鲐背之年是多少岁
鲐背之年是多少岁推荐文章1:青未了|鲐背之年的奶奶
文|王文梅
奶奶90岁那年驾鹤西归,这个年龄,我们中国有个说法叫“鲐背之年”。
经历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岁月,由青丝红颜变得满头飞雪;由步履轻捷,变得步履蹒跚;满脸沟壑,那是岁月印痕。我亲爱的奶奶犹如一本厚重耐读的书,内容丰富,情节曲折,给我们做后辈的以启迪。
奶奶9岁时,日本鬼子杀进村里,当时奶奶和小伙伴儿正在地里拔草,吓得抱着头藏在庄稼地里。此后过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日子,随时小心脑袋搬家,生命终结。那些日子如梦魇一般。
成年后,奶奶又经历了难捱的饥荒岁月,大自然造成的灾难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奶奶告诉我,在当时的家乡,后来连树皮都没得啃了,村里每天都有饿死的。万般无奈之下,爷爷奶奶领着一家老小,边乞讨边去东北逃荒。可以说,一家人对饥饿的这种切肤之痛体会得刻骨铭心。
虽然经历了生活的苦难和磨难,但奶奶仍算得上是有福之人。伴随着新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现在的繁荣富强,奶奶把所有的不平和苦难都踩在了脚底下,后半生迎来了幸福美满的新生活。在奶奶眼里,过去的一切,都是“俱往矣,数幸福生活还看今朝。”
奶奶心态极好,是典型的不念过去,不畏将来,活在当下的人。没有对过去的苦难生活地念念不忘,只有对眼前幸福生活满满的感恩。有一次我陪着她聊天儿,奶奶笑着问我:“梅子,共产党对我们这些老年人多好,月月给我钱。坐公交车还免费,日子越来越好了!”
奶奶这是真心话。从她坐公交车免费到2017年重阳节,村干部为她送来棉被,她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那次奶奶双手抚摸着棉被,激动地说:“没想到,活到不中用的年龄了,政府还想着咱。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
我说是啊,随着国家越来越富强,惠民政策会越来越多,日子会越来越好,您老人家可要开心地活着,等着享受将来更好的生活。奶奶张开她那没牙的嘴乐开了花,脸上条条皱纹挤在一起,仿佛秋天绽放的金丝菊。
奶奶不只是心中有光,脸上有笑,她的长寿还得益于她的善良。王维说过:“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但是我的奶奶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她总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每次去要饭的,奶奶不仅给吃的,还给他们钱。我不理解自己家平时省吃俭用,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给一个素不相识的要饭的钱,却舍得。更让人不理解的是,在奶奶70多岁的时候,村里来了一个陌生女人,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目光呆滞,一看,不是疯子就是傻子。一群孩子远远围观,谁也不敢靠近。奶奶知道后给她吃,给她喝,然后骑上三轮车,把她送到乡政府帮她找家。我的姑姑们特别为奶奶担心,就怕那人是个疯子,路上发狂打了老人?可是奶奶不知咋想的就爱管闲事儿。
记忆中,奶奶从来不串门闲玩儿,更不和别人聚在一起,说长道短,论人是非。她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劳动上,即使春冬两闲的季节,奶奶依然骑着她的坐骑——脚蹬三轮,到处拾柴禾。这种爱劳动的习惯一直保持终老。
2015年麦收农忙,奶奶白天帮着摊麦子晒麦子。半夜,父亲偶然起来,发现有人影晃动,走近一看,奶奶手里拿着一根棍子,守着那堆麦子。第二天,我和小姑看到她被蚊子叮得满脸红包。再想象一下,一个已经88岁老人,居然手拿棍子,当起了麦堆保安,我笑弯了腰,小姑则笑出来了眼泪。
我笑着问奶奶:“奶奶,你昨晚手里拿着棍子干嘛?是想用你那拿筷子都哆嗦的手去打贼吗?”
