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美男推荐文章1:中国古代四大美男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是古代的四大美女,是家喻户晓的。和四大美女相对应的,古代也有着四大美男的说法,他们分别是: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


  他们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不仅有着惊为天人的容貌,也有着卓越的才华,可以说才貌双全这个词是对他们最好的诠释。


  温润如玉


  潘安


  看到一位男生容貌极其英俊,我们常常用“貌如潘安”来形容,由此,便可知道潘安作为一位容貌俊美的男子,是得到了很多地认同的。


  潘安,本名潘岳,西晋时期人。因为有着美好的容貌和优雅的风度,还有着掷果盈车的典故。话说潘安驾车到街上,当时的人们比今天追星的人有过之而不及,纷纷向潘安的车里丢掷水果,没一会儿车里便被水果堆积满了。想想那个场景,真真是疯狂,要是没有一个好的身手,被水果砸得鼻青脸肿也会是常事了。


  潘安不仅容貌让人嫉妒,还是一位长情之人。潘安是美男子,但对妻子一往情深,即便妻子很早就去世,也没再娶,在当时那一封建时代,潘安便成了是当时女性心目中完美的夫君。因为潘安的小名是“檀郎”、“檀奴”,于是“檀郎”、“檀奴”也成为夫君或心上人、情郎的代名词。


  然而潘安的仕途却是不顺,因遭嫉妒,十年不得升迁,到河阳作县令,栽种很多桃树,春天桃花盛开,便有了“河阳一县花”的代称。纵有是才华,潘安抵挡不住政权的诱惑,因卷入了一场夺权阴谋中,不但自己丢了性命,还连累三族被诛。


  冯绍峰饰演的兰陵王


  兰陵王


  兰陵王,高长恭,南北朝时期北齐人。高长恭相貌出众,声音也非常好听,有着极其出色的军事才能,担任将领时,每次得到赏赐的食物,即便是几个瓜果,也和将士分享。传说因为容貌出众,每次出征,兰陵王都戴着青面獠牙的面具,邙山之战时,高长恭带领五百名骑兵冲进北周军队的包围圈,成功解围金墉,士兵们为此讴歌他,曲子便是后来知名的《兰陵王入阵曲》。


  优秀的人总会遭到忌惮,高长恭也是如此,因皇帝高纬的猜忌,即便是各种退让,也不被认同,最后被一杯毒酒结束了生命。


  郑业成饰演的宋玉


  宋玉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是宋玉的辞赋作品《登徒子好色赋》中对美女描写,在很多影视剧中被引用。宋玉,战国后期楚国人,成就虽然难与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现在常常被我们所说的下里巴人、阳春白雪都和他有着直接的关系。


  话说,楚王听到一些人说宋玉的坏话,就把他找来问道:“先生的行为恐怕有些不检点的地方吧,不然为什么这么多人对你不满意呢?”


  宋玉回道:“我听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人在京城歌唱,开始唱的是《下里巴人》,因为是楚国最流行的民间歌曲,有好几千人跟着唱。后来他又唱起比较高深的《阳阿薤露》,跟着唱的只有几百人了。当他再唱起高雅的歌曲《阳春白雪》时,跟唱的就只有几十人。最后他唱起五音六律特别和谐的歌曲,跟唱就几人。从这件事可看出,歌曲越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文人之间也是一样。那些杰出的人物志向远大,行为高尚,怎能被一般人理解呢?我的情况正是这样!”楚王听了宋玉这番话,就没有再追问下去。后来,“阳春白雪”后来就用来代表高雅的文艺作品,用“下里巴人”代表通俗浅近的文艺作品。


  陌上公子


  卫玠


  卫玠,魏晋时期的清谈名士和玄学家。


  卫玠从小就长的特别好看,年少的时候,乘坐羊车到街上去,看到的人都以为是玉人,争先恐后地去围观。他的舅舅骠骑将军王济,也是风流倜傥,但每每见到卫玠,都叹息地说卫玠是珠玉,显得自己丑陋无比。魏晋时候,名士之流喜欢清谈,卫玠也是如此。然而卫玠却有着一个体弱多病的身躯,母亲常常不让他多说话。容貌惊为天人的卫玠,引得当时的人们趋之如骛地追逐,“看杀卫玠”便是由此而来,一次,卫玠从豫章郡到京都时,当地的人们得知后,万人空巷地出来了,将卫玠围得一圈又一圈,本来就虚弱的卫玠,身体受不了劳累,加上长途跋涉,最终病死了,当时的人便有着一个说法:说卫玠是被看死了卫玠。所以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个至理名言。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推荐文章2:中国美到惊世骇俗的四大美男:他们的美,恐怕连男人见了都会心动

  整理:白马晋一


  “美女”这词,在当代使用频率颇高(通俗点讲,有些烂大街的味道)。譬如卖菜的大妈,买菜的阿姨,寒暄之间往往也冠以“美女”的名头。但“美男”这词,相对就要低调许多。譬如古代,男性以阳刚为美。有所谓美男者,大概都是天庭饱满、脸型方正之人,汗毛越多胡子越多越迷人,同当代的小鲜肉大相径庭。不过,本文要出场的四位美男,却真是今日娱乐圈所述的实实在在“小鲜肉”:阴柔、锥子脸、唇红齿白、衣带留香。


