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推荐文章1:曾国藩日课十二条,修身养性必备准则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双峰县一个穷苦人家,天资、家世都很平庸,他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培养出李鸿章、左宗棠等能人,其原因就是他严格的自我管理,并总结出十二条修身法则。
日课十二条
第一条、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保持神情端正严肃,衣冠整洁得体,时刻保持警惕。平常没事的时候,要做到宁静安泰,而处理日常事务时不被杂事干扰。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像早晨的太阳一样充满生机。)
第二条、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每天挑选任意时刻,静心打坐一个小时以上,收回心神,冥想,像宝鼎一样镇定)
第三条、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早睡早起,醒了之后就不要再恋床。)
图片于网络,侵删
第四条、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一本书没有读完,就不去读其他的书,这本看看那本读读,读书时要专注,将一本书用心读透,要做到每天必须圈点十页。)
第五条、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借钱购买了《二十三史》,父亲替他偿还债务之后,要求他仔细圈点一遍,否则就辜负了父亲的一片苦心。)
第六条、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时时刻刻细心留意,谨言慎行,这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图片于网络,侵删
第七条、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言行一致,任何所做所想都能说得出口,心中有一股正气,做起事来才能胸有成竹。)
第八条、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十二月接到父亲的家书,“要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饱满的精神。)
第九条、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询人。(每日读书,都要记录心得体会,不要刻意从书中谋求深意,否则就是曲从于他人。)
图片于网络,侵删
第十条、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丧志。(每个月都要做诗歌或文章数篇,用来检验所学理论是多还是少,所培养的真气是否充盛。不能一味的懒惰拖延,这样最容易丧失自己的远大志向。)
第十一条、作字:早饭后做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取积愈难清。(早饭后要练习一小时的书法。所有关于笔墨上的应酬,都可以作为练习书法的课程。今日事今日毕,若是留到明天,事情会越积越多,越难清理完。)
第十二条、夜不出门:临功疲神,切戒切戒。(晚上出门应酬玩乐,会使精气耗损、神情疲惫。所以,这种不良习气要戒除。)
图片于网络,侵删
当我们看到这十二条的时候,是不是觉得全部做到好难,而曾国藩是坚持每日必做,所以叫“日课十二条”。
正是他日日坚持,凭着这股韧劲和恒心,造就了自己成功的人生。
这十二条的静坐、早起、读书不二以及饭后作字都是在养成一个自律的习惯,这些习惯正是我们当代年轻人所需要的。
因为只有自律的人才不会轻易被欲望控制,被人言左右,能坚定地选择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向目标前行。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推荐文章2:曾国藩日课十二条及学以致用
做人应学曾国藩:
(1)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何将他的日课转换为自我的日课:物归原处,保持整洁,心中沉静,专注当下,随时随地保持谨慎。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这种静坐,可冥想,可祈祷,可反省,可深度思考。主要用于查验当日有无错事,如何做可以做得更好。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黎明一般是4点到6点,也就是拂晓。指早晨在日出之前的太阳已在地平线下6度以上的时段,,外面的物体已经能够被辨识,户外活动也可开始进行的时段。同时参照李嘉诚早起的时间段,应该5:59起床。
(4)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并无益处。这本书没读完的时候,不要读下一本书。成体系、成系统地读。
(5)读史。每日圈点十页历史,间断不孝。读史可以明智,明心,可以正衣冠。每天读十月历史书籍,坚持不懈。
(6)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谨言慎行,嘴上没有过错就是完人。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留心行光明正大的事,合法合规合道德的事。正所谓白日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少说话养真气,吞津液来养脏气,调整饮食养胃气,调整心情养肝气,节欲以养精气。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节制是最高的美德。时时节制,不能太过懒,不能太过欲望,吃东西也要保持节制。
(9)好学,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也就是“每天学习一些新知识,每月不忘记学过的旧知识”,保持求知的状态。最好是能写读书笔记,写一些感悟。
(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着,最易溺心丧志。查验自己过去所会的技能,尤其是出作品的事,不要忘记,有步骤的进行。比如写作,写诗,写歌,钢琴弹奏,织毛衣,出短视频。
(11)作字。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凡事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主要是指的练字,每天练字练半个小时,或者输出文字。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天黑不要出门,不流连于灯红酒绿之下。还是安静在家,修养生息。
一日作息,学以致用:
1.早上5:59起床。
2.一日三省吾身:起床以后,静心省察15分钟。
3.保持工作台和家居整洁。工作日每天KPI90以上,休息日多照顾身体、家庭和孩子。
4.早上读经典书籍,晚上读史书十页,有空就专研业务书籍,并学以致用。
5.每周一篇文章,诗歌,作曲子,短视频,每月一个毛线作品。
6.少说话,多思考,营养+节制,每天运动半小时以上,晚上不外出应酬。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推荐文章3: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一、主敬、整齐产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期,如日之升。
营围二、静坐。每日不构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卵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徇外为人。
五、读史。丙申年购《廿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曰:“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九、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狗人。十、月无亡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丧志。
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十二、夜不出门。矿功疲神,切戒切戒!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推荐文章4:曾国藩的12条日课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推荐文章5:解读曾国藩的“十二条日课”,有何启示?
