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高新校区推荐文章1:

  成都七中高新校区推荐文章2:探校|成都七中到温江了!一口气两个校区,明年投用

  近日,成都第七中学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了一则教师招聘公告:成都七中领办的菁才中学2024年秋季面向全国引进优秀人才,共招聘72名老师,各个科目均有岗。


  不少家长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成都七中领办的菁才中学,到底在哪呢?


  答案是:温江!


  是的,成都七中与温江区重磅合作打造的公办学校要开校投用了!


  据了解,温江七中目前规划涌泉和永宁两个校区,均计划于2025年9月正式开校。所以现在就开始招老师了。


  招聘公告显示,两个校区分别招29名和43名老师。


  一直以来,不少温江家长都抱怨过,一是觉得温江区的公立中学太少,二是觉得质量口碑不太让人满意!如今一口气来了两个校区,还是由成都七中领办,着实值得温江家长们惊喜。


  那么,温江的两所“七中”如何规划?项目进展如何?我们进行了实地探访。


  我们先后来到了温江菁才中学(项目名)的涌泉校区与永宁校区。此前在9月29日,项目主体建筑正式封顶。目前,两个校区的建设进度相当,都已完成了主体结构施工,进入装修阶段。


  涌泉校区位于凤翔大道南段附近的旺辉南一路。我们看到,几栋主建筑楼宇都已修建完成,塔吊、挖机、吊车正在协同“作战”,不时有大型搅拌车进入工地。


  建设中的涌泉校区


  根据项目工程介绍,涌泉校区的总建筑面积约92000平方米,主要包括综合楼、食堂、风雨操场各1栋,宿舍楼2栋及相关配套建筑和附属工程。


  涌泉校区鸟瞰图


  另一边,与涌泉校区相距9.8公里的永宁校区,也正在同步建设中。这个校区的总建筑面积比涌泉校区小一点,90450.80平方米,设计用地规模为69593.76平方米(约104.3906亩地)。


  永宁校区位于永文路与康安路交叉口东南160米,与涌泉校区周边仅有恒大未来城、恒大新城这几个已建设好的楼盘相比,这边的社区更有“烟火气”。项目工程大门正对着康城嘉苑和嘉禾华府,新庄小区也在距离学校不到400米的地方。并且,校区所位于的永宁片区也在同步开发中。


  永宁校区附近的片区也在同步开发中


  走访中,我们还发现,涌泉校区附近的部分楼盘已经在销售广告中打出了“七中旁”的话术。对此,有必要提醒家长,能不能入读某一所中学,不是看直线距离远近,比如小升初,成都目前最主流的方式是“多校划片”,也就是俗称的“一对多”或者“多对多”。因此,住在中学旁边,并不能等同于就一定能入读。


  涌泉校区东侧楼盘的售楼广告牌印有“七中旁”


  按照今年的划片,永宁片区基本上就读温江区永宁中学,涌泉的就读温江区教科院附中。


  “明年多了两个新校区,对应的永宁和涌泉的划片估计会有比较大的调整。”我们拨打温江区教育局关于明年划片调整问题时,工作人员回应道。但是最终是按照划片入学还是中心城区户籍摇号入学,都要等明年新学校的招生情况来定。


  很多家长对成都七中更熟知的,是其在高中段的实力。那么,成都七中领办的初中是什么水平?


  关于这个问题,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天环校区算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也就是家长们口中的“七初”。这几年,七初的成绩在高新区乃至全成都市都是有目共睹的,妥妥的成都市公立初中第一梯队学校。


  目前,温江菁才中学的发展模式还未明确。去年,温江区教育局给出的回复是:均为公办初中学段。日前,我们也拨打温江区教育局普教科的电话,再一次证实了:都是初中,规划60个班,提供公办中学学位3000个。


  图源问政四川


  这两个校区即将投用,让不少温江区的家长们心中的“石头”落了地。之前,总有温江区的家长在问政平台上表示:温江区的公办中学真的太少了!能一下子想到的温江二中,温江中学实验学校这些。


  事实上,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就温江区的公办中小学而言,无论是在质量还是数量,都已经有了更明确的动作。


