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的朋友来相会
年青的朋友来相会推荐文章1: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创刊号
2000年1月号
◎金兆钧(乐评人)
1987年的5月,一部电影惊动了北京。我写了一篇道:
……
美国歌剧艺术片《茶花女》在装备了立体声音响的首都电影院于今年5月17日开始上演。影院计划上演40场,面向文艺界和大专院校。这是影院根据自己对该片上座率的估计做出的安排。
结果是令他们惊讶和兴奋的。从5月15日至7月23日,《茶花女》共放映了207场,场场爆满。以该影院1060个座位、每场94%的上座率计算,共有约20万人次观看了这部影片。这不仅为首都电影院的同志们始料不及,也引起了社会人士的瞩目和思考。
到了《人民音乐》的一个好处就是主动不主动,各个领域影响较大的音乐信息几乎都能知道。
这年,年轻的指挥家水蓝在贝藏松国际指挥大赛中获二等奖。这是中国人首次在国际上获得指挥奖项。中央音乐学院的郑荃在意大利全国提琴制作比赛中获奖。吕思清获第34届国际帕格尼尼小提琴比赛一等奖。流行音乐界也有了突破,毛阿敏以《绿叶对根的情意》在南斯拉夫国际流行音乐节上获得三等奖。这是中国歌手在国际上第一次获得等次奖,以前只有常宽1985年在日本拿过一个“总指挥奖”。
几乎同时,1987年8月19日,韦唯参加波兰索波特歌唱节大赛,演唱郭峰创作的《让我再看你一眼》《心中的星》,以及波兰歌曲《生活,我爱你》,获演唱特别奖和“歌唱小姐”奖。
这些带有“第一次”概念的消息当年无疑都给中国音乐界带来了更多的自信和兴奋。
也在同一年,歌剧《深宫欲海》《原野》相继上演,引起了音乐界的广泛注意。年轻的大提琴家马友友初次来到中国演出。
央视版《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此时已经大火,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前奏中早期电子鼓的“啾啾啾啾”。动画片《蓝精灵》中的主题曲也风靡一时,不过当年很多人并不知道主题歌的是瞿琮和郑秋枫。
年中的首都体育馆先后举办了两场群星演唱会。一场是甲丁和苏越合作的史称“第二届百名歌星演唱会”、献给联合国残疾人十年的《世界属于你》,另一场是陈哲与侯牧人合作的献给世界人口五十亿日的《五十亿的我们》,显示了刚刚走向前台的流行音乐承担大型公益行活动的潜力。
大约10月份,文化部市场司通知我去参加一个歌曲创作座谈会。我认识的与会者也不多,郭峰是见过面的,还有已经大名鼎鼎的谷建芬老师、作曲家雷蕾。散了会我去和雷蕾搭话,表达了几句对她的《重整河山待后生》的喜爱和对她老爷子雷振邦的敬意,套近乎说:“我也是满族,老北京啊。”雷蕾身材颀长,文文静静的戴副眼镜,说话却谦抑得很:“你对歌曲创作的想法很有意思。”
到了年底,中国音协召开全国通俗歌曲研讨会。此前,武汉《时代音乐》的方石曾组织了全国盒带通俗歌曲研讨会。晨耕和张非告诉我要我去,并问我有什么想法。我说:“我只是希望能把这几年活跃的通俗音乐词曲多请点去。”他们很赞同,于是叫《歌曲》编辑部尽量多邀请点年轻词曲作家。我自告奋勇邀请了老侯,并且让他把陈哲叫上。
会议在河南郑州召开,缘于当时的河南已经出现了一份的歌曲刊物,就叫《通俗歌曲》,销量很大。
当年的会议规模都不小,这次去了大约百十来人。中年作曲家有王西麟、王酩、张丕基、付林等。年轻的词曲作家和音乐人有来自广东、刚刚大火的《信天游》的作曲解承强,1980年就在广州组建了“紫罗兰”轻音乐队的毕晓世,来自广州军区歌舞团的李海鹰——他们三人早就以“扒带子”领域的“小三剑客”闻名,还有来自广州交响乐团的张全复。北京方面有侯牧人和陈哲,有对摇滚乐颇有研究的梁和平,是中央乐团的手风琴手,还有一个是曾在《让世界充满爱》音乐会上为崔健伴奏的键盘手王迪。据说也曾请了崔健,崔健的回答是:“要去也可以,整个乐队都去,摇滚乐是用音乐说话的,不是用嘴表达的。”组织方无法答应这么怪异的要求,只好放弃。另外还有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年轻学者蒋一民、安徽的作曲家盘龙等。
音协的领导有晨耕、张非、时乐濛,还有《歌曲》的冯世全、钟立民、缪也等人。当地出席的则有豫剧作曲大家王基笑,《通俗歌曲》杂志社的负责人李维平、田杨林等人。
面对与会代表,我是“新人”,还兼着半拉工作人员的身份。不过一见到这些人,我就天然地产生了一种亲切感。
