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什么日子
正月十五什么日子推荐文章1:画说民俗|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有赏花灯、吃汤圆、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正月十五吃元宵,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寓意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把谜语写在纸条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编绘|杨仕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料微信关注:ihxdsb,3386405712】
正月十五什么日子推荐文章2:农历中国 | 十月十五 · 下元节
今天是农历十月十五,
古老的下元节。
在古代中国,
正月十五称 “上元节”,
俗称元宵佳节。
七月十五称 “中元节”,
民间又俗称鬼节。
十月十五则称 “下元节”,
是民间盛大的祭祀祖先的节日。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
道家有三官:
天官、地官、水官,
谓之天官赐福,
地官赦罪,
水官解厄。
所以,下元节,
就是水官旸谷帝君解厄之辰。
下元节这天,
民间有修斋设醮、
祭祀祖先的习俗。
道观外要树天杆、挂黄旗,
夜晚要挂三盏天灯。
家家户户则要设斋放河灯,
用新谷磨粉做成素馅的团子,
蒸熟后一 “斋三官”,
二祭祖先,
以此祈愿神灵和祖先福佑。
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载:
“(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
宫观士庶,设斋建醮,
或解厄,或荐亡。”
此外,民间还有下元日,
各路工匠祭炉神的习俗。
炉神即太上老君,
这大概源于道教置炉炼丹之说。
下元节习俗现已慢慢淡化,
很多风俗活动植入到了中元节。
正月十五什么日子推荐文章3:正月十五 闹元宵
都说时光如水,转眼就来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上元节、元夕或者灯节,它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开始,凝聚着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渊源。
民间有句老话说“没出十五都是年”,可见正月十五是春节节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收尾工作。
正月又称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过了正月十五,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们又要开始一年辛勤的耕耘和劳作。
在这一年的开端,中国的老百姓特别希望能有个好兆头,能够交好运。因此人们也特别重视元宵节各种节日的庆祝活动。比如“闹花灯”“舞龙舞狮”“猜灯谜”“踩高跷”等等热闹有趣的民俗活动。而这些民俗活动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状态就是突出了一个“闹”字。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唐代的“上元节”这一天,就有了放花灯、城中不宵禁的习惯。辛劳了一年的百姓们,借由这样一个时刻,释放自己的情感,庆祝春回大地,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准备新一年的生产劳动。而正月十五的各种节日庆典活动,也吸引着无数的青年男女们走上街头,来一场不经意的邂逅,大词人辛弃疾对此就有生动描写: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是从宋代开始的。圆滚滚的元宵是用糯米粉“摇”出来的,表面粗糙,煮食汤色浑浊,做成“炸元宵”则独具特色。南方的汤圆则是包出来的,表面光滑,馅料也更丰富,但只限于煮,不能炸。
摇元宵的摊位已经不多见了。(央广网发 资料图)
吃一碗元宵,赏一路风景,心安欲语流年;想当下未来,挥一挥手,奔赴明日星辰大海。
(记者庞淼 实习生董嘉炜综合)
:央广网
正月十五什么日子推荐文章4:
正月十五什么日子推荐文章5:明日正月十五,牢记“做4事忌4事”,老传统别丢,日子越过越顺
导语:正月十五元宵节,牢记“做4事忌4事”,老传统别丢,日子越过越顺!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时间飞逝,刚过完年这马上就到正月十五了,在民间对这一天的称呼有很多,有的叫“元宵节”,有的叫“灯节”,有的更直接,直接称呼“十五”。其实整个正月还是有许多禁忌是需要遵守的,有的人说这是迷信,但是过年就是要有年味,老传统不能丢呀,老话说“宁可信其有,不能信其无”,虽然经历了“破五”,一些大的禁忌不再有,但是正月十五闹元宵,基本上是过年的终结篇,依然有许多的规矩需要遵守,这正是:明日正月十五,牢记“做4事忌4事”,老传统别丢,日子会越过越顺!一起来看一下吧。
【做四事】
第一做:吃汤圆
说到汤圆,你可别看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它可有几千年的传承,相传起于宋朝,由于煮汤圆的时候,一沉一浮,所以又叫“浮圆子”。而且汤圆的形状和圆月相似,是团圆吉祥之意,所以正月十五吃汤圆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之意。
第二做:看花灯
“看花灯,猜灯谜”这可是正月十五的重头戏,所以每年的正月十五各个地方都会举办赏灯会、猜灯谜活动,张灯结彩,喜庆十足,人们流连其中,赏玩花灯的美艳,体会猜灯谜的乐趣,更是给节日增加了色彩。
第三做:送灯
所谓送灯,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正月十五的下午给已逝去的先人送蜡烛,也是节日对先人的一种记挂和缅怀;第二就是晚上在自家的房前屋后都点上蜡烛,寓意是去除黑暗,未来的一年都有光明。有些人会说,现在都住楼房,怎么送灯啊,老传统当然不能丢,我家一般十五的晚上会把所有的灯都打开一会,希望未来的一年都光亮,前途一片光明。
第四做:走百病
所谓“走百病”,这多是北方的说法,也叫“游百病”、“散百病”,意思是人们十五这天通过运动来消灾祈福的一种活动。记得小时候,十五的晚上要提着小灯笼到处走一走,逛一逛,最好是到水井边,再吃上一块水井里的冰,一年都会冰雪聪明。
【忌四事】
第一忌:杀
所谓“杀”就是指杀生,那有人说了,过年杀的鸡和鱼,算不算杀生,这里的杀是指十五这天不能见血,所以十五这天即使是见到蟑螂兄也请你放生。
第二忌:医
所谓的“医”就是指有病看医生,寓意自己和家人一年都无病无灾,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也就是十五当天尽量忌医,这只是一个美好的祝愿,当然了这一天就是非得去就医,那也不要耽误了,毕竟生命诚可贵。
第三忌:哭
所谓“哭”就是指哭闹,十五是春节后的第一个大节日,也是最后一个大节日,所以这天尽量高高兴兴,不要让孩子哭闹,这样一年都会顺顺利利。
第四忌:丢
这里的“丢”也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照顾好自己的口袋”,不要丢东西,这样一年都会财源广进,大吉大利;另外一个就是收拾家时不要随意丢东西,如果随意丢东西,有“散钱”之意,你懂的!
正月十五闹元宵,过完十五,这年基本上就结束了,牢记“做4事忌4事”,牛年大富大贵财运旺。明天就是正月十五了,牢记这4做4不做,日子红红火火,越过越顺。除此之外,你还知道正月十五有哪些习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是晓峰,喜欢晓峰分享的美食,不要忘记关注吃货峰子哦!
本文由吃货峰子原创,欢迎关注与您一起交流,让大家受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正月十五什么日子推荐搜索词:
1.正月十五什么日子?
2.正月十五什么日子请神
3.正月十五什么日子有什么风俗
本文标题:正月十五什么日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