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四个儿子
成吉思汗四个儿子推荐文章1:成吉思汗孀居儿媳为何成最大赢家?保全了性命,4个儿子都当皇帝
1226年,成吉思汗西征回来后不久便死去,临死前把自己的汗位托付给儿子窝阔台,并嘱咐儿子要团结一致。其实成吉思汗一死,儿子们斗争就已经白热化。
神秘事件虽然成吉思汗有遗嘱让儿子继汗位,但成吉思汗并没有废除“忽里勒台”制度,这一制度是各部族推荐才能生效,成吉思汗也只是一个推荐权,但他的推荐权力很大,成吉思汗死时,其势力没有哪个部族敢于违抗。
但在忽里勒台制度有一个过程,并不像中原王朝一样,皇帝死了,儿子继位。这一制度需要持续两年多。但两年里,蒙古汗位不能没没有执掌,于是按照忽里勒台制度,由成吉思汗小儿子拖雷监国。
监国就是暂时执掌大权,如果忽里勒台制时,窝阔台死了,那拖雷就有希望了。1229年秋季,蒙古帝国举行“忽里勒台”,此时就有人提出按照旧制,“幼子立汗”应该立拖雷为汗。但这种旧制与成吉思汗的遗嘱就发生矛盾。
但术赤已死,没有长子来主持,察哈台支持窝阔台,拖雷一方又不可能自己推荐自己,即使自己推荐自己,也不占优势,因此拖雷也只能推荐三哥当可汗,于是窝阔台继任大汗。
窝阔台当大汗后,因为忽里勒台制,以及拖雷之前的监国,他与拖雷之间有嫌隙。毕竟拖雷掌握大部分蒙军。这是窝阔台很上火的一件事。
1232年,蒙古进攻金朝,由于天气炎热,蒙军只好班师,但拖雷在途中突发疾病病逝。关于拖雷的病逝史料记载不一。据《元史》记载:“1232年五月,太宗不豫。六月,疾甚。拖雷祷于天地,请以身代之,又取巫觋祓除涤疾之水饮焉。居数日,太宗疾愈,拖雷从之北还,至阿剌合的思之地,遇疾而薨,寿四十有”。但有人认为是窝阔台毒杀的拖雷,因为拖雷喝了窝阔台送的“圣水”,3个月后死亡,据说与圣水有关。但如果下毒,何必要等三个月死亡呢?蒙古有这样的杀人技术?但窝阔台嫌疑很大。
生存秘诀拖雷死后,其妻唆罗和帖尼便守寡了。拖雷妻是克烈部首领王罕的侄女,其父是王罕之弟札阿绀学。这个女人很聪明,嫁给拖雷后,为其生了四子,拖雷死时,长子蒙哥24岁,次子忽必烈17岁。按照蒙古风俗,唆罗和帖尼接过拖雷一族封地事务。
唆罗和帖尼知道丈夫的死与窝阔台关系很大,但拖雷死了,如果她再不小心,或许窝阔台会向其子开刀。这是很现实的问题,虽说不上孤儿寡母,但拖雷死后,拖雷一系势力就弱了。
为了生存,唆罗和帖尼既要讨好窝阔台,还教育孩子要尊重窝阔台,坚决不能做违背祖宗的事。窝阔台并没有把这位弟媳放在眼里,而唆罗和帖尼也没有开口向窝阔台求助,仿佛拖雷死后,其家族如消失一般。
但谁也没想到唆罗和帖尼在家教育孩子及族人极其严格,要求他们不能声张惹事,给拖雷抹黑。拖雷儿子、族人及下属在唆罗和帖尼的管理下,不仅团结和谐,而且受到窝阔台的奖赏。
因为拖雷儿子们重礼节,受到部族欢迎,并没有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这让窝阔台很高兴。
当然窝阔台也有过忧虑,当时拖雷死后,按照蒙古宗法,唆罗和帖尼可以改嫁给窝阔台长子贵由,但被唆罗和帖尼拒绝了。她对窝阔台说,只想把儿子抚养成人,并与儿子生活在一起。
正是唆罗和帖尼的教育及低调行为,使拖雷儿子健康成长,其封地民众也很拥护他们,并没有出现任何事件。
拖雷死后,窝阔台曾把拖雷的两千户部族给了阔端,这引起了拖雷系部族的不满,他们想找窝阔台理论,如果唆罗和帖帖不阻拦,窝阔台可能就会对拖雷系的人下手了。
