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推荐文章1:外媒评价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场白:外交场上罕见的公开交锋

  【文/观察者网 童黎】“外交场上罕见的公开交锋”,是众多外媒今天看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场白部分的感受。这场活动近期吸引了全球媒体目光。


  对于美方不行待客之道,中方严正回应,一方面反讽是“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我们认为你们会遵守基本的外交礼节”,一方面提醒“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在CNN看来,这样的你来我往表明,拜登团队在海外要与日益崛起且自信的中国角力,在国内又面临严峻挑战。而他们面前的中国,已经认为自己与美国处于同等的竞争环境,不满足于扮演一名初级合伙人——拜登可能是首位面对这样一个中国的美国总统。


  新加坡《联合早》的看法与许多媒体不同,认为双方发言“都不是即兴而为,而是做了充分准备与沙盘推演”。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张沱生则分析说,在记者在场情况下,美国政府表现也一点不奇怪。


  而这次,《纽约时》当起了“和事佬”,批评拜登的对华态度“够了”,还建议美国政府“占领高地”,找到缓解紧张局势的方法。


  但外交部长王毅回忆起现场,觉得还“谈不上紧张,双方阐述各自的立场”。正如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所说,双方在开场白的时候就充满火药味和戏剧色彩,并不是中方的初衷。更重要的是,开场白后面还有正餐。


  杨洁篪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场白中阐明中方有关立场。图自新华网


  外交场上“罕见”、“出人意料”的唇枪舌战


  当地时间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安克雷奇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美国《国会山》和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将中美在阿拉斯加会晤的开场白插曲,形容成了“不同寻常、不符合外交习惯”的唇枪舌战。


  路透社则说,拜登政府上任后的首次中美高层会晤开局激烈,双方罕见地公开尖锐指责对方的政策,凸显了双边关系紧张程度。


  在这样的高级别会议上,面向记者的开场致辞通常只有几分钟,这次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两国代表团为媒体何时被带出会议厅产生了异议。


  路透社道中国网友反应称,中国社交媒体上的许多网友认为中方官员表现优秀,甚至将这次会晤称为“鸿门宴”,美方缺乏诚意。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也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出现了“外交场上罕见的公开交锋”。开场陈述迅速偏离镜头前常见的外交辞令,中方的一连串反驳“出人意料”。


  道截图


  “这样的中国,美国总统里拜登可能第一个见识”


  值得一问的是,中美会晤上的插曲,真的如此“出人意料”吗?


  《纽约时》在“中美对话:朋友和敌人的会面”一文中指出,这是自拜登政府上任以来,两个全球大国之间的首次高层会谈。


  白宫和国家安全记者桑格(David E. Sanger)认为,这就是一场发泄情绪、用于衡量彼此优先事项的会议。他极力制造对立称,“我们又回到了超级大国相争的现实世界——一个崛起的、雄心勃勃的大国与一个原有大国的较量。”


  甚至,“我们以前见过这画面。想想美国在19世纪90年代崛起的时候,英国不得不决定是在世界体系中为我们腾出空间,容纳我们,还是抵制我们的扩张。”


  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则渲染称,这是拜登政府“首次有机会”展示将如何应对布林肯口中的“21世纪最大地缘政治考验”。


  CNN这边还发现,中美前脚要举行会谈,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后脚就将于下周访华。


  而在拜登当选之前,中国就已经明确表示,尽管希望重启与华盛顿的关系,但要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


  文章进一步分析,尤其自2010年以来,中国一直呼吁建立一种‘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一种更加均衡的关系框架,这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了华盛顿拒绝。但拜登可能是首位面对这样一个中国的美国总统——他们认为自己与美国处于同等的竞争环境,不满足于扮演一名初级合伙人。


  图自CGTN


  尽管中方明确表示更喜欢稳定的关系,但特朗普政府的激进行为已经说明,中国能够经受住美国施加的很多压力,无论是贸易关税、制裁还是外交压力。


  这场交锋又表明,拜登团队在海外要与日益崛起且自信的中国角力,在国内又面临严峻挑战,尤其中方说不定可以借此突显美国的疲弱。


  “双方都不是即兴而为,而是做了充分准备与沙盘推演”


