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提拉是匈奴人吗推荐文章1:我读︱马背上的匈人王阿提拉,动摇了罗马帝国的根基

  张弘


  在人类历史上,更先进的农业文明曾多次被落后的游牧文明所征服。古罗马帝国、南宋、明朝都是如此。另一方面,马背上可以得天下,但马背上不能治天下,这一情况中西习见;契丹、金人、女真人、蒙古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在欧洲历史上,5世纪的匈人王阿提拉也是如此。


  阿提拉自称“上帝之鞭”,铁蹄所到之处望风披靡,曾经让东、西罗马帝国闻风丧胆。剑桥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凯利的《匈人王阿提拉与罗马帝国的覆灭》揭示,匈人的残酷进袭,动摇了罗马帝国的根基。


  [英]克里斯托弗·凯利著《匈人王阿提拉与罗马帝国的覆灭》,李寒冰译,华章同人·重庆出版社,2020年5月


  公元376年,8万哥特人非法进入罗马帝国,双方为此开战。哥特人组织了2000匈人的雇佣军,将此前最可怕的敌人变成了盟友,以抵抗罗马军队。378年8月9日,阿德里安堡之战爆发,罗马人遭到700年来最惨痛的失败,3万大军阵亡了2万,东罗马帝国皇帝瓦伦斯中了一箭,避难时因哥特人纵火而窒息身亡。


  379年,西罗马皇帝格拉提安(瓦伦斯的侄子)任命狄奥多西为军事指挥官(也是共治皇帝,统治东罗马帝国)。在与哥特人相持作战一段时间后,狄奥多西与其谈判并于公元382年10月达成协议,同意特温基人、格鲁森尼人及其同盟的小部分匈人占领多瑙河以南,但他们必须被编入罗马军队。此时,大部分匈人继续在多瑙河地区对抗哥特人。


  匈人从哪里来?这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19世纪末,中国学者洪钧出使俄国,接触到西方史籍,后著《元史译文证补》一书,记叙了匈奴进入欧洲的过程。其后,王先谦在注《后汉书集解》时,将洪钧的材料辑录入《后汉书·西域传》注解。1919年章太炎写了《匈奴始迁欧洲考》,梁启超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也注意到了北匈奴西迁的历史。


  当代学者齐思和先生1977年发表的《匈奴西迁及其在欧洲的活动》一文认为,匈人就是东汉时期战败之后西迁的北匈奴,北匈奴西迁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一)悦般时期;(二)康居时期;(三)粟特时期;(四)阿兰时期。郑州大学副教授马利清2004年发表的《关于北匈奴西迁的考古学新探索》一文,从考古学角度提出认为,“哈萨克斯坦七河流域遗址的发现为北匈奴西迁路线确定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而新疆和静县察吾乎沟口三号墓地匈奴墓的发现又把它与新疆巴里坤这两地联系了起来,从西汉时期的巴里坤到东汉前期的和静县察吾乎沟口三号墓地,再到公元2世纪前的别里克塔什1号墓地,时间上前后相继,空间上自东向西连成一线,文化特征上表现出明显的渐远渐变的趋势。这些新的考古材料印证了文献关于单于屏气蒙毡,遁走乌孙之地,以后又入康居的记载,为我们指明了匈奴西迁的前半段路程的大致路线。而从新疆地区至南俄草原一直到欧洲一线发现的大量匈奴人遗留下的铜鳆标本又为匈奴西迁的后半部分路线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文献记载北匈奴西迁欧洲而成为‘匈人’的过程应是可信的。”


  但是,克里斯托弗·凯利认为,北匈奴西进成为匈人的理论尚未得到证实。他采取了一个较为“稳妥”的说法,匈人起源于哈萨克斯坦中部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干草原。


  395年1月,东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在西罗马都城米兰去世,罗马帝国一分为二,西罗马由10岁的儿子霍诺里乌斯继承,东罗马由18岁的大儿子阿卡迪乌斯继承。因为霍诺里乌斯年纪尚小,大臣斯提里科称狄奥多西临终前任命自己为摄政王,大权独揽。


  匈人对罗马东部边境构成了巨大压力。395年,一支匈人军队越过高加索山脉,穿越亚美尼亚进入叙利亚,到410年,匈人已经牢牢扎根于匈牙利大平原。他们改变了此前对外烧杀抢掠的做法,改为定期向富裕的农业地区索要贡品。


  布达佩斯广场的匈奴雕塑


  434年夏季,匈人首领卢阿在罗马帝国北部发动了进攻,匈人捣毁色雷斯,直奔君士坦丁堡。因为卢阿暴毙,匈人很快撤军。卢阿的两个侄子布勒达和阿提拉成为新的匈人首领。兄弟俩在434-440年联合执政。


