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原名叫什么推荐文章1:姜子牙(姜太公)

   姜子牙本姓姜,名尚,字子牙,他的祖先曾受封于“吕”地,故又名“吕尚”。他是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一位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将他视为本家人物,故被尊为“百家宗师”。


  穷困潦倒

  姜子牙未辅佐周文王前,生活十分潦倒、坎坷多磨。三十二岁时,因为商朝战争不断,他为了躲避战祸,跑到山上修道,经过四十年的苦修,直到七十二岁才出山。出山后,因为年纪大又没有一技之长,只好暂时投靠在朋友的家中。为了谋生,他曾经编制竹篓或把小麦磨成面粉拿到市集上贩卖,也开过饭铺、卖过牛马猪羊、为人算过命…等等,可是每次都支持不久就失败了,因此经常受到妻子的奚落与冷嘲热讽。

  后来他在纣王手下担任下大夫的职务,可是纣王荒淫酒色、暴虐无道,命令他监造“鹿台”。姜子牙看了图样,发现这“鹿台”高四丈九尺,上造琼楼玉宇、殿阁重檐,且要以玛瑙砌成栏杆,宝石妆成栋梁。姜子牙见到纣王如此役使百姓、荒唐无度,末日必将不远,于是对妻子说:“我不忍见万民遭殃。娘子!你和我前去西岐,将来必有腾达之日。……”可是他的妻子嫌他没本事,好不容易熬到一个小辟也做不好,就不愿跟他在一起了。姜子牙不得已只好独自一人逃到西岐了(西岐就是后来的周国)。

  辅佐周室

  姜子牙用了几十年的功夫,勤学苦读,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可谓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学识渊博。尤其对历史和时势的研究更是驾轻就熟如今当了姬昌的太师可以说是厚积薄发运筹而游刃有余。在西岐时,对内他帮助姬昌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策如:实行“九一租税制”,即农人租用公田,只缴纳九分之一租税的低税制度;给大大小小的官吏“分地”,作为官吏的奉禄,而且子孙可以承袭等。这样,就调动了农人在官田上努力生产、官吏们自觉地搞好本人分地生产的 极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有朝一日兴兵伐纣奠定了稳固的经济基础。对外,姜子牙协助姬昌实行光养 晦薄秃孤立瓦解的政策对 商王他表面上表现得 谦和恭顺一心事殷 使商王误以 为周是最可靠的属国姬昌 是位忠心的伯而 在暗中却采取种种手段,拉拢争取殷商王 朝的其 他属国使殷 商越来越孤 立结果许多诸 侯国和部落陆 陆续 续地弃殷而投周,到了后来,殷商虽名为天子,而真正附属于他的属国、部落却连三分之一都不足了。这样,就又为最后消灭纣王,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可惜的是,姬昌未能实现灭纣的愿望,便撒手归西了。姬昌死后,他的儿子姬发继位,这就是周武王(姬昌死后被追封为周文王姬发继位亦继志继续为兴周灭商而努力他拜姜子牙为国师并号称为师尚父姜子牙也不改初衷,继续全力辅佐姬发以图大业。有一天,武王姬发问姜子牙:“我打算减轻刑罚而又能 树立我的权威,少施行一些赏赐而又能使人们从善,少颁布一些政令法规而民众又都能自觉按一定的规范行事。请问师尚父,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姜子牙说:“如果你杀了一个人就能使一千个人害怕而不再犯罪,杀两个就能使一万个人害怕而不再犯罪,杀三个人就能使三军军威大振那么你就把他们杀了如果你赏了一个而使一千个人高兴赏两个人而使一万个人高兴赏三个人而能使三军上下都高兴,那么你就赏他们;如果你能通过法律条令约束了一个人而使一千人遵照执行,那么你就用这法律法令去约束他;如果你能通过禁止两个人的错误行为而使一万个人不再去做,那么你就去禁上;如果你能通过教育三个人而使三军上下都受到教育,那么你就去教育。总之,能够杀一个而惩戒上万人,赏赐一个而激励更多的人,这才是有道明君的权威,幸福之所在啊!”武王姬发听了,顿开茅塞,照着姜子牙的话去做,时时慎于刑赏,力求令行禁止,使周朝的政治更加清明,背叛殷商而依附周室外的人越来越多,出师伐纣的日子已经指日可待了。