唆罗和帖尼安抚住拖雷的属民,时刻保持着忍让和无为的态度,这期间蒙古内部发生的斗争与拖雷系的人不沾边,使拖雷的儿子躲过了残忍蒙古贵族内部斗争。
找到机会成吉思汗有四个儿子,其中长子术赤被封在钦察汗国,而术赤由其身份成谜,因此他与窝阔台、察合台之间矛盾很大,而与拖雷关系很好。拖雷死后,唆罗和帖尼与其他三位兄弟家族关系都处得很好。
但术赤死后,其子拔都与此后继位的贵由有矛盾。贵由认为拔都不服从他,于是决定想武力征服拔都。1247年,贵由以“西巡”的名义,决定杀掉拔都。唆罗和帖尼赶紧派人向拔都信。唆罗和帖尼这一举动,加强了拖雷系与术赤系的关系。
唆罗和帖尼为什么这样做?显然她十分清楚蒙古大汗的“忽里勒台”制。而拔都作为长子术赤的长子,他有举行忽里勒台的权力。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贵由西巡途中突然死了。此时拔都站出来,要求举行忽里勒台,此时蒙古部族没人敢反对,因为长子系有这个权力。
拔都以宗亲长者的身份举行忽里勒台,他“接二连三向各方派急使,邀请同族和宗亲们,全体宗王前来举行‘忽里勒台’,拥立一个能干的,合适的人继承大位。”
拔都做法既遵从蒙古礼仪,而且又巩固他在蒙古的地位。但拔都显然知道,他只有召集权力,能不能当上,还是两回事。不过拔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不会当大汗,而是推荐拖雷的儿子蒙哥。
拔都有这个推荐权力,而且他推荐以后,基本没人出来反对,除非有大的变故。窝阔台系、察合台系也派人参加,他们表示反对,但终因代表少数,拔都召集各部族代表都听从他的推荐。
此时唆罗和帖尼也出现在汗位之争中,她与拔都一起,说服各宗王,得到认可后,蒙哥于1251年正式继汗位。
蒙哥继位后,实现了唆罗和帖尼心中的梦想。后来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忽必烈胜出。而旭烈兀已经是伊儿汗国的可汗。由此可见,唆罗和帖尼四个儿子都成为皇帝,可谓是功德圆满。
但唆罗和帖尼的儿子能当汗,主要与她低调行事,不断蓄积力量有关。而且善于抓住机会制造矛盾,然后迅速出击取得胜利。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厉害的蒙古女人。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网络,版权归原。
成吉思汗四个儿子推荐文章2:你知道蒙古四杰、四狗、四养子,是何时来到成吉思汗身边的吗?
提到成吉思汗铁木真麾下的骁勇悍将们,熟悉历史的读者们基本都能说出“四杰”、“四狗”、“四养子”的名字,蒙古帝国的建立有他们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
众所周知,四杰就是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
四狗就是者勒蔑、哲别、速不台、忽必来;
四养子就是博尔忽、失吉忽秃忽、曲出、阔阔出。
这十一位蒙古悍将的辉煌功绩有不少人熟知,但要问到他们都是何时来到成吉思汗身边的?谁最早认识成吉思汗?谁最早投奔成吉思汗?谁和成吉思汗最亲密?恐怕会有不少人懵圈。
本文就简单聊聊蒙古帝国的四杰、四狗、四养子们,都是什么时候来到成吉思汗身边的?