  439年冬,阿提拉派出的匈人特使和罗马特使会面于马古姆。双方商定:罗马人遣返境内所有匈人难民,并且不为进入罗马境内的匈人提供任何帮助;罗马人不得与任何匈人的敌人结为盟友;贸易公平;罗马每年向匈人王阿提拉和布勒达缴纳700磅黄金。


  北部边境终于“稳定”了。现在,东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二世开始准备对付占领北非领土的汪达尔人了——10月19日,盖萨里克率领汪达尔人占领了迦太基。441年春天,罗马舰队从君士坦丁堡起航,其中包括从多瑙河边境调遣的兵力。阿提拉和布勒达获悉罗马舰队奔赴西西里岛后,立即在一个集市日袭击了多瑙河北岸的罗马边防要塞康斯坦莎。狄奥多西二世不信匈人会发动全面战争,派阿斯帕为特使和匈人谈判。阿斯帕发现,阿提拉根本不想谈判,于是迅速离开。匈人继续进攻。狄奥多西二世只得和汪达尔人首领盖萨里克讲和。442年春,罗马军队撤回君士坦丁堡。打到塞迪卡的匈人军队从容退回了匈牙利大草原。445年,阿提拉杀害了自己的哥哥布勒达,独掌大权。


  446年末,阿提拉要求罗马立即遣返匈人,补缴439年马古姆协议商定每年700磅的黄金。因为边境上罗马的兵力和防御都得到了加强,狄奥多西二世拒绝了这两项要求。


  中国古代自秦、汉开始,统治者对于边陲外敌经常采用羁縻政策,以夷制夷。在国力强大的情势下,局面尚可控制。一旦国力衰微,则会面临大祸。郭建龙的《汴京之围》一书显示,宋徽宗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因小失大,犯下了联金灭辽的重大战略错误,导致金军灭辽后,于1126年第二次围攻汴京,北宋轰然崩溃,从盛世到灭亡仅隔三年,而宋钦宗和宋徽宗都成为了俘虏。罗马帝国疲于应付外敌,同样采取了类似的羁縻政策,过多的外敌让其顾此失彼。


  447年1月26日黎明,君士坦丁堡发生严重地震,大部分狄奥多西城墙被毁,57座瞭望塔尽数崩塌。阿提拉率领匈人占领了拉提亚里亚,并开始进攻其他主要城市和要塞。匈人先后劫掠了70多个城市,其中的阿塞拉斯离君士坦丁堡不到32千米。因为作战不利,狄奥多西二世派出高级将领安纳托利乌斯与阿提拉和谈。双方商定,罗马遣返所有滞留的匈人,每年支付2100磅黄金,还清之前拖欠的6000磅,以及战俘赎金。


  战场上打不过阿提拉,罗马人另生一计。决定买通阿提拉身边的保镖,寻机杀死阿提拉。不料阴谋败露。君士坦丁堡先否认后掩盖。450年初,狄奥多西二世派安纳托利乌斯、诺姆斯和阿提拉谈判。


  450年初,西罗马皇帝瓦伦提尼安的姐姐霍诺里娅派宦官辛瑟斯拜见阿提拉。几个月前,因为瓦伦提尼安的安排,三十多岁的她被迫与意大利贵族弗拉维乌斯·巴苏斯·赫尔库拉努斯订婚。霍诺里娅愿意付出一笔黄金,请阿提拉出面干涉此事。阿提拉请辛瑟斯告诉霍诺里娅自己可以干涉,但要求霍诺里娅成为自己的下一任妻子。


  瓦伦提尼安获悉霍诺里娅和阿提拉达成交易后大怒,觉得霍诺里娅背叛了罗马宫廷。他命令霍诺里娅立即出发,去多瑙河北岸与阿提拉完婚。这时,两人的母亲加拉·普拉西提阿出面,作为儿子的瓦伦提尼安妥协了,命令霍诺里娅嫁给了赫尔库拉努斯。


  但是,阿提拉不肯放手。450年秋,他派使者到拉文纳求婚,另外,阿提拉还派使者到君士坦丁堡挑衅东罗马的新皇帝马尔西安,要求支付狄奥多西二世欠下的“奉金”。马尔西安认为,支付给匈人的应该叫“礼物”,不能称为“奉金”,阿提拉决定先对西罗马宣战。


  为了抵抗匈人,瓦伦提尼安决定与哥特人结盟。阿提拉率领匈人军队向巴黎进发,他自称“上帝之鞭”。451年6月中旬,匈人军队进发到奥尔良,遭遇哥特人和罗马人的盟军阻击。阿提拉向东撤退了160千米。6月末,双方军队在卡塔劳尼亚平原交锋,罗马军队首领是埃蒂乌斯,哥特人首领狄奥多里克和儿子道里斯穆德做策应。战斗中,狄奥多里克被杀死,匈人和罗马军队均伤亡惨重,双方打成平手。然后,埃蒂乌斯和道里斯穆德分别向不同方向撤出,阿提拉也撤回了自己的地盘。453年,道里斯穆德在图卢兹被两个弟弟暗杀,与父亲同名且年长的弟弟狄奥多里克夺得了王位。