  

  卫玠


  玠者,古之帝王诸侯礼仪时所用的玉器也。卫玠,人如其名,面如朱玉,史书这样记载,“风神秀异”。时有骠骑将军王济,自号一时翘楚,但见卫玠,情不自禁道:“别人夸我容貌过人,可若站在卫玠旁,简直石块比明珠宝玉,哎,我这长相,实在不好意思见人了(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


  更好玩的事还有,卫玠某日逛街,大概也坐着白色山羊牵拉的浅玉色宝车,一时竟全城轰动,街上行人纷纷赞叹:“谁家璧人?有如雕玉!”只可惜当时没有手机,也没有自媒体,不然准成为一周热点,转发量过百万不成问题。


  不过,粉丝过于疯狂对于偶像来说未必是好事,尤其是柔弱的美男。卫玠回去之后,竟生了一场病,香消玉殒。


  

  韩子高


  韩子高,南北朝人士,穷二代,祖上织履为生。韩子高少年初成,已经美得倾国倾城,路人初见也会不禁屏息心促。文人骚客更是如是形容:“容貌艳丽、纤妍洁白、螓首膏发、自然娥眉”。这哪是形容男性,分明是俏丽女子嘛?想西施、貂蝉也不过如此。


  更夸张的是,当时适逢乱世,兵荒马乱,少年韩子高随着亲人流离失所,经常会碰到流兵乱卒。乱卒一般都不太守规矩,经常拿路人开刀,但遇见子高,往往惊叹世间竟有如此美丽的男人,心旌一动,即便刀口架于脖子,也终究放过。后遇见当时陈国大将陈茜(即后来的陈文帝),竟两情相好,陈茜更立下重誓:“日后我若当了皇帝,就立你为后,这大好江山就是我俩的啦!”


  男人当皇后,千古就此一篇。虽说此事后因朝臣反对,未能成行。


  

  董贤


  和韩子高同样出名的,是他的老前辈,西汉时期的董贤。这董贤,虽说是个男儿身,却精通魅惑之道,史书记载,“性柔和”、“善为媚”,一手千娇百媚的功夫更甚后宫佳丽,把当时的皇帝,即汉哀帝,迷得神魂颠倒。不仅日宠甚隆,更夜夜相伴。


  更有意思的是,某日董贤和皇帝同床共枕,皇帝起得早,看见董贤的睡姿妩媚,却不忍扰醒,竟悄悄将袖子割断。这就是“断袖”传说的由来。后来,汉哀帝情到深处,竟欲效仿上古帝尧禅让之法,将皇位传于董贤,自己安心做个风流的太上皇。同样,因为朝臣反对,此事终不成行。


  

  周小史


  想比于以上三位,周小史的名头似乎要小上许多。董贤诸位的风流故事,大概属于王侯将相,而周小史却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了街坊的香艳谈资。譬如,时人有诗曰其美貌:“年十有五,如日在东。香肤柔泽,素质参红。尔形既淑,尔服亦鲜。轻车随风,飞雾流烟。转侧绮靡,顾盼便妍。和颜善笑,美口善言”。亦有人附庸道:“鲜肤胜粉白,曼脸若桃红。挟弹雕陵下,垂钩莲叶东。腕动飘香麝,衣轻任好风。”


  瞧瞧,当时虽未有现代的照相技术(也没有美颜PS技术,谁都可以P成绝世美人),但文字魅力是迷人的。香肤柔泽,素质参红,周小史堪称唯美派的最高代表。世俗浊流似乎与他无关,朱门铜臭似乎和他无干,周小史犹如一块宝玉,神秘地在美男界存在着。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推荐文章3: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为何三位死于非命,一人得以善终?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大家都比较耳熟能详了,我个人也写过关于“四大美女”的文章,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可谓是流传千年,关于她们的传奇故事数不胜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也可谓是家喻户晓,她们不仅倾国倾城,而且都跟政治有关,因此,她们最终的结局都不算太好,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有人失踪,有人身死,更有人一辈子生不如死,可谓凄惨至极。


  那么,相对于古代“四大美女”的声名显赫,流传千古,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有评选出“四大美男”,只不过“四大美男”的名声没有“四大美女”那么大而已,但大家应该都听过“貌若潘安,美如宋玉”这句话,潘安和宋玉就是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二;那么今天,小编就大家一起来聊一聊中国古代“四大美男”是哪些人,他们分别有什么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


  图片于网络


一:貌若潘安忠贞男,卷入政治夷三族

  现在的人形容一个男子的美貌,一般用“貌若潘安”来夸赞这个男人的俊美,由此可以看出,古代的潘安确实是一个难得的美男子,用现代人的观念来看,说他是全民偶像都不为过。


  那么历史上的潘安到底美到何种程度呢,史书上用“美姿仪”三个字概括,就是外貌俊美,风姿卓越,气质不凡。


  潘安(247年-300年),字安仁,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有“河阳一昙花”之称。