  所以,新加坡《联合早》评价这场“硬碰硬”并非意料之外。


  《联合早》发现,轮到中方发言时,杨洁篪与美国“硬碰硬”,不仅强力驳斥美国的指责,还针对美国谴责中国的合理性发动攻势。除了阐明中国的立场,杨洁篪更多的是对美国的“训斥”。


  跟美国摊牌,告诫美国改变动辄干涉中国内政的“老毛病”,不再以俯视态度跟中国说话,这是中方代表对美方发出的明确信号。


  这家新加坡媒体认为,纵观整个火星四溅的开场,美国先发制人的言论强硬,杨洁篪具有戏剧性的回击辛辣且更具攻击性,而王毅、布林肯、沙利文随后的补充与回应则在维护立场的同时,让会谈还能继续谈下去。


  归根究底,在这类备受瞩目的会谈上,对阵双方的发言都不是即兴而为,而是做了充分准备与沙盘推演。这既然是美国新政府上台后,中美高层的第一次直接交手,双方必然要在首场高层会谈的第一天开场定调,必须先“硬碰硬”,谁都不愿为之后的谈判与中美交往先露出任何退让或软弱。因此,或许双方早就准备好首日“互怼”,在规划中,而非意料之外。


  除此以外,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张沱生也对观察者网表示,“不是太出乎意料。”


  他指出,考虑到美国在会晤前的一系列行为,虽然开场白部分稍微有点超出想象,但此前已经很少有学者预计此次能达成较大成果,只要别像去年杨洁篪和蓬佩奥的会面就算不错了。所以也不应该说是太意外。


  另外,从事后分析,记者在场情况下的美国政府表现也一点不奇怪。


  “因为拜登政府的地位太弱了,7400万特朗普支持者盯着他,民主党在国会优势微弱,党内也有不同意见。在这样的情况下,拜登即使想改善中美关系也挺难的,稍微‘软’一点,就会被说成‘亲华’、软弱。”


  所以,张沱生认为,一方面拜登政府在媒体面前一定会讲硬话,另一方面,布林肯和沙利文属于少壮派,了解中国却不太了解历史。而面对挑衅,杨洁篪必然要以硬话驳斥。


  “拜登先生,够了”


  但对于这样的美国政府,有人已经看厌了。


  18日的对话议程告一段落,《纽约时》网站刊登文章“拜登先生,对中国的狠话说够了吗”提出,适度措施可以扭转两国关系的危险衰退。


  美媒指出,上任近2个月以来,拜登政府从特朗普政府那里继承下来的混乱、不一致的对华政策,迟迟没有改善。


  “这种激烈的交流只会加剧世界上两个最强大国家之间关系的危险衰退。”


  建议,既然各国政府都有发言权,美国就应该“占领高地”,找到缓解紧张局势的方法。


  而其中一个可行办法是,扭转特朗普政府终止学术交流、驱逐中国记者和关闭领事馆等行为。“这些都是小措施,但可能有建立信任的意义,为日后在更棘手问题上进行更具建设性的交流铺平道路。”


  在3月19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多家外媒就中美高层战略对话首日议程提问。


  CNN记者的问题立场明显:关于美中阿拉斯加对话,第一,中方说,美方开场白致辞严重超时,违反外交礼仪,也不是待客之道。中方称美方致辞严重超时的根据在哪?第二,有美方官员表示,中方表现显示,中方来阿拉斯加似乎更倾向于作秀(intend on grandstanding),更聚焦的是戏剧化表现而非实质性会谈(public theatrics and dramatics over substance),你对这种说法有何回应?第三,官方媒体和社交媒体上,包括很多红底黑字的“大字”,很多道都把中方说的话放到了网上。中方有关的表述是否更多针对国内民众?


