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达海拔多少米高
色达海拔多少米高推荐文章1:色达,白色冰原上的金马
——甘孜行纪之七
△ 色达与班玛交界的杜柯河谷 尼玛嘉措 摄
将要到色达的时候,我下意识地看了一下车上的海拔表,3800米。突然在我脑子里闪出一首歌:“海拔三千八,这里是我的家,美丽的日喀则,我为你牵挂……”原来,我的家乡日喀则,跟色达的海拔高度几乎是一样的,心里突然有了一种暖暖的温度,色达再也不是意念中那副遥远而冰冷的模样。
在色达呆了一段时间,走了十来个乡镇,随着对色达的了解不断增多,感到虽然海拔高度差不多,但无论是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自然资源,还是社会发育、生活方式、文化形态等,色达和日喀则两个地方的差异还是很巨大的。
△风雪高原路 尼玛嘉措 摄
色达位于巴颜喀拉山脉东南尾部,整体上是一片大草原、大牧区,由此向川西继续延伸下去,就到了大渡河流域,到这里已经没有了整块的高原,只有连绵不断、支离破碎的山川了。比较而言,日喀则虽然海拔高,但农业却十分发达,年楚河畔的江孜、白朗、日喀则三县是西藏最重要的粮仓,城区里是一排排的白杨树,河岸边是茂密的柳树林。而色达高原的主体部分却是高寒牧场,冬天冰封大地,夏季牧草悠悠,几乎不见任何农作物的种植。两者倒也算得上是高原农区和高原牧区的典型代表了。
色达地处川青交界处,安多与康巴之间,无论从哪个方向看,他跟中心城市的距离都太遥远了。且不说成都、西宁、拉萨、昆明,就是到自己的自治州首府康定也有440多公里。直到上世纪50年代,这里还实行部落制度,瓦须部落头人是这里的实际统治者,没有哪个政府对这个区域进行过有效的行政管辖,建设更无从谈起。民国的《西康建省记》上说,“人皆游牧,逐水草而居,以牛毛为帷幔,无城郭碉堡。”筹备建县的办事机构1952年进驻色达时只有30余顶黑白帐篷,1956年才在现在的县城所在地建起第一座石木结构的平房。
△独特的色达民居 尼玛嘉措 摄
色达,藏语“金马”的意思。金马在雪原上奔驰该是怎样一种情形?我还真没有什么概念。虽然走过西藏和其他藏区的许多牧区,但真正在草原上住下来,融进苍茫的原野,这还是第一次。更令人不解的是,都说色达是高寒牧区,但在草原上等了一个冬季,却始终没有等来一场像样的雪。春节已经过了很久,正在一声叹息色达无雪时,大雪竟然飘飘洒洒地来了,而且是天天下,白天夜晚下,晴一会阴一会地下,持续不断地下了半个多月。当别人忙着迎接春天的时候,色达似乎刚刚开始进入一个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真是不可思议!
