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包括哪些国家
北约包括哪些国家推荐文章1:北约究竟何去何从
特朗普在他的上个总统任期内,大力催逼北约欧洲盟国提升防务开支,导致与盟友关系紧张,法国总统马克龙发出北约“脑死亡”的警告。此次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当选之后,扬言美国将退出北约。果真如此,那将是二战后国际局势的重大改变。在俄乌冲突久拖不决、美国政府政策明显转向、欧洲强化自我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北约究竟何去何从?
谁占谁的便宜
早在2018年7月的北约年度峰会上,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北约盟国火力全开:“多年来,许多北约国家欠了我们一大笔钱——把过去10或20年的费用加起来,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为此,在2019年12月的北约年度峰会暨成立七十周年大会前夕,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接受英国《经济学人》杂志采访时,发表了“北约正在脑死亡”的言论。北约前景陷入愁云惨雾之中。
2024年12月8日,特朗普已经当选美国总统,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北约在占我们的便宜……这简直是耻辱”“我们还保护他们,这是双重打击”。特朗普声称,“如果他们(北约盟国)支付账单,公平地对待我们,美国会留在北约”,而如果(北约盟国)做不到这一点,他“绝对会”考虑让美国退出北约。
在今年1月20日就任总统后,特朗普倒是没有再提“退出北约”。但他班子里的重要成员,“政府效率部”实际负责人、亿万富豪马斯克在3月3日提出“美国应该退出北约和联合国”,随后在3月9日再次提出“美国为欧洲的防务埋单是没有意义的”,美国应该“现在就退出北约”。
那么,美国和它的北约盟国,到底谁占了谁的便宜?
首先,仅从绝对军费开支和防务开支占GDP的比例来看,美国远超其他北约盟国是事实。当特朗普的上个总统任期催逼北约盟国提升防务开支时,美国占北约集团总军费开支的七成以上,美国年度军费占GDP的3%以上,而其他北约盟国军费开支的总和不及北约集团的三成,防务开支达到GDP的2%的国家也不多。
历经上届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虽然特朗普大力催逼,在拜登政府任期内爆发俄乌冲突,北约的欧洲盟国在美国率领下大力援乌,军费开支大幅增加。但由于美国的年度军费从上届特朗普政府开始时的6000多亿美元,增加到拜登政府卸任时的接近9000亿美元,美国在北约集团中的军费开支仍占超过七成,相对占比不降反升。
其次,从实际效果来看,很难说谁占谁的便宜。北约是二战后美苏阵营对抗的产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在东西欧乃至全球形成冷战对抗的阵营。美国固然保证了北约国家的安全,但美国率领北约在冷战中取胜,却是北约整体上发挥作用的结果。美国地缘战略大师布热津斯基认为,“美国在全球至高无上的地位,是由一个覆盖全球的同盟和联盟所组成的精细体系为支撑的”。毫无疑问,北约是支撑美国“至高无上地位”的联盟体系中的关键要素。
另外,从后冷战时代美国所发起的屡次战争来看,恰恰是美国的北约盟国在充当美国战争、战略的“马前卒”,也就是说,是盟国为美国所用。比如,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中,英、法等国不仅参战,而且支付了高额的战争费用。1999年美国率北约盟国对南联盟发动科索沃战争,共有英、法、德、意、加、荷等13个北约盟国参战。2001年开始的、长达20年的阿富汗战争,英国、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北约国家一直参与,日本、韩国等为其提供后勤保障。即使是规模小得多、时间也不长的美国武装干涉利比亚,英国、法国等北约盟国也一直奉陪。
