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国医大师名单
中医国医大师名单推荐文章1:三位医学界国宝级“泰斗”依然在坐诊,最大99岁,最小90岁
大河《天天健康》官方微信推荐指数★★★★★
他们都是医生,又都是其他医生眼中的“宗师泰斗”;他们都是老人,又都是其他老人心目中“老有所为”的最好注解。
他们出生在旧中国,蓬勃发展于新中国。
一位90岁,一位91岁,一位99岁。相同的职业、相近的年纪、共同的选择。
为了一份责任,为了心中所爱,如今,均已经过了90岁生日的他们,退而不休,依然在热情蓬勃地工作。
明天,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由衷地向祖国说一声:生日快乐!
“皮肤科百科全书”朱钵
干到不能干为止
他的年龄:90岁
朱钵
9月23日,周一,省人民医院门诊东区五楼候诊区,人来人往,像往常一样,早上不到8点,90岁的朱钵教授已经换好白大褂坐在了诊室内。
作为我省知名的皮肤科专家,每次坐诊时,朱老的号都会瞬间被挂完。上午10:30,朱老已经看了63个患者。
第64号患者是43岁的罗先生。坐在就诊凳上,罗先生伸着脖子给朱老看。
“朱教授,您看我这长了不少这种疣,感觉最近一段越来越多,是怎么回事?”罗先生问。
拿起手电,朱老仔细看了一下说:“没事,不是病,这是皮肤老化的一种正常现象,不用管它。”
72岁的陈先生在女儿和爱人的搀扶下,进了诊室,刚刚经历过脑梗的他走路、说话都有点不太利索。爱人掀开他的上衣,朱钵教授发现陈先生左边肩膀前后布满了小泡,“这是典型的带状疱疹”。
随后,朱老为他开了药,语气轻松地对家人说:“没啥事,一定会好,放心。”
每次坐诊,面对患者,朱老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没啥事”。而这早已成了他的口头禅。
“病人本身就容易心理压力大,需要给他卸掉心理包袱,有助于身体康复。”朱老说。
朱钵教授1929年7月1日出生于辽宁新民县朱河沿村,1952年,他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来到河南,至今67年。
朱老很勤奋,也特别爱琢磨,这种个性不仅把他一步步推向了皮肤医学界的顶峰,也为无数患者解决了痛苦。
在他从医生涯中,他首创多个疗法,比如在国内率先整理出“四石散”“复方松馏油膏”等外用、内服药的协定处方及土方,研究出的白癜风丸、湿疹膏、甲癣药水等十余种独特方剂,应用至今。同时,在国内首创特殊的多形红斑、氯乙烷喷射治疗带状疱疹、青霉素治疗扁平苔藓、斩疣丹等多项实用医学科研成果。
这些行之有效的好药方、好疗法,至今,仍在帮助无数皮肤科医生为患者解除病痛。
问:新中国成立70周年,您想对祖国说一句什么话?
答:7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穷二白到如今的繁荣富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骄傲。
问:准备工作到什么时候?