  这时周朝已羽翼丰满国势日隆而殷商王朝已出现了土崩瓦解之势。特别是殷商王朝统治集团内部 发生了内忠臣良将被杀的 被杀被囚的被囚 外逃的外逃降周的降周 姜子牙审时度势,认为伐纣的时机已到便亲任主帅统领大军以吊民伐罪为号召,联合诸侯各国出兵直取商都。经过牧野一战,大败商军,迫使商纣王连夜出逃,与妃子妲已投火自焚于鹿台。中国历史上的殷商王朝至此也便宣告灭亡了,姜子牙终于完成了扶周灭商的宏图大业。

  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姜太公封于齐地后,过了五个月,回来向周公告齐地的情况,周公问他:“你怎么这样快就回来告呀?”他回答说:“我简化了君臣的礼节,一切顺着当地的风俗民情做,所以齐国很快就上轨道了。”周公的儿子伯禽被封在鲁地,三年后伯禽回来向周公汇情况,周公问他:“为什么这么慢才回呢?”伯禽答道:“改变那里的习俗、革新那里的礼法,至少要三年才能看到效果,所以回来晚了。”周公听了以后,叹道:“政令只有平和易行,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会长治久安。”

  姜太公在他著作的《六韬》一书中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他主张国君要行仁修德,不可为己而害民,如此人民才能与国君同舟共济,国家才会越来越强盛。

  姜太公不仅为周朝建立了完整、严密的政治体系,也为齐桓公和管仲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军事思想,在《六韬》、《阴符经》、《太公兵法》、《太公金匮》等著作中都有论述。历代著名的军事家如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吸收了《六韬》等著作的精华,并予以发扬光大,故皆能在中国的历史上名垂不朽。`

  屠牛卖食

  谯周说,太公不得殷商所赏,行年七十岁,还在朝歌以屠牛为业、又在孟津开酒馆,七十几个诸侯经过,但无人赏识。一说是过了七年多,但无人赏识。

  六韬

  《六韬》是古代的一部着名兵书,为武经七书之一。《六韬》又称《姜太公六韬》或《太公兵法》。旧题周朝的姜尚着,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已不可考,现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问答形式呈现,以周武王设问、姜尚答之,来探讨各种古代军政议题。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据民间传说,太公至渭水钓鱼,希望能遇见明主。据说姜尚用直线无弯折的金属丝钓鱼。三个月后,周文王出巡至渭水边时发现八十多岁的姜尚。周文王见吕尚的鱼钩是直的,好奇问道:“鱼钩应该要是弯的,为什么你用的鱼钩是直的呢?”姜尚对曰:“我要钓的鱼,是自愿上钩的,我不必用弯的鱼钩来强迫鱼。愿意来就来,不愿来,就算了罢。”周文王马上领悟,这是双关语,在指求才若渴的自己,于是说:“殷纣暴虐,民不聊生,我将要振兴世道,请先生担任我的老师。”姜尚应允。周文王当场拜姜尚为太师,请姜尚上车,屏退车夫,亲自拉车将姜尚请回,路程约八百步,姜尚便推算出周朝之国祚约八百载。虽然这个故事并不见于正史记载,更加可能是野史的虚构,它仍然在民间流传甚广。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即源于此。

  圆满成仙

  据史书记载,姜太公活了139岁。为什么他能活得那么久、且有那么大的智慧呢?据了解,修炼的人达到某个境界之后,可以开智慧,也可以延长寿命。姜子牙经过四十年的苦修,不但延长了寿命,还悟到了常人悟不到的宇宙真理,然后再经过十几年的艰苦磨炼,最后终于成就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丰功伟业。

  因为太公的生平是如此的伟大、超常与不凡,可以说几乎只有神仙才能做得到,所以齐人称他为“天齐至尊”。道家则传说他已经修炼圆满升天成仙了。明代的《封神演义》中,更明确把他纳入神仙之列。而历朝历代也都有人为他建立寺庙,以供后人瞻仰。