其实,色达也不仅仅是大草原。围绕在色达高原周围的有四条河流。东南部是尼曲河、达曲河,纵贯中部的是色曲河,东北部是杜柯河。前两条河流是雅砻江的上游,后两条河流是大渡河的上游。在这四条河的流域,那可是美丽的高山峡谷,葱郁的原始森林,清纯的瀑布溪流,嬉耍的野鹿猕猴。随便进入哪条山谷,都能让人流连忘返,跟色达高原的核心地带完全是两种景象。
△白色世界里的阿交社区 尼玛嘉措 摄
受自然历史条件的影响,色达地方的社会发育程度相对较低,宗教氛围也比较浓厚。这里的人们相信神话,相信传说,格萨尔的故事到处传扬,格萨尔的遗迹随处可见。这里的人们敬重生命,尊崇信仰,一山一水总关情,一生一世把神敬。这里的主色调是红色,寺庙是红色的,民居是红色的,僧装是红色的,牧民群众衣服是偏向红色的,甚至城镇也是红色的。这里的人老了,快要走不动了,不是在炉火旁打盹,而是去寺庙转经、转塔子,因此几乎在每一座寺庙的附近,都有一个类似居士区的集中安置区域。家里人为方便老人转经念经,就出资在寺庙附近自建一栋房子住下来。这样一来,寺庙周边的居士区就越建越大,僧人、老人、家人都混搭居住在这里,实际形成了一个个小的社区。
或许是因为天高地阔,色达很多寺庙的面积铺排得都比较大,但几乎没有什么建设规划,普遍显得凌乱无序。同时色达的寺庙基本上都是宁玛派,对人员的管理不像格鲁派那样严格,因此在寺庙的人员大概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人员分散型的,寺庙表面很大实际里面没有多少人,如翁达镇的金俄寺,虽说好像占了山的一面,总共也只有100多名僧人,而且只在每年4次大法会举办时僧人才全部集中,平时大部分都回家去帮家里劳动,到村寨为群众念经。另一种是人员聚集型的,如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在一条山沟沟里面,有僧人学经,有尼姑修行,有老人居住,有亲友投靠,有客人租住,各方人等蜂拥而至。很多好奇的游客徜徉在对藏地的臆想中,往往会为五明佛学院的壮观景象所震惊。
匆匆过客,或者是置身事外的人,并不清楚寺庙里边人员的构成,不了解学经修行的规矩,也不在乎房屋跑风漏雨、垃圾污水遍布、饮水食品安全、疫病疫情暴发、社会治安隐患,更可怕的是用电、用气、用火随时都可能引发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对这样超大规模的寺庙,有的猎奇,有的围观;有的赞叹,有的反感;有的向往,有的排斥。我们既要尊重信仰,也要敬畏生命,还要关爱那些避世而来的弱势群体,恐怕需要有客观理性的认知,有真诚的人文情怀,有必要的治理办法。
△色达金马广场 尼玛嘉措 摄
大山遮蔽着视野,传统束缚着观念。色达的教育等社会事业尽管在近几十年有了显著提高,但还是相对落后的。当地的乡干部说,色达县很多的社会发展指标在甘孜州都是排名靠后的。甘孜州的用工单位,一般都愿意找农区的,不愿意找牧区的,牧区的务工人员没干上几天,接下来就没有动力了,因此劳动力就业状况很差。据了解,这些年牧民群众重视教育的意识增强了许多,甚至到县城租房买房陪伴子女读书,政府也希望让更多的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用“小手拉大手”,让一个受教育的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思想观念的转变、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改善。天下并非“只有我色达瓦须为大”,色达人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上,有的要坚持,有的要打破,有的要重构,这必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无论如何外面的世界总是要面对的。