因此,是北约盟国占美国的便宜,还是北约盟国拱卫美国?算清这笔账并不容易。算账之说,反映出的是美国与北约盟国关系已现裂缝、相互已生嫌隙而已。
欧洲能否自保
2022年2月24日开始的俄乌冲突,打破了欧洲战后70多年的整体和平,让欧洲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威胁。三年来,美国率一众欧洲国家,共计全球40个国家和组织支援乌克兰对抗俄罗斯,但战事久拖不决,局面胶着。在此背景下,特朗普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后,不仅将贸易大棒对准欧洲盟国,而且公然谴责乌克兰是冲突的肇始者,这使其欧洲盟友感到彻骨的寒意和更加紧迫的不安全感。
不管欧洲国家和欧盟领导人嘴上怎样强硬,但客观的现实正如波兰总理图斯克所言:“5亿欧洲人,要求3亿美国人保护自己,免遭1.4亿俄罗斯人的侵害。”这很荒唐,但却是基本的事实。对此,欧洲国家及组织、北约的欧洲盟国采取一系列举措应对局面。然而,欧洲真的可以自保吗?结论恐怕并不乐观。
此番美国与欧洲矛盾的暴发,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美不欢而散为起点。3月11日,由法国发起的30多个国家的军方首脑会议在法国巴黎召开,提出组建一支所谓“国际安全部队”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其中,最具实质性内容的是3月6日的欧盟峰会,会议通过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的“重新武装欧洲”特别融资计划,即在未来几年筹措总额达8000亿欧元(约合8680亿美元),构建“一个安全且具有韧性的欧洲”。
简单地看8000亿欧元似乎不少,但美国2024财年的年度军费即达8860亿美元,超过这笔款项180亿美元。更何况这8000亿欧元不仅尚需筹措,而且是分年投入,摊到每一年就更少。欧洲国家长期军费投入不足,计划数年增加投入8000亿欧元来弥补,效果如何恐怕很难乐观。
此外,欧洲国家实现团结也不容易。在近期的欧洲国家伦敦峰会、欧盟布鲁塞尔特别峰会上,欧洲国家和欧盟领导人在发言时,无不表情坚毅、语调铿锵。但是,在具有实质性的8000亿欧元的筹款计划及开支上,欧盟主要大国法国和德国的意见就很不一致。
因为欧洲主要国家都是北约成员,多年来北约追求防务一体化,武器装备的一体化是防务一体化的基础,因此,欧洲的北约盟国大多采购美国武器。这既有利于北约防务一体化,也节省了欧洲各国各自研发武器的开支,但同时也导致欧洲国家在武器生产方面的短板越来越严重。在计划中的“重新武装欧洲”特别融资计划8000亿欧元中,有1500亿欧元是用来借贷给欧洲各国加强武器生产的。对此,德国等主张这笔资金主要投向英国、挪威、瑞士等非欧盟国家,而法国的意见正好相反,主张用于支持欧盟内武器研发与生产。法德之间的不同意见,使得各自的小算盘和算计尽显无遗。
“重新武装欧洲”特别融资计划发展的后续变数还包括,美国在相关问题的立场上出现变化,美欧之间的分歧变小,使得“重新武装欧洲”计划的重要性降低;欧洲各国因经济发展不力,难以提供计划中的款项等。
会不会一拍两散
欧洲感觉到加强自身防卫能力的必要,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完全离开欧洲将使美国的联盟体系分崩离析。各种因素和事情的发展趋势显示,美国与北约盟国之间一拍两散的可能性极小。
一是拜登政府预设障碍。2019年,美国国会通过《北约支持法案》,明确要求总统不得从北约退出。2023年,由美国国会通过、时任总统拜登签署的年度《国防授权法案》,明确规定退出北约需获得参议院三分之二多数议员支持或国会法案授权。一旦成为法案,其作用和效力就不会因为一届政府的下台而改变。这是阻拦特朗普政府在退出北约问题上肆意妄为的两道“阻拦索”。
