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是怎样形成的推荐文章1:揭秘!大数据剖析冰雹出没规律 哪里冰雹砸伤人概率最大?

  中国天气网讯 眼下,我国已经进入冰雹的高发期,最近几天,青海、浙江、福建、广东、山东等地陆续出现冰雹,一些地方冰雹如鸡蛋般大小,部分地区还出现了砸裂汽车玻璃、砸伤果木的情况。那么这个来去匆匆又极具破坏力的家伙,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呢?中国天气网专门研究了1981年至2010年的数据,为大家深度剖析“神秘任性”的冰雹。


  冰雹偏爱神秘局地 局地都在哪里?


  如果将天气比喻成战争,强对流打的就是“游击战”,作为强对流家族的重要成员,冰雹“来去匆匆”的特点尤为明显。往往,一次冰雹过程持续时间仅为2分钟至10分钟左右,影响范围多为几十米至几千米左右,冰雹持续时间短、“局地性”也特强。


  不过,中国天气网研究了1981年至2010年这30年间的气象数据发现,“神出鬼没”的冰雹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比如高原、山地为冰雹最常出没的地方,而且地形越复杂,冰雹越易发生。


  气象数据显示,我国出现冰雹概率最高的地区在青藏高原,青海南部、西藏北部、川西高原部分地区等地年均日数超过10天,最高可达15-30天;云贵高原、华北中北部等地年均日数也有3-5天;东部平原地区相对较低,大部地区的年均日数低于1天。


  省会级城市中,拉萨、呼和浩特、贵阳、西宁、哈尔滨、长春、北京等地比较容易遭冰雹袭击,最高的拉萨年均冰雹日数达到3.8天,呼和浩特、贵阳、西宁也都超过2天,哈尔滨、北京分别以年均日数1.7天、1.4天紧随其后,位列第5位至6位;而成都、合肥、重庆、上海等地年均降雹日数低于0.1天,这就意味着这些城市平均十年才可能会出现1次冰雹,概率极低。


  冰雹“来去匆匆” 偏爱春夏“出没”


  我国幅员辽阔,全年12个月皆有可能出现冰雹,总体来说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夏为高发期,冬季极少发生。


  由于冰雹形成的条件较为复杂,它在不同地区的高发时间也不尽相同。1月至2月,冰雹高发区域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江南西部;3月开始降雹区域扩大,江南大部、华南、西南都进入冰雹高发期;4月,冰雹高发区域北扩至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华北、东北的部分地区也会初现冰雹;5月至9月,北方大部和西南地区成为降雹的主要阵地;到了10月,东北、华北一带的降雹区域明显缩减,虽然青藏高原地区大部仍会有冰雹出现,不过降雹频率也是明显降低。


  从全国省会级城市的平均情况来看,5-9月为我国主要的降雹时段,占比超过70%,尤以5-6月为高峰期,占比超过35%;而11月至次年1月,各地极少降雹。


  此外,一天之中,我国各地的降雹时段一般集中在午后到傍晚,约70%出现在下午13-19时,其中14-16时最多。


  冰雹如“滚雪球” 时间越长“体积”越大


  对于冰雹大小的形容,曾有诗人这样描绘——“京师连雨雹,小者如弹,大者如拳。”我们常见的冰雹也是有的大如鸡蛋,有的小如黄豆。那么,为什么冰雹个头有大小差异呢?


  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表示,冰雹来自积雨云,积雨云0℃以下区域是水滴,以上是过冷水滴、冰晶和雪花。当云中的雨滴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被带到0℃层以上的高空时,和过冷水滴、冰晶迅速地冻结,成为雹核;雹核在积雨云中不断翻滚,似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时间越久,冰雹“体型”也越大。而当冰雹的重量超过上升气流所能托住的重量时,冰雹便下坠至地面。因此,上升气流越强大,冰雹在云中翻滚的时间也会越长,最后形成的冰雹“体积”就越大。