①最早投奔成吉思汗的,是四杰之一的博尔术,在公元1178年。博尔术出自成吉思汗的同宗阿鲁剌惕部,是个富二代,他是四杰、四狗、四养子中第二个认识成吉思汗的,但,却是最早来到成吉思汗身边的人。
他在13岁的时候,就协助十五六岁的成吉思汗追回盗马,成吉思汗对博尔术的慷慨豪爽和英勇义气念念不忘,因此,在1178年婚后,就让弟弟别勒古台去邀请博尔术做伴当。
博尔术见到别勒古台后,连和老父亲告别都没有,就赶去成吉思汗身边做伴,成为他最亲密的伙伴。在大蒙古帝国建立后,位列功臣第二位,子孙荣华直到元末。
②第二个来到成吉思汗身边的,是四狗之一的者勒蔑,也是在1178年。者勒蔑是兀良合惕部人,他的父亲札儿赤兀歹是一位铁匠。
在成吉思汗出生时,札儿赤兀歹曾送一个裹幼儿用的貂皮襁褓给他,还答应把儿子者勒蔑送给成吉思汗做私属奴仆,因为者勒蔑还小,才等到成吉思汗婚后送来。
者勒蔑来到之前,成吉思汗身边只有博尔术一个伴当,而者勒蔑到来后,就成为成吉思汗身边最早的那可儿。
在成吉思汗称小汗时,最早归来、也最受信任的博尔术和者勒蔑,就被委任做侍卫长。
大蒙古帝国建立后,者勒蔑位列第九位功臣,他的家族世代守护成吉思汗的葬地不儿罕山,并绵延到明清时代,清代藩部的土默特左旗、喀喇沁三旗,都是者勒蔑的后裔。
③第三个来到成吉思汗身边的,是四养子之一的曲出(又作古出),在1178年——1179之间。曲出是蔑儿乞人,他是成吉思汗央求王罕、扎木合袭击蔑儿乞部、营救爱妻孛儿帖时,在蔑儿乞的营地上捡到的5岁小孩。
从蒙古秘史对曲出衣着的描写看,这个小孩应该是蔑儿乞的贵族子弟,被成吉思汗当成礼物,送给诃额伦母亲,成为四养子之一。
等建国后,曲出位列第十七位功臣,成为诃额伦太后和铁木哥斡惕赤斤的辅弼大臣。
④第四个来到成吉思汗身边的,是四养子之一的阔阔出,在1182年。阔阔出是别速惕部人,和哲别是同族,又都是泰赤乌贵族的属民。
成吉思汗在救出妻子孛儿帖后,又和义兄扎木合第三次结为安答,并相亲相爱的在一起生活一年多,由于成吉思汗暗地里拉拢扎木合的属下(原先属于父亲也速该的旧部归附扎木合),引起扎木合的不快,婉转的提出分开发展。
势单力薄的成吉思汗害怕扎木合吞并他,连夜拔营离开。在途经泰赤乌部时,泰赤乌人以为是扎铁联军来袭,慌乱迁徙,在他们所属的别速惕人营地上,遗留一个小男孩,就是阔阔出,被成吉思汗献给诃额伦母亲。
由于柯劭忞撰写《新元史》的某条失误,不但弄错养子阔阔出的氏族,还把养子阔阔出和桑昆的马夫阔阔出混为一谈。
以至于现在网络上出现好多把养子阔阔出当叛徒、逆贼、N姓家奴的网文,不是把养子阔阔出混成通天巫阔阔出,就是把他当成反复无常的马夫阔阔出,亦或者把三人混为一谈。
人家养子阔阔出一不是叛徒,二不是反复无常、朝秦暮楚的N姓家奴,而是大蒙古帝国位列第十八位功臣的勋贵,和曲出一起做了诃额伦、铁木哥的辅弼大臣。
⑤在阔阔出被捡到之后来归附的,是四狗之二的忽必来和速不台,也是在1182年。忽必来是巴鲁剌思部人;速不台是兀良合惕部人。
成吉思汗单飞后,背靠王罕招兵买马,和扎木合双雄并立,在他的招揽下,有很多以家庭为单位的人前来归附。
忽必来就和兄弟忽都思一起来,速不台也和者勒蔑的弟弟察兀儿罕,一起来和者勒蔑相会。
在蒙古建国后,忽必来和速不台分别位列功臣第八和第五十一,忽必来的弟弟忽都思也位列第四十二。
⑥随后来到成吉思汗身边的,是四杰之二的木华黎和博尔忽,在1183年。木华黎是札剌亦儿人,博尔忽是许慎部人。
木华黎的祖父帖列格秃伯颜,是生活在主儿勤部的一位富翁,按《蒙古秘史》第137节记载,木华黎和弟弟不合,是在1196年秋(史集记载为1197年春),成吉思汗吞并嫡长支系主儿勤部后,被父亲古温兀阿献给成吉思汗当私属奴隶的。
而博尔忽也是在当时的战场上,被木华黎的叔叔者卜客捡到,献给诃额伦母亲。
但是,他们两人来到成吉思汗身边的时间,史书记载的显然是有问题。
因为在1199年,木华黎和博尔忽就成为良将,去为成吉思汗冲锋陷阵征战乃蛮人。
要按秘史或者史集记载,博尔忽被捡到时才是小男孩,何以三年就成长为有名的良将?而木华黎作为毫无地位的私属奴隶,又何以在归附三年后,就从奴隶变成四杰之首?