当前,虽然特朗普所属的共和党在国会参政两院拥有多数席位,但优势微弱,获得三分之二的多数支持没有可能。更何况,像退出北约这样的极端行为,即便是特朗普所在共和党内,也不太可能得到普遍支持。
二是双方均无彻底分手的意愿。泽连斯基的白宫之行得以成行,得力于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大力撮合。在泽连斯基离开白宫之后,英国首相斯塔默、法国总统马克龙一方面在支持泽连斯基和乌克兰的姿态上表现得非常坚决,另一方面也明确要求泽连斯基修复与特朗普的关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泽连斯基被迫放低姿态,反复表示“感谢特朗普”,并愿意“在特朗普总统领导下实现和平”。
英、法领导人的行动,无疑清晰地表明欧洲无力、也不愿单独承担支持乌克兰的责任。在3月6日欧盟领导人布鲁塞尔峰会上,法国总统马克龙一方面表示欧洲必须加强防务自主,另一方面表示“欧洲虽然仍致力于维护与美国的伙伴关系”。就连在特朗普竞选期间即表示要“警惕特朗普重回白宫”的现英国首相斯塔默,也在接待泽连斯基的同时,表示“相信美国是可靠的盟友”。
三是牺牲弱友毫不留情。虽然美国退出北约的可能性极小,美国与欧洲的北约盟友之间大概率是在责任、经费支出等方面将达成新的平衡,其间的动荡不可避免,欧洲更加自主也是必然。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过这样一句话:“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但是做美国的盟友则是致命的”。美国在关键时刻抛弃盟友的做派并不新鲜,前车之鉴可以为任何狐假虎威者镜鉴。
(单位: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
吴敏文 :中国青年
:中国青年
北约包括哪些国家推荐文章2:北约究竟何去何从
特朗普在他的上个总统任期内,大力催逼北约欧洲盟国提升防务开支,导致与盟友关系紧张,法国总统马克龙发出北约“脑死亡”的警告。此次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当选之后,扬言美国将退出北约。果真如此,那将是二战后国际局势的重大改变。在俄乌冲突久拖不决、美国政府政策明显转向、欧洲强化自我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北约究竟何去何从?
谁占谁的便宜
早在2018年7月的北约年度峰会上,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北约盟国火力全开:“多年来,许多北约国家欠了我们一大笔钱——把过去10或20年的费用加起来,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为此,在2019年12月的北约年度峰会暨成立七十周年大会前夕,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接受英国《经济学人》杂志采访时,发表了“北约正在脑死亡”的言论。北约前景陷入愁云惨雾之中。
2024年12月8日,特朗普已经当选美国总统,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北约在占我们的便宜……这简直是耻辱”“我们还保护他们,这是双重打击”。特朗普声称,“如果他们(北约盟国)支付账单,公平地对待我们,美国会留在北约”,而如果(北约盟国)做不到这一点,他“绝对会”考虑让美国退出北约。
在今年1月20日就任总统后,特朗普倒是没有再提“退出北约”。但他班子里的重要成员,“政府效率部”实际负责人、亿万富豪马斯克在3月3日提出“美国应该退出北约和联合国”,随后在3月9日再次提出“美国为欧洲的防务埋单是没有意义的”,美国应该“现在就退出北约”。
那么,美国和它的北约盟国,到底谁占了谁的便宜?