  潘安地貌美在当时引起的轰动丝毫不亚于现在的偶像明星,走到哪里都有一班小迷妹跟随,可谓是“粉丝”千千万。


  有一个成语叫“掷果盈车”,这个成语的典故就于潘安,把潘安的貌美和粉丝众多的情况概括得淋漓尽致。


  《世说新语·容止》中记载:“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笑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意思是说:潘安长相俊美,仪表堂堂,年少时候坐马车出游,有很多妇女夹道欢迎,有人给他献花,有人给他水果美食,因此,潘安每逢出行,都是满载而归。这就是成语“掷果盈车”的典故;从这个典故中不难看出,潘安确实是一个帅得不要不要的大帅哥,当时的少女非常迷恋他,甚至有些已经嫁人的妇人都对他垂涎三尺。


  图片于网络


  潘安虽然长得貌美,器宇不凡;但他可不是一个靠脸吃饭的软饭男,他是西晋有名的大才子,少年成名,当过秀才,20岁入仕做官,成了当时的权臣贾充(贾南风的父亲)的幕宾,可谓是风光无限,前途无量。


  潘安在政治上颇有建树,当年潘安做河阳县令的时候,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命人在河阳地区栽满桃花,春天一到,满山花开,简直美不胜收,当地百姓非常的推崇他,所以才有 了后来的“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之说;而这也是“花样美男”这个成语最早的出处。


  潘安不仅容貌俊美,他的文学才华也是相当的出色;在西晋时期,潘安将“赋”这一文体发扬光大,目前留存下来的作品有《西征赋》、《闲居赋》、《沧海赋》等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名垂千古的不朽之作;由此可见,潘安并不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而是属于“内外兼修”的一代大家。


  被誉为“园林之母”的苏州的“苏州园林”中有一名为“拙政园”的园林景点,它的名字就出自于潘安的《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由此可见他的才华横溢。


  图片于网络


  除此之外,潘安更加让后人佩服的是他的至情至孝,《二十四孝》中记载了一段潘安“辞官奉母”的典故,有诗曰: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说的是潘安在任河阳县令的时候,把母亲接到身边侍奉,他在河阳遍地都种上桃花,每年花开时节,他都精心挑选风和日丽的天气,亲自搀扶母亲去林中赏花游玩;有一年时节,他的母亲思念故乡,于是回归故里,可是在回到家乡不久就生病了,潘安得知之后,决定辞去官职,回家乡亲自侍奉母亲,上司欣赏他的才华和政绩,再三挽留,可是潘安去意已决,上司被他的孝顺所感动,于是允许他辞官归隐。


  潘安回到家乡之后,精心侍奉母亲,由于家境贫寒,他亲自耕田种地,买菜做饭,不仅如此,他还养了一群羊,每天挤新鲜的羊奶给母亲喝,在他的精心照料之下,他母亲不仅病好了,还得以安享晚年。


  由此可见,潘安是一个心善并且孝顺的儿子;但是,潘安最让后人津津乐道的并不是他的孝顺和貌美,而是他的痴情。


  图片于网络


  潘安对待感情忠贞不二,在他的《怀旧赋》中有这样一段话:余十二而获见于父友东武戴侯杨君。始见知名,遂申之以婚姻。


  意思是在潘安十二岁的时候,他和父亲去拜访朋友杨君,杨君非常欣赏潘安,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潘安。


  后来潘安的妻子杨氏早逝,潘安自此之后没有再娶,并且为了表达夫妻情深,潘安作《悼亡诗》以此纪念,其中有一句: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意思是,夫妻双方有一人先去,另外一人像比目鱼一样分崩离析;可见他对亡妻的感情至深。


  而他的三首《悼亡诗》开中国历史“悼亡诗”之先河,从那之后,后世的所有“悼亡诗”都是用以悼念自己的妻子,而不是其他的亲人。


  这样一个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且至情至性的绝世美男子,是多少女人心目中的男神。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男神级别的绝世伟男子,他的结局并不美好,充满了悲剧色彩,只是因为他卷入了一场政治斗争中,且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潘安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潘安虽然20岁就入仕为官了,但他的才华一直没有得到展现,得不到朝廷的重用,直到他后来投靠了贾氏集团。


  当时的西晋王朝正值贾氏集团如日中天之际,以贾南风为首的贾氏集团控制着这个西晋王朝,只手遮天,整个朝堂一片乌烟瘴气。


  而当时的贾南风为了能够让贾氏更进一步控制朝廷,想要废除当时的太子司马遹,一次趁着太子喝醉酒之际,贾南风安排潘安写了一篇文稿,让太子抄写,太子在醉酒神志不清之际,歪歪扭扭的抄录了一边,然后潘安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几笔,整篇文章的意思就全部变了,意思大致如下:爹啊,你赶紧去死吧,你不死的话我就亲自动手;贾南风这个妖妇也赶紧去死吧,否则我也动手弄死你。


