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供奉的是谁
城隍庙供奉的是谁推荐文章1:
城隍庙供奉的是谁推荐文章2:“城隍”本义是什么意思,“城隍爷”又是怎么来的
千年以前,在我国古代某座城市的一条普通街道上,可能不会有商人的店铺、不会有官府的衙门、不会有烟花柳巷、不会有高门豪宅、不会有佛寺熏风,但一定会发现民间宗教信仰的印迹。
古代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对于神神鬼鬼充满着崇拜和敬畏,因此,各种民间信仰极为发达。在这些神仙鬼怪中,由一路小神仙——城隍老爷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各地城市的保护神。城隍老爷常和土地公公一起,也成为古代神话故事中经常出现的“配角”。
那么,这个城隍老爷是怎么来的呢?
上图_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为许慎,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
“城隍”本义先秦文化典籍《周易》有语云:“城复于隍”,这是今天所见“城隍”两个字的最早记载。那么,“城”、“隍”最早的含义是什么呢?东汉经学家许慎在其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中给出“城、隍”这两个字权威定义:
城者,以盛民也,从土从成,成亦声。
隍者,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
“城”这个字的本意是指城墙,引申为人类的重要聚居地——城市。“隍”字,则是围绕在“城”外面的护城壕,有水的就是“池”,没水的就是“隍”。正是将“城隍”联系起来而概称“城池”、“城市”之义,才能逐渐地由客观走向主观、由物质迈入精神,最终将“城隍”凝结而成生活在城市之中的人们对于城市本身所蕴含着的信仰文化世界的重要象征。
上图_ 城隍 ,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
城隍老爷的起源关于城隍老爷的起源,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起源于古书中所说的“水庸”神。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赵翼《陔余丛考》中这样说道:
王敬哉《冬夜笺记》谓:“城隍之名,见于《易》,所谓‘城复于隍’也”,又引《礼记》“天子大蜡八,水庸居七,”水则隍也,庸则城也,以为城隍之始。固也,然未竞名之为城隍也。
所谓“蜡八”, 据后世典籍记载乃是关乎农业生产的八位保护神,其中有我们所熟悉的后稷、神农氏等,其中排在第七位的便是“水庸”神。“水”者,沟也,与“隍”同义;“庸”者,城也,“水庸”其实就是“城隍”的古称。
上图_ 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
还有一种说法是城隍源于社稷神,即农业神,这种观点以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为代表。
社祭,刚开始指的是原始社会的祖先生殖崇拜,在春秋时代方开始成为土地神的名字,祭祀“社神”的神坛也称为“社”,从天子到诸侯,凡是有土地者都可以立社祭祀土地神。
“稷”则是周朝先祖后稷的名讳,后来转变为谷物庄稼之神的名称,西周时后稷开始被尊为五谷之神,与“社”并祭,合称“社稷”。
“社稷”这个名词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的传统农耕社会性质,“社稷”与“城隍”在“守土护民”这一核心功能上具有相似作用,同样享受尘世香火。
上图_ 1912年,浙江金华兰溪城隍庙
城隍老爷与城隍庙城隍老爷受人朝拜的庙宇称为城隍庙。历史记载中最早的城隍庙至迟到东汉三国时代,祭祀城隍神的场所——城隍庙已经出现,宋代学者赵与时《宾退录》记载:“芜湖城隍祠建于赤乌二年”,赤乌二年即公元239年,正是东吴大帝孙权统治时期。到了唐代,城隍老爷的足迹就更为广泛,一些著名城市如杭州、苏州、广州等均出现城隍庙。
唐代各级地方官僚也成为城隍祭祀的主持者,如唐玄宗开元名相张说,古文运动领袖、“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文坛“小李杜”杜牧、李商隐等均撰写过《祭城隍文》或《城隍庙记》等文章。