小姑说:“现在家家粮食满仓,谁稀罕你这点儿麦子,你把自己照顾好了,比什么都强。”
奶奶对我们的话不是这耳朵听那耳朵冐,而是根本听不见。见我们笑,她也附和着笑。
90岁的奶奶因为难以保持身体平衡,步履蹒跚。对于勤劳惯了的她来说很着急,我的弟弟不知从哪儿弄来了一辆小童车送给她老人家,推着可以走路,累了可以坐在上面休息,掀开盖子能放东西,奶奶像得到了宝贝,高兴的不得了。她每天推着小车往返于家与垃圾箱之间,捡拾一些酒瓶子、纸盒子之类的东西。
其实她啥都不缺,她就是喜欢劳动,不让自己有一刻清闲。就这活儿,奶奶只要忙起来,还常常忘了吃饭时间,忘记自己行将就木,忘记世上的一切与自己有关无关的琐事,变得单纯而快乐。
或许奶奶不懂得国家的伟大复兴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这样的大道理,但她知道,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劳动不止。
2017年,90岁的奶奶油尽灯残,无疾而终,走时平静而安详,像是睡着了一样。既没有拖累子女照顾,自己也没有受罪。人们都说奶奶这是修来的福,我觉得奶奶的长寿除了自己的修为,还托了盛世中华的福。
王文梅,女,教师。山东省德州人,一位热爱生活、喜欢读书、喜欢文字的70后。2019年获得县级建国七十周年征文比赛优秀奖。同年《定格在田间劳作的母亲》发表在《德州日》。
壹点号玉河微澜
找记者、求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料!
鲐背之年是多少岁推荐文章2:古代说“鲐背”之年指的是多大年纪的老人?
按照一些古籍的说法,八十岁至九十岁,为“耄耋之年”的说法就有问题了。实际上,还有一些古典中,如《礼记·曲礼篇》记载,七十岁,叫“耋”。八十岁,叫“耄”。而九十岁,则叫作“鲐背”。
鲐背之年,指的是九十岁高龄的时候,泛指老人高寿。《诗经·大雅·行苇》、《愈膏肓疾赋》、《东门行寄陈氏》,辞书《尔雅·释诂》《扬子·方言》、《说文解字》均对这一用法有所解释,尤其《释名·释长幼》一篇,明确指出,”九十曰鲐背”。也比喻年老的人气色衰退,皮肤消瘦,背若鲐鱼。曹植《魏德论》:“鲐背之老,击壤而嬉。”
鲐,原指鲐鱼。是一种体侧有斑纹的海鱼,也叫“鲭”。由于老年人背部已经有了褶皱如同鲐鱼的斑纹,因而引申为“高寿老人”之意。应该指出的是,鲐背并非指“鲐鱼的背部”,而是指”背部像鲐鱼(的老人)”,进而泛指老人。《诗经·大雅·行苇》:“黄耇台背,以引以翼。”。台背:或谓背有老斑如鲐鱼,或谓背驼,总之都是老态龙钟的样子。
《说文解字》还说:鲐,海鱼也。各本也作名。今依史记正义,汉书注,文选七命注正。鲐亦名侯鲐。卽今之河豚也。吴都赋。王鲔侯鲐。以王侯相俪。改作鯸者,非。货殖传。鲐鮆千斤。鲐状如科斗。背上靑黑。有黄文。诗。黄发台背。毛曰。台背,大老也。笺云。台之言鲐也。大老则背有鲐文。是谓台为鲐之叚借字。今尔雅作鲐背。从鱼。台声。徒哀切。一部。
《释名·释长幼》曰:九十曰鲐背,背有鲐文也。或曰黄耇,鬓发变黄也。耇,垢也。皮色骊悴,恒如有垢者也。或曰胡耇,咽皮如鸡胡也。或曰冻梨,皮有斑黑如冻梨色也。或曰齯,齯大齿落尽更生细者如小儿齿也。
下面我将《礼记·曲礼篇》对男子不同年龄段的称谓列举如下,以供诸君参考:
零至一岁:襁褓;
二至三岁:孩提;(始生:婴儿、嫛(yī);始能行:孺)
七岁:悼;
八岁:龀(chèn);
十五岁:童;
二十岁:弱;
三十岁:壮;
四十岁:强;
五十岁:艾;
六十岁:耆(qí);
七十岁:耄(mào);
八十岁:耋(dié);
九十岁:鲐背、黄耇、胡耇、冻梨。
老:朽也。百岁以上的老人,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制字,人旁作山也。你明白了吗?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我是“南山老李”。关注我,我们一起品文化。
鲐背之年是多少岁推荐文章3:喜寿、伞寿、米寿、白寿、茶寿、耄耋、鲐背、期颐……指多少岁?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这是冯友兰先生于1983年赠予好友金岳霖先生的贺寿对联,表达了对长寿的祝愿。
你可能奇怪,“米”和“茶”跟长寿有什么关系?其实,对联里的“米”是指“米寿”,“茶”是指“茶寿”。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米寿、茶寿,还有很多关于高寿的雅称——
比如,喜寿、伞寿、白寿、花甲之年、耳顺之年、古稀之年、耄耋之年、鲐背之年、期颐之年……
这些雅称分别指的多少岁,你都知道吗?
