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是哪个国家的
瑞典是哪个国家的推荐文章1:瑞典:一个在发达的路上越走越奇葩的国家
提到瑞典,总能让人想起那些美丽的自然风景还有高度发达的社会,这里也是无数人心目中的移民圣地,就是这样的一块小地方,却换回了无数人的憧憬,在很多人眼里,这就是未来社会该有的样子。
没有物质的生活,就是一盘散沙,这话一点都没错。瑞典之所以能让全世界羡慕,那是因为他们早就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异常的凶悍,很多重要的领域,早已位居世界前茅。
一个文明若要被摧毁,通过战争的方式最简单。
世界大战,顾名思义就是全世界一起大战,可是历史上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这瑞典一直没有参与其中,每次都摆出一副不要打我,我是中立国的态度。因此,这个国家就靠动动嘴,就成功抵挡住了两次世界大战,可谓是运气相当好。
其实,光靠嘴皮说自己是中立肯定是不管用的,人家瑞典也是把行动上面也发挥到了极致,相当严格地遵守中立法规,自己不惹事,而且自己也怕事,他们自己知道,无论是德国还是苏联,惹到了哪一个,自己都要早早完蛋,因此,腰板子自然不能硬起来。
论国土面积,瑞典在整个北欧国家中都排名第一;论发达程度,瑞典也是全世界范围内都榜上有名,可是在后来的日子里,瑞典这个在发达路上突然奔着“奇葩”的方向越走越远,让人摸不着头脑。
奇葩之路,是由工业决定的按照正常的逻辑,一个国家想要发展起来,得先是农业,再是工业,再是第三产业,在这个顺序内,才能保障社会的每一个环节健康发展。可是这么看,瑞典的农业却总是烂泥扶不上墙。
看地图就知道,这个国家挂在北冰洋的边上,每年一大半时间都非常冷,太阳不眷顾,也就导致了气候并不适合农业规模种植,种啥估计都有一大半要被冻死,在这样的情况下,瑞典的农业发展不起来,也是情有可原,要怪就怪老天爷不赏饭吃。
那这样的情况下,全国还有一千多万人等着张嘴吃饭,瑞典必须找到其他路子去突围,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早早的就把眼睛看准了工业,因此,瑞典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成为世界第一批开启工业发展的国家。
即使有那么一段时间,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都开启了去工业化的路程,可是这瑞典还是“专注钢铁30年”,全心全意的扑倒在工业建设上,不管世界怎么变天,他们还是坚持把工业的发展发挥到极致。
因此,就这样,瑞典的航天、机械、通信等领域全部位居世界前茅,汽车和飞机能造,航母和飞船也能造,除了美国能卖武器,瑞典也可以,而且武器质量在很多时候比美国还要好。
这里的孩子,从小就接受创新教育,满脑子都想着怎么发明一个新东西,原本从地理位置来说,地都种不了的地方,自然会变成一块不毛之地,然而瑞典就是依靠着工业兴国,成果把国家做大做强,现在已经是欧洲一霸了。
人家当发达国家的时间,可比英美这些耳熟能详的国家还要早。
工业和科技,最关键的点就在于人才,瑞典对于人才的需求,从他们所做的行业就能轻松感受得到。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瑞典有着非常高的教育普及率,教育孩子也有一套独特的模式,让全世界都觉得值得学习,比如从不当着孩子的面去训孩子,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要让他懂得面子是什么。
而且,瑞典也是全世界最早立法禁止体罚孩子的国家,班级人数也没有超过30个人,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的生存土壤。
社会福利方面,就不用多说了,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看病基本不花钱,大概掏个50块钱,剩下一切消费全由政府买单;失业了,没关系,国家养你,只要你满20岁,一天不上班,国家就给你200多块钱。
也不用过分羡慕,这就是人少钱多导致的必然结果,等啥时候我们国家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了,我们也可以。
可是,人一富,奇葩的思维就会变多,瑞典也不例外,这个国家有着非常多的奇葩规则,确实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发达国家的奇葩,瑞典一枝独秀现在,我们国家的很多地方也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特别是在上海,这项制度已经非常严格了。可是,这瑞典已经下定决心,要把垃圾回收的思路发挥到极致。