即便存在逆袭的现象,但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完成逆袭,这显然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木华黎和博尔忽两人的归附时间肯定不是1196(或者1197)年。
依据其他史料推测,他俩的归附时间应该是在1183年,就在成吉思汗离开扎木合单飞、在忽必来和速不台来归后,木华黎家族才前来归附,顺带把路上捡到的博尔忽献给诃额伦。
证明他们是1183年归附的依据就是:
元明善《丞相东平忠宪王碑》对木华黎的称赞:“四十年间无役不从,无战不在”;
《札剌尔公神道碑》:“我先太师国王躬擐(huan)甲胄,出入矢石之间四十余年”;
以及《元史·木华黎传》记载的木华黎对弟弟带孙说的话:“我为国家助成大业,擐甲执锐垂四十年”。
从以上三条信息可知,木华黎跟随成吉思汗征战的时间最少也超过四十年,如果按照秘史或者史集的时间来算,1196(1197)至1223年,才二十七八年,距离四十年还有老大的差距。
所以,从木华黎1223年去世、享年54岁来倒推,他应该在1183年、14岁时就来到成吉思汗身边,经过十几年的成长,才从奴隶逆袭成为一代名将。
而博尔忽,则同样是在1183年,被木华黎的叔父在路上捡到,献给诃额伦母亲,所以才能在1199年,成长为有名的良将,去激战乃蛮人。
后来,木华黎位列功臣第三,博尔忽位列功臣第十五。
⑦第七批次来到成吉思汗身边的,则是四养子之一的失吉忽秃忽,是在1196年的夏天。失吉忽秃忽是塔塔儿人,他是在成吉思汗伙同王罕,协助金国夹攻塔塔儿部的斡里札河之战时,在战场上被捡到。
从失吉忽秃忽被捡到时的衣着来看,他也是塔塔儿贵族小孩,所以,成吉思汗把他当作礼物送给诃额伦母亲。
长大后的失吉忽秃忽,成为蒙古帝国的第十六位功臣,并被委任为蒙古国最高断事官,死于忽必烈中统年间,享年八十余岁。
⑧最晚归附的是四狗之一哲别,和四杰之一赤老温,是在1202年。哲别出自别速惕部,赤老温出自速勒都思部,两人都是成吉思汗的近亲、泰赤乌部贵族的属民。
其实,赤老温是四杰、四狗、四养子中,最早认识成吉思汗的人,但是,最早认识的,却是归来最晚的。
成吉思汗铁木真,因为父亲——在乞牙惕联盟中拥有一席之地的孛儿只斤部领主也速该——之死,从一个中层贵族沦落成落魄小子,备受亲戚们的欺凌和蔑视,而这些欺辱他的近亲,则以泰赤乌部和主儿勤部为主。
在他少年时期(最少在1176年以前),泰赤乌部曾经把他掳走羞辱,是赤老温一家的营救,才让他避开凌辱得保性命。
赤老温的父亲锁儿罕失剌,还给他一匹母马,让他饱餐一顿,又给他背壶、皮桶、一张弓、二只箭,让成吉思汗回去寻找母亲和弟弟。
而赤老温一家,则直到公元1202年阔亦田之战、泰赤乌部被打残后,才和败军之将哲别一起归附成吉思汗。
当时成吉思汗还有点责怪锁儿罕失剌:你们父子有大恩于我,为什么这么晚才来呢?
