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是什么颜色的
海水是什么颜色的推荐文章1:为什么海是蓝色的?因为这种鱼会Blueblueblue地……放屁呀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苏澄宇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放屁是一件不雅的事,但有一种鱼却把放屁上升到了一种高度:用屁屁来交流。
那就是鲱鱼!
对,就是你听说的那个"鲱鱼罐头"那个鲱鱼。
鲱鱼罐头 (图片:Wikipedia)
放屁,具体来说是肠道内细菌在消化你的食物的同时,产生的一种气体,然后选择了肛门作为出口,才变成了屁,如果从嘴出来就变成了打嗝。
一般人放出的屁并不会太猛,不然就把屎给崩出来了……但鲱鱼不一样,它们的屁不是消化出来的,而是从水面吞下空气后,将其存储在鱼鳔中,然后再从肛管中释放出来。而且,鲱鱼放出的屁又快又猛。
放屁的鲱鱼 (图片:reddit)
那我们是怎么知道鲱鱼放的屁又快又猛的呢?
当然是有科学家做了实验才知道的呀!
苏格兰海洋科学协会的Robert Batty和他的同事们在监测圈养鲱鱼时,在晚上听到了一些刺耳的噪音,过去一看,发现有微小的气泡从鱼的屁股冒出来。
因为科学家给水箱装了DAT记录器(一种音频采样设备),所以监测到了这种屁到底是怎么放的。如果普通人放屁是"噗"的一声,那么根据采样的结果显示,这种鱼放屁是"噗噗噗噗噗"的高频屁。
用科学家的话来说,这种屁是"一个连续的脉冲串,而非间歇性的脉冲串"。所以科学家给这种屁起了个英文名字"Fast Repetitive Tick sounds",中文名"快速重复的滴答声",简称"FRTs"。(屁的英文单词是FART,我严重怀疑这是科学家故意起的)。
好吧,科学家是不会用"屁"这种词来形容这种气体的,用的是"通过肛管排出的气体",毕竟这是一篇正式的论文。
鲱鱼的屁 (图片:nature)
科学家发现,鲱鱼放的屁既有低音也有高音。低的时候是1.7kHz,高的时候可以达到22kHz。当然这种低频相对于人耳来说,并不算低了。
想象一下,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也就是20~2000Hz,而1000hz相当于高音C的水平,鲱鱼的屁最低频也有1.7kHz,更别说22kHz这种超过人类耳朵的高频屁了。
△a屁声音的振幅与频率,振幅越大声音越大,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从振幅可以看出声音是一连串有规律的,并且是高频的。(图片:文献1)
既然屁有高频有低频,科学家推测,屁可能是作为鲱鱼的一种语言,用来进行交流的。
首先,鲱鱼对于工作水下声音的反应能力是有据可查的。早期的研究就有发现,它们的听觉范围是高于1kHz的。因此,听到屁声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也就创造了种内交流的可能性。
那到底是用屁来交流啥呢?
科学家先给缸里加了点鲨鱼的气味,发现并没有记录下FRT的声音,换言之,这屁并不是用来预警的。
那是不是用来交配的呢?也不是,因为被抓来做实验的这批鱼并不在繁殖期。
最后科学家发现,在给缸里增加鲱鱼的数量的时候,监测到的屁也随之增多了,而且都是在晚上。1条鱼的时候每小时放屁概率为0;5条鱼的时候为0.02;10条鱼的时候为0.12,30条鱼的时候为0.17。
所以科学家们推测,鲱鱼放屁是用来在晚上进行社群交流用的。至于具体说了啥,科学家也没搞懂。
鲱鱼群 (图片:youtube)
那么用屁交流会不会有危险呢?
前面说了,这种屁的频率普遍高于1kHz,超出了大多数掠食性鱼类的已知听觉范围,也就是说如果鱼群用高频屁来交流,相当于发了加密电,不用担心鲨鱼会闻屁声来找到它们,这就保证了交流是有效的。
Robert Batty将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了2004年的《生物学》,还一举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奖,当然,是搞笑的那个。
记得以前有个冷笑话:
--为什么海是蓝色的呀?