色达的产业无疑是不发达的,除了畜牧业占很大比重,发展旅游恐怕是一个方向。在这里我倒是愿意做一个色达旅游的热情代言者,推荐色达北部的驮盐古道,希望这里能成为一条新的旅游热线。一般来说,人们都习惯从南边的317、318国道,也就是川藏茶马古道进入色达。也的确是这样,过去色达牧区与周边农区进行粮畜交易,换取粮食、茶叶等,主要面向南方的炉霍、甘孜、马尔康等地。目前这已经是一条比较成熟的旅游路线,据说去年十一黄金周途经色达的人数平均每天达到了上万人。
△金俄寺图书馆的汉藏文大藏经 尼玛嘉措 摄
那么,除了茶叶和粮食,同样必须的盐巴呢?坚韧的色达人在很久之前就开辟了一条通向北方的驮盐古道。在青海果洛州的玛多县,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黄河的发源地,在鄂陵湖的旁边有一个湖泊叫哈姜湖,有很悠久的产盐历史。色达人在每年的春末夏初,组织驮队到哈姜盐湖捞盐、运盐。这条古道从色达出发,经过果洛的班玛、达日,到达玛多,全长400多公里,牦牛驮队来回需要一个多月。运回来的盐巴,不仅可以满足色达草原上人们的需要,还可以供给周边农区进行盐粮交易。1941年马步芳设立哈姜盐池设治局进行开采管理后,色达的驮队不肯交税,慢慢的色达人结束了驮盐的活动,这条驮盐古道也就沉没在历史的烟尘中,没有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了。
△色达格萨尔石刻 尼玛嘉措 摄
如今,川青两省交界处的公路通达条件都非常良好。那些去过了圣地拉萨、香格里拉、稻城亚丁的自驾游、骑行者们,何不尝试着走一条从成都到色达、到班玛、到玛多、到西宁的路线,这实际上是一条把青藏线和川藏线连接起来,把安多地区和康巴地区连接起来,把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连接起来的南北纵贯线。走过这条线路,对深度了解青藏高原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将会有一种完全不同的新认识、新体验!(中国西藏网 图、文/尼玛嘉措)
转载该作品,须注明中国西藏网和署著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色达海拔多少米高推荐文章2:拍课堂|壮观!色达五明佛学院,群山环绕之中的僧舍
色达五明佛学院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东南方约20公里处,海拔3700米以上。以佛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为数众多的红色小木屋,延绵起伏,蔚为壮观。
拍课堂学员 张清 摄于四川甘孜色达县
色达海拔多少米高推荐文章3:矿山变花海、荒滩换新衣 四川色达以良好生态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廖伯逊 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 李庆
五月的四川甘孜州色达县,青青草原,天蓝地阔,牛羊满山。
平均海拔4127米的色达县,是长江、黄河上游的生态保护屏障和“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的腹心。广袤的草原、河流,给予了色达良好的生态环境,也造就了色达美丽的风景。但曾经一段时间里,色达的生态也曾遭到过破坏。
“为了保护生态,守护家园,色达积极开展绿色草原行动,加大生态治理,如今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了,也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色达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舒先均说。
色达风光
风吹草低见牛羊
封育治理沙化 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
