河,这座城叫安阳。在这里曾经有全世界最大的青铜铸造厂,有当时居于世界前列、东亚地区最大的城市,王都疆域到达四方之极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骄傲地把自己的国都称为“大邑商”。这个文明,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商文明。今天我们在它 3000 年前宫殿与庙宇林立、车如流水的地方,重新盖起一个宏大的殿堂,作为它的新家,表达我们对它曾经存在过的敬意。这就是殷墟博物馆新馆,也叫商文明博物馆。2024年2月26日,它揭开面纱,开门迎客,4000 件文物陈列其中,其中有3000件是首展面世。它的家底更丰厚:经过近百年考古历程,殷墟被挖掘的部分尚不到总面积5%。

  
殷墟博物馆大厅祖先留下的文物,唤起的是我们基因里的乡愁殷墟的甲骨文上,旦与暮,是太阳在草上升起又落下。暮色中,一只小鸟飞进草丛。这些字沿用至今;刻着十字气孔的蒸锅、商王的陶制搓澡巾、妇好的发簪、亚长墓中的梅子酱。这些商人的日常用度对于我们来说,陌生,又似曾相识。在那些甲骨记事中,悲与喜、恐惧与安稳、爱与遗憾,刻刀耕过,火中种过。人性几千年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妇好墓出土的骨笄李济在《殷商时代的历史研究》中提到他对殷商时代的文化认识:“富有创造性的文化;富有弹性,有吸收外来文化成分,化为己有的能力;殷商时代的中国民族为勇敢的,自信心坚强的民族;他们有丰富的好奇心,并且有锲而不舍的实验精神”。我们不需要成为考古学家才能理解他的话。商朝并不遥远。博物馆像一台大戏,戏的一半是为不同的文物找到合适的角色,在它们之间建立对话场,而另一半,则是借助影像、裸眼 3D、人工智能等方式, 把这段戏演得人人能懂,降低观看门槛。文物活化 ,找到古今联结的通道,是对考古类博物馆尤为重要的课题。殷墟博物馆新馆的专题展览 ,题目设置如灵魂拷问:你是谁—“子何人哉”,你从哪里来—“长从何来” ;你真的了解我吗—“伟大的商文明”。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能不能感受到祖先生命留下的气息?像策展人不断询那些文物的身份一样,置身于博物馆之中的你,也会问自己许多问题。这就是博物馆奇妙的地方。它收拢的是文物,唤起的是我们基因中对远古的乡愁。这些共振可能微妙、不易察觉,但它一定会在某个时刻,以弱电撼动你。

  
殷墟博物馆内景寻找通往商代的钥匙2023 年夏天, 我第二次来到安阳 ,受邀泛谈当文化发展。当时殷墟新馆正在后 期建设阶段。我戴着安全帽,近距离参观了主体建筑。密密麻麻的脚手架裹着它,轮廓方方正正。从洹河此岸看过去,它的周围一侧有民居,三面大片空地。这种“孤独”的布局无疑是奢侈的。

  
殷墟博物馆外景展馆是著名建筑学家何镜堂院士的作品。他从出土的“国之重器”青铜方鼎中找到了灵感。设计效果图上,方鼎破土而出,倒映在前方的水面上,与洹河呼应。安阳市文物局长李晓阳认为建筑中应该有更多商文明可辨识标识, 如“大邑商”、妇好玉凤、饕餮纹 ,还有商汤銘盘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话。这些观点都得到了何院士团队的采纳。在未完成的博物馆旁边, 两处商代墓葬地正在挖掘中。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副所长、青铜专家岳占伟教授正在现场指导挖掘。抽水机轰轰作响 ,他沿着倾斜的墓道走到“中”字型墓穴中, 查看墓墙墙体是否有塌方的风险。作为一个“博物馆狂人”,我到过60多个国家的博物馆。我见过全世界最好的博物馆展览,也见过最坏的。虽然一直在做影像和传播,但文物与古建保护、博物馆策展是我的研究生专业。在参与殷墟博物馆策展工作的过程中,我有了和考古专家们共同工作的机会。那时,我还不知道,一把通向过去的钥匙,已在手边。殷墟博物馆一楼 ,陈列着 23架马车。我去过几次,看土层专家、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李存信教授表演他的“绝活”——清理这些车马。商代马车是木质的,埋在地下早已腐朽成泥,需要高超的技术才能准确找到车衡和车轴等不同部位,不对遗存造成损害。残留下来的铜饰配件,经常是重要的位置线索。岳占伟教授详细写过这个过程:先在已探明的马车四周开挖宽1米左右的工作槽,接着从马车两侧面的前、后端寻找车衡和车轴的末端。车衡末端多装有铜质衡末饰,车轴末端多套有铜车軎。顺着车衡和车轴寻找车轭、轮毂,“剔” 出车轮、车舆 ,清理马架和车辕。再进行加固、套箱,整体搬到室内,运到新馆之后进行实验室考古与修容,才能重现商代“车辚辚 马萧萧”的壮观场面。这样的工作,是技术也是艺术,是雕塑与装置的综合。