在瑞典,几乎所有的垃圾都能被回收,所以大家每天都在家中呆好久,想着这些垃圾到底该怎么扔,还时不时地会盯着邻居家的门口,看看隔壁的朋友有没有做好垃圾分类,如果没有,就赶紧去打电话举他们。
瑞典到了什么程度呢?在我们的眼里,可能只有一些生活产生的废物,才能称得上是垃圾,可瑞典不一样,就连树上掉下来的叶子都算垃圾,酒瓶和酒也要分开,不然就要接受处罚。
那没素质的人哪里都有,瑞典怎么能够保障每一位公民都能严格遵守规定呢?也不是说没有素质,很多时候其实就是懒,可是,别忘了瑞典可是有钱呀。
比如喝完饮料之后,只需要把用完的饮料瓶丢到回收机当中,就会产生一个纸条,记录着你为垃圾分类做出的贡献,然后凭借这个纸条,就可以去领现金奖励,垃圾扔的好,喝饮料不用掏腰包。
此外,瑞典对性别看得没那么重要,在街道上还经常能看到一些性别中立的学校,无论你是什么种族和什么性别,只要来到了瑞典,你就是正常的人,没有其他的什么差别。
他们可是将反歧视法发挥到了极致,特别是在工作当中要保障妇女的权益,尤其是在生宝宝的那个节骨眼上,必须要带薪休假。可能是觉得孩子对国家的未来是在是太重要了,无论是生了宝宝还是领养了一个宝宝,话不多说,先带薪去休息一年,在家陪陪孩子。
在中国,谈到“同性”感情就色变,可是瑞典不一样,你什么样的性取向,瑞典人早已经见怪不怪,敢爱就大胆地说出来,因此在瑞典这部分群体并不需要遮遮掩掩,国家也不会说什么,也会从鼓励大群体生育,来保障自己国家的壮丁充足。
很多人不了解瑞典,因为这个小国离我们实在是太过遥远,但是这个奇葩的瑞典曾经发生过一些对我们表现出歧视的事情,让我们气得不轻。
前些年,这个国家玩笑开大了,专门做了一档歧视中国的的节目,还把自己说得好听,说这是一档幽默的节目,里面的内容大多都是针对中国人,甚至还害怕中国人看不到,专门把内容翻译成了中文,甚至上传到了中国的视频软件中去。
中国人看到之后,自然也是气不打一处来,不仅是国家的强烈反应,对瑞典进行了指责。我们广大的网民也是不好惹的,顺着一根网线就跑到瑞典把人家臭骂了一顿。可是瑞典却揣着明白装糊涂,还说其中的很多梗,只有他们自己国家的人才会理解。
瑞典这个国家的奇葩,到了一定的程度,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能够理解的。
去那边留学的同学,回来都有反应说这个国家根本不睡午觉,下午上课的时候瞌睡的两眼直冒金星。
可是其他本地的同学却不是这样,中午基本只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吃两口饭然后再和同学吹吹牛,基本下午上课的时间就到了,想要睡觉,时间也不允许呀,瑞典人不一样,一杯咖啡下去,回到教室中又是元气满满。
无论是当学生还是当白领,老师和领导都三番五次地强调要遵守时间观念,可是瑞典却有着“迟到15分钟”的观念,让大家放慢脚步,不要每天火急火燎的。
因此,“迟到15分钟”成为了一种不成文的约定,那么问题就来了,有些人会迟到15分钟,有些人会在15分钟的基础上再迟到15分钟,就很有可能等人等了快一个小时了,连个影都看不到。
可能是气候原因,瑞典经常狂风骤雨,吹得人头皮发麻,但是,这里的人几乎都不带雨伞,反而都穿着厚雨衣和冲锋衣。
那是因为这里的狂风暴雨实在是过于凶猛了,打雨伞根本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一阵大风吹过,好一点的话雨伞变形,坏一点的话雨伞直接上天了,而且伞还会增加阻力,站在风雨中更是寸步难行,原本为了减少淋雨而带的雨伞,反而成为了身上最大的累赘。
而且,瑞典人虽然非常有创造能力,可是一旦跑偏,也是相当的奇葩。比如,瑞典的郊外有一个坟墓酒店,顾名思义,从外面看过来就像是一座坟墓,看着破破烂烂的,一晚上折合人民币就是一千多块,在国内的二三线都能住个五星级了。
想看看窗外的风景?对不起,没有;想睡柔软的超级大床?对不起,没有;想连个WIFI刷会电视剧?对不起,还是没有;远处看过来,这家酒店就是一处坟场,周围还都是一些参天大树,大半夜来的,估计魂都吓没了。
可是不少有钱人还喜欢往这里跑,估计是好日子过久了突然想着亲近自然,也许,这就叫做物极必反吧,在坟头住着,或许会有一种久违的平静感,这是城市生活所不具备的。
此外,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里人直接对着水龙头喝水,而且还经常看到有人吃半成品,他们对于健康的追求,与中国传统的理解上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既然说到吃了,就要说到瑞典的奇葩礼仪,比如和食物有关的,和朋友们一起在吃蛋糕,现在就剩下最后一块了,到底是谁吃比较重要,国内大部分朋友之间,就是客气一下也就过去了。