  太子的这篇文章一出,立刻一石激起千层浪,把当时的皇帝司马衷给气得七窍生烟,太子也因此被废,后来被贾南风杀害。


  图片于网络


  而潘安以为自己攀上了贾氏集团这一棵大树,并且为贾氏集团立下如此大功,将来一定平步青云,官运亨通;但是他却不知道,官场之上,最忌讳的就是站队,如果站对了,那肯定就是从龙之功,肱股之臣,从此一鸣惊人,荣华富贵;而一旦站错了队,那后果就非常凄惨了。


  潘安无疑是站错了队,太子被陷害之后,司马家开始了反击,由此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段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中,赵王司马伦夺取政权成功,并且将贾氏集团一网打尽;而潘安在陷害太子的事件中,虽然没有参与具体的策划(毕竟只是小卒子嘛),但他亲身参与其中,因此遭到了清算,给判了个夷平三族,落得个凄惨至极的下场。


  潘安作为中国历史上美男的代名词,集才华美貌于一身,按照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必定是一个完美的男人,但他生错了年代,他的政治情商太低,被人利用尚不自知,最后得到一个凄惨无比的下场,确实令人唏嘘。


  纵观潘安这一生,他俊美,有才华,专情,孝顺,这些美好的品质他都具备;但同时,他也是一个有着罪恶感的人,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


  在灿若星辰的芸芸众生中,潘安能够在千百年岁月的洗礼之后,仍然作为一个美男子的符号流传后世,这跟他的美貌和才华是分不开的。


  纵然是花样美男,但内外兼修才是他名垂千古的根本原因。


  图片于网络


二:万千少女心中的梦,兰陵一生悲欢泪

  北齐兰陵王体身白哲而美风姿,乃着假面以对敌,数立奇功。


  兰陵王高长恭我想很多人都是比较熟悉的,毕竟电视剧《兰陵王》的热播让很多人都知道了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而兰陵王高长恭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男”之一,他的名气也随着电视剧《兰陵王》的播出而水涨船高,被更多的后人所知晓。


  但是,真实历史上的兰陵王的结局并不是电视剧里拍摄的那样美好,他的结局也是非常凄惨的。


  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走进兰陵王高长恭的传奇一生。


  高长恭(?—573年),北齐宗室,也是北齐名将,他是神武帝高欢的孙子,高澄的第四个儿子,但是他的母亲是谁,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一直到今天都是一个谜。


  北齐史书曾曰:“貌柔星状,音容兼美”;由此可见,高长恭的美是一种阴柔之美。


  高长恭是北齐历史上乃至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名将,但凡有战事,他必亲身陷阵,奋勇杀敌,是战场上一名勇不可当的“杀神”将领;因此,士兵们都非常爱戴这样一位将军,他也被冠之以“北齐战神”的名号。


  图片于网络


  而让他名声大噪的一场战役无疑是邙山之战了;公元564年,北齐的死敌北周率兵攻打洛阳;高长恭头戴面具,手执长矛,亲率500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突进了北周的军营;但他一路势如破竹,杀到被围攻的金庸城时,城中的北齐士兵因为高长恭戴着面具而分不清是敌是友,直到高长恭脱下头盔,让北齐士兵看到他的面貌之后,城中士兵才开始放箭保护他。


  最后,在高长恭的英勇指挥之下,北周被北齐打得大败而归。而此战也让兰陵王高长恭的名声达到顶点,士兵们因为此次战役而持假面庆祝讴歌他,也因此而诞生出了广为流传的《兰陵王入阵曲》。


  但是,真实的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兰陵王因为容貌俊美而戴面具的记载,《北齐书》中记载: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


  史书上明确记载了兰陵王戴的是头盔而不是面具,但不管真相如何,兰陵王高长恭容貌秀美,超凡脱俗是真实存在的;《兰陵忠武王碑》中说他“风调开爽,器彩韶澈”。《隋唐嘉话》中说他是“白美类妇人”。


  由此可见,兰陵王高长恭确实是一个难得的美男子。


  图片于网络


  兰陵王不仅容貌绝世,而且军事能力出众,是北齐有名的名将,他勤于军事,跟士兵们同甘共苦,因此得到士兵的爱戴;不仅如此,他作为皇室宗亲,绝世名将,为人却宽宏大量,一点架子都没有,据说有一次,高长恭去上朝,仆从下人都走散了,只剩下他一个人,他也没有怪罪仆从,就独自一个人回家了。


  不仅如此,兰陵王高长恭也是一个在女色上不为所动的人,他虽然出生皇家,但明显没有皇家子弟的那种二世祖德行。


  据说有一次,兰陵王打了胜仗,皇帝奖励了他二十位容貌绝世的女子,而兰陵王只要了一个。兰陵王高长恭不仅容貌秀美,而且军事能力出众,在战场上战无不胜;因此,当时的胡太后怕他抢了自己儿子的皇位,于是胡太后就以皇帝的名义,赐给了兰陵王一个叫张香香的妃子,目的是要刺杀他,传闻这个张香香天姿国色,倾国倾城,美的不可方物;但是,自从这个张香香进了兰陵王府之后,使尽了百般手段,无论怎么勾引,高长恭都是坐怀不乱,不为所动。