  发言人赵立坚一一回应表示:


  “关于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方已经发布了消息稿。 ”


  “关于第一个问题,中方代表团官员已经就中美高层战略对话进行了背景吹风,其中也涉及到了你的这个问题。中方是带着诚意应邀去安克雷奇同美方进行战略对话的,并做好了按双方事先商定的程序和安排开展对话的准备。但美方在先致开场白时严重超时,并对中方内外政策无理攻击指责,挑起争端。这不是待客之道,也不符合外交礼仪。中方对此作出了严正回应。”


  “关于你提的其他问题,中方在有关消息稿中也明确表达了中方的立场。是由于美方不遵守事先有关发言时间的约定,是美方挑衅在先,挑起争端在先,所以双方从一开始在开场白的时候就充满了火药味和戏剧色彩,这不是中方的初衷。”


  赵立坚之后还强调,中方是带着诚意和建设性态度与会的。阿拉斯加州是美国最靠北的州。中国代表团成员抵达阿拉斯加的时候,不仅感受到了阿拉斯加寒冷的天气,也感受到了美国主人的待客之道。这次开场白后面还有正餐。我们希望美方能够同中方相向而行,按照两国元首除夕通话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CNN后续也道称,中美闭门会议的气氛似乎更为融洽。一名白宫高级官员在第一次会谈结束后对记者说,对话是“实质、严肃和直接的”,远远超出原定的2小时。“正如我们计划的那样,我们利用这次会议概述了我们的利益和优先事项,我们也从中方那里听到了同样的话。”


  当地时间3月18日22时许,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第二场会议结束。王毅向记者透露,第二轮会谈还算顺利,谈了很多地区问题,明天还有很多问题要谈。


  而对于媒体道的第一轮会谈时气氛紧张情况,王毅则回应说:“谈不上紧张,双方阐述各自的立场”。


  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推荐文章2:多图直击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一个细节,杨洁篪称午饭吃的泡面

  当地时间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安克雷奇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直击现场↓


↑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安克雷奇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杨洁篪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场白中阐明中方有关立场。↑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安克雷奇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王毅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场白中阐明中方有关立场。↑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安克雷奇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杨洁篪、王毅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场白中阐明中方有关立场。↑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安克雷奇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杨洁篪、王毅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场白中阐明中方有关立场。

  细节↓


  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第二场会议开始前,王毅部长询问:“午饭吃了?” 杨洁篪主任:“我吃的泡面。”


  最新: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第二场会议结束 中国代表团离开会场


  当地时间18日22时许,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第二场会议结束。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率领的中方代表团离开会谈酒店,返回下榻酒店。当地时间19日,中美双方将举行此次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的第三场会议。


  原现场视频:杨洁篪午饭吃泡面


:综合 新华社 @人民日 央视新闻流程编辑:tf004

  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推荐文章3:这场中美高层战略对话,谈了这些!

  当地时间3月18日至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安克雷奇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双方围绕各自内外政策、中美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地区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长时间、建设性的沟通。双方认为对话是及时的、有益的,加深了相互理解。


  中方表示,中方是应美方邀请而来。中国农历新年除夕,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成功通话,一致同意双方要加强沟通,管控分歧,拓展合作,这对今后一段时期中美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此次中方应邀来到安克雷奇同美方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是落实两国元首通话共识的重要举措,也是两国元首亲自决策举行的。过去几年,由于中国的正当权益受到无理打压,中美关系遭遇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这种局面损害了两国人民利益,损害了世界稳定与发展,不应再继续下去了。中方愿同美方加强战略沟通,推动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推动两国关系沿着健康稳定轨道向前发展,造福两国人民,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繁荣。


  中方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人民的高度共识,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是中国发展的“密码”。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我们将继续沿着这条康庄大道走下去。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制度安全不容损害,这是不可触碰的红线。中国的发展目标是一贯的、明确的,就是要通过艰苦奋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这是我们制定一切政策的出发点。中国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任何人不能剥夺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中国始终重视保护和促进人权,把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民主、协商民主,其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不会将自己的民主制度和价值观强加给其他国家,同时坚定维护自身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反对动辄拿人权问题作幌子对中方指责抹黑,干涉中方内政。中国的根本发展目标,对内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外就是通过自身发展为全人类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中国无意干涉美国的政治制度,无意挑战或取代美国地位和影响。同时美方应当正确看待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正确看待中方一系列大政方针,正确看待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党的领袖的核心地位,是在艰苦卓绝的实践中产生的,得到14亿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这一集体意志坚如磐石,毫不动摇。