答:干到不能干为止,只要一天还能动,就为患者服务一天。
“国医大师”张磊
"小车不倒只管推”
他的年龄:91岁
张磊
9月20日,周五,这一天是国医大师张磊坐诊的时间,上午不到8点,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七楼国医馆,来就诊的患者已经站满走廊,这其中有不少是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
张老目前耳朵略有点背,交流需要较大声。
为了节约时间,每一个患者来就诊前,他的学生和助手会把患者情况详细询问清楚并记录下来递给张老,张老逐字看完后,闭目仔细为患者把脉,然后再补充询问患者情况。
该开方子了,他一笔一画写下药名,然后再三揣度剂量后,才会把单子交给患者。
张磊看病一向以“方精、药少、量小、效奇”著称,他常说,药是特殊商品,不求价高,合适就好。他也一直奉行“用药之王道,勿用药之霸道”的原则,药少方精、妙手回春。
采访中,许多患者向记者展示了张磊开出的药方,少则六七味,多则十几味,都是价廉易得的常见药,每方药材价值不过数十元。
张老擅长内科各种疑难杂症,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张老逐渐形成了“动、和、平”学术思想和自己的临证思维模式,同时也总结出治疗疑难杂症的“临证八法”。
“日有一得,月有一结,季有一文”,这是多年来张磊对自己和学生的要求。
一年又一年,张磊经手的病患不计其数,面对这么多的一手资料,他又动起了脑筋。自1997年来,张磊保存了所有门诊病历,以日为单位,每月一本。时至今日,近200本病案,3万多病例,400余小时影像资料。这些直接、翔实的资料病案对解决疑难杂症和培养中医人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2017年,在全国第三届“国医大师”评选中,张磊被评为“国医大师”。
他习惯将自己称为“中医实干家”。时至今日,他仍在努力工作。
问:新中国成立70周年,您想对祖国说一句什么话?
答:70年来,咱们国家一年比一年好,芝麻开花节节高。祝祖国繁荣昌盛,祝咱们国家兴旺发达。
问:准备工作到什么时候?
答:小车不倒只管推,争取“为病人服务到100岁”。
“眼科界泰斗”张效房
永远为病人服务
他的年龄:99岁
张效房
9月25日10点,郑大一附院门诊18楼《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辑部,阳光斜照,一张堆满各种书籍的桌子前,张效房教授正在低头批改论文。
两天前,也就是9月23日,张老刚刚过了自己的99岁生日。
也只有这一天,他休息了一天,之后,他又投入到了工作中。
张效房,我国著名眼科专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教授、主任医师,我国眼内异物研究奠基人,眼外伤专业学术带头人。
生于1920年的张效房,求学于“河南大学在潭头”的艰难抗战时期,受教于“济济多士,风雨一堂”的诸位学术大家,磨砺于风雨如磐的动荡年代,收获于新中国的蓬勃发展时期。
自1945年从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张效房已在眼科医学研究的道路上走过了74年。
多年来,张效房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全国优秀工、全国优秀科技工、河南省十大科技功臣荣誉称号以及美国眼科中心颁发的突出成就奖、中美眼科学会颁发的“金苹果奖”等,为我国眼科医学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如今已经迈入100岁门槛的张老依然在勤奋工作,每周五天,他的大部分时间在编辑部改医学论文,但也不放弃坐诊,每有需要,他会穿起白大褂,悉心为患者问诊。
改一篇稿子,短则需要一两个小时,长则六七个小时。有些学术问题,他还需要查很多资料,花费时间就更长了。
“有的文章,我在上边写的字数跟写的都差不多了。”张老笑道。
99岁的老人,有高血压、冠心病,还因为肾癌和脑梗塞做过手术。如今,对他来说,修改文章还是一剂治病良药、一种精神寄托。
问:新中国成立70周年,您想对祖国说一句什么话?
答:70年内,中国变化太大了。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愿老年朋友“老有所有、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问:准备工作到什么时候?
答: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尽自己的力量,对社会对人民做出贡献。
大河·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晓敏 编辑:lyh
这个配方,好多医生都用来保护心脏!
一两陈皮一两金!曾上《舌尖》的新会陈皮,记者终于在郑州找到了……
名医讲述|王伟:这个医生的女儿,为什么能长到1米81?
名医每日一答 |高传玉:冠状动脉狭窄,一定是冠心病吗?
