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迎的准确位置图
大迎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1:跟我学中医 | 足阳明胃经循行路线及图解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115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足阳明胃经(一)经脉循行
1.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一本作约字)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2.经脉循行特点
体表路线:
鼻旁→目下→面周围→缺盆→胸腹第二侧线→下肢外侧前缘→大趾→次趾→中趾。
体内联系:
属胃,络脾。并于鼻、目、上齿、口唇、喉咙、乳房联系。
(二)腧穴概要
1.腧穴特点:本经腧穴有:承泣穴、四白穴、巨髎穴、地仓穴、大迎穴、颊车穴、下关穴、头维穴、人迎穴、水突穴、气舍穴、缺盆穴、气户穴、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乳中穴、乳根穴、不容穴、承满穴、梁门穴、关门穴、太乙穴、滑肉门穴、天枢穴、外陵穴、大巨穴、水道穴、归来穴、气冲穴、髀关穴、伏兔穴、阴市穴、梁丘穴、犊鼻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条口穴、下巨虚穴、丰隆穴、解溪穴、冲阳穴、陷谷穴、内庭穴、厉兑穴。一侧45穴(左右两侧共9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首穴承泣,末穴厉兑。
2.腧穴主治特点: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二) 常用腧穴举例:
1.梁丘郄穴
[定位] 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主治] 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血尿。
[配伍] 配足三里、中脘治胃痛。
[操作] 直刺1~1.2寸。
2.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
[配伍] 配中脘、梁丘治胃痛;配内关治呕吐;配气海治腹胀;配膻中、乳根治乳痛;配阳陵泉、悬钟治下肢痹痛;常灸天里可养志保健。
[操作] 直刺1~2寸。
[附注] 参考资料:1、据道,针刺健康人和胃病患者的足三里和手三里,观察发现胃弛缓时针刺使收缩加强,胃紧张时变为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2、据道,针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患儿的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可使原来低下的胃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3、据道:针刺人及家兔的足三里,发现裂解素(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多糖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也能灭活某些病毒)都有增加,人增加17.85单位,兔增加62.1单位,两者均在针后12小时增加最显。4、据道:针刺家兔的“足三里”、“大推”可使其调理素明显增加,从而促进白细胞吞噬指数的上升,增强其免疫能力。
/夏婧(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13级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审稿/汪剑(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与医史文献教研室)
跟我学中医 | 藏象学:肝主疏泄,疏通畅达
跟我学中医 | 肾藏精的生理效应
大迎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2:3大穴位按摩的保健作用
迎香穴
位置:迎香穴位于鼻翼两侧,与直视时的眼睛呈垂直连线。
功效:按摩这一穴位能迅速消除肺火,对于因身体不适引起的面色蜡黄有显著的调节功效。
按摩方法:用指尖按住穴道,微微使力,以左右方向来回推动,刺激穴位。每次约1分钟,推荐睡前进行。除了常用食指的指尖按压,中医认为属手太阴肺经的拇指与迎香穴所属的大肠经具有“阴阳表里”关系,改换拇指来按摩会让效果倍增。
太阳穴
位置:相信没有人不知道太阳穴在哪里吧?功效:太阳穴与面部神经大有关联,中医认为太阳穴能利于排水消肿,对由于体内循环不畅而引起的面部水肿和因过度疲劳带来的面色黯沉都有效果。
按摩方法:用双手的大拇指按住穴道,轻轻揉动,根据需要还可以同时辅以对额头和眼眶的按摩,随时随地进行。
大迎穴
位置:大迎穴位于头部侧面下颌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处。
功效:它不仅可以让脸部血气循环畅通,更兼具紧实皮肤的美容功效。由于它恰好靠近下巴两侧的腮部,因此俗话常说的“喜欢托腮的女人都是小脸美人”也并非全无道理。
按摩方法:用食指按压穴道,一边吐气一边压6秒钟,重复4~5组。
那么,穴位按摩应该注意什么呢?
穴位按摩的注意事项
身心放松。按摩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
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用力恰当。因为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
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持之以恒。无论用按摩来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常须积以时日,才逐渐显出效果来,所以应有信心、耐心和恒心。
如果在按摩时,偏离穴位了会有什么后果呢?
按摩偏离穴位有危害吗
对于普通人来说找准穴位进行按摩挺难的,那么找不准穴位进行了按摩,会不会有副作用呢?会不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损害呢?在此中医给您解答这些疑惑?
在中医来讲,穴位按摩遵循的是“离穴不离经”这么一个思想,人体的穴位不是一个点,而是面,是一个穴位区,既是偏离了一点点只要不偏离这条经脉就行,像我们在找穴位按摩的时候,按在一个穴位的时候不痛,但是在往前一点再按就会有疼痛感,这就是在做适度的调整,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离穴不离经”。
在中医来讲穴位和经脉的关系就像是线穿珠子,身体的穴位是靠经脉连在一起的。我们所说的按摩实际上也就是在按摩经络。其手法渗透力强,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劳、调节人体机能,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延年益寿之功效。
因此,穴位按摩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哦。
大迎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3:跟我学中医 | 足少阳胆经行循路线及图解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122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足少阳胆经的行循路线:起于眼外角,向上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下方,由颈侧,经肩,进入锁骨上窝,从锁骨上窝走到腋下,沿胸腹侧面下行,在髋关节处与眼外角支脉会合,然后沿下肢外侧中线下行。经外踝前方,沿足背到足第四趾外侧端。本经脉有三分支:
一支从耳后进入耳中,经耳前方到眼角外。
一支从外眼角分出,下行至大迎穴(大迎:即闭口鼓气时,当下颌角前下方出现一沟形的凹陷中),再向上到颧骨部,下行经颊车(颊车:当咀嚼时咬肌隆起的最高点处)和颈部进入锁骨上窝,继续下行胸中,穿过膈肌,属于胆,联系肝脏,经胸胁内,下达腹股沟动脉处,再经过外生殖器的毛际,横入髋关节部。
一支由足背分出进入足大趾趾缝间,沿第1跖骨与第2跖骨间出趾端,回转来通过爪甲出趾背毫毛部接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生理功能及主治:本经主治头痛,偏头痛,外眼角痛,锁骨上窝肿痛,腋下肿,战栗发冷,疟疾,胸部、胁肋部、大腿及膝部外侧、小腿外侧及外踝前面的疼痛,以及足小指功能活动障碍,肝胆病,口苦,嗳气,呕吐等。本经出现病变就表现为嘴里发苦,好叹气,胸胁痛不能翻身,面似有灰尘,形体无脂润光泽,小腿外侧热,外眼角痛,颈及锁骨上窝肿痛,腋下淋巴结肿大,股、膝、小腿外侧疼痛及第四足趾运动障碍。
/王斌尧(云南中医学院2013级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
审稿/汪剑(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与医史文献教研室)
跟我学中医 | 人身有三宝——精、气、神
跟我学中医 | “气”在人体中是如何运动的?
大迎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4:每周一穴丨大敦穴:消气化郁养肝穴!
视频加载中...
大敦穴归属于足厥阴肝经,为足厥阴肝经之井穴,大敦穴的主治疾病为:疝气、少腹痛、遗尿,癃闭,五淋,血尿等泌尿系病证;月经不调……
大迎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5:每日穴位—大迎
大迎,为足阳明胃经俞穴。
定位 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针刺或按压此穴,可治疗口?、口噤、颊肿、齿痛等。
大迎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搜索词:
1.大迎的准确位置图片及作用
2.大迎的准确位置图片
3.大迎的准确位置图作用功效
本文标题:大迎的准确位置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