  
殷墟博物馆的“车辚辚,马潇潇”展厅线索,这个关键词在新馆的另外两个专题展中同样重要。三楼的“子何人哉——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特展”是一个以商王武丁时期的卜用甲骨作为主要展品而策划的,意在解读一本已埋藏地下 3000多年的商代“小王子日记”。1991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殷墟花园庄东地一编号花东H3长方形窖藏进行考古发掘,出土龟甲与兽骨 1583版,其中689版契刻、2250余条商王武丁时期的占卜记录。这是甲骨文的三次重大发现之一。那些占卜记录放在一起,主人的社交、起居历历在目,如一本“王子日记”。“‘王子日记’的主人,在占卜记录中被尊称为‘子’。据学术界多年研究,许多学者认为,‘子’乃是商王武丁与妇好之子,亦即古代典籍中所记的‘孝己’,商甲骨文中的‘小王’。”策展人于成龙教授说。他讲起这名甲骨中的小王子小时候怎么接受教育的:要学习骑马、射箭,跳六种舞。小王子感觉不舒服、不想上学了,还留下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请假条”。

  
“子何人哉”特展展出的记录小王子生活的甲骨占卜记录展厅用了两种色调。其中,金色用以突出王子的尊贵出身,“东方既白”的浅蓝隐含着策展团队对这位王子早夭的伤感。亚长将军墓是殷墟博物馆另外一个专题展览。商王在宫殿区厚葬亚长。亚长之墓中残存的头骨和四肢骨显示他在战场上遭受的苦难 ,尤其是最后一战。他在激烈的战斗中右侧先受伤,不幸被敌人包围并杀害。亚长墓中除了精美的“牛尊”之外 ,一只奇异的铜手备受瞩目。是残肢、是祭祀中的奉献,还是日常的挠痒抓?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猜想。但亚长墓打开时, 陶罍中残留的梅子果羹,一点酸、一点甜,足以让后世回味无穷。

  
亚长墓出土的手形青铜器中国被误解最深的朝代“600年的历史,它怎么可能全是黑暗呢?” 著名建筑学家、古迹遗址保护专家刘克成教授对我说。商朝的确是中国被误解最深的朝代。在殷墟被发掘之前,商朝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传说中的时代,我们对商朝了解得有限。由于史书的只言片语记载,人们容易将其视为一个原始和落后的时期。商朝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性经常被低估。《封神演义》的流行 ,让“纣王”与“酒池肉林”等剧情深入人心。最近以殷商题材的畅销书 《翦商》中,以美洲阿兹特克人无道的祭祀为原型推演商朝,更是加重了这种“恐怖王朝”的负面形象,读者往往把它视为残暴和暴虐的代名词。然而,不少学者认为,关于商纣王的形象,在古代文献中的被逐渐负面化。他的罪状经历了一个“古史不断层累”的过程,越是晚的时代,其罪状就越多越详细。近年来的一些学术研究和考古发现,在帝辛统治期间,商朝的农业和生产力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帝辛对东南方的人方用兵,扩大了商朝的疆域。这种军事行动消耗了大量资源,但也体现了其军事和政治能力。

  
殷墟博物馆内的青铜礼器陈列为整个商朝贴上“残暴”标签,更忽视了一代代商王砥砺自身,在促进商朝文明艺术、手工业、政治组织和文化方面的贡献。商朝造型艺术、音乐的贡献也常常被忽视。殷墟出土的鼓、磬等显示了商在这些领域的高度创造力。有观点认为商朝是一个完全由神权统治的时期,但实际上,商朝的政治体系和社会组织比这种简单的刻板印象要复杂得多。甲骨占卜与人祭,都经历了一个逐渐理智化的过程。在早期世界的第一浪文明中,神权政治在每个文明中都存在。人类的祖先脚步蹒跚。每一个和商代文物对视的人,很难不被它们打动。那些一笔一划刻写的“商代百科全书”甲骨文,那些威严狞厉、庄重典雅的青铜器,那些温润的玉器,无一不是高手的杰作。它的天文、历法和形成完整十进制的数学,其成就都在当时世界顶端。它在政治、行政、军事、商业、经济管理等领域的实践,对今天的中国仍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近年来洹北商城的新发现,再次确认它四面方正的边界。洹北商城新发现铸铜、制骨、制陶手工业作坊。而在殷墟外围东北10千米新发现的辛店铸铜遗址超过50万平方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铸造场。这明确了商代三级城邑体系,殷墟大邑商是第 1 级,面积达30 平方千米。