色达县共有草原1307.6万亩,但在一段时间里,深受草原鼠害的困扰。“草原鼠类十分猖獗,严重的地方,一平方米草地就有10多个鼠洞。”色达县林草局副局长杨小鸿说,这些草原鼠类啃食草根,使草原生态更加脆弱,草地慢慢沙化。
五年前,为了彻底遏制草原沙化,色达县全力推进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等重点工程项目,开启草原生态治理行动。工程技术人员采用物理、化学、生物防治等手段治理鼠害,再深耕土地、施肥,按照一定比例混播燕麦、老芒麦、披碱草等。通过一系列的综合配套措施的治理,草原植被覆盖度、产草量较综合整治前有效提高,草地沙化得到了根本性好转。
“通过连续几年的封育治理,草场恢复逐年向好,现在又是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我们也可以放心移交给村民了。”杨小鸿站在柏油路边,指着围栏围着的绿茵茵的草场说。
5年来,色达县集中连片治理鼠虫害面积达185万亩,修复草原194.6万亩。多年的治理,既改善了当地草原生态环境,还增加了牧草产量及部分牧民收入。同时,广大牧民保护草原生态、积极参与草原生态恢复建设的意识和积极性也更高了。
植树现场
沙化治理后的草场
高原上种树 湿地披上新衣
与受草原鼠害不同的是,色达有名的果根塘湿地,因前几年采砂现象严重,湿地内的色曲河河道变得坑坑洼洼。
为保护环境,2013年,色达县正式启动果根塘生态保护与治理项目,拉开了果根塘湿地的整治序幕。在整治过程中,色达通过清理采砂迹地、拆除非法建筑等方式,恢复了河道自然生态环境。
为了更好地实现果根塘湿地“看得见水、看得见树、看得见草、看得见动物”的目标,河道生态环境恢复后,色达县决定采取种草与种树相结合的办法恢复植被。
高原上种草容易,种树却很难。一直以来,色达县城因海拔高,很难长出树木。结合地理特点,色达县试验选种青海云杉。在滩涂栽植青海云杉1.5万株后,又在坡地栽种了2.6万株。
“那两年,我们就像照顾婴儿一样照看树木。”色达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舒先均说。经过努力,如今,以青海云杉为主的防风林带,正在果根塘湿地茁壮成长。
不仅如此,果根塘的永久性河流湿地、洪泛湿地、沼泽化草甸、灌泽湿地都得到全面恢复,中华秋沙鸭等各种珍禽水鸟、两栖类、鱼类等又回来了。现在果根塘湿地,河水波光粼粼,云杉郁郁葱葱。
果根塘湿地公园风光
色达花海
废弃矿山变花海 打造网红打卡地
如果说,果根塘湿地的“美貌”是修护换来的,那么洛若镇的花海,可谓是华丽蜕变。每年七月至九月,在从康定到色达的必经之路上,洛若镇花海的紫花苜蓿、波斯菊、柳兰等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拍照打卡。
但游客们却很难想象,这片花海的所在地,原来是一个金矿开挖场。矿山废弃后,卵石遍地、满目疮痍。
转折在2012年。那一年,色达县将洛若废旧矿区列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重点,采取“矿山治理+生态修复+景旅融合”的方式修复生态。
土方回填、矿渣整治、削坡筑台……经过治理,水土流失、岩石裸露、乱石成堆等问题得到全面整治,并回填土石方328万立方米。工程完工后,又采取“建设生态植被+建设高产打贮草基地+封育补播恢复植被”的方式进行全面修复治理,植被覆盖率达到100%,植被平均高度增加15厘米至20厘米,消除了地质安全隐患,实现了矿区生态恢复。
2020年,成都市温江区对口支援色达县,又以景旅融合的方式,打造网红打卡地。种植了紫花苜蓿、波斯菊、柳兰等观赏花卉770亩,配套建设木栈道603米、观景平台5个。
直到现在,到这儿旅游的客人依然络绎不绝。迎接他们的,是蓝天、白云、草原、花海,和一切关于高原的美好。
(图据色达县委宣传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料微信关注:ihxdsb,3386405712】
