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狍子是什么意思
傻狍子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1:你是不是正宗长春人?一句话就能证明!
长春,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城市,我们有自己标志性的习惯和语言。快来看看下面这些,你中了几条?如果有一半以上,恭喜你,你绝对算是地道的长春人!
01身份证是2201开头的
02车牌是吉A
03【长春人的时间观念】
04【长春人体构造图】
正面
背面
05【长春人常说的三个字】
整景儿
[故意装相,没事找事儿。]
秃噜了
[两层意思,一层是说事情办砸了,秃噜扣子了……另一层可以表达一种动作,比如昨天我站凳子上,一不小心踩秃噜了,摔倒在地上。]
二五眼
[意思是不着调,粗心大意。同为二字辈的还有二椅子、二流子,二混子。]
别扒瞎
[意思是瞎说啦。很多东北人的口头禅。]
吃顶脖
[字面上也好理解,就是吃撑了,都到脖子啦。东北人一般形容吃饱了,都说食物已经到达身体哪个位置啦。]
嘎嘎甜
[世界上恐怕只有东北姑娘说叠字的时候,不是在卖萌,而是在强烈表达她的感官体会。]
耍大刀
[跟字面意思一样,就是扎扎呼呼,没本事儿,非得扛活,爱装大尾巴狼。]
07别跟我们长春人提美食,我们能给你从早说到晚,绝对不重样!
08
长春人随时召唤的9大神兽
白眼狼、大马猴子、兔崽子、猫驴子、傻狍子
土豹子、黄皮子、熊瞎子、鳖犊子
09【长春人必懂的脑筋急转弯】
什么骨头不舍得扔? 嘎拉哈
什么崽子不是小动物?兔崽子
什么琴不能弹?炕琴
什么车不能开?悠车
什么帘子不能挂?盖帘
什么油不能吃?嘎啦油
什么耙子不能种地?酱耙子
什么姑娘不能追?菇娘
什么盐不能吃?炕沿
10【长春人的作为】
你不吃鼎丰真糕点,不撸串,不逛红旗街,不知卓展,不去桂林路,不泡吧,不说东北话,嘎哈啊!你还是不是长春人?
11【当英语遇上东北话】
有一种what叫啥玩意儿;
有一种why叫为啥呀;
有一种fighting叫使把劲儿;
有一种show off叫得瑟;
有一种ugly叫磕碜;
有一种comfortable叫得劲儿;
有一种You the man叫纯爷们;
有一种Nothing is impossible叫啥都备不住。
一句话证明你在长春待过
在重庆路逛过街▼
在桂林路吃过美食▼
坐过悠闲的54路▼
在净月潭赏过绝世美景▼
在长影世纪城看过电影特技▼
在文庙烧过香许过愿▼
在伊通河畔散过步▼
在北湖见过“世外桃源”▼
长春人勤奋、能吃苦、生活简朴
长春的善良和热情
还有淳朴是独一无二的!
长春人,你说是不是!
戳小花花让更多人知道!
(转自长春晚)
傻狍子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2:作为东北五大神兽之一,傻狍子究竟有多傻?就差蹦到饭锅里了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东北俚语
去年一段狍子狍子在冰面上蹦跳的视频爆火,那只快乐狍子搞笑奇葩的运动姿势让全世界的人都着了魔,东方狍子的憨憨形象开始被大众所熟知,反应总是慢半拍,遇到危险后不像其他动物般拔腿就跑,而是驻足原地,静静思考跑还是不跑,感到害怕时屁股上会炸出一团"白花",袍子究竟能傻到什么程度?它们真如憨憨般没脑子还是另有其因?