曾国藩最大的能耐,就是他能把自己这个一个资质平平的人,经过后天的磨练,变成一个经天纬地、文治武功上都可圈可点的人物。
孟子提出的“人皆可以为尧舜”的理念,被曾国藩演绎地淋漓尽致,这也使普通人看到一个希望,但凡有所立志、用心用力、恒为,都将取得某种程度的成就。
曾国藩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律己以严。他为自己的日常安排上,订立了“十二条日课箴规”,每天再忙再累,也要坚持把这十二件事完成。
其一,主敬;其二,静坐;其三,早起;其四,读书不二;其五,读史;其六,谨言;其七,养气;其八,保身;其九,日有所进;其十,月无忘所能;十一,作字;十二,夜不出门。
分析这十二条自己为自己设立的规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一个梳理,进一步理解它:
守住内心,才能守住你的行为主敬,静坐,养气等,都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要守住自己的内心,而内心的平静,又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是对得住别人,第二是不欺骗自己。
《宋史·司马光传》中说,“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事无不可对人言,体现的是一个人光明磊落、一身正气的一面。孟子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就是坦荡之气,是一个最大的底气。
守住内心,就等于守住了你的行为,你的思想指引做或者不做某件事,引导者身体这台“庞大的机器”如何运转,到何处去,所以,内心的状态,是一个人的根本。常言说,根基不牢,地动山摇,而内心这个根基,恰恰是最难巩固,但又是最需要巩固下来的。人的念头千变万化,瞬间就会生出很多种不同的想法和思绪,所以这更加说明了守住内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当你守住了内心的时候,行为才有了依靠,行为本身是无目的的,它只听凭于内心的调遣。
守住行为,才能转变为你的作为想必下面这一段话大家都看过,鉴于其重要性,我觉得有必要再将其写在这里:“注意你的思想,因为它将变成言辞;注意你的言辞,因为它将变成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因为它将变成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将变成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将决定你的命运。”
从思想到行为,从行为到作为,是一种逻辑关系,也是一种因果关系。一个在行为上不能做出什么的人,本身就是一种虚幻的假象,如果只凭借想象来充实自己的生活,一定会失望。
从行为到作为,又不是必然的关系,还得是好的行为,并且履行的很到位,很用心,才有效果可言。
早起,读书,谨言,保身,作字,夜不出门,哪一个不是具体的行为,只有把内心的所想所想,落实到具体的行为,才有改变的可能,这种递进关系,逐步产生的效果,也会鼓励你以更大的热情,将更多的行为变成自己的日常习惯,并从中得到某种乐趣。慢慢地,它将成为你性格的一部分。
自我修为,功在持续,唯以恒久为贵日有所进,月无忘所能,主要是指从求知上不能松懈,每天都要有新知识新纳进来,并且要作为一月检验一次,看看自己的学习效果。又比如读史,每天读十页而不间断,读史的意义是什么,通古今之变,看看这个世界是怎么运转的,有何规律可以归纳。没有自我监督,自我坚持的恒为精神,修为的效果实难保证。
曾国藩是最讲究恒久精神的,他的家书,他的日记,他的自我提醒之语,凡笔墨所及之处,无不提及凡事恒久,才能有些许进步的重要意义,他将劝诫自己的兄弟,做事要有耐心,戒骄戒躁,贵恒久,因为不断地告诫和耐心的教导,其兄弟诸人,皆有所成,各自取得不俗的人生业绩。
尽管一生以恒久见长,但曾国藩唯恐自己有所懈怠,常自我提醒,所及最多的,自然还是以“做事贵恒”为第一。
如果说一个人的天资是确定的,那么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不同,则在于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凭借后天的自我修为,实现自我的价值,乃至超越自我的局限,这既是一个人的个人价值的体现,也是一种哲学性的实践,而面对这个世界,也许我们能且只能这么做。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推荐搜索词:
1.曾国藩日课十二条原文
2.曾国藩日课十二条原文及翻译
3.曾国藩日课十二条详解
本文标题: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