锁儿罕失剌倒也坦诚,直接说如果忙着早来,恐怕泰赤乌部的领主们会把他的妻子、儿女、马群、食物都毁掉,所以才没有早点来。
听完他坦诚而直白的话后,成吉思汗沉默良久,也不得不说:你说得有理。
后来在建国后,投降的哲别,位列第四十七位功臣,大舅子赤老温并没有名列功臣榜,他爹的排名也在第二十七位,他家也是四杰中唯一没有王爵的。
通过蒙古帝国四杰、四狗、四养子在帝国享受的待遇看,这些功臣勋贵们在成吉思汗心中的地位,除了用军功来衡量外,还要靠归附时间的先后,来为其家族的荣华添砖加瓦。
这十一人中,认识成吉思汗最早、但归附最晚的是赤老温,归附最早的却是第二个认识成吉思汗的博尔术。
所以,博尔术和成吉思汗的关系也最亲密、最受信任,同样受成吉思汗信任的还有最早的那可儿者勒蔑,正是因为博尔术和者勒蔑归附最早,所以他俩在成吉思汗心中的地位,无人能出其右。
其中最悲催的要算赤老温了,明明是他认识、并救助成吉思汗最早,但和博尔术相比,结果却大不相同。
现代人以果推因,可能会觉得赤老温家族太没眼光,为啥不早点投靠成吉思汗,但平心而论,赤老温的情况真和博尔术不一样。
博尔术是个自由的富二代,有少年人的热忱,有对好朋友的义气,还有勇于创业的胆气以及底气。
所以,他可以凭自己的心思接受成吉思汗的招募,与趣闻相投的伙伴去拼搏、去闯荡,即便和成吉思汗创业不成功,还可以回去继承老爹纳忽伯颜的家业啊!
他的条件以及勇气是赤老温不具备的,赤老温家是泰赤乌贵族的属民,只是小有薄产,还是辛苦经营来的,禁不起一点颠簸。
他们一家能对危难中的成吉思汗伸出援手,就很不错了,怎么可能让他们担风险去背叛领主,跟着一个落魄小子、当时要啥没啥的成吉思汗去混呢?
恐怕他们前脚走,后脚就被领主灭门,这后果是赤老温不敢赌的,也是富少博尔术和寒门子赤老温的最大区别。
所以,赤老温家虽然认识最早、却归附最晚,成吉思汗铁木真虽然对此心有嗔怪,但终归还是无话可说。
不过,归根结底,同样早死的博尔术和赤老温的命运,到底还是因为归附时间而变得不同,赤老温身为堂堂四杰之一,居然没有名列功臣榜,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件令人郁闷的事。
或许正是这样的失意吧,才让赤老温在蒙古立国后不久就去世,这,更让他的家族加速了凋零。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蒙古秘史》、《史集》、《元史》、《新元史》等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更新佛系,关注需谨慎。
相关链接:养子、马夫、通天巫,经常被混为一谈张冠李戴的阔阔出
成吉思汗四个儿子推荐文章3:三子窝阔台最无能,也最没资格,为什么成吉思汗偏偏传位给他
成吉思汗一生有四个嫡子,这四个嫡子中,算起来最没有资格也最没本事继承汗位的,就是窝阔台了。可是成吉思汗最终却传位给了窝阔台,他为什么做出这样奇怪的选择呢?