傻里傻气
傻狍子绝对算得上低智商动物群中的一届扛把子,靠着清奇的脑回路以及各种奇葩的行为,硬生生把自己这一种群给"玩"成了世界濒危物种,它们的萌点主要有五条,第一,袍子在发现天敌或是猎人后,不会像梅花鹿、兔子等选择撒腿就跑,而是不慌不忙地留在原地,静静思考到底逃还是不逃,待它想好后黄花菜都凉了,这时袍子很可能已成为豺狼口中的佳肴或落入猎人的"魔爪"。
第二,袍子在感到恐惧时,屁股后面的一小撮白毛会顿时炸开,远处看跟顶着一团白花似的,极具喜感,第三,袍子在冬天遇到猎人的追捕时,会选择一头扎进雪里,单单埋个脑袋,心里肯定在想"千万看不到我",有点掩耳盗铃的意思,以为这样猎人便发现不了它。
第四,夜晚视线模糊时,狍子时常会借助过路车辆的灯光来寻路,这看似聪明的行为不知让多少傻狍子被车撞死,第五,如果有猎人朝它嘣一发子弹,但没有打中,它起初会因受惊而四处逃窜,可不一会儿又傻傻地蹦跳回来自投罗网。
真实原因
狍子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傻,它们憨憨的背后实则另有其因,首先是袍子的屁股炸白毛,它们这一现象属于正常的应激反应,在袍子受到惊吓后,尾部通常会翘起,内侧的白毛自然就被翻出来了,炸开一片,不止袍子,很多的鹿科以及牛科动物皆有此特征,尽管动物学家还没能完全弄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不过他们的猜想大致分为两方面。
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类似于斑马表层皮肤的迷惑行为,袍子大都是成对活动,有时还会带上几只幼崽,在它们感到害怕后,屁股会炸开白毛,跳跃着四散开来,这一朵朵上下起伏的"白花"很可能起到迷惑作用,短时间干扰猎捕者的视线,为自己与同伴争取宝贵的逃脱时间,遗憾的是,这种迷惑行为可能用在羚羊等反应机敏的动物身上颇有用处,针对"善于思考"的傻狍子来说无济于事。
再者便是视觉引导作用,类似于小白兔排队跟着兔妈妈翘起的小尾巴一同回家的行为,遇到危险后,雌狍子会第一时间炸出屁股后的白毛,这在葱绿一片的森林中较为扎眼,幼崽们看到后"白花"便会紧跟着朝一个方向逃去,不至于跟妈妈走散。
针对狍子遇到危险后为何不选择立刻逃窜反而傻傻不动这一现象,动物研究者给出的答案是它们在确认情况是否危险,一开始他们也认为狍子只是单单被吓傻,但经过反复的实验调查后,动物研究者发现好像并不是这么回事,狍子在真正确认危险后是会作出逃跑选择的,只不过由于它们的脑回路属实清奇,导致反应与思考的时间过长,因此给人们一种傻傻不知道的假象。
关于这一问题,东北地区与傻狍子接触较多的猎户们则给出了更为合理的解释,狍子面临危险时不选择逃跑或许是一种护犊行为,多名猎户曾亲眼看到,一些雌袍子遇到天敌时会将幼崽藏于灌木丛中,而自己故意不走,欲吸引猎捕者的注意,以此来确保孩子的安全,要知道,母爱是不分物种的。
至于狍子自投罗网就容易理解,毕竟那是狍子日常吃饭与睡觉的地方,即使短暂逃窜,但当狍子以为危险解除后,便又屁颠屁颠地折回来,殊不知,心思狡猾的猎人正在原地等着它。
人为因素
狍子自作聪明,将脑袋埋进雪堆里的这一现象则更好解释,归根结底还是人为因素,据一些老猎户回忆,他们曾经于冬天上山捉狍子时,通常会根据雪地上的足迹,大致确定狍子的活动区域,随后便兵分几路,一同前去包抄,捕捉袍子时会将它们赶向雪厚的地方,以此增加狍子的体力消耗,待其精疲力尽之际,它们便不再逃窜,而是走投无路般地将头扎进雪地里,试图隐匿自己的踪迹。
夜间狍子迎着车灯寻路的行为也是因为人为因素,毕竟动物的智商有限,根本理解不了汽车究竟是一件什么玩意儿,它们天真地以为这只是山路旁的照明灯,于是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夜晚遇见汽车,就会顺着灯光一路奔跑,因此被车撞死是常有的事。
傻狍子的"远房亲戚"白尾鹿也是如此,据美国相关的动物杂志统计,美国境内每年都会一百五十多万起车鹿相撞事件,其中的受害者大都为模样傻傻的白尾鹿,它们平均每年被撞死的数量高到七万头,对此,只能说动物的思考速度实在比不上人类科技发展的进度。
数量剧减
傻狍子数量剧减不单只是因为夜间被车撞死,更多的原因在于猎人们的无情猎杀,尽管2000年国家林业局已颁布法令,任何抓捕狍子的行为皆是违法的,但这根本阻止不了猎户的抓捕行为,直至2013年,狍子已被世界自然保护组织列为濒危物种。
由于狍子肉的数量稀少、味道鲜美,以及各种野生动物餐馆的炒作,导致无数猎人为了发家致富,走上了捕捉国家保护动物这条不归路,这使得本就智商不高的傻狍子更难以生存,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为了不让东方袍子在我国境内灭绝,有关部门应加大惩处力度,让违法捕捉野生动物的猎户们见识到何为法律力量,并扩增狍子的野外繁殖基地,使其数量逐步恢复。
狍子虽傻,也请爱它,保护野生动物,人人应尽其责!
