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子是哪里的特产
焖子是哪里的特产推荐文章1:来烟台一定要吃碗香喷喷的焖子,外焦里糯,令人回味无穷
(本头条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任何复制、搬运和抄袭行为,将通过法律手段势必追究!)
焖子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小吃,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有句俗语这么说“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吃过焖子”。
在不同地区焖子的做法不同,比如烟台、大连的焖子是用地瓜淀粉做原料,河北的焖子用精瘦猪肉和山药粉面灌制而成,而河南禹州的焖子是用特殊红薯制作成半成品粉条压制而成。
今天就给大家特别介绍一下烟台的焖子,烟台焖子是用粗制地瓜、淀粉为原料制作的一道风味小吃,具有香酥可口的特色。
关于烟台焖子的来历还有个传说,相传一百多年前,有姓门的两兄弟来烟台晒粉条,有一次刚将粉胚做好,结果就遇上了阴天没法晒。
没有办法,这两兄弟就将乡亲们请来用油煎这些粉胚,加蒜拌着吃,没想到味道特别好。后来这两兄弟就专门用这种办法做小吃,深受烟台当地人民的喜爱。因为是门氏兄弟所创,又是用油煎焖,后来这种小吃就得名“焖子”。
烟台焖子制作起来也是颇为简单方便的,用粗制地瓜淀粉做原料,将淀粉加水加热打冻,将冻切成小块,用锅煎到外边成焦状颜色由白变透明,并佐以芝麻酱、鱼露、蒜泥等调料就可以吃了。
做好的烟台焖子外面裹着一层金黄色,看上去就很有食欲。咬上一口,外焦里糯,很有咬劲儿,口感非常饱满。
烟台焖子吃起来一定要用好调料,比如蒜泥一定要是蒜臼里捣出的,芝麻酱一定要是小磨磨出来的,只有这样才会香得更地道。
现在条件好了,也改良出来了很多新的烟台焖子吃法。比如有海鲜焖子,因为烟台盛产海鲜,一般可以用到的食材有虾仁、贝丁、生蚝、鱿鱼等,还有焖子焗鲍鱼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选择。
你是否也曾吃过烟台的焖子?欢迎在评论里和大家分享你的观点与感受。
未经许可,拒绝任何复制、搬运和抄袭!欢迎收藏、转发和分享到朋友圈!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欣赏更多精彩内容!
焖子是哪里的特产推荐文章2:【乐游烟台】太香了!来烟台必吃美食——烟台焖子
烟台焖子由粗制地瓜淀粉做原料,将淀粉加水加热打冻,再将冻切成方块,用锅煎至焦黄,内里由白变透明,外焦里嫩,再淋上“灵魂酱料”,一口下去软、糯、香尽在舌尖绽放。
麻酱的醇厚、蒜泥的辛辣、虾油的鲜美,与焖子的软糯完美融合,口感丰富,层次分明,是一道让人欲罢不能的特色美食。
焖子是哪里的特产推荐文章3:食在聊城①丨许营焖子:一抹乡愁浸润的聊城味道
:海新闻
编者按:
从质朴的乡间到喧闹的小城,从百年老店到街边排挡,从流传千年的精品菜肴到寻常百姓的日常饮食……聊城美食,数之不尽。即日起,大众网·海新闻将持续推出《食在聊城》系列道,我们带您走遍聊城,吃遍聊城,寻回那一缕久违的乡愁味道。
大众网·海新闻记者 侯晓 乔思亚 李家宁 聊城道
在聊城,有这样一道美食。它的做法不复杂,也不花里胡哨,甚至都是我们熟悉的食材。过年的时候,很多家庭都在做,这是春节团圆饭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
告别了安静舒适的乡间,来到喧嚣吵闹的城市。那一抹熟悉的老味道,你或许已经逐渐淡忘。你可能也忘了,小时候去奶奶家,哭着吵着都要吃上这道美食。
究竟是什么?原来是肉焖子。焖子,一道传统乡间美食,尤受北方人喜爱。其做法多种多样,风味各有千秋。在聊城,会做焖子的不在少数,以高新区许营镇最为出名。
哪家的焖子最好吃?如果你到许营镇打听,十个人或许会给出十个答案。许营的焖子,各有各的特色。摸黑前往,误打误撞,大众网·海新闻记者邂逅了一家名叫“世杰焖子”的店面。