  451年末,东罗马帝国将军阿波罗尼奥斯到多瑙河北岸和阿提拉谈判,阿提拉要求罗马支付“奉金”,阿波罗尼奥斯则坚持送给阿提拉的是“礼物”。


  阿提拉带领匈奴军队攻下意大利


  452年,阿提拉的匈人大军穿越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直奔意大利,他准备夺回霍诺里娅。阿提拉洗劫了阿奎莱亚,然后是屠杀和焚毁。匈人接着攻下了帕维亚和米兰。夏末,匈人军队向米兰西南进发130千米到曼托瓦,西罗马皇帝瓦伦提尼安撤退到了罗马。在这里,阿提拉会见了瓦伦提尼安从罗马派来的使者。阿提拉知道,东罗马皇帝马尔西安派军进攻匈人边境,阿提拉被迫同意撤退。452年末,阿提拉的使者告诉马尔西安,阿提拉将于次年进攻东罗马。


  453年初,阿提拉决定再娶一位妻子。婚礼结束后,阿提拉饮酒作乐到深夜。第二天早上,阿提拉流了大量鼻血,暴毙身亡。他的三个儿子艾拉克、丹兹奇克和厄拉克为争夺王位自相残杀。454年,一支曾经属于匈人帝国的联合力量打败了合作起来的三兄弟,艾拉克和大约30000匈人士兵阵亡。此后,丹兹奇克和厄拉克试图继续控制多瑙河地区,并于468年派使者到君士坦丁堡,要求建立和平外交关系。但是,457年继位的东罗马皇帝利奥赶走了匈人使者。丹兹奇克随后索要土地和金钱未能如愿,于是率军越过多瑙河。但是,阿纳吉斯克鲁斯的儿子阿纳葛思特率军打败了丹兹奇克,匈人撤退到东部直到黑海地区,渐渐销声匿迹。然而,哥特人取而代之,成为罗马帝国的心腹大患。


  但罗马帝国逐渐衰落。盖萨里克率领汪达尔人袭击了罗马,洗劫两个星期,劫掠了大量财物,并且把瓦伦提尼安的女儿尤多西亚带到迦太基,与小时候订婚的盖萨里克的儿子胡内里克成亲。此后,哥特人、汪达尔人、法兰克人纷纷攻城掠地。476年,最后一任罗马皇帝穆卢斯·奥古斯都在和平政变中下台,他的继承人奥多亚塞成为意大利第一位皇帝。493年3月,奥多亚塞被哥特人围困三个月之后,同意和哥特人共同统治意大利。但是,他于10天后被狄奥多里克在宴会上杀死。此后,意大利变成了哥特人王国。


  纵观本书描述的罗马帝国衰亡过程不难看出,匈人王阿提拉的多次进袭撼动了罗马帝国的根基,在对应措施上,罗马帝国剿匪不成,于是抚之以金,阿提拉一旦有机可乘,即大举进袭……如此往复循环。除了匈人以外,罗马帝国需要应对的外敌还有哥特人、汪达尔人等等,这让其疲于奔命。尽管罗马帝国灭亡原因有很多,但是,这几股“野蛮人”的入侵无疑是重要的原因。本书在史料并不十分充足的情况下,拼凑出罗马帝国末期和匈人进袭的全貌,展示了一段丰富的历史。


  责任编辑:钟源


  校对:余承君


  阿提拉是匈奴人吗推荐文章2:匈奴在欧洲也难逃“百年诅咒”?阿提拉死后,连三流蛮族也打不过

  公元453年,匈奴大帝阿提拉在新婚之夜暴毙,此时欧洲的匈奴帝国仍处于巅峰状态,统治了欧洲大片土地和大量附庸民族。然而谁都没想到,匈奴帝国这个巨怪竟然会迅速崩溃。


  就在第二年(454年),匈奴帝国大军在尼达奥河战役中,竟然输给了名不见经传的格皮德人,阿提拉长子埃拉克被打死。在欧洲纵横百年的匈奴人在一夜间瓦解了,让所有欧洲人惊掉了下巴。


匈奴在欧洲也难逃“百年诅咒”?