上图_ 李商隐 (唐朝诗人)(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
城隍老爷抓鬼唐代的城隍老爷不仅成为捍卫城池、守土安邦的地方神灵,而且多出一项功能:管理阴间鬼魂。
须知道,今天我们讲到阴曹地府的阎罗王,那其实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有的观念,我国古代民众中认为可以总领冥间、管理一切鬼魂的人马还有两拨:唐代以前有所谓泰山府君、华山神,唐代以后,城隍神便代表道教和民间信仰,担当起和阎罗王争夺冥界地盘的任务。唐五代笔记小说总集《太平广记》中对于“城隍治鬼”这一新兴职掌有着很多故事,下面这则故事,内容简单却很有代表性:
唐洪州司马王简易,常暴得疾,梦见一鬼使,手执符牒云:“奉城隍神命来追”。王简易即随使者行,见城隍神。神命左右将薄书来,检毕谓简易曰:“犹合得五年活,且放去。”
这则神话故事非常浅显,这里城隍神更像是人们通常印象中的阎罗王的形象,管理着世间人们的生死寿限,而且秉公执法,让你三更亡,绝不多退少补,让你多活五年,就多活五年,分毫不爽。
上图_ 《册府元龟》是北宋四大部书之一,为政事历史百科全书性质的史学类书
城隍老爷被皇帝封赐名号到了五代时期,后唐末帝李从珂将城隍老爷封为王,城隍老爷的身价又上涨了不少。《册府元龟》记载:
诏杭州护国庙,改封崇德王,城隍神改封顺义保宁王,铜官庙改封福善通灵王,湖州城隍神封阜俗安成王,越州城隍神封兴德保闉王,从两浙节度使钱元瓘奏也。
到了宋代,城隍老爷不再是“虚幻”的一尊神,越来越多地转变为有历史、有来历、有真相的“神化”人物。这些历史或传说人物,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死后其神主被请进城隍庙供奉。这些死后充任城隍的人物,或是勤政为民、有功于当地;或是不畏权势、为人耿直;或是积善行孝、扶弱济贫。
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年),元世祖忽必烈便在草原边的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附近)兴建城隍庙,至元七年(1270年),忽必烈下令在新建的大都(今北京)建城隍庙,封城隍神为“祐圣王”。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在明王朝尚未完全统一中国的形势下,朝廷便颁发诏令封赠城隍。“明有礼乐,幽有鬼神。若城隍神者,历代所祀,宜新封爵。”话说的很明白,城隍老爷同国家“礼乐”制度相联系,于国于民,关系莫大。
上图_ 明太祖朱元璋半身像 乾隆御制本
城隍老爷的名讳明清以来,各地城隍庙中的城隍老爷各不相同。如清代康熙到乾隆年间的苏州府,出现过城隍几十年换一个的怪事,从汤斌到陈宏谋,再到吴檀、顾光旭,百余年来,苏州本地有谁当官,苏州城隍老爷就是谁,而且最后一位陈鹤当时尚“尸骨未寒”,也被拉进城隍庙祭祀。
而上海城隍庙供奉的城隍老爷也有三位:老城隍霍光、二城隍秦裕伯、新城隍陈化成。到了现在,苏州城隍庙终于定下来了,以最早的春申君黄歇算起。而其他城市城隍老爷中,北京是杨椒山、福州是周苛、郑州是纪信、济南是铁铉、南昌是灌婴、杭州是周新……
上图_ 上海城隍庙老照片
当然,城隍庙中的城隍老爷也不孤单。如上海城隍庙中,供奉的既有人们喜闻乐见的财神,又有掌管人间祸福的“三官”——天官、地官和水官。
既有文人所祟奉的科举之神“文昌帝君”,又有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慈航道人;既有诊治人间疾病的华佗仙师,又有保护人们本命的六十元辰;既有掌握人间生死大权的东岳大帝,又有地方太岁土地爷;既有为男女婚姻牵线搭桥的月下老人,又有众人欢迎、道高望重的南极仙翁……各路神仙应有尽有,保管上香者满意。
古语云:“举头三尺有神明”,举凡民间一应杂事,可以说都各有一路神灵在暗中主持,这些暗中操持一方生杀予夺的神灵,往往对应着人间的官吏、各有职司,分管一方。历来多灾多难的普通小民,在无力与自然和人世的灾厄抗争的情况下,也只好凭靠着信仰的力量,用一种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态去打点这充斥着方方面面的神仙鬼怪,给城隍老爷焚柱香、祷告祷告,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平安顺遂……