  就这样,半年时间过去了,张香香不仅没能刺杀得了高长恭,还被他的忠义所感动,爱上了他,女人一旦陷入情网,那就是无法自拔,张香香把胡太后的阴谋和盘托出;胡太后得知之后,震怒不已,要把张香香召回皇宫加害;而高长恭却也在这半年接触的时间里,爱上了这样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于是纳她为妾,避免了一桩悲剧的发生。


  由此可见,兰陵王高长恭确实是一个完美的男子,是女人心目中的绝世好男人。


  图片于网络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绝世男子,最后的结局却是异常凄惨,就因为口误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最后被冤至死。


  邙山之战后,北齐后主高纬对高长恭说:“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高长恭随口说道:“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就是因为这一句“国事即家事”给这位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带来了杀身之祸,高纬认为高长恭把国事看做他自己的家事, 这分明就是想造反,而且在听到士兵们高歌《兰陵王入阵曲》之后,高纬顿时心神剧烈,万一军队被高长恭掌控了,那么改朝换代只是旦夕之间,于是开始猜忌高长恭。


  虽然之后高长恭发觉自己所言确实有问题,也尽力补救;在之后的岁月里,兰陵王高长恭开始自污名声,不仅收受贿赂,还经常称病不上朝。以此向皇室传达他无意至尊之位的心思,可依然没有躲过被赐死的命运。


  公元573年,高纬派遣使者给高长恭送去一杯毒酒,高长恭怔怔的看着眼前的一杯御赐毒酒,心有戚戚的对兰陵王妃说:“我对国家如此忠心,也没有辜负皇上,为何要得到这样的下场?”王妃泪流满面,说道:“为什么不去跟皇上解释清楚呢?”高长恭惨然一笑:“皇上是不可能见我的。”说完之后,这位功高震主的一代名将拾起酒杯,一饮而尽。


  兰陵王高长恭就这样被北齐一代昏主高纬冤杀至死;至此,北齐王朝自断臂膀,自毁长城,气数已尽,没过几年就被北周所灭。


  图片于网络


三:美如宋玉才华显,仕途黯淡归乡野

  在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男”中,宋玉也是声名比较大的一位;但他的名气相对于潘安和高长恭来说,相对较小,这可能是跟他的结局有关,他是“四大美男”中结局最好的一位。


  宋玉(约公元前322年-约公元前298年),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关于宋玉的生平,《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往往以“美如宋玉,貌若潘安”来形容男子的貌美,而且宋玉不仅长相俊美,他还是一个极其有才华的人,让当年的那个年代的女子趋之若鹜,心驰神往。


  重要的是,宋玉不仅长得漂亮,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不是盖的,在当时的文坛上有着宗师一样的地位,他的作品对后世影响非常巨大,特别是描写女性的《神女赋》和《高唐赋》,把巫山女神的美貌讲述的让后人垂涎了几千年,后世中无论是曹植的《洛神赋》还是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对于女性的描述都有着宋玉的影子。


  图片于网络


  宋玉现流传至今的作品只剩下16篇,其中最名垂千古的当属《九辩》,《九辩》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以和屈原的《离骚》相媲美,堪称楚辞中的双壁;由此可见,宋玉的才能有多强,虽然名声不如屈原那么大,但他在当时的文坛上确实能够称得上一代宗师。


  宋玉到底美到何种地步,历史上并没有过多的记载,也没有留下相关画像供后人参考,但是他有一篇名作叫《登徒子好色篇》,在该赋中宋玉写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是登徒子有一天跑到楚王跟前嚼舌根,说宋玉长得太漂亮了,生性好色,又招蜂引蝶,提醒楚王千万不要让宋玉去后宫;宋玉听到登徒子这番话之后,立马也跑到楚王跟前,让楚王做公证人,看看到底是他宋玉好色还是登徒子好色。


  他跟楚王说,天下美女出自楚国,而楚国美女出自他的家乡,他家乡的美女无疑是他的邻居-东邻之女,这位大美人那叫一个倾国倾城,不仅容颜绝世,身材窈窕,而且肌肤如雪,眼眸如星;这样的一个大美女趴在我家墙头看了我三年,我都毫不动心,这难道是好色之徒的表现吗?


  而反观登徒子,他老婆就是丑出天际,不仅龅牙,嘴唇肥如香肠,走路一撅一拐,头发跟鸡窝一样,而且满身都是疥疮,这样的一个丑女,登徒子不仅喜欢,还跟人家生了5个孩子,所以说,登徒子才是那个好色之徒。


  图片于网络


  楚王被宋玉一通叽里咕噜,说得晕头转向,也懒得去判断真假了,于是判定登徒子就是好色之徒,这也就是为什么“登徒子”在后世中成为好色的代名词的原因。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宋玉确实是难得的美男子,但他最大的缺点也暴露了,那就是话太多了。


  宋玉确实是一位才貌双全的美男子,他不仅美貌异常,而且才高八斗,重要的是,他太能说了,一般的女子是经受不住这样的人的;用现代的话来说,他不仅是个高富帅,还巨能撩。我想不管是古代的女子,还是现代的女子,遇到这样的人,恐怕没几天就会深陷其中;史书中说:“体貌闲丽,口多微词。”他也因此被楚王所忌惮,所以注定了他一生仕途坎坷。