1、喜寿:七十七岁的欢喜人生
我们先看看“喜寿”,到底是哪个年龄被称作“喜”?答案是七十七岁。
“喜寿”是对七十七岁高龄的雅称,这一称谓源于汉字“喜”的草书写法,形似“七十七”。
七十七岁,人生已步入晚年,但“喜”字却为这一阶段注入了欢愉的色彩。
有趣的是,七十七岁被称为“喜寿”,也因为“七”与“契”谐音,寓意着与天地、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
七十七岁的老者,往往已看透世事,心境豁达,正是享受人生旅途风景的黄金时期。
2、伞寿:八十岁的庇护之伞
“伞寿”是对八十岁的雅称,这一称谓源于汉字“伞”字的草体形状酷似“八十”。
用这个词来形容 80 岁的老人,仿佛他们依然如伞般,为家人遮风挡雨。
虽然历经岁月,但依然坚强挺立,庇护着家族的延续,是后辈的依靠与榜样。
3、米寿:八十八岁的丰收之年
“米寿” 是八十八岁的雅称,把 “米” 字拆开,上面一个 “八”,中间一个 “十”,下面又是一个 “八”,正好是八十八。
八十八岁,人生已进入高寿之列,但“米”字却为这一阶段注入了丰收与富足的意味。
古人认为,八十八岁的老者如同丰收的稻田,福气满满,子孙满堂。
4、白寿:九十九岁的纯净之境
“白寿”是对九十九岁的雅称,不对啊,“白”字可不能拆成九十九。
原来,是将“百” 字去掉上面的一横就是 “白” 字,寓意着差一岁就到百岁。
九十九岁的老者如同白纸一般,心境纯净,无欲无求。
5、茶寿:一百零八岁的禅意人生
“茶寿”是对一百零八岁的雅称,这一称谓源于汉字“茶”的拆解。
“茶” 字的草字头可拆成两个 “十” 字,就是二十,下半部分为“八十八”,相加即为一百零八。
一百零八岁,人生已进入罕见的高寿之列,但“茶”字却为这一阶段注入了禅意与淡泊的意味。
正如陆羽在《茶经》中所言:“茶之为饮,发乎神明。”
一百零八岁的老者,如同茶一般,历经岁月的沉淀,已与神明相通,达到了人生的至高境界。
我们现在知道了,“米寿”是指88岁,“茶寿”是指108岁。
那么,冯友兰先生的那副对联——“何止于米,相期以茶”,意思就是不仅仅期望活到88岁,更希望达到108岁。
6、花甲、耳顺、古稀、耄耋、鲐背、期颐:岁月的阶梯
除了上述雅称,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其他高寿的称谓,如“花甲之年”(六十岁)、“耳顺之年”(六十岁)、“古稀之年”(七十岁)、“耄耋”(八九十岁)、“鲐背之年”(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
这些雅称如同一级级阶梯,记录着岁月的流转与人生的丰盈。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易经》中有“六甲”之说,甲为天干之首,六为地支之数,二者相合,周而复始,故称六十岁为“花甲”。六十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它象征着岁月的轮回与生命的圆满。耳顺之年:指六十岁,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六十而耳顺。”意思是到了六十岁,听到各种声音都能顺应自然,包容世间万物,不为外界所扰。古稀之年:指七十岁,唐代诗人杜甫在《曲江二首》中写道:“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岁的老者,已是世间罕见,福寿双全。耄耋之年:八九十岁,人生已进入耄耋之年,“耄” 指八九十岁,“耋” 指七八十岁。正如《礼记》所言:“八十曰耄,九十曰耋。”,耄耋之年的老者,已是家族的瑰宝,社会的财富。鲐背之年:指九十岁,《诗经·大雅·行苇》中有“黄发台背”的说法,其中“台”通“鲐”,指鲐鱼背上的斑纹。九十岁的老人,背部弯曲,皮肤上出现斑纹,如同鲐鱼的背,因此被称为“鲐背”。正如《诗经》所言:“鲐背之寿,子孙其湛。”鲐背之年的老者,已是子孙满堂,福寿绵长。期颐之年:指一百岁,《礼记·曲礼上》中说:“百年曰期颐。”,意思是说,人活到一百岁,需要颐养天年。期颐之年的老者,已是人生的巅峰,福寿无疆。在这些高龄的雅称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诗意,所有的说法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是有依据的。