进入微信公众号,可搜索“推拿”、“名医说”“发烧”等关键词,搜索你关心的内容
“大河微医”是百万大《大河》倾力打造的健康信息平台。
将为您提供名医挂号、在线问诊、就医推荐、中医养生
中医国医大师名单推荐文章2:第四届国医大师名单公布,张伯礼等30人在列,授予101人全国名中医称号
工人日—中工网记者 姬薇
7月20日,第四届国医大师和第二届全国名中医表彰大会在京召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决定,授予丁樱等30位同志国医大师称号,享受省部级表彰奖励获得者待遇。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决定,授予丁丽仙等101位同志全国名中医称号。
国医大师是中国中医药领域的最高荣誉。国医大师评选自2009年始,每五年评选一次,每届评选30名。
全国名中医是中国中医药行业的杰出代表。全国名中医评选自2017年首评,共组织了两届全国名中医评选表彰工作。
买买提·哈斯木(维吾尔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主任医师
黄光英(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曹利平(女,满族)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根据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医保发〔2021〕50 号)文件要求,为做好北京市医保药品目录内非国家医保药品品种的三年消化工作,6月份北京市印发了《关于公布本市第三批调出非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药品品种的通知》(京医保发〔2022〕21 号),将非国家医保药品品种从本市医保目录中调出,调整完成后北京市医保药品目录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完全一致。
7月1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北京酒店防控指引(第二十版)》。
《指引》明确指出,要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按照“非必要不举办、不承办”原则,全市酒店不承办婚宴、生日宴、团体宴等群体性聚餐活动(政策调整的,另行通知);全市酒店继续从严从紧控制会议、培训、论坛等聚集性活动(政策调整的,另行通知);核心区酒店继续暂停承办会展、论坛、培训等聚集性活动(政策调整的,另行通知)。
中医国医大师名单推荐文章3:五位百岁国医大师,讲述不同的养生“粥记”
文/ 柴玉
粥
一碗粥,国医大师朱良春竟喝了70年。喝粥养生也要持之以恒,方可收效。
养生之要,贵在有恒。同样,喝粥养生关键也要长期坚持,才能起作用。
国医大师朱良春的一碗粥,喝了70年。朱老98岁去世,生前身体一直很好,精力充沛,90多岁时还一周出三次门诊,每次看二三十个重病患者,都不觉疲劳。
长寿粥
国医大师朱良春:
一碗长寿粥,喝了70年。
朱老说,除了乐观的心态、坚持运动外,他每天都会喝碗粥。
这碗粥被人们称为长寿粥,粥里有什么秘密呢?我们先看看食材:绿豆、薏苡仁、莲子、扁豆、大枣、枸杞子、黄芪。
绿豆入心经,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莲子清心养心。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主神明,心的功能正常,则气血运行正常,精力充沛;红枣、薏苡仁、扁豆都是健脾的,脾主运化、升清,是后天之本,承担着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脾失健运就会出现营养不良;枸杞子是入肝经的,是补肝的佳品,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筋,肝经气血充足则筋得其养,体力强健;同时,薏苡仁还有补肺清热化痰的作用;莲子、薏苡仁、枸杞子都入肾经,对肾有补益的作用;黄芪补元气。这几样东西合在一起能滋补调和五脏,使正气充足,精力体力旺盛。