瑞典不一样,最后一块蛋糕,是坚决不能碰的,想吃的朋友们不要急,拿刀子再切一块,你切一块我切一块,切到切不动为止,反正场面那是相当的尴尬。
买东西,能去哪里?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去超市,很多瑞典人的第一反应是去法国,这听起来就很酷,归根到底,还是自己国家的东西有些贵,这样比起来反而是法国更为便宜。
但是大家要注意的是,法国的垃圾是只能丢在法国的,如果带回瑞典来了,很有可能面临处罚。
瑞典,一到晚上九点钟以后就会安静下来,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注意了,如果马桶冲的声音太大,或者洗澡闹出太大动静,想煎个鸡蛋开个油烟机,都很有可能被自己亲爱的邻居们给举。
因此到了夜里,家中一定要保证充分安静的额环境,不然你家邻居是非常不好惹的。
瑞典的人在这种阳光政策下,脾气一个比一个大,工作也一个比一个较真。比如,在国内的话,老板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注意时间观念。在这方面,瑞典如果排在第二,没人敢说能排在第一。
比如,当警察在快下班的时候看到有人正在偷车,那得先看一眼表,来不来得及,如果时间不多了,那必须要马上行动起来,小偷肯定见状就逃跑。
可跑着跑着,如果警察到了下班的时间,就不用跑了,这个时候警察也拿他没有办法,这是因为警察一下班就没有执法权了。
可是,在诸多“奇葩”思维下的瑞典,却在遭受着难民的挑战。
此前,政府为了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接收了大量的难民,结果现在已经有超过四十万难民散落在这片土地上了,这已经远远超出了瑞典这个国家能够承受的范围,他们一来,就出现了很多的社会问题,这些人可是要吃饭的呀,也就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
这些难民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问题,因此有很多瑞典人不高兴了,开始使用暴力解决问题,社会民众也对这些难民不接纳,如今,瑞典政府更是进退两难。
这个老牌的发达国家,很多奇葩的习惯还在走着精益求精的路,或许在我们眼里他们是奇葩,在他们眼里我们也好不到哪去吧。
瑞典是哪个国家的推荐文章2:世界上最孤独的国家:一人居、不结婚,每个人都在躲着别人
“孤独中蕴含着强大”(Ensam ?r stark)——瑞典谚语里有这样一句话,足以看出瑞典人对独自一人生活所持有的态度。
毕竟,生活在世界上最孤独的国家,瑞典人的生活本身,就是享受独自美好的“孤独学”典范。
一个人住到底有多爽,体会过的人自然都懂。但提到“家”这个词,我们脑海中的第一印象肯定还是和家人在一起的画面。
而在瑞典,一人生活的比例反而要占到大多数:欧盟统计局曾经的一项调查表示,2016年瑞典有约52%的户数是独自一人居住的——我们印象中和家人一起组成的“家”,在这里反而成了少数人的选择。
与欧盟统计局给出的年轻人首次搬出家里独自居住的平均年龄26岁相比,瑞典年轻人第一次独居的年龄一般在18、19岁。
这也意味着孩子刚刚成年,基本就会离开父母独自生活。除了个人的选择,独居更像是瑞典的传统观念,在普遍的个人主义文化下,孩子一直待在家里和父母住在一起,反而会让人觉得有问题。
当然,这也得益于良好的福利制度:住房、医疗、教育...年轻人方方面面的压力没那么大,让广泛的独居也变得可能。
斯德哥尔摩一处典型的分享式公寓楼
独居工作室和分享式公寓楼也因此盛行,找到一处适合自己住的地方,不是什么难事。
和父母分开,从家里搬出去,自己住在小房子里想干啥就干啥...瑞典人把这种自由自在、舒服安逸的生活,过到了极致。
而除了独居文化,瑞典的其他观念也反映出这种一个人生活的态度。瑞典人更希望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活的意义不需要依附于和他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这一点不是说与周围所有人都保持绝缘、不需要一切家人朋友。而是指能拥有随时脱离与其他人的精神、经济纽带之后,依然能保持自我独立的能力。
这就延伸出了一些在别的国家看来可能不那么“正常”的观点:比如父母没有义务支持长大后的孩子和有能力自己生活的老人、女性要能够追求独立的生活和事业而不需要结婚...
