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指征两前三后推荐文章1:泌阳县医院举行业务知识培训

  驻马店网讯(本网记者 徐 明 通讯员 刘国福 连玉佳)10月25日,泌阳县人民医院在本院六楼会议室举办了手卫生和医疗废物管理、职业安全防护等业务知识培训班。全院临床、医技、护理部等行政职能科室相关人员参加了培训。


  培训班上,该院感控科负责人讲解了手卫生的重要性,着重对“两前三后”等几个洗手指征进行了详细讲解;在对医疗废物管理培训中,感控科负责人列举了医院各科室普遍存在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及医疗废物分类不规范等现象,从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医疗废物的概念、分类包装、转运、暂存、个人防护、意外职业暴露的紧急处置、医疗废物登记及相关违法行为处罚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并就工作中存在的疑问与大家进行了讨论交流;在职业安全防护培训上,授课人讲述了职业安全防护的重要意义,要求医务人员树立风险意识,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自觉做好职业防护。


  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医护人员的感控意识和职业防护能力,对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执业能力和医疗质量安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鉴于本网发布稿件广泛、数量较多,如因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 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及时处理。邮箱:


  2、驻马店网委托李中海律师13938357069 、 张万俊律师13839933168为本网站法律顾问,处理本网站相关法律事宜。


  洗手指征两前三后推荐文章2:2024年世界手卫生日—感染防控 “手”先出发

  “世界手卫生日(5月5日)”是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为强调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提高医务人员手部卫生,减少医源性感染而确定的。2024年5月5日是第16个“世界手卫生日”。


  今年WHO的主题是:“通过创新且有影响力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包括手卫生)培训和教育,促进卫生和护理人员的知识和能力建设。”


  口号是:“为什么手卫生知识仍然如此重要?因为它有助于阻止有害细菌在医疗保健中的传播。”


  2024年世界手卫生日提出四大目标:宣传培训—丰富资源—提高认识—建立评估。


  2024年“世界手卫生日”宣传海


  洗手和卫生手消毒五问五答


  一


  什么是手卫生?


  (图片来自公众号感控plus)


  二


  洗手和卫生手消毒指征


  “两前三后”。手卫生五时刻是针对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交叉感染风险而采取的措施,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手段。


  (图片来自公众号世界卫生组织)


  三


  什么情况下应该洗手?


  (一)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


  (二)可能接触艰难梭菌,肠道病毒等对速干手消毒剂不敏感的病原微生物时。


  四


  什么情况下医务人员应先洗手,再进行卫生手消毒?


  (一)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二)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五


  戴手套可以代替手卫生吗?


  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摘手套后应进行手卫生。


  :渭南市第二医院


  洗手指征两前三后推荐文章3: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志愿者“手卫生”知识走进校园

  淄博新闻网讯 手是致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这一途径比空气传播更具危害性,特别是小学生,从小培养正确和洗手习惯,可有效防范细菌病毒感染,是防止病从口入最有效的方法。近日,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青年志愿者走进淄川区实验小学,为师生奉献了一堂生动形象的“手卫生”医学知识课。


  课堂上,青年志愿者通过手卫生知识PPT,向同学们讲解了正确洗手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洗手等知识,为了便于记忆并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志愿者将什么时候需要洗手也就是手卫生指征“两前三后”的内容改为:吃东西前、上厕所后、放学回家后、接触钱币后、去医院/接触病人后。将“六步洗手法”的内容借用“洗手歌”讲解:排好队,挽起袖,轻轻拧开水龙头,水要放成细水流,先把双手来打湿,再把香皂搓手上,掌心正对搓一搓,掌心手背也要搓,手指交叉搓掌心,两手握握搓指背,大拇指儿转一转,捏紧指尖掌心划,别忘手腕搓一搓。为激发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志愿者还请部分同学上台演示洗手过程。


  志愿者在介绍洗手方法的同时,还编出了节约用水歌谣:健康快乐最重要,不要忘记水关掉,节约用水要记牢……并在学生中广泛传播。此项活动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称赞。


  (曲佳 孙秀珍)


  洗手指征两前三后推荐文章4:公众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洗手指引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和公众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意识和手卫生依从性,切实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成都市卫健委组织市疾控中心相关专家编写了《公众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手卫生指引》,供医疗机构和公众使用。


  1.什么是“洗手”?


  “洗手”是指使用洗手液或肥皂以及流动水洗手。当手部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洗手液或肥皂+流动水洗手。当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且不方便洗手时,可以使用免洗手消毒剂(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进行手部清洁。


  2.什么时候需要洗手?


  “两前两后”必须洗手。“两前”指接触食物前和接触自身眼、鼻、口前,“两后”指如厕后、接触被粪便或被可疑污染物污染的物品后,如用手捂住打喷嚏或咳嗽后占有的分泌物、公共场合的电梯按钮扶手等。


  3.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什么?