  气象数据显示,我国出现的冰雹大多为直径2厘米以下,5厘米以上的冰雹较为罕见,一般直径2-5厘米的就算大冰雹了。相对来说,我国西藏和青海冰雹出现次数最多,但多为小冰雹;而在平原地区,虽然发生冰雹的概率比高原的地区低很多,但容易形成大冰雹。


  图为2020年5月6日福建南部出现的冰雹和5月7日青海班玛县出现的冰雹。


  冰雹“杀伤力”大 三招教你躲避冰雹突袭


  冰雹一旦砸下来,冲击力是不小的。一般来说,直径5厘米左右的冰雹就新闻常说的“鸡蛋大小的冰雹”,重量差不多30克左右。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当它从1000米高空落到地面时,它的重力势能就转变为动能。这个能量有多大呢?相当于3公斤物体从10米左右高度下落,也就差不多等于从3层楼高地方丢个带土的花盆,砸向人或车……这只是一个冰雹,如果我们在户外遭遇冰雹,可能是若干个“花盆”从天而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换算是未考虑空气阻力以及上升气流运动等因素的估算结果,冰雹在下降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气阻力等因素的影响,杀伤力可能有所衰减,但遭遇冰雹,我们依然不可掉以轻心。


  从历史数据推断,在我国,平原地区5月至9月的午后到傍晚,冰雹砸伤人的概率最大。那么我们一旦在户外突遇冰雹,应该如何躲避呢?


  1、迅速寻找遮挡物


  突然遇到冰雹的袭击,一定要迅速进入室内或到坚固的遮挡物下躲避。如果附近没有合适的遮挡物,那么背着风蹲下,双手抱头,全力保护头部、胸与腹部不受到袭击。如果随身携带有包、文件夹,可以临时放在头顶,使危害减少到最低。


  2、远离易碎品


  躲避时要观察四周是否有容易掉落的危险物品,如果有的话应立即转移地方,以免被砸到。同时注意远离窗户等玻璃制品,因为冰雹可能会砸碎玻璃,从而对人造成身体损伤。


  3、谨防触电


  躲避时还要远离照明线路、高压电线和变压器,以防发生触电的严重后果。


  胡啸提醒,眼下已经进入冰雹的高发期,公众要格外警惕冰雹天气,牢记各种自救措施,谨防被砸伤。(文/张慧 设计/任成英 数据支持/胡啸 邵鹏 审核/余晓芬 刘文静 冯玮 刘红欣)


  冰雹是怎样形成的推荐文章2:吓人!比鸡蛋还大的冰雹!为啥冰雹个头会这么大?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5月17日夜间,青岛等多地出现强对流天气,竟然出现了鸡蛋般大小的冰雹。


  随即,引起了人们的众多讨论……


  那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有同样的疑问:为什么冰雹的个头会这么大?


  首先,先来简单科普一下冰雹。


  冰雹,俗称雹子,有的地区叫“冷子”,它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种对流性灾害天气。


  通常来说,高山和高原地区多发,平原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的平原地区较少发生,但极端的强冰雹事件却通常发生在平原地区。


  雹灾是我国的严重气象灾害之一,冰雹的个头越大,致灾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那冰雹的个头到底由什么决定呢?又该如何应对这种灾害?快来一起"补课"吧…


  为什么会出现冰雹?


  冰雹,本质上属于降水的一种,也被称为“固态降水”,它往往发生在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多伴随有大风、雷电等恶劣天气。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它是怎么形成的。


  冰雹形成过程的初期和雨的形成过程类似。


  大气中的水汽随着气流上升的过程中,温度越来越低,会凝结成小水滴,当高度继续升高而温度下降至足够低时,水滴会凝结成冰晶,同时还会吸附周围其他的小水滴、过冷水滴或小冰晶从而长大,而当它增大到上升气流无法继续将其抬升的时候就会降落,如果降落的冰晶在大气低层温度较高的区域内融化成水滴,降落到地面就成了雨。


  但如果云中的上升气流特别强,冰晶可以在云中生长到足够大,那它在下降过程中就不会完全融化,最终会以固体的形态到达地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冰雹。


  如果剖开冰雹,有时会发现它是一层一层的,有的层比较透明,有的层则是不透明的白冰。


  当水汽在冰雹外壳上凝华或包裹冰雹的水滴中含有较多空气时,就会形成不透明层。


  如果下面三个条件能够达成,出现冰雹的概率会大增。


  一是,在-10℃至-30℃的高度层之间要有足够的对流;


  二是,地面以上6km高度和地面之间的风矢量差足够大;?