正如古人所言:“人生七十古来稀,百年期颐更难得。”
愿我们都能在岁月的长河中,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与丰盈。
鲐背之年是多少岁推荐文章4:蚂蚁庄园满100岁被称为什么?满100岁被称为期颐吗蚂蚁庄园1.7今日答案
蚂蚁庄园满100岁被称为什么耄耋还是期颐?为什么满100岁的老人叫期颐?中国每一个特殊的词语背后都有典故,知道了背后的故事我们就记住的更牢固一些。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今天的答案以及相关的年龄称呼小知识。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1.7
古代满100岁的人称为什么
耄耋
期颐
正确答案:期颐
答案解析:期颐,一般指一百岁老人。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出自《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古代年龄的称谓: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生小:幼年。《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教数:9岁。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古代年岁的别称。《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舞勺:男子13岁。古代13岁的男孩学习的一种文舞。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故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
鲐背之年指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手机乐园
鲐背之年是多少岁推荐文章5:鲐背之寿
鲐背之年是古人九十岁的别称。《尔雅·释诂》曰:“鲐背,寿也。”意思是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之纹为高寿之征。
我国古代对特定的年龄有这样的称谓:20岁为弱冠,30岁为而立,40岁为不惑,50岁为知天命,60岁为花甲,70岁为古稀,80岁为杖朝,90岁为鲐背,100岁为期颐。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以往中国人的概念里,人活到七十就算高寿了,但到了香港才发现,这里的人70岁还在踢足球,80岁还在登山,90岁还在游海呢。在香港的各类社团活动中,总能看到90多岁长者活跃的身影。
不久前,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了一项数据,2019年,香港男女平均预期寿命分别达到82.3岁和88.1岁。这一数据再次超越平均预期寿命常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的日本。
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019年底统计,香港长者中,超过90岁的达90700人,其中女性为64100位,男性为26600人。这意味着平均每百名香港常住居民中就有1.2个90岁以上老人。
90岁是多数人难以企及的一个高寿门槛。汉代哲学家焦赣所著《易林·震之比》曰:“耋老鲐背,齿牙动摇,近地远天,下入黄泉。”
我一直心有疑惑,城市空间狭窄、家庭住宅逼仄、工作节奏紧张、生活压力巨大的香港何以成了长寿之都,何以这么多人活到鲐背之寿呢?