仔细一看,这家店实际上是一座餐厅,焖子是招牌。店内装修简单朴素,属于典型的农家饭庄。看到有人进店,一位个头不大、约莫五十来岁的中年妇女走过来,很热情地和记者打招呼。
从交谈中,记者得知,她的名字叫张世杰,是这家店的老板娘。说起做焖子,老板娘立刻打开了话匣子。她说,餐厅从2000年正式营业,开了整整21年店,做了整整21年焖子。
张世杰说,做焖子的步骤很简单,一点不复杂,食材都是我们平时常见的,很多人都会做,尤其是我们的父辈。“其实,只要你用心,喜欢研究,每个人都能做出香喷喷的肉焖子。”
正如老板娘说的,做焖子所用食材还真都是大路边上的,主要包括葱、姜、粉条、地瓜粉、肉馅、料水等;主要的步骤是,将粉条煮熟,将料水和地瓜粉混合,葱姜切末,和肉馅搅拌均匀,最后上笼蒸。两个小时,即可出炉。
当然,为合理配置时间,有些步骤可以考虑优先进行。比如,粉条煮熟后需要静置大约半小时,料水和地瓜粉融合也需要一段时间。那么,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提前做,等待的时间就可以进行其他步骤了。
说起来轻巧,可实际操作起来却不简单。就这几道步骤下来,怎么着也得忙活大半天。张世杰说,并不是因为做焖子需要多高的技术含量,关键是看你愿不愿意花时间,愿不愿意下功夫。
张世杰说,在许营镇,能做焖子的人有很多,但以此为业的屈指可数,更不用说传承了。“每天早上四点起床,你能起来吗?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宁愿去打工,也不干下力的活。”
而张世杰坚持了21年。这么多年下来,“世杰焖子”积攒了一大批忠实粉丝和客户,不少市民专门从市区驱车前往许营,只为尝一口焖子。采访间隙,陆陆续续有市民前来购买。
“俺家的焖子还到了非洲!”张世杰笑着说。原来,她的女儿在福建上大学时,结识了不少外国学生。有一位非洲学生吃过她家的焖子后无法自拔,随即订购了一批,转而邮寄到非洲老家。
许营焖子进非洲,现在已经成了张世杰逢人必讲的谈资。虽然听上去像在说笑,但她倒是真有这样的愿望。“俺也希望有一天,咱聊城的焖子也能坐上高铁和飞机,远销全国各地。”
为打响名气和品牌,八年前,张世杰专门注册了商标——世杰焖子。凭借良好的口碑和独特的风味,“世杰焖子”很快在山东省内及周边省份打出名气,一批又一批的订单接踵而至。
不过,张世杰又有了幸福的烦恼。面对数百斤的订单,她应对自如。但是面对数千甚至上万斤的大单,她心里突然没底了。因为量太大,她担心做不出。“只怕既耽误了新客户,又不能正常供应老客户。”
不久前,张世杰就拒绝了一笔大生意。济南一家电商公司看中了她做的焖子,想一次性订购8000斤,思来想去,张世杰还是拒绝了这笔订单。“做焖子是纯手工活,很费人力物力。别说一万斤,就是五百斤,我们一共八个人就得忙活一整天。”
有手艺,有口碑,还有市场。看上去万事俱备,只差一把东风。张世杰也说,这么多订单白白流失确实可惜。于是,她现在有了扩大规模的想法。那就是,在保证口味的基础上,尝试引进机械化生产手段。
“有可能的话,我还想租片地,建一处厂房,把许营焖子的品牌彻底打到全国。既带动了就业,还能创造收入。”张世杰说,这是她目前最大的愿望。
责编:赵志鹏
审核:李兆辉
本文来自【海新闻】,仅代表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焖子是哪里的特产推荐文章4:秋天,吃山药吃红薯,不如吃焖子,钙是鸡蛋的6倍,常吃对脾胃好
导语:秋天,吃山药吃红薯,不如吃焖子,钙是鸡蛋的6倍,常吃对脾胃好
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生活中唯有美食和美景不可辜负。不知道吃啥的时候就吃这道菜吧,既是我家乡的特色菜又是名小吃,很适合秋天吃,2块钱能做一大盘,吃山药吃红薯不如吃它,香软Q弹,那比吃肉还香,重点是做法超简单,学起来吧。
你知道这是什么好吃的吗?估计很多人都猜不出来,它就是煎熟的红薯淀粉,也叫焖子,可以炒肉,炖菜,凉拌都非常美味,我们当地的特色菜就是炒焖子,和海鲜一起炒,鲜香可口,比吃大鱼大肉还过瘾,逢年过节或者招待客人,餐桌上总少不了这道菜,你吃过焖子吗?