--因为鱼会Blueblueblue地吐泡泡呀
现在可以有新答案了……
参考文献
Pilcher, H. (2004). Flatulent fish net Ig Nobel award. Nature. doi:10.1038/news040927-19
海水是什么颜色的推荐文章2:彩虹色的大海你见过吗?
“大海是什么颜色?”几乎所有人都会回答“蓝色”。的确,除了偶尔会被天边倒映的朝霞或晚霞染上一抹火红,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大海都是蔚蓝的。
那么是否有什么神奇的“魔法”,可以让大海不再呈现蓝色,变得如下图五彩斑斓呢?
(图片来自网络)
很多人看到这幅照片的第一反应是,“一定是PS的”。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依靠电脑特效才能制作出的“假照片”,而是实实在在拍摄到的自然现象。不少网友在乘坐飞机的过程中,也都曾经拍摄到类似的壮丽景象,如下图。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电脑特技,而是有着坚实物理学原理支撑,这就是小编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光学魔法”——偏振成像。
揭秘偏振成像
我们都知道,可以把光看成一种“波”。我们所说的“波”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纵波”,指的是局部物质振荡方向与传播方向平行的波,例如我们熟悉的声波。
(图片来自网络)
而光波属于另外一类,“横波”。用手挥动绳子时,产生的“绳波”就是典型的横波。横波传播过程中,物质(例如绳波中的质点或光波中的电场等)局部振荡方向与传播方向相互垂直,这个特殊的振荡方向,就是横波的“偏振”方向。
(图片为自制)
横波的偏振方向可以通过“检偏器”检测出来,例如对于绳波来说,我们可以制作下图所示的“狭缝”来检测偏振方向。当“检偏器”方向(即狭缝方向)与绳波偏振方向一致时,绳波可以很顺利的通过;但“检偏器”方向与绳波方向相互垂直时,绳波无法通过。光学上也有类似的“检偏器”,叫做“偏振镜”,可以让特定偏振方向的光波通过,只是原理会复杂一些,但效果上与检测绳波振动方向的狭缝是一样的。
(图片为自制)
我们在电影院看3D电影时,工作人员会给我们一副“大墨镜”,其实就是偏振镜。左右两片镜片允许通过的光的偏振方向恰好相互垂直,如此一来,左右眼就可以分别看到不同的图像,产生强烈的立体感了。
(图片来自网络)
并不神秘的海面光反射
日常人眼看到的光,如太阳光,各个方向上偏振的光强基本一致,没有明显的偏振方向,我们称为“自然光”。水面对太阳光的反射有一定的偏振选择性,某些偏振方向反射的多,某些偏振方向反射的少,广袤海面反射的太阳光就会成为部分偏振光(此过程可以通过菲涅尔方程进行严格定量计算)。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可以将各个偏振方向按照光强画成不同长度的箭头,原本的“自然光”各个偏振方向光强相等,可以表示为“圆形”;反射的部分偏振光中有些方向光强较强,有些方向光强较弱,可以表示为“椭圆形”,就如下图所示。
(图片为自制)
对于水面反射的部分偏振光,当“检偏器”方向与反射率更高的偏振方向一致时(例如上图中反射光椭圆的那个“长轴”方向),反射光能够最大限度地通过,反之则会被最大程度削减。例如在风光摄影中,为了能够减少水面反射光的干扰、更清晰地拍摄水底,摄影师往往会携带一块“偏振镜”,故意把方向旋转到反射的部分偏振光的“短轴”方向,奇迹般地过滤掉水面的反射光。
(图片来自网络)
更有意思的是,由于海水存在一定的色散(折射率在不同波长有差异),即便是在占主导的偏振方向上,不同波长光的反射率也会存在一定差异,反射率最高的那个波长会成为“主波长”(Dominant Wavelength)。随着入射光角度i的变化,主波长也会发生偏移。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学者以地中海为例,研究了20℃情况下反射光主波长随着入射角变化曲线。