  
商代青铜铸造作坊的想象还原殷墟之所以重要,在于它集中了“王国”时代中国社会的全部要素。“大邑商”繁荣于东亚之地,其时,非洲北部处于埃及新王国时期,两河流域则进入后巴比伦时代。殷墟甲骨文和古埃及圣书文字、 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印度河流域印章文字、中美洲玛雅文字,都是世界古代文明宝库中的瑰宝 。当它们被字母文字取代,甲骨文仍延续至今。很多人都知道埃及国王谷、两河流域巴比伦空中花园、希腊阿伽门农的黄金面具。但同为文明起源地的殷墟,其文明的内涵同样无比丰盈、璀璨。“我们,中华的先祖之一,我们在那个人类社会朝气蓬勃的青春时代。建设了这个星球上最繁盛的都邑,开拓了最辽阔的疆土,铸就了最为辉煌的青铜文明。我们创制了文字,第一次把我们的所思、所为、所盼穿越千年告诉后人。——在3000多年前欧亚大陆的东部。我们创造了比肩人类任何古代文明的伟大文明,这个文明延续至今,还将伟大下去。”李晓阳在尾厅写下这段解说词。博物馆开馆后 ,很多观众看到最后,在尾久久驻足、甚至自发鼓掌。我想起在宣传片中,第一句话却是:文明的存在,从来不是理所当然。博物馆是一场永不结束的叩问在博物馆还没有完工时,常务副馆长赵清荣穿着半高跟鞋,和我不止一次穿过那些堆放的石料、电缆和电线 ,将可能的展品摆放。电焊机闪着炽烈的火花,工人站在吊车上刷着墙壁 ,一片硕大的铁甲骨还露着网格。我们一边走,一边憧憬:“这个水井会成为网红打卡地”,她指着正在修砌的商代水井剖面说。真实的展品,穿透二维空间,会引起观众的好奇。“这个展厅我难以接。”我说 ,商朝有那么发达的文明,制铜有那么高的科技含量和严格的铅、锡配比,现在的作坊按推断仍然过于简陋。走遍世界上“第一浪”文明的发生地,我有时候还会困惑,相对文明阶段而言,我们自己的理解太原始。为了解释序厅“文明涌现”的概念, 我写了一段文案:文明的诞生与爆发,是一种“涌现”。文明发展中的自组织性和动态演化性,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明的发展过程和本质。开篇是邀请,末篇是告别。数千年后,留下文明的碎片、历史的阡陌、与器物与纹样展现的视觉诗篇。文明星空下,商文明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勾连起与中原的联系。乐器、争战、祭祀还有日常生活中宴饮和饮食的器皿。请你跟着我们,迷失在这纵横交错的历史阡陌中。一起领略这伟大的视觉诗篇。器物之间,如同天体运行;纹路之间的交错、变形、分散、聚拢,超越二维涌向观众。回头看和策展团队这段共同经历,殷墟博物馆通过尽可能客观的叙事和尽可能精确的历史还原,展示商朝的物质文化和宇宙观。我们正视对殷商600年的误解与偏见,但并不回避它的暗面,它在不同分期的祭祀场景同样得到了还原。这是一幅战争与和平、服从与反抗、高贵与野蛮并存的多维画卷。它不再只是“原始”“残暴”,而是充满亘古不变的人性。其实没有他们和我们,没有古代和当代。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展览,都是当代展。博物馆是一场永不结束的叩问。“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这句熟悉的诗歌再次响起。

  
网友通过视觉技术对于商超宫殿的想象(图片@卖死星的小女孩)

  |观察者网


  商朝统治了多少年推荐文章4:周武王伐纣后,商朝王室结局如何?有人建立千年政权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率领大军讨伐商纣王,双方在牧野之战展开激战,结果商军临阵倒戈。纣王自知末日已到,他登上鹿台,身穿华丽的宝玉衣,然后举火自焚。之后,周军赶到鹿台,周武王斩下纣王的首级,然后将其挂在白旗竿上示众。商朝虽然灭亡了,但那些商朝王室依然存在,他们的结局又如何呢?