  比如目前已经有公开信息的成都市温江区科创中学校(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领办)、四川师范大学附属温江实验学校(四川师范大学领办)、温江区东大街第一小学杨柳河分校(温江区东大街第一小学领办)、温江区光华实验小学共和路分校(温江区光华实验小学领办)等,规划设计学位加起来有1万多个。


  到明年9月的时候,温江七中两个校区同时开校,分设在温江城区内以及与青羊区的交界处。


  与此同时,位于涌泉街道官河社区的花土东街小学项目花土东街中学项目也将同步迎新生。其中,中学项目规划为初中,设计规模为54个教学班,约2700个学位。另外,农科城学校项目也会在明年同一时间投用。这个项目位于温江春江路以北,团结渠东二路以西,学校为公立小学,规划设计36个教学班,设计学位1600余个。


  学位增加的同时,“七中领办”“成都教科院领办”“川师领办”的含金量也意味着优秀的教育资源被陆续引入温江。对于同为明年开校的花土东街学校项目,温江区也公开表示:正在积极推动合作办学事宜,引入更多的名优资源。


  总的来说,这一波供给,是值得温江区的家长们期待的。


  成都七中高新校区推荐文章3:AI 改作文时,为何还要同桌的温度?

  #互联网在线学习能否取代学校教育#


   AI 改作文时,为何还要同桌的温度?


  ——在线教育时代的教育本质之问


   2025年3月的某个清晨,北京中关村二小的晨读课上,12岁的林小满对着屏幕上的AI老师朗读《春》,系统实时标注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重音偏差。与此同时,后排的李明轩正把纸飞机掷向窗边,被班主任王老师笑着没收。这幕日常场景,恰是当下教育的缩影:当技术正在重构知识传递的方式,学校的围墙里依然生长着无法被代码复制的生命温度。


   一、被算法优化的课堂,缺了什么?


   疫情期间的"云端课堂"留下的数据耐人寻味:某在线教育平台统计显示,学生平均专注时长从线下的40分钟降至28分钟,而举手提问的频次下降63%。深圳某中学的数学老师陈薇发现,在线课上能完美解出函数题的学生,在月考中却常常漏掉"单位换算"的步骤——那些在教室后排偷偷做的草稿,那些被同桌用手肘轻碰提醒的细节,构成了知识落地的最后一里路。


   更值得关注的是情感教育的"数字鸿沟"。杭州某特殊教育学校的王芳老师记得,自闭症学生小宇在复学第一天,突然抱住了三个月未见的班主任。"这种肢体语言的温度,是任何VR拥抱都无法替代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4年告指出,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能力,在纯线上环境中下降27%,而学校的课间十分钟,恰恰是化解青春期焦虑的"情绪缓冲带"。


  二、学校围墙里的"非标准答案"


   成都七中高新校区的"屋顶农场",每周三下午都会传来学生的欢声笑语。生物老师张磊带着学生丈量莴笋的生长周期,却意外发现孩子们在争论"有机肥和化肥哪个更环保"。这种没有标准答案的讨论,在在线课堂的弹幕里很难发生——当教育被简化为知识点的投喂,那些"无用"的碰撞,恰恰是创新思维的萌芽。


   上海建平中学的"戏剧课革命"更具启示性。2023年该校将《雷雨》搬上虚拟舞台,学生们在线上扮演不同角色,却发现缺少了剧场里眼神交汇的默契。于是他们创造性地将线下排练与线上演出结合,主演陈雨桐说:"当周朴园的扮演者在屏幕前突然忘词,我在台下递的小抄,成了比剧本更珍贵的记忆。"这种即时的情感反馈,是算法永远无法预设的教育彩蛋。


  三、未来教室:不是取代,而是共生


   正在深圳试点的"5G智慧校园"提供了新范式:物理教室的墙面可以随时切换成敦煌壁画的全息投影,AI助教实时分析学生的微表情调整教学节奏,但课间操依然需要全体学生在操场奔跑。校长李卫东的话耐人寻味:"技术是工具,而教育的本质,是让人学会在真实的世界里呼吸。"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显示,混合式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协作能力比纯线下或纯线上高出41%。当北京十一学校的"跨学科项目组"在线上完成文献综述,线下的头脑风暴总能碰撞出意外的火花——那些被投影仪光照亮的侧脸,那些为某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的午后,构成了教育最本真的模样。


