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丈夫和儿女推荐文章1:迟子建的东北故事,怎么让人又笑又哭啊?

  
要说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谁是“顶流”?“尔滨”当仁不让。蜂拥而至的“南方小土豆”,人手一根马迭尔冰棍和糖葫芦,挤满中央大街、索菲亚广场、冰雪大世界和哈师大夜市,点燃了这座冰雪之城。这股子热闹劲儿,远不止流动在城市的街巷间。从火爆全网的金句“宇宙的尽头是铁岭”,到去年的top1剧集《漫长的季节》,“东北文艺复兴”的热浪,席卷音乐、影视和脱口秀的舞台,当然也没有放过文学。作为“东北作家群”的中流砥柱,迟子建被奉为当前最卖座的严肃文学作家之一。代表作一年爆卖500万册与主流文学奖得主的名号,在她的身上得到了鲜有的兼容。新作《东北故事集》,收录近三年创作的三则中短篇,首发当天即加印至10万册。迟子建的“东北叙事”,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

  01


1964年隆冬,迟子建出生于中国大地的最北端——漠河。故乡东北,始终是其创作的母题。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伪满洲国》为代表的长篇小说,斩获“茅盾文学奖”等多项大奖,塑造了泣血的民族史诗。在同为长篇的《烟火漫卷》中,谈及“尔滨”,她写道:“无论冬夏,为哈尔滨这座城市破晓的,不是日头,而是大地卑微的生灵。”迟子建的乡土写作,有着无处不在的宽厚、仁慈与悲悯。在宏大叙事下,不乏血肉之躯的小人物面对生活的挣扎。随书附赠的书签(正反面)在新作《东北故事集》,迟子建放下了驾轻就熟的长篇,转而选用中短篇钩沉东北的历史。在本书的后记《谁鼓舞了我》中,迟子建坦承,这次的自己是通过“不停地捶打和挤压它,不断地’收’,让一条河瘦身为溪”的写作方式,构建起叙述的信心。《喝汤的声音》聚焦1900年由沙皇俄国制造的海兰泡惨案,述说哈喇泊家族三代人在黑龙江畔的生死传奇与爱恨情仇;《白釉黑花罐与碑桥》,通过退休后喜欢上探幽和鉴宝的“我”,回望宋徽宗在五国城的幽囚岁月,牵出一场事关荣辱与兴衰的“穿越之旅”;《碾压甲骨的车轮》是本册中篇幅最长的,以晚清罗振玉所藏甲骨失散为引,围绕开影楼的丈夫李贵的失踪案,探寻人性的欲望。??pexels与一贯的诗意书写不同,《东北故事集》更像是带有魔幻色彩的悬疑剧。三篇小说都内嵌神秘的“讲故事的人”,或是飘忽而至的摆渡人、江畔棚屋中的窑工,又或是没头没尾的邮件……“套娃”般层叠的故事下,隐匿着家族秘史、利益纠葛与悲欢聚散,跌宕出命运的无常,吸引读者步步沦陷。迟子建用错杂的笔触,为“硬核”的故事披上了魔幻的外衣,使历史的纵深和现实的荒诞得以重构。“谁的一生没有几场梦魇呢?”日子总是被推搡着向前的,“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性的风雪,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歌哭”,我们都不能丢掉直面生活的勇气。《东北故事集》正是迟子建穿过尘世的喧嚣,探幽穷赜,所洞察出的生命真谛。

  02


关于东北的故事,似乎总也离不开风雪,留下的是严寒,是冷酷。迟子建的文字,却有一股子力透纸背的温情。正如评论家张莉所言:“她以有情的方式构建了独属于她的美学。”这支笔,可以燃起乡间最地道的烟火气。晚炊时分的农家院子,“没风的日子也像有风,偶尔汤匙碰触瓷碗,这风声中就多了几声清脆的哨音”。??pixabay一碗清水煮面条,也能打磨得像件艺术品,“凝脂玉般的蛋白裹着油润蛋黄的荷包蛋,半沉半浮在碗中央,仿佛月亮流着蜜;而漂浮的葱花,则如碧水绽开的波痕,荡漾着无尽的春意”,这味道“吃得月亮都馋了,从云里钻出来”。这支笔,写起小人物的松弛和疲惫,可谓信手拈来。她用老烟枪的口吻,将抽烟这等伤肺管子的事儿,戏称为“熏腊肉”。热络又活泛的苍蝇小馆到了她的故事里,是这样的——常来常往的客人高声谈笑,纵酒,吸烟,甚至放屁。馆子里望得见后厨,你相中哪根葱哪头蒜,可指点它们上阵,为你的菜打江山。年过半百的女人,经过岁月的蹉跎,她便专挑那一双眸子去描摹,“黑眼仁少白眼仁多了,她跟我说话翻眼珠时,我感觉她眼里堆着肮脏的雪”。日月风花,种种景致,更是迟子建的“统治区”。一字一句,都美得像首诗。斑斓的秋色中,白桦树是“富翁”,披挂着满树金币似的叶片;最红的柞树,油红油红的蝙蝠似的……“踩着林地厚厚的落叶,感觉是踏着油彩前行,脚下流光溢彩的”。她写黄昏,“夕阳仿佛一个气韵饱满的歌者,一旦它开嗓,晚霞就缕缕飘出了”,“在最后时刻留下了对天空的热吻……这是黑夜最觊觎的吻”。这位来自“北极村的女儿”,将“情”之一字,浸润骨血。??央视纪录片《文学的故乡3:迟子建》2024年1月20日,大寒。迈入花甲之年的迟子建,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用新作《东北故事集》,向读者献上了温暖如春的祝愿。封面的插图,由迟子建亲手绘就:盎然的原野中,一只素色的罐子盛开着似锦的繁花。正如作家所言:“那些隐匿在冻土深处的故事,以前似乎是浑噩的,如今却鲜润明媚。”合上书,穿越故事的风雪,我们终将“收获来自忠诚、无私、良善之人的抚慰与勇气”,以赤诚的热望,点亮来自内心深处的烛火微光。/TT编辑/三有

  ×


迟子建|《东北故事集》

  本书是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迟子建的全新作品,收录了作家近年来创作的三部钩沉东北历史的中短篇小说:


  《喝汤的声音》聚焦海兰泡惨案,述说哈喇泊家族三代人在黑龙江畔的生死传奇与爱恨情仇;《白釉黑花罐与碑桥》以宋徽宗的幽囚岁月为切入点,展开一场亦真亦幻的相拥与别离、荣辱与兴衰的穿越之旅;《碾压甲骨的车轮》以晚清罗振玉所藏甲骨失散为引,围绕一桩迷雾重重的失踪案,探寻人类心灵世界的烛火微光。


  ——这是三场游历于现实和历史双重空间的历险,而最终你将收获来自忠诚、无私、良善之人的抚慰与勇气。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描写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展示了弱小民族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现代文明的挤压下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性格和风情。本书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迟子建|《烟火漫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