傻狍子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3:狍子被称为东北第一“神兽”,到底有多傻?这么笨咋活到现在的?
看,那一只傻狍子中暑了,不如我们……敲它一棒子!
咱们各省都有自己的神兽,四川的是熊猫,云南的是大象,要问谁是东北的第一“神兽”,那当然是傻狍子是也。
东北神兽傻狍子
这也是在互联网上,唯一能与羊驼一战的动物。
于是人们发出了灵魂拷问:傻狍子这么傻,怎么还没有灭绝?它是怎么活到现在的?
人家傻狍子也有大智慧,它诠释了什么叫“傻有傻福”。
狍子:你才傻
东北傻狍子
傻狍子的学名叫西伯利亚狍,是一种鹿科动物。
有人会问,那它和梅花鹿是什么关系呢?
梅花鹿是正儿八经的鹿属,也就是纯正鹿族,而傻狍子在血缘上更偏向于獐子。
狍子体型不算太大,还没有1米高,体重也只有15到30公斤,一个成年人就能将其制服。
傻狍子的雄性才长角,雌性不长角,无论雌雄都是全身黄褐色的毛发,嘴巴有一点白毛点缀。
狍子雪中回头
一遇到危险,狍子的屁股就会炸毛,露出白色的毛发,提醒同伴有危险。
这么一看,狍子不傻啊,还知道有危险通知同伴。
这只是它的偶尔操作,因为更多的时候,傻狍子都是呆在原地,好奇地看着危险,丝毫没有注意,它才是猎物。
不然东北老铁为什么有“棒打狍子”这一说法,意思是说傻狍子太傻了,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人都可以走上去一棒子把它敲晕。
狍子屁股上的白毛
而且傻狍子还是群居,一般来说它们会三五只聚在一起,繁殖季节更多,可能超过500只规模。
然后遇到危险,它们集体傻在那里,这不是全军覆没吗?
狍子是很多动物地食物,比如东北虎、狼、熊等食肉动物,外加它们这么傻,按理说很快就会被吃灭绝了。
可是它们不仅没有灭绝,足迹更是遍布东北、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地,数量还挺健康的。
据估计,全世界大约有100万只狍子。这也太奇怪了,难道傻狍子开挂了?
傻狍子的“傻”是针对人类来说傻,但是对付东北虎和狼群,狍子们似乎一点都不傻,反而是一个生存王者。
狍子不怕冷
傻狍子的逆袭
我们人类觉得狍子傻,那是因为我们人类太聪明了,试问哪种动物在人面前能够在智商上战胜人类?