第一天晚上,我去和广州的几位聊天,到了11点了,李海鹰突然说:“没有安排宵夜吗?”结果老侯他们也说饿了,我才意识到他们都是“夜猫子”。一哄出门问服务员,服务员说:“宾馆没有宵夜,旁边就一家饭馆,也快关门了吧。”我们一看,果然旁边的饭馆正准备打烊,赶快冲过去叫停。然后就在室外几张桌子拼成长条,叫菜叫酒,吃喝起来,也不管此时的温度大概也就零摄氏度上下。
席间我又夸夸其谈,说东道西,对时下的歌曲评评点点。
缪也说:“你这位大侃谁都敢批,评评陈大师的作品。”
陈哲坐在长条桌的尽头,一直没怎么说话。我不客气地说了某作品几句。大伙有点吃惊,陈哲却只是微微一笑。散了对我说:“回北京去我那儿,让你看看我很多作品的原稿。”
第二天大会发言。印象深的是王西麟,声若洪钟、口若悬河,先是大骂很多歌曲作品不说实话,然后又大赞崔健:“那才是音乐!”
蒋一民的发言有点意思,他以“畸趣”为题分析西方流行音乐,介绍了美学大家叶朗先生的一些看法,让我想起了当时知之不多的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阿多诺对流行音乐的批判。
他讲完了,找到我:“老金,我带来一盒磁带,你可以给大家听听,我觉得这是很好的流行音乐,起码档次比咱们高一截子。”
我拿过来放进录音机一放,有人在喊:“ABBA乐队啊,这不就是那先生骂的‘畸趣’吗?”
有两个晚上各自安排了梁和平和王迪关于摇滚乐的讲座。
头一个晚上是梁和平,不少人都听说他很有思想,对摇滚乐知之甚多,所以全都来听。一开口,梁和平却给大家大讲特讲混杂着佛家、道家、儒家和众人也分不清什么家的古怪理论,说得大家纷纷出去抽烟。
大伙儿于是担心王迪是不是也是如此。王迪却是娓娓道来,边讲摇滚乐的来历和简史,边播放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整整两个小时,听得大家津津有味。
解承强会上并不活跃,但是在会下跟我聊了聊《信天游》的创作和经过,并告诉我他和毕晓世、张全复要成立一个创作组合“新空气”:“我们觉得应该联手作战,可能会在创作上开出一条新路来。不然,我们离港台这么近,很难走出自己的路。”
如今回想,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南北年轻音乐人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和“共情”。
2022-10-15
年青的朋友来相会推荐文章2:唱起《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青春宇宙》
回顾青春岁月,讴歌百年征程。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主题曲,歌声里,留下了属于那个时代、那群青年的独特烙印。
值此建党百年之际,中国青年·中青在线和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腾讯影业共同出品了《青春宇宙》音乐专辑,希望以青春之朝气、青年之声音,再次演绎7首经典金曲,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今天,让我们来聆听青年歌手硬糖少女303-希林娜依高演唱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一起感受它轻快明亮的旋律吧。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
轻快的旋律,充满激情的情绪,音乐一响,这首传唱度甚广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仿佛又将我们带回了改革开放初期,眼前又浮现出青年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首改革开放时期的歌曲不仅歌词主题新颖、形象鲜明、语言通俗,且充分表达了当时年轻人的心声,唱出上世纪80年代年轻人的豪迈和对美好未来的展望,因此深受年轻人的欢迎。
建功立业的青春热情化作灵动的音符,诙谐轻快的律动歌声见证着青年们建设祖国的足迹。这是顽强拼搏、奋楫争先的青春写照,也是日新月异、沧海桑田的时代缩影。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首经典老歌创作于1980年,那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悄然形成。