首先,仅从绝对军费开支和防务开支占GDP的比例来看,美国远超其他北约盟国是事实。当特朗普的上个总统任期催逼北约盟国提升防务开支时,美国占北约集团总军费开支的七成以上,美国年度军费占GDP的3%以上,而其他北约盟国军费开支的总和不及北约集团的三成,防务开支达到GDP的2%的国家也不多。
历经上届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虽然特朗普大力催逼,在拜登政府任期内爆发俄乌冲突,北约的欧洲盟国在美国率领下大力援乌,军费开支大幅增加。但由于美国的年度军费从上届特朗普政府开始时的6000多亿美元,增加到拜登政府卸任时的接近9000亿美元,美国在北约集团中的军费开支仍占超过七成,相对占比不降反升。
其次,从实际效果来看,很难说谁占谁的便宜。北约是二战后美苏阵营对抗的产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在东西欧乃至全球形成冷战对抗的阵营。美国固然保证了北约国家的安全,但美国率领北约在冷战中取胜,却是北约整体上发挥作用的结果。美国地缘战略大师布热津斯基认为,“美国在全球至高无上的地位,是由一个覆盖全球的同盟和联盟所组成的精细体系为支撑的”。毫无疑问,北约是支撑美国“至高无上地位”的联盟体系中的关键要素。
另外,从后冷战时代美国所发起的屡次战争来看,恰恰是美国的北约盟国在充当美国战争、战略的“马前卒”,也就是说,是盟国为美国所用。比如,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中,英、法等国不仅参战,而且支付了高额的战争费用。1999年美国率北约盟国对南联盟发动科索沃战争,共有英、法、德、意、加、荷等13个北约盟国参战。2001年开始的、长达20年的阿富汗战争,英国、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北约国家一直参与,日本、韩国等为其提供后勤保障。即使是规模小得多、时间也不长的美国武装干涉利比亚,英国、法国等北约盟国也一直奉陪。
因此,是北约盟国占美国的便宜,还是北约盟国拱卫美国?算清这笔账并不容易。算账之说,反映出的是美国与北约盟国关系已现裂缝、相互已生嫌隙而已。
欧洲能否自保
2022年2月24日开始的俄乌冲突,打破了欧洲战后70多年的整体和平,让欧洲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威胁。三年来,美国率一众欧洲国家,共计全球40个国家和组织支援乌克兰对抗俄罗斯,但战事久拖不决,局面胶着。在此背景下,特朗普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后,不仅将贸易大棒对准欧洲盟国,而且公然谴责乌克兰是冲突的肇始者,这使其欧洲盟友感到彻骨的寒意和更加紧迫的不安全感。
不管欧洲国家和欧盟领导人嘴上怎样强硬,但客观的现实正如波兰总理图斯克所言:“5亿欧洲人,要求3亿美国人保护自己,免遭1.4亿俄罗斯人的侵害。”这很荒唐,但却是基本的事实。对此,欧洲国家及组织、北约的欧洲盟国采取一系列举措应对局面。然而,欧洲真的可以自保吗?结论恐怕并不乐观。
此番美国与欧洲矛盾的暴发,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美不欢而散为起点。3月11日,由法国发起的30多个国家的军方首脑会议在法国巴黎召开,提出组建一支所谓“国际安全部队”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其中,最具实质性内容的是3月6日的欧盟峰会,会议通过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的“重新武装欧洲”特别融资计划,即在未来几年筹措总额达8000亿欧元(约合8680亿美元),构建“一个安全且具有韧性的欧洲”。
简单地看8000亿欧元似乎不少,但美国2024财年的年度军费即达8860亿美元,超过这笔款项180亿美元。更何况这8000亿欧元不仅尚需筹措,而且是分年投入,摊到每一年就更少。欧洲国家长期军费投入不足,计划数年增加投入8000亿欧元来弥补,效果如何恐怕很难乐观。
此外,欧洲国家实现团结也不容易。在近期的欧洲国家伦敦峰会、欧盟布鲁塞尔特别峰会上,欧洲国家和欧盟领导人在发言时,无不表情坚毅、语调铿锵。但是,在具有实质性的8000亿欧元的筹款计划及开支上,欧盟主要大国法国和德国的意见就很不一致。