入秋后,少吃猪肉多吃它,蛋白质含量极高,简单一炒,比肉还香。这道菜的主要食材就是红薯淀粉,比较完整地保留了鲜红薯的营养价值,富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钙和镁等营养元素,尤其钙含量是鸡蛋的6倍多,老少皆宜,隔三差五吃增强免疫力,对脾胃好,没想到这么普通的红薯粉营养却不普通。购买红薯淀粉时要买那种白色颗粒状的,这种最纯正,只要5元一斤,特别实惠,粉末状的口感远不如这种,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取一勺红薯淀粉倒入盆中,加入一碗清水搅拌均匀,搅成牛奶状后,再加少量盐搅拌均匀,提味又增加筋道。
第二步:平底锅加少量油,倒入红薯淀粉水摊均匀,一面定型后翻个面,两面煎至金黄盛出,一张张焖子就做好了,一次可以多做几张,下次吃就方便了。把焖子切成长条备用,取适量大蒜切成沫,(焖子爆锅一定要用大蒜,不适合用葱花)大虾去虾线虾壳切成虾丁,焖子和大虾可是绝配,鲜香不油腻,营养全面又好吃,不爱吃虾的可以搭配自己喜欢吃的食材。
第三步:起锅加油,先放入蒜末爆香,蒜香味浓郁后倒入焖子,加适量味极鲜翻炒均匀,待焖子炒上色,加入小半碗清水,以防粘锅,开锅后倒入虾丁。
第四步:大虾炒至变色卷曲就是快熟了,这时加入点鲜红辣椒翻炒至汤汁收浓就可以关火盛出了,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焖子炒大虾就做好了,去饭店吃一盘最少也得38元,自己在家做成本5块钱就足够了,省钱又好吃。
焖子被炒得晶莹剔透,是不是看着就流口水了?大虾鲜嫩,还有大蒜的清香,不加一块儿肉,却比吃肉还过瘾,超级下饭,你吃过这道菜吗?没吃过的快点试试吧,女性朋友多吃也不用担心长胖,特别解馋。红薯淀粉别只会挂浆了,简单炒一炒比吃肉还香,除此之外,您还知道红薯淀粉哪些特色新吃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更多朋友学习受益吧。
焖子是哪里的特产推荐文章5:北方人吃的焖子到底是什么?为何到了河北就画风突变?
#头条带你乐享河北##我是大美河北推荐官##微游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
焖子,从成分上说与凉粉别无二致,都是一定比例的淀粉和水,经加热、搅拌、糊化后的一次奇妙融合。
然而从吃法上来讲,无论是陕西人加了大勺麻酱、辣子的卤汁凉粉,还是华南地区的避暑甜品仙草冻,都是将凉粉切块,根据甜、咸选料,拌之即食。
▲ 陕西的卤汁凉粉,往往会加个鸡蛋,配着馍来吃。 图/视觉中国
▲ 广东、福建、台湾等地流行的仙草冻。 图/网络
焖子则不同,此物北方独有,因而只做咸口。在淀粉与水顺利会师后,待冷却成胶状,切块入锅,少油小火,慢煎至两面焦黄。这样热乎着出锅的焖子,佐以配料,一口下去其软、糯、香尽在舌尖绽放。这,才是焖子。
▲ 不许再叫我炒凉粉了! 图/汇图网
凉粉的踪迹从北宋就可寻得一二,《东京梦华录》中提及的“细索凉粉”,自那时开始就是点亮开封夜市的一颗明珠。去年夏天,我们曾对《中国到底哪里的凉粉最好吃?》做过一次总结。
而焖子的历史,则要从百年前的山东烟台细细说起了。
烟台焖子传奇
据说焖子起源于一次意外的探索。
▲ 山东,烟台,休渔期。渔船停泊在芝罘岛东口渔港内。 图/视觉中国
当时烟台有对门氏兄弟,以卖粉条为生。有回遇上连阴天,无法晾晒粉条,眼看着粉就要酸坏了,两人情急之下,将之切块油煎,拌上蒜蓉,分给乡亲们吃。结果,尝过的人都翘起了大拇指,称其风味尤胜粉条,自此两兄弟改卖这种被称作“焖子”的小吃。至于“焖子”的叫法是以兄弟俩的姓氏冠名,还是取自其连煎带焖的制法,尚不可考。
▲ 焖子的半成品堆满了平底锅。 图/视觉中国