  将匈奴人击垮的格皮德人,只是匈奴帝国诸多仆从部族之一,当时的全部人口估计不过十万。作为日耳曼民族的一支,格皮德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算响亮,远不如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法兰克人、汪达尔人、撒克逊人等等这些亲戚。


  可以说,格皮德人在击败匈奴人前,在欧洲只算是三流的蛮族,一直作为匈奴帝国的仆从军充当战争的炮灰。但是,当匈奴大帝阿提拉暴毙,阿提拉几个儿子发生争权时,格皮德人等诸多附庸部族终于盼到了自立为王的机会。


  454年,匈奴帝国镇压叛乱的战争在潘诺尼亚平原(包含当今的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地)打响,该地区是匈奴人在欧洲的统治核心区。在尼达奥河战役中,匈奴人和仍忠诚的阿兰人、东哥特人(也有说东哥特人是反叛一方)拥有三万兵马,对手则是以格皮德人为首的日耳曼联军(包含赫鲁利人、鲁吉人、西利人、苏维汇人等几个不出名部落)。后者的统帅是格皮德王阿达里克,曾是阿提拉的手下大将,这回却带头挑起了反叛。


  格皮德军队的成分复杂,兵员总数也没有记载,考虑到都不是大部落,估计最多也就是三四万人(此前的沙隆战役,阿提拉麾下匈奴、格皮德、东哥特等联军总数也不过5-8万人)。不仅如此,匈奴人和阿兰人基本都是骑兵,而格皮德人多数却是步兵,少数日耳曼骑兵的装备也远不如名震天下的匈奴骑兵和阿兰骑兵。


  格皮德步兵


  然而战役结果却令人瞠目:匈奴骑兵被日耳曼步兵打得全军崩溃,阿提拉长子埃拉克当场战死,多数匈奴贵族丧命于此战。此战以后,残余匈奴人丢弃了匈牙利大本营逃向东方,让格皮德人鸠占鹊巢成立了格皮德王国。


  回溯历史,公元350年匈奴人征服阿兰人,375年征服了东哥特人,开始欧洲大陆的“民族大冲击”。到了454年匈奴帝国崩溃,时间才刚刚一百年出头。匈奴人在欧洲莫非也遭遇了“百年诅咒”?


  所谓“百年诅咒”,就是中原汉地所说的“胡人无百年之运”。套在匈奴人身上,刘渊建立的汉国(前赵)政权仅有25年,赫连勃勃建立的胡夏政权仅有24年(比匈奴帝国崩溃只早了14年)。这套谶语,后来也用在了几个曾入主中原的游牧政权身上。


匈奴人的战斗力为何快速下降?

  当匈奴人闯入东欧大草原的时候,全部人马估计只有几万,却能够连续征服几十万人口的阿兰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但到了阿提拉死后,匈奴大军竟然被人不算多的格皮德人赶出了大本营。这种落差,也太过于巨大了。


  但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其中道理也并不难解释。


  首先一点,就是匈奴人的内斗倾向,这似乎是古代游牧部落的常见现象。不管是汉朝时代,还是十六国时代,或者是欧洲的匈奴,都经常发生激烈的内部对立甚至自相残杀。


  匈奴帝国疆域


  在进入欧洲后,匈奴人也不是一个团结的整体,内部不同势力经常自行其是。甚至在阿提拉之前,就有几千匈奴骑兵分别被两个罗马帝国雇佣,反过来用于对抗日耳曼人甚至是匈奴帝国自身。而阿提拉本人,更是杀掉了自己的兄弟才控制了整个匈奴帝国。可以说,欧洲匈奴帝国的最后辉煌主要依靠了阿提拉本人的能力和魅力,他死后无人能整合所有匈奴人,更不能驾驭诸多的仆从蛮族。


  第二点也许更重要,那就是游牧贵族的腐化。匈奴帝国对欧洲各民族的掠夺,以及东西罗马帝国的进贡(仅东罗马帝国每年就要进贡2100磅黄金),都让匈奴上层贵族积攒了无数财富,生活极度奢华。


  据东罗马使团成员普利斯库斯回忆,匈奴贵族的富庶奢华可谓是集东西方之大成,不仅普及了罗马式的饮食文化,甚至修建了罗马式的大型浴室,已经完全丧失了游牧民族的朴素风格。据考证,当时不仅是上层贵族,中下层匈奴人生活也同样变得非常优越,甚至连仆从的日耳曼人都大量使用黄金用具。


  从军事角度讲,匈奴骑兵的骑射战术,对于欧洲人而言并不是“无敌神话”。匈奴人真正的厉害,在于能够忍受艰苦,“在马鞍下捂热肉排”这种“鞑靼牛肉”的苦寒吃法,恰恰就是从匈奴人开始的。能够忍耐生活的艰苦,才会更擅长复杂的战斗,作战时也更能发挥出“狡猾”的战术,这些都是罗马人对匈奴人的评价。


  但是,奢华的生活却腐蚀了游牧骑兵的战斗力。后世有人将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八旗等骑兵战斗力的衰退历史,归结为所谓的“汉化”,但欧洲的匈奴骑兵却证明,这些不过是生活腐化后的必然结果。


  至于匈奴骑兵,将大本营扎根匈牙利后,欧洲史料称这些匈奴人甚至连骑射本领都退化了,打仗完全靠日耳曼仆从军。所以,当多数仆从军跟着格皮德人集体反抗后,内斗加退化的匈奴骑兵自然不是对手了。


一百年后匈奴人又打回来了?