  《封神演义》中的姜尚

  在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尚是一个阐教的老仙人,七旬时奉元始天尊之命,骑着四不像,带着神器打神鞭及杏黄旗下山,扶助周朝,取代商朝,并执行封神的计划,打神鞭是姜子牙的武器,可以击落有修为的神仙。杏黄旗全名为中央戊己杏黄旗,以大地之力护身。

  太公在钓鱼时遇见周文王姬昌,两人相谈甚欢,由于文王祖父周太公曾预言“圣人将现,周得以兴”,所以姜尚又通称太公望(太公所期望之人),之后,姜尚便致力于辅佐文王,文王死后,姜尚继续辅佐继位的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并率兵讨伐商朝,漫长的战斗中姜尚面临了七次死亡,三次灾厄,但最终平安无事,大破诛仙阵,盟津会八百诸侯,斩妲己,成功让武王一统江山。姜尚也将战斗中阵亡的英雄义士们,册封为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为仙界注入新血。

  姜尚由于小说与民间传说的风行,受人奉为神明。有时会以色纸,上书“姜太公至此”贴于家门等处,以求避邪消灾。


  姜子牙原名叫什么推荐文章2:姜子牙姓吕名尚,周文王却亲切称他“太公望”,您看3字分量多重

  姜子牙原名叫什么推荐文章3:姜子牙仙逝后,周王朝立刻杀了他的后裔,真的是“兔死狗悲”吗?

  

前言

  作为周朝奠基人的周文王姬昌在历史上是拥有崇高地位的,后世对他十分推崇,在提到姬昌的时候不得不说的就是那一位传奇人物——姜子牙。姜子牙的一生也是极其精彩,并且因为后世文学作品的影响,让我们在提到他的时候总是会增添很多玄幻色彩。


  今天要说的就是在姜子牙逝世后,他的后代结局是什么样的?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姜子牙逝世后,周王朝开始对他的后裔大开杀戒,其中原因也很简单——兔死狗烹,这也是王朝常态。事实上周王朝真的是因为忌惮就杀了姜子牙的后人吗?这件事有证据证明吗?


  

一、战功赫赫

  毕竟是商周时期发生的事情,商周距离今天有两三千年,所以后世对于当年的很多事情了解并不很完善,即使是在正史中,对于当时的事情记载也并不是很多。即使是我们所熟知的《史记》也是如此。


  姜子牙原名叫姜尚,其实他的祖上也是繁荣过的,他的祖上曾参加过大禹治水,也正是因为在大禹治水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得到了封地。因其封地在吕地,在他的族人中,有很多的吕姓族人。


  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他的家族也开始渐渐地衰败,等到了姜子牙这一辈的时候,他已经享受不了一点贵族的特权。不仅享受不了贵族特权,并且他的生活也只能勉强温饱。虽说生活很不如意,但他自身是很有才华的。


  怀才不遇也让姜子牙心中很煎熬,就在他为生活艰难所困时,他听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雄主周文王在寻找人才。姜子牙顿时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也就是因此才有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说。


  在周文王的邀请之下,姜子牙去到了周地,效忠周文王。其实像姜子牙这样的人在投靠一个君主前,肯定是会提前打探过的,姜子牙早就知道了周文王的才能。在来到周文王身边后,姜子牙根据当前局势作出了许多对国家发展有利的政策。


  并且对于姜子牙所说的计谋,周文王从未反对过,基本上就是姜子牙怎么说,周文王怎么做,当然也正是在这一对君臣的合作下,让整个国家生产力和军事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周文王也是一位有雄心壮志的君主,遗憾的是在他还未完成自己志向之际,就逝世了。


  但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同样是一位杰出的君主,他继承了周文王的遗志开始为推翻商朝努力。此时的商朝在商纣王的带领之下岌岌可危,即使是没有周武王,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此时商朝也是内忧外患。


  趁着商纣王出兵东夷之际,周武王发动了进攻,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虽说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胜利,实际上付出了很多的流血和牺牲。能这样轻易地就得到胜利,姜子牙功不可没,周武王也不是那小气的君主,在西周建立后,给了姜子牙一块封地,也就是齐地。