  中方指出,中国将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合作共赢、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公平正义,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坚决反对别国对中国内部事务指手画脚,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决定政策立场。中国自己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也期待其他国家走和平发展道路,期待各国超越社会制度、文明宗教不同,和平共处、共创繁荣。合作共赢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黄金法则。中国的发展成就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下一步谋求高质量发展也将在更加开放条件下推进。多边主义是现行国际体系的重要基石。真正的多边主义应当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尊重世界各国主权,尊重文明多样性,致力于国际关系民主化,而不应该拉“小圈子”,更不应该开历史倒车,以意识形态划线,重挑集团对抗。我们愿与美方在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多边机制中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国际公共产品。我们一贯主张,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不能谁的胳膊粗、拳头大谁说了算,更不能以大欺小、恃强凌弱。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应该被倾听,发展中国家的权益理应得到保护。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美应当携手深化南北合作,包括面向发展中国家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共同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中方表示,中美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中美两国并不必然相互构成威胁,差异分歧并不构成中美对抗的理由,中美双方谁都无法承受冲突对抗的后果。中美两国应当相互信任而不是猜忌、相互理解而不是指责、相互合作而不是拆台,确保双方集中精力处理好各自国内的优先议程,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两国可以在抗击新冠疫情、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等当前国际社会最紧迫的三大任务上开展合作,在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加强沟通协调,为双方人文交流排除干扰,共同做大合作蛋糕,更多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同时,合作应该是双向、互利的,平衡解决双方关切。中方对美政策保持高度稳定性和连续性,致力于同美方实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同时坚定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双方要根据两国元首通话精神,保持沟通渠道畅通,恢复正常对话交往机制,开展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避免误解误判。两国有责任、有能力、有智慧找到不同政治制度大国相处之道,这将是中美两国为人类文明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中方指出,过去几年来,由于美国上一届政府逆潮流而动,实行极端错误的反华政策,严重损害中国利益,严重损害中美关系,中方不得不采取正当必要措施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方敦促美方消除上届政府对华错误政策影响,同时避免制造新的问题。


  中方指出,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涉及中国核心利益,没有任何妥协退让余地。我们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规定,停止美台官方往来和军事联系,停止售台武器,不助台拓展所谓“国际空间”,慎重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不向“台独”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不要试图突破中方底线,以免严重损害中美关系和台海和平稳定。


  中方指出,中国香港特区的选举制度是中国的地方选举制度,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是中央事权,如何设计、如何发展、如何完善是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政府、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干涉。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必须坚持“爱国者治港”。我们敦促美方恪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尊重中国全国人大关于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停止插手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停止为“港独”势力撑腰打气,撤销对中国官员和机构的非法制裁,不要再试图搞乱香港,不要阻挡中国推进“一国两制”的进程。如果美国继续一意孤行,中国必将作出坚定回应。


  中方指出,把“种族灭绝”的帽子戴到中国头上,是本世纪最大的谎言。中方愿同美方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新疆的大门向世界敞开,但我们不接受带着偏见、居高临下、像教师爷一样到新疆去搞所谓“有罪推定”式的调查。希望美方尊重客观事实,停止攻击抹黑中国治疆政策,放弃在反恐问题上搞双重标准。


  中方指出,第十四世达赖是打着宗教幌子、长期从事反华分裂活动的政治流亡者。希望美方恪守承认西藏是中国一部分、不支持“藏独”的承诺,慎重妥善处理涉藏问题,撤销对中方有关官员的制裁,停止利用涉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双方同意按照两国元首2月11日通话精神,保持对话沟通,开展互利合作,防止误解误判,避免冲突对抗,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双方都希望继续这种高层战略沟通。


  双方均致力于加强在气候变化领域对话合作,双方将建立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工作组。


