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童声合唱团推荐文章1:在“上海之巅”,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唱响《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天籁般的童声回荡在“上海之巅”——上海中心大厦位于118层的观光厅。在华人指挥曾智斌的钢琴伴奏下,维也纳童声合唱团以一曲声情并茂的《我爱你,中国》,送上这支名团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美好祝福。


  “孩子们学《我爱你,中国》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一两个星期,但他们学得很快。”曾智斌表示,他在教维也纳童声合唱团演唱这首中国经典歌曲时,不仅从发音等技术角度执导他们,也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了歌词中的美好景致与深切情感,试图让这些异国的孩子们也能感同身受,从而唱出打动人心的效果。


  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吸引了不少在上海之巅观光厅参观的旅客。伴随着工作人员挥舞起的五星红旗,不少旅客和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共同唱响《我爱你,中国》。华灯初上,窗外是浦江流光溢彩的景色,窗内是人们悦耳动听的歌声,在这座上海地标性建筑内汇成一道美妙的风景线。


  维也纳童声合唱团是一支拥有500多年历史的奥地利国宝级名团。它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维也纳爱乐乐团齐名,并且是培育莫扎特、海顿、舒伯特等无数音乐奇才的摇篮。


  维也纳童声合唱团有大约100多位正式成员,年龄以9-14岁为主,他们被分为以莫扎特、海顿、舒伯特和布鲁克纳命名的四个巡演合唱团。这四个合唱团,每年要为全球将近50万现场观众奉献超过300场的音乐会。这些身穿海魂衫的小歌手们,足迹已遍布欧洲、亚洲、澳洲和美洲。


  维也纳童声合唱团(东艺供图)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将登台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演一场音乐会。值得一提的是,距离该团第一次来中国大陆巡演,正好过去了20年。1999年,维也纳童声合唱团从遥远的阿尔卑斯山、蓝色多瑙河畔,第一次来到古老的中华大地。在千名中外艺术家云集的紫禁城电视晚会上,维也纳童声合唱团面向全世界亿万观众惊艳亮相,这一刻被永久铭记。


  从1999年开始,维也纳童声合唱团每年都会来华上演音乐会,选曲包括经典的世界名曲、充满异国情调的民谣,还有耳熟能详的中文经典曲目等。此次来到东艺演出,该团除了诠释《乘着歌声的翅膀》《吉普赛生活》等国外名曲以外,还将演唱中国歌曲《采茶扑蝶》——福建民歌《采茶灯》的高潮部分。


  维也纳童声合唱团(东艺供图)


  《采茶灯》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一首民间歌曲,起源于龙岩市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2005年,《采茶灯》被列为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整首曲子描写了茶农们愉快采茶的场景,旋律高昂、优美,很容易使人身临其境。届时,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将会如何诠释这首中国歌曲的高潮部分,令人期待。


  未注明出处图片由叶辰亮摄


  :姜方


  编辑:姜方


  维也纳童声合唱团推荐文章2:维也纳清澈童声唱响珠江!广州鸣泉居酒店带来奥地利友谊

  2024年10月10日,拥有500多年辉煌历史的奥地利国宝乐团——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齐聚广州鸣泉居酒店,用清澈童声编织中奥两国人民的友谊。


  据悉,为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越秀集团旗下的广州鸣泉居酒店携手广州维童之友音乐艺术中心,邀请这支被赞誉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合唱团”的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在广州白云山下精彩上演了这场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的艺术盛宴。


  孩子们身穿经典的海军服,仰着纯真可爱的面庞,天籁般的歌声萦绕于岭南派建筑大师何镜堂院士设计的凯旋宫里,唯美呈现了世界音乐瑰宝、岭南建筑艺术与羊城云山美景的诗意交织,观众也在熟悉的作品中收获了新的视角和感动,沉浸式感受文化互鉴的多层次对话。


  音乐会共演出了17首曲目,以世界经典歌剧《图兰朵》唱段《在远方的山上》开场,接着是音乐剧《安妮拿起你的枪》唱段《娱乐至上》,和《鳟鱼》《摇篮曲》《蓝色多瑙河》等经典名曲,同时带来了世界各地的精彩民歌如卡林西亚民歌、保加利亚民歌以及来自塞尔维亚吉普赛舞曲的戏谑民歌,从文艺复兴的瑰宝到现代的音符,每一个旋律都在讲述着不同的故事,让现场观众在音乐中穿越时空,感受人类文明的璀璨。