  被格皮德人赶出匈牙利后,多数匈奴人都逃向了东方,回到了黑海北岸的大草原,重新开始了游牧生活。阿提拉两个儿子和一个旧将把匈奴部落分成了三个主要群体,分别名为诺古尔匈奴、乌特格里尔匈奴和科特格里尔匈奴,三部匈奴分庭抗礼,互不统属。


  阿提拉的最小儿子艾尔纳克,则率少数匈奴人投靠了东罗马帝国,并获得了高级贵族身份。这些匈奴残部后来发展成为东罗马帝国主力骑兵的一部,曾经随名将贝利撒留远征北非。


  但是历史并没有这么简单的结束。


  退回黑海北岸的三个匈奴部落,后来一直不断骚扰东罗马帝国,但很少成为重大威胁。但是当匈奴帝国崩溃一百年后,东方又来了一支新的游牧军队,而且是匈奴人的血缘远亲——阿瓦尔人,即柔然人。


  来到欧洲的阿瓦尔人只有两万人,数量还没有当年匈奴人多,而且不少还是老弱妇孺。就这么少的柔然骑兵,竟然轻松打垮了三个匈奴主要部落,征服了黑海北岸。由于血缘和文化相近,不少匈奴人直接加入了阿瓦尔人。


  就这样,这些匈奴人自己变成仆从军后,充分发挥熟悉地理的优势,当上了“带路党”。公元562年,匈奴人带着阿瓦尔远亲们直接杀回了一百年前的匈奴帝国大本营——匈牙利草原,即格皮德王国。此时的格皮德人再也没有当年的充沛武德了,直接被打回了三流蛮族的原型。


  公元568年,阿瓦尔-匈奴联军完全征服了格皮德王国,格皮德人也沦为了阿瓦尔人的附庸。在匈奴帝国和格皮德王国的旧址上,新的阿瓦尔汗国宣告成立。


  但是,阿瓦尔人也有天敌,那就是灭亡柔然帝国的突厥人。西突厥为了追赶这些柔然败军,专门派出一支部队闯入了黑海北岸,后来发展为可萨突厥汗国。黑海北岸的大部分匈奴人,又转而投靠了可萨突厥。


  最终,多数匈奴人都融入了可萨突厥和阿瓦尔,少数则融入了保加尔等部族。匈奴人在欧洲的历史,才这样画上了句号。(:陶慕剑)


  阿提拉是匈奴人吗推荐文章3:匈奴王阿提拉:令罗马人胆寒,被称为上帝之鞭,47岁死在了婚床上

  阿提拉是匈奴人吗推荐文章4:令欧洲人发抖的“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

  

  阿提拉(Attila,406-453)登基成为匈奴帝国的王之后。公元433年,27岁的阿提拉与他的兄弟布来达(Bleda) 一同从他们的叔父罗阿斯手中继承了帝国的王位。436年,阿提拉无情地谋杀了他的胞兄,独自君临帝国。与他的前辈们相比,阿提拉更具有雄心壮志,更富于侵略性,而且才智极为超群。在历史上,阿提拉是一个极为突显的角色。阿提拉时期的匈奴帝国是匈奴史的最后一章,也是最辉煌的一章。他使罗马人蒙羞,使日尔曼人丧胆,具有令西方人沮丧而无奈的强大力量,以至于他和他的匈奴铁骑都被称为“上帝之鞭”(Scourge of God)。


  关于阿提拉本人各方面的记载,西方史书上有过多少有些贬损,但仍不失生动具体的描写。阿提拉年青时作战勇猛,登基之后则更主要地是依靠他的头脑,而不是他武功,完成了对北方的征服。他具有勃勃野心和高超的政治外交手腕,而且为人狡猾、残忍。作为匈奴王的阿提拉,他的步态和举止都显示出了一种其力量可傲居全人类之上的自负。据传说,他曾自称拥有战神之剑,所以当部下晋见时,如若正面直视他则必须同时后退,否则会烧坏自己的眼睛。他有一个凶猛地转动眼珠的习惯,好象他乐于欣赏受他惊吓的人的恐惧。阿提拉在生活上崇尚简朴,却很能容忍部下的奢侈。


  他的臣民对他极其敬畏,在他外出巡查的时候,凡见到他必向其欢呼,以示服从;进出宫殿必有华盖迎送,逢宴会还有专为他谱写的赞歌。他甚至还有罗马人赠送的私人秘书。阿提拉的长相似乎令人不敢恭维。据记载,他身材矮胖,双肩很宽,短粗的脖子上长着一个硕大无朋的头颅,有粗硬的黑发和稀疏的胡须,鼻子扁平,一双黑眼睛锐利而阴鸷。尽管这种描写似乎有些不太恭敬,但有一点毫无疑问,这肯定是一个东方人的形象。这说明经过三百多年的西迁后,匈奴人并没有被其他民族混血得失去了原来的体质特征。