  美方重申在台湾问题上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双方探讨了为各自外交领事人员接种新冠疫苗作出对等安排。


  双方将本着对等互惠的精神就便利彼此外交领事机构和人员活动以及媒体记者相关问题进行商谈。


  双方讨论了根据疫情形势调整相关旅行和签证政策并逐步推动中美人员往来正常化事宜。


  双方还讨论了经贸、两军、执法、人文、卫生、网络安全以及气候变化、伊朗核、阿富汗、朝鲜半岛、缅甸等一系列问题,同意保持和加强沟通协调。


  双方表示将围绕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活动加强协调磋商。


  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推荐文章4: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美方翻译竟还夹带私货、火上浇油?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当地时间3月18日至19日举行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结束后,相关话题仍热度不减,聚焦点更是从主要谈判官员逐渐扩散至其他人员,比如中美双方的翻译员。


  此次战略对话的双方本应充满诚意,但相较于中方,美方态度傲慢,外交礼仪缺失,竟派出一位“染紫头发”的外交翻译人员,显得非常不专业。这一场面不仅外界看在眼里,甚至遭到美国本土媒体的批评。


  除了外交礼仪缺失,其翻译能力也备受质疑,通过比较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言原文和翻译员译文后发现,该翻译员的译文大有“火上浇油”、“夹带私货”的意味,比布林肯的原文更具攻击性。


  相比之下,中方翻译员张京则尽显极强的业务能力和超高情商,不仅翻译精准,还在和杨洁篪以及布林肯的一番互动中不经意间缓和了现场紧张气氛,圈粉无数。


  根据香港《南华早》视频录像查证,该紫发女士为美方代表团的翻译人员


  在此次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的首场会谈中,由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首先发言。通过后来各大媒体的新闻道中可以得知,他的发言内容依旧是老调重弹,在一些中国内政问题上指手画脚。


  We’ll also discuss our deep concerns with actions by China,including in Xinjiang, Hong Kong,Taiwan,cyber attacks on the United States,and economic coercion toward our allies. Each of these actions threaten the rules-based order that maintains global stability. That’s why they’re not merely internal matters and why we feel an obligation to raise these issues here today.


  布林肯的发言这样声称道:


  我们还将讨论对中国行动表示深度关切的问题,包括新疆、香港、台湾、对美网络攻击以及对我方盟友的经济胁迫。这些行动都威胁到了维护全球稳定的基于规则的秩序。正因如此,这些问题不只是内政事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为今天有义务在这里提出这些问题。


  然而,美方翻译员是如何翻译这段话的呢?她如此翻译道:


  那么,也因此,中国的诸多的问题,包括在新疆、香港和台湾的这个议题,以及对美国进行的网络的攻击,还有对于我们的伙伴以及盟国的进行的经济的这种胁迫的这种行为,对于世界的利益来说都是一种损害(此处说完声音颤抖了一下),我们当然不乐见。这个问题存在这已经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乃是世界的这个问题。


  一番对比会发现,布林肯的发言内容其实已经是毫无事实根据了,可翻译员译文中有两处措辞,布林肯却并没有如此表述。而仔细体会,这两处措辞无疑加深了攻击中国的意味,攻击性更强。


  对此,据国内专门致力于研究国际会议同声传译内容的微信公众号“独到英语”分析认为,也许这并非是美方翻译员有意加上去的,为了使前后译文连贯,有临时加内容的可能。虽然出席会议的中方官员都是熟练掌握英语的资深外交官,但中文毕竟是母语,母语的信息更容易进入大脑后被记住。


  因此,听完布林肯的发言后,中方官员不太可能把美方翻译员的译文同布林肯的原文一句一句地进行比对,此时翻译员翻译成中文的精准程度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美方翻译员译文和原文产生偏差,不止上面这一处,可以用布林肯的话再举一例。(注:下面引文中的It,指代前文提到的the rules-based international order,即“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It helps countries resolve differences peacefully,coordinate multilateral efforts effectively,and participate in global commerce with the assurance that everyone is following the same rules.