  但是,纵观中国古代史,只要是才色双全的人,不管是男子还是女子,只要跟政治挂上钩,都鲜有善终的。


  宋玉虽然仕途不顺,但他却是“四大美男”中结局最美好的一位,他活到了78岁才去世。


  他虽然远离朝堂,但却盛名传天下,为后世所敬仰。


  图片于网络


四:容貌俊美风采佳,天妒蓝颜笑九泉

  公元312年,南京城发生了一起中国历史上最惨绝人寰的追星惨案,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男”之一的卫玠,在刚到南京城的第一天,就被提前得知消息的疯狂的粉丝们围追堵截之下给挤死了,这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卫玠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声名不显,名声远不如以上三位美男子,但他却也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才子,不仅长相俊美,而且才华绝世;此人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恐怕不是他的容貌和才华,而是他的结局,他是中国“四大美男子”之中,死得罪离奇和搞笑的一位。


  卫玠(286年-312年6月20日),曹魏尚书魏觊曾孙,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玄学家。他的美可以用“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十字概括。


  《资治通鉴》一书中说:“美风神,善清谈;常以为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不见喜愠之色。”


  《晋书》中庸四字概括了他的容貌:“风神秀异”。


  图片于网络


  卫玠从小长得就不一般,据传他小时候去街上游玩,路人看到他之后,都一位看到了一位玉人,引起路人纷纷围观。而且他的舅舅王济也是一位丰神如玉的大帅哥,器宇轩昂;但是,就算是王济,每次见到卫玠,都自惭形秽,说自己跟卫玠相比,简直丑陋不堪,而卫玠却是珠玉在身边。每次王济跟卫玠一同出游,别人都说王济身边的卫玠就像发光的珠子,光彩夺目。


  由此可见,卫玠的容貌有多绝美,恐怕连女子看到了都得自惭形秽。


  重要的是,卫玠不仅长得漂亮,他也是一位大才子,做官能够做到太子洗马;而且他喜欢谈玄理,每每发表言论,都是恰到好处,言辞犀利,精妙绝伦,引得无数人拍手叫好。


  当时有一位非常有名望的大家叫王澄,此人才高八斗,但也心比天高,谁也不服,但是在听过卫玠的言论之后,只剩下佩服和推崇,所以当时有一个说法叫:“卫玠谈道,王澄倾倒。”不仅如此,王家除了王澄之外,王玄,王济都是当时久负盛名的大家,但是论才学,都不如卫玠,所以世人说:“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


  图片于网络


  除此之外,卫玠的岳父乐广全国闻名,评论的人认为“岳父像冰一般清明,女婿像玉一样光润”。


  可见,卫玠在当时声望之隆,很多有名的有志之士,朝廷大员都纷纷把家中女子嫁于卫玠。


  卫玠由于他的美如珠玉,才华照人,在当时的年代圈粉无数,不仅有无数的小迷妹喜欢他,想嫁给他,而且让很多有名的大儒都佩服不已;这样一个男子,堪称绝世。


  但是,俗话说,是人都有缺点,就算完美如卫玠这样的美男子也不例外,他虽然长得美,又有才华,但是,他身体孱弱,从小体弱多病;结果在27岁那年英年早逝,而他的死,却也是因为他长得太过于貌美。


  卫玠名声在外,他的声望之隆,丝毫不亚于当时的任何社会大儒,跟现代的国民偶像有的一拼,因此他的粉丝众多,可以说是全民偶像。


  但是,这位全民偶像,却在自己27岁那年,被自己的粉丝给“看”死了;那一年,卫玠刚到南京城,就遭到自己粉丝的疯狂围堵,只为一睹偶像的风采。


  图片于网络


  但疯狂的粉丝们忘记了他们心目中的这位偶像却是一个身体孱弱的男子,在看到卫玠的那一刻,现场的粉丝们失去了控制,疯狂的涌向卫玠,恨不得身体都贴上去,一时之间,现场一片混乱,而这位可怜的美男子,活了27年,哪经得起这样的“蹂躏”,竟然被自己的粉丝给活活挤死了。


  这种死法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惊呆了历史学家。当时的人就有说,卫玠的死是被“看”死的,所以这也是“看杀卫玠”这个成语的由来。


  但是,关于卫玠的死,历史上其实还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清谈而死,说是卫玠和好友见面之后,促夜长谈,一直到第二天清晨;但由于卫玠身体不好,第二天之后就开始生病,最终一病不起。


  还有一种说法是思梦患病,说的是他整天思考人为什么会做梦,想着想着就把自己想得生病了,当时有人就说:这孩子一定心理有病。


  但不管卫玠最终的死法是什么,他英年早逝是肯定的。


  图片于网络


后记:

  如果把历史比作一片天空,那么历史上的那些人物,无论是风流还是龌龊,他们都是这一片天空中的满天星辰;而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男”,无疑是这片星辰中,最闪耀的几颗之一;只是,从他们的结局来看,下场都不算好,潘安由于他站错了队伍,最后被夷灭三族,凄惨死去。兰陵王高长恭由于功高震主,被当权者鸠杀身亡;卫玠由于身体孱弱,英年早逝;唯一一个宋玉虽然得以善终,但一身才情和抱负却没有施展的舞台,只能遗憾终身,郁郁老死,留给后人一声叹息。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公平”吧,上天给了你一副完美无缺的皮囊和一身惊才绝艳的才华,最终无法善始善终,只能留给后人一个悲凉的身影。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推荐文章4:中国古代四大美男都是怎么死的?