(成吉思汗)
我们先来看看成吉思汗其他儿子的情况。术赤是嫡长子,按照汉人“嫡长子继承制”的规矩,他就应该继承汗位。而且在成吉思汗的四个嫡子中,成吉思汗最着力培养的,也就是术赤。既然是着力培养的,又是嫡长子,传位给他,一点问题都没有。
有人可能会说,因为术赤是成吉思汗的老婆孛儿帖被敌人掳去后,在回来的路上生的。孛儿帖被掳去了9个月,因此这个孩子是不是成吉思汗的亲生儿子是个疑问,成吉思汗自己其实也是有怀疑的。“术赤”这个名字本来就是“客人”的意思。再也没有成吉思汗这样幽默尴尬的取名方式的。所以,成吉思汗不大可能传位给他。
不过,就算成吉思汗不传位给术赤,他也应该传位给次子察合台。如果术赤不是嫡长子,察合台就是真正的嫡长子啊。
除了察合台外,成吉思汗还应该传位的幼子拖雷。蒙古人有“幼子守灶”的传统,“守灶”这个词,所表明的的意思就是继承权。所以成吉思汗应该按照蒙古人的规矩,传位给拖雷。再说了,拖雷是成吉思汗四个儿子中打仗最厉害的那个,按照刘邦的说法,是最“类我”的那个。当时蒙古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外打仗,所以成吉思汗显然应该传位给他。
(窝阔台)
但是,成吉思汗实际上传位的是三子窝阔台,说起来,窝阔台既是成吉思汗儿子中,最没有资格继承汗位的,也是最没本事的。比起拖雷、术赤、察合台,他打仗能力是很有限的。而且从后来他当大汗的情况来看,也是比较没有作为的,尤其是他爱酗酒,又重用奸臣,当时他在治理国家上,是做得比较差的。可是成吉思汗为什么要传位给他呢?
我们先回到历史现场。成吉思汗传位这件事,发生在他率领蒙古大军攻打花剌子模之前。这是蒙古帝国的第一次西征,也是一次远征,又是一次最大型的对外战争。可以说前途未卜,胜负难料。为了以防万一,所以成吉思汗决定先把传位的事情落实了。他把他的四个嫡子召集起来开会,在会上,他首先提到术赤,有想传位给术赤的意思。不过,他还没说完,与术赤有最大利益竞争关系的察合台立刻不干了,说术赤是野种,没有资格继承汗位,两兄弟当场就打了起来。
这件事发生后,成吉思汗就宣布,他要传位三子窝阔台。
从这个历史现场我们可以看出,成吉思汗当时传位给术赤和察合台任何一方,都是不恰当的。因为这都可能引起两兄弟的同室操戈。只要同室操戈,蒙古帝国就可能走向分裂。为了避免分裂,所以传给窝阔台。
(强悍的蒙古军队)
这个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能完全解释清楚成吉思汗传位的秘密。毕竟还有幼子拖雷啊!拖累打仗勇猛,同时传位给他也是蒙古人的规矩,为何成吉思汗不考虑他了?这说明,成吉思汗传位给窝阔台,还有窝阔台自身打动成吉思汗的地方。
窝阔台确实没什么大的本事,但是他这个人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和兄弟们的关系都处得很好。当时成吉思汗并不担心他的蒙古帝国不能征服世界,在他看来,传位给谁,他的军队都能打仗。他最担心的,是他的儿子们会闹矛盾,互相倾轧,造成国家的分裂。所以,他才选择了能力不怎么样,但脾气很好,人缘关系也很好的窝阔台。
不过应该说,成吉思汗这种传位方式,有利有弊。有利是窝阔台确实避免了兄弟之间的互相残杀。但是,弊病是窝阔台只能管好他这一代,不能管理下一代。毕竟在古代皇权社会里,一个强有力的大一统的政权,才能确保国家的稳定,避免国家的分裂。窝阔台没有这个能力,他的兄弟们看在他的面子上,不闹腾。可是他的子侄们就没有那么听话了。而最终,蒙古帝国也在第三代、第四代的时候,出现了大崩溃,大分裂。
这也是一个历史遗憾吧。
(参考资料:《蒙古秘史》《元史》等)
成吉思汗四个儿子推荐文章4:成吉思汗让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掌政一个掌兵,他为何这么做
成吉思汗的传位方式,是有些让人看不懂的。
按照汉人的“嫡长子制”传位方式,那么,他就应该把汗位传给长子朮赤。按照蒙古人“幼子守灶”的传位方式,则他应该把汗位传给幼子拖雷。可是他最终竟然传位给了三子窝阔台。
搞不懂的还不只是这一点。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政权,行政权和领兵权必须统一,才能确保政权的稳定。要是一个掌政一个掌兵,掌政的基本上就是摆设,掌兵的随时都可能把掌政的拿下来。而成吉思汗却把它100个千户中的96个千户给了拖雷,只把4个千户给窝阔台。成吉思汗这样做,不是有意在他儿子中制造分裂吗?