  布林肯声称:


  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有助于各国和平解决分歧,有效地协调多边努力,并确保每个人都在遵循相同的规则的情况下参与全球贸易。


  美方翻译员是如此翻译的:


  因为我们要争取和平,希望能通过多边的这个办法,来解决问题,那么我认为,这个世界也是非常同意这样的一种做法,要捍卫我们所从事的,以及现在所有的这些规则。


  比较后会发现,布林肯谈到了“commerce”一词,即生意、贸易。可美方翻译员这句译文中却压根没出现,反而出现了“争取和平”这一表述。原本布林肯只是在谈论贸易问题,翻译后给人的感觉却变成了与“战争”相关的内容。


  此外,译文中还出现了“这个世界也是非常同意这样的一种做法”这一表述,乍一听仿佛中国“孤立无援”,而美国“得道多助”,可其实是胡言乱语。事实上,在布林肯这一部分谈论的全球贸易中,美方近年来的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政策,早已令世界各国心生不满,而中国作为全球贸易秩序的坚定捍卫者,获得了绝大多数国家的大力支持。


  姑且先把一些美国本土媒体批评该翻译员染紫头发的情况放在一边不谈,单论业务能力,这样的翻译偏差着实不应该出现。


  近年来,一些美国政客对华战略敌意已越发强烈和明显,而听完译文后会发现,字里行间的“敌意”甚至比原话更强。这还只是此次中美高层战略对话首场会谈头一个小时开场白中的内容,此后双方还进行了两场会谈。若翻译员多次在工作中出现偏差,对于中美关系的发展和走向会有何重大影响?这一点不言而喻。


  相比之下,此次中方翻译员张京的表现可谓是可圈可点,这位实力和颜值都俱佳的“翻译女神”再度出圈,圈粉无数。


  中方“翻译女神”张京圈粉无数


  在微博平台上,翻译界博主@同声翻译樱桃羊 评价,美方和我方译员对照,差距明显。在流畅度和语言表达上,美方翻译的表现确实令人失望,但信息完整性也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她捕捉信息的技巧和完整性并没有那么差,但是,“那个、这个、那么、嗯、啊”太多,真的很影响听众的感受。


  “就算信息准确率接近100%,表达方式让听众听着不舒服,没法吸引他们好好听下去。”


  @Interpreterdiary 听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的完整视频后,则记录下了双方现场翻译值得思考揣摩之处。


  中方翻译员译文中精彩亮点颇多,后半程更是渐入佳境,长达16分钟的长交传(即不间断的听取3至5分钟的段落再进行口译)非常稳健;而美方翻译员则基本无亮点发挥,显得相形见绌,只能用“没诚意”来评价美方。


  图自微博@Interpreterdiary


  这也难怪,就连美国网友也发出这样的感叹:


  “难怪中方说我们毫无诚意(take it seriously)。”


  图自推特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推荐文章5:凭实力出圈!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的现场翻译走红,网友:有条不紊有气势

  今天下午,@中国妇女 发了一条微博,向大家介绍了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进行翻译工作的女翻译。


  【沉稳又专业!中国女翻译向世界传递中国之声】:当地时间3月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结束,此次对话是拜登政府执政以来中美首次面对面会晤,也是中美元首除夕通话后的首次高层接触。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张京在旁进行翻译工作。张京,杭州人,2003年从杭州外国语学校毕业,保送到外交学院英语专业,2007年被外交部录用。作为一名翻译,她代表着我们的国家形象,代表着外交部翻译这个群体最干练专业的模样,向世界传递中国之声。


  这位翻译是杭州姑娘,张京。


  视频截图


  其实,早在2013年,张京就被很多人所认识。2013年3月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一场记者会上,一位身穿黑色职业装,留齐肩长发,神情专注的女翻译,因表情冷艳,神似赵薇,吸引了现场不少镜头,并瞬间红遍网络。她就是张京。