  中国古有四大美女,与之齐名的四大美男,他们的命运也称得上是“自古红颜多薄命”。那么他们都是怎么死的,且听慢慢道来。


  图片于网络


潘安:找死

  潘安无疑是美男中佼佼者,人们也常用“貌似潘安”来夸赞一个男人的美貌。那么他又美到什么程度呢?史书上直接说潘安长得漂亮的就三个字--“美姿仪”。他自然是外貌又好,气质又好。


  虽说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几尺,他的美貌却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因为在那时候他就已经有了一批死忠的“粉丝“了。


  《世说新语》中记载,潘安每次出去游玩的时候,总有大批少女追着他,那绝对就是个追星的架势。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给他献花,又是给他献果。潘安每次回家的时候,都能够满载而归,这也就成为了“掷果盈车”这个典故的由来。


  潘安的长相是没得说,也算得上是个感情专一的好丈夫,但他的人生道路却并不像他的外貌一样令人欣羡,反而带有些悲剧色彩。


  他的政治道路还是很坎坷的,早年不被重用,后期投靠了贾南风和她的侄子贾谧为首的贾氏集团。那个时候正是贾氏集团呼风唤雨的时候。贾南风想废掉太子,潘安不幸被搅入了这场阴谋之中。


  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就被安排写了一篇祭神的文章,并让太子抄写。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写的文章以后,再勾勒几笔,把它变成了一篇谋逆的文章,导致太子被废,太子的生母被处死。


  虽不是策划者,但潘安在这起阴谋中显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这次奸计得逞,潘安终也不得善果。八王之乱后,赵王司马伦夺权成功,他立刻抓了潘安,并判了他一个灭三族。


  可怜了潘安这位第一美男,他集才情、美貌、专情和政治上的罪恶于一身,是个复杂矛盾的生命个体。如若后人只记得他的美貌,那无疑是把他简单化了。


  在灿若星辰的芸芸美男当中,潘安能够在千百年岁月的洗礼之后,仍然作为一个美男子的符号被现代人所熟知,他英俊的外表和横溢的才华都是其流芳百世的原因。


  图片于网络


兰陵王:冤死

  北朝时期的兰陵王也是给后世留下无限遐想的美男之一。他有着成为传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条件,比如神秘的出身,比如骁勇善战,比如他那充满血腥和杀戮的家族,又比如盛年时的含冤而死。而这传奇中最绚烂的一笔,无疑是他那摄人心魄的美貌。


  北齐和北周在芒山这个地方曾经有过一场恶战。北齐名将兰陵王率领500铁骑两次冲入敌阵,杀敌无数。一直打到洛阳西北面的金墉城下,被敌人团团围住。


  城上北齐守将只见来者戴着面具,不知是敌是友,正在犹豫之际,兰陵王突然脱下了他的面具,露出一美轮美奂的脸来。上面的人就认出了是兰陵王,群情激愤,万箭齐发,射向了北周的军队。


  下面的500将士在兰陵王的带领下更是越战越勇敢,结果北周的军队在这上下夹击之下溃败而归。兰陵王打仗自不在话下,问题是他打仗的时候为什么总戴着面具呢?这恐怕还是漂亮惹的祸。


  史书上说他貌柔心壮,白得像个美妇人。他的美貌不是历来崇尚的力量之美,而是非常女性化的美。这样征战沙场,自是怕别人瞧不起他。所以戴上个面目狰狞的面具(或说以铁甲遮面),就能起到不战而胜的目的。可惜的是,历史上并没有他的画像流传下来,这倒也给了我们更多想象的空间。


  兰陵王貌美、勇猛、爱兵如子、私生活严谨,近乎完美,但就是这样一个绝世美男居然落了个冤死的结局。


  一次,皇帝召见兰陵王。皇帝关切地对他说,你作战的时候太勇猛,往往深入敌阵,很危险。兰陵王一时口误回答说,这是我的家事。


  听了这话皇帝就睡不着觉了,你和我还想分家不成?这不是要篡位夺权吗?一般人说错这话倒也未必会怎么样,但兰陵王是战将又有地位,皇帝是怎么也不能放过他的。


  于是皇帝就赐了毒酒送到他家。兰陵王拿到毒酒非常悲愤。他说我一生为国,现在干错了什么,老天要这样对我?原本为了自保,他连英雄都不做了,故意给自己身上抹黑,可是到头来还是难逃一死。


  诚如诗云,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兰陵王死时的年龄没有详细记载,但是估计是正当英年。