我问官员、询市民、观习俗、察港情,得出了四点结论:吃得淡、动得多、查得严、治得了。
吃得淡。香港人的饮食讲究清清淡淡、鲜鲜美美、汤汤水水。清清淡淡,是指香港人喜用蒸煮等低温烹调,无论鱼肉蔬菜,还是小吃点心,多为蒸煮制作,较少采用煎炒、油炸等高温烹调方式,油盐不多,不放味素,十分清淡;鲜鲜美美,是指香港人因沿海之便,喜吃海鲜,尤其是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海鱼和富含蛋白质与钙的海虾,做海鲜追求淡中见鲜、原汁原味,尽可能维护营养成分,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汤汤水水,是指港人爱煲汤,汤很讲究,用各种中药、肉类或海鲜熬煮而成,夏天清心去火,秋天滋补润燥,且习惯饭前喝汤,利于控制食欲和体重。
动得多。观香港老人的外貌特征来猜实际年龄,一般都要加个10至15岁。香港人为什么老得慢,我以为主要是动得多:一是运动多。香港有很多海岛和远足径,给爱动的人提供了很好的环境,一到周末节假日,男女老少们往往三五成群走出家门,去浅水湾晒日光浴,去大澳渔村钓鱼,去爬狮子山大帽山,去麦理浩径远足等。二是退休晚。活到老,工作到老,是香港人的长寿秘诀。香港没有严格的退休年龄,很多人到了七八十岁还在工作,街上七十多岁的出租车司机比比皆是。已逝的香港寿星邵逸夫活了107岁,生前多次说“我的最大乐趣是工作,只有保持工作才能长寿。”三是老有乐。香港老人的娱乐生活比较丰富。住老人院的,每周从周一到周五都安排了丰富的学习班、舞蹈班、棋牌班、书画班等。在社区的,各式各样的老人中心提供形形色色的活动,使老人方便结交朋友,参加兴趣活动,不会空虚寂寞。
查得严。香港十分重视提供清洁的饮水、安全的食品和卫生的公共环境,使之成为市民健康的重要保障。特区政府食环署辖下有个机构叫食物安全中心,其职能是拟定和督导在全港推行的食物监测计划,调查在餐馆爆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处理食物安全危机和统筹问题食物的回收,以确保出售的食物安全、适宜市民食用。每天该中心分别从进口、批发和零售环节抽取一定数量食物样本,并按风险高低决定拟抽取的食物样本类别、样本数目、检测次数以及拟进行的化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检测结果视情对问题食物采取行动,包括联络进口商回收、通知零售商停售、追查问题食物、向市民发出停止食用警等。食物安全中心每月公布一次食物安全告,今年9月的食物安全告显示,在约16900个分别完成微生物检测、化学检测和辐射水平检测的食物样本中,除9个样本外,其余样本全部合格,合格率为99.9%。
治得了。香港人的长寿与发达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密不可分,市民有重病能及时得到治疗。香港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达先进水平,以往比较棘手的疑难杂症都是长者的“杀手病”,如今大都可医可治,或控制病情、延长患者寿命。香港引进全球先进新药较快,当2006年美国默沙东上市世界上第一支可以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时,香港便同步上市了这支疫苗,从而大大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香港的急救服务高效而专业,一旦发生意外,电召救护车在12分钟内能到达现场,政府还在地铁、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配置了心肺复苏器等设备,确保突发病患得到及时救治。更重要的是香港公营医疗以全民健康保障为宗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公共税收支付,从而确保没有人会因为经济困难有病得不到治疗。
特区政府一位退休官员对我说,香港高效而低价的医疗体系得益于“一国两制”的坚实保障。回归以来,香港经济稳步增长,中央税收分文不取,香港财政储备得以逐年增加,高峰时超万亿,这为特区政府在医疗上的高投入奠定了基础。特区政府2020/21年度投放在医疗卫生方面的经常开支预算为871亿港元,占政府经常性开支的17.9%。因而香港能维持医务人员的高收入、市民看病的低价格,能第一时间购进世界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硬件设施,能第一时间引进与世界接轨的先进药物。
香港人长寿的原因见仁见智,问十个人可能有十个答案。两年前参加一个香港书画展,见到时任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向他请教这个问题。刘局长听完笑了,说他认识一位研究长寿问题的日本专家,也曾当面问他长寿之道。专家认为早起一杯水很重要。后来日本专家听说香港人平均寿命超过了日本,十分好奇,为此专门来了一趟香港,研究半天,终于发现了香港人的一样与不一样:一样的是香港人也重视早起的一杯水,不一样的是日本人早起喝的是冰水,而香港人喝的是温水。刘局长哈哈大笑道:“也许这就是香港人的长寿之道吧!”
【】
【】 南方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鲐背之年是多少岁推荐搜索词:
1.鲐背之年是多少岁怎么读
2.鲐背之年是多少岁?
3.耄耋之年和鲐背之年的区别
本文标题:鲐背之年是多少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