  当时,张京的照片走红网络。


  以下是2013年的道——


  其实,这位女翻译名叫张京,杭州人,2003年从杭州外国语学校毕业,保送到外交学院英语专业,2007年被外交部录用。因为在学校里表现出色,很多外交学院的同学都尊称张京为“风云人物”。


  初中学妹:她当年是“风云人物”


  北京外交学院学生处的李老师说,这几天网上有很多关于张京的道,学校也注意到了,在张京毕业那年,外交部首次对外招收200多名各类翻译,张京就是其中一位被录取的学生。


  看到自己同学成了名人,这几天张京的大学高中甚至初中的同学都很高兴,纷纷在网上转发关于张京的消息。


  网友“宅兔oritree”是张京初中时的学妹,对学姐的第一印象,“宅兔oritree”用风云人物四个字来形容。她说,刚进校的时候,就听说张京学姐非常有才,不但学习很强,主持节目,唱歌跳舞表演也擅长。


  张京在国外留影


  读高中时就有人说她像赵薇


  记者辗转联系上张京初中和高中的同学奚先生,他是张京上中学的第一位同桌,和张京关系不错,现在还保持着联系。


  奚先生说,能进杭外的同学,成绩都很优秀,但相比之下还是有高低之分,于是老师想了一个办法,让学习成绩特别好和相对较弱的成为同桌,让成绩好的带一带成绩差的。


  就这样,学习成绩一般的奚同学和成绩特别优秀的张京成了同桌。


  记者问奚同学对同桌的印象,他回答:隔了这么多年,得好好想一想,但有几点不用想,印象太深刻了,一是她很漂亮;二是她的能力很强;三是她比同龄人显得都要成熟。


  在奚先生的回忆里,张京大大的眼睛,很漂亮,初中时大家觉得张京像个印度混血,直到高中时热播了《还珠格格》后,才有人说她像赵薇。


  高一时,全班去太子湾公园玩。右二穿着黄色衣服的是张京。左上中间穿着黑衣服的女孩是也进了外交部的赵婷,围红色格子围巾的是胡跃波老师。图片由胡跃波老师提供


  “她也有很冷的一面”


  “她就是一个全才,在高手如林的杭外,她各科成绩一直都保持班级前五名,学校的英语演讲比赛,她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奚先生说,“不仅学习好,其他方面也很突出!”


  张京虽然个子不高,但体育很好,最喜欢的项目是打排球。在学校文艺演出方面,她也很出类拔萃,唱歌跳舞主持都很棒,还画得一手好画。奚先生说,和记者会上严肃的张京比,记忆中的她个性很开朗,和同学们始终能玩成一片。


  “不过,她也有很冷的一面!”奚先生说,比如她有时会陷入沉思,一个下午不说话,就盯着一个地方,或者一本书,“后来我知道,她是在思考,想一件事就要想透为止。”


  奚先生说,那时的张京和同龄人比,显得格外成熟,她处事总是宠辱不惊,不慌不忙。这样的性格,也蛮适合在外交部担任翻译工作。


  她立志要做外交官


  我们联系上张京在杭外读书时的高中班主任胡跃波,也是她的英语老师。


  胡老师说,最近看到张京走红,觉得她越来越漂亮了,中学时的张京没有别的女生那么外向,性格很冷静。


  胡老师说,张京是个执着、专注的人,知道自己要什么。


  “她初中起就立志做外交官,想将来进入外交部门工作。高中三年她成绩很优秀,完全有能力进北大、清华这样的综合性大学,但她选择继续追求梦想,保送进了外交学院。”


  胡老师说,张京各学科都很好,英语尤其优秀。高二毕业时,她拿到奖学金,暑假去英国游学10天。住在当地一名女高中生的家里,两人成为非常好的朋友,谈人生观、价值观,后来一直有联系。“你看,短短十天,她就和别人有这么深交流,英语水平是不是很厉害?”


  “学校每次开家长会,张京父母都一起来,对于女儿的教育,非常重视。”胡老师说。


  很多网友给她点赞——


  :上观新闻


  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推荐搜索词:

  

  1.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2.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关于台湾问题

  

  3.中 美高层战略对话

  

本文标题:中美高层战略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