(成吉思汗剧照)
搞不懂的事情还在继续。成吉思汗让窝阔台掌权,但是窝阔台的封地却在遥远的叶密立。都城哈拉和林周围,却基本上都是拖雷的封地。窝阔台当了大汗以后,他一走出皇宫,看到的都是别人的封地,他心中是什么滋味啊?
实际上,窝阔台在叶密立的这个封地,当时成吉思汗并没有给窝阔台,是窝阔台后来在当了大汗以后,给自己封的。并且由于其他人已经把土地分得差不多了,窝阔台只能给自己一个比较偏远的小地方,让自己的长子贵由去那儿守着。而窝阔台还一直在人家的地盘上当大汗。
成吉思汗这样的分封,造成的直接结果是,窝阔台虽然继承了大汗之位,但是他不敢坐在那个宝座上去,而是让拖雷整整监国了两年。两年以后,窝阔台才在拖雷等一众皇室成员的搀扶下,登上汗位。在登位的过程中,他还必须再三谦虚地从宝座走下来,假装谦虚地推迟。然后又重新被扶上去,如此再三。实际上,他这样做,也就是在试探拖雷,看看掌控军队的拖雷,让位给他是不是很坚决。如果拖雷不坚决,他还不敢在这个位子上坐下。
(拖雷剧照)
就算拖雷已经让位给窝阔台了,窝阔台的皇位也坐得提心吊胆。他对拖雷相当忌惮。最终,拖雷在南方打仗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一件事,窝阔台生病,巫师说需要拖雷帮他喝下病水,才能让窝阔台好起来。而拖雷喝下病水后,最终却忽然“暴死”了。对于拖雷的死,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都把责任怪罪在窝阔台的头上。而这也是造成蒙古第三代拖雷的后代,夺取了窝阔台后代汗位的直接原因。
整个蒙古帝国,本来是个完整的整体,横扫欧亚,无人能敌。却因为第三代的互相争战倾轧,造成四分五裂,一分为五。强盛的蒙古帝国,也宣告进入了“后时代”,再也无力发动针对全世界的掠夺战争,并且很快就衰落,被其它民族的政权给替代。
(窝阔台剧照)
那么,当初成吉思汗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权力分配呢?
其实成吉思汗想要的是“公平合理”。他对全世界都比较残忍,但对他的儿子们却非常仁慈,他要一碗水端平。在第一次西征拿下花剌子模后,他立刻把花剌子模的土地,分给了长子术赤和次子察合台,然后他再把汗位给了三子窝阔台,把蒙古本土土地和兵权给了四子拖雷——这都是他一生创造的基业,而他不偏不倚,公平地分给了他亲爱的孩子们。
只能说,成吉思汗虽然已经当上了大汗,但是他的价值观和伦理观还停留在小老百姓的阶段。他对国家治理和长治久安,并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这也算是成吉思汗的局限性吧!