色达海拔多少米高推荐文章4:震撼心灵!世界最大佛学院藏在海拔4000米的山谷 密密麻麻的僧舍连绵数公里
色达五明佛学院距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城20余公里,在一条海拔4000米左右、名叫喇荣沟的山沟里。李仁奇摄
佛学院创建于1980年,当时仅有30余人。李仁奇摄
1987年,十世班禅大师赞成在这里成立佛学院,亲笔写信给色达县政府,请求支持。1993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学院题写了校名。李仁奇摄
美国《世界》曾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李仁奇摄
色达佛学院的僧舍令人叹为观止,连绵数公里的山谷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木棚屋。李仁奇摄
谷底和山梁上分布着几座寺庙和佛堂,装饰考究,金碧辉煌。李仁奇摄
这里既是宗教圣地又是旅游热点,慕名而来的游客很多。李仁奇摄
值得称道的是它没有像国内某些著名寺院一样高度商业化,不收门票,乘车、食宿的价格也在合理的区间。李仁奇摄
色达佛学院的学制分长期和短期进修两种,长期学制为6年,特殊学位却需要13年。李仁奇摄
学员通过各学科的单科考试之后,立宗论和口头辩论及格的,学院可以授予堪布(法师)学位。李仁奇摄
佛学院有不少汉地显宗学生,设有汉经院,由堪布用汉语讲经。李仁奇摄
万名左右的僧人虽来自不同地域,却都平和相处。李仁奇摄
佛学院戒律十分严格,男众女众的僧舍泾渭分明,即使是兄妹亲属,彼此也不得互访。李仁奇摄
色达佛学院的确是一片佛教世界的净土,它给人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上万学员在高寒山区简陋的房舍里经年累月刻苦学习,没有虔诚的信仰是难以支撑的。李仁奇摄
色达佛学院。李仁奇摄
色达佛学院。李仁奇摄
色达佛学院。李仁奇摄
色达佛学院。李仁奇摄
色达佛学院。李仁奇摄
色达佛学院。李仁奇摄
色达佛学院。李仁奇摄
色达佛学院。李仁奇摄
色达佛学院。李仁奇摄
色达海拔多少米高推荐文章5:远离尘世的佛国净土 一起去色达洗涤心灵之旅吧
成都全搜索2015-04-30 09:12:23
传说中的色达是五明佛学院和满山的僧舍。当年上师苦心创建的破败的学经点,到今日的佛学院已经蔚为大观,喇嘛数万。荒凉遥远的山里,连绵数公里层层叠叠的僧舍,僧舍簇拥着的佛学院经堂,还有身披绛红色僧袍的喇嘛和觉姆,形成了色达隐秘又壮观的世界。
传说中的色达是藏地的红色。红色的经幡,红色的木屋,红色的宫殿,红色的人群,与山体连成一片,深沉的红色从视野一直冲击到心灵。藏地的红色,是神秘威严的,阻隔了神和世俗。走过西藏,青海,甚至尼泊尔,印度,都再也找不到色达这样摄人心魄的红。
传说中的色达是佛祝的悲悯之地。坛城转经,转上一百圈疾病就会痊愈;活佛受洗,清水带着信仰和纯净的力量给予过往的旅人以赐福;天葬之礼,僧侣的诵经给受苦的灵魂架一座升天的梯。佛云人生八苦,色达抚慰了生苦,老苦,病苦,死苦,那么离开色达,我们这些凡尘中的俗人,大概又要经历一次爱别离苦了。
旅行亮点
喇荣五明佛学院——聆听佛的声音
蓝天白云下,红色的经幡,红色的木屋,红色的衣袖汇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这里是世上第一的佛学院,这里也是无边的佛法海洋。
你可以听课诵经,也可以静坐观心。无关繁荣,只关信仰;远离城市的喧嚣,这座安安静静地躺在甘孜州的一层一层密密麻麻的红房子佛学院,以及静默驻守在里面的勤奋简朴,一心朝圣的喇嘛觉姆,带给我们的只有震撼,惊喜和神圣。
有人问上师:菩提心的修持需要多久?
他回答:生生世世。
天葬——最肃穆的轮回礼
“若不能常常想到无常,想到死亡,虽有绝顶的聪明,照理说也和呆子一样。——仓央嘉措。
为什么我们在天葬的时候,看不到家属的哭泣?
家属是不会哭泣的,因为在我们这里,死亡是又一个新生,生死轮回,就是在此,如果家属哭泣,只会让死者飘渺于生死之间,不得轮回。
什么又是轮回?