  值得一说的是,根据史记中记载,这并非是一个好的封地,此时的齐地和今天是没有办法相比的,因为水土流失,生产力水平很低,直接就导致人口也很少。不过对此姜子牙却并不在意。


  毕竟姜子牙自身能力是很出众的,所以他有信心能将这个地方打造得适合百姓居住。这一件事对他们来说却未必是一件好事。


  

二、子孙后代

  别看在接手的时候是一个弱小的国家,但在姜子牙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后,齐国很快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就是因地制宜开展了很多符合当地的生产,并且还利用当地便利的交通,大力发展商业。进行商业的同时,农业也没有落下,齐国在农业和商业都得到显著发展后,渐渐地成为了东方最富裕的一个国家。


  这样的齐地不被其他国家注意也是不可能的。在这主流的说法是:不仅其他的国家注意到了齐国,就连周王室也注意到了这样的一个繁盛的国家。


  因为当年姜子牙打下的基础,和制定的政策。即使是后面的君主能力不是很出众,只要严格地按照姜子牙制定的政策就能够让国家发展。


  并且一个国家也不可能都是昏君,总会出现一位能力出众的君主。只要是出现一位明君,那齐国的势力就会再一次提升。这肯定是统治者不愿意看到的,周王室开始对他们产生猜忌和忌惮之心。


  也就是因为周王室对于齐国猜忌造成了之后那一件影响后世的事情,周夷王听信谗言,将姜子牙的后人齐哀公给烹杀。纪国和齐国是接壤的,但因为齐国的国力更加强盛,是以在两国的斗争中,纪国没有一次胜利的。


  不胜利能占到小便宜也行,但是连小便宜都占不到。于是他们的君主就决定去周夷王面前告状,周夷王也果真相信了,并且残忍地将齐哀公给杀了。


  必须要说的是也不能都怪周夷王听信谗言,当时周王室的局势确实是很不乐观的,此时的周王朝对于诸侯的掌控力,已经开始下降了。


  是以周王室需要用强硬的手段。来向整个天下彰显,自己的地位。所以说这并不能归咎于周天子针对姜子牙的后人,只是他巩固自己地位的一种手段。


  其实根本就不用周王室出手,在田氏代齐的过程中,也是出现了很多流血和死亡的。田氏为了能够巩固自己地位,很多姜氏族人都在这一场劫难中被杀。


  这一场灾难完全是属于齐国内部的斗争,不能怪到周王室的头上。无论是在史料中还是在相关的影视作品中都能够看出,周王朝对于姜子牙是很尊重的,整个周王朝对他都是十分的推崇,是以在姜子牙逝世后周王朝就对姜子牙的家族进行清算,这件事是值得推敲的。


  

三、并不准确

  并且在周夷王将齐哀公杀了后,并未对其他的姜子牙后人出手,不仅没有对他的后人出手,甚至还让姜子牙的后人重新统治齐国,若是周王室真的容不下姜子牙的后人,就应该趁机将他们全部都给处置了,而不是让他们重新回到君主的位置。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为什么在百姓们的心中都认为姜子牙离世后周王室对他的后人出手。这一说法流传至今也是有原因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民间故事的影响,上文也说了姜子牙在周王朝备受推崇。


  就连王公贵族们对他都是极其崇拜,更不用说百姓们了,并且他的一生本就是极具戏剧色彩的,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在民间一直都是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在百姓的口口相传中,不由自主地就会在他的身上增添一些悲剧色彩。


  这也是文学创作中一种常用的手法,随着传播越来越广。这一说法就这样流传了下来。并且依靠大家的固有思想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姜子牙为西周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其完全达到了功高盖主,甚至在民间姜子牙的声望都超过了周武王,想必没有一位君主能够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样符合逻辑的情节,很容易就会被人们所接受,毕竟不杀功臣的君主在历史上也少见。是以在百姓乃至后世的印象中,就形成了:在姜子牙逝世后,周王室将他的后人都杀完了的固有思想。


  