(参考资料:《蒙古秘史》《元史》等)
成吉思汗四个儿子推荐文章5: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究竟谁最聪明?其实从他们负责的工作就能看出
公元1405年的春天,瘸狼帖木儿在远征明朝的行军路上去世,这位成吉思汗的崇拜者在临死前曾感叹自己没有成吉思汗那样的福气,帖木儿虽然战无不胜,但却没有像成吉思汗那样拥有众多精明能干的儿子,导致自己的事业没有人继承。确实,成吉思汗能够成为世界征服者,和他四个儿子的鼎力相助有着很大关系,而且成吉思汗的子孙们还继承了成吉思汗的事业,他们在成吉思汗去世后仍然在不断扩张蒙古帝国的土地。
成吉思汗
史学家在谈论成吉思汗的儿子们之时,往往会重点记述光献翼圣皇后孛儿帖为成吉思汗所生的四个儿子,他们分别是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和幼子拖雷。这四个人由于是成吉思汗的第一个妻子所生,而且众多儿子中最年长的,因此他们四个人的地位最高的,也是最受成吉思汗器重的,拥有优先继承成吉思汗的土地和财产的权力。
那么问题来了,成吉思汗的这四个儿子中,究竟谁是最聪明的呢?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笔者打算先浅谈一下成吉思汗四个儿子的性格。根据史书的记载,成吉思汗曾向部下们介绍自己的儿子,其大概话语如下:“如果你们想要学习蒙古人的传统和习俗,那么就去追随察合台,如果想要知道怎么为人处世和享受生活,就去追随窝阔台,想要学习如何打仗和熟练使用兵器,就去追随拖雷。”
成吉思汗的儿子们
从这段话就能看出成吉思汗儿子们的性格,因为知子莫若父。在成吉思汗的眼里,察合台是一位传统的蒙古人,他熟悉蒙古人的历史和习俗,并且严格执行成吉思汗法典的规定。不过察合台的性格也有很多问题,他不懂得变通,比如在中亚和伊朗的史书中,察合台一直是以“暴君”的形象出现的,而这些史书中,却对性格慷慨大方的窝阔台评价不错。
窝阔台则是一位情商非常高的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显得非常老练,而且性格上让人捉摸不透,有时残暴不仁,有时仁慈大方,因此也有许多史学家认为他城府极深。而成吉思汗的小儿子拖雷是一位非常崇尚武力的蒙古人,他喜欢打仗,并且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武器,不过由于拖雷是成吉思汗的幼子,他非常尊敬和忍让自己的哥哥们,因此在争权夺利中一直处于劣势。
影视作品中的蒙古人
而成吉思汗没有提起的长子术赤,因为血统上的层层疑云,导致他一直很容易被忽视,不过我们也能从一些资料中看出术赤的性格,他是一位沉默寡言并且仁慈的蒙古人,而且性格和察合台一样直肠子,这也是他经常和察合台发生矛盾的原因之一。
曾有学者指出,从成吉思汗分配给儿子们的工作就能看出谁最聪明,而波斯的史学家志费尼就曾记载给成吉思汗儿子们所负责的工作:“成吉思汗的长妻生了四个儿子,他们为蒙古人立下了丰功伟绩,犹如帝国宫廷的四根台柱。成吉思汗命令长子负责狩猎,这是蒙古人重要的娱乐方式。次子察合台掌管法律,并且负责惩罚触犯法律的人。三子窝阔台负责一切需要智力和谋略的工作,并且参于朝政。幼子拖雷则负责军队的指挥、后勤和装备。”
窝阔台的画像
或许读者们看到现在已经明白了,成吉思汗儿子之中最聪明的是窝阔台,这也是成吉思汗去世前将蒙古帝国交给窝阔台的原因,因为相比其他几个儿子,窝阔台的性格才是最适合成为统治者的。而且成吉思汗去世之前,窝阔台就已经开始积极运作了,他明白自己的大哥术赤因为血统原因,是无法威胁到自己汗位的,因此当察合台和窝阔台发生矛盾时,窝阔台虽然支持察合台,但是他却从不在明面上与术赤发生冲突。
而窝阔台一直和二哥察合台关系很好,笔者认为这也是他的权谋之术,因为术赤去世之后,察合台已经成为兄弟之间最年长的,因此窝阔台一直在积极讨好没有太多心机的察合台。而窝阔台最坚定的支持者就是察合台,当成吉思汗去世之后,察合台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窝阔台担任大汗,这也让曾有意争夺一下汗位的拖雷被彻底挤了出去。
参考资料:《世界征服者史》
成吉思汗四个儿子推荐搜索词:
1.成吉思汗四个儿子都叫什么
2.成吉思汗四个儿子的封地版图
3.成吉思汗四个儿子姓名和建立的四大汗国
本文标题:成吉思汗四个儿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