瑞典的婚姻观念也因此而不同:结不结婚、有没有离婚等情况并不能用来评判一个人,用这些事情来判断一个人的人生是不是很失败当然也是无稽之谈。
这种情况下,类似“剩男剩女”、“大龄不婚”等形容自然也不会存在了。毕竟,婚姻本身都只是一种选择而已,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选择并不会成为应该被嘲笑的理由。
既然不以结婚作为感情的证明和目标,瑞典自然出现了大量一辈子不需要结婚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一对爱人会用“同居”来证明彼此的关系。
在一起很多年、孩子年龄都大了,但依然住在共同的房子中不曾结婚——这样的关系在瑞典相当普遍。
同居和结婚一样享有同等的法律权利,而且结婚也不能享受到税收优惠,因为每个人都要单独纳税,作为夫妻或是家属不会得到税收减免。
这种反直觉的观念让不少人都感到困惑,问答网站Quora上甚至有外国人认真发问:你们瑞典是不是根本就没有类似“婚姻”的这种概念哇?
当然,婚姻的概念还是有的。不过从瑞典人的回答中能看到,结不结婚,真的就只是一种选择而已:
“瑞典有婚姻相关的法律,但保持不结婚的状态,两个人单纯住在一起也很好。毕竟,如果只是为了住在一起,结不结婚又有啥必要呢?
我的父母都快70岁了,他们已经在一起生活至少已经有45年,但他们依然还没有结婚的计划。我现在也是,没有打算和我已经同居12年的伴侣结婚。
不过当然,肯定还是有人会结婚的。只是在我看来不是很理解罢了。”
“很多人(比如我和我丈夫)想结婚是因为感觉婚姻更有责任感,我们在一起会更像一个家庭,我们希望夫妻彼此和孩子都有同样的姓氏。
但也有很多人不这样想,他们和我们一样过着忠于彼此的家庭生活,但却保持着幸福的未婚状态。”
与结婚相对,离婚也不是什么说不出口的事:离婚率高的瑞典经常会出现两人分别居住却共同抚养孩子的情况。这种关系在他们看来很平常,并不是什么人生评判标准的体现。
在这些理念下,不难理解为什么瑞典人喜欢享受一个人的美好。一个人慢跑、去健身房、旅行...这些都不是孤独,而是和自己相处的一种方式。
一个人吃饭也成为逐渐增长的趋势,原因很简单,既然没人一起,那一个人吃也并无不妥。
在有些作家的笔下,这是一种“群体孤独”的心态:喜欢保持个人独立和自由,同时也享受身处群体中的归属感。
独自一人的公共椅子
像有些瑞典人认为的那样,在整体高福利的大环境下,催生这种心态和理念,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我们被福利系统养得很好。在瑞典,每个人都能挣到足够的钱独立生活,理论上真的不需要依附别人。所以为什么要在公共汽车上和陌生人说话、在街上和路过的人打招呼呢?