文:马巷公子
参考资料:
【1】郑土有、王贤淼《中国城隍信仰》,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2】王永谦《中华民俗文丛——土地与城隍信仰》,学苑出版社,1994年。
【3】贾二强《唐宋民间信仰》,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
【4】郝铁川《灶王爷土地爷城隍爷——中国民间神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5】宋永志《城隍神信仰与城隍庙研究:1101-1644》,暨南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所有
城隍庙供奉的是谁推荐文章3:济南府有三座城隍庙,处处城隍有故事
文 | 吕允山
济南老城内不大的地方,原有督、府、县三级城隍庙,这在全国可以说绝无仅有。
督城隍庙在东华街 ,始建于明洪武二年( 1369 ), 迄今已有6 5 0 多 年了, 它是由府级升格为省级城隍庙的。 据道光《济南府志》卷十八《祠祀》:“府城隍庙,在历城县治东。明洪武二年 ( 1369 ) ,知济南府陈修移建于此。再修于天顺四年。康熙中,知府蒋焜重修。”到了同治八年 ( 1869 )便有了 “督城隍庙”的 文字 记载 ,这个时候济南府城隍庙已经升级为督城隍庙了。 督城隍庙规模宏大,尤其是 它 的山门,据说是全国少有的无梁殿建筑,具有极高的建筑参考价值, 大庙 三进院落,占地3600平方米,依次是照壁、山门、二门、节孝祠、戏台、大殿、后殿和东西廊庑等。而如今其他建筑都已被拆除,仅剩下 山门、 戏台 以及几座配殿 在风雨侵蚀中继续颓败着。
督城隍庙山门
建于明初的原济南府城隍庙升格为省级的督城隍庙后,济南府城隍被迁出城外,供奉于南门外老君堂的几间颓败不堪的偏房中。1870年新任济南知府龚易图上任的第二年,有一天济南知府和历城知县同时梦到陈宽,陈宽向他们说,他已经奉敕命成为济南府城隍,苦于没有专门的庙宇,恳请择地修建。更何况这时候省、县两级城隍庙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唯有济南府城隍寄居在城外。于是龚知府在城西将军庙东面,把行将倾圮的风雨雷神祠迁走,并在祠附近置买土地,建了一座新的府城隍庙,占地约2500平方米,五进四院,气势不凡。建有照壁、大门、钟鼓楼、土地庙、戏台、班房、宫厅、大殿、寝殿。大殿祭祀咸丰年间的济南知府陈宽,两侧的廊庑祭祀济南府属十六州县城隍及十司诸神。府城隍庙建成之后,龚易图特地请山东巡抚丁宝桢题写了“明远坚是”的匾额。
府城隍庙外景
历城县在早年并没有城隍庙,据《续修历城县志》卷十四《建置考二?坛庙》:“济南旧有城隍庙,而历城附郭不设。一直到了嘉庆十五年(1810)始立(县城隍)庙于南门外玉皇宫左隙地间,瓦屋数椽,仅避风而已。道光七年(1827)移建于城内广丰仓之西。就是如今宽厚所街金家大院西北角的武库街北头,经过历次整修,道光二十一年(1841)时任历城知县陈宽“复拓而新之,庙貌肃崇,数著灵异,邑人祷祀无虚日。”这时县城隍庙已经颇具规模了。笔者在宽厚所街小学上一年级时,学校就在城隍庙内。当时山门、大殿等建筑都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庙拆除建成了教学楼,学校也由小学改成了历下区教师进修学校,再后来就没有了后来。
县城隍庙旧址拆除前
城隍作为城市守护神,除了守护城池,还负责人一生福寿禄和恶罚。在我国供奉的城隍神大都是屡立战功、殉国而死的忠烈之士,或是忠君爱民、政绩显著的历史人物。如济南府城隍陈宽,今河北安新县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任历城知县;咸丰三年(1853年)任曹州知府,同年,署任济南知府;同治元年(1862年)授济东道台。陈宽为官时,爱惜人才,资助考生,惠利百姓,门下弟子众多。咸丰三年,太平军北上袭扰山东,时任济南知府陈宽,在历城及四境训练民团,积极筹备防御。咸丰四年,陈宽与时任山东巡抚崇恩等官员和乡绅捐资倡修趵突泉,浚泉池,修祠宇。陈宽一生励精图治,清正廉洁,政绩显著,朝野齐赞。如此骄人的政绩方得以“生为济南知府,死授济南城隍”。
府城隍是大公无私的济南知府陈宽,那么督城隍庙供奉的又是谁呢?