人都有前生来世,众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生死不已,像车轮一样转动不停,循环不已。我们这里出现了很多知道前世的小孩,他们两三岁就能说出,之前的身世,人们前去一查,就有这样的前世。所以我们目前的修行,就是为来世积德。
坛城——十方诸佛菩萨的清净之地
Mandala,梵文,意味着”圆圈”。
转山转水转佛塔。法王修建了这个可以看到、可以转绕的坛城,于是信徒们在这里磕长头,转经筒。下等功德108圈,中等功德1080圈,上等功德10800圈……转啊转,转出了连绵的佛法,萦绕在4千米海拔的高空上,点亮了信仰。
坛城,诸佛聚集的宫殿,象征着本尊的智慧与威德,带着一丝怜悯,加持众生。
夜空——三万英尺的奇迹
如果说,天上的星是指引众生前行的路灯;那么,人间的灯一定是象征生命力量的源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漫天的繁星下,一盏盏昏黄的灯光逐渐亮起,点燃了整个色达,点亮了人们的心……站在山顶,抬头便是三万英尺的星空,低头则是横贯无垠的灯海;风声,雨声,念经声,声声入耳;这一刻,色达不再是色达,它化身为信使,传达着众生的信仰之念。
行程安排
第1天:成都—汶川—马尔康—观音桥镇
06:40成都茶店子地铁C出门集合07:00出发,上都汶高速,沿途领略阿坝川西风光,沿岷江支流杂谷脑河谷一路向上。“杂谷脑”也是藏语“吉祥”的意思。沿岷江逆流而上,观看紫坪铺水库工程的建设工地,穿过界碑进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沿途观赏川西田园风光。下午经米亚罗、马尔康,沿途观赏色曲河峡谷风光,经双江口镇,约16:00-16:30到达观音桥镇。
【今日路程】共计约420km车程约9小时
【温馨提示】
1、沿途车程较远,可以自备旅行三宝,方便车上休息;
2、此线路途径高原地区,易有高原反应,需留心身体不适,注意休息;昼夜温差教大,需要准备好保暖衣物。
第2天:观音桥镇—翁达—色达五明佛学院
清晨伴随着太阳的升起,继续往色达前行。干净燃烧的阳光下,黑色的牦牛与白色羊群如音符般流过;若隐若现地,微风吹来云朵般柔和的牧歌。就这么静默的,像一个真正的朝圣者,前往无尽苍茫的解脱彼岸。短暂的休息和吃饭之后是自由活动时间。
【五明佛学院】是如今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走走转转,沿路可以看到散布的红色屋子。转过弯,银岭碧草间,数千间赫红色僧舍浮现在眼前。金色光辉洒下来,整面山的木屋仿佛燃烧在佛光中。傍晚时刻,一起徒步到佛学院最高的山峰,站在那里,聆听着山间的阵阵梵音,远观佛学院全景,静静的等候着日落的降临,此时浮现在你眼前的只有震撼两个字,相信不会不虚此行。晚上约9点左右集合返回色达县城入住。(海拔高度:五明佛学院平均海拔4070 米,色达县城海拔3893米)
【今日路程】共计约210km车程约10小时
【今日特色】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
【温馨提示】
1、观音桥—色达段路况较差,途中较为颠簸,请游客做好心理准备。
2、色达佛学院及县城条件较差,时有停电或停水的情况,望大家理解包含。
3、佛学院海拔较高,请游客不要剧烈运动。
4、色达昼夜温差教大,需要准备好保暖衣物。
第3天:五明佛学院—翁达—观音桥
早餐后7:30集合,再次乘车前往佛学院内游玩参观,重启朝圣之路,前往佛学院山顶金碧辉煌的坛城,坛城一共有三层,可以进行转圈祈福。坛城边的空地上,永远有磕长头的虔诚信徒,大家可以跟随众多藏民和僧人转经,走进他们的生活,体验他们的生活方式。金碧辉煌佛学院、漫山遍野的红房子、裹着红袍的僧人、彩色金幡、用相机记录这里的一切,佛学院的每个角落你都可以去探访,在这里用你自己的方式续写与他的缘分。
观【天葬】,就是对心灵的一次洗涤。生于自然,还于自然。没有灵魂,人终归只是一副皮囊。天葬结束后,下午约15:00左右告别神秘的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原路返回再次经过翁达镇。
【今日路程】全程约190公里,车程约10个小时
第4天:观音桥—马尔康—成都
早上起床吃饭,结束色达之旅,踏上归途,沿途大家可以交流这次旅行的感受,分享各自的心情。下午回到成都,旅行就要在今天告一段落,每一次朝圣都是一次祝福,或许回到原来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眼前一切都变得更加精彩生动。【今日路程】全程约420公里,车程约9小时
色达海拔多少米高推荐搜索词:
1.色达海拔多少米高有无高反
2.甘孜色达海拔多少米高
3.色达海拔多少米高县城
本文标题:色达海拔多少米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