(图片来自网络)
使用配备偏振镜的相机进行拍摄时,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旋转调整偏振镜方向,能够最大程度削减其他光线,让水面的反射光最大程度进入摄影系统(将偏振镜方向旋转至椭圆“长轴”方向)。从上面的曲线图可以看出,反射光中的主波长会随着入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不同主波长则对应着不同的颜色。广袤海面上呈现梦幻般五彩斑斓景象,就是这个原理。
(图片来自网络)
偏振成像用处大
偏振成像是一种光学中常用的技术手段,用来探测普通相机难以察觉的物理现象。
例如在遥感技术中,由于不同植物叶片、不同矿物等会呈现不同的偏振特性,因此可以通过偏振遥感技术对植物种类、长势进行大规模调查,也可以进行辅助矿物勘探等。
天文学中偏振成像也非常重要,例如太阳大气的测量。太阳大气会在磁场作用下产生光谱分裂,其谱线偏振态就与磁场强度直接相关,因此可以利用偏振成像技术对太阳大气进行高精度实时磁场测量。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最近刚刚研制成功的我国首套2米级太阳望远镜,就在利用这项技术进行重要研究工作。
再比如很多透明材料——如玻璃、塑料等——在冷却成型过程中会产生应力,一些特定位置则会出现较强的应力积累,这也将会是材料最脆弱的地方。但由于材料本身是透明的,所以难以直接观察。而应力会改变材料的偏振特性,因此通过偏振成像能够方便地观察器件的应力分布,如下图中彩色条纹变化越剧烈的位置,代表应力积累越严重。
(图片来自网络)
再举个例子来直观说明一下偏振成像的威力吧。生活中我们偶尔会听到石油泄漏的新闻,新闻的配图往往是大片大片黑乎乎的石油浮在水面上,这给我们造成了一种错觉,似乎石油浮在水面上是非常容易发现的事情。实际上,这是泄漏非常严重才会出现的情景,当石油管道或储油罐刚开始发生泄漏时,只会在水面上漂浮薄薄的一层油膜,仅凭借视觉观察是很难发现的。但由于油和水反射光的偏振特性相去甚远,因此有了偏振成像技术,哪怕只是薄薄的油层,也能够很快发现。下图就是一个演示实验[注释3],比较厚的油层(左侧)在普通观察下就很显眼,而右侧较薄的油层几乎看不到;但无论油层是厚是薄,在偏振相机中,都显示为明显的黑色。
(图片来自网络)
送你5个小tips,把大海拍的五彩斑斓
水面反射产生的部分偏振光中,虽然存在反射率最高的“主波长”,但其反射率比其他波长高不了多少,只是一种非常微弱的占优效应,这点优势很容易被环境中其他光线掩盖。所以即使主波长随角度变化是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但观察到这种现象也并不容易。要想拍摄到五彩斑斓海面,捕捉这种物理现象,需要具备如下的几大要素:
首先,天气晴朗。晴朗天气下太阳光线充足,而且基本可以视作平行光。
第二,要对尽量大的范围进行拍摄。如果是小范围水面,那么水面轻微波动等环境影响会远远大于反射光中主波长的影响。而对大范围海面拍摄时,则会呈现相对平均化的结果,减少其他因素干扰。从飞机上进行拍摄,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三,拍摄时太阳高度要在25°-60°之间,最好位于30°-55°之间。
第四,为相机配备偏振镜。
第五,运气要足够好。就算万事俱备,但海面突然起了奇怪的风,掀起了白色浪花,或是目标拍摄位置突然飘来了大块云朵,那就前功尽弃了。
参考文献:
1. Pandolfo J. Polarization of sunlight reflected from the sea surface[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962, 67(11): 4303-4307.
2. Chenault D B, Vaden J, Mitchell D, et al. New IR polarimeter for improved detection of oil on water[J]. SPIE Newsroom, 2018.