  商朝的统治时间毕竟有五六百年,其影响力远超刚刚建立不久的周朝。所以商朝灭亡后,周武王并没有大肆屠杀商朝王室,而是采取了怀柔的政策。周武王在分封诸侯时,也加封了纣王的儿子武庚,让他管理殷商旧地,“以续殷祀,令修行盘庚之政”。这个决定是正确的,“殷民大悦”。


  与此同时,周武王担心武庚有复国的想法,于是在殷商旧地附近分封了三个诸侯国,由自己的三个弟弟管理,即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史称“三监”。可是三年后,周武王病死,周公旦辅佐年幼的周成王,这引起了管叔鲜等人的不满。武庚也看到这是一个机会,于是与“三监”联合发动叛乱。


  周公旦领兵东征,最终平定了这场叛乱,武庚在逃亡的过程中被杀。武庚虽然死了,但商朝仍有王室存在,他们就是纣王的两位兄长,即微子启、微仲衍。在商朝后期,微子启兄弟逃离了商朝,投奔了周朝。商朝灭亡后,周武王恢复了两人原来的爵位。武庚之乱期间,微子启没有参与叛乱,因此得到了周王室的信任。


  武庚被杀后,周公旦以周成王的名义,将微子启封到了宋地,“以续殷后”,也就是宋国。在微子启死后,他的弟弟成为国君,其后代子孙一直统治着宋国。宋国虽然国力不强,但在诸国之中的爵位最高,是五等爵中的公。直到战国时期,宋国才被齐国灭亡,时间是公元前286年,存在时间大约在八百年左右。


  除了微子启兄弟、武庚外,商朝还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王室成员,他就是箕子。商朝末年有三位贤者,分别是比干、箕子、微子启,史称“殷末三仁”。箕子的辈分很高,他是商纣王的叔父,在商朝担任要职。箕子曾经多次向纣王进谏,纣王非但没有采纳,反而遭到了纣王的迫害,导致自己被纣王囚禁。


  周武王进入朝歌后,为了安抚殷商民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就包括释放箕子,“命召公释箕子之囚”。可是箕子却没有见周武王,而是选择逃亡,一度隐居民间。周武王找到箕子后,向他请教治国之道,箕子向周武王讲解《洪范九畴》,深得周武王的赞许。之后,周武王也进行了分封,“封箕子于朝鲜”。


  箕子的这个政权被称为“箕子朝鲜”,在他的统治下,这片地区得到了开发,“箕子教以礼义田蚕,又制八条之教”。据记载,箕子朝鲜一共有41位国君,直到公元前1世纪,也就是西汉初年。换言之,箕子及其后裔长期统治着这片土地,时间将近千年之久!


  参考资料:1.《史记》;2.《西周史》


  商朝统治了多少年推荐文章5:商朝六百年,三十位君主,王位争夺激烈,暴君不少

  

  《周易》革卦上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里的汤就是商朝的第一位君主商汤。因为夏桀荒淫无道,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汤起兵,经过鸣条之战,灭掉了夏朝,建立起了商王朝。统治范围大致包括今天河南省全部,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山西、陕西、以及河北的一部分。


  商朝前后六百二十九年(一说四百九十六年),一共经历了三十个王。这些王的名字都很奇怪:天乙、外丙、仲壬、太甲、沃丁等等,详细请见《商代世系图》:


  

  不知道当时是根据什么方法取的名字。


  在这些王中,天乙即商汤,也叫武汤,是开国君主。太甲暴虐,于是伊尹将其放逐到桐地,自己摄政。后太甲悔过自新,伊尹又还政于他。


  商朝的王位传承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有时候是在兄弟间传承(所谓“兄终弟及”)——这种情况在商朝前期较为普遍;有时候又是在父子间传承(所谓“父死子继”)——这种情况在商朝后期较为普遍。为了争夺王位,兄弟间经常发生激烈的争斗。这种争斗导致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这段时间里商朝朝政混乱,国力衰弱。而且商朝前期国都不固定,经常迁都。


  

  到了第十九个王盘庚在位期间,商王朝的国力才逐渐复兴,盘庚把国都迁到殷,内修政治,外强军事。商朝逐渐走向强大。此后国都便固定下来,后人称商朝为“殷商”。


  第二十二位王武丁也是一位贤能的君主,他即位后进行了一些改革,任用贤臣,大兴农业,革新政治,国家在位时,他被后人称为“中兴贤王”。他在位期间,商王朝的国力达到的顶峰。


  商朝的末代王叫帝辛,也就是人们熟悉的商纣王。商代到了纣王在位时期,国力已经衰弱到了极点。而且纣王又是残暴荒淫的败家子,六百多年的商朝就在他手里灭亡了。


  商代的历史因为缺乏系统的史书记载,只能靠出土的甲骨文和后世的零星记载来进行推测,还有很多未解之谜等待人们的探究。


  商朝统治了多少年推荐搜索词:

  

  1.商朝统治了多少年,几代君主

  

  2.周朝统治了多少年

  

  3.夏朝统治了多少年

  

本文标题:商朝统治了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