  我们对于阿提拉时代的匈奴人的社会生活所知不多,但仍然能从一些传说中窥见鳞爪。曾有一个东罗马官员及其随从出使匈奴帝国,他们有幸见到了阿提拉和其他匈奴将领,甚至参加了阿提拉举行的盛宴。从他关于这段经历的罗里罗嗦的记载 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一些民俗、外交以及政治等方面情况。


  这些罗马官员在途中曾遭遇暴雨和洪水,幸得附近村落匈奴人的康慨相助方能逃生。匈奴人将他们迎进村里烤火取暖,侍以美食,安排他们休息。不仅如此,作为表示他们的善意的一部分,匈奴人还送来好看的姑娘陪伴客人休息。由此可见,匈奴人作为一个在当时文化上较为落后的民族,野蛮的习俗与古朴、善良的民风是并存的。在衣、食、住等物质生活方面,匈奴人一般来说是富足的。他们有鲜食美酒,有好看的发式;贵族衣饰华丽,甚至有巨大的浴室。但他们只有村落,而没有城市。阿提拉的宫殿不过是一个木结构的建筑,四周围以木桩,顶端饰有尖塔。


  由于多年征战所涉及的地域极其广阔,匈奴人的部落里人种成份很复杂,匈奴语、哥特语和拉丁语,或者是这些语言的混合,在这里都能通行。这位东罗马官员在阿提王宫所在地曾遇见了一个希腊人,并与之交谈。这个希腊人原是一个俘虏, 后因作战勇猛而获得自由,并娶匈奴女子为妻,还成为了贵族的坐上宾。有趣的是这位希腊人对于匈奴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对比和评价。


  他说他喜欢在这些野蛮人中生活,在没有战争时,这里的生活是相当恬静而富足的。反过来,罗马倒应该对很多战争带来的灾难负责。罗马人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别人的利益之上,而且在有战事时,罗马的将领都是些胆小鬼,根本不配领导军队出征。在和平时期,罗马社会分成了许多阶层,赋税极重,养活了很多不劳而获的人。富人谙熟法律,又有钱,总能得到法律的保护;而穷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触犯法律,而且那没完没了的诉讼又要化很多钱,正义是用钱来购买的。对于这些“谬论”,那位罗马官员的反驳也有趣且耐人深思。他说当初建立帝国的伟人和智者们为了确保帝国的秩序运转正常, 必须把社会划分成很多阶层,大家各司其职,所以赋税是必要的;就法律而言,诉讼的复杂是为了确保正义得到伸张。


  在外交事务方面,明显地存在着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这位东罗马官员来匈奴帝国的目的是为了交还几个匈奴帝国的叛逃者,并在皇帝的授意下与阿提拉就两国的 利益方面的问题进行磋商。在整个过程中,充满着阿提拉对东罗马帝国的傲慢,而东罗马方面总是不断许诺大量的馈赠。他们在这里还遇见了几位来自西罗马的使者。 这些西罗马人带来了他们的皇帝对于阿提拉的乞求,希望阿提拉放过一位罗马银器商人,这位商人是一个匈奴人的俘虏的债权人,有大量的黄金在他的手中。阿提拉先把那俘虏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得知他有黄金在那个银器商手里,就要求西罗马皇帝把人和赃物都交出来。皇帝请求放过这个商人,并答应交纳同等数量的黄金。阿提拉对此根本不予理会。


  阿提拉是匈奴史上最伟大的领导者。他不仅建立了最强大的匈奴帝国,而且依靠自己的头脑以及帝国的军事力量,在当时西欧的政治舞台中占据了一个极其突显的位置。在他称王尹始(大约435年之后),阿提拉就逼迫东罗马交纳更多的钱。狄奥多修斯二世皇帝被迫按往年的贡额加倍上贡。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理由,这位新的匈奴王在447年以后,开始把眼光转向西面,把西罗马作为寻找新的机会的主要地区。


  自他登基开始十多年以后,在西罗马帝国各种事务的角逐中,阿提拉的匈奴帝国变成了最强大的外部势力。在他当政时期,匈奴人已经变成了一个定居的民族,而不再是早先的牧马人了。大匈牙利平原不可能象黑海北部的大草原那样,有足够的空间供他们放牧马群,因而阿提拉不得不发展步兵团来补充比过去规模小 得多的骑兵力量。实际上,在阿提拉的时代,匈奴人的军队在形式上已经和当时欧 洲其他蛮族相差无几了。不同的是,他的军事力量极为庞大,能够实施包围和攻城 等大型军事行动,而其他的蛮族军队则望尘莫及。


  微信号【全球通史】或【quanqiushi】,为您趣味解读分享世界历史。


  搜索微信公众号【古典书城】或【gudianshucheng】,为您分享更多古典文化、历史等精彩内容。


  阿提拉是匈奴人吗推荐文章5:横扫欧洲,被称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原来是匈奴人

  文/麒阁史观


  编辑/麒阁史观


  上帝之鞭阿提拉,影响欧洲历史的东方王者,森森尸骨上的战争之王。在近代史上,总是西方入侵东方,但在此之前,来自东方的两个游牧民族曾让西方的欧洲人感到恐惧。一个是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另一个是匈人的军队,由阿提拉领导,欧洲人在五世纪将他称为上帝之鞭。