这碗长寿粥怎么来的呢?1938年,朱良春20多岁,跟随老师章次公在上海行医,恰逢当地霍乱盛行,求诊者络绎不绝,朱良春每天都要看上百号病人,渐感体力不支,总是觉得疲惫,人也瘦了。在这种情况下,朱良春和母亲一起创制出这款粥。母亲每天给他做一碗,吃了几个月以后,精神逐渐好转,不再感觉疲劳。这一吃就吃了70年。
赶紧学习一下长寿粥的制作方法吧:
【材料】黄芪250 克,绿豆50克,薏苡仁50克,扁豆50克,莲子50克,大枣30克,枸杞子10克。
【制法】把黄芪放到沙锅里,加适量水先泡20分钟,然后煮15分钟,把水滗出来,再加一碗水,煮开之后也滗出来,最后把这些水合在一起,用这个水去煮粥。把绿豆、薏苡仁、扁豆、莲子、大枣清洗干净,倒进沙锅,再倒进黄芪水,盖上盖,开大火,煮开之后换小火煮40分钟,把洗干净的枸杞倒进去,再煮10分钟即成。
【用法】煮出来的粥是五天的量,可一次由5个人分食;也可每天吃1碗,分5天食。另外,如果人数不定,煮粥材料也可按比例增减。
一般来讲,养生粥里加的都是药食两用的食材,效力温和,偶尔吃一两次,能充饥或者满足口感,但不易看到效果。有耐心长期坚持食用适合自己的粥,养生效果才会显现出来。
平常煮粥时为了增加粥的稠度,会加点碱,这样会破坏粥的营养成分。碱是多数维生素的大敌。在碱性条件下加热,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等都会流失。加碱还会加强淀粉的糊化作用,食后让血糖很快升高,对糖尿病患者不利。
国医大师吕景山:
每天都会喝碗小米粥。
国医大师吕景山也非常推崇喝粥。几十年来,他每天都会喝碗小米粥。他说:“脾胃为后天之本,小米色黄入脾胃,是后天补养的佳品。”
国医大师颜正华:
常喝些韭菜籽粥。
国医大师颜正华会常喝些韭菜子粥。韭菜子有健脾、补肾、通便的功效。具体做法:10克韭菜子,50克粳米和少许盐,先将韭菜子用文火烧熟,再与粳米、细盐同放到沙锅内,加水500毫升,米开粥熟即可。
国医大师邓铁涛:
一周内至少有两餐吃粥。
已经100 岁的国医大师邓铁涛对粥也情有独钟,一周内至少有两餐吃粥。
国医大师颜德馨:
将喝粥作为自己的养生方法。
国医大师颜德馨也将喝粥作为自己的养生方法之一。他认为,老年人要健康长寿,贵在气血流通,同时必须格外注意饮食调养的养生之道。老人食粥益寿,也是古人倡导的一种养生之道。
人至老年,生理机能老化,所需热量减少,消化功能衰退,其饮食应以少而精、清淡熟软为宜。清代名医王士雄将粥誉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煮粥也是一门学问
煮药粥:首先要辨证,选对食材和药量。一般情况下,煮的时候,先将中药在水中煎煮,去渣留汁。然后用药汁煮粥。或者将中药和粥分开煮,然后将煮好的药汁和粥兑在一起食用。
煮普通粥:先将米用冷水浸泡,或者在冰箱里冻半小时。这样熬起粥来节省时间,熬出的粥口感好。煮粥时用冷水慢慢煮,由冷渐热,时间较长,不会破坏米中蛋白质,避免维生素的流失。先用大火煮开几分钟,再转文火,然后不停地顺着一个方向搅动,持续几分钟,就会看到粥呈现酥稠状,即可出锅。
煮食材较多的粥:可以底料分煮。大多数人煮粥时习惯将所有的东西全倒进锅里。其实,粥底与料应分开煮或焯,最后再放一块熬煮片刻。这样熬出的粥味道浓郁且不会串味,特别是辅料为肉及海鲜时,更应粥底和辅料分开。
煮粥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养生,要有好的心情,耐心搅拌、观察火候,享受煮粥的过程,这样煮出来的粥一定鲜美,效果更好。
:《中医健康养生》杂志2016年12月刊
中医国医大师名单推荐文章4:浙江有这些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你知道吗?