烟台焖子多以番薯粉制成,本来难以入味,但烟台人在焖子出锅后,除了放入大勺麻酱提香、蒜汁调味外,更加入了海边人家自制的“虾酱”。这三样调料皆味猛劲大,又各具风味——麻酱如同山岳厚重,入口香醇;蒜汁气冲霄汉,“味”薄云天;虾酱则由渔家拾得的小虾,连壳捣碎,腌制而成,最是留存住那一份大海的野性。
▲ 正在晾晒的虾酱。图/图虫创意
在这三者的统摄之下,焖子温顺地展现出其香、软、黏、糯,而这三味也在焖子的调节下,达成和解,融汇于一体。这样的一口焖子里,蕴藏着山海的壮阔。
▲ 山东,烟台,海边灯塔。 图/视觉中国
然而在渤海之滨,鲜,才是永恒的主题。烟台人不满于三足鼎立之势,在传统的焖子做法外,又衍生出一道“三鲜焖子”,将本地的海产“请”入锅中与焖子同炒。这“三鲜”并非单指三种固定的海鲜,而是随着时令之变而变化,常用有虾仁、海参、贝丁、鱿鱼、螺肉片、烟台盛产的海肠以及被称为“天鹅蛋”的紫石房蛤。
▲ 三鲜焖子。图/汇图网
焖子虽兴于烟台街巷,但时过境迁,到如今,老一辈们仍然惦念不忘,年轻一代却不再那么热衷了。倒是在远隔渤海相望的大连,掀起了一股吃焖子的热潮。
大连人的乡愁
清末,在天灾人祸之下,大批山东人为图生存而“闯关东”,并大多在沿海的大连和丹东定居下来。
▲辽宁,大连,夕阳下的灯塔。 图/视觉中国
或许乡音和口味才是蕴藏在人类文化基因里最坚定的一部分。随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山东人带去了“胶东味”的方言,形成了大连话的“海蛎子味儿”;也带去了山东各个地方的饮食习惯,成为了这座年轻城市的文化底蕴所在,这其中,尤以来自烟台的焖子最受欢迎,以其价廉味美而风靡至今。
大连人吃焖子,最稀罕外层的那一口焦糊,大连话里念作“ge”。
▲ 炒碎了,更入味儿。 图/网络
地道的老焖子,少油慢煎,火候恰到好处,外面自然就形成了一片金黄,里头却是软糯,还没等咬开就闻见一股焦香味,让人食欲大增。相比于丹东焖子的方正,大连人喜好将焖子打得碎碎的,强行增大了表面积,说是能更入味儿,我猜,其实很可能是大连人觉得这样,就可以吃到更多的“ge”了。
到现在,焖子在大连街头依然常见,更随客人口味,加了葱花、香菜和辣椒油,甚至出现了由豆腐皮和牛肉丸做搭配的“豪华版焖子”。不过,恋旧的大连人或许还是最想念小时候的味道——用两根细细的铁丝“窝”成小叉子,扎起一块煎得焦黄,只放了麻酱和蒜汁的焖子,小心翼翼地送到嘴里。
▲ 细铁丝“窝”成的扎焖子专用小铁叉。 绘图/Q年
焖子难做,更是要现做现吃,图那一口出锅时候的热乎。远在他乡的大连游子,可以买到真空包装的大连海鲜,却难以吃上正宗、地道的大连焖子。从这个角度上说,焖子,早已成为了大连人的乡愁。
天津人的“龙鳞”
二月二,龙抬头。
▲ 二月二的春饼,北京人吃的“龙鳞”。 图/网络
老北京在这天能吃掉一整条龙——吃龙鳞,就是吃薄饼(春饼);吃龙须,就是吃面,一般是打卤面;还有龙耳、龙牙,分别是饺子、馄饨;据说还有吞龙胆!吃的是油炸糕。从早到晚,一日三餐都有着落。
▲ 油炸糕,热乎的“龙胆”! 图/网络
到天津就不一样了,二月二,吃煎焖子,天津人都知道。
天津焖子,用绿豆粉做的最漂亮,淡绿色,切得方正,半浊半透。从卖相上说,不像它代表的寓意“龙鳞”,反倒像龙宫里淘出来的水晶。对这样的“珍宝”,煎得时候更得费心,先下焖子再放油,把控住火候,把两面都煎出些“焦咯吱”——这就算对“懒龙”的鞭策了,督促它好好治水,今年能风调雨顺。
▲ 天津街边的焖子摊。 图/视觉中国
有时候光吃焖子不够尽(管)兴(饱),天津人还喜欢配上烙饼,就着一盘合菜,里头有鸡蛋、豆芽、肉丝、粉丝、韭菜……一顿下来满满当当,是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古老仪式感与实实在在的家常美味的结合,代表着天津人对传统的珍视与当下的满足。
▲ 炒合菜。 图/图虫创意
因此,天津人吃焖子,是把它吃进文化里了。
肉焖子才是正义!