原让大海变得五彩斑斓的“光学魔法”丨流光E彩
海水是什么颜色的推荐文章3:海水是什么颜色的?难倒不是蓝色?难住了孩子
各位同学,你们好。今天来看这样一道题目:海水是什么颜色?a蓝色;b无色;c黄色;d绿色。有很多描写海水的诗或者句子或者一些散文,把海水描绘为蓝色的。但是有些地方由于其污染比较严重,也会有深灰色以及深蓝色的海水。
但海水呈什么颜色主要取决于阳光的照射所决定的。在阳光的照射下可能就会产生蓝色或者是淡蓝色、绿色、灰色的不同的颜色。但是海水本身是没有任何颜色的。这个题目就要选择选项b。
感谢各位的观看,再见。
海水是什么颜色的推荐文章4:大海有50种蓝色,生活有千万般精彩
对于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来说,雪是一年中最常见的景色,在他们的语言里,对雪的描写格外细致,有aput(地上的雪),qana(正飘下的雪),qanik(雪花),piqsirpoq(堆积的雪),qimuqsuq(雪堆)。
“爱斯基摩人用 50个词来定义雪,我选择用 50个色调来定义大海。”
—— Mathieu Lehanneur
图片来自ssyer.com
法国艺术家Mathieu Lehanneur在寻访了地球上的50片海域后,在巴黎推出了“50 seas(五十海域)”系列展览。他发现每片海域的色度,都因其所在的独特生态环境,纬度、深度、光线而产生不同的差异。在Mathieu Lehanneur的眼中,世界上的每一片海域,都有自己独特的颜色,而这些色彩的微妙差异有着隐秘的魅力。大海仅仅是广阔天地里的一种存在,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也像海洋一样,有着未被挖掘的独特侧面,正是因为这些侧面的存在,才能让热爱生活的人挖掘到日常中看似平常,却又五彩斑斓的时刻。于是,Mathieu Lehanneur说道:“我们应该用眼睛用心灵去发现事物之间的差别”。
澳大利亚画家Zoe Young,由于童年时父母工作的缘由,一年四季中总会在不同地方生活——冬季住在Jindabyne,春天去往Bowral,夏天则在Double Bay。消磨时间时,拿着本子乱涂乱画是她那时生活的常态。
图片来自Zoe Young官网作品
现如今,童年的经历直接影响到Zoe Young的作品创作。她的画作,总以别致的颜?搭配、看风景的独特视?、随性的生活态度,让人印象深刻。无论是日常所见的书籍、一年四时的花束、还是旅行时拍的照片,都能被她画出新的美感。“我试图在画布上提炼出我过往的经历,记录下每天生活中发生的看似平常却十分独特的瞬间。”在她的画笔下,每一笔,都是对生活的追求。
无论Mathieu 还是 Zoe,对他们来说,艺术是建立在生活素材上的表现形式。因为当我们试着从生活的平淡无奇中,找到那个独一无二的视角,一切都会变得神奇起来。
艺术,生活的另一条平行线
生活和艺术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我们每一次和新鲜事物的相遇,都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萌生探索、捕捉生活的好奇心。也许你并非艺术家,但生活的多种侧面,给了你发现艺术、定格艺术的机会。在刚刚结束的2018华为新影像大赛中,来自全球的40万件投稿作品无一不在证明——艺术是生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艺术家诞生于普通生活之中。
“ 踽踽独行,在微光中若现的背影 ”
来自波兰的参赛者Micha? Weso?ek拍摄的作品《Caught in a Beam of Light》获得了2018华为新影像大赛总冠军和“夜之美”组冠军。
《Caught in a Beam of Light 》 Micha? Weso?ek (波兰) | HUAWEI Mate 10 Pro 摄
在Micha?的作品中,静谧的雪夜,一束银色的微光从空中洒下,漆黑的夜于是被分成不规则的两半,白雪之上的身影渐行渐远,宛若舞台上精致的一道布景,又如电影里经典的一帧画面。梦幻般的色彩,唯美的格调,不禁引人遐想,照片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神秘故事?大概像极了《醉乡民谣》中有一丝伤感、又有一丝甜蜜的情节,当灯光照亮主人公卢恩的半边脸,他身上的孤独和疏离在阴暗浑浊的画面中摇摇曳曳,浅唱低吟。就如我们在《醉乡民谣》中看到了悲伤,也在《Caught in a Beam of Light》中看到了欲言又止的神秘与希望。谁说,那一束水洗的月光,照不亮温暖的生活?