  (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2)取适量洗手液或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搓双手至少15秒,具体操作如下:


  a.双手掌心相对,指缝闭拢,相互揉搓;


  b.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c.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d.弯曲手指,使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e.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f.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4)在流动水下彻底洗净双手。


  (5)擦干双手,取适量护肤液护肤。


  4.关于手卫生的一些注意事项:


  (1)洗完手不要在衣服上“蹭”干,使用干净的纸巾擦拭或使用烘干机烘干。


  (2)在公共场所最好使用“感应式”或“脚踏式”的水龙头;如果必须用手拧水龙头,可以在洗完手后用干净的纸巾包裹住水龙头关水,或者在洗手的同时用肥皂和水洗净水龙头。


  (3)如果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请留意产品说明中“开瓶后使用”的有效期,一般开瓶后的使用期限不超过30天。


  (4)戴手套不能取代洗手,无论是否戴手套都要坚持洗手,减少手污染造成的接触传播。


  5.咳嗽、打喷嚏的正确姿势。


  (1)随身携带纸巾/手帕,咳嗽、打喷嚏时尽量避开他人,用双手捧住纸巾/手帕捂住口鼻。避免用双手遮盖口鼻,以免让手沾染上病菌。


  (2)如果临时找不到手帕或纸巾,情急之下可以用手肘或衣襟捂住口鼻,将喷出的飞沫阻挡在手肘或者衣襟上,这个部位不容易再接触其他公用物品,可以有效阻断病菌的传播。


  (3)使用后的纸巾不要随便乱扔,要丢到垃圾桶里。


  (4)咳嗽、打喷嚏后要立即清洗双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剂清洁双手。


  (5)如果患有呼吸道疾病,外出时要正确佩戴口罩,同时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说话语音不要过大,避免“唾沫横飞”。


  6.返岗返工应注意的手卫生:


  (1)返程、上下班途中注意手卫生,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物品,触摸后可使用手消毒液或一次性消毒湿纸巾清洁手部。避免用手直接触摸口眼鼻。


  (2)返程途中如需进食,要先洗手或者用消毒湿巾、手消毒液对手清洁后方可进食。


  (3)注意咳嗽、喷嚏礼仪。咳嗽、喷嚏时,请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并尽快洗手。


  (4)避免带着手套直接触摸口眼鼻。


  (5)上班期间注意手卫生,接触扶手、门把手、电梯按键、柜台等物品后,咳嗽打喷嚏后,餐前便后,外出回来要及时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6)回家后应立即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健康成都官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洗手指征两前三后推荐文章5:手卫生指征、手卫生时机及手卫生行为总是分不清?看这篇!

  
什么是手卫生指征?什么是手卫生时机?什么是手卫生行为?

  近日,笔者为完成医院院感科交代的任务,为全科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相关知识培训。展示到下面这张PPT时,科主任说:“这个手卫生哲学问题有点难,不能理解。”


  

  看着各位医护人员疑惑的表情,笔者确认,这张PPT的内容对于非院感兼职医护人员而言确实有点难懂。


  

既往笔者曾经就手卫生时机与手卫生指征的区别写过文章(见“手卫生指征和手卫生时机是一回事吗?”),本次授课PPT中又增加了“手卫生行为”一词,三个概念形近意疏,笔者觉得有必要将它们的联系及区别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

  所谓手卫生指征就是指执行手卫生的原因,而临床上降低病原体传播风险是执行手卫生的原因,因此手卫生指征也是两次接触之间存在病原体传播风险的时间窗,又叫手卫生时刻。通常指下图中“两前”和“三后”的五个时刻。


  

  手卫生时机指必须要通过执行手卫生来阻断细菌通过手传播的时刻,是构成手卫生依从性计算时的分母,所以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执行时机数/应执行手卫生时机数×100%。


  手卫生行为是指按照一定卫生程序进行手卫生,即洗手、卫生手消和外科手消。


  为将“手卫生指征、手卫生时机及手卫生行为”彻底弄明白,笔者举例说明。


  清晨,王医生先到医生办公室看完16床的抢救病志,洗手①,带学生推开病房门(手被门把手污染),卫生手消②后准备对16床进行体查:他触摸了患者的下腹部,又打开患者的腹带查看患者腹部伤口渗血情况,卫生手消③后,他调整了患者的呼吸机参数,再次进行卫生手消④后离开病房。


  案例中①②③④都是王医生的手卫生行为,他是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的手卫生,但是洗手①的手卫生行为并没有对应到上面的“两前三后”的手卫生指征,所以洗手①只是一个手卫生行为,并不能纳入手卫生时机数,也就不能参与手卫生依从率的计算。所以也就理解了“一个手卫生行为,不一定有手卫生时机”的涵义。


  卫生手消②是一个手卫生时机,对应手卫生指征——接触患者前。


  卫生手消③也是一个手卫生时机,却对应不止一个手卫生指征:触摸患者腹部后对应手卫生指征——接触患者后;查看患者腹部伤口渗血情况对应手卫生指征——可能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后。可见,卫生手消③这个手卫生时机对应两个手卫生指征。这就解释了“一个手卫生时机至少要有一个手卫生指征,可能有多个手卫生指征”的涵义。同时,在一个手卫生时机里一定要有洗手、卫生手消或外科手消的手卫生行为。


  卫生手消④这个手卫生时机对应手卫生指征——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理解了以上案例,是否茅塞顿开了?再来小结一下:


  手卫生指征就是上图中的“两前三后”;手卫生时机至少对应一个手卫生指征;手卫生时机一定要通过手卫生行为来体现;手卫生行为就是洗手、卫生手消和外科手消。


  参考文献:


  [1]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19[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5):796.


者简介

   

  文章:蒋志华


  单位: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文最终解释权归所有


  洗手指征两前三后推荐搜索词:

  

  1.

  

  2.

  

  3.

  

本文标题:洗手指征两前三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