  阿提拉是历史上著名的匈奴骑兵首领,他建立了强大的帝国,对5世纪的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将探讨阿提拉的帝国与匈人的征服,并揭示5世纪欧洲的动荡局面。


阿提拉的崛起与帝国的形成

  阿提拉,约生于406年,是匈奴帝国的首领,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匈奴人之一,关于阿提拉的背景与早年经历的资料并不是很充足,但通过历史文献的片段和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对他的一些重要经历有所了解。


  阿提拉出生在匈奴帝国的统治阶层,他的父亲是匈奴帝国的前任统治者,这使他在年轻时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领导训练,阿提拉成长于一个军事家族,这也为他将来的领导才能奠定了基础。


  阿提拉在童年时期接受了游牧民族的传统教育,学习了骑马射箭、生存技能和战争策略,他通过亲身参与匈奴部落内部的战斗和外部的军事行动,逐渐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


  阿提拉在432年左右继承了匈奴帝国的领导地位,成为匈奴骑兵的首领,在他掌权后不久,他与东罗马帝国的皇帝狄奥多西乌斯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谈判和军事行动,这次谈判最终以一项庞大的赎金支付为条件,使得东罗马帝国成功解除了匈奴帝国对其的威胁。


  在阿提拉早年经历的另一个重要事件是他与罗马帝国的接触,公元450年,阿提拉与西罗马帝国的皇帝瓦伦提尼安三世进行了会晤,尽管会晤的具体内容并不为人所知,但这次会晤标志着阿提拉崛起为一个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并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欧洲的影响力。


阿提拉的领导能力与魅力

  阿提拉的领导能力与魅力是他在历史上崭露头角,并建立强大帝国的关键因素之一。他以其非凡的领导才能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征服了众多的部落和帝国,并在整个欧洲大陆上展现出了强大的影响力。


  首先,阿提拉具备出色的军事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他善于分析战局,并灵活运用骑兵作战的优势,阿提拉建立了一支精锐的匈奴骑兵部队,这支骑兵部队在战场上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机动性和战斗力。


  阿提拉深知如何利用这支骑兵部队的优势,采取奇袭、游击等战术,迅速占领敌人的要地,并有效地打击敌军的士气。


  其次,阿提拉具备卓越的领导魅力和口才,他以其雄辩的演讲和慷慨激昂的演说,能够激发士兵的斗志,并在关键时刻鼓舞士气,他的领导能力也表现在他对下属的信任和赏识上,阿提拉尊重和倾听他的将领们的建议,并赏罚分明,确保部下的忠诚和效忠。


  此外,阿提拉还以其强大的个人魅力吸引了大量的追随者,他的形象被塑造为一个威严而神秘的领袖,具有超凡的能力和权威,他的仪表堂皇,举止庄重,这使得他在人们心目中具备了神圣的形象,阿提拉还善于利用外交手段,与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建立友好关系.


  阿提拉的领导能力与魅力的确切历史依据可以从多个史料和历史记录中找到,例如,西罗马帝国的历史学家约翰尼斯·坦齐卡斯描述了阿提拉的演讲能力和激励士气的才能。


阿提拉的征服战争与帝国建立

  阿提拉的征服战争与帝国建立是他领导下匈人帝国发展的重要阶段,阿提拉在统一匈人部落之后,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军事智慧,他的征服战争以强大的骑兵力量和灵活的战术为基础,对欧洲各地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阿提拉的征服战争首先集中在东欧地区,他对高卢地区、巴尔干半岛以及罗马帝国的边境地区进行了多次进攻,据历史记录,阿提拉率领的匈人军队在这些战争中展示出了无与伦比的骑兵战斗力和奇袭战术的精湛运用,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敌人面前,迅速展开冲击并迅速撤退,给罗马帝国和其他部落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和恐慌。


  阿提拉的战争成功得益于匈人军队的高度统一和战斗意志的坚定,阿提拉不仅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他还是匈人部落的领袖和统一者,他通过巧妙地利用部落内部的争斗和矛盾,成功地将匈人部落整合为一个庞大而强大的力量.