   站在2025年的春天回望,我们终于明白:在线教育不是狼来了的寓言,而是教育进化的催化剂。它可以让新疆的孩子同步听到清华附小的数学课,却无法复制同桌递来的半块橡皮;它能精准分析每道题的错误率,却算不出运动会上全班接力夺冠时的心跳。当AI老师能批改作文的那一天,我们依然需要学校的围墙,因为那里生长着人性最温暖的代码——是眼神的温度,是争吵后的拥抱,是青春里永不褪色的同桌的你。


  (本文数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4全球教育数字化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混合式学习效果蓝皮书》、笔者对12所中小学的实地调研)


  成都七中高新校区推荐文章4:

  成都七中高新校区推荐文章5:连续六年名人数上万,成都大摇号学校“人气王”!

  七中高新校区是成都七中设有初中部的校区,也是大摇号学校之一,而作为成都七中的直属校区,七中高新的人气可以说是年年攀升。


  从2019年开始至今,学校的大摇号名人数就没有低于过10000,凭借卓越的办学实力,火爆异常!


  作为“最难摇”的大摇号学校,七中高新近几年的摇中率都没有超过2.5%:


  基本信息:


  成都第七中学高新校区,创办于2010年,是成都七中“一校两区”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与七中林荫校区“一校两区、协同发展”,坚持“六统一”管理模式。


  学校是市直属公办高完中,涵盖初中、高中全学段,现有在校生近4000人。


  七中高新位于成都市高新区盛安街666号,占地面积约170亩,总投资4亿元,设计规模为84个教学班,校园建筑包括三栋教学楼、一栋办公楼、两栋学生宿舍、音乐厅、艺术楼以及食堂、学术交流中心、体育馆、体育场等。


  学校的办学成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也获得了不少沉甸甸的荣誉,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首批“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教育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校”、 首批“全国文明校园”、团中央“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师资情况:


  七中高新的师资团队由林荫校区骨干教师、全国引进的成熟教师、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及清华、北大等顶尖学府毕业生共同组成,形成了一支经验丰富、专业扎实的教师队伍。


  其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成都市教育专家、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等。


  此外,教师团队中多数教师拥有硕士学位或教育学硕士课程结业证书,充分保障了教学与科研水平。学校通过资源共享和协同教研,确保两校区教学质量同步提升。


  招生情况:


  七中高新2024年计划招收7个班,共315个学位计划。


  “11+2”区域(含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双流区、温江区、郫都区、新都区)户籍小学毕业生及已在成都市小学就读且符合条件申请在“11+2”区域就读的随迁子女均可名七中高新。


  市指标到校情况:


  七中高新2024年得到市级指标到校名额7个,其中“七四九”三校七区各占一个。


  办学特色:


  成都七中高新校区构建"基础+拓展+实践"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开设74门选修与社团课程,全面赋能学生成长。


  科学培养:设立STEAM课程、足球训练基地及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项目,为科技、体育、艺术等特长生搭建发展平台;


  多元发展:打造交响乐团、模拟联合国等40余个特色社团,首创"垃圾宝贝"环保实践项目,实现"一生一社团"个性化培养;


  创新引领:深度参与国家级《初高中人工智能》教材研发,成为成都市AI课程核心直播点,通过项目式学习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全域共享;


  德育浸润:开展"立志成才"生涯规划教育,融合大屏教学、卫星运控模拟等科技实践,培育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


  食宿情况:


  学校宿舍采用6人间标准化配置,有独立卫生间和空调,每层楼有2个洗澡间,每个洗澡间12个隔断,使用洗澡卡充值消费。


  七高的食堂有三层楼,实行错时就餐。学校是点餐制,餐品选择性较强,学生刷卡消费,价格比较适中。


  成都七中高新校区推荐搜索词:

  

  1.成都七中高新校区地址

  

  2.成都七中高新校区是公立还是私立

  

  3.成都七中高新校区初中部怎么样

  

本文标题:成都七中高新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