  当孩子们精心准备的一首中国歌曲《茉莉花》和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旋律响起,迎来了整场音乐会的高潮,耳熟能详的旋律如同温柔的怀抱,跨文化的视听盛宴让观众在其中找到了情感的共鸣,现场响起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此次演出场地设于广州5A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麓边的广州鸣泉居酒店,酒店浓厚的岭南底蕴和中国待客之道,与奥地利音乐瑰宝相互融合与碰撞,中外文化的交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酒店总经理张彦杰表示:“继酒店今年4月举办的维也纳蓝色狂想曲音乐会,我们继续秉持岭南精神的开放与包容,通过维童柔美纯净的歌声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与广州市民共享天籁童声之美,酒店始终致力寻找岭南文化与各地艺术文化交流的方式,未来将持续通过各式活动积极推动互鉴共进,助力打造广州白云文化名片,共绘美美与共的时代篇章。”


  采写:南都记者 许琨


  维也纳童声合唱团推荐文章3:维也纳童声合唱团访问皇马,参观伯纳乌球场并观赏俱乐部奖杯

  近日,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参观了皇马俱乐部。他们参观了伯纳乌球场并观赏了俱乐部的奖杯。


  该合唱团于当地时间上周六在马德里举行了一场音乐会,他们利用在首都逗留的机会前往皇家马德里进行参观。参观过程中,合唱团的孩子们欣赏到了伯纳乌球场的壮观改造,他们亲眼见证了伯纳乌球场如何蜕变成为全球前沿的标志性场馆,并且观赏了俱乐部赢得的奖杯,其中包括26座欧洲冠军奖杯(15座足球冠军奖杯和11座篮球冠军奖杯)。


  维也纳童声合唱团推荐文章4:维也纳童声合唱团来华巡演 国家大剧院高歌《我爱你中国》

  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 钟欣 摄


  中新网北京10月5日电 “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4日晚,熟悉的歌声回荡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内,美妙的童声听起来有如天籁令人温暖。这是来自音乐之都的百年合唱天团——维也纳童声合唱团(以下简称“维童”)的孩子们带给首都观众的节日礼物,他们用这首每个中国人都会唱的歌曲表达着对中国的热爱和情感。


  每年300多场音乐会,除了演唱自己的保留曲目,“维童”每到一个国家都会演唱本地歌曲,以体现艺术共通、互敬的情怀。此前,在中国的巡演已经相继演唱了《茉莉花》《月亮代表我的心》等中国歌曲,深受观众喜爱。4日晚的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座无虚席,25个身穿水兵服的音乐小精灵用他们纯净的嗓音和各具色彩的歌曲征服了观众的耳朵和心灵。


  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 钟欣 摄


  此次来华巡演以施特劳斯家族代表作品为主,同时也选取了几首风格迥异的作品,包括迪士尼电影《欢乐满人间》中的经典曲目《烟囱之歌》、比才的歌剧《卡门》中的“街童合唱与进行曲”以及充满印第安风情的《克劳族印第安民谣》等。当然,“维童”还一如既往地带来了《高山青》《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中国本土作品。现场,观众用热情的掌声献给这些来自音乐之都的小天使们。


  此次巡演恰巧遇到中国的国庆节,团方还在返场环节特意安排了《我爱你中国》,小男孩儿们惊艳四座的演唱如同百灵鸟在丛林中飞舞,立即引起全场观众的共鸣。作为献给中国观众的节日礼物,“维童”用这首中国观众家喻户晓的歌曲表达了对这个古老国度的热爱以及多年来结下的深厚情谊。今年早些时候,“维童”在维也纳录制了《我爱你中国》,用这种特殊方式向中国观众拜年,视频一经央视播出引发热议,网上点击量上亿。当天下午,“维童”还对京城观众开放了公开排练,现场示范、分享了他们的合唱发声训练方法,与在场观众、合唱教育工及音乐爱好者们一起演唱了中外歌曲。


  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 钟欣 摄


  “维童”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合唱团之一,前身是奥地利皇家童声合唱团,近500年的历史使其成为奥地利的象征,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并称为奥地利的两大国宝,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童声合唱团,莫扎特、舒伯特、海顿等音乐大师都曾是这支合唱团的成员。与“维童”合作的也都是世界顶级艺术家和乐团,其中包括卡拉扬、伯恩斯坦、索尔弟、阿巴多、马里纳爵士、祖宾·梅塔、穆蒂、小泽征尔等指挥家以及维也纳爱乐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等。2017年,“维童”还以其天籁之声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完)