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是中医药行业的最高荣誉。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第四届国医大师和第二届全国名中医表彰大会。
杭州市中医院王永钧获第四届国医大师称号,浙江中医药大学连建伟、浙江省中医院陈意、杭州市中医院何嘉琳获第二届全国名中医称号。
国医大师评选从2009年开始,前三届共评选出国医大师90人,浙江有何任(已故,第一届)、葛琳仪(第三届)等二位名中医获得该荣誉。全国名中医评选从2017年开始,首届共评选出全国名中医99人,浙江的王永钧、王坤根、范永升等三位名中医入选。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浙江现有中医药领域院士1名、国医大师2名、全国名中医6名、国家岐黄学者5名,省国医名师、省级名中医和基层名中医362名,建有省级以上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20个。全省共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近4万名,每千常住人口拥有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0.62人,列华东地区第一。
2017年,原省卫生计生委联合省委人才办、省人力社保厅出台了《浙江省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十百千”人才工程(杏林工程)》,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评、引、育”相结合,在全省有重点的遴选支持中医药领域的50名杰出人才、100名领军人才和1000名拔尖人才。截至目前,“杏林工程”已遴选培养省国医名师31人,省级名中医67人,省级中青年临床名中医、省级基层名中医等648人。特别是去年浙江获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以来,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档加速。
浙江这几位获评
国家级中医人才的中医
一起来认识他们
↓↓
王永钧
王永钧,男,1935年1月生,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博士研究生导师,杭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
从医65年,厚德尚学,法古融今,医术精湛,救治病患无数。他将“审病-辨证-治病/证”思维运用于临床,并提出了“风湿致肾病”的创新理论,建立了以虚、瘀、风湿为核心的IgA肾病辨证体系,极大地提高了临床疗效。
葛琳仪
葛琳仪,女,1933年6月生,江苏吴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浙江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
临证50余年,学有渊源、博采众长,形成了葛氏“三位合一、多元思辨”“以补为守、善用清和”以及“用药简练、衷中参西”等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特色。她医德高尚,学验俱丰,擅治肺系、脾胃、内分泌及疑难病、老年病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连建伟
连建伟,男,1951年2月生,浙江嘉善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
从医52年,以崇高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救治了数以万计的患者。擅长治疗中医内科疾病,尤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优势。对疑难杂病多从肝脾着手取效,用药精当,处方简廉。
陈意
陈意,男,1945年6月出生,浙江杭州人,浙江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从医60载,诊病近百万人次,精于中医典籍,旁及诸子百家,源出经典,博采众长,用药灵活,自成一格,禀大医精诚之念,怀悲天悯人之心,守辨证论治为法,重调气以平为期。
何嘉琳
何嘉琳,女,1944年7月生,浙江杭州市人,杭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
从医60年,为浙江何氏妇科第四代传人,她传承创新脏腑经络辨证论治、重视整体理论,尤擅发挥中医药在调经、助孕、安胎等方面的治疗优势,临床疗效显著。
王坤根
王坤根,男,1945年10月生,浙江桐庐人,中共党员,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医56载,醉心医道,精于临证,就医者遍及全国各地及欧美华侨。擅治脾胃病、心血管病、老年病及肿瘤,倡导三步法辨证论治;主张脾胃病宜脾胃分治,五脏共调,喜用润降。
范永升
范永升,男,1955年11月生,浙江金华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浙江省名中医、特级专家。
从医40年,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他擅长风湿免疫病的诊治,尤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提出解毒祛瘀滋阴的创新思路及其方法,疗效明显,已在全国广泛推广应用,为中医界同行所认可。
材料:浙江省卫生健康委
编辑:杨彧嘉
责编:李洲媚
中医国医大师名单推荐文章5:最全!第四届国医大师及第二届全国名中医推荐人选全名单
(人民日健康客户端 林敬 陈琳辉 张萌)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局关于评选第四届国医大师的通知》(人社部函〔2021〕144号)《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评选第二届全国名中医的通知》(国中医药人教函〔2021〕202号)要求,各地共推荐国医大师人选69名、全国名中医137名。人民日健康客户端梳理推荐人选名单如下:
按《通知》要求,第四届国医大师表彰名额为30名,第二届全国名中医100名。未入选第四届国医大师且非全国名中医的推荐人选,将作为第二届全国名中医候选人,并排在本地区(单位)其他全国名中医推荐人选之前。
中医国医大师名单推荐搜索词:
1.中医国医大师名单及擅长
2.中国中医国医大师名单
3.上海中医国医大师名单
本文标题:中医国医大师名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