同每个中国人一样,这首歌的词张枚同也被新形势所鼓舞,他精神焕发准备在这场深刻的大变革中一显身手,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张枚同深切地感受到与时俱进的歌曲还未问世,如何让青年人跟上时代的步代,用新的符合广大年轻人精神追求的优秀歌曲来感召和引领他们,成为张枚同思考的问题,他的思绪,与青年人、与刚刚起步的改革开放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张枚同觉得,“年轻”是青年和改革开放事业共同的特点,于是一首充满着时代感、迸发着青春气息的歌词从他的笔端流淌了出来。
他以第一人称的写法,由年轻的朋友们相会在欢歌笑语、春光明媚的今天,向“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的未来引申开去,道出了“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的主题思想,最终唱出“光荣属于八十年代新一辈”的理想和抱负。
歌词写毕,张枚同在《词刊》杂志第三期发表了这首《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1980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各个领域都洋溢着“春”的气息。人民也渴望有能反映蓬勃生机的作品作为自己的精神食粮,但是此时的大街小巷里充斥的却是录音机里放出来的的港台歌曲,这一点深深地触动了作曲人谷建芬,从而点燃了她为年轻人写点歌的激情。
于是,这首《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主题新颖、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音乐性强的歌词,很快就吸引了谷建芬的注意,激发了她的灵感。谷建芬以彝族地区歌舞音乐为基础,写出了明快、流畅的旋律,活泼多变的节奏,同时把歌词第一句“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改成了歌曲的名字。
这样,一首开创20世纪80年代新风的青春歌曲就此定型。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影响并不仅限于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一代,它奋进的歌词、昂扬的旋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挥洒着青春热血,将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40多年后的今天,80后、90后、甚至是00后都已经成为21世纪的新一辈,他们身上同样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
在今天,这首歌依然具有时代价值,鼓舞一代代年轻人奋发向上,建设国家。
当落日余晖逐渐洒向远方,机器的轰鸣像跳动的音符,奏响了新时代青年们追光逐梦的建设之歌。
青年们行动起来,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杨庭钰)
: 中国青年客户端
年青的朋友来相会推荐文章3: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创刊号
2000年1月号
◎金兆钧(乐评人)
1987年的5月,一部电影惊动了北京。我写了一篇道:
……
美国歌剧艺术片《茶花女》在装备了立体声音响的首都电影院于今年5月17日开始上演。影院计划上演40场,面向文艺界和大专院校。这是影院根据自己对该片上座率的估计做出的安排。
结果是令他们惊讶和兴奋的。从5月15日至7月23日,《茶花女》共放映了207场,场场爆满。以该影院1060个座位、每场94%的上座率计算,共有约20万人次观看了这部影片。这不仅为首都电影院的同志们始料不及,也引起了社会人士的瞩目和思考。
到了《人民音乐》的一个好处就是主动不主动,各个领域影响较大的音乐信息几乎都能知道。
这年,年轻的指挥家水蓝在贝藏松国际指挥大赛中获二等奖。这是中国人首次在国际上获得指挥奖项。中央音乐学院的郑荃在意大利全国提琴制作比赛中获奖。吕思清获第34届国际帕格尼尼小提琴比赛一等奖。流行音乐界也有了突破,毛阿敏以《绿叶对根的情意》在南斯拉夫国际流行音乐节上获得三等奖。这是中国歌手在国际上第一次获得等次奖,以前只有常宽1985年在日本拿过一个“总指挥奖”。