  三是,0℃层距离地面的高度要适宜,不能太高或太低,一般认为4km上下比较适宜。


  冰雹可以预测吗?


  目前,我们借助先进的天气预预警系统,可以预测冰雹天气的发生。


  在短期时段(1-3天)内,可以通过动力、热力、水汽等天气背景来判断冰雹发生的可能性。


  在短时和临近预中,更多的通过雷达回波分析来预冰雹天气。


  在冰雹来临前,各地气象部门也会根据冰雹的强度发布冰雹橙色或红色预警信号,指导民众进行防御应对。


  冰雹大小由什么决定?


  通常把落到地面上的直径超过2cm的冰雹称为“大冰雹”或“强冰雹”。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冰雹的尺寸大小呢?


  由于冰雹是一层一层增长形成的,那么冰雹个头的大小就取决于冰雹的增长速度和它的持续增长时间。


  如果冰雹上升过程中遇到的湿度较大、过冷水滴浓度较高时,冰雹的生长速率就比较快,容易增长为大冰雹。


  而如果冰雹云中的上升气流比较强,可以一直托着冰雹在云中上升,冰雹在云中持续增长的时间变长,也就自然而然的长得比较大了。


  下面让我们看看关于冰雹尺寸的世界纪录吧。


  目前已知的经过正式测量的冰雹中,直径最大的达到7.9英寸(20cm),于2010年7月23日出现在美国的南达科他州维维安地区。


  周长最长的冰雹同样出现在美国,它出现在2003年6月22日内布拉斯加州奥罗拉市的一次强对流过程中,周长达到18.74英寸(47.6cm)。


  世界上发生冰雹天气最多的地方是肯尼亚的凯里科,靠近赤道且海拔7200英尺的高度使其成为冰雹天气发生的最热门地区,平均每年有50天都在下冰雹。


  如何应对冰雹灾害?


  冰雹由于下落速度较大,产生的冲击力较强,会对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


  最常见的危害,是对农林作物的破坏。


  小麦、玉米、大豆和烟草都是对冰雹危害最敏感的作物,而各类水果遭受冰雹后对其后续发育及品质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冰雹还会对汽车、飞机、天窗、玻璃屋顶结构、牲畜等造成严重的破坏。


  严重的冰雹会使车辆凹陷,并使挡风玻璃和车窗破裂甚至碎裂。


  冰雹对飞机的影响同样十分严重,直径较大的冰雹会在短时间内对飞机产生严重破坏,地面上堆积的冰雹则会影响飞机的降落。较大的冰雹有时甚至会危及人们的自身安全。


  在遇到冰雹天气时,要注意保护好自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户外行人应迅速进入室内或到坚固的遮挡物下,躲避时要观察四周,远离易掉落的危险品和窗户等玻璃制品。


  如果可能,妥善保护易受冰雹袭击的汽车等室外物品或者设备。


  对于农业而言,想要有效减少冰雹所带来的灾害,可以通过改变地表环境、增加森林覆盖率等途径。


  目前较为流行的方式就是通过杂交等农业技术培育出抗冰雹打击的农作物。


  :新华号 科普中国


  冰雹是怎样形成的推荐文章3:为什么冰雹是圆珠子带一根小尾巴的形状?

  为什么冰雹是圆珠子带一根小尾巴的形状?