焖子入河北而画风一变!
如果说起源于烟台的焖子是从外部突破——靠酱料的口味冲击焖子的防线,那么河北的焖子就是由内部赋予山药粉(即红薯粉)肉香的灵魂。
▲ 河北,定州,月色下的开元寺塔。 图/视觉中国
定州人号称“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的,都吃过焖子,据说这手艺还是传自从南吃到北的“吃肉大户”苏东坡——把瘦猪肉绞成块状(太碎就不够味道!),放入红薯粉里搅糊,经沸水煮、小火熬、过凉水再晾干、最后放上铁架熏。这一套下来的肉焖子,有姑娘小腿粗,切成薄片,能蒸、能炒、能炖,不肥不腻,一出锅就香飘十里。
▲ 定州焖子。 图/网络
到石家庄的行唐,肉焖子照样老少皆宜,而且做的时候切了些肥肉,出锅的焖子滋滋冒油,更香,让人暂忘长膘之忧;到邯郸的磁县,还得挂上一层薄薄的鸡蛋,改刀成方块,远看竟以为是道糕点!
▲ 邯郸磁县的焖子。 图/消费主张
再到河南境内,禹州的焖子不用肉做,但比肉还好吃!这种焖子从粉条里来,禹州粉条本来就是天下闻名,冻干之后,再煮软加入红薯粉搅匀,拍成饼,入笼屉焖蒸成结一大块。可烧、可炖、可煮、可煎、可炸,亦可凉拌。与肉食同炒,肉香就都跑到了焖子里去了,抢尽了风头!
保定、河间,没有一头驴可以逃出生天!
保定人和河间人在驴肉火烧的问题上从来没谦让过,就像金庸笔下的少林武当,都说自己是武学正宗。可是!谁又有考虑过驴的感受!
▲ 驴那么可爱!为什么要吃驴! 图/视觉中国
这俩地儿人吃驴,从驴肉到驴筋、驴舌、驴心、驴肝、驴肚、驴大肠、驴小肠……现在连驴汤和驴油都不放过!非得把连碎骨都没取干净的驴肉老汤下到淀粉里,边搅拌边加驴油,到粘稠了再入锅煮。这样做出来的驴肉焖子,味足还便宜管饱,老少咸宜。
▲ "保定派"驴肉火烧VS"河间派"驴肉火烧。 绘图/Q年
因此几乎每家卖驴肉的店里,都有卖焖子的,而且不管“保定派”还是“河间派”,有一门绝学是相通的——都有在驴肉火烧里夹焖子的吃法。相比于驴肉的香浓味厚,焖子偏淡,口感软、嫩、糯,就好像有些人吃老陕的肉夹馍非得要肥瘦的,火烧里夹点焖子,口感上更丰富滑腻,刚柔并济。
▲ 夹了焖子的驴肉火烧。 图/图虫创意
对于保定人和河间人这种,从头吃到尾,从肉吃到汤,一点儿“驴面”都不给的行为,我只能说:
真香!
焖子是哪里的特产推荐搜索词:
1.鸡蛋焖子是哪里的特产
2.绿豆焖子是哪里的特产
3.焖子是哪里的特产小吃
本文标题:焖子是哪里的特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