因为欧洲主要国家都是北约成员,多年来北约追求防务一体化,武器装备的一体化是防务一体化的基础,因此,欧洲的北约盟国大多采购美国武器。这既有利于北约防务一体化,也节省了欧洲各国各自研发武器的开支,但同时也导致欧洲国家在武器生产方面的短板越来越严重。在计划中的“重新武装欧洲”特别融资计划8000亿欧元中,有1500亿欧元是用来借贷给欧洲各国加强武器生产的。对此,德国等主张这笔资金主要投向英国、挪威、瑞士等非欧盟国家,而法国的意见正好相反,主张用于支持欧盟内武器研发与生产。法德之间的不同意见,使得各自的小算盘和算计尽显无遗。
“重新武装欧洲”特别融资计划发展的后续变数还包括,美国在相关问题的立场上出现变化,美欧之间的分歧变小,使得“重新武装欧洲”计划的重要性降低;欧洲各国因经济发展不力,难以提供计划中的款项等。
会不会一拍两散
欧洲感觉到加强自身防卫能力的必要,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完全离开欧洲将使美国的联盟体系分崩离析。各种因素和事情的发展趋势显示,美国与北约盟国之间一拍两散的可能性极小。
一是拜登政府预设障碍。2019年,美国国会通过《北约支持法案》,明确要求总统不得从北约退出。2023年,由美国国会通过、时任总统拜登签署的年度《国防授权法案》,明确规定退出北约需获得参议院三分之二多数议员支持或国会法案授权。一旦成为法案,其作用和效力就不会因为一届政府的下台而改变。这是阻拦特朗普政府在退出北约问题上肆意妄为的两道“阻拦索”。
当前,虽然特朗普所属的共和党在国会参政两院拥有多数席位,但优势微弱,获得三分之二的多数支持没有可能。更何况,像退出北约这样的极端行为,即便是特朗普所在共和党内,也不太可能得到普遍支持。
二是双方均无彻底分手的意愿。泽连斯基的白宫之行得以成行,得力于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大力撮合。在泽连斯基离开白宫之后,英国首相斯塔默、法国总统马克龙一方面在支持泽连斯基和乌克兰的姿态上表现得非常坚决,另一方面也明确要求泽连斯基修复与特朗普的关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泽连斯基被迫放低姿态,反复表示“感谢特朗普”,并愿意“在特朗普总统领导下实现和平”。
英、法领导人的行动,无疑清晰地表明欧洲无力、也不愿单独承担支持乌克兰的责任。在3月6日欧盟领导人布鲁塞尔峰会上,法国总统马克龙一方面表示欧洲必须加强防务自主,另一方面表示“欧洲虽然仍致力于维护与美国的伙伴关系”。就连在特朗普竞选期间即表示要“警惕特朗普重回白宫”的现英国首相斯塔默,也在接待泽连斯基的同时,表示“相信美国是可靠的盟友”。
三是牺牲弱友毫不留情。虽然美国退出北约的可能性极小,美国与欧洲的北约盟友之间大概率是在责任、经费支出等方面将达成新的平衡,其间的动荡不可避免,欧洲更加自主也是必然。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过这样一句话:“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但是做美国的盟友则是致命的”。美国在关键时刻抛弃盟友的做派并不新鲜,前车之鉴可以为任何狐假虎威者镜鉴。
(单位: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
:中国青年客户端
北约包括哪些国家推荐文章3:什么是北约
北约:冷战遗产与当代国际博弈的复杂镜像
2024年7月北约华盛顿峰会召开前夕,俄乌战场上的爆炸声与布鲁塞尔总部的文件签署声形成刺耳共鸣。这个诞生于冷战铁幕下的军事组织,历经75年沧桑巨变,已然成为牵动国际战略格局的关键变量。当我们用手术刀剖解北约的本质,看到的不仅是军事联盟的表象,更是一个承载历史惯性、裹挟地缘野心、深陷时代悖论的政治复合体。
一、基因图谱:从反法西斯同盟到冷战工具的蜕变
1949年4月4日,12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时,签字笔尖划过的不仅是羊皮纸,更是在雅尔塔体系裂痕上刻下的战略分割线。北约的基因中混杂着双重血脉:既有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的合作记忆,又注入了遏制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敌意。这种矛盾性在组织架构中显露无遗——军事一体化指挥系统与"协商一致"决策原则的奇特组合,既追求作战效能又难以摆脱成员国掣肘。