结语

  我们今天只能从史料中推测当年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虽说正史不一定真,但是和野史相比它就多了几分可信度。必须要说的是在所有的史料中都没有确切证据说明周王室在姜子牙逝世后就大肆屠杀他的后人,我们在看待历史的时候一定要依靠可靠的史料。


  姜子牙原名叫什么推荐文章4:95岁蓝天野去世:最经典的“姜子牙”,一生原来那么传奇

  今天(6月8日)下午,又一噩耗传来,“老戏骨”蓝天野因病逝世,享年95岁。


  我们又失去了一位老艺术家……


  老爷子演了一辈子戏,塑造了众多经典人物,是演艺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老艺术家。


  对于全国观众而言,蓝天野最让人熟悉的形象,还是1990版《封神榜》中的姜子牙。


  ● 在90版《封神榜》中,蓝天野饰演姜子牙


  姜太公的仙风道骨、运筹帷幄,在剧中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使封神题材影视剧拍了无数部,蓝天野的姜子牙依然无人能够超越。


  去年6月29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蓝天野老爷子是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演艺界人士。


  人们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要将这至高无上的荣誉颁给他?


  原来,除了演员、导演,蓝天野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曾经的中共地下党员。


  甚至连他的名字,以及他转投的演艺事业,都是听从党组织安排的。


  “组织让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党怎么决定,我就怎么做!”


  这句话,从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蓝天野已坚定不移地践行了70多年。


  蓝天野,原名王润森,1927年出生于河北饶阳。


  小时候的他喜欢画画,一门心思打算做个画家。


  后顺利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即中央美术学院前身,专门学习绘画。


  ● 小时候的蓝天野


  那时的他对绘画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油画、水彩画、铅笔画、版画、漫画,各种形式他都练习过。


  “我顺其自然地就成了班里美术版面的设计者,还经常在课堂上偷偷画老师,甚至还在学校的板上开辟了一个‘每期一师’的漫画专栏。”


  “那时我都是用炭笔画,要修改时就用馒头擦掉。有时到中午了,才发现馒头也用得差不多了。”


  至今提起那段往事,蓝老仍充满了兴致。


  1945年,国民党统治下的北平,百姓生活依然是水深火热,与此同时,共产党领导的学生民主运动开始在地下展开。


  蓝天野的三姐石梅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她被组织从解放区派回北京,任务是在大城市发展地下党的力量。


  蓝天野的家也成了北平地下党的一个联络点。


  ● 蓝天野的三姐石梅


  姐姐给蓝天野带来了《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两个中国之命运》等书籍,这些前所未闻的新文化、新思想,犹如给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他感到无比震撼。


  在姐姐的带领下,蓝天野参加了革命工作,负责刻印蜡版、印制宣传材料等,随着工作的开展,他成为姐姐回北京后发展的第一个党员。


  ● 1946 年,蓝天野20 岁(后右一)和嫡母(前右)、 庶母(前左)、姐姐、姐夫


  1945年9月,18岁的蓝天野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蓝天野冒着生命危险,在解放区与国统区之间,从事着传递信息、护送人员、运送物资等工作。


  这些在旁人听来都是高风险的任务,在蓝天野的回忆中却并不是什么大事。


  “这是我为党做的一项具体工作,心里很高兴,也没有觉得特别危险。”


  1948年,国统区大城市民主运动高涨,很多大中学校的学生剧团,都是学生运动中的主力。面对这种局面,国民党反动当局对很多剧团开始怀疑,加紧监视。


  蓝天野所在的演剧二队和祖国剧团,正是地下党领导的据点。


  按组织指示,蓝天野和大批同志连夜撤回解放区。


  到达解放区后,接待人员说:“你在国统区还有亲戚朋友、很多关系,为了他们不受牵连,得改名字。”