督城隍庙的城隍不是一个而是俩。这二位一个姓杨,叫杨学文,一个姓赵,叫做赵景文。据乾隆《历城县志》卷五十《杂辍二》记载,康熙年间,济南府的城隍是杨学文,他很灵验,每晚城隍庙的看庙人关门后,都能听到拷打犯人的声音。有一天,历城县令梦到城隍神对他说:“我最近公务太多,人手不够,给我拨八个衙役来听使唤。”第二天,县令书写了县里八个衙役姓名,跑到城隍庙里烧掉,八个人当晚一块儿都死了,大概是去阴间杨学文那里到去了。
还有一则民间故事,说是当年刘墉陪乾隆来济南府微服私访,正逢督城隍庙会。一个白胡子老头突然冲他们走来,边走边嘟囔“万事如意,岁岁平安”。因怕乾隆有危险,刘墉上前将老头搡到了一边。稍后,刘墉和乾隆坐在庙会一茶馆中小憩,迷迷糊糊中看到白胡子老头又来了。
“你刚才嘟囔什么?”刘墉斥责道。
“俺是本地的督城隍,见了皇帝岂能不喊‘万岁’?”老头说。
“你不老把实儿的呆在庙里享受贡品,到处窜吃什么”刘墉挖苦说。
“你不安安稳稳的呆在京城作中堂,上俺济南来干什么?”老头反唇相讥。
“我是当朝的一品大员,老家又在山东,来济南府逛逛你管得着吗?”
“我既管阳间寿福,又管阴间刑罚。朱明王朝时我就在此做清官,山东的官绅百姓哪个不对我敬香磕头,你既出自山东,为何反说本督城隍管不着你?”
平时伶牙俐齿的刘墉一时竟搭不上话来。此时,一阵风过,老头踪迹皆无。刘墉揉揉眼睛,原来是梦中被城隍爷给将了一军。于是,赶忙买了香火去督城隍庙里向“父母官”谢罪。
督城隍、府城隍都有名有姓,就是历城县城隍,大概是地位卑微吧,查遍资料也不知是哪位神仙,卑微得不但姓名没留下,就连百姓对这位县城隍也不大待见。和他有关的故事就是“晒城隍”
据说当年每逢天气大旱,历城县衙门都要组织乡绅百姓去县城隍庙祈雨。敬拜完县城隍神,还要把他从神位上请下来,抬到院子里晒它,什么时候下雨,什么时候才把城隍爷抬进屋里归还神位,大有“干不完活甭想吃饭”的意思,这就是旧时济南人“晒城隍”的习俗。神小位卑的县城隍爷自然是事无巨细十分繁忙。每年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一日,都要举行出巡的仪式。人们抬上历城县城隍爷前呼后拥到将军庙街的府城隍庙,与济南府及各州县城隍城隍会合,然后浩浩荡荡,吹吹打打,一路挺进东华街督城隍庙晋见督城隍,这场面,单是想想也能感受到一份壮观和热闹。(2020.3.14 图片选自网络)
简介:吕允山,济南知名作家,近些年专注济南老街巷和泉水的宣传推广与保护。
【壹点号 山东创作中心】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料! 我要料
城隍庙供奉的是谁推荐文章4:
城隍庙供奉的是谁推荐文章5:上海城隍庙举行辛丑年“祭城隍”大典,主祭上海城隍尊神秦裕伯
今天(4月2日)上午,上海城隍庙隆重举行辛丑年“祭城隍”大典。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道教协会会长、上海城隍庙住持吉宏忠道长致欢迎词。他表示,举行祭城隍大典,是为了在新时代彰显城隍信仰“护城兴市、济世度人”的核心内容,通过举行系列公益慈善活动的方式,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当代社会。
上午十时,“祭城隍”大典启幕,吉宏忠道长行“三献礼”主祭上海城隍尊神秦裕伯,带领全场来宾同祈沪城繁荣,共愿国泰民安。
上海城隍尊神秦裕伯,自明洪武年间被敕封为“上海县城隍正堂显佑伯”以来,保障海隅,功勋卓著,广为民间所尊崇。“祭城隍”大典是上海城隍庙一年一度的农历二月廿一城隍华诞活动的高潮。今年活动期间举行三天的祈福法会,置备99万卷城隍寿面,除定向捐赠外,还向来庙信众、游客及周边社区居民、商户免费派发。
在慈善捐赠环节中,上海城隍庙向上海市红十字会捐赠善款一百万元人民币,用于“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医疗救助专项基金”项目,向黄浦区医护人员捐赠城隍寿面六万卷,向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捐赠城隍寿面十三万卷,并向黄浦区十个街道代表发放城隍寿面六十二万卷。
市政协副主席金兴明等为上海市黄浦区邑庙慈爱为老社揭牌。上海黄浦区邑庙慈爱为老社是由上海城隍庙发起成立的民间非营利公益慈善组织,开展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敬老、助老活动。
栏目主编:王海燕 文字编辑:王海燕
::王海燕
城隍庙供奉的是谁推荐搜索词:
1.上海城隍庙供奉的是谁
2.武功城隍庙供奉的是谁
3.郑州城隍庙供奉的是谁
本文标题:城隍庙供奉的是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