  维也纳童声合唱团推荐文章5:【合唱团】维也纳童声合唱团:五个世纪的天籁传奇

  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有一支被誉为 “歌唱天使” 的团体,他们身着蓝色水手服,用纯净的童声跨越时空,将五百年的音乐传统化作永恒的旋律。这就是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并列的 “奥地利国宝”—— 维也纳童声合唱团(Wiener S?ngerknaben)。


一、起源:神圣罗马帝国的宫廷圣歌

  1498 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为强化哈布斯堡王朝的宗教地位,在维也纳宫廷设立 “皇家教堂唱诗班”。首批 12 名男童接受严格的声乐训练,演唱格里高利圣咏与复调音乐。


音乐启蒙摇篮:海顿(1740-1749 年团员)在此掌握基础乐理,舒伯特(1808-1813 年团员)创作了首支合唱曲《万福玛利亚》,布鲁克纳(1845-1849 年团员)则从这里走向瓦格纳的音乐世界。莫扎特的纽带:1773 年,17 岁的莫扎特为合唱团创作《加冕弥撒》,并亲自指挥首演。1782 年,他又为合唱团量身定制《C 小调弥撒》,其手稿现存于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二、蜕变:从宫廷到世界舞台

  1918 年奥匈帝国解体后,合唱团因失去皇室资助濒临解散。指挥约瑟夫?斯克赫尼特(1878-1952)将其重组为私立机构,推动三大改革:


去宫廷化:1924 年引入蓝色水手服(灵感源自英国伊顿公学),象征 “音乐属于大众”。全球巡演:1926 年首次访美,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引发轰动,纽约时称其为 “来自欧洲的天籁”。录音革命:1930 年代与 EMI 合作录制《平安夜》《野玫瑰》等经典,成为首批全球发行的童声合唱唱片。

  二战期间,合唱团被迫为纳粹演出,但成员私下保留犹太作曲家作品(如马勒),战后成为重建奥地利文化的象征。1955 年,他们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为奥地利重新获得主权献唱,标志着国家重生。


三、传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组织结构:


现有 100 名团员,分属 “莫扎特”“舒伯特”“海顿”“布鲁克纳” 四个分团,每年演出 300 余场。教育体系:在奥加敦皇宫的寄宿学校接受 “三语教育”(德语、英语、拉丁语),课程包括文学、历史、科学,确保文化素养与音乐能力并重。

  ** 艺术总监杰拉尔德?维尔特(1991-2022)** 的革新:


曲目跨界:与英国摇滚乐队 “皇后” 合作《波西米亚狂想曲》,为《星球大战》电影录制主题曲。社会议题:与灵长类学家珍妮?古道尔合作环保主题音乐会,用歌声呼吁保护雨林。科技融合:2020 年推出虚拟演出《云端的和声》,全球 10 万观众通过全息投影观看。四、严苛训练:培育天使之声

  选拔流程:


每年全球约 3000 名男孩参加 audition,通过音准测试、即兴创作、舞台表现力三轮筛选。训练日常:6:30 晨祷与练声8:00-12:00 文化课(数学、科学、艺术史)14:00-16:00 合唱排练(每周学习 3-4 首新曲目)17:00 器乐课(钢琴、小提琴或管风琴)变声期管理:男孩在 14 岁左右进入变声期,可选择转入 “养老之家” 继续学业,或加入 “老团员协会” 参与公益演出。五、永恒遗产:音乐无国界

  文化符号:


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共同出演新年音乐会,成为全球收视率最高的音乐盛事之一。1997 年为戴安娜王妃葬礼演唱《奇异恩典》,全球 25 亿观众收看。奖项荣誉:1999 年获格莱美终身成就奖,2017 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著名校友:


作曲家:舒伯特、布鲁克纳、胡戈?沃尔夫指挥家:克莱门斯?克劳斯(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总监)演员:克里斯托弗?普卢默(《音乐之声》上校扮演者)结语

  当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歌声响起,多瑙河的波光仿佛在音符中流淌。他们用童真诠释经典,用坚持守护传统,用创新拥抱未来。正如指挥家卡拉扬所言:“他们的声音是上帝亲吻过的奇迹。” 跨越五个世纪,这支 “歌唱的天使” 依然在全球舞台上,用天籁之音书写着奥地利的音乐史诗。


  维也纳童声合唱团推荐搜索词:

  

  1.

  

  2.

  

  3.

  

本文标题:维也纳童声合唱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