  答:


  冰雹是一种较特殊的天气现象,夏季或春夏之交常见。冰雹是强对流产生的,强烈的上升气流带着湿润空气接触到上方0℃以下区域时会产生冰雹天气,但并不是在达到0℃后就马上生成。湿润空气在0℃的海拔以上是过冷水滴、冰晶、雪花,以下是水滴。而一般冰雹的形状,仔细观察可以看到是球状或鸡蛋状的,但不一定均匀。解剖冰雹可以看到一个不透明核心,外面由透明与不透明冰层交替包围。


  为什么会这个结构呢?这是由冰雹形成过程决定的。上升气流携带湿润空气迅速遇冷,变成过冷水滴、冰晶、雪花冻结在一起,由于过程十分迅速,内部留有空气。这个就是冰雹的白色核心。之后随重力下降遇到0℃的海拔以下区域水滴时在表面有一层水,又随上升气流向上之后冻结,这时生成的冰雹的一层就是透明的。之后进一步与冰晶等结合生成不透明层,进而循环生成层状交替结构。这好比是在天空中滚元宵,随着循环层数不断增加,冰雹体积变大。层数与强对流中上升气流速度有关。


  而还有冰雹是其他形状的,表面有不规则冰峰,这是由强对流中冰雹间的碰撞与融合导致的,问题中提到的带着小尾巴的冰雹可能就是这种情况的例子。


  :中科院物理所


  : 人民日客户端


  冰雹是怎样形成的推荐文章4:「气象科普」冰雹是如何形成的?

  

  冰雹是怎样形成的推荐文章5:一问到底丨冰雹是如何形成的?“杀伤力”有多大?

  :央视新闻


  多地突降冰雹 大小如鸡蛋


  6月11至12日,华北多地出现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的朋友们,从昨天下午开始,陆续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袭击。


  冰雹伴随着降雨,从天而降,在水里溅起很大的水花。随着冰雹砸向地面,也触动了很多车的警声。有的冰雹大小如鸡蛋,砸坏了不少汽车玻璃和蔬菜大棚。中央气象台预计,今明两天山东、安徽北部、江苏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有8—10级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


  冰雹的形成条件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作为强对流天气家族里的成员之一,冰雹的形成条件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 李琛:冰雹多发于春夏之交,六月也很常见。冰雹的形成需要三个主要条件,第一是大气层必须要有不稳定层结的存在,第二云团中必须要有大水滴冻结的温度,第三要有强的垂直风,这样有利于雨滴的不断凝结。冰雹有以下几个特征,局地性强,影响范围几十米至数千米;持续时间短,一般为2—10分钟,少数在半个小时以上。


  冰雹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大?


  目前,我国已进入冰雹高发期,冰雹这个来去匆匆又极具破坏力的家伙,杀伤力到底有多大?


  一般来说,直径5厘米左右的冰雹就是我们常说的“鸡蛋大小的冰雹”,重量约30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当它从1000米高空落到地面时,它的重力势能就转变为动能。这个能量有多大呢?相当于3公斤物体从10米左右高度下落,也就差不多等于从3层楼高地方丢个带土的花盆,砸向人或车,这只是一个冰雹,如果我们在户外遭遇冰雹,可能是若干个“花盆”从天而降。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换算是未考虑空气阻力以及上升气流运动等因素的估算结果,冰雹在下降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气阻力等因素的影响,杀伤力可能有所衰减。


  三招教你躲避冰雹突袭


  遭遇冰雹,我们不可掉以轻心,一旦在户外突遇冰雹,应该如何躲避呢?


  气象专家提醒,眼下已经进入冰雹的高发期,突遇冰雹,牢记以下三点:


  迅速寻找遮挡物


  突然遇到冰雹的袭击,一定要迅速进入室内或到坚固的遮挡物下躲避。如果附近没有合适的遮挡物,那么背着风蹲下,双手抱头,全力保护头部、胸与腹部不受到袭击。如果随身携带有包、文件夹,可以临时放在头顶,使危害减少到最低。


  远离易碎品


  躲避时要观察四周是否有容易掉落的危险物品,如果有的话应立即转移地方,以免被砸到。同时注意远离窗户等玻璃制品。


  谨防触电


  躲避时还要远离照明线路、高压电线和变压器,以防发生触电的严重后果。


  冰雹是怎样形成的推荐搜索词:

  

  1.冰雹是怎样形成的简单回答

  

  2.冰雹是怎样形成的物理变化

  

  3.冰雹是怎样形成的最佳答案

  

本文标题:冰雹是怎样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