几乎同时,1987年8月19日,韦唯参加波兰索波特歌唱节大赛,演唱郭峰创作的《让我再看你一眼》《心中的星》,以及波兰歌曲《生活,我爱你》,获演唱特别奖和“歌唱小姐”奖。
这些带有“第一次”概念的消息当年无疑都给中国音乐界带来了更多的自信和兴奋。
也在同一年,歌剧《深宫欲海》《原野》相继上演,引起了音乐界的广泛注意。年轻的大提琴家马友友初次来到中国演出。
央视版《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此时已经大火,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前奏中早期电子鼓的“啾啾啾啾”。动画片《蓝精灵》中的主题曲也风靡一时,不过当年很多人并不知道主题歌的是瞿琮和郑秋枫。
年中的首都体育馆先后举办了两场群星演唱会。一场是甲丁和苏越合作的史称“第二届百名歌星演唱会”、献给联合国残疾人十年的《世界属于你》,另一场是陈哲与侯牧人合作的献给世界人口五十亿日的《五十亿的我们》,显示了刚刚走向前台的流行音乐承担大型公益行活动的潜力。
大约10月份,文化部市场司通知我去参加一个歌曲创作座谈会。我认识的与会者也不多,郭峰是见过面的,还有已经大名鼎鼎的谷建芬老师、作曲家雷蕾。散了会我去和雷蕾搭话,表达了几句对她的《重整河山待后生》的喜爱和对她老爷子雷振邦的敬意,套近乎说:“我也是满族,老北京啊。”雷蕾身材颀长,文文静静的戴副眼镜,说话却谦抑得很:“你对歌曲创作的想法很有意思。”
到了年底,中国音协召开全国通俗歌曲研讨会。此前,武汉《时代音乐》的方石曾组织了全国盒带通俗歌曲研讨会。晨耕和张非告诉我要我去,并问我有什么想法。我说:“我只是希望能把这几年活跃的通俗音乐词曲多请点去。”他们很赞同,于是叫《歌曲》编辑部尽量多邀请点年轻词曲作家。我自告奋勇邀请了老侯,并且让他把陈哲叫上。
会议在河南郑州召开,缘于当时的河南已经出现了一份的歌曲刊物,就叫《通俗歌曲》,销量很大。
当年的会议规模都不小,这次去了大约百十来人。中年作曲家有王西麟、王酩、张丕基、付林等。年轻的词曲作家和音乐人有来自广东、刚刚大火的《信天游》的作曲解承强,1980年就在广州组建了“紫罗兰”轻音乐队的毕晓世,来自广州军区歌舞团的李海鹰——他们三人早就以“扒带子”领域的“小三剑客”闻名,还有来自广州交响乐团的张全复。北京方面有侯牧人和陈哲,有对摇滚乐颇有研究的梁和平,是中央乐团的手风琴手,还有一个是曾在《让世界充满爱》音乐会上为崔健伴奏的键盘手王迪。据说也曾请了崔健,崔健的回答是:“要去也可以,整个乐队都去,摇滚乐是用音乐说话的,不是用嘴表达的。”组织方无法答应这么怪异的要求,只好放弃。另外还有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年轻学者蒋一民、安徽的作曲家盘龙等。
音协的领导有晨耕、张非、时乐濛,还有《歌曲》的冯世全、钟立民、缪也等人。当地出席的则有豫剧作曲大家王基笑,《通俗歌曲》杂志社的负责人李维平、田杨林等人。
面对与会代表,我是“新人”,还兼着半拉工作人员的身份。不过一见到这些人,我就天然地产生了一种亲切感。
第一天晚上,我去和广州的几位聊天,到了11点了,李海鹰突然说:“没有安排宵夜吗?”结果老侯他们也说饿了,我才意识到他们都是“夜猫子”。一哄出门问服务员,服务员说:“宾馆没有宵夜,旁边就一家饭馆,也快关门了吧。”我们一看,果然旁边的饭馆正准备打烊,赶快冲过去叫停。然后就在室外几张桌子拼成长条,叫菜叫酒,吃喝起来,也不管此时的温度大概也就零摄氏度上下。
席间我又夸夸其谈,说东道西,对时下的歌曲评评点点。
缪也说:“你这位大侃谁都敢批,评评陈大师的作品。”
陈哲坐在长条桌的尽头,一直没怎么说话。我不客气地说了某作品几句。大伙有点吃惊,陈哲却只是微微一笑。散了对我说:“回北京去我那儿,让你看看我很多作品的原稿。”
第二天大会发言。印象深的是王西麟,声若洪钟、口若悬河,先是大骂很多歌曲作品不说实话,然后又大赞崔健:“那才是音乐!”
蒋一民的发言有点意思,他以“畸趣”为题分析西方流行音乐,介绍了美学大家叶朗先生的一些看法,让我想起了当时知之不多的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阿多诺对流行音乐的批判。
他讲完了,找到我:“老金,我带来一盒磁带,你可以给大家听听,我觉得这是很好的流行音乐,起码档次比咱们高一截子。”
我拿过来放进录音机一放,有人在喊:“ABBA乐队啊,这不就是那先生骂的‘畸趣’吗?”