医疗、奖学金...一切都是免费的,因此我们都活在自己的壳里。可能结交新人的唯一方法是去酒吧、参加一些活动之类的。而公共场合热情地呼喊应该会有很多人忽略你,觉得你这人很奇怪。”
不过,自由与独立并不是只有好处。“一个人的美好”背后,可能还会催生出巨大的无力和孤独感。一组很明显的数据是,过去的十年中,瑞典16~24岁年轻人接受心理治疗的人数增加了70%。
在瑞典统计局的调查中,16.8%的年轻人表示在过去两周内曾感到孤独。老年人的孤独比例只有在瑞典异常地高,达到了17.4%。
为了缓解孤独,也出现了把不同年龄段选择独居的人汇集到一起的理念:建立有公共社交区域的集体公寓,让老人和年轻人同住,共同对抗可能会出现的孤独感。
不管怎么说,人是社会性动物,一个人的生活再美好,也依然需要社会纽带和情感羁绊。
婚姻不是必须、一个人也能过得很好,独自居住、吃饭、出门都是一种享受...看到这些快乐的同时也看到瑞典式独居背后的孤独,或许才是观望独处最正确的视角吧。
瑞典是哪个国家的推荐文章3:通过这些冷知识看懂瑞典是怎样一个国家
约52%的瑞典人始终保持单身状态不打算结婚。在首都斯德哥尔摩这一比例更是达到了60%。
瑞典的强奸犯罪率位居欧洲最高世界第五。从数据来看瑞典的强奸犯罪问题似乎比印度还严重,但客观事实却是印度有太多的强奸事件根本就没立案自然不会纳入犯罪率统计数据中。
瑞典的强奸犯罪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瑞典对强奸行为的认定标准极其严格:在其他很多国家可能只构成性骚扰的行为在瑞典都有可能构成强奸。瑞典还是全世界最早将婚内强奸定性为刑事犯罪的国家。早在1965年瑞典就已将婚后强制发生性行为认定为犯罪。因此如今瑞典的强奸案中其实婚内强奸相当的比例。
瑞典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立法禁止体罚虐待儿童的国家。老师和家长的管教孩子时如果出现打屁股、打耳光、罚站、揪耳朵、揪头发等行为都会被视为违法。
瑞典法律规定开车时必须开启灯光。即使在光线充足的白天也是如此。瑞典人认为这样做可以降低安全事故。瑞典生产的汽车大灯上还装有雨刷以便配合这项法令。
瑞典以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为主要内容的福利模式闻名全球。瑞典的社会福利项目涉及从父母带薪长期产假、医疗保障病假补助、失业保障和养老金到义务教育的广泛内容。瑞典《劳动法》规定工作满180天的雇员每年享有带薪休假5周的权利。瑞典人每年工作时间为1611小时,剩下的时间都由自己支配。
瑞典劳动法还规定员工每天上班时间内享有两次各15分钟的喝咖啡休息时间。瑞典人认为在工作间隙休息休息喝喝咖啡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咖啡在瑞典不仅是一种饮品,而且已成为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瑞典每年人均咖啡消费量约8.2公斤。
瑞典父母可以享受长达480天的带薪育儿假。这480天假期可以在孩子8岁以前灵活使用。换句话说可以一口气休完480天,也可以有选择性的休一段时间后上一段时间班再休。480天的带薪育儿假期内有390天按平时正常工资的80%支付酬,剩下的90天则按固定金额予以支付。
瑞典这样的高福利是靠高税收支撑的。瑞典的个人所得税分为地方税和国家税两部分:地方税率因地区而异,但通常在29%至37%之间。瑞典国家税率为20%。此外年收入超过47.23万瑞典克朗的人还需额外支付5%的附加税。47.23万瑞典克朗约合33万元人民币。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年收入超过33万元的瑞典人刚好处于瑞典税率最高的地区需要缴纳62%的税。自己辛辛苦苦工作一年的收入大部分都归了国家在瑞典并不稀奇。
除了个人所得税之外瑞典对酒精类饮料征收的消费税也非常高。一些瑞典人为了买到便宜的酒甚至会专门坐着邮轮跑到丹麦或德国去扛上两箱回来。
在瑞典孩子上托儿所的费用不是固定金额,而是根据家庭收入来计算的。瑞典政府规定儿童的日托费用应当维持在家庭收入的1%至3%区间范围内。瑞典政府试图以此确保所有家庭都能负担得起高质量的日托服务。
瑞典的阿斯托普市有项奇葩规定:加班属于违法行为。不但要求别人加班是违法,而且加班者也要一同受罚。最奇葩的是这项规定适用于全市所有人。比如警察到了午夜12点还在追小偷,那么小偷就可以对警察提起控诉。
瑞典和我国一样是移动支付极为发达的国家,而且瑞典在这点上甚至还走到了我们前面。我们现在虽已习惯扫码支付,但仍有一些人会随身多少带点现金以备不时之需。可瑞典的公交和地铁如今已多年不接受现金购票了,而且许多商店和餐厅也已拒绝现金支付。我们中国人习惯的移动支付手段主要是微信或支付宝,而在瑞典也有一款名为Swish的电子移动支付手段。
目前约10%的瑞典人是素食主义者。尤其是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素食者比例更是能达到20%。
瑞典的《就业保护法》规定公司在裁员时必须遵循“先进后出”的原则:裁员时要优先解雇那些最近雇用的员工,而那些先进入公司的员工则一般不能轻易解雇。
瑞典人均专利申请数量仅次于瑞士位居世界第二。
瑞典的官方语言是瑞典语,但约95%的瑞典人能流利地使用英语。
瑞典大学对来自欧盟经济区和瑞士的学生免收学费,但对来自其他地方的学生则要收取学费。此外无论来自哪里的学生加入学生会等社团都必须支付会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