  于是,他把原来的名字王润森,改成了“蓝天野”,一直沿用至今。


  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蓝天野在这里从事戏剧艺术工作。


  “因为当时党指示,让我把工作重点放在戏剧战线上,扩大党的影响。从此,我就一直从事话剧事业,直到现在。”回顾自己的艺术生涯,蓝天野颇为感慨。


  建院初期,很长时间都没有排戏,因为当时的很多演员都不是科班出身。


  为了提高演出效果,全院分成四个大组,下乡体验生活。


  晚上练戏,白天帮老乡收麦子、干农活。


  后来,体验生活也成为了“北京人艺”的特色之一。


  ● 1964年,蓝天野去京郊房山岗上村大队体验生活,和老书记、全国劳模吴春山(左)在牲口院共同相处半年


  多年来,蓝天野始终坚持对艺术事业的执着与追求,先后在《茶馆》《北京人》《蔡文姬》《罗密欧与朱丽叶》等70余部话剧中成功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


  其中,《茶馆》中的秦二爷、《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蔡文姬》中的董祀、《王昭君》中的呼韩邪单于等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


  ● 1957年话剧《北京人》中,蓝天野饰演曾文清


  而《封神榜》中的姜子牙,《渴望》中王沪生的父亲,则是他在跨入电视剧领域时,留在一代人心中永恒的经典形象。


  除话剧、电视剧表演外,蓝天野还作为导演,执导《山村新人》《故都春晓》等十余部话剧,并凭借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于1985年获北京市优秀导演奖。


  ● 82版《茶馆》 中,蓝天野饰演秦二爷


  同时,他坚持为青年演员讲授剧院传统、戏剧表演理论和技巧,曾接受过他教学指导的有童超、狄辛、林连昆、宋丹丹、濮存昕等众多艺术家。


  2011年,为纪念建党90周年,84岁高龄的蓝天野加盟剧组,重排献礼剧目《家》。


  他在排练中不慎摔伤,手指骨折,起身后的第一句话是:“对不住大家,让各位受惊了。”


  第二天,他坚持带伤出现在了排练现场。


  一部部优秀作品、一个个鲜活角色背后,支撑蓝天野潜心创作、精彩演出的动力,是对艺术始终如一的追求。


  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蓝天野为广大文艺工树立了榜样。


  他先后荣获中国话剧金狮奖、“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全国德艺双馨奖·终身成就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蓝天野还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回党和祖国。


  每年的“共产党员献爱心”捐献活动他都踊跃参与。


  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青海玉树地震,他都慷慨解囊。


  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他第一时间主动捐款2万元。


  2014年,得知“南锣鼓巷戏剧节”因资金短缺面临困境时,他当场捐出3万元,热切关心和扶持民营戏剧演出。


  2018年,在北京人艺开展的戏剧进校园公益活动中,他以91岁高龄,开启北京人艺名家讲坛第一讲,与清华学子面对面畅谈了他的戏剧与人生体验,分享了北京人艺艺术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2019年,92岁的蓝天野出现在了综艺《国家宝藏》的舞台上,扮演汉朝名将赵充国。


  今年年初,老爷子拄着拐杖走进北京人艺排练场,担任历史大戏《吴王金戈越王剑》导演。


  “只要观众需要我,我就会继续发好光和热。”蓝天野如是说。


  他真的用行动践行了承诺——将一生奉献给了舞台,献给了人民文艺事业。怎能不令人敬佩?


  当被问起对现在演艺界“小鲜肉”的看法时,他说:


  “这是一个侮辱性的语言,说明不具备演员的基本条件。演员需要充实生活积累,提高文化素养。”


  这是从红色年代成长起来的老一辈艺术家,对后辈的严格要求与殷切期待。


  “我干的这个专业,不光是娱乐观众,是在社会当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更激发自身的责任感。你会深深体会到,观众心中的这种真情、善良的东西是不容践踏的。”


  这是蓝天野留给所有演艺圈后辈的箴言。


  随着蓝老爷子的驾鹤西去,我们又失去了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


  在如今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真正的表演艺术家,越来越少了。


  愿老人家一路走好!文/牧龙闲人


  姜子牙原名叫什么推荐文章5:白天演员、晚上间谍,隐姓埋名75年,94岁的“姜子牙”传奇一生

  隐姓埋名75年,他的人生,比起他饰演的戏剧,还要传奇。


  “今天,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仪式,将党内最高荣誉授予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的共产党员。”