没有,就连黑猩猩都不行。狍子傻不傻,得看它在面对自己天敌的时候怎么做。
一般来说傻狍子的天敌是东北虎、森林狼、棕熊这三种,在遇到这三种食肉动物的时候,狍子的确会站在原地观望,不过这不是因为它们傻,而是狍子在分析情况。
狍子的嗅觉很灵敏,它们早就已经嗅到了危险。
袍子的头号天敌东北虎
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色觉都没有人类丰富,狍子全身是黄褐色,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捕食者需要很仔细才能将其与环境分离出来。
狍子观察是在看捕食者是否有下一步举动,这样它们才会选择是否逃命。
并且一动不动会增加捕食者捕猎的难度,它需要集中所有的注意力才能在森林的颜色中锁定狍子。
狍子擅长跳跃,能直接跳5米远,即便是覆盖着皑皑白雪,它们也能以时速60公里逃跑。并且狍子的机动性很好,能够在地形复杂的树林间闪转腾挪。
狍子的跳跃能力一流
狍子的记忆力其实非常好,记得森林中的大部分路线,这样有助于它们更快地逃跑。
而且在食物匮乏的季节,它们还会迁徙,这就需要一些狍子带路。
狍子有家庭观念,一般我们看到的小规模狍子群,是一只母狍子及其后代组成的,这些后代要么是雌性,要么是未成年,只有繁殖季节,成年雄狍子才会融入这个群体。
雌性狍子有一项绝技,是大部分哺乳动物都没有的,那就是延迟受精卵着床。
狍子的幼崽
雌性狍子会根据天气情况调节自己的怀孕时间,以保障生下来的小狍子不会冻死。
在狍子受精到它真正怀上幼崽,有大约4到5个月的推迟期可供它操作。
正是因为这样逆天的繁殖策略,傻狍子的幼崽成活率高得惊人,并且狍子还会生双胞胎,并且双胞胎它都会养。
也就是说,不到万不得已,母狍子是不会在双胞胎中二选一的。
这样的生存策略,傻狍子想濒危都难,也难怪流水的捕食者,铁打的傻狍子。
生产的狍子妈妈
傻狍子真正的敌人
对于狍子来说,东北虎、森林狼、棕熊都不是最大的威胁,虽然它们会被这三种动物捕食,可说到底这是自然规律。
捕食者吃掉的,都是狍子里面的老弱病残,某种程度上是在优化狍子的种群结构。
真正对狍子伤害最大的,是人类的捕杀。
19世纪,俄国流行做皮草生意,于是对狍子展开了猎杀,据统计,这一时期,沙俄一共捕杀了50万只狍子。
非法猎杀狍子
庆幸的是,狍子的基数实在是太大,这场大型猎杀之后,狍子的种群数量依旧保持在健康的状态。
而后,狍子的栖息地遭遇了人类的砍伐,狍子迁徙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不过再大的基数也抗不住人类的肆意猎杀,旅鸽50多亿只都能被杀绝,狍子的规格肯定没有旅鸽大,所以继续捕杀下去,狍子终有一天会灭绝。
迁徙的狍子
狍子对于东北亚地区的森林来说,是真的神兽。
首先,大型食肉动物以它为食,如果狍子的数量少了,掠食者们会食物短缺。
其次,狍子作为植食动物,它们在行走、觅食的过程中,会将土壤松动,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所以为了东北亚的森林繁荣生长,我们必须保护狍子。
在我国,狍子是二级保护动物,早年东北的“棒打狍子”,在野外已经不可以了。
雄性狍子
东北的其他神兽
东北地区的森林里,除了傻狍子,那当然要数东北虎了,这可是东北的王。
不过东北虎拥有双国籍,在俄罗斯的时候它叫西伯利亚虎,在中国境内叫东北虎。
东北虎中最出名的要数完达山1号,它进入村庄“为非作歹”,要死了很多牲畜,还让当地村民人心惶惶,最后还得将其放回去。
或许是这段经历给完达山1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在之后频繁关顾,好像是给自己找到了一张长期饭票。
完达山1号下山
东北的另一种神兽叫做貂,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貂皮大衣的原材料。
过去的貂皮大衣那是捕捉的野生貂,后来貂被列为了保护动物,东北人开始人工养殖貂,所以现在看见的貂皮大衣,是人工貂的皮毛。
不过即使是这样,依然有很多人反对貂皮大衣,他们认为在羽绒服、人造毛皮已经非常发达的今天,没必要在一只小动物身上剥皮。
东北的貂
动画片《熊出没》里面的熊大和熊二,为何操着一口东北口音?
