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logo
建设银行logo推荐文章1:建设银行商城被消费告点名:未按规定在商品详情页面展示水效或能效标识
近期,在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导下,《中国消费者》杂志社联合沈阳、哈尔滨、南京、广州、成都、合肥六地消协组织,针对部分商业银行网上商城开展了消费调查和购物体验活动,并发布《部分银行网上商城消费洞察告》。
其中指出,调查发现,超三成消费者经常收到银行积分兑换或清零信息,信息推送过于频繁,造成消费者信息过载。在商品标识展示上,建设银行等4家银行的5个产品未按规定在商品详情页面展示水效或能效标识,影响消费者对商品能效、水效的了解和选择。
在广告宣传方面,在建设银行的商城中,体察员发现使用“瑞士第一”“好评率 99.99%”进行广告宣传的现象。
为此,告建议: 一、有关商业银行及商城经营者应以消费者利益为先,有效提升服务质量。有关商业银行应督促商城经营者诚信经营,优化商城规则流程,严格把控商品采购和质量检验,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二、适应市场发展要求,构建完善内控监管体系。相关金融机构等部门要完善规制措施,明确积分相关规则,加大监管力度,设立专门监管机构,严查涉银行积分的违法违规交易行为,同时加强消费知识宣传,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 三、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推动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有关商业银行和银行商城经营者应发挥自身专业信息技术优势,积极开展相关领域的消费知识科普宣传工作,提升消费者在银行商城等领域的消费知识,明晰金融产品积分兑换规则,主动推送识诈防骗知识,引导科学理性消费,依法积极通过正规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建设银行logo推荐文章2:河南省信阳市,中国建设银行成为第一家入驻息县淮河新区的银行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县域经济火了!最近这词儿到处刷屏,小编正好在息县金融大厦溜达,看着建行那闪瞎眼的LOGO,突然get到一个点:这家银行搬家,可不只是搬家那么简单,简直就是中国金融改革的缩影!
5月30号,建行息县支行搬到了淮河新区,这可不是普通的搬家,是大佬在下一盘大棋!你想啊,淮河新区现在可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经济增长极,妥妥的C位!去年信阳GDP增速7.2%,息县直接飙到9.1%,文旅产业也从12%涨到18%,牛啊!建行这是精准扶贫啊,说是要当息县的投资顾问和风险管家,这格局,没谁了!
有人可能要问了,现在都数字金融时代了,还搞线下网点,是不是多此一举?去了你就知道了!智慧政务一体机、人脸识别、"建行惠懂你"APP,各种高科技,老张办个"乡村振兴贷",刷个脸就搞定!这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简直666!金融大厦那个主网点,就像航母战斗群,对接重点项目;息夫人大道那个支行,就是社区服务前哨,深耕普惠金融。
这波操作,完美契合银保监会那个"分层服务、精准滴灌"的政策,懂的都懂!
县委书记管保臣透露了个数据,三年来息县新增的市场主体,87%都拿了建行的贷款!这可不是吹的,建行的"裕农通"服务点,已经覆盖了全县82%的行政村,"文旅快贷"也帮了37家民宿老板一把,这才是真·接地气!而且,这次建行把原来的网点升级成了专门的支行,还加了5G和物联网技术,企业开户时间从3小时缩短到45分钟!这效率,简直是开挂!
从宏观角度来看,这次搬家正好赶上金融改革的关键节点。
央行那个《县域金融生态评估告》显示,中西部地区县域存贷比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呢!建行这波操作,正好响应了"金融活水润泽县域经济"的政策,高瞻远瞩!而且,这可不是个例,建行去年在中部地区新增的县域网点,同比增长了23%,其中78%都在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县。
这战略定力,杠杠的!
不过,县域金融这块蛋糕也不是那么好啃的。
息县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略有上升,但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却下降了,这"风险上浮、收益下沉"的剪刀差,才是考验真功夫的地方!建行这时候加码布局,肯定是有备而来,他们那个"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跟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强强联手,既解决了抵押物不足的问题,又让利实体经济,稳!
小编还特意去看了下"新市民安居贷"的柜台,一个湖北来的民宿创业者小陈正在办手续,他想用这笔贷款把自家农房改造成精品民宿。
他说以前觉得国有大行门槛高,现在有了专门的绿色通道,方便多了!这让小编想起经济学家吴晓求说的那个比喻:金融体系就像人体的毛细血管,得延伸到最末梢,整个经济体才能活力满满!建行的智慧终端都到田间地头了,"文旅贷"也精准滴灌特色产业,这才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真谛!