“ 幸福劳作,在盛夏似火的明媚正午 ”
“你好,生活!”组冠军作品《烈日当头晒金黄》也充满意境,令人思索。
《烈日当头晒金黄》 文智诚 (中国) | HUAWEI Mate 10 摄
金黄色的谷堆上,一个上半身人影和另一个实际腿部影像,交相呼应,构成一个完整的农夫形象。谷物、农夫、工具,三种意象简单、纯粹;一地灿烂金黄,映衬着丰收的喜悦、骄阳的绚烂与农夫的热情。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有阳光,亦有暗影;有辛劳,亦有收获。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在他的名画《拾穗者》中,也展现过同样迷人的乡村风光——晴朗的天空下,金黄色的麦地一望无际,三个农妇正弯腰细心地捡起遗落的麦穗。简洁的摄影和朴实的画作,均具有不同寻常的庄严,仿若我们内心对生命朴实的敬畏。正如新影像大赛评委玛格南图片社摄影师埃里克·索斯(Alec Soth)所说,“有力量的影像,有时像诗句一样简单。”
《拾穗者》米勒 (法国)
“ 反思消费,在手机付款的每个瞬间 ”
“九宫格”组冠军作品《付款进行时》,也十分诙谐、有趣。
《付款进行时》 李彩萍 (中国) | HUAWEI Mate 9 摄
9张照片,9件T恤上的不同面孔举起手机,讲述9个关于移动支付的不同故事。无论是俏丽的少女,心事满怀的大叔,还是或萌或凶的猫猫狗狗,他们神色各异地递出了自己的手机,深信不疑又稍显不安。“他们”是被机械复制出的“蒙娜丽莎”,是批量生产的艺术品。9张图片交相呼应,叩问着现代社会的消费文化。幽默到令人捧腹,又颇具深意。
洒在静谧雪夜中的一束银光,印在金黄谷堆上的生动倒影,以及手机支付的幽默瞬间,这些画面都来自于生活的真实场景。而定格画面的,并不是所谓的艺术大家,而是每天穿梭在琐碎生活中的普通人。
《烈日当头晒金黄》的创作灵感源自一次乡下采风,金黄的稻谷映衬着村民劳作的身影,朴实的劳动场景打动了文智诚。他随即用自己的手机抓拍了这一画面,并创意性融入自己的影子,完美定格出一幅农人互动、相映成趣的画面。另一张获奖作品《付款进行时》的李彩萍是一位个体经营户,自从购买了华为手机便爱上了手机摄影。她留心到顾客在使用手机支付时,身上服装的图案与手机支付动作组成的趣味画面,于是以一个独特视角拍下了这组诙谐幽默的作品,反映了当下大众消费的支付习惯。
两位获奖者的创作灵感和视角,均来自于普通的生活场景。因为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被定格成了艺术。新影像大赛评委华为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昌竹也忍不住对这些优秀作品发出赞叹,“在影像中窥见对于生活的热爱。”
每个有趣瞬间,
汇成生活的万般精彩
生活中那些密密匝匝,让我们怦然心动、欣喜狂欢、潸然泪下的每一刻,都因为可以随手被手机完美定格,而多了一份在认真生活的“仪式感”,也为生活赋予更多艺术气息。
以“新影像,不止所见”为主题的2018华为新影像大赛,为了鼓舞大众用手机捕捉生活里的美好瞬间,并深刻洞察当下移动社交趋势,分别设置了涵盖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六大参赛组别——“夜之美”、“你好,生活!”、“众生相”、“地理位置”、“九宫格”、“时间线”,并力邀玛格南图片社摄影师Alec Soth、普利策奖获奖摄影师刘香成等国际业界知名大师担任评委,把脉平凡生活片段中的动人影像。或许,我们需要做的,是用一个玫瑰色的“滤镜”来看待生活。发现美,并定格美。
据数据显示,今年华为新影像大赛遍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自海外的投稿作品占比达到30%,在全球有了显著的影响。这不仅是有关手机摄影的国际性比赛,也成为围绕移动影像技术、手机拍摄体验、全新情感表达方式展开的全球对话,更是一场以 “新影像”为话题引领的全球影像风潮的文化运动。