  随着征服战争的不断扩张,阿提拉的帝国逐渐形成,他的帝国覆盖了东欧和巴尔干地区的大片土地,与罗马帝国和其他邻近国家形成了紧张的关系,阿提拉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威慑力,使得周边国家不得不与他建立外交关系,并向他支付巨额的贡品。


  阿提拉的帝国建立也对被征服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采取了一种相对宽容的统治方式,保留了被征服地区的原有行政结构和权力阶层,这种策略不仅减少了征服的阻力,还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秩序。


阿提拉帝国的政治与行政组织

  阿提拉的帝国以其独特的权力结构和行政机构而闻名,他巧妙地建立了一个高度集中的政治体系,以确保对帝国的有效统治和控制,阿提拉本人作为匈人帝国的核心,拥有绝对的权威和统治地位,他被尊称为“斯卡拉”,这意味着“领袖”或“统治者”,并被视为神圣和不可侵犯的。


  阿提拉的权力结构建立在几个重要的支柱之上,首先,他拥有绝对的军事力量,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领袖,他能够调动匈人强大的骑兵部队,这支部队是他的权威和统治的主要保障,阿提拉的军队组织严密,训练有素,具有出色的战斗能力,他的军队中的将领们对他忠诚无比,绝对服从他的命令。


  其次,阿提拉的权力还依赖于他的行政机构,虽然历史上关于具体的行政机构设置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出他建立了一个由亲信和忠诚追随者组成的高级顾问团。


  这些顾问在政府中担任重要角色,负责管理和执行各项政策和决策,他们为阿提拉提供了有关治理和行政事务的建议,并协助他处理国家事务,这种高度集中的行政机构确保了政策的一致性和执行的效率。


  此外,阿提拉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他的权力,他积极推行世袭制,将权力传给自己的儿子和亲信,这种世袭制度有助于维护政权的稳定和连续性,确保了阿提拉帝国的持久统治,此外,他还通过婚姻联姻来加强外交关系和政治联盟,巩固了他在欧洲的地位。


  总之,阿提拉的权力结构和行政机构,体现了他作为匈人帝国领导者的强大和独特之处。他的军事力量、行政机构和巧妙的政治手段相互配合,确保了他对帝国的绝对控制和统治,阿提拉在建立这样一个高度集中的政治体系方面表现出色。


阿提拉的对外政策与外交手段

  阿提拉的对外政策与外交手段是他建立和巩固匈人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提拉在处理外交关系方面展现出了高度的策略和灵活性,首先,他通过婚姻联姻来建立盟友关系,阿提拉多次娶取了不同民族的公主,使其成为了各个部落的亲戚,从而建立了广泛的联盟网络。


  其次,阿提拉采取了一系列外交手段来维持和平并获得经济利益。他以恐吓和威慑为手段,向周边的国家施加压力,他利用匈人骑兵的强大战斗力,威胁邻国并迫使他们接受匈人的要求,这种外交策略使阿提拉能够获得大量财富和贡品,以保持他帝国的繁荣。


  最后,阿提拉还展示了与他的对手进行谈判和妥协的能力,尽管他以强硬姿态著称,但在某些情况下,他也会寻求和平解决争端,他与罗马帝国的关系就是一个例子,当罗马帝国的西方部分向他求和时,他接受了和平条约,并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和土地。


  这些历史事实表明,阿提拉在对外政策和外交手段方面展现出了出色的智慧和技巧,他通过婚姻联姻、威慑、分化和利用敌人以及谈判妥协等手段,成功地巩固了匈人帝国的地位。


阿提拉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与治理

  阿提拉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与治理展现了他的强大领导能力和政治手腕,他建立了一个高效而严密的行政机构来管理广阔的领土,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巩固他的统治,阿提拉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来实施统治和治理。


  首先,阿提拉采取了一种相对宽容的政策来对待被征服地区的人民,他允许各个部落继续保留自己的宗教和文化传统,只要他们服从并缴纳纳贡,这种宽容政策使得被征服的人民对阿提拉的统治感到相对满意,减少了反抗和叛乱的可能性。


  其次,阿提拉实施了严格的军事控制和边境管理,他在征服地区建立了军事要塞和防御工事,以确保领土的安全,他派遣忠诚的将领和军队驻守在关键地点,维持秩序并镇压任何可能的叛乱,这种强力军事控制有助于保持被征服地区的稳定。


  此外,阿提拉采用了有效的财政管理措施,他对被征服地区征收高额的赋税和纳贡,以获取大量财富,这些财富被用来维持阿提拉帝国的军队、官僚机构和建设项目,通过财政管理的手段,阿提拉确保了帝国的运转和统治的巩固。


  另外,阿提拉还实施了强力的外交政策,他与其他强大的王国和帝国进行谈判和联姻,以确保他的地位和利益,他与罗马帝国的谈判尤为重要,阿提拉成功地获取了大量财富和特权,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罗马政治的走向。


  总之,阿提拉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与治理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统治者的才能,他采取了宽容、军事控制、财政管理和外交政策等多种手段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并维持帝国的稳定,这些措施使得被征服地区在阿提拉的统治下相对安定。


  阿提拉是匈奴人吗推荐搜索词:

  

  1.阿提拉是匈奴人吗知乎

  

  2.阿提拉是匈奴人吗为什么

  

  3.阿提拉真的是匈奴后裔吗

  

本文标题:阿提拉是匈奴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