冷战时期的北约像一台精密的地缘机器:在西德前沿部署的5000枚战术核武器构成"钢铁防线",AWACS预警机编织的监控网络覆盖整个欧洲领空,每年举行的"秋季熔炉"演习将30万部队的协同作战变成肌肉记忆。这些军事存在与其说是防御盾牌,不如说是维持美国在欧洲战略主导权的锚定器。
二、功能异化:后冷战时代的战略漂移
1991年华约解散本该让北约失去存在理据,但这个军事组织却展现出惊人的战略韧性。通过三次东扩浪潮,成员国从16国暴增至32国,军事部署前沿推进了1000公里,直抵俄罗斯边境。这种扩张已超越传统安全范畴,演变为地缘政治重塑工具。2014年威尔士峰会确立的"战备行动计划",将快速反应部队规模扩大至4万人,标志着北约从防御性联盟转向具备远征能力的进攻性集团。
职能泛化趋势同样显著:阿富汗战场上的"坚定支持"行动、地中海反恐巡逻、网络防御卓越中心的建立,使北约成为横跨军事、政治、科技领域的超级复合体。2023年维尔纽斯峰会首次将"应对中国系统性挑战"写入宣言,暴露其全球干预野心。这种无限扩展的战略边界,正在制造新旧安全议题的复杂纠缠。
三、现实困境:多重裂痕下的联盟危机
北约内部的价值裂缝在特朗普时代彻底表面化。当美国前总统威胁"退群"时,欧洲国家突然意识到每年4000亿美元的防务开支构筑的竟是如此脆弱的承诺。德法推动"欧洲战略自主"的举动,匈牙利多次动用否决权阻挠援乌决议,土耳其对瑞典入约的持续阻挠,这些事件揭示出跨大西洋联盟难以弥合的利益分歧。
军事效能与道义成本的天平也在倾斜。北约在科索沃战争中投下的2.8万枚炸弹制造了2500名平民伤亡,利比亚行动导致政权真空和难民危机。这些行动留下的战略负资产,正在反噬联盟的合法性根基。乌克兰危机中,北约成员国军火库存见底与军工产能不足的矛盾,暴露出这个庞大战争机器的结构性缺陷。
四、中国视角:超越对抗逻辑的战略选择
面对北约亚太化的危险动向,中国表现出战略定力。2022年《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这与北约的排他性安全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中国防长强调"不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别人不安全之上",为破解安全困境提供了东方智慧。
历史总是充满辩证法则。当北约在华盛顿庆祝75周年时,全球南方国家正在组建新的安全合作网络。金砖机制扩容、上合组织发展、中东和解浪潮,这些多极化进程正在解构单极安全体系。或许正如基辛格所预言:"21世纪的国际秩序不会由某个单一联盟主导。"北约的未来,取决于它能否摆脱冷战幽灵,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星辰大海中找到新坐标。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世界需要的不是强化军事对抗的"安全保证",而是构建普遍安全的"信任机制"。当人工智能改写战争规则、气候变化重构地缘格局时,固守集团对抗思维无异于刻舟求剑。北约何去何从,不仅关系到大西洋两岸的安全,更是检验人类能否超越安全困境的试金石。
北约包括哪些国家推荐文章4:北约:究竟是什么组织?一共有多少个国家?加入北约有什么好处?
#马克龙:德美强烈反对邀请乌入北约#?
一个在国际舞台上特别牛的组织——北约(NATO)。听到这个名字,你是不是也觉得既熟悉又神秘呢?最近北约的一些动静可是挺大的,大家都在议论纷纷。
北约是什么?
简单来说,北约就是一个由美国和西欧、北美的一些发达国家组成的“军事小团体”。这个小团体可厉害了,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目的就是为了大家能一起防卫,共同对抗可能的威胁。到现在,北约还是西方世界的重要军事力量呢!
北约的历史,那可真是源远流长。想当年,冷战时期,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北约就是西方阵营的“扛把子”。那时候,它可是为了保卫自己的成员国,费了不少劲!
北约到底有多少“小伙伴”?
北约的成员国,那可真是遍布全球啊!到目前为止,北约已经有32个“小伙伴”了,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这些咱们耳熟能详的发达国家。还有一些东欧国家,比如波兰、匈牙利等,也是北约的成员国!