离开的时候,夕阳给淮河新区镀了层金边,远处那个50亿的淮河生态文旅综合体项目工地上,塔吊的影子和建行的新招牌交相辉映,特别美!建行说,他们不只是资金提供方,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建者。
以后大家回顾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振兴之路,说不定会因为建行这次搬家而记住2024年5月30号这个普通的周四!毕竟,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路上,每一次金融资源的精准投放,都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
免责声明: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予以删除!
建设银行logo推荐文章3:中国建设银行的创业历程与品牌崛起:从国有大行到全球500强
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简称CCB)的创立可追溯至1954年10月1日,其前身是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最初是作为国家财政拨款和管理基本建设资金的专业银行而设立。在计划经济时代,建设银行主要承担着管理国家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办理基本建设拨款结算等财政职能。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建行带来了第一次重大转型。1979年,国务院批准建设银行为国务院直属金融机构,标志着建行开始从纯粹的财政拨款机构向银行信贷机构转变。1985年,建设银行的信贷收支全额纳入国家信贷计划,这实质上确立了其作为专业银行的地位。
1994年是中国建设银行发展史上的关键转折点。根据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建设银行将财政职能和政策性基本建设贷款业务分别移交给财政部和新成立的国家开发银行,从此迈出了向现代商业银行转轨的决定性步伐。这一转变使建设银行真正开始按照商业银行的规律运作,为后来的股份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2004年9月,建设银行迎来了历史性时刻——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正式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这一改制不仅引入了战略投资者,优化了股权结构,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为随后的公开上市创造了条件。
2005年10月27日,建设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码:939),成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首家实现海外上市的银行。2007年9月25日,建设银行又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1939),完成了"A+H"股两地上市的战略布局。这一系列资本运作不仅增强了建行的资本实力,也使其经营管理更加透明化、市场化。
建设银行的品牌建设经历了从"国家专业银行"到"现代商业银行"再到"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的演进过程。2005年上市后,建设银行启动了品牌重塑工程,推出了"建设现代生活"的品牌理念,强调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2010年后,建设银行进一步明确了"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的战略定位,品牌形象也从传统的存贷款银行向智慧型、科技型银行转变。2018年,建设银行提出"住房租赁、金融科技、普惠金融"三大战略,特别是将金融科技提升至核心战略地位,体现了其数字化转型的决心。
在金融科技领域,建设银行走在了国内银行业的前列。2018年4月,建行在上海成立了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国内首家由国有大行全资设立的金融科技公司。这一举措不仅强化了建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也为整个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示范。
建设银行的品牌价值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排行榜,建设银行品牌价值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银行业前列。2023年,建设银行品牌价值达到697.42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位,仅次于中国工商银行。
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建设银行推出了多项行业领先的举措。例如,"建行云"作为金融云服务品牌,已成为行业标杆;"惠懂你"APP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普惠金融服务;"建行生活"平台则构建了金融与非金融融合的服务生态。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客户体验,也强化了建设银行的品牌差异化优势。
建设银行的国际化进程始于上世纪90年代,但真正的加速发展是在2005年上市之后。2006年,建设银行收购了美国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这是当时中资银行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为建行在香港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9年,建设银行在伦敦设立了子银行,成为首家在英国设立全牌照子银行的中资银行。此后,建行陆续在纽约、悉尼、东京、首尔、法兰克福等国际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构建了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服务网络。截至2023年末,建设银行已在3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00余家境外机构,境外资产规模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建设银行积极布局沿线国家市场。2015年,建行在智利设立分行,成为首家在智利设立营业性机构的中资银行;2017年,建行获得瑞士银行业牌照;2018年,建行墨西哥子银行开业。这些布局不仅服务了中资企业"走出去",也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建设银行的国际化战略并非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注重差异化竞争和本地化经营。例如,在卢森堡,建设银行重点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在伦敦,则侧重大宗商品融资和人民币清算业务;在东南亚市场,建行积极发展跨境贸易融资和项目融资业务。
2023年,建设银行成功进入世界500强榜单,位列第24位,在全球银行业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中国工商银行。这一成就标志着建设银行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集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银行盈利能力普遍承压的背景下,建设银行2023年实现净利润3326.94亿元人民币,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经营韧性。
2024年,中国建设银行在世界500强榜单中再创佳绩,排名提升至第22位,进一步巩固了其全球领先银行的地位。这一成就背后是建行在多方面取得的突出表现:
在资产规模方面,截至2023年末,建设银行资产总额达到38.9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0.8%,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存款总额和贷款总额分别达到27.5万亿元和22.3万亿元,市场份额稳居国内银行业前列。
在盈利能力方面,尽管面临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等挑战,建设银行2023年仍实现营业收入7868.1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3326.94亿元人民币,净资产收益率(ROE)达到11.5%,在全球大型银行中处于领先水平。
在资产质量方面,建设银行展现出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截至2023年末,不良贷款率为1.37%,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41.53%,风险抵补能力充足。在房地产行业调整的背景下,建行保持了资产质量的总体稳定,体现了审慎的风险管理文化。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2023年建设银行金融科技投入达到250.8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的3.2%。手机银行用户数突破4.5亿户,月活跃用户数超过1.5亿户,线上交易占比达到98.5%,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展望未来,建设银行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三大战略"和"两大工程":持续推进住房租赁、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战略,深入实施智慧运营和人才两大工程。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金融科技迅猛发展、绿色金融方兴未艾的背景下,建设银行正积极布局以下方向:
一是深化数字化转型,打造"最懂科技的金融集团"。建设银行计划进一步加大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投入,推动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的深度变革。
二是拓展绿色金融,服务"双碳"目标。建设银行已承诺到2025年绿色贷款余额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绿色债券承销规模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成为绿色金融领域的领军银行。
三是提升全球服务能力,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银行将优化全球网络布局,加强跨境金融产品创新,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中资企业国际化经营。
四是强化风险管理,筑牢发展根基。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环境,建设银行将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预警和处置能力,确保行稳致远。
从1954年成立至今,中国建设银行走过了从专业银行到商业银行、从国内银行到国际银行、从传统银行到数字化银行的转型之路。2024年进入世界500强并取得优异成绩,既是对过去发展成果的肯定,也是未来新征程的起点。在全球金融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建设银行正朝着"最具价值创造力的国际一流银行集团"的愿景稳步迈进。
建设银行logo推荐文章4:
建设银行logo推荐文章5:中国建设银行的前世今生简述
一、前世:成立背景与早期发展成立背景
时间:1954年10月1日
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为支持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和重工业发展,成立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前身)。
职能:主要负责管理国家基本建设资金,监督资金使用,确保专款专用。
早期发展1950s-1970s:作为财政拨款机构,主要服务于国家计划经济的资金管理。
1979年:改革开放后,建设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型,逐步拓展业务范围。
二、今生:转型与现代化发展转型为商业银行
1994年:根据国务院决定,建设银行从政策性银行转型为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全面商业化运作。
1996年: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明确了其商业银行的定位。
股份制改革与上市2004年:作为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试点,中央汇金公司向建设银行注资225亿美元,标志着其股份制改革的开始。
2005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939),成为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国有商业银行。
200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601939),进一步扩大了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
业务拓展与创新零售银行业务:大力发展个人银行业务,包括储蓄、贷款、信用卡等。
公司银行业务:为企业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包括贷款、投资银行、现金管理等。
国际业务: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设立分支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
金融科技: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新兴业务。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环保项目,推动绿色信贷和可持续发展。
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村地区和低收入群体,促进金融包容性。
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支持教育、扶贫、救灾等事业。
三、现状与未来展望现状
全球排名:中国建设银行是全球市值和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之一,多次入选《财富》世界500强。
业务范围:涵盖零售银行、公司银行、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保险、租赁等多个领域。
国际化布局: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际网络。
未来展望数字化转型:继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
国际化战略: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可持续发展:深化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
总结
中国建设银行从成立之初的国家财政拨款机构,逐步转型为现代化、国际化的大型商业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革、上市、业务创新和国际化拓展,建设银行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未来,建设银行将继续推动数字化转型和国际化战略,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金融集团。
建设银行logo推荐搜索词:
1.建设银行logo图片
2.建设银行logo高清图
3.中国建设银行logo
本文标题:建设银行logo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