因为东北地区生活着我国最大的棕熊。
棕熊比较生猛,它们吃肉比较多,只在食物短缺的时候吃素、吃蜂蜜、吃水果。
东北地区的棕熊有冬眠的习俗,所以傻狍子在冬天是碰不到棕熊的。
熊大和熊二
东北还有傻狍子的亲戚梅花鹿,作为鹿科家族的颜值担当,梅花鹿是我国文化里的神兽,是各路神仙的坐骑,也是吉祥、长寿的象征。
梅花鹿不仅美丽,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鹿茸也是东北地区的特产。
当然了,这些鹿茸都是取自人工养殖的梅花鹿。
梅花鹿
或许傻狍子就是因为特立独行,才成为了东北的第一“神兽”,和扯犊子、猫驴子、滚犊子一起号称“东北四大神兽”。
傻狍子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4:
傻狍子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5:东北第一“神兽”傻狍子,到底有多“傻”?傻到这份上都没灭绝
在我国东北,形容一个人一根筋,或者反应迟钝的时候,总会打趣地说:“你真是个傻狍子!”
狍子是东北林区较为常见的野生动物之一,是东北四大“神兽”之一,有人称其为矮鹿,有人叫它野羊,也有人叫狍鹿,不过大多数东北人几乎都称它为“傻狍子”。
狍子,其实是一种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的鹿种,学名矮鹿,属于偶蹄目鹿科反刍动物,在我国有东北、西北、天山三个亚种之分,主要栖息在山麓阔叶混交林或针阔叶林。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狍子智商实在令人堪忧,甚至为它们“蠢到哭”、“傻到心疼”。那么,作为东北四大神兽之一的狍子,真的如传言中的“傻”吗?
傻狍子,到底有多“傻”?
狍子是食草动物,全身颜色为草黄色,只有尾部长有白毛,看起来喜感十足!雄狍和雌狍最明显的区别是头上是否有角,头顶上长有角的是雄性狍子,无角的是雌性狍子。
狍子生性敏捷,奔跑速度快,同时还是动物界的“跳远健将”,为什么却被人们送了一个“傻狍子”绰号?
傻事一:“让我看看发生了什么?”在人们看来,狍子似乎天生就极具好奇心,其他动物陷入危险境地时,通常都会立刻跑得无影无踪。
而傻乎乎的狍子虽然也会拼命跑,但是跑一会就忍不住停下来看一看,甚至还跑回原地探个究竟:“发生了什么?”、“刚才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有经验的猎人遇到逃跑的狍子,一般都不会去追赶,只需要在原地埋伏,因为不久后傻狍子便会“自投罗网”。原本能逃出困境的狍子,结果愣是把自己的性命往枪口上送了。
傻事二:“敢与汽车抢路!”狍子这家伙并不怕人,看到人不但不跑,反而是停下来琢磨一番,碰到汽车也不晓得危险或被撞死,只管顺着车灯跑在车的前头,似乎是在借着亮光赶路。
在人们看来,这就是典型的“一根筋”,傻头傻脑地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事实上,狍子尤其喜欢在黎明或傍晚外出活动,这种“无知无畏”的行为也让它们遭遇车祸的几率大大增加。
傻事三:“把头埋到雪里,人类就看不见我”据说狍子在冬季被猎人追赶时,跑着跑着就会把头埋到雪里,以为这样就不会被发现了,最终猎人在雪地里毫不费力地“捡”起了狍子,在人们看来这一举动简直智商堪忧。
还有人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狍子在受到惊吓后,尾部的白毛会瞬间翘起或炸开,然后再思考要不要逃走,让不少人直呼:“被可怜的傻狍子蠢到哭!”
甚至有小伙伴发出这样的疑问:大自然优胜劣汰,狍子都傻到这份上了,怎么都没灭绝?反而是鹿科生物中,分布最广泛、数量可观的物种呢?
傻到这份上,怎么活到现在的?
傻乎乎的狍子,到底是怎么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活到现在的?其实人类认为的这些“傻”,背后代表着狍子的生存策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