  兰陵王英年早逝,北齐失去了军事支柱。四年后,北齐被北周所灭,北齐王室成员几乎全被屠杀。


  乱世的杀戮之中,人心如火海,兰陵王的美,如血中飘荡的一缕白梅香,令人肠断神伤。


  图片于网络


卫玠:看死

  这位帅哥大概是四大美男中死得最搞笑的一位。他是魏晋时期人士,长得极美,美如珠玉,粉丝多得可以组建一个正规师,这不是吹牛。


  有一次他一外出,就被“粉丝”们包围了,“观者如堵墙”,看他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


  卫玠可能当场就晕过去了,回到家后不久就死了,这就是典故“看杀卫玠”的由来。这场由美丽导致的悲剧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可怜王大帅哥就这么香消玉殒了,不能不令人扼腕。


  图片于网络


宋玉:庸死

  宋玉可以说是四位中命运最好的。他的貌美之说流传千古,但他到底怎么个美法却已是千古之谜,因为他连一张画像都没有留下。


  但我们可以从《登徒子好色赋》的记载中,意会一下宋玉是何等的美貌。根据《登徒子好色赋》的记载,登徒子跟楚王汇说宋玉是个美男子,他能说会道,但是生性好色,所以千万不要让宋玉跑到后宫。听了这话,宋玉自要反击。他跑去跟楚王说,请您来做公证人,看一看到底是我好色还是登徒子好色?


  宋玉首先说,天下的美女莫过于楚国,楚国的美女又莫过于我的家乡,家乡的美女又莫过于我隔壁的一个邻居---东邻之女。


  我家隔壁这位美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毛像鸟的羽毛那样挺拔,肌肤像白雪,腰很细,牙很白。


  就是这样一个绝代佳人趴在墙上,看了我三年,我也毫不动心,我难道也算得上是好色之徒吗?相反登徒子不是个好东西。登徒子家有丑妻,他老婆一头乱发,两耳畸形,嘴唇外翻,牙齿凹凸不平,走路一瘸一瘸,再加上驼背,又满身是疥疮。


  登徒子却很喜欢她,跟她一连生了五个孩子。你看只要是个女人,登徒子就会喜欢,所以他比我更好色。


  其实用现在的观点来评判,登徒子不弃糟糠之妻是件值得称赞的事情。但宋玉口才非凡,被他这样一忽悠,楚王竟然给说晕了,判定登徒子是个好色之人。这一判竟然使登徒子从此以后就背上了好色的骂名,成了后世色狼的代名词。


  宋玉并非徒有其表,他同样有着卓越的文学才能,在文坛有着宗师级的地位。他的代表作《九辩》在中国文学史上可以和屈原的《离骚》相媲美,堪称楚辞中的双璧。


  在文学史上,宋玉还创造了好几个第一。他是第一个写悲秋的,也第一个写女性的。他对女性经典性的描述,对后世曹植等人影响非常大。


  有人认为他还是第一个描写妓女的,并指出他的作品《神女赋》中的“神女”就是妓女。他留存下来的作品共16篇,唯《九辩》一篇文章,可以肯定是宋玉写的。


  但就是这么一个才色双全的美男,一辈子仕途暗淡。他出生于贫寒之家,为了谋求政治上的出路,一度到了楚国的京城,到了楚王的身边做了文学侍从,据说一度也受到楚王的赏识。


  但宋玉这个人实际上不是做官的料,不合于时,所以最后还是离开了朝廷,重归乡野,带着满腔的遗憾走完了人生。


  【免责声明】文章为网络,版权归原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推荐文章5:央视评选“古装四大美男”,看到人选,实在让人意外

  央视前段时间评选出最受观众欢迎的“古装四大美男”,这四位美男都是给大家带来过超多经典角色的演技派演员,不过在看到人选之后,实在让人有点意外。第一位当之无愧是狄龙,他被评选为无暇之美。


  年轻一代的观众,可能不了解狄龙的古装剧有多火,像《萧十一郎》《楚留香》《三少爷的剑》里面,都有他的精彩演绎。


  狄龙的古装扮相真的很不错,眉目疏朗,给人孔武有力的感觉,穿上古装之后自然而然就有内味儿了,像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中,他饰演的李寻欢玉树临风的样子很有记忆点,成了很多少女心中的梦中情郎。


  排名第二的是黄日华,他被称作气魄之美。黄日华被评选为古装四大美男之一,其实还是被许多网友打了个大大的问号,怎么看他都和美男不挂钩啊!


  黄日华一直以来,都是金庸武侠小说里男主角的不二人选,在83版的《射雕英雄传》中,他饰演的郭靖年轻帅气,但是和“美”却不太搭。


  到了《天龙八部》以后,黄日华更是走起了粗犷的豪迈风,那就和美更加没有什么关系了。对着这满脸的大胡子,观众只会觉得很man,却不会觉得很美。他的古装造型虽然也还不错,但还不至于成为经典。


  郑少秋排名第三位,他被称作孤傲之美。郑少秋的古装美男称号确实实至名归,他的古装扮相特别儒雅好看,有一种高岭之花的感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