2018华为新影像大赛六大参赛组别之一 | 夜之美
不仅如此,从HUAWEI P9系列到HUAWEI P20系列,华为也一直致力于摄影技术上的突破革新,以强大的AI技术加持,简化拍摄过程,革命性地提高出片质量,让专业人士能够通过手机轻松体验摄影创作,让普通人也能轻松拍出大片。
在华为为全球用户提供了行业领先的手机设备之后,华为新影像大赛为全球用户提供了一个影像交流与专业赛事体验的平台,让每一个用户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独有视角享受到定格生活精彩瞬间的美妙乐趣。
大海有50种不一样的蓝色,生活也有万般的精彩,做自己生活里的艺术家,用独特的视角,去探索生活中属于自己的那一抹蓝。
策划:三联.CREATIVE
:聪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刷刷
本文参考资料:
Zoe Young 《The Orchard House》系列作品,zoeyoung.com.au
海水是什么颜色的推荐文章5:海究竟是什么颜色?随舰远航的军网记者这样说
中国军网
【喜迎十九大·军网记者远航纪行】
大海,是什么颜色?这个问题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答案——蓝。但对于我而言,大海,不仅是蓝色,还是绿色、是白色,是黑色、是金色……
蓝
自小就喜欢大海,喜欢蓝色的我虽生在黄土高原,但与海军的缘分却始终从未间断。我乐此不疲地排长队参观各类海军主题博物馆。即便如此,可当代海军在我心中依然是一个谜。欣喜的是,一直梦想着成为与海军近距离接触的我终于圆了梦,我登上舰艇、进入舱室、踏上甲板,意外地看到了大海呈现在我眼前的斑斓色彩。
今年9月,我有幸随海军戚继光舰远航,进行为期近三个月的采访工作,这是我第一次随军舰出远海。此前,不论是在刘公岛的海军学兵大队还是在宽阔的辽宁舰飞行甲板,亦或是维多利亚港畔的驻港部队海军营区,从新兵到高级士官,每一个我接触的采访对象都为自己是中国海军的一员而感到骄傲。这种自豪并非直接出自他们之口,而是那一个个坚守岗位的专注神情、一个不经意间的微笑、一颗颗从额头滴落的汗珠告诉了我这一切。
这一次,伴我而行的这支队伍主要是来自海军6所院校的军校学员,他们代表着未来海军的中坚脊梁。这些“90后”军校生对于国家、军队是怎样的抱负和担当?这是我此行最想寻找的答案。
绿
航行在碧波之上,大海与天空形成两种不同的色彩。原本湛蓝的海面在日光和海藻的共同作用下变得一片碧绿。这让我想起舰上一个叫做刘力尘的学员。这个来自甘肃的男孩在高中期间就立志成为一名空军,也曾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到空军招飞最后的定选环节,却最终因心肌肥厚与他的飞行梦失之交臂。
“既然不能当祖国蓝天的雄鹰,那就选择当一名守卫海疆的卫士。”执着的刘力尘转而考了海军航空大学的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选择了另一种方式与战机为伴,将自己的满腔国志投入到了海天之间。在执着追梦的刘力尘身上,我似乎能感受到他自身散发出的充满生机的绿色光芒,那种对于理想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姿态与活力的状态,不正是这批代表着海军未来与希望的学子所共有的青春色彩吗?
白
如果说,从蓝天到碧海是刘力尘的彩色足印,那么对于经历过转隶的“90后”女兵柯倩来说,从松枝绿到浪花白,从刚毅的陆军特种兵到仁爱的海军军医学员,她的经历就如广袤海域之上的浪花,让我看到了一种柔中带刚的净白。
第一次见到柯倩是在舰上的教师节晚会彩排现场,这个发型酷似圆寸、声音略带沙哑的姑娘站在舞台上有板有眼地扮唱着老生,整个人有一种特别的韵味。再见到她时,她在舞台上挥毫泼墨,潇洒自如,举止间颇有侠气。那次我才知道,眼前这个戴眼镜的江南姑娘竟然来自于某特种部队。以前经常以“女汉子”自诩的我,在亲眼见到她亮出黝黑的双臂肌肉后才发现,原来女军人真的可以如此铁血!