  「七一勋章」首次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正式举行。


  《忠诚赞歌》响起,三军仪仗队礼兵,高举国旗与党旗,护送勋章入场。


  共有29位功勋党员,获得了这一至高无上的荣誉。


  而其中,一个熟悉又意外的名字,闯入了大众视野。


  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


  作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之初的第一批骨干演员,眼前这位已经94岁高龄的老前辈,实在奉献过太多经典角色。


  在话剧舞台上,他是《茶馆》里目空一切的秦仲义,是《家》里道貌岸然的冯乐山,是《王昭君》中气宇轩昂的呼和邪单于……


  在电视荧幕上,他是《末代皇帝》里软弱结巴的溥仪父亲,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是老版《封神榜》里仙风道骨的姜子牙……


  但令人真正意外的是,直到获得「七一勋章」,他另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才终于被揭晓。


  原来,动乱时期,蓝天野还曾是一名出色的地下工。


  冒着危险,往前方传递情和物资;凭着急智,护送着整个队伍从敌方撤离。


  而「蓝天野」其实并不是他真实的名字,最初走上演戏道路也属于「工作安排」。


  “组织上让(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党怎么决定我就怎么做。”


  一句话,隐姓埋名75年,他的人生,比起他饰演的戏剧,还要传奇。


  01


  1927年5月,河北省饶阳县一个王姓的封建大家庭里,有一个小孩降生了。


  根据传统,他的祖父按照生辰八字,为他起名叫王润森,这是蓝天野的原名。


  他刚满月后不久,全家四代人便迁居到北平。


  军阀混战时期,到处都不太平。但所幸,王家凭借着丰厚的家底,一家人仍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在北京的胡同巷子里,蓝天野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白天跟着母亲去听京剧,晚上祖父给讲传统故事,偶尔还去逛庙会看民间表演。


  潜移默化地,激发了蓝天野对艺术的喜爱,尤其是画画上的天赋。


  可惜好景不长,七七事件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刚满十岁的蓝天野,亲眼看着北平沦陷,开始在日寇的铁蹄之下,饱尝亡国奴的滋味。


  更不幸的是,国难阴霾不散,家破人亡是必然到来的结局。


  接连两个月,蓝天野的祖父母和父亲,接连去世,只剩孤儿寡母艰难度日。


  可即便如此,蓝天野也并没有放弃对知识和艺术的追求。


  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国立北平艺术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美术教育学府,由徐悲鸿担任校长。


  当时,学校里很多青年学生,为排遣日伪威胁的苦闷和压抑,开始排练爱国话剧。


  受好友苏民的影响,蓝天野也加入其中。但此时的他并没有想到,这会成为扭转自己人生轨迹的齿轮。


  突然某一天,蓝天野三姐,已经六年杳无音讯的石梅重返家中。


  原来,她的“消失”是因为接受了先进革命思想的影响,早早加入了共产党,一直在抗日根据地从事革命宣传工作。


  这次回来大城市,是再次受到党的指派,开展地下活动,发展党员。


  蓝天野的家,也暗中成了北平地下党的交通站。


  看着三姐每天组装短波收音机,记录军区消息。才18岁的蓝天野虽然年轻,也挡不住为国效力的心。


  他追随亲姐的步伐,成为了一名地下党交通员。


  一边协助姐姐把消息文字,刻成蜡版逐页油印,完了之后交给地下党员分发;


  一边冒着生命危险,骑着自行车,将西山解放区需要的文件、物资,来回转送。


  这毫无疑问是非常危险的。


  日后回忆起这件事,蓝天野却说,完全没有多想,只想为党尽自己的一点力量。


  入党的那天,条件受限,没有仪式,也没有宣誓。


  但蓝天野至今仍清清楚楚记得那个日子——1945年9月23日


  他说,“就像人会记得自己的生日,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日子。”


  02


  入党后不久,组织看中蓝天野有话剧演绎的经历,交给他一个任务——转行演戏。


  话剧作为一种与社会紧密相连的艺术形式,成为了敌占区学生运动的重要方式。


  当时,北平

本文标题:姜子牙原名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