有两个晚上各自安排了梁和平和王迪关于摇滚乐的讲座。
头一个晚上是梁和平,不少人都听说他很有思想,对摇滚乐知之甚多,所以全都来听。一开口,梁和平却给大家大讲特讲混杂着佛家、道家、儒家和众人也分不清什么家的古怪理论,说得大家纷纷出去抽烟。
大伙儿于是担心王迪是不是也是如此。王迪却是娓娓道来,边讲摇滚乐的来历和简史,边播放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整整两个小时,听得大家津津有味。
解承强会上并不活跃,但是在会下跟我聊了聊《信天游》的创作和经过,并告诉我他和毕晓世、张全复要成立一个创作组合“新空气”:“我们觉得应该联手作战,可能会在创作上开出一条新路来。不然,我们离港台这么近,很难走出自己的路。”
如今回想,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南北年轻音乐人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和“共情”。
2022-10-15
年青的朋友来相会推荐文章4: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中国青年
6月18日,团十九大代表在驻地合影留念。中青·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6月18日,团十九大代表在驻地相互分享拍摄的照片。中青·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6月18日,团十九大代表在驻地合影留念后准备离开。中青·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年青的朋友来相会推荐文章5:唱起《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宇宙
《青春宇宙》
回顾青春岁月,讴歌百年征程。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主题曲,歌声里,留下了属于那个时代、那群青年的独特烙印。
值此建党百年之际,中国青年·中青在线和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腾讯影业共同出品了《青春宇宙》音乐专辑,希望以青春之朝气、青年之声音,再次演绎7首经典金曲,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今天,让我们来聆听青年歌手硬糖少女303-希林娜依高演唱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一起感受它轻快明亮的旋律吧。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
轻快的旋律,充满激情的情绪,音乐一响,这首传唱度甚广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仿佛又将我们带回了改革开放初期,眼前又浮现出青年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首改革开放时期的歌曲不仅歌词主题新颖、形象鲜明、语言通俗,且充分表达了当时年轻人的心声,唱出上世纪80年代年轻人的豪迈和对美好未来的展望,因此深受年轻人的欢迎。
建功立业的青春热情化作灵动的音符,诙谐轻快的律动歌声见证着青年们建设祖国的足迹。这是顽强拼搏、奋楫争先的青春写照,也是日新月异、沧海桑田的时代缩影。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首经典老歌创作于1980年,那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悄然形成。
同每个中国人一样,这首歌的词张枚同也被新形势所鼓舞,他精神焕发准备在这场深刻的大变革中一显身手,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张枚同深切地感受到与时俱进的歌曲还未问世,如何让青年人跟上时代的步代,用新的符合广大年轻人精神追求的优秀歌曲来感召和引领他们,成为张枚同思考的问题,他的思绪,与青年人、与刚刚起步的改革开放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张枚同觉得,“年轻”是青年和改革开放事业共同的特点,于是一首充满着时代感、迸发着青春气息的歌词从他的笔端流淌了出来。
他以第一人称的写法,由年轻的朋友们相会在欢歌笑语、春光明媚的今天,向“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的未来引申开去,道出了“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的主题思想,最终唱出“光荣属于八十年代新一辈”的理想和抱负。
歌词写毕,张枚同在《词刊》杂志第三期发表了这首《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1980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各个领域都洋溢着“春”的气息。人民也渴望有能反映蓬勃生机的作品作为自己的精神食粮,但是此时的大街小巷里充斥的却是录音机里放出来的的港台歌曲,这一点深深地触动了作曲人谷建芬,从而点燃了她为年轻人写点歌的激情。
于是,这首《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主题新颖、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音乐性强的歌词,很快就吸引了谷建芬的注意,激发了她的灵感。谷建芬以彝族地区歌舞音乐为基础,写出了明快、流畅的旋律,活泼多变的节奏,同时把歌词第一句“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改成了歌曲的名字。
这样,一首开创20世纪80年代新风的青春歌曲就此定型。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影响并不仅限于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一代,它奋进的歌词、昂扬的旋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挥洒着青春热血,将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40多年后的今天,80后、90后、甚至是00后都已经成为21世纪的新一辈,他们身上同样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
在今天,这首歌依然具有时代价值,鼓舞一代代年轻人奋发向上,建设国家。
当落日余晖逐渐洒向远方,机器的轰鸣像跳动的音符,奏响了新时代青年们追光逐梦的建设之歌。
青年们行动起来,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制作名单
出品人:张坤
总监制:毛浩
监制:闵捷 付豪杰
艺术总监:唐轶
统筹:丁汪敏
音乐监制:王正东
作曲:谷建芬
作词:张枚同
演唱:硬糖少女303-希林娜依高
合唱:东北大学合唱团
传播统筹:张浩祯 沈少博
音乐统筹:许怡 赵佩帆
宣传文案:杨庭钰
史料:文章部分内容于央广网《【歌声飘过四十年】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改革开放中的青春之花》
图片:南方日、魅力老照片微信公众号、财税院微信公众号、视觉中国
中国青年·中青在线、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腾讯影业联合出品
:中国青年客户端
年青的朋友来相会推荐搜索词:
1.年青的朋友来相会歌曲原唱
2.年青的朋友来相会简谱
3.年青的朋友来相会歌词
本文标题:年青的朋友来相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