2024瑞典加入
加入北约,好处多多!
加入北约,最大的好处就是安全保障增强了。为啥呢?因为北约有个“集体防御原则”,就是说,如果一个成员国受到攻击,其他成员国都会一起来帮忙。这样一来,每个成员国都感觉自己更安全了!
在北约这个小团体里,军事资源可是可以共享的哦!比如,装备、人员培训这些,都可以互相帮助。这样一来,每个成员国都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军事实力了!
加入北约,还能促进经济发展呢!因为北约成员国之间有很多贸易优惠、经济互助计划这些。这样一来,大家都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经济了!
加入北约,还能提高国家的政治地位呢!因为北约成员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可是很有发言权的。这样一来,每个成员国都能在国际上更有分量了!
那北约的未来会怎样呢?这个可不好说。从现在的趋势来看,他们也面临着不少挑战,比如与俄罗斯的关系、中东的局势等。
北约包括哪些国家推荐文章5:一口气看懂北约
当今国际局势波谲云诡,俄乌冲突战火纷飞,大国博弈错综复杂,其间北约这一神秘组织格外引人注目。一首打油诗“世间万物皆有因,大国博弈无偶然……美苏二虎争一山,各自盘算各自天”,道出其诞生背景,它就是北约。
北约诞生于冷战,本应随苏联解体而消散,却出人意料地愈发活跃。表面上,它像各国抱团取暖的“超级飞侠联盟”,互助御敌;实则是美国称霸全球的关键工具、大国纷争里的致命尖刀。
回溯过往,1946 年,丘吉尔赴美发表“铁幕演说”,煽动对苏联及共产主义的敌意,呼吁美国与英国结盟遏制苏联,敲响冷战钟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阵营对立分明。演说后,西欧国家因二战创伤,面对苏联军事威慑惶恐不安。英国有心牵头却无力担责,比利时等小国也不买账,局势混乱僵持。
1948 年柏林危机爆发,苏联切断西柏林通道,西柏林成绝境孤岛。美国见状,为保欧洲战略平衡,于 1949 年 4 月 4 日裹挟英法等 12 国成立北约。看似集体防御,实则矛头始终对准苏联及后来的俄罗斯,尽显地缘政治逐利本质,美国意在遏制苏联、巩固霸权。
苏联不甘示弱,1955 年组建华约,欧洲大陆被“铁幕”分割,东西欧分属美苏势力范围,此后北约与华约军备竞赛,核弹头剧增,人类濒临核战险境。
1991 年苏联解体、华约瓦解,北约却背道而驰,开启东扩之路。1999 年起,波兰、匈牙利等多国相继加入,30 年间成员国从 16 个激增至 32 个,逼近俄罗斯边界,尽显西方背信弃义,美曾承诺不东扩,却食言而肥。
俄罗斯曾幻想加入北约,叶利钦、普京多次尝试均碰壁,因北约本就针对俄罗斯,且俄罗斯核武力量强大,加入会冲击美国主导地位。认清现实后,2014 年克里米亚事件、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根源是北约东扩、乌克兰寻求加入北约,挤压俄战略空间,俄乌本同源,美国若遇类似情况也不会坐视。
如今特朗普 2.0 时代,北约前路迷茫,特朗普称其赔钱,马斯克喊退出北约和联合国,引发西方震动。泽连斯基为乌克兰北约梦奔走十年,却换来满目疮痍。俄乌冲突爆发,北约急于与乌划清界限,暴露其作为美国操控欧洲、制衡俄罗斯工具的本质,遇危明哲保身。
总之,和平靠实力争取,国际舞台无永恒朋友或敌人,只有国家利益至上。北约这个冷战产物,警示世人唯有国富民强、自强不息,才能在乱世站稳脚跟。
北约包括哪些国家推荐搜索词:
1.北约包括哪些国家一共多少个?
2.北约包括哪些国家?
3.北约包括哪些国家为什么叫北约
本文标题:北约包括哪些国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