柯倩是从大学生士兵一步步成长过来的,而经常外出采访道的军事记者,同样也是新闻战线的兵。在我看来,与官兵同吃同住,按照部队每日生活制度深入体验,是每一名军事记者的必修课。唯有从日常点滴中了解他们,融入到这个集体当中,才能更深刻地读懂他们、认识他们,讲给网友的故事才能更真切、更走心。
每天清晨不到六点被舰上的广播唤醒,出早操、吃早饭、小扫除……学员的生活规律且充实。作为旁观者,我甚至有些羡慕这些军校学员,在人民海军日益强大的今天,他们是见证者,更是亲历者,他们一如充满生机的绿植,代表着海军的未来。
课堂上,他们是求学求知的高校学子,拿过各种学科类竞赛大奖;舞台中,他们是多才多艺的文艺青年,琴棋书画即兴表演毫不怯场;生活里,他们是活泼大方的新生一代,激昂奋进敢拼敢闯。正是这一个个洋溢着青春朝气的年轻面庞,感染并激励我始终保持与时间赛跑的姿态去工作去采访。
黑
9月21日0点,为了借助国内航段里最后一点手机网络信号将稿件传回后方,我和几个同行掐着时间定好闹钟,抱着电脑、揣着手机,赶到顶层教室靠近窗边的地方搜寻信号。
入夜后的舱外,一切融为一片漆黑。大海只有在这个时候才会与天空同为一色。舱外传来海浪声和浪花击打船体的声音,隐约夹杂着舰艇发动机规律的“轰轰”作响。大家把头贴在窗前,盯着手机信号格和邮件附件上传进度条,原本浓浓的睡意早已全无。短短的十几分钟,再大的风浪声在我的世界中也一并沉寂下来,时间似乎也放慢了脚步,直到屏幕上出现“发送成功”的提示,我仿佛又听见了舱外的海浪声。
我闭上眼睛尝试比较睁眼闭眼的两种黑暗的不同,忽然发现竟然也有不一样的黑色。海上的黑深得可怕,深得彻底,是凝固的,无法逃脱的,让人瞬间觉得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如此的渺小。而闭上双眼之后的黑却带有一丝光亮,再睁开双眸,眼前那些经过日晒与风浪的黝黑水兵面庞带给人一种踏实的安全感和无声的力量。
说起黑,这是每个海军官兵的标配肤色。空旷的甲板毫无遮阳乘凉之地,待传完稿件已是一副“关公”模样。
9月17日上午10时,戚继光舰从大连启航当天,因为着急传稿没顾上做防晒措施,我只在甲板晒了两个小时,鼻子便“光荣负伤”。
就这样,在短短的半个月里,原本就不算白的我晒成了初级“海军黑”。而长期生活在舰艇上的官兵,户外作业一干就是几个小时,这黑是专属于海军的“资历”,更是他们长期战风斗浪的印记。
金
每天清晨和傍晚,是飞行甲板最热闹的时候。大家喜欢在朝夕的日光沐浴下漫步,迎来新的一天,送走过往。有时,我也会走出舱室,戴上耳机,和着海风和海浪听几首应景的歌,我们,将继续跟随中国海军的航迹,走出浅蓝,驶向深蓝,见证当代海军游弋世界、维护海洋秩序、传递和平使命的历史,记录中国水兵作为和平卫士在远海大洋展现出的大国担当。
(中国军网记者乔梦10月7日发自亚丁湾)
海水是什么颜色的推荐搜索词:
1.海水是什么颜色的正确答案
2.海水是什么颜色的脑筋急转弯
3.红海的海